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之士[科举] 第139节
申时行却道:“柳泽远既能成事,不若将他再升一级?”
申时行只是在试探张四维的想法,张居正不在,吕调阳要走,朝中大事的确递到了张居正那边没错,可其他事情张四维也是可以处置的。
内阁之中,申时行排名最末,张居正、吕调阳、张四维与马自强皆在他之前,此时也是隆庆朝以后阁臣人数最多的时候,因而申时行虽入了阁,大事小事却唯其他人马首是瞻。
“对柳泽远的任用,元辅恐怕自有主意。”张四维面上虽笑,眼神中却没有一点笑意,申时行便不敢再多言。
他多少能猜到张四维心情不佳的原因。
此事恐怕与柳贺无关。
申时行昨日接到一封密信,信中说,张相归乡时路过新郑,与高拱握手详谈,掩面而泣,此时高拱精神已极是不佳,但也算是在临终前和张居正握手言和了。
然而到此时,张居正已快回京了,高拱却写了《病榻遗言》卷,在文中详细描述了张居正勾结冯巩谋夺首辅之位的经过,骂张居正“又做师婆又做鬼,吹笛捏眼打鼓弄琵琶”。
对张居正有所了解的官员十分清楚,高拱这描述再正确、再精确不过了。
从王大臣案就能看出来,再到刘台弹劾时,张居正在天子面前涕泪俱下,及至此次夺情之事,他仿佛一边对天子说着“使不得使不得”,一边又将红包往兜里揣。
从某种程度上说,张居正很是能屈能伸。
张四维之所以心情沉郁,自然是因为他早前受高拱提携之故。
不管怎么说,有吕调阳这前车之鉴在,张四维必须得谨慎又谨慎,以免有朝一日得了吕调阳的下场。
申时行却觉得,柳贺这侍讲学士再提一阶,升到侍读学
士便是了。
实际上,侍读学士和侍讲学士品级相同,都是五品,申时行入了阁,他的侍读学士之位便空了出来,而王锡爵虽为侍读学士,眼下却掌着詹事府事,若柳贺升为侍读学士,他自然而然便是翰林院掌院学士。
凭柳贺的本事,倒也不是不能当这掌院学士,他并非没有这资历,然而张四维原本就不喜柳贺,若柳贺任了掌院,关于制诰、日讲之事,待吕调阳卸了次辅,张四维这次辅插手的机会就不那么大了。
并不是说张四维不能插手院事,可柳贺对张居正的影响力朝中官员都已知晓,若柳贺在张居正面前多说什么,对谁来说都意味着麻烦。
申时行微微一笑,他此前与柳贺关系只是平平,但现下看来,若是将柳贺用好了,效果恐怕能出乎他意料。
……
天子的婚期一日比一日近了,宫中准备自是十分忙碌,柳贺明明手中有事要办,却还是被王锡爵拉了过来。
不过他的主业倒不是干具体工作,而是开导天子。
要知道,天子如今也不过一十七岁而已,皇后年岁更小,只有十四五岁,太/祖朝时,朱元璋为防止外戚干政,便定了选良家女的规矩,而不拘泥于出身。
武清伯李伟从前只是个泥瓦匠,当然,李太后并非正妃,第一位皇后姓李,第二位皇后姓陈,这也足以证明大明皇室并不在意后妃的门第。
天子显然还没有做好自己将为人夫的准备,他从小就受约束颇多,又有玩心,临到大婚时,显然有些青春期少年的忧郁。
与他最亲近的人除了太监,便是诸位日讲官,说起为夫为父,太监显然无法提供经验,日讲官中年岁最轻的柳贺便被架着上了。
王锡爵一副放心的语气:“泽远真是帮大忙了。”
柳贺:“……”
他真的不是哆啦a梦。
第183章 天子的烦恼
柳贺倒是想将这活儿给推了,但论起年轻可靠,论起和天子的亲近,翰林官中无人比得过他。
明明将要大婚,天子面上却不见任何喜悦之色,反而露出一分茫然来。
柳贺也不禁感叹天子日子过得艰难,婚期只剩半月,他每日的功课却一点都不能落下。
皇后是自民间选送,早在去年就已入宫接受教导,对天子的婚期,张居正曾上疏给两宫太后,称天子此时成婚有些过早,不过太后在别的事上对张居正言听计从,在此事上却分外固执,张居正虽为帝师,但天子婚事依然还是由父母做主,他只能建议,却不能干涉。
天子登基已有六年多,但他一日不亲政,李太后便忧心他这皇位一日不稳当,只有早日诞下皇子,李太后才能安下心来,这皇位才不会旁落。
正德朝的事距今也不算太远。
若非正德皇帝没有后代,又哪里轮到兴献王之子嘉靖这一脉?
