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县令,被迫登基 第15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钱清荣翻了个白眼,你自己要不要听听,自己说这话时有多心虚。
  陈状元见自己善意的谎言没起到效果,摸了摸鼻子,讪讪地闭上了嘴。
  陈云州看这群人都不靠谱的样子,只得出来道:“钱大人,是我让他们带你过来的。自我介绍一下,我就是你一直想见的庆川知府陈云州。”
  啊!
  钱清荣震惊的眼神在陈云州和陈状元身上打转,感觉脑子都有些不够用。
  陈云州又补充:“三年半前,陈状元到庆川,路上出了些意外,晕倒在路边被我救了。醒来后,他不想做官了,正好我没做过官,想尝尝当官的滋味,于是我们俩就交换了身份。”
  陈状元点头确认,脸上很平静,没有半点不甘或是愤怒。
  钱清荣张了张嘴:“你们……你们把这个秘密告诉我,就,就不怕我上报朝廷吗?”
  陈云州笑眯眯地看着他:“你会吗?”
  钱清荣不说话,他又不是傻子,这会儿要是说会,只怕这辈子都走不出这座小院了。
  陈云州看他的表情便知道他在想什么,放下茶杯道:“钱大人不是想去庆川逛逛吗?我陪你。”
  他能说不吗?
  钱清荣这会儿一点都不想去什么庆川了,他只想回兴远,不,他想回京城,跑得远远的。
  但他知道,现在由不得他了。
  陈云州也没征询他的意见,站起身,说道:“咱们还是按原计划吧,我与钱大人、郑叔回庆川,林叔,你回兴远,童叔你送陈状元回去,时候不早了,启程吧。”
  钱清荣只得苦逼地跟在陈云州身后出了门。
  大门口停着几辆马车,陈云州回头看着钱清荣笑道:“听说钱大人想与我共乘,钱大人请吧。”
  钱清荣想收回自己先前说过的话。他想跟那个腼腆、老实的陈状元同乘一车,而不是这个看起来就要阴险狡诈得多的陈知府啊。
  阿元同情地看着他家公子。想他家公子多么肆意的人啊,遇到这个假陈大人后,就跟老鼠见了猫一样,哎,这可真是应验了一物降一物那句老话。
  二人上车,钱清荣还是有些拘束。
  陈云州笑了:“钱大人可放宽心,我若是想要你的命就不会让你见我,只有死人才能保住秘密。”
  钱清荣看马车驶入了大路,马路上偶尔能看到一些行商旅客,安心不少,说道:“你就不怕我当街戳穿你的秘密?”
  陈云州耸了耸肩:“你觉得他们会信你还是信我?”
  好嚣张,太有恃无恐了。
  等快到庆川城的时候,钱清荣就明白陈云州的底气来自哪里了。
  距城池还有六七里,外面劳作的农民很多都认出了柯九,纷纷跟柯九打招呼:“九爷,大人在车上吧?小的地里这瓜熟了,摘两个带回去给大人尝尝吧,很甜的。”
  柯九连忙拒绝。
  没走多久,一队马车过来,又停下来跟柯九打招呼并让行:“柯九,听说大人去避暑了,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
  一路上一直有人在跟柯九打招呼,送东西,热情极了。
  钱清荣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场面。
  他真切地认识到,陈云州在庆川有多受欢迎,多得民心。
  进了城,这种情况更夸张,打招呼的人多得柯九都回不过来,只能微笑着点头示意。
  钱清荣都麻了,不可思议地看着陈云州。
  陈云州老神在在,淡定地喝着茶。
  许久,马车停了下来,钱清荣掀开帘子,本以为是到了知府衙门,谁料映入眼帘的竟是一座好几丈高的巨大石碑。石碑前供奉着新鲜的水果,还有人跪在前面磕头上香。
  他下了马车好奇地看了看,没找到寺庙佛像之类的。
  等他走近一些,抬起手背挡住刺目的阳光,这才看清石碑顶端的一行大字:英雄纪念碑。
  在碑底,写着一行小字:纪念庆川保卫战中所有阵亡的将士、百姓。
  石碑中间是密密麻麻的名字,一个接一个。
  几个小孩子玩闹着跑过,年纪大一些的女孩食指竖在唇边:“嘘,我娘说这里不能打闹,咱们去别处玩吧。”
  其他几个小孩点头,拉着手赶紧跑了。
  那跪在石碑前上香的妇人站了起来,擦了擦眼泪,拎着空空的篮子佝偻着背,慢吞吞地走了,阳光将她的影子拖得很长很长。
  “当时葛家军打来,我们庆川只有两千守军,但却被都监殷逊带走了六百人,好点的兵器也全部被他带走了。我们只能连夜征兵,收集铁器锻造兵器,没有兵器就用石头、砖块做武器。”
  “实不相瞒,一开始我有打算过投降的。兵力悬殊太大了,朝廷迟迟没有支援,仅凭我们这点人,还都是没上过战场的新兵蛋子,怎么打得过葛家军的五万人?”
