第128节
袁肃直到今天才算知道,原来袁克定并没有对蔡锷有什么坏印象。简单来的说,只要不支持袁克定坐上太子位置的,这位堂兄都是一副不感兴趣的态度,倘若是反对其坐上太子位置的话,那其必定是反目成仇。
好在蔡锷这个时候也确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奢想,他所图的无非是尽快统一中国。无论是武力统一还是和平谈判,只有一个完整的国家才能衍生出完整的国防系统。
袁肃不禁在心里揣测着,倘若能够一直将蔡锷留在北京协助大总统叔父整顿中央军,那会不会就能避免护国战争的爆发?又或者大大的削弱护国战争的影响呢?不过话又说回来,倘若真是如此,他势必是要坚持拥护帝制的推行,甚至还要不遗余力的压制反对帝制的各方势力。可这究竟是不是自己的立场?换一句话来说,这究竟是不是符合自己最大的利益。
两天之后,袁世凯总算抽出了一些空闲时间,在私人书房接见了袁肃。
袁肃是在袁克定和夏寿康的带领下来到书房,刚进屋见面,他便又要下跪行礼。虽说男儿漆下有黄金,每次来北京总统府都要行这样的大礼,多多少少会显得没面子。可一方面是旧有的礼俗在这里,另外一方面也是厚黑学的运用,为图大事,不拘小节。
这次袁世凯倒是显得十分热情,连忙站起身来扶止袁肃,和蔼的笑道:“瞧瞧,克礼还是这么守规矩。如今是民国了,许多以前繁琐的礼仪当省去就省去,没必要还要如此精细入微。大老远的来一趟图的是一个团聚,不为其他。”
袁肃规规矩矩的欠身说道:“我中华是为礼仪之邦,祖宗传下来的礼节断然是不可忘的。更何况承蒙叔父如此照顾,已经两年邀袁肃北上过节,如此亲情恩情,袁肃必当感恩戴德。”
袁世凯对袁肃的话心领神会,随即又笑呵呵的说了两句话,然后邀袁肃落座。
夏寿康没有退下,他与袁克定一起坐在了一旁。
袁世凯先询问了一些袁肃的近况,又把最近打听到袁肃在辖区内大兴实业、规范法纪法规以及扩充军队的事情追问了几句。对于这些问题,袁肃都一一作答,能详细的则详细,需要简洁的则简洁,同时还间接的表达了自己对推进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愿望。
“工业确实是强国根本所在。洋人船坚炮利,都是赖于英人掀起的两次工业革命。我们中国要想彻底摆脱洋人的制衡,势必要好好发展工业。”袁世凯深以为然的点着头说道。
“还是叔父明晓道理。只是如今我们中国工业的程度远远落后于国外,要想尽快发展工业,一定要引进国外的技术。可偏偏洋人奇货自居,不会轻易的传授优越的工业技术。而若是单靠我辈一步一步摸索探索,不仅要消耗极大的人力物力,更是需要走一段漫漫长路。”袁肃感慨万千的说道。
不过在他的印象中,北洋政府对中国近代工业还是有所推助的,正是在北洋政府执政的时期,中国资本主义才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大发展。资本主义的推进势必会带动生产设备的革新,哪怕因为连续的内战,最终没能有所跳跃性的突破,但多少还是在缓慢前进。比起在之后的国民政府执政时期那会,工业几乎全部依靠英美援助,唯独山西有一丁点的发展,北洋政府时期已经算是很好的了。
从刚才袁世凯的那番话就能听得出来,其实袁世凯对工业与国家强弱的关系是有很深刻的认识,这也是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工业能有所发展的原因所在。
袁肃所期望的,就是能在叔父袁世凯对工业有所认识的基础,说服其能促成工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你说的不错,不过好在有像你这样愿意脚踏实地去摸索的年轻人,正所谓千里之途始于足下,只要你能迈出这一步,就距离成功近了一步。咱们这些北洋的人,外人都只当我们固步自封,可自古以来手握国家大权的人怎么可能固步自封?只有不断的前进才能找到稳固权力的办法。”袁世凯意味深远的说道。
“叔父所言极是。所以小侄此次北上是有两件正经事想与叔父磋谈,为首的一件事便是与我们中国工业有莫大的关系。”袁肃郑重其事的说道。
“是吗?说来听听。”袁世凯饶有兴致的问道。他倒不是出于对袁肃的客气,而是当真认为袁肃确实是有一些很独到见解,而且不少见解还很对自己的胃口。从袁肃参加陆军预备大学堂策论考试的两篇文章,到后来的“中央集权”思想,再加上之前讨论宋教仁的问题,以及最近所提出的“中央军”系统,无一不是针针见血。
他对袁肃这样的年轻人还算能拿捏住几分,要想拉拢这样的年轻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体现自己的价值。
“小侄是希望叔父能以大总统的身份,正式制订一套扶助工业发展的政策和计划。比如通过减税,技术合作,又或者是官办投资等等方面。除此之外,叔父也应该革新目前官办企业陈旧的经营方式,采取更具有市场竞争和效率的先进管理思路,在这个基础上以官办工业为领导,带动全国整体工业进行发展。”袁肃先简述了一下自己的意思。
“工业的发展确实刻不容缓,这一点我自会与内政部、工商部尽快讨论相关的政策。至于官办企业的革新,这倒是一个很新意的说法。众所周知,因为前清那会儿的腐败,以至于举国上大部分官办企业全部是亏损严重。如今国内现有的官办企业实际上也没有太大起色,不仅投资商对官办企业不抱信心,民间更是口碑极坏。”袁世凯深思的说道。
“没错,前不久梁部长还专门讨论过这些问题,说是要关闭一些在北京和天津的官办企业,将资源集中起来,省的再让这些毒瘤来拖累财政。”一旁的夏寿康也跟着附和的说道。
袁肃心中暗想:这梁部长应该就是梁士诒。
