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节
“代差。”姜星火补充道。
“但陛下要知道,这一切,无论是铁马、火炮、火铳,都源自于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体系,莺歌蓝就是在轻工业饱和后,大力发展了重工业,方才成为了靠着舰队和精锐火铳军团殖民世界的日不落帝国。”
“工业是独立于传统手工的,在加工原料产出工业品这个过程,人可以通过机器控制所有因素,一切都是被设计好的,有着严格的操作流程和生产标准,只需要这么做,就一定能生产出标准化的火铳和火炮乃至【铁马】。”
“兵仗局的工匠们,所从事还是手工业,而真正工业,是以机器驱动,而非人驱动的。”
“人会犯错,机器则几乎不会犯错。”
相对能理解的、较为直观的军事工业革新,让朱棣陷入了沉思。
这便是所谓“对症下药”了。
跟朱棣去讲轻工业里的纺织业能吸纳多少人口、创造多少就业、卖多少钱,远不如告诉他,重工业能为大明批量制造多少划时代的武器,能帮助他如何让大明变得更加武德充沛。
之前隔着一堵墙,朱棣并不能深切地理解,工业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他现在领悟了。
工业,能制造更先进的武器!
工业,能让大明扬威于全球!
工业,能让他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帝王!
跟之前的农业生产模式相比,原来只是种植粮食、供养人口,然后通过增加的人口基数和粮食产量,组建规模更大的军队。
但在工业时代,逻辑则彻底变了。
土里刨食的农业内部循环,不再是占据主导地位。
相反,全球外部循环则扩大了交流的规模,只需要生产工业品,卖出去获得利差,大明就会变得越来越富裕。
而在“怎么卖出去”这个问题上,如果对方不配合,则需要动用一下大明的军队,来一点小小的划时代打击。
朱棣望着天穹中高悬的冬日,心中涌现出一股豪迈感。
“这日不落帝国,莺歌蓝做的,我大明就做不得?”
姜星火静静地看着朱棣。
具体要怎么做才能成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姜星火在刚才和过去的讲课里,已经完全告诉朱棣了。
那么接下来,只有发展工业方面的具体问题了。
朱棣给姜星火大略讲了一遍《变法八策疏》和意图将南北直隶作为两块变法试验田的事情。
“所以,姜先生认为,大明到底该如何发展工业,如何推动变革?”
朱棣的目光,死死地盯着姜星火。
此时此刻,朱棣的自我感觉,仿佛就是茅庐前的刘备,昆明池旁的宇文泰。
恨不得当场来一句,“朕遇先生,如龙得云、如鱼得水,从此后便是摔破玉笼飞彩风,顿开金锁走蛟龙。”
这便是“狱中对”的节奏了。
虽然姜星火没打算跟朱棣玩明主贤臣这一套,但此时终归是到了双方交底的时候。
朱棣,已经表露出了明显地,进行改革的决心。
这显然是姜星火日复一日地讲课,所造成的结果。
而姜星火的最终目的,也是尝试着用自己的力量,彻底改变历史的走向。
所以在某种层面上来说,姜星火和朱棣双方的目的,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增强大明的国力。
只不过,朱棣是为了完成自己超越古人的千古一帝之功业。
姜星火,则是为了挽救华夏遭受西洋人欺辱的那个未来。
但在不知道是否会分道扬镳之前,总是该同心协力的。
没有朱棣的皇权支持,姜星火做不成革新大明这件事,反过来说,没有姜星火的理论指导,朱棣对于如何实现工业化,也是野猪吃刺猬,无从下嘴的状态。
“关于大明工业化之我见,主要有以下两点。”
姜星火正色说道:“第一点,在轻重工业分布规划上,要有前瞻性,这是决定了日后工业布局的事情,往后再动,就难了。”
朱棣出声道:“对此,朕也有一个想法,不知道是否与姜先生想的一致?”