  “如果葛家军能善待百姓,那我投降又何妨?说句大逆不道的,现在这世道,对老百姓而言,龙椅上坐的是谁有差别吗?照样是要缴大量的田赋,辛辛苦苦一年也吃不饱饭,朝廷都不管我们了,我们实在没必要这么拼命,只要能安生的活着,庆川属于谁又有什么关系。”
  陈云州幽幽地叹了口气。
  钱清荣知道陈云州说的都是真的。
  他回头看着陈云州:“那后来你们为何改变了主意?”
  陈云州指着石碑上的第一个名字“无名氏”:“是他,桥州一名被强制征召入伍的士兵。那天……没人要求他,但他用他的性命通知我们,葛家军是豺狼虎豹,入了城会烧杀抢掠,有钱的逃不掉,有好看点女人的家庭也逃不掉,我们只能反抗到底才有一条活路。”
  “他死了,桥州知府吴大人本打算去年底就辞官回家乡颐养天年的,也死了。还有无数的桥州百姓、庆川百姓,乃至于兴远百姓、官员都死在了葛家军的手里,我们只能抵抗。”
  “这座纪念碑后面埋葬着一万一千二百名庆川壮士的骨灰,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钱清荣心里也不由肃然起敬。
  楚家军这样的正规军因为种种问题,跟乱军打仗都是有输有赢,一年多了还没剿灭掉叛军。庆川这样什么都没有,一穷二白,只靠全城百姓齐心协力守住城池,可想而知有多艰难。
  陈云州冲着纪念碑的方向拱手行了一礼,然后转身说:“衙门距这不远了,钱大人是随我回衙门休息还是在街上逛逛?我们庆川城弄了好几种夏饮,很好喝,可惜没有冰块,不然味道更好。”
  钱清荣狐疑地看着陈云州,这人放心?不怕他偷偷跑路了。
  “看我作甚?莫非钱大人没带银钱?借你可以,不过先说好,要还的哦。”陈云州侧头瞥了他一眼。
  钱清荣气结,他是出门不带钱,会借钱不还的那种人吗?
  “不借,我……自己逛逛,你回去吧。”
  陈云州也不勉强:“行,衙门还有很多事我得回去忙了,钱大人自己逛,有事找巡街的衙役。”
  说完就真的不管钱清荣径自回去了。
  起初钱清荣怀疑陈云州派人在后面跟着他,小心翼翼的,但转了一圈后他发现身后没人。
  “这个陈云州,还真有些意思,竟然真的任咱们在街上逛,也不怕我跑了。”
  阿元一听这话就激动了,忙不迭地说:“公子,那咱们雇一辆马车走吧。”
  钱清荣拍他脑袋:“傻啊,庆川、兴远都是他们地盘,咱们能跑多远?别动这些歪心思了,那边有个卖夏饮的摊子,走,咱们去尝尝。”
  我的公子啊,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惦记着吃的。
  “阿元,过来付钱。”那边钱清荣已经挑好了两竹筒杨梅汁,招呼他付钱。
  阿元只得认命地跟了过去。
  另一边柯九也在问陈云州:“大人,真的不派个人盯着钱大人他们吗?”