“确实如此,但并不能因为官办企业的贪污腐败,就彻底停止官办企业的经营。纵观许多西方国家,多少都是有官办企业存在。官办企业的意义就是在于能直接接受政府的调控,更快速和更快捷的发展,从而带动周边其他企业的共同进步。贪污腐败是法纪问题,只要能真刀真枪的整顿法纪,恢复官办企业的信誉和效率,势必能够带来长远的利益。”袁肃说道。
“不得不承认,你说的在情在理。我生平最痛恨的就是贪赃枉法,此事绝对不能姑息。官办企业的今后发展是必然需要一个全新的方向,我知道克礼你这两年在滦州办了许多产业,姑且可以先拿滦州方面做试验。若是真的成功了,大可按照你的套路在全国各地推广。”袁世凯一边点着头一边说道。
第6章,制式步枪
“有叔父这句话,小侄一定全力以赴,不负所托。另外,小侄以为当下国内仍然不算太平,工业的发展毕竟是一次经历大消耗、大投入的积累,若是因为动荡事故而破坏了正在起步阶段的工业机构,只怕会得不偿失。再者,根据国内各省的资源分配,以及现有工业基础的规模,小侄倒是有一个特别的建议。”袁肃转而又说道。
“哦,是什么建议?”袁世凯依然保持着热忱的一面问道。
“那就是可以暂时先将工业发展集中在山西、直隶、湖北三省做为重点发展。如今这三省都是中央政府加强管制的地区,命令下达容易执行,也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因为时局动荡而影响工业发展的进程,此外,山西有丰富矿产,湖北又有工业底子,直隶则有良好的涉外资源,齐头并进,一定能有所成就。”袁肃煞有其事的说道。
袁世凯没有急着回答,而是认真的思考了袁肃的提议,随即缓缓的点了点头。
这时,夏寿康又开口说道:“小袁公子的提议甚好,若国府真要下定决心发展工业,自当先以此三省为重点发展。”
袁克定也跟着说道:“确实,在咱们自己地头上发展自然要方便许多,也不至于让咱们国府的成果白白遭他人占了便宜去。”
袁世凯颇有深意的瞥了袁克定一眼,自然是察觉到袁克定的话毫无气量可言。略微停顿了一阵之后,他这才又开口说道:“没错,这是好建议,我必然会认真考虑的。关于工业发展的事情,明后两天我便派专人开始筹备相关的会议,也找几个外国顾问来探讨一下。若一切顺利的话,或许今年年中便能大刀阔斧的动起来。”
袁肃不掩欣喜的说道:“叔父此举,必是我中华振兴的转折点,也必能成为载入史册的重大一举。若是因此而能掀起我中华的工业革命,叔父当居首功。”
袁世凯哈哈笑了一阵,挥着手说道:“身在首职,应尽本份,首功自是算不上的。那么,克礼,你刚才说有两件,第二件事是什么呢?”
袁肃这才从口袋里取出早已准备好的新式步枪图纸,双手呈递到袁世凯面前,语气一丝不苟的说道:“叔父,这是小侄从英国枪械设计师手中收购的一支新式步枪的设计图,包括这支步枪的所有生产权,业已一并购买到手。”
他没有把一零一工厂的事情说出来,既然一开始就打算给这个工厂戴上神秘的面纱,那就自然要贯彻到底。这本来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如果告诉袁世凯他秘密建立了一个兵工厂,以袁世凯的猜疑之心,只怕又会另有所想。
正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简单那就简单化。
袁世凯接过图纸摊开来,上上下下仔细打量了一阵。坐在一旁的袁克定一听说是新式武器,连忙也站起身凑了上来,跟着袁世凯一起观看这份图纸。
“新式步枪?”袁世凯有几分惊讶之意。
“是的,这是一支全新的步枪,采用与汉式步枪一样的子弹口径,而且是比普通步枪要短,比骑兵步枪又要略长一些,可称为是步骑枪。”袁肃在一旁介绍的说道。
步骑枪的概念目前在中国并不算普及,绝大多数中国军事将领都不曾听说过这种武器,只有一些出国留学或者见识广泛的人员才会略有耳闻。袁世凯身为北洋军事领袖,自然是听说过这样型号的步枪,但是对这样型号步枪的认识却不是很深刻。
归根结底,北洋政府现在还很穷,经费基本上都得靠贷款来维持,所以军备扩充上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再者中国现在普遍使用的汉式步枪已经很不错,哪怕综合水准不如外国的一些步枪,但起码性能和质量还能凑合。
“贤侄,你将这支新式步枪的图纸带来,可是有什么想法吗?”袁世凯不慌不忙问道。
“叔父,眼下我中华陆军几乎没有什么完整的系统化,各路部队毫无统一的章法,总军事后勤更是形同虚设。然而毕竟这是积病已久的境况,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有所改善,所以细微的地方大可先不去讨论,但笼统的事宜则是可以先做尝试。”袁肃振振有词的说道。
“你究竟要说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袁世凯有几分疑惑的问道。
“小侄的意思,那就是整顿军备是要建立一套有迹可循的系统。首要之事那就是提出制式化的军事理念,这不仅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在执行起来也毋须太多的困难。”袁肃进一步的说道。
“制式化?”袁世凯若有所思的喃喃自语,他倒不是没听说过这个名词,相反正是觉得袁肃的话与之前另外一个人对自己提出的意见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装备制式化、武器制式化、管理制式化。而在这些系统当中,当属武器制式化优先,因为军队的本质离不开战斗,再者只有武器制式化之后,才能紧随其后建设全新的后勤制度。”袁肃语气愈发显得铿锵有力。
“武器制式化?”袁世凯愈发觉得袁肃的这套理论很熟悉。
