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出狱以来,朝政繁忙,诸事缠身,真到忙起来的时候,他连一顿饭、一壶酒都没机会喝,如今却没了吃夜宵的兴致,只想找个地方吹吹冷风。
  他走出了院落,漫无目的地往前走,几个值夜班的侍从武士默默地跟在身后一段距离,保护着他的安全。
  不远处夜幕中的皇城,在朦胧的星光之下,显得格外宏伟壮观,宛若一座巍峨巨兽,静静蛰伏着,它的体型庞大,即便是最普通的宫墙,都高达数丈,整个皇城远远望去宽阔雄伟,抽离起来,仿佛一扇古老沧桑的巨门,矗立在天地间。
  夜色更深了,周遭只有更夫打更的声音传来,姜星火一个人慢吞吞地走在路中,竟是一个人影也没碰上,他心中愈发失落,索性走到一棵参天古树下歇了下来。
  这颗古树枝叶茂密,遮挡了月亮与星辰的光芒,姜星火仰头靠在树干上,他又想到了自己刚刚入狱的时候,靠在树干上与朱高煦指点江山的场景,那个时候他虽然只是一个阶下囚,可他的心里充斥着对即将成功的希冀,对自己的将来充满憧憬。
  如今,他位极人臣,却没有任何喜悦之情,有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与忧愁。
  皇帝的确是这个国家的主宰,也是天下百姓的天。但这并不代表天下万民皆应该归属皇帝,他们的命运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如今这天下,真正受益最大的是皇权和士绅,而百姓只是附庸罢了!
  这样的结论太残酷,但也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是在华夏,在如今整个欧洲乃至亚洲的广袤土地上,都是这样的,甚至绝大多数国家,比大明要落后的多。
  姜星火不知道,在他的带领下,大明能否在短短几十年内迅速崛起,“新式教育”、“工业革命”、“四民皆本社会”、以及大量的技术改造,都将使大明的实力得到加强。
  总的来说,按照他的变革方法,大明本土的百姓也更容易接受这一套理念,也愿意遵守法令、按照既定规矩生活。
  可变革到了一定地步,是一定会发生新旧利益集团为了争夺话语权的矛盾冲突的,可这样庞大的帝国,一旦处理不好出现分裂,必定陷入混乱和战争之中。
  不仅如此,今天朱棣所表现出的封建主面对历史潮流的恐惧与软弱性,也让姜星火放弃了某些君臣和睦的幻想。
  “我该何去何从?”
  姜星火在树下坐了良久,没有人出现在他的面前宽慰他、劝道他。
  或许这时候在他笔下的话本里,该出现回心转意的徐妙锦、心有灵犀的老和尚、前来辞行的朱高煦,可事实是,谁都没有出现。
  这是一条无比黑暗且孤独的道路。
  所有人都可能成为阻碍你前进的敌人,甚至是一路同行的朋友,也会在某个路口,走岔了路,亦或是蜕变成被黑暗所侵蚀的人。
  时间的流动,仿佛失去了意义,未来无数种可能的历史发展方向,在姜星火的大脑中飞速地排列组合了起来。
  很多种可能的未来,出现在他面前。
  姜星火一个一个地亲手划掉。
  直到最后的两个未来,两个摆在一起,各占百分之五十可能的未来。
  “帮我做个选择吧。”
  姜星火“呵”了一口气,袖子里滑出一枚八思巴文银币。
  ——李景隆的赠礼。
  银币被姜星火曲指弹起,抛在空中,在某一瞬间,甚至盖住了月亮。
  当下落在姜星火手掌中的时候,姜星火得到了答案。
  他看向了远处的皇宫死死地攥紧了银币。
  第437章 会审
  今天是“多牢多得”李至刚三司会审的大日子。
  虽然诏狱经验丰富,但这种大场面,即便是李至刚,那也是头一回。
  因为在此之前《明报》鼓动的声势比较大,所以民间对此投入了较高的关注,市井百姓茶余饭后谈论的都是这起案件可能的审判结果。
  刑部外,围观的百姓把衙门堵得水泄不通。
  “哎,你们看!街那头有人出来了!”一个眼尖的妇人踮脚叫喊着指向了刑部衙门另一头的长街拐角。
  紧接着更多的人发现了从诏狱方向驶来的马车。
  “人来了!人来了!”
