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他担心自己一死再也没有镇得住那几位的人,担心他们因此走上不归路,是走向混乱的灭亡还是成为某一方的刀,最终的结局都可能是万劫不复。
孙岐山愁啊,他觉得他有责任护着这群人的生死。
然而京城那边肉眼可见的容不下他,西南的处境每况愈下,如今不打仗反而连生存都成了问题,这叫他如何不忧心?
直到现在孙子柏出现在他面前,仿佛给他带来了一条新的路,孙岐山不由得目光灼灼,“柏儿,你打算怎么做?”
孙子柏对着老爷子咧嘴一笑,“爷爷若是信我,那咱们爷孙就大干一场吧。”
孙子柏嘿嘿笑着,明明一副不正经的嘴脸,可却轻易将孙岐山沉寂多年的心燃了起来。
那“火”一头窜起,一发不可收拾,直燃得孙岐山的手指轻颤,整个人枯槁的血液都抑制不住的沸腾了起来。
爷孙俩在房间里一直密谈了足足两个时辰,直等得曾棠心焦烦躁,楚湛也是狐疑又莫名,却不知那爷孙俩竟意外的投缘,越说越起劲,此时正聊得火热。
说起当年孙岐山为什么忽然投靠朝廷,宁愿背负骂名几十年与亲人相隔两地也要与京城那位联手的事,老侯爷长叹了一口气,说出来的原因就是孙子柏都没想到,竟然会是这么的简单纯粹,不掺杂任何的阴谋诡计。
孙岐山落草为寇实属无奈,若非老天无眼,灾荒连年不给百姓活路,而朝廷又不作为,上至皇家忙着勾心斗角抢皇位,下至官员结党营私贪赃枉法,根本没有人管老百姓的死活,谁又愿意冒着被杀头的风险去当劳什子土匪?
当时灾荒连年,百姓饿的饿死,病的病死,一时间流民四起,瘟疫横行,偏偏官府不仅不管还要对无家可归的百姓们赶尽杀绝,一时间匪患横生,孙岐山就是在那时候带着一家老小和一帮兄弟落草为寇的。
又值皇室争权,朝廷内忧外患自顾不暇,于是短短时间不仅匪患四起,紧接着大尧各地都冒出了起义军,这其中以匡义军发展最为迅猛,他们不仅有组织有纪律且一句“匡扶正义,扶危济困”的口号一下子就喊到了流离失所的百姓心里,他们声称要为百姓谋活路,要让百姓人人有饭吃,家家有房住,每一个口号都砸在百姓的心坎里。
于是很快,匡义军就发展出了规模,并且逐渐并吞了其他起义军甚至是像孙岐山这样的匪寇。
事实上,在那样的情况下所谓起义军与匪寇之间并无实质性差别,匪寇摇身一变换个名号就是起义军,而起义军所为其实跟匪寇也无区别。
为了壮大自身实力,避免自己不被其他势力吞并,孙岐山同样做着吞并其他势力的事,吞并匪寇,也吞并一些没有形成规模的起义军。
于是与匡义军一样,孙岐山也逐渐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势力。
其实在孙子柏看来,当时的情形就是乱世英雄崛起,时值乱世,群雄并起,称王称霸,建城招兵,开疆扩土,而后展开群王争霸的戏码。
区别只在于当年那些起义军都失败了,所以那段历史不是群王逐鹿,开创新河,而是乱世逆贼,遗臭千古。
孙岐山就是在那时候结识的章鸿天,当时两方势力其实势均力敌,双方的每一次交锋都带着试探,带着吞并对方的目的,可每一次都是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打不过谁,到最后两人竟是不打不相识,意想不到的成为了朋友。
是的,他们成为了心心相惜的朋友。
他们有相同的经历,同是被逼无奈,同是为了守护家人;他们也有相同的志向,尽自己一份力庇佑百姓,让尽可能多的人在这糟糕的乱世存活;他们甚至连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了解都一样。
那时候匡义军的声势已经相当浩大,一度威胁到了京城,整个大尧噤若寒蝉,仿佛随时有可能变了天。
当时的章鸿天义博云天。
然而没过多久两人的分歧就逐渐显现了出来,孙岐山发现章鸿天的初衷不知道什么时候变了。
随着匡义军逐渐壮大,他的目标不再是曾经为了守护一方百姓,为天下百姓谋生存,什么扶危济困匡扶正义,什么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什么给百姓们创造一个太平盛世,都没了。
不知什么时候章鸿天变了,他会为了拿下一座城池而毫不犹豫的选择献祭一整座城的百姓,他也会为了避免奸细入城而将几万流民拒之门外,眼睁睁看着他们陷入绝望而死。
章鸿天被权势迷了眼,他的目标不再是救民于水火,而是京城那个他们曾经怨恨想要推翻的宝座。
孙岐山眼睁睁看着好友逐渐被野心吞噬,而章鸿天对于孙岐山人马的野心也肉眼可见的露了出来,当时的情况是,只要他们联手,直接打到京城,打到皇室换个天是不成问题的。
然而章鸿天错估了孙岐山的坚定,他倒不是全无野心,而只是他的野心始终没有盖过他的初心。
匡义军疯狂发展,所向披靡,可他们的手段也逐渐变得残忍,逐渐走向违背初衷的道路,章鸿天甚至自封为王,称要替天行道,讨伐皇帝,还天下百姓一个公道,可他却逐渐踩着天下百姓的尸体扩张领土,他滥杀无辜,顺他者昌逆他者亡,他早已不问对错,不论原由。
孙岐山愁啊,他觉得他有责任护着这群人的生死。
然而京城那边肉眼可见的容不下他,西南的处境每况愈下,如今不打仗反而连生存都成了问题,这叫他如何不忧心?
