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尤其这位“母亲”道歉都道的如此熟练,吴良不免有些心疼,看来诸葛亮平时也没少给家里添麻烦,应该没少被人家找上门来……
  至于她的身份。
  虽然并不重要,不过吴良觉得她大概率应该是诸葛亮的生母,而不是诸葛珪的其余两位遗孀,毕竟看她的样子对诸葛亮的事还是挺上心的。
  “夫人大概是误会了,我只是听说诸葛亮年纪轻轻便颇有才情,因此想与他结交一番。”
  吴良笑呵呵的拱手道。
  “原来如此……”
  妇人明显松了口气,但嘴上却又道,“那也无妨,就当我提前代亮儿向二位赔罪了,稍后二位与亮儿见面时,请看在我已提前赔罪的份上,也看在他那叔父的面子上,切莫与他计较,更不要对他动手……若是心中真有不畅便来告诉我,我替二位出气便是。”
  说到这里,夫人还特意瞅了壮硕如铁塔一般的典韦一眼,眼中露出一抹可以称之为祈求的神色。
  “呃……”
  吴良再一次无语。
  这少年版诸葛村夫到底是有多讨人嫌,以至于与人见个面便要他母亲提前向人赔罪打底,还要求人不要动手打他?
  可是,自己为什么越发想见他了呢?
  “其实二位若是冲他的才情前来拜会,倒不如不见,免得令二位大失所望不说,最后再填一肚子气积郁难消。”
  妇人接着又极为诚恳的补充道。
  “既然来都已经来了,总是要见上一面的,请夫人放心,我与我这位兄弟是出了名的好脾气,无论多气人我们都不会生气,除非……何况诸葛亮也未必便是难想与的人,或许只是与旁人因见解不同拌了几句嘴,便被人小题大做罢了。”
  吴良坚持说道。
  “既然如此,我也不便拦着你们,如今亮儿正在后院读书,均儿,你带两位公子去吧……二位若是发现果真无法与他交流,便请尽早脱身,切莫与他计较,更莫要对他动手,再次谢过二位。”
  妇人无奈的叹了口气,露出一副“耗子尾汁”的模样说道。
  “多谢。”
  吴良拱手笑道。
  “请。”
  诸葛均随即做了个请的手势,于是一行三人绕过院子前面的几个屋子,径直向后院走去。
  如此才刚转过屋角,便又有两名妇人自旁边的屋子里跑了出来,来到之前那个妇人身边,压低了声音问道:“姐姐,莫不是亮儿又惹了麻烦,被人寻上门来了?”
  “不是。”
  妇人摇了摇头,无奈的道,“不过只怕很快就是了,这两个人也不知怎地想的,竟特意跑来与亮儿结交……我只希望亮儿有些自知之明,看在那壮汉那般强壮的份上,莫要自讨苦吃才是。”
  “姐姐,要不咱们还是赶快去府衙将叔叔叫回来吧,万一亮儿被他们打了,好歹也有个人能够出面阻拦一二,亮儿总不至于被人活活打死。”
  一名妇人想了想,连忙说道。
  “你说的有理,你快去叫叔叔,我在此处看着!”
  ……
  诸葛家的所谓后院,齐史便是没有篱笆围起来的整片后山。
  诸葛均带着吴良与典韦走了近半里路,来到一处地势略显平缓的林子旁边才终于听到了一阵声音稚嫩却故作深沉的吟声: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真是《梁甫吟》啊?”
  大老远吴良已经听出了这个声音所吟的内容。
  这是一首乐府诗,传言乃是诸葛亮所作,说的是春秋时期一桩有关齐国的史实:
  齐景公时期,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三人以勇力闻名于世,颇受齐景公重用,但这三人自恃功高很没规矩,齐景公对此很是苦恼却又无可奈何,于是当时的名相晏子设下巧计,只用两颗桃子便令他们互相争功,最终全部羞愧自刎,轻而易举的解决了当时朝政混乱的状况。
  《三国志》中便有记载,说诸葛亮时常将这首诗挂在嘴边。
  不过也仅仅是说诸葛亮经常吟诵这首诗而已,并未说过这首诗便是诸葛亮所做,而后世有没有找到其他有关《梁甫吟》作者的记载,便有人将其与诸葛亮联系在了一起。
  实则直到吴良穿越之前,《梁甫吟》的作者身份也依旧是一个未解之谜。
  除此之外。
  后世对诸葛亮常常吟诵《梁甫吟》的行为也有不同的解读:
  一种说法是,诸葛亮其实是在抨击名相晏子的所作所为,而这种解读的前提是诸葛亮就是《梁甫吟》的作者,并且这首诗中对晏子的行为用了“谗言”二字,这显然是一个贬义词;
  另外一种说法则是,诸葛亮自小便以名相晏子作为自己的榜样,希望自己也能够成为晏子那样善机变、巧谋划的名相。
  个人而言,吴良比较倾向于第二种说法。
  因为诸葛亮隐居多年,他的亲大哥诸葛瑾在诸葛亮出山之前便已经得到了孙权的赏识,与鲁肃等人一同成为孙权的入幕贵宾。
  若诸葛亮只是想过的好一点,顺便发挥一下自己的才能,投奔大哥诸葛瑾显然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那时候东吴已经颇有实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