  “快开始了!”
  围观的百姓纷纷跟着叫唤道。
  马车很简陋,连个垫子都没有铺,而李至刚被锁在马车内的时候,双目紧闭,显然是心绪烦乱。
  马车缓慢行驶了片刻后停住了,外面响起了锦衣卫催促的声音:“到了!”
  “该下去了!”
  一声冰冷的提醒,令李至刚眼皮打了个激灵。
  他睁开眼睛,发现马车已停了下来,跟随的锦衣卫,则跳下马来,履行着交接手续
  随后马夫便挥鞭驾车,准备掉头离去,刑部的腰间配着刀的官差头领则是站在马车旁边盯着他。
  李至刚之前是在诏狱关着,所以归锦衣卫管,而如今就算是正式移交给刑部了。
  随后从衙门涌出的几名刑部差役则是手中拎着水火棍,在官差头领的带领下,将李至刚簇拥着押入衙门。
  一身囚服的李至刚缓步走入了刑部衙门,他的脸色十分沉重,似乎心事重重的模样。
  见此情景,街道上顿时传来百姓议论的声音:
  “哎呀!真的要被判死罪啊!听说昨晚锦衣卫可还砍了五六颗脑袋!”
  “锦衣卫砍人脑袋跟这有什么关系?”
  “啧啧,管他呢,李大人这辈子也算值了吧?”
  “谁说不是呢……”
  眼瞅着声音越来越大,几乎到了震耳欲聋的局面,两名差役从刑部走了出来,朝着周围的百姓喝道:“安静!”
  随着这句话,原本喧嚣嘈杂的街头瞬间变得小声了起来,两名差役见状满意地点点头,又走了回去,关上了门。
  而这些声音飘入耳内,李至刚的表情愈加复杂,他低头想着什么,却始终没再抬头。
  事实上,有些百姓没搞懂的是,但凡是需要三法司会审的案子,其实很少有能翻案的,基调到底怎么定,一般事先都定好了。
  而三法司会审,又称三堂会审,就是因为三法司一同审理某个案件的时候,会在刑部大堂的正中间设置三张桌子,上面坐着负责此案件的三个官员,也就是刑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大理寺卿,而如果这些堂官不在,则有副手代替,这三个官员在审理过程当中每人都有相同的发言权。
  当然了,凡事无绝对,事先定好的东西,还是有临场改变的可能,而三法司之间互相制衡,也确实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起到减少冤假错案产生的概率。
  不过还是那句话,三司会审的本质还是审判建议权,真正的审判权,还是在皇帝手里,三法司的意见只能说“仅供参考”。
  而皇帝最终判决的结果,也就是那几种,要么同意三法司的会审结果然后执行下去;要么原则上同意,但是对于具体量刑不满意,自己改一个量刑;要么干脆打回去重新审理。
  李至刚之所以心里没底,就是因为等待的时间太长,而变数太多.三法司会审本该私下沟通好意见的,但如今闹得满城风雨,徒增了许多变数,让他心里也没底了。
  李至刚深吸了一口气,迈着沉重的步伐朝着衙门内走去。
  进了衙门,差役们紧紧地跟随他的身侧,一同前往,生怕李至刚在刑部的地盘上出什么意外.以前不是没有这种情况,有的官员心理压力太大,都不用审,直接自己撞柱子了。
  但当他们跨过大堂台阶和门槛的时候,一位穿着官服的中年男子迎面走了过来,他冲着李至刚笑道:“李兄,别来无恙。”
  见到这位此前相熟的刑部主事,李至刚的脸上露出一丝苦涩的微笑。
  对方拍了拍李至刚的肩膀,随即说道:“走吧,咱们先去见见国师大人。”
  “嗯?”