“陛下不妨说来。”
“还是朕与姜先生一起写出来吧。”
姜星火一怔,总感觉这个剧情有点熟悉。
不过眼下倒也不碍事,姜星火干脆拿起那半截树枝,在地上写了起来。
两人分别写好,站起来一看,顿时相视一笑。
——轻工业在南,重工业在北。
“还是殊途同归啊”
姜星火的心头默默想到,这一次,又是两人的出发点不同,但得到的结果相同。
朱棣所考虑到的轻重工业分布,一定是因为,能制造先进武器的重工业,需要放在他的北方老巢,他才安心,而能够分化瓦解江南士绅的轻工业,则是放在南方人多地少的地方,更有利于他的统治。
姜星火则是完全基于制造要素条件所考虑的,毕竟,有前世的经验可供参考。
重工业,第一,需要煤炭,第二需要铁矿石。
前世德国的鲁尔区,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例子。
而对于大明来说,南方不是没有煤铁资源,如果只是追求初步的重工业发展,也足够用了,但就像姜星火刚才说的,这种东西,一旦决定下来,以后就不好大动了。
重工业,自然放在煤铁资源无比丰富的北方,更加合适。
在北方,山西的优质煤炭,如果通过新式道路运输,从井陉道出来后,可以上船走真定府的滹沱河水道,直接运抵天津卫。
而此时的北直隶水系,跟前世还略有不同,从宣府柴沟堡汇聚的西阳河、东阳河,会形成西北-东南的洋河水系,在卢沟桥分流,形成洋河与卢沟河,最终在天津卫西北的三角淀汇聚,经由卫河流入大海。
这就相当于,走滹沱河水道抵达天津卫的煤炭,可以继续走水道到北京,北直隶的水运条件,是相对完备的。
而辽东的铁矿,同样可以走渤海,抵达天津卫,再用同样的办法进入北京。
“第二点,我认为南北直隶,作为两块大的试验田,是没有问题的,可以在南北直隶率先推行制度革新.但工业化,即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展开,同样需要需要两个小的试验田。”姜星火缓缓说道。
这便是说,譬如摊役入亩、考成法、改科举等等,都是制度方面的事情,是可以在南北直隶这十八个府里进行的,而且是步调一致地同步进行。
但工业化,却不能在大的试验田里同步进行,必须挑选出两块小的试验田,一块进行轻工业的尝试,另一块进行重工业的尝试。
“那么姜先生以为,该如何挑选这两块小的试验田呢?”朱棣目光幽深。
这个问题,姜星火甫一提出,朱棣心中就已经有了几分计较,但他还是想听听,姜星火的思路,跟他是否一致。
“在南直隶,开展轻工业的试验田,最好的地方。”
“就是松江府!”姜星火斩钉截铁般说道。
听到了这个答案,朱棣满意地笑了。
在几个月前,朱棣亲自率领大军,深入江南,考察了那里的风土人情。
第276章 求您当国师吧
松江府,是江南士绅力量最为强大的地方,同时也是人地矛盾最为尖锐的地方。
自耕农、佃农们在宗族的阴影笼罩下生活,弃婴随处可见,虽然经过摊役入亩的推广,农人的困境有所纾解,但问题依旧严重。
而轻工业,尤其是要率先发展的纺织业,可以容纳大量的人口,并且创造巨大的贸易利差,这就相当于从江南士绅手里,抢走了一大批人。
在江南士绅力量最强大的地方,推动绝对触动其利益的变革,这种阻力可想而知。
但姜星火的选择,却非常地对朱棣的胃口。
朱棣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用刀把子帮头铁的人正正骨。
“那姜先生认为,在北直隶,应该以哪个地方为试点,发展重工业呢?”
“天津卫。”
姜星火给出了他心目中最好的答案。
之前已经说过,天津卫是山西的煤与辽东的铁,经由水路交通,都可以抵达的中间节点。
而且在这里进行重工业建设,不仅煤铁资源运输便利,还可以将重工业制品快速运输到大明的各个港口。
同时,从安全角度上考虑。
辽东和胶东形成的渤海湾两翼,如同两个巨大的螃蟹钳子一般,护卫着未来的重工业区的安全,金州和登州,都是明朝的水师基地,目前胶东半岛的登州水师力量强一些,辽东半岛的金州弱一些。
而说回天津卫,本身也是优良港口,既可以停靠舰队,还可以建设大型永备炮台进行防卫。
“朕觉得,选择松江府和天津卫,作为南北直隶这两块大的试验田里的小试点,选的很好,正好让两位皇子,也能有所侧重。”朱棣微微颔首道。
当然,在朱棣的规划里,进行轻重工业的试点,还是稍后要进行的事情。
现在朱棣只是向姜星火问清楚,大明如果搞工业化,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免得大明走上歧路。
有姜星火这位能看透未来的谪仙人存在,朱棣对于是否能顺利革新大明,已经没有了太多的疑虑。
而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则是接下来能称作重头戏的几件事。
朱棣的话语中,罕见地带上了一丝踌躇。
“关于工业化,朕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要问。”
“陛下请讲。”
姜星火看着朱棣,隐约猜到了他要问什么。
这大约就是皇帝最为关心的问题了。
果然,朱棣重复了刚才听课时,没有听到的问题。
随着姜星火给他展示了讲义上的四个圈后,朱棣开始了漫长的思考。
“工业化,培育出了大量的手工业从业者后,是否会”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但陛下要知道,这一切,无论是铁马、火炮、火铳,都源自于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体系,莺歌蓝就是在轻工业饱和后,大力发展了重工业,方才成为了靠着舰队和精锐火铳军团殖民世界的日不落帝国。”
“工业是独立于传统手工的,在加工原料产出工业品这个过程,人可以通过机器控制所有因素,一切都是被设计好的,有着严格的操作流程和生产标准,只需要这么做,就一定能生产出标准化的火铳和火炮乃至【铁马】。”
“兵仗局的工匠们,所从事还是手工业,而真正工业,是以机器驱动,而非人驱动的。”
“人会犯错,机器则几乎不会犯错。”
相对能理解的、较为直观的军事工业革新,让朱棣陷入了沉思。
这便是所谓“对症下药”了。
跟朱棣去讲轻工业里的纺织业能吸纳多少人口、创造多少就业、卖多少钱,远不如告诉他,重工业能为大明批量制造多少划时代的武器,能帮助他如何让大明变得更加武德充沛。
之前隔着一堵墙,朱棣并不能深切地理解,工业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他现在领悟了。
工业,能制造更先进的武器!