“没错,叔父,小侄之所以将这支新式步枪的图纸带来,就是希望能以这支步枪为基准,普及成我大中华陆军部队的制式武器。所谓制式武器,即是同一种兵器的各种技术参数相同的武器装备,并且经部队武器装备部门批准备案,有正式型号编号,正式批量列装部队使用的正规的标准武器。制式武器的出现能使得军、警部队的武器管理和使用得以标准化,统一化。加强了武装部门的正规化。”袁肃以为袁世凯还不太清楚制式化武器的意思,于是规规矩矩的做了一番解释。
“克礼,你可知道你刚才所说的,我在前几天也听另外一个人讲起来过。”袁世凯带着几分深意的笑容说道。
第7章,初步探讨
袁肃听到这句话,顿时有几分尴尬,他还以为袁世凯是不懂得这些“比较先进”的军事管理理念,却没想到原来对方早先已经听别人说起过这件事。不过也就是这一愣的时间,他心中渐渐能猜测出向袁世凯提出这些内容的人了。
袁世凯依然笑着,继而缓慢的说道:“没想到你竟能与蔡松坡想到一块去。就是在大前天的时候,蔡松坡也跟我提及了所谓军事系统化的一套理论,他讲的要比你好,但是同样是存在许多需要深入思考、讨论的环节。不过不管怎么说,既然你们二人都能想到一块,而且都认为这是重中之重的事情,我自然不会忽略此事。”
袁肃心中所猜测的人也正是蔡锷,以蔡锷对军事的研究必然是能意识到目前中国军队许多重大的缺漏之处。他颇有几分感慨的说道:“当真是没有料到,小侄居然能与松坡将军不谋而合。想必松坡将军已经更详细的对叔父做了这方面介绍,小侄也不敢再班门弄斧。”
袁世凯继续看了一会儿图纸,旋而问道:“克礼,那你说说,这支新式步枪究竟好在什么地方。按照你的意思,自然是希望能将这支新式步枪推广为我军的制式步枪。但这步枪既没有普通步枪的长度,易于投入白刃战,也没有骑兵枪短小轻便,容易携带。究竟好在什么地方,为何要用它来做为制式步枪。”
袁肃立刻先将这支新式步枪的一些数据做了描述,又介绍了骑步枪真正的优势所在。正所谓解决了步枪和骑兵枪的一些劣势,吸取了二者的优势,当然也兼具一些鸡肋般的坏处。不过之所以认为应该推广这样的步枪做为制式武器,关键不在于枪,而在于中国目前的国情。
“从笼统的战略角度上而言,我们中国目前是没有足够对外作战的军事力量,也就是说在大的方向我们应该采取战略防守的姿态。步骑枪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在堑壕战中发挥骑兵枪和步兵枪合二为一的优势,同时避免骑兵枪和步兵枪的一些重大缺陷。堑壕战做为目前主流的防守战略战术,正好适合我们中国所采取的战略防守姿态。”他如是说道。
众所周知,要想发动对外战争是需要强大的工业和经济支持,而恰恰这两点是中国目前都没有的东西。中国现在的状况几乎到了打内战都是一种奢侈,更别说走出国门去作战。哪怕是为了参加世界大战所编练的参战军,最终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参加世界大战。
纵观中国近代历史,大部分战斗全部是在本土上发生的。所以现阶段以及未来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只要能完成本土防守就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对于这一点,袁世凯本人并不是毫无察觉,只是从来没有把脑袋中所想到的整理成详细的文字,所以当他听完袁肃这番话之后,立刻觉得这的的确确是有道理的。
“不过,克礼你刚才也说了,这是于国际角度大的方面的一种猜想罢了,然而即便没有制式武器,以目前的国际局势以及各国对华外交方面,也没有可能引起更大的争端。相反,我们中国目前最大的争端还是国内各省的种种矛盾。”袁世凯颇有深意的说道。
“是啊,是啊,对外大可用外交的手段,对内才需要动真刀真枪。要是全部换成这样主防御型的问题,咱们北洋大军还如何铲除国内那些拥兵自重的势力?”一旁的袁克定以为自己明白了父亲的意思,于是紧跟其后的附和着说道。
“呵呵,相比之下,我们中国各地的武装军事力量连制式化是什么都不清楚,更别说在乎武器的分配、管理以及作战运用了。退一步来说,即便要讲究的细致一些,然而这支新式步枪无能从常规战斗、性能、质量,还是具体的战术运用,事实上都要比汉阳造更有优势。举个列子来说,汉阳造步枪比这支新式步枪要长,可在中国真正懂得运用白刃战,或者说能很好组织白刃战的部队,根本是少之又少,所以汉阳造步枪对比新式步枪,根本发挥不出任何优势。”袁肃不疾不徐的做出了解释。
袁克定微微怔了怔,说起军事他自然不是很懂,也不知道袁肃所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只好装作恍然的样子点了点头。
袁世凯倒是仔细深思了一阵,随后也缓缓的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我中华自洋务运动开始,就没有专门设计的制式武器。而这支步枪是小侄经过专门讨论和预计,并且亲自与设计师进行沟通,最终考虑到我中国各方面的情况,量身定制的一支新式步枪。试想一下,一旦中央军全员普及这样的制式步枪,在正面战斗力上足以压倒毫无制式化概念的任何地方部队,整体实力上自然是大大的拉开了距离。”袁肃补充的说道。
“你说的很好。那么,在投资生产方面,克礼你可有过预计?”袁世凯问道。他当然不会因为袁肃简单的一番介绍,就认为这支新式步枪是好的,但是内心深处却深刻认识到制式化武器确实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眼前中国兵工厂也没有研发新枪的能力,如果这支新式步枪真的划算的话,倒是可以考虑采用为中央军的制式武器。
