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我相信不会的,真正的文化肯定会被广泛的接受。”福尔采娃说到这不慌不忙的道,“恰恰相反,随着英国人民素质的提高,你们才更加的危险。”
“我们可以不提高,这样大多数英国人就无法理解你们所谓广泛接受的文化了。”艾伦威尔逊老神在在,对福尔采娃所描述的未来丝毫不担心。
“真的很难相信,一个自称服务国家的人,竟然想要自己的人民更蠢一些。”福尔采娃仿佛三观受到了冲击,无法理解这么做的目的。
“不,他们有无知的权力,知识代表着阴谋和罪行,无知到有一定的尊严。”
艾伦威尔逊不慌不忙的反驳道,“如果人民不能理解我们,他们就不知道我们做错了什么事。你让人民知道的更多,人民就会越发的严格要求你们,我们活在一个现实的社会,所有人都是贪婪的,他们希望的自己的祖国,不论是经济文化还是军事,方方面面都是最强大,如果可能的话,他们甚至希望人口也是第一,但同时人均也是第一。”
福尔采娃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事实,而且对面这个男人似乎真是这么想的,“你们是在对整个国家玩火。”
“玩火的是苏联,大英帝国的忠实臣民,是不会对穷国的言论理睬的。”艾伦威尔逊带着坏笑内涵着福尔采娃,苏联的生活水平不会超过英国,再有道理都是放屁,如果反过来的话,放屁都是道理。
如果可能的话,艾伦威尔逊还想要在重温一次克里米亚之战,可惜再也没有找到这个机会了。苏联文化代表团对伦敦的访问已经结束。
不得不说在一九四五年这个时间,苏联还是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红旗歌舞团的演出也得到了热切的欢迎,可惜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这一次的文化交流之旅,还是进入了尾声。
“我会保留你的发卡!”艾伦威尔逊带着回味之色,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说出了差点挨巴掌的话。
未来的文化沙皇横眉冷对,对帝国主义官僚的屁话充耳不闻,跟着众人一起走上了飞机。
只是在飞机起飞之后,福尔采娃侧过脸颊,目光通过窗户看着那个越来越小的身影,发生了就是发生了,不可能就当没有发生过。
第171章 例行谈话
艾伦威尔逊干嘛去了,自然是领着军情五处的探员,将苏联代表团下榻的宾馆,从里到外的清查一遍,防止卑鄙的苏联人留下监听的设备。
结果很令人欣慰,东窗事发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了,艾伦威尔逊面带严肃和军情五处的探员郑重道,“对待苏联这样的国家,在小心都不算过分,所有可疑的物体都交给我。”
经过亲眼见证的一番清理,艾伦威尔逊相信,不会再有风险,他甚至拿走了福尔采娃房间的卫生纸,这年代又没有基因检测,不会有人知道自己来过福尔采娃的房间。
然后他就专心的准备在伦敦的最后一件事,从东方学院毕业,然后出发前往新德里。最近几天艾伦威尔逊去东方学院的次数,明显多了不少。
几十年后牛津大学东方学院的入学率最高的,那些希望学习神学和东方研究的人。
这个宽泛而苛刻的学位,尤其适合那些想要探索西方社会之外的,世界伟大宗教传统的人。
仅次于剑桥大学神学和哲学的接受录取比例,可见以含金量在计算的话,东方学院在牛津大学内部堪称水货,不过挂着牛津大学牌子,对未来是肯定有着好处的。
艾伦威尔逊一直认为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十分正确,文科本身就容易受到主观影响。
在推动社会进步作用上,除非是有了伏尔泰、雨果那样的地位。否则的话,不管是什么东方学,神学还是哲学都是虚的,说不定还没有学律师有用。
不过我大英自有国情在此,作为一个殖民帝国,东方学院的出现自然是为了培养专业人才,同时增加对全世界的了解,不管是中国、印度还是阿拉伯,殖民帝国的人才储备都是够用的。
在选修语言上面,艾伦威尔逊在东方学院拿到了创纪录的汉语考试成绩,就算是如此他也没有骄傲,秉持着谦虚的操守,为牛津大学的学业继续努力。
不过不是战争爆发,老头子觉得欧洲比较危险,艾伦威尔逊早就毕业了。事实证明了老头子的判断错误,亚洲在随后也爆发了战争。
在毕业之前,艾伦威尔逊就已经能和学院的讲师进行友好切磋,被誉为是一个具有敏锐涉外天赋的学生,加上年龄优势更是不得了。
如果不是该死的战争,艾伦威尔逊说不定会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同情心的学者。
但是这一切都改变了,他走向了另外一条路,必须在以后的日子当中坚决捍卫大英帝国。
事实上他才刚刚捍卫完一次,让苏联人品尝到了被动的苦涩,只是这种深藏功与名的事情不能说出来,只能艾伦威尔逊功绩无人知晓,艾伦的名字与世长存了。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回到伦敦之后,艾伦威尔逊觉得自己的车技有了长足的进步。
驱车来到外交部大楼,交上了对本次接待苏联文化代表工作的感想,艾伦威尔逊颇为感怀,如果这个世界多几个像是自己这样的人,世界大同一定会早日到来。
外交部人事部主任乔治米尔顿,在自己的办公室见了艾伦威尔逊一面,在问及了对外交部工作的适应如否之后,和颜悦色的道,“艾伦,其实你是知道的,本土公务员和殖民地公务员之间没有隔阂,而是处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因为庞大的殖民地公务员,才提升了我们的专业性,毕竟孤立总是不好的,我们要了解这个社会。”