工业,能让大明扬威于全球!
工业,能让他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帝王!
跟之前的农业生产模式相比,原来只是种植粮食、供养人口,然后通过增加的人口基数和粮食产量,组建规模更大的军队。
但在工业时代,逻辑则彻底变了。
土里刨食的农业内部循环,不再是占据主导地位。
相反,全球外部循环则扩大了交流的规模,只需要生产工业品,卖出去获得利差,大明就会变得越来越富裕。
而在“怎么卖出去”这个问题上,如果对方不配合,则需要动用一下大明的军队,来一点小小的划时代打击。
朱棣望着天穹中高悬的冬日,心中涌现出一股豪迈感。
“这日不落帝国,莺歌蓝做的,我大明就做不得?”
姜星火静静地看着朱棣。
具体要怎么做才能成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姜星火在刚才和过去的讲课里,已经完全告诉朱棣了。
那么接下来,只有发展工业方面的具体问题了。
朱棣给姜星火大略讲了一遍《变法八策疏》和意图将南北直隶作为两块变法试验田的事情。
“所以,姜先生认为,大明到底该如何发展工业,如何推动变革?”
朱棣的目光,死死地盯着姜星火。
此时此刻,朱棣的自我感觉,仿佛就是茅庐前的刘备,昆明池旁的宇文泰。
恨不得当场来一句,“朕遇先生,如龙得云、如鱼得水,从此后便是摔破玉笼飞彩风,顿开金锁走蛟龙。”
这便是“狱中对”的节奏了。
虽然姜星火没打算跟朱棣玩明主贤臣这一套,但此时终归是到了双方交底的时候。
朱棣,已经表露出了明显地,进行改革的决心。
这显然是姜星火日复一日地讲课,所造成的结果。
而姜星火的最终目的,也是尝试着用自己的力量,彻底改变历史的走向。
所以在某种层面上来说,姜星火和朱棣双方的目的,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增强大明的国力。
只不过,朱棣是为了完成自己超越古人的千古一帝之功业。
姜星火,则是为了挽救华夏遭受西洋人欺辱的那个未来。
但在不知道是否会分道扬镳之前,总是该同心协力的。
没有朱棣的皇权支持,姜星火做不成革新大明这件事,反过来说,没有姜星火的理论指导,朱棣对于如何实现工业化,也是野猪吃刺猬,无从下嘴的状态。
“关于大明工业化之我见,主要有以下两点。”
姜星火正色说道:“第一点,在轻重工业分布规划上,要有前瞻性,这是决定了日后工业布局的事情,往后再动,就难了。”
朱棣出声道:“对此,朕也有一个想法,不知道是否与姜先生想的一致?”