“这支新式步枪采用的是德式武器的设计思路,所以构造上相当精细。但正是因为精细,所以才能具备优越的射击稳定性和精准性。小侄已经做过一些预算,如果采用国外进口原材料来生产,以求到达最高配置的性能,大约需要九十五块钱的生产成本;若是采用国内原材料来生产的话,则需要五十块钱。”袁肃说道。他故意在成本价上略微加高了几块钱,毕竟自己同样需要利用这笔军火买卖来赚一笔经费。
虽然这是国防大事,可这个年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再者正是因为袁肃心里念想着国防大事,所以才仅仅只增加了五块钱罢了。若是换成别人,只怕可能会多开到十几二十块钱。
“九十五块钱?这也太贵了吧。陆军部军械司向德国订购原产的毛瑟步枪,也不过是八十多块钱而已。咱们自己生产的步枪居然要九十五块钱?”袁克定脱口惊呼道。
“是啊,这成本实在是有点过高了。”一旁的夏寿康也跟着叹息说道。
倒是袁世凯没有太多言语,只是默然思索着什么。
“叔父,步枪的构造图就在这里,无论叔父是找专人核对,还是亲自去调查国外进口原材料的价格,小侄做出的预算是没有任何隐瞒的。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德国武器之所以贵,正是因为他们的做工好。更何况这是一支新式步枪,新式步枪的诞生都是意味着向着领先的先进性的方向。未来必然还会有更先进的武器出现,但制造价格只会高不会低,这是一个十分浅显的道理。”袁肃表现一副诚恳的姿态,一丝不苟的说道。
“只是,成本如此之高,对国府也是一份很大的压力啊。”夏寿康说道。
“我相信叔父是明白人,一旦促成中央集权,国家税收规范化,国库渐渐充实,这一点钱根本不算什么。如今我们中国的局势环境,军权就等于实权,这一点还是叔父曾经提点小侄的话。只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真正保证并且捍卫中央集权。”袁肃慷慨陈词的说道。
袁世凯深深吸了一口气,之后是一番冗长的沉吟之声。他自然是深知军权的重要性,只是自己绝非是意气用事之人,在考虑问题的方面一定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定夺。
看到袁世凯仍然无从表态,袁肃随即又补充的说道:“若实在考虑财政负担问题的话,大可细分来进行新式步枪的装备。但凡是中央军主力部队,则尽可能的装备进口材料的新式步枪,而次要部队则装备国产材料的新式步枪。更何况武器制式化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即便全部工厂投入生产,最快也需要三五年,慢的话甚至要八九年。武器制式化是需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来执行的。”
听到这里,袁世凯这才缓缓的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克礼这番话说的在情在理。这样吧,这件事我现在是不可能立刻做出答复。过几日我专程安排你与蔡松坡他们见了一面,看看你们年轻人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或许还会有更多的收益。”
袁肃早就有这样的预想,毕竟制式化武器的推进是一项极大的军事工程项目,必然是需要经过一连串的审核、复核、讨论以及实际操作演练。他今日向袁世凯提出这个方案,并且能让叔父袁世凯萌发兴趣,这已经算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了。当即,他立刻诚恳的表示愿意与蔡松坡共同筹划此事,为建立全新的北洋强军尽出一份力量。
第8章,会见蔡锷
仅仅过了一天的时间,袁世凯便安排了袁肃与蔡锷会面的事情。
当袁肃得到这消息之后,愈发可以断定制式武器的想法是暗合叔父袁世凯的胃口。做为一手创立北洋新军,以军权谋取民国元首的袁世凯来说,对军事的看重必然超过常人。
夏寿康来请袁肃移步到北海陆军部会议室与蔡锷见面时,专门告诉了袁肃,昨天大总统已经把新式步枪的图纸转交到蔡锷手里,蔡锷看过之后同样认为这支步枪要远远比汉阳造步枪更精良。有了蔡锷的首肯,对于袁肃来说更有了几分底气,毕竟自己在新式步枪上是有相当一部分吹嘘成份,甚至都还没有进行详细的军事论证。
来到北海陆军部办公院,又一番转弯抹角,这才来到一处幽静的会客室。
蔡锷、蒋百里以及另外两位军校不低的军官正在会客室里座谈,夏寿康带袁肃进门后,众人中断谈话,纷纷站起身来相迎。在夏寿康相互引见之下,众人知道来者就是大总统的族侄、山海关大都督袁肃,袁肃也知道了除蔡锷、蒋百里之外另外二人的身份,其一竟然是阎锡山,另外一人则总统府军事处处长兼任直隶省蓟楡镇守使的傅良佐。
袁肃很奇怪阎锡山这会儿怎么会在北京,不过这也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阎锡山在历史上是出了名懂得明哲自保的人,如今山西是中央军第三师、第四师坐镇,唐天喜和何宗莲的势力要远远大过阎锡山本人,阎锡山自然要表现的更“忠袁”一些。
“原来是小袁公子,真是闻名不如见面,早先就听闻小袁公子在东直隶一带的做为,不可不谓是有先见之明。昨日大总统专门与我谈过,万万没想到小袁公子的许多观点居然与蔡某不谋而合,当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蔡锷最先迎上前来,带着真诚的笑容说道。
袁肃多少还是能看得出来,如今蔡锷和袁世凯正是蜜月时期,因此对方才显得如此豁达和积极。再者这年头能真正做到“不谋而合”的人实在不多,他能提出与蔡锷相近的军事建议,那自然可以算得上是同道中人。
