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800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二是朱厚照多年对利益格局的塑造起了作用,大明如今半大陆半海洋国家,从社会生产上来说是半农业半商业国家。
  一众勋臣武将一手靠着海贸分利、一手靠着扩张封爵,他们为什么反对?
  第三个,则属于是博望侯景旸的功劳了。因为他,大明不少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看的第一幕,就是西方人对弱小民族国家的屠戮与蹂躏。
  大明与属国就是唇亡齿寒的道理,今天大明不管属国的死活,等到起视四境,西洋人到了大明的沿海又该怎么办?
  当然了,还有一个更现实的理由:皇帝支持,你反对,你还想不想做官?
  除了这四点理由以外,
  反对者却拿不出什么在现实意义上站得住脚的说法。
  尤其支持者众,出现一个反对的声音,往往就会被质疑成卖国贼,这样的气氛之下,其实就算某些人有些疑虑,也不敢说话了。
  载垨稍微压了压脸上的得意之情,谦虚说:“父皇柄国二十一年,呕心沥血,废寝忘食,为国为民之心,百官们皆心中有感。儿臣这也是托了父皇的福气。如今的大明坐拥万里江山,《明约》签订以后,大明与一众属国都为统一的共同市场,如此功劳,不下于始皇帝‘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之功。而为了围护这个共同市场,朝廷应当有所作为才是。”
  严嵩也适时跟上拍马屁,“大殿下所言乃真知灼见,属国的市场也是大明的市场,将来大明的商人、百姓都会在南洋行商、生活,西洋人却虎视眈眈,与其将来被动,不如现在就开始建立统一防御,以微臣看,这可与北方长城九边对应,称为南方南洋九边!”
  “这说法倒是精妙,叫每个大明人都能听得懂。”朱厚照眼睛一亮,他其实都没想过要怎么好好解释南洋方面的防御策略,南九边的提法很好,“当初大明的主要威胁在北方,所以自太祖高皇帝起,一代代祖先不断巩固边防,最终形成九边要塞。
  将来,大明的主要威胁必定是在南方,穷凶极恶的西洋人是看到什么好东西都要抢,既如此,正该建立南九边啊!”
  “臣附议。”张璁也开始表态。
  这之后顾人仪、王廷相、靳贵、姜雍、周尚文等都纷纷表示同意。
  一声声臣附议,听得大皇子载垨心中激动不已,激动他已经忘记了‘海岛为点,跳跃前进’的蜘蛛网式的防御策略,其实最初是载壦讲出来的。
  “严嵩。”
  “臣在。”
  “在明约当中,也有驻军和共同防御的内容,你便以此为契机,与诸属国讲明,朕此番意图是要与他们加强联系,以备不时之需。
  从此以后,我天朝之兵与他们各自的兵马同进同退,统一拒敌,任何人对大明及任何藩属国的攻击,即视为是对我们整体的攻击,所有国家都有职责出兵、出饷、出粮!”
  在古代的东亚秩序当中,并未有哪一代帝王做过这样的事。
  不过上国出兵到属国,帮助属国作战,这在明清两代都是存在过的,这就说明,在这个时期的人物的脑袋里,都觉得这种方式是正常之举。
  唯一不同的,
  是大明要在南洋大力新建港口,并进行驻军。
  “拿地图来,”朱厚照下令,并指着地图说:“今日所幸便也定下第一批的港口,按照朕先前所言,满剌加国扼守着一条海上通道,这个地方的军港要远远重要于石塘港,其次便是占城国的那一座港口,也当时第一批。”
  张璁这时候开口,“陛下,如此繁多的事务,臣以为当派一位得力大臣前往料理。”
  朱厚照也有此意,“就严嵩吧!”
  第八百九十五章 加封亲王
  “哈哈哈。”
  乾清宫的门口,天子带着载垨和载壦欢声笑语的走了进来。
  载垨说了占城国使臣的笑话,弄得皇帝和老二载壦哈哈大笑。
  朱厚照双手叉腰,长叹一声,说:“今天这事议得痛快。老大,你这差使办得不错。”
  “儿臣不敢居功,这都是父皇教导的好。”
  “啊,算时间,朕当皇帝也有二十一年了,前些年的时候呢,朕觉得国家的事是第一位的,国事哪里能胡来?但这两年想法有些变了。一个人的寿命总归是有限的,朕拼死拼活的扩张版图,扬我国威,但若是子孙不肖,那这一切的土崩瓦解不过就是一瞬间的事。
  当年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他打下的版图算大吧?可现如今的黄金家族被我们大明的骑兵撵着跑。朕有时候会想,朕这一生最大的功绩会是什么呢?
  到如今,朕有答案了。如果说朕有功绩,最大的功绩应该就是给大明在正德之后留下一个果敢英断、能力卓绝的君主!”
  他这一代的皇子算是很正常的了。
  有明一代,因为宫廷祸乱,有几代帝王在童年时期根本没怎么好好念过书。
  但他这几个都是系统性的受过中式和西式教育,一方面对于中华传统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在科学之道上也没有抗拒。
  朱厚照有时候也会纠结,到底是哪个好。
  继承人问题谈起来的时候,算是比较敏感的,载垨只觉得是父亲对自己的鼓励和认可,当即表态,“父皇,儿臣等定不会叫父皇失望!”