  李至刚一时愕然。
  在对方的引领下,他们来到了东花厅,西花厅是三法司主官们喝茶休息的地方,而这里则是作为钦差的姜星火单独待的地方。
  在案件审理之前私下接触当然是不合规矩的,但如果是宣旨,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下官拜见国师大人!”那刑部主事对着姜星火行礼道。
  姜星火点了点头,摊开手中卷着的圣旨说道:“陛下口谕,李至刚接旨。”
  嗯,口谕也是得落到纸面上的。
  李至刚赶忙叩首参拜。
  “奉天承运皇帝,谕曰:着李至刚好生交代,该是你的,便认下来;若有乱扣罪名的,也勿含混过去。再有不晓得的事情,可当堂告与国师知道。”
  冷知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断句是错的,正确的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且截止到永乐元年的今天,只有明朝是这么用的,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用的开头是“长生天气力裹大福瘾护助裹皇帝圣旨”,宋朝的开头则是常用“朕绍膺骏命”或“朕膺昊天之眷命”,而泰山封禅的宋真宗以前的唐宋时期,圣旨开头则大部分时间跟皇帝没啥关系,用的是“门下:”作为开头,只有即位诏书才会用皇帝开头。
  而且皇帝很少发“诏”,诏书是要颁行天下的;“制”则是皇帝自己草拟或书写的,表达重视;“诰”和“敕”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品级,一品至五品用“诰”,六品至九品用“敕”;“谕”就比较随便了,应用场合极为广泛。
  李至刚听了这道口谕,哪还不晓得是什么意思,登时心里的大石头就落了地。
  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说不明白的问姜星火。
  宣完旨,这里人多眼杂,姜星火也不好再与李至刚单独多说什么,只是匆匆交谈了两句,但就是这两句交谈,让李至刚眼神一亮。
  “当真?”
  “千真万确。”
  李至刚点点头,便一同出去,准备开始接受审判。
  刑部大堂内的陈设简单朴素,桌椅板凳都是普普通通的黄花梨木制成,案台也很是普通,除了一个香炉和几个花盆之外,别无他物。
  黄花梨是明代硬木家具的主要用材,色泽黄润、材质细密,而且香气泌人,姜星火坐在三位堂官的侧方位,看着这一屋子的家具,估摸着能变卖多少钱。
  没办法,现在是真缺钱,为了二百一十万两商税,姜星火就差自己开赌城了。
  因为李至刚并没有被判刑,所以按照明代的规矩,他穿着囚服不代表是真的有罪,再加上有级别待遇,自然是不用跪的,只需要站着就好。
  李至刚的对面坐着刑部尚书郑赐,郑赐左边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陈瑛,右边是大理寺少卿虞谦。
  明代以左为尊,但三堂会审肯定官职地位最高的在中间,郑赐是个胖乎乎的中年男子,体态微圆,脸上满是笑眯眯的肉堆;而陈瑛虽然还不是左都御史,可实际上管着都察院其人面容干瘦,目光阴沉,就这么看着桌面上的卷宗;虞谦只是临时顶包的副手,地位自然不如陈瑛,三人里地位最低,也最严肃,紧抿着嘴唇沉默不语。
  “李至刚,松江府华亭人,前元至正十五年生,洪武二十一年中明经,以翰林检讨(从七品)选侍懿文太子(朱标),懿文太子薨,晋礼部郎中,因连坐罪谪戍边,未满一年,太祖高皇帝召回朝中任工部郎中,旋升河南布政使司右参议;洪武三十二年(建文元年)升湖广布政使司左参议,因失职入狱;洪武三十五年升通政司右通政、礼部侍郎、礼部尚书。”
  郑赐接着照本宣科地念了几句话,大致意思是说,由于李至刚在朝廷为官期间,他的岳父涉嫌利益输送,勾结官员高价售出古董,甚至私下挖掘墓葬等等罪状,所以根据《大明律》有关规定,也就是禁止公、侯、伯、四品和四品以上官员及其家属、仆人经商,来逮捕李至刚。
  除此以外,要重点审判李至刚是否涉及到贪污,官员贪污按照《大明律》则是以受财枉法的所谓“枉法赃”论处(一般量刑标准是是一贯以下杖七十,八十贯则绞,贪赃银六十两以上者枭首,并处以剥皮刑),所以被逮捕是否冤枉还有得辩驳,但这个罪名李至刚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认的,认了就没活路了这也是朱棣口谕的意思。
  李至刚听完之后,又转头望向姜星火。
  姜星火刚才跟他说的话,给了他莫大的鼓舞。
  李至刚根本没想到,姜星火竟然还有这样的办法,能让他直接卡《大明律》的bug,真不知道姜星火是怎么想出来的!
  简直就是天才!
  成竹在胸的姜星火则根本没看他,而是提着笔在纸上写写画画着什么,同时身边还放了几本小册子。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