“我们可以不提高,这样大多数英国人就无法理解你们所谓广泛接受的文化了。”艾伦威尔逊老神在在,对福尔采娃所描述的未来丝毫不担心。
“真的很难相信,一个自称服务国家的人,竟然想要自己的人民更蠢一些。”福尔采娃仿佛三观受到了冲击,无法理解这么做的目的。
“不,他们有无知的权力,知识代表着阴谋和罪行,无知到有一定的尊严。”
艾伦威尔逊不慌不忙的反驳道,“如果人民不能理解我们,他们就不知道我们做错了什么事。你让人民知道的更多,人民就会越发的严格要求你们,我们活在一个现实的社会,所有人都是贪婪的,他们希望的自己的祖国,不论是经济文化还是军事,方方面面都是最强大,如果可能的话,他们甚至希望人口也是第一,但同时人均也是第一。”
福尔采娃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事实,而且对面这个男人似乎真是这么想的,“你们是在对整个国家玩火。”
“玩火的是苏联,大英帝国的忠实臣民,是不会对穷国的言论理睬的。”艾伦威尔逊带着坏笑内涵着福尔采娃,苏联的生活水平不会超过英国,再有道理都是放屁,如果反过来的话,放屁都是道理。
如果可能的话,艾伦威尔逊还想要在重温一次克里米亚之战,可惜再也没有找到这个机会了。苏联文化代表团对伦敦的访问已经结束。
不得不说在一九四五年这个时间,苏联还是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红旗歌舞团的演出也得到了热切的欢迎,可惜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这一次的文化交流之旅,还是进入了尾声。
“我会保留你的发卡!”艾伦威尔逊带着回味之色,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说出了差点挨巴掌的话。
未来的文化沙皇横眉冷对,对帝国主义官僚的屁话充耳不闻,跟着众人一起走上了飞机。
只是在飞机起飞之后,福尔采娃侧过脸颊,目光通过窗户看着那个越来越小的身影,发生了就是发生了,不可能就当没有发生过。
第171章 例行谈话
艾伦威尔逊干嘛去了,自然是领着军情五处的探员,将苏联代表团下榻的宾馆,从里到外的清查一遍,防止卑鄙的苏联人留下监听的设备。
结果很令人欣慰,东窗事发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了,艾伦威尔逊面带严肃和军情五处的探员郑重道,“对待苏联这样的国家,在小心都不算过分,所有可疑的物体都交给我。”
经过亲眼见证的一番清理,艾伦威尔逊相信,不会再有风险,他甚至拿走了福尔采娃房间的卫生纸,这年代又没有基因检测,不会有人知道自己来过福尔采娃的房间。
然后他就专心的准备在伦敦的最后一件事,从东方学院毕业,然后出发前往新德里。最近几天艾伦威尔逊去东方学院的次数,明显多了不少。
几十年后牛津大学东方学院的入学率最高的,那些希望学习神学和东方研究的人。
这个宽泛而苛刻的学位,尤其适合那些想要探索西方社会之外的,世界伟大宗教传统的人。
仅次于剑桥大学神学和哲学的接受录取比例,可见以含金量在计算的话,东方学院在牛津大学内部堪称水货,不过挂着牛津大学牌子,对未来是肯定有着好处的。
艾伦威尔逊一直认为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十分正确,文科本身就容易受到主观影响。
在推动社会进步作用上,除非是有了伏尔泰、雨果那样的地位。否则的话,不管是什么东方学,神学还是哲学都是虚的,说不定还没有学律师有用。
不过我大英自有国情在此,作为一个殖民帝国,东方学院的出现自然是为了培养专业人才,同时增加对全世界的了解,不管是中国、印度还是阿拉伯,殖民帝国的人才储备都是够用的。
在选修语言上面,艾伦威尔逊在东方学院拿到了创纪录的汉语考试成绩,就算是如此他也没有骄傲,秉持着谦虚的操守,为牛津大学的学业继续努力。
不过不是战争爆发,老头子觉得欧洲比较危险,艾伦威尔逊早就毕业了。事实证明了老头子的判断错误,亚洲在随后也爆发了战争。
在毕业之前,艾伦威尔逊就已经能和学院的讲师进行友好切磋,被誉为是一个具有敏锐涉外天赋的学生,加上年龄优势更是不得了。
如果不是该死的战争,艾伦威尔逊说不定会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同情心的学者。
但是这一切都改变了,他走向了另外一条路,必须在以后的日子当中坚决捍卫大英帝国。
事实上他才刚刚捍卫完一次,让苏联人品尝到了被动的苦涩,只是这种深藏功与名的事情不能说出来,只能艾伦威尔逊功绩无人知晓,艾伦的名字与世长存了。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回到伦敦之后,艾伦威尔逊觉得自己的车技有了长足的进步。
驱车来到外交部大楼,交上了对本次接待苏联文化代表工作的感想,艾伦威尔逊颇为感怀,如果这个世界多几个像是自己这样的人,世界大同一定会早日到来。
外交部人事部主任乔治米尔顿,在自己的办公室见了艾伦威尔逊一面,在问及了对外交部工作的适应如否之后,和颜悦色的道,“艾伦,其实你是知道的,本土公务员和殖民地公务员之间没有隔阂,而是处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因为庞大的殖民地公务员,才提升了我们的专业性,毕竟孤立总是不好的,我们要了解这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