好在蔡锷这个时候也确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奢想,他所图的无非是尽快统一中国。无论是武力统一还是和平谈判,只有一个完整的国家才能衍生出完整的国防系统。
袁肃不禁在心里揣测着,倘若能够一直将蔡锷留在北京协助大总统叔父整顿中央军,那会不会就能避免护国战争的爆发?又或者大大的削弱护国战争的影响呢?不过话又说回来,倘若真是如此,他势必是要坚持拥护帝制的推行,甚至还要不遗余力的压制反对帝制的各方势力。可这究竟是不是自己的立场?换一句话来说,这究竟是不是符合自己最大的利益。
两天之后,袁世凯总算抽出了一些空闲时间,在私人书房接见了袁肃。
袁肃是在袁克定和夏寿康的带领下来到书房,刚进屋见面,他便又要下跪行礼。虽说男儿漆下有黄金,每次来北京总统府都要行这样的大礼,多多少少会显得没面子。可一方面是旧有的礼俗在这里,另外一方面也是厚黑学的运用,为图大事,不拘小节。
这次袁世凯倒是显得十分热情,连忙站起身来扶止袁肃,和蔼的笑道:“瞧瞧,克礼还是这么守规矩。如今是民国了,许多以前繁琐的礼仪当省去就省去,没必要还要如此精细入微。大老远的来一趟图的是一个团聚,不为其他。”
袁肃规规矩矩的欠身说道:“我中华是为礼仪之邦,祖宗传下来的礼节断然是不可忘的。更何况承蒙叔父如此照顾,已经两年邀袁肃北上过节,如此亲情恩情,袁肃必当感恩戴德。”
袁世凯对袁肃的话心领神会,随即又笑呵呵的说了两句话,然后邀袁肃落座。
夏寿康没有退下,他与袁克定一起坐在了一旁。
袁世凯先询问了一些袁肃的近况,又把最近打听到袁肃在辖区内大兴实业、规范法纪法规以及扩充军队的事情追问了几句。对于这些问题,袁肃都一一作答,能详细的则详细,需要简洁的则简洁,同时还间接的表达了自己对推进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愿望。
“工业确实是强国根本所在。洋人船坚炮利,都是赖于英人掀起的两次工业革命。我们中国要想彻底摆脱洋人的制衡,势必要好好发展工业。”袁世凯深以为然的点着头说道。
“还是叔父明晓道理。只是如今我们中国工业的程度远远落后于国外,要想尽快发展工业,一定要引进国外的技术。可偏偏洋人奇货自居,不会轻易的传授优越的工业技术。而若是单靠我辈一步一步摸索探索,不仅要消耗极大的人力物力,更是需要走一段漫漫长路。”袁肃感慨万千的说道。
不过在他的印象中,北洋政府对中国近代工业还是有所推助的,正是在北洋政府执政的时期,中国资本主义才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大发展。资本主义的推进势必会带动生产设备的革新,哪怕因为连续的内战,最终没能有所跳跃性的突破,但多少还是在缓慢前进。比起在之后的国民政府执政时期那会,工业几乎全部依靠英美援助,唯独山西有一丁点的发展,北洋政府时期已经算是很好的了。
从刚才袁世凯的那番话就能听得出来,其实袁世凯对工业与国家强弱的关系是有很深刻的认识,这也是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工业能有所发展的原因所在。
袁肃所期望的,就是能在叔父袁世凯对工业有所认识的基础,说服其能促成工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你说的不错,不过好在有像你这样愿意脚踏实地去摸索的年轻人,正所谓千里之途始于足下,只要你能迈出这一步,就距离成功近了一步。咱们这些北洋的人,外人都只当我们固步自封,可自古以来手握国家大权的人怎么可能固步自封?只有不断的前进才能找到稳固权力的办法。”袁世凯意味深远的说道。
“叔父所言极是。所以小侄此次北上是有两件正经事想与叔父磋谈,为首的一件事便是与我们中国工业有莫大的关系。”袁肃郑重其事的说道。
“是吗?说来听听。”袁世凯饶有兴致的问道。他倒不是出于对袁肃的客气,而是当真认为袁肃确实是有一些很独到见解,而且不少见解还很对自己的胃口。从袁肃参加陆军预备大学堂策论考试的两篇文章,到后来的“中央集权”思想,再加上之前讨论宋教仁的问题,以及最近所提出的“中央军”系统,无一不是针针见血。
他对袁肃这样的年轻人还算能拿捏住几分,要想拉拢这样的年轻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体现自己的价值。
“小侄是希望叔父能以大总统的身份,正式制订一套扶助工业发展的政策和计划。比如通过减税,技术合作,又或者是官办投资等等方面。除此之外,叔父也应该革新目前官办企业陈旧的经营方式,采取更具有市场竞争和效率的先进管理思路,在这个基础上以官办工业为领导,带动全国整体工业进行发展。”袁肃先简述了一下自己的意思。
“工业的发展确实刻不容缓,这一点我自会与内政部、工商部尽快讨论相关的政策。至于官办企业的革新,这倒是一个很新意的说法。众所周知,因为前清那会儿的腐败,以至于举国上大部分官办企业全部是亏损严重。如今国内现有的官办企业实际上也没有太大起色,不仅投资商对官办企业不抱信心,民间更是口碑极坏。”袁世凯深思的说道。
“没错,前不久梁部长还专门讨论过这些问题,说是要关闭一些在北京和天津的官办企业,将资源集中起来,省的再让这些毒瘤来拖累财政。”一旁的夏寿康也跟着附和的说道。
袁肃心中暗想:这梁部长应该就是梁士诒。
“确实如此,但并不能因为官办企业的贪污腐败,就彻底停止官办企业的经营。纵观许多西方国家,多少都是有官办企业存在。官办企业的意义就是在于能直接接受政府的调控,更快速和更快捷的发展,从而带动周边其他企业的共同进步。贪污腐败是法纪问题,只要能真刀真枪的整顿法纪,恢复官办企业的信誉和效率,势必能够带来长远的利益。”袁肃说道。