当今天子虽有亲弟潞王,但潞王年幼,皇位的事谁也说不准。
英宗与景帝当年之事朝臣们也不是不知,景泰帝当了八年皇帝,死后却连十三陵也未入。
这也是张居正不再劝的缘由,帝王家事实在不该由臣子置喙。
今日日讲结束,柳贺将文卷收起,却见天子仍闷闷不乐,一双眼睛看着有些发青,也不知昨晚做了什么。回京之后,柳贺愈发能感受到天子的威严,这般苦恼的天子他倒是不太常见。
柳贺便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原地稍候了一会。
见他这般,文华殿中伺候的内侍陈矩便将左右都喝退了。
天子才叹气道:“柳先生,朕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陛下有何忧心事?臣愿为陛下排忧解难。”
天子似有些不好意思,扭扭捏捏许久才坐得离柳贺近了些:“朕与皇后未见过几面。”
宫中虽也讲究男女大防,但王皇后毕竟就在太后跟前,天子想见面也不是见不到,但柳贺估计,天子此时恐怕有种莫名其妙的不适感——他还尚未玩够,再过几日就要成婚了,且他对皇后毫不了解,还未见上几面,两人就是夫妻了。
这种事在大明朝再正常不过了。
柳贺当年也是如此。
难得有与天子交心的时候,柳贺并未一上来就要天子爱护皇后,早生贵子,为皇家延续基业,而是很直接地问:“天子可心悦皇后?”
天子:“……”
他这段时日听惯了诸如基业、担当、太子等词,念念叨叨犹如在天子耳边念经一般,这种话连柳贺都不爱听,更不必说年岁更轻的天子。
但柳贺的直接也让天子闹了个脸红,天子平日挺内敛,根本不会将自己心悦皇后之类的话挂在嘴边,他本以为柳贺也应当是保守那一类的,谁知柳贺居然这么直截了当。
天子觉得,他果然对他家柳先生了解得还不够。
柳贺盯着天子看,天子也回看着他,许久之后才憋出了一句话:“朕不知道,所以才来问先生。”
柳贺的问题直接让天子应对不及,他与皇后接触不多,又何谈喜欢?不过他在宫中所接触的也不过是太后身边的宫女,因而对皇后的感觉也说不清道不明。
接下来天子便开始八卦了:“先生当年是如何?”
他和柳贺亲近,这类话题天子通常不会和别的先生聊,但到了柳贺这里就不一样了。
柳贺不会用圣人之道来教训他,遇上天子真想知道的事情,就算有点为难,柳贺还是能透露一二的。
在他看来,有许多事不必瞒着天子。
不过不管怎么说,在天子面前详述自己当年的恋
爱细节总是件尴尬的事,柳贺便提了提细节,就见天子两手托腮,聚精会神地看着他,眼神比听柳贺讲课时还要亮。
柳贺没好气道:“陛下听课时若能这般专注,臣心中定是十分欢喜的。”
天子却仍是一脸兴致勃勃:“先生快讲。”
柳贺:“……”
算了算了,既然他揽了这事,让天子高兴是必要的,其实他和杨尧成婚这么多年,很多时候都是杨尧包容他,柳贺并非一个浪漫的人,细细想来,两人刚相识时,也不过是一道去看了花灯,再见了几面罢了。
柳贺虽讲得不细,可情绪之中的柔和却仍在不经意间表露了出来,柳贺平日性情就很温和,此刻表露出的温和却与以往不同。
天子并非不接受成婚这件事,他只是对未来有种茫然无措之感,他并不知,成婚之后会过上怎样的生活。
可看了柳贺的模样,他想,或许成婚为一件坏事。
柳贺觉得,天子虽过了人见狗嫌的年纪,可听他说起八卦真是没完没了,挡都挡不住,在天子看来,柳贺就是更好说话一些,无论如何,他总不能去问诸如张四维申时行当年的感情故事吧?