  “不用,要走要留,都随他,这种事勉强不得。”陈云州想得很开。
  柯九发愁:“可他万一跑回了京城怎么办?”
  陈云州背着手一边往衙门走去,一边说道:“放心吧,钱大人是个聪明人,不会跑的。我要是他,即便心里有上奏举报的心思,这会儿也不会表露出来,怎么也要回到兴远再做打算。”
  毕竟还在别人的地盘上,又不是真的不要命了。
  柯九挠头叹气:“那这事还是没解决啊。”
  陈云州笑笑没多说,这种事哪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他之所以把钱清荣“请”到庆川,就是想看看能不能感化他,让他真心实意向着他们。
  不然凭什么几句话就指望对方能够改变立场。
  回到衙门,郑深见他身后没人,也诧异地扬了扬眉问道:“钱大人呢,没随您回衙门?”
  “他说想在街上逛逛,由着他去吧。”陈云州朝里走去,“郑先生,咱们去找陶大人商议商议。”
  陶建华看到他们本来还以为事情顺利解决了,谁知却听说他们直接将钱清荣给带回来了。
  “不是,那他知道大人的身份了,这,这事闹得……”
  陈云州笑着说:“陶大人放宽心,这事我仔细考虑过了。若是将他杀了,朝廷那边很可能会起疑,还会派人来,下一个来兴远的,恐怕就不是钱清荣这样立场并不是很坚定的了。”
  “现在先看他怎么做,他若是帮咱们隐瞒自是最好。若不能,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现在朝廷自顾不暇,即便知道我是假的又如何?难不成朝廷还能派兵来攻打咱们?顶多就是找借口让我去京城罢了,我不去就是。”
  郑深赞许地点头:“是这个理,如今这形势,大人万万不可回京。”
  陈云州笑着道:“赌一把吧,若钱清荣肯帮咱们,什么铁矿、煤矿咱们都能搞到手,甚至今年的田赋都能想办法在不触怒朝廷的情况下赖掉。”
  没错,今年陈云州照样不打算缴纳田赋。
  现在庆川养了好几万大军,兴远、仪州两地人口暴跌,新迁移进来的人口不少免除了田赋,他要再老老实实按朝廷的要求缴纳田赋,庆川军吃什么?
  陶建华见他们都想好了,只能叹道:“行吧,希望这位钱大人能站在咱们这边。”
  陈云州点点头,略过这个话题,问起他走这几天庆川的情况,三人就公事讨论了起来。
  钱清荣是真能玩,直到傍晚,他才慢悠悠地回了知府衙门。
  陈云州当时在跟夏喜民商量布料增产的事,就让柯九去安排了钱清荣的住处。
  到了晚上,陈云州也只简单地为钱清荣办了个接风宴,就他、陶建华、郑深。
  四人也没聊陈云州的身份这样敏感的话题,而是聊起了庆川的风土人情,历史名人等。
  一顿饭宾主尽欢,次日,陈云州继续在衙门处理堆积出来的卷宗,钱清荣又自己跑出去玩了。
  接下来几天都是这样,除了吃晚饭的时候,几个人能碰碰头,平时都见不到人影。
  钱清荣一直在等陈云州沉不住气,找他谈话,但等来等去,最后先按捺不住的是他。
  六天后,钱清荣找到陈云州,故意说道:“我这出来好一阵子了,府衙的事务繁多,我也该回去了。”
  “这么巧?我打算明天去一趟河水县,本是打算邀请钱大人一块儿的,看来恐怕没机会了。”陈云州遗憾地表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