“不得不承认,你说的在情在理。我生平最痛恨的就是贪赃枉法,此事绝对不能姑息。官办企业的今后发展是必然需要一个全新的方向,我知道克礼你这两年在滦州办了许多产业,姑且可以先拿滦州方面做试验。若是真的成功了,大可按照你的套路在全国各地推广。”袁世凯一边点着头一边说道。
第6章,制式步枪
“有叔父这句话,小侄一定全力以赴,不负所托。另外,小侄以为当下国内仍然不算太平,工业的发展毕竟是一次经历大消耗、大投入的积累,若是因为动荡事故而破坏了正在起步阶段的工业机构,只怕会得不偿失。再者,根据国内各省的资源分配,以及现有工业基础的规模,小侄倒是有一个特别的建议。”袁肃转而又说道。
“哦,是什么建议?”袁世凯依然保持着热忱的一面问道。
“那就是可以暂时先将工业发展集中在山西、直隶、湖北三省做为重点发展。如今这三省都是中央政府加强管制的地区,命令下达容易执行,也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因为时局动荡而影响工业发展的进程,此外,山西有丰富矿产,湖北又有工业底子,直隶则有良好的涉外资源,齐头并进,一定能有所成就。”袁肃煞有其事的说道。
袁世凯没有急着回答,而是认真的思考了袁肃的提议,随即缓缓的点了点头。
这时,夏寿康又开口说道:“小袁公子的提议甚好,若国府真要下定决心发展工业,自当先以此三省为重点发展。”
袁克定也跟着说道:“确实,在咱们自己地头上发展自然要方便许多,也不至于让咱们国府的成果白白遭他人占了便宜去。”
袁世凯颇有深意的瞥了袁克定一眼,自然是察觉到袁克定的话毫无气量可言。略微停顿了一阵之后,他这才又开口说道:“没错,这是好建议,我必然会认真考虑的。关于工业发展的事情,明后两天我便派专人开始筹备相关的会议,也找几个外国顾问来探讨一下。若一切顺利的话,或许今年年中便能大刀阔斧的动起来。”
袁肃不掩欣喜的说道:“叔父此举,必是我中华振兴的转折点,也必能成为载入史册的重大一举。若是因此而能掀起我中华的工业革命,叔父当居首功。”
袁世凯哈哈笑了一阵,挥着手说道:“身在首职,应尽本份,首功自是算不上的。那么,克礼,你刚才说有两件,第二件事是什么呢?”
袁肃这才从口袋里取出早已准备好的新式步枪图纸,双手呈递到袁世凯面前,语气一丝不苟的说道:“叔父,这是小侄从英国枪械设计师手中收购的一支新式步枪的设计图,包括这支步枪的所有生产权,业已一并购买到手。”
他没有把一零一工厂的事情说出来,既然一开始就打算给这个工厂戴上神秘的面纱,那就自然要贯彻到底。这本来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如果告诉袁世凯他秘密建立了一个兵工厂,以袁世凯的猜疑之心,只怕又会另有所想。
正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简单那就简单化。
袁世凯接过图纸摊开来,上上下下仔细打量了一阵。坐在一旁的袁克定一听说是新式武器,连忙也站起身凑了上来,跟着袁世凯一起观看这份图纸。
“新式步枪?”袁世凯有几分惊讶之意。
“是的,这是一支全新的步枪,采用与汉式步枪一样的子弹口径,而且是比普通步枪要短,比骑兵步枪又要略长一些,可称为是步骑枪。”袁肃在一旁介绍的说道。
步骑枪的概念目前在中国并不算普及,绝大多数中国军事将领都不曾听说过这种武器,只有一些出国留学或者见识广泛的人员才会略有耳闻。袁世凯身为北洋军事领袖,自然是听说过这样型号的步枪,但是对这样型号步枪的认识却不是很深刻。
归根结底,北洋政府现在还很穷,经费基本上都得靠贷款来维持,所以军备扩充上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再者中国现在普遍使用的汉式步枪已经很不错,哪怕综合水准不如外国的一些步枪,但起码性能和质量还能凑合。
“贤侄,你将这支新式步枪的图纸带来,可是有什么想法吗?”袁世凯不慌不忙问道。
“叔父,眼下我中华陆军几乎没有什么完整的系统化,各路部队毫无统一的章法,总军事后勤更是形同虚设。然而毕竟这是积病已久的境况,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有所改善,所以细微的地方大可先不去讨论,但笼统的事宜则是可以先做尝试。”袁肃振振有词的说道。
“你究竟要说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袁世凯有几分疑惑的问道。
“小侄的意思,那就是整顿军备是要建立一套有迹可循的系统。首要之事那就是提出制式化的军事理念,这不仅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在执行起来也毋须太多的困难。”袁肃进一步的说道。
“制式化?”袁世凯若有所思的喃喃自语,他倒不是没听说过这个名词,相反正是觉得袁肃的话与之前另外一个人对自己提出的意见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装备制式化、武器制式化、管理制式化。而在这些系统当中,当属武器制式化优先,因为军队的本质离不开战斗,再者只有武器制式化之后,才能紧随其后建设全新的后勤制度。”袁肃语气愈发显得铿锵有力。
“武器制式化?”袁世凯愈发觉得袁肃的这套理论很熟悉。