……
出了文华殿时,天已经全黑了,柳贺有种身心俱疲的感觉,加上肚子还饿着,他走路都没什么力气。
陈矩为他掌着灯,道:“今日累着先生了,陛下这几日常茶饭不思,人都瘦了一些,所幸今日先生在,能多开解陛下一番。”
柳贺道:“公公客气了,这是臣份内之事。”
在陈矩这宫中内侍看来,天子是思虑过多以致瘦了,但柳贺觉得,天子的体型已经比常人要胖许多,不加以控制的话,于身体无益。
他过去提过一次,包括张居正也相当关心天子的身体,不过天子这人在饮食上多少有些叛逆,臣子们说的话他未必会听。
后两日,或许是听闻柳贺劝天子有功,他又被叫进宫两回,连冯保都抽空出来见了他一面,太后也有赏赐给他。
上回柳贺见冯保时,对方是权倾朝野的大太监,自己只是初出茅庐的小翰林,地位上不对等,冯保一句话就能叫柳贺滚回老家。
到今日,冯保仍有权势,柳贺却是詹事府少詹事,冯保想动他也需掂量掂量。
不过对待太监,柳贺是能不得罪就不得罪,太监未必能帮上自己的忙,可他们坏事的本事却是一等一的,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他们的知名度可是不逊于任何一位忠臣。
“柳学士,士别三日,咱家当真对你刮目相看。”
冯保这人其实情商相当之高,文学造诣也不错,他如今在朝中可称得上一手遮天,不过他倒也不是十分狂妄,主要是有张居正压着,在政事上,冯保的干涉十分有限,他的主要精力仍在宫中。
“咱家还以为,柳学士你一去扬州就回不来了。”冯保拨着杯盖,“柳学士倒是比咱家以为的更有本事,不愧是大名鼎鼎的柳三元。”
柳贺道:“公公谬赞。”
“你我都是为天子效忠,何来的谬赞?”冯保道,“柳学士不必自谦,你初来翰林院时,咱家便知你柳学士非池中之物。”
柳贺微笑着等待冯保的下文。
第一见冯保时,他可谓战战兢兢,冯保当时有意招揽他,可柳贺毕竟是张居正的门生,又是三元及第,不管怎么说,和太监攀私交名声总是不好听,如那陈思育,眼下虽升了日讲官经筵官,可翰林们却都不太瞧得上他。
柳贺的地位虽依旧与冯保有很大的差距,可他心中已经不忐忑了。
冯保说的还是张居正夺情之事,意思是,张居正此时就快返京,他作为首辅,天子大婚不容错过,因而柳贺需将翰林院众官员按住了,莫要
再横生枝节。
柳贺对此也是赞同:“天子大婚,百官共贺,天下百姓也纷纷为天子祈福,到了此时,想必也不会有不长眼的将这事挖出。”
再说了,就算有,通政司也不是吃干饭的,这时候的奏疏都不知拦一拦,倪光荐恐怕是嫌自己通政使的位子坐得太稳。
冯保又与柳贺道,说柳贺为日讲官时,当多教天子为政为君的道理,唯有如此,到天子亲政时,他才能接过这大明天下,稳住祖宗打下来的基业。
柳贺回道:“这下官也知。”
“若陛下行事有顽劣之处,柳学士也好与咱家,与太后娘娘报知。”
柳贺仍是老老实实应了。
但作为前朝官员,如果天子有情况,他第一时间自然是去找内阁,举个例子说,柳贺与张四维关系不睦,与武清伯李伟关系也是不睦,可他任日讲时若是遇上什么事,他宁愿先找张四维,把功劳丢给张四维。
申时行只是在试探张四维的想法,张居正不在,吕调阳要走,朝中大事的确递到了张居正那边没错,可其他事情张四维也是可以处置的。
内阁之中,申时行排名最末,张居正、吕调阳、张四维与马自强皆在他之前,此时也是隆庆朝以后阁臣人数最多的时候,因而申时行虽入了阁,大事小事却唯其他人马首是瞻。
“对柳泽远的任用,元辅恐怕自有主意。”张四维面上虽笑,眼神中却没有一点笑意,申时行便不敢再多言。
他多少能猜到张四维心情不佳的原因。
此事恐怕与柳贺无关。
申时行昨日接到一封密信,信中说,张相归乡时路过新郑,与高拱握手详谈,掩面而泣,此时高拱精神已极是不佳,但也算是在临终前和张居正握手言和了。
然而到此时,张居正已快回京了,高拱却写了《病榻遗言》卷,在文中详细描述了张居正勾结冯巩谋夺首辅之位的经过,骂张居正“又做师婆又做鬼,吹笛捏眼打鼓弄琵琶”。
对张居正有所了解的官员十分清楚,高拱这描述再正确、再精确不过了。
从王大臣案就能看出来,再到刘台弹劾时,张居正在天子面前涕泪俱下,及至此次夺情之事,他仿佛一边对天子说着“使不得使不得”,一边又将红包往兜里揣。