  “不说失望不失望的了。来来来,随朕进来。”
  皇帝一手拉着一个,今天高兴,他要小酌一杯。
  南洋的总方向定了以后,有《明约》约束,有严嵩落实,作为皇帝,他的事情其实就简单了,就是在过程中有问题的时候拿个主意,现在一切才刚开始,所以只需要等待结果。
  严嵩也算是平步青云了,在正德一朝一直比较风光得意,归根结底还是办事敞亮。
  不过这次的事难度极大,就算是他也有些压力。而且他深知正德皇帝的禀性,一旦出了大差错,那肯定要处置人的。
  所以他也不耽搁,回去的路上就想着要把满剌加国和占城国的两国使臣给叫了过来。
  “严惟中这个人,心思活,手段足,你所提的这个构想由他去做,是出不了大差错的。估摸着要等个小十年的光景,到那个时候,南洋几大海港交相辉映,经济社会繁荣,则大明天下稳当。
  治国有时如治家,对内要和睦团结,国家内部如何团结?圣人已有先言,不患寡而患不均,因而要始终注意百姓的生活条件;对外则要齐心合力,便是不能分裂、内斗。”
  朱厚照几杯酒下肚也开始畅享心中规划着的未来。
  将南洋纳入手掌之中也算是一桩不小的功绩,更为重要的是商业与贸易兴起,从这个时刻开启,他差不多有自信,
  就是大明不会错过大航海时代。
  反而会在商人的探索之下,逐步嵌入其中。
  这样就算不能引领工业革命,至少在工业革命到来的时候,不会完全不知道。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作为穿越者的使命已经基本完成了。
  后续做得有多好,他其实也不能掌控。
  “父皇,”载壦放下酒盅忽然起身,“儿臣有一事相求。”
  “你说。”
  “儿臣想向父皇请旨,跟随严阁老,一同学习处理南洋事宜,增长见闻。”
  载垨略惊讶的看了一眼自己这个二弟。
  提出这个事情他不惊讶,他惊讶的是老二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和他透露过一个字。
  但,
  他们兄弟以前的关系并不这样。
  载垨也在这个时刻忽然觉得自家的二弟也不一样了。
  “你为何有此念头?”
  载壦说:“儿臣见父皇心中关心此事,将来几年必定日夜念叨,儿臣若是身在京师,父皇无论如何叹息,儿臣也无良策可说,不能为父皇分忧,实为不孝。既如此,便想着跟随严阁老一同南下,谨记父皇嘱托,把父皇关心的大事办好。”
  看到皇帝露出意外而欣慰的表情,载垨捏了捏手中的酒杯。
  这番话,该他来说的。
  “父皇,儿臣也请旨,协助办理南洋之事。”
  老大虽说反应慢,但说肯定比不说要好。
  “好好好。”朱厚照满意的说,“你们的这份心当爹的都感受到了。不过南洋一去就是万里,要再回来少说得两三年后,而且那个地方,到底不如京师安全,朕再考虑考虑。”
  “是!”
  “老大。”
  “儿子在。”
  “你这次的功劳不小,近来办事也很用心,你不仅是朕的儿子,还是长子,应该说没有丢朕的脸,眼下朝堂上人人振奋,这个局面来之不易。为君之道,在于赏罚二字,有功不可不赏,这一次,朕将你的郡王爵位加封为亲王吧?”
  现在的大明亲王有两种,即一等亲王和二等亲王。
  区别在于是不是世袭罔替。
  平时说起来,如果不刻意强调,那么说的就是二等亲王。
  但不管如何,也足够载垨开心的了,尤其考虑到老二载壦先封了亲王,这大半年来可是把他这个长子弄得憋屈死了。
  随即立马跪下磕头,
  “儿臣谢父皇恩赏!”
  载壦面色上没什么变化,只笑着说:“恭喜大哥了!”
  “多谢二弟。”
  载垨心中畅快,
  除此之外他也学会了一套行事逻辑,便是寻着自己老爹关心的地方,去做点动静出来,就这么简单。
  当初这个‘大国战略’的构想便是他央着身边的一群大臣,叫他们给提出来的。
  紧接着,朱厚照又从怀里掏出了一本奏疏出来,“亲王可不那么好当,这个奏疏你瞧瞧。新建伯王守仁又在和朕提,今年江南的粮价明显高于往年。解决之道朝廷也有了,便是要从台、吕两地北运粮食。现如今船只、航海技术都是有的,朝廷也开放了商人到那个地方圈地商屯。
  朕现在给你个差使,这个差使分两部分,第一,近些年想办法从南洋起运粮食到中原;第二,要继续鼓励移民,不仅仅是朝廷用银子运过去,最好是能让中原百姓自发前往,这个很难,你要动动脑筋。”
  现在的大明有六七千万的人口,这个人口规模放眼世界都是碾压性的,其实国家的实力,说起来很复杂,有很多要素和条件,但一定不能缺了一个,就是人口。
  人口就是潜力,至少征出来的兵都多。
  朱厚照就是要让他们出海,多出去一个人,就能多一份影响力,同时也减轻大陆的负担,从后来清朝的实例来看,人头税取消和高产作物的引进,会迅速带来人口的翻倍增长。
  这个事件,如果挤在家里那是灾难,但如果应对的好,形成出去的氛围,那就是超级机遇。
  第八百九十六章 军令状
  朱厚照饮了几杯酒,又遇上了顺心事,到了晚上是好好的睡了长觉。
  次日清晨起身更衣后,他走出寝宫,站到了廊檐下的白玉栏杆边,顿觉有一种浑身毛孔都张开了的舒爽感,仿佛身体里有无限的精力。
  五月的清晨不冷不热,气温适宜。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