“没错,叔父,小侄之所以将这支新式步枪的图纸带来,就是希望能以这支步枪为基准,普及成我大中华陆军部队的制式武器。所谓制式武器,即是同一种兵器的各种技术参数相同的武器装备,并且经部队武器装备部门批准备案,有正式型号编号,正式批量列装部队使用的正规的标准武器。制式武器的出现能使得军、警部队的武器管理和使用得以标准化,统一化。加强了武装部门的正规化。”袁肃以为袁世凯还不太清楚制式化武器的意思,于是规规矩矩的做了一番解释。
“克礼,你可知道你刚才所说的,我在前几天也听另外一个人讲起来过。”袁世凯带着几分深意的笑容说道。
第7章,初步探讨
袁肃听到这句话,顿时有几分尴尬,他还以为袁世凯是不懂得这些“比较先进”的军事管理理念,却没想到原来对方早先已经听别人说起过这件事。不过也就是这一愣的时间,他心中渐渐能猜测出向袁世凯提出这些内容的人了。
袁世凯依然笑着,继而缓慢的说道:“没想到你竟能与蔡松坡想到一块去。就是在大前天的时候,蔡松坡也跟我提及了所谓军事系统化的一套理论,他讲的要比你好,但是同样是存在许多需要深入思考、讨论的环节。不过不管怎么说,既然你们二人都能想到一块,而且都认为这是重中之重的事情,我自然不会忽略此事。”
袁肃心中所猜测的人也正是蔡锷,以蔡锷对军事的研究必然是能意识到目前中国军队许多重大的缺漏之处。他颇有几分感慨的说道:“当真是没有料到,小侄居然能与松坡将军不谋而合。想必松坡将军已经更详细的对叔父做了这方面介绍,小侄也不敢再班门弄斧。”
袁世凯继续看了一会儿图纸,旋而问道:“克礼,那你说说,这支新式步枪究竟好在什么地方。按照你的意思,自然是希望能将这支新式步枪推广为我军的制式步枪。但这步枪既没有普通步枪的长度,易于投入白刃战,也没有骑兵枪短小轻便,容易携带。究竟好在什么地方,为何要用它来做为制式步枪。”
袁肃立刻先将这支新式步枪的一些数据做了描述,又介绍了骑步枪真正的优势所在。正所谓解决了步枪和骑兵枪的一些劣势,吸取了二者的优势,当然也兼具一些鸡肋般的坏处。不过之所以认为应该推广这样的步枪做为制式武器,关键不在于枪,而在于中国目前的国情。
“从笼统的战略角度上而言,我们中国目前是没有足够对外作战的军事力量,也就是说在大的方向我们应该采取战略防守的姿态。步骑枪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在堑壕战中发挥骑兵枪和步兵枪合二为一的优势,同时避免骑兵枪和步兵枪的一些重大缺陷。堑壕战做为目前主流的防守战略战术,正好适合我们中国所采取的战略防守姿态。”他如是说道。
众所周知,要想发动对外战争是需要强大的工业和经济支持,而恰恰这两点是中国目前都没有的东西。中国现在的状况几乎到了打内战都是一种奢侈,更别说走出国门去作战。哪怕是为了参加世界大战所编练的参战军,最终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参加世界大战。
纵观中国近代历史,大部分战斗全部是在本土上发生的。所以现阶段以及未来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只要能完成本土防守就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对于这一点,袁世凯本人并不是毫无察觉,只是从来没有把脑袋中所想到的整理成详细的文字,所以当他听完袁肃这番话之后,立刻觉得这的的确确是有道理的。
“不过,克礼你刚才也说了,这是于国际角度大的方面的一种猜想罢了,然而即便没有制式武器,以目前的国际局势以及各国对华外交方面,也没有可能引起更大的争端。相反,我们中国目前最大的争端还是国内各省的种种矛盾。”袁世凯颇有深意的说道。
“是啊,是啊,对外大可用外交的手段,对内才需要动真刀真枪。要是全部换成这样主防御型的问题,咱们北洋大军还如何铲除国内那些拥兵自重的势力?”一旁的袁克定以为自己明白了父亲的意思,于是紧跟其后的附和着说道。
“呵呵,相比之下,我们中国各地的武装军事力量连制式化是什么都不清楚,更别说在乎武器的分配、管理以及作战运用了。退一步来说,即便要讲究的细致一些,然而这支新式步枪无能从常规战斗、性能、质量,还是具体的战术运用,事实上都要比汉阳造更有优势。举个列子来说,汉阳造步枪比这支新式步枪要长,可在中国真正懂得运用白刃战,或者说能很好组织白刃战的部队,根本是少之又少,所以汉阳造步枪对比新式步枪,根本发挥不出任何优势。”袁肃不疾不徐的做出了解释。
袁克定微微怔了怔,说起军事他自然不是很懂,也不知道袁肃所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只好装作恍然的样子点了点头。
袁世凯倒是仔细深思了一阵,随后也缓缓的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我中华自洋务运动开始,就没有专门设计的制式武器。而这支步枪是小侄经过专门讨论和预计,并且亲自与设计师进行沟通,最终考虑到我中国各方面的情况,量身定制的一支新式步枪。试想一下,一旦中央军全员普及这样的制式步枪,在正面战斗力上足以压倒毫无制式化概念的任何地方部队,整体实力上自然是大大的拉开了距离。”袁肃补充的说道。
“你说的很好。那么,在投资生产方面,克礼你可有过预计?”袁世凯问道。他当然不会因为袁肃简单的一番介绍,就认为这支新式步枪是好的,但是内心深处却深刻认识到制式化武器确实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眼前中国兵工厂也没有研发新枪的能力,如果这支新式步枪真的划算的话,倒是可以考虑采用为中央军的制式武器。
“这支新式步枪采用的是德式武器的设计思路,所以构造上相当精细。但正是因为精细,所以才能具备优越的射击稳定性和精准性。小侄已经做过一些预算,如果采用国外进口原材料来生产,以求到达最高配置的性能,大约需要九十五块钱的生产成本;若是采用国内原材料来生产的话,则需要五十块钱。”袁肃说道。他故意在成本价上略微加高了几块钱,毕竟自己同样需要利用这笔军火买卖来赚一笔经费。