从某种程度上说,张居正很是能屈能伸。
张四维之所以心情沉郁,自然是因为他早前受高拱提携之故。
不管怎么说,有吕调阳这前车之鉴在,张四维必须得谨慎又谨慎,以免有朝一日得了吕调阳的下场。
申时行却觉得,柳贺这侍讲学士再提一阶,升到侍读学
士便是了。
实际上,侍读学士和侍讲学士品级相同,都是五品,申时行入了阁,他的侍读学士之位便空了出来,而王锡爵虽为侍读学士,眼下却掌着詹事府事,若柳贺升为侍读学士,他自然而然便是翰林院掌院学士。
凭柳贺的本事,倒也不是不能当这掌院学士,他并非没有这资历,然而张四维原本就不喜柳贺,若柳贺任了掌院,关于制诰、日讲之事,待吕调阳卸了次辅,张四维这次辅插手的机会就不那么大了。
并不是说张四维不能插手院事,可柳贺对张居正的影响力朝中官员都已知晓,若柳贺在张居正面前多说什么,对谁来说都意味着麻烦。
申时行微微一笑,他此前与柳贺关系只是平平,但现下看来,若是将柳贺用好了,效果恐怕能出乎他意料。
……
天子的婚期一日比一日近了,宫中准备自是十分忙碌,柳贺明明手中有事要办,却还是被王锡爵拉了过来。
不过他的主业倒不是干具体工作,而是开导天子。
要知道,天子如今也不过一十七岁而已,皇后年岁更小,只有十四五岁,太/祖朝时,朱元璋为防止外戚干政,便定了选良家女的规矩,而不拘泥于出身。
武清伯李伟从前只是个泥瓦匠,当然,李太后并非正妃,第一位皇后姓李,第二位皇后姓陈,这也足以证明大明皇室并不在意后妃的门第。
天子显然还没有做好自己将为人夫的准备,他从小就受约束颇多,又有玩心,临到大婚时,显然有些青春期少年的忧郁。
与他最亲近的人除了太监,便是诸位日讲官,说起为夫为父,太监显然无法提供经验,日讲官中年岁最轻的柳贺便被架着上了。
王锡爵一副放心的语气:“泽远真是帮大忙了。”
柳贺:“……”
他真的不是哆啦a梦。
第183章 天子的烦恼
柳贺倒是想将这活儿给推了,但论起年轻可靠,论起和天子的亲近,翰林官中无人比得过他。
明明将要大婚,天子面上却不见任何喜悦之色,反而露出一分茫然来。
柳贺也不禁感叹天子日子过得艰难,婚期只剩半月,他每日的功课却一点都不能落下。
皇后是自民间选送,早在去年就已入宫接受教导,对天子的婚期,张居正曾上疏给两宫太后,称天子此时成婚有些过早,不过太后在别的事上对张居正言听计从,在此事上却分外固执,张居正虽为帝师,但天子婚事依然还是由父母做主,他只能建议,却不能干涉。
天子登基已有六年多,但他一日不亲政,李太后便忧心他这皇位一日不稳当,只有早日诞下皇子,李太后才能安下心来,这皇位才不会旁落。
正德朝的事距今也不算太远。
若非正德皇帝没有后代,又哪里轮到兴献王之子嘉靖这一脉?
当今天子虽有亲弟潞王,但潞王年幼,皇位的事谁也说不准。
英宗与景帝当年之事朝臣们也不是不知,景泰帝当了八年皇帝,死后却连十三陵也未入。
这也是张居正不再劝的缘由,帝王家事实在不该由臣子置喙。
今日日讲结束,柳贺将文卷收起,却见天子仍闷闷不乐,一双眼睛看着有些发青,也不知昨晚做了什么。回京之后,柳贺愈发能感受到天子的威严,这般苦恼的天子他倒是不太常见。
柳贺便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原地稍候了一会。
见他这般,文华殿中伺候的内侍陈矩便将左右都喝退了。
天子才叹气道:“柳先生,朕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陛下有何忧心事?臣愿为陛下排忧解难。”
天子似有些不好意思,扭扭捏捏许久才坐得离柳贺近了些:“朕与皇后未见过几面。”
宫中虽也讲究男女大防,但王皇后毕竟就在太后跟前,天子想见面也不是见不到,但柳贺估计,天子此时恐怕有种莫名其妙的不适感——他还尚未玩够,再过几日就要成婚了,且他对皇后毫不了解,还未见上几面,两人就是夫妻了。
这种事在大明朝再正常不过了。
柳贺当年也是如此。
难得有与天子交心的时候,柳贺并未一上来就要天子爱护皇后,早生贵子,为皇家延续基业,而是很直接地问:“天子可心悦皇后?”