“陛下不妨说来。”
“还是朕与姜先生一起写出来吧。”
姜星火一怔,总感觉这个剧情有点熟悉。
不过眼下倒也不碍事,姜星火干脆拿起那半截树枝,在地上写了起来。
两人分别写好,站起来一看,顿时相视一笑。
——轻工业在南,重工业在北。
“还是殊途同归啊”
姜星火的心头默默想到,这一次,又是两人的出发点不同,但得到的结果相同。
朱棣所考虑到的轻重工业分布,一定是因为,能制造先进武器的重工业,需要放在他的北方老巢,他才安心,而能够分化瓦解江南士绅的轻工业,则是放在南方人多地少的地方,更有利于他的统治。
姜星火则是完全基于制造要素条件所考虑的,毕竟,有前世的经验可供参考。
重工业,第一,需要煤炭,第二需要铁矿石。
前世德国的鲁尔区,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例子。
而对于大明来说,南方不是没有煤铁资源,如果只是追求初步的重工业发展,也足够用了,但就像姜星火刚才说的,这种东西,一旦决定下来,以后就不好大动了。
重工业,自然放在煤铁资源无比丰富的北方,更加合适。
在北方,山西的优质煤炭,如果通过新式道路运输,从井陉道出来后,可以上船走真定府的滹沱河水道,直接运抵天津卫。
而此时的北直隶水系,跟前世还略有不同,从宣府柴沟堡汇聚的西阳河、东阳河,会形成西北-东南的洋河水系,在卢沟桥分流,形成洋河与卢沟河,最终在天津卫西北的三角淀汇聚,经由卫河流入大海。
这就相当于,走滹沱河水道抵达天津卫的煤炭,可以继续走水道到北京,北直隶的水运条件,是相对完备的。
而辽东的铁矿,同样可以走渤海,抵达天津卫,再用同样的办法进入北京。
“第二点,我认为南北直隶,作为两块大的试验田,是没有问题的,可以在南北直隶率先推行制度革新.但工业化,即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展开,同样需要需要两个小的试验田。”姜星火缓缓说道。
这便是说,譬如摊役入亩、考成法、改科举等等,都是制度方面的事情,是可以在南北直隶这十八个府里进行的,而且是步调一致地同步进行。
但工业化,却不能在大的试验田里同步进行,必须挑选出两块小的试验田,一块进行轻工业的尝试,另一块进行重工业的尝试。
“那么姜先生以为,该如何挑选这两块小的试验田呢?”朱棣目光幽深。
这个问题,姜星火甫一提出,朱棣心中就已经有了几分计较,但他还是想听听,姜星火的思路,跟他是否一致。
“在南直隶,开展轻工业的试验田,最好的地方。”
“就是松江府!”姜星火斩钉截铁般说道。
听到了这个答案,朱棣满意地笑了。
在几个月前,朱棣亲自率领大军,深入江南,考察了那里的风土人情。
第276章 求您当国师吧
松江府,是江南士绅力量最为强大的地方,同时也是人地矛盾最为尖锐的地方。
自耕农、佃农们在宗族的阴影笼罩下生活,弃婴随处可见,虽然经过摊役入亩的推广,农人的困境有所纾解,但问题依旧严重。
而轻工业,尤其是要率先发展的纺织业,可以容纳大量的人口,并且创造巨大的贸易利差,这就相当于从江南士绅手里,抢走了一大批人。
在江南士绅力量最强大的地方,推动绝对触动其利益的变革,这种阻力可想而知。
但姜星火的选择,却非常地对朱棣的胃口。
朱棣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用刀把子帮头铁的人正正骨。
“那姜先生认为,在北直隶,应该以哪个地方为试点,发展重工业呢?”
“天津卫。”
姜星火给出了他心目中最好的答案。
之前已经说过,天津卫是山西的煤与辽东的铁,经由水路交通,都可以抵达的中间节点。
而且在这里进行重工业建设,不仅煤铁资源运输便利,还可以将重工业制品快速运输到大明的各个港口。
同时,从安全角度上考虑。
辽东和胶东形成的渤海湾两翼,如同两个巨大的螃蟹钳子一般,护卫着未来的重工业区的安全,金州和登州,都是明朝的水师基地,目前胶东半岛的登州水师力量强一些,辽东半岛的金州弱一些。
而说回天津卫,本身也是优良港口,既可以停靠舰队,还可以建设大型永备炮台进行防卫。
“朕觉得,选择松江府和天津卫,作为南北直隶这两块大的试验田里的小试点,选的很好,正好让两位皇子,也能有所侧重。”朱棣微微颔首道。
当然,在朱棣的规划里,进行轻重工业的试点,还是稍后要进行的事情。
现在朱棣只是向姜星火问清楚,大明如果搞工业化,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免得大明走上歧路。
有姜星火这位能看透未来的谪仙人存在,朱棣对于是否能顺利革新大明,已经没有了太多的疑虑。
而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则是接下来能称作重头戏的几件事。
朱棣的话语中,罕见地带上了一丝踌躇。
“关于工业化,朕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要问。”
“陛下请讲。”
姜星火看着朱棣,隐约猜到了他要问什么。
这大约就是皇帝最为关心的问题了。
果然,朱棣重复了刚才听课时,没有听到的问题。
随着姜星火给他展示了讲义上的四个圈后,朱棣开始了漫长的思考。
“工业化,培育出了大量的手工业从业者后,是否会”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