虽然这是国防大事,可这个年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再者正是因为袁肃心里念想着国防大事,所以才仅仅只增加了五块钱罢了。若是换成别人,只怕可能会多开到十几二十块钱。
“九十五块钱?这也太贵了吧。陆军部军械司向德国订购原产的毛瑟步枪,也不过是八十多块钱而已。咱们自己生产的步枪居然要九十五块钱?”袁克定脱口惊呼道。
“是啊,这成本实在是有点过高了。”一旁的夏寿康也跟着叹息说道。
倒是袁世凯没有太多言语,只是默然思索着什么。
“叔父,步枪的构造图就在这里,无论叔父是找专人核对,还是亲自去调查国外进口原材料的价格,小侄做出的预算是没有任何隐瞒的。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德国武器之所以贵,正是因为他们的做工好。更何况这是一支新式步枪,新式步枪的诞生都是意味着向着领先的先进性的方向。未来必然还会有更先进的武器出现,但制造价格只会高不会低,这是一个十分浅显的道理。”袁肃表现一副诚恳的姿态,一丝不苟的说道。
“只是,成本如此之高,对国府也是一份很大的压力啊。”夏寿康说道。
“我相信叔父是明白人,一旦促成中央集权,国家税收规范化,国库渐渐充实,这一点钱根本不算什么。如今我们中国的局势环境,军权就等于实权,这一点还是叔父曾经提点小侄的话。只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真正保证并且捍卫中央集权。”袁肃慷慨陈词的说道。
袁世凯深深吸了一口气,之后是一番冗长的沉吟之声。他自然是深知军权的重要性,只是自己绝非是意气用事之人,在考虑问题的方面一定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定夺。
看到袁世凯仍然无从表态,袁肃随即又补充的说道:“若实在考虑财政负担问题的话,大可细分来进行新式步枪的装备。但凡是中央军主力部队,则尽可能的装备进口材料的新式步枪,而次要部队则装备国产材料的新式步枪。更何况武器制式化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即便全部工厂投入生产,最快也需要三五年,慢的话甚至要八九年。武器制式化是需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来执行的。”
听到这里,袁世凯这才缓缓的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克礼这番话说的在情在理。这样吧,这件事我现在是不可能立刻做出答复。过几日我专程安排你与蔡松坡他们见了一面,看看你们年轻人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或许还会有更多的收益。”
袁肃早就有这样的预想,毕竟制式化武器的推进是一项极大的军事工程项目,必然是需要经过一连串的审核、复核、讨论以及实际操作演练。他今日向袁世凯提出这个方案,并且能让叔父袁世凯萌发兴趣,这已经算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了。当即,他立刻诚恳的表示愿意与蔡松坡共同筹划此事,为建立全新的北洋强军尽出一份力量。
第8章,会见蔡锷
仅仅过了一天的时间,袁世凯便安排了袁肃与蔡锷会面的事情。
当袁肃得到这消息之后,愈发可以断定制式武器的想法是暗合叔父袁世凯的胃口。做为一手创立北洋新军,以军权谋取民国元首的袁世凯来说,对军事的看重必然超过常人。
夏寿康来请袁肃移步到北海陆军部会议室与蔡锷见面时,专门告诉了袁肃,昨天大总统已经把新式步枪的图纸转交到蔡锷手里,蔡锷看过之后同样认为这支步枪要远远比汉阳造步枪更精良。有了蔡锷的首肯,对于袁肃来说更有了几分底气,毕竟自己在新式步枪上是有相当一部分吹嘘成份,甚至都还没有进行详细的军事论证。
来到北海陆军部办公院,又一番转弯抹角,这才来到一处幽静的会客室。
蔡锷、蒋百里以及另外两位军校不低的军官正在会客室里座谈,夏寿康带袁肃进门后,众人中断谈话,纷纷站起身来相迎。在夏寿康相互引见之下,众人知道来者就是大总统的族侄、山海关大都督袁肃,袁肃也知道了除蔡锷、蒋百里之外另外二人的身份,其一竟然是阎锡山,另外一人则总统府军事处处长兼任直隶省蓟楡镇守使的傅良佐。
袁肃很奇怪阎锡山这会儿怎么会在北京,不过这也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阎锡山在历史上是出了名懂得明哲自保的人,如今山西是中央军第三师、第四师坐镇,唐天喜和何宗莲的势力要远远大过阎锡山本人,阎锡山自然要表现的更“忠袁”一些。
“原来是小袁公子,真是闻名不如见面,早先就听闻小袁公子在东直隶一带的做为,不可不谓是有先见之明。昨日大总统专门与我谈过,万万没想到小袁公子的许多观点居然与蔡某不谋而合,当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蔡锷最先迎上前来,带着真诚的笑容说道。
袁肃多少还是能看得出来,如今蔡锷和袁世凯正是蜜月时期,因此对方才显得如此豁达和积极。再者这年头能真正做到“不谋而合”的人实在不多,他能提出与蔡锷相近的军事建议,那自然可以算得上是同道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