直到现在孙子柏出现在他面前,仿佛给他带来了一条新的路,孙岐山不由得目光灼灼,“柏儿,你打算怎么做?”
孙子柏对着老爷子咧嘴一笑,“爷爷若是信我,那咱们爷孙就大干一场吧。”
孙子柏嘿嘿笑着,明明一副不正经的嘴脸,可却轻易将孙岐山沉寂多年的心燃了起来。
那“火”一头窜起,一发不可收拾,直燃得孙岐山的手指轻颤,整个人枯槁的血液都抑制不住的沸腾了起来。
爷孙俩在房间里一直密谈了足足两个时辰,直等得曾棠心焦烦躁,楚湛也是狐疑又莫名,却不知那爷孙俩竟意外的投缘,越说越起劲,此时正聊得火热。
说起当年孙岐山为什么忽然投靠朝廷,宁愿背负骂名几十年与亲人相隔两地也要与京城那位联手的事,老侯爷长叹了一口气,说出来的原因就是孙子柏都没想到,竟然会是这么的简单纯粹,不掺杂任何的阴谋诡计。
孙岐山落草为寇实属无奈,若非老天无眼,灾荒连年不给百姓活路,而朝廷又不作为,上至皇家忙着勾心斗角抢皇位,下至官员结党营私贪赃枉法,根本没有人管老百姓的死活,谁又愿意冒着被杀头的风险去当劳什子土匪?
当时灾荒连年,百姓饿的饿死,病的病死,一时间流民四起,瘟疫横行,偏偏官府不仅不管还要对无家可归的百姓们赶尽杀绝,一时间匪患横生,孙岐山就是在那时候带着一家老小和一帮兄弟落草为寇的。
又值皇室争权,朝廷内忧外患自顾不暇,于是短短时间不仅匪患四起,紧接着大尧各地都冒出了起义军,这其中以匡义军发展最为迅猛,他们不仅有组织有纪律且一句“匡扶正义,扶危济困”的口号一下子就喊到了流离失所的百姓心里,他们声称要为百姓谋活路,要让百姓人人有饭吃,家家有房住,每一个口号都砸在百姓的心坎里。
于是很快,匡义军就发展出了规模,并且逐渐并吞了其他起义军甚至是像孙岐山这样的匪寇。
事实上,在那样的情况下所谓起义军与匪寇之间并无实质性差别,匪寇摇身一变换个名号就是起义军,而起义军所为其实跟匪寇也无区别。
为了壮大自身实力,避免自己不被其他势力吞并,孙岐山同样做着吞并其他势力的事,吞并匪寇,也吞并一些没有形成规模的起义军。
于是与匡义军一样,孙岐山也逐渐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势力。
其实在孙子柏看来,当时的情形就是乱世英雄崛起,时值乱世,群雄并起,称王称霸,建城招兵,开疆扩土,而后展开群王争霸的戏码。
区别只在于当年那些起义军都失败了,所以那段历史不是群王逐鹿,开创新河,而是乱世逆贼,遗臭千古。
孙岐山就是在那时候结识的章鸿天,当时两方势力其实势均力敌,双方的每一次交锋都带着试探,带着吞并对方的目的,可每一次都是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打不过谁,到最后两人竟是不打不相识,意想不到的成为了朋友。
是的,他们成为了心心相惜的朋友。
他们有相同的经历,同是被逼无奈,同是为了守护家人;他们也有相同的志向,尽自己一份力庇佑百姓,让尽可能多的人在这糟糕的乱世存活;他们甚至连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了解都一样。
那时候匡义军的声势已经相当浩大,一度威胁到了京城,整个大尧噤若寒蝉,仿佛随时有可能变了天。
当时的章鸿天义博云天。
然而没过多久两人的分歧就逐渐显现了出来,孙岐山发现章鸿天的初衷不知道什么时候变了。
随着匡义军逐渐壮大,他的目标不再是曾经为了守护一方百姓,为天下百姓谋生存,什么扶危济困匡扶正义,什么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什么给百姓们创造一个太平盛世,都没了。
不知什么时候章鸿天变了,他会为了拿下一座城池而毫不犹豫的选择献祭一整座城的百姓,他也会为了避免奸细入城而将几万流民拒之门外,眼睁睁看着他们陷入绝望而死。
章鸿天被权势迷了眼,他的目标不再是救民于水火,而是京城那个他们曾经怨恨想要推翻的宝座。
孙岐山眼睁睁看着好友逐渐被野心吞噬,而章鸿天对于孙岐山人马的野心也肉眼可见的露了出来,当时的情况是,只要他们联手,直接打到京城,打到皇室换个天是不成问题的。
然而章鸿天错估了孙岐山的坚定,他倒不是全无野心,而只是他的野心始终没有盖过他的初心。
匡义军疯狂发展,所向披靡,可他们的手段也逐渐变得残忍,逐渐走向违背初衷的道路,章鸿天甚至自封为王,称要替天行道,讨伐皇帝,还天下百姓一个公道,可他却逐渐踩着天下百姓的尸体扩张领土,他滥杀无辜,顺他者昌逆他者亡,他早已不问对错,不论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