天子:“……”
他这段时日听惯了诸如基业、担当、太子等词,念念叨叨犹如在天子耳边念经一般,这种话连柳贺都不爱听,更不必说年岁更轻的天子。
但柳贺的直接也让天子闹了个脸红,天子平日挺内敛,根本不会将自己心悦皇后之类的话挂在嘴边,他本以为柳贺也应当是保守那一类的,谁知柳贺居然这么直截了当。
天子觉得,他果然对他家柳先生了解得还不够。
柳贺盯着天子看,天子也回看着他,许久之后才憋出了一句话:“朕不知道,所以才来问先生。”
柳贺的问题直接让天子应对不及,他与皇后接触不多,又何谈喜欢?不过他在宫中所接触的也不过是太后身边的宫女,因而对皇后的感觉也说不清道不明。
接下来天子便开始八卦了:“先生当年是如何?”
他和柳贺亲近,这类话题天子通常不会和别的先生聊,但到了柳贺这里就不一样了。
柳贺不会用圣人之道来教训他,遇上天子真想知道的事情,就算有点为难,柳贺还是能透露一二的。
在他看来,有许多事不必瞒着天子。
不过不管怎么说,在天子面前详述自己当年的恋
爱细节总是件尴尬的事,柳贺便提了提细节,就见天子两手托腮,聚精会神地看着他,眼神比听柳贺讲课时还要亮。
柳贺没好气道:“陛下听课时若能这般专注,臣心中定是十分欢喜的。”
天子却仍是一脸兴致勃勃:“先生快讲。”
柳贺:“……”
算了算了,既然他揽了这事,让天子高兴是必要的,其实他和杨尧成婚这么多年,很多时候都是杨尧包容他,柳贺并非一个浪漫的人,细细想来,两人刚相识时,也不过是一道去看了花灯,再见了几面罢了。
柳贺虽讲得不细,可情绪之中的柔和却仍在不经意间表露了出来,柳贺平日性情就很温和,此刻表露出的温和却与以往不同。
天子并非不接受成婚这件事,他只是对未来有种茫然无措之感,他并不知,成婚之后会过上怎样的生活。
可看了柳贺的模样,他想,或许成婚为一件坏事。
柳贺觉得,天子虽过了人见狗嫌的年纪,可听他说起八卦真是没完没了,挡都挡不住,在天子看来,柳贺就是更好说话一些,无论如何,他总不能去问诸如张四维申时行当年的感情故事吧?
……
出了文华殿时,天已经全黑了,柳贺有种身心俱疲的感觉,加上肚子还饿着,他走路都没什么力气。
陈矩为他掌着灯,道:“今日累着先生了,陛下这几日常茶饭不思,人都瘦了一些,所幸今日先生在,能多开解陛下一番。”
柳贺道:“公公客气了,这是臣份内之事。”
在陈矩这宫中内侍看来,天子是思虑过多以致瘦了,但柳贺觉得,天子的体型已经比常人要胖许多,不加以控制的话,于身体无益。
他过去提过一次,包括张居正也相当关心天子的身体,不过天子这人在饮食上多少有些叛逆,臣子们说的话他未必会听。
后两日,或许是听闻柳贺劝天子有功,他又被叫进宫两回,连冯保都抽空出来见了他一面,太后也有赏赐给他。
上回柳贺见冯保时,对方是权倾朝野的大太监,自己只是初出茅庐的小翰林,地位上不对等,冯保一句话就能叫柳贺滚回老家。
到今日,冯保仍有权势,柳贺却是詹事府少詹事,冯保想动他也需掂量掂量。
不过对待太监,柳贺是能不得罪就不得罪,太监未必能帮上自己的忙,可他们坏事的本事却是一等一的,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他们的知名度可是不逊于任何一位忠臣。
“柳学士,士别三日,咱家当真对你刮目相看。”
冯保这人其实情商相当之高,文学造诣也不错,他如今在朝中可称得上一手遮天,不过他倒也不是十分狂妄,主要是有张居正压着,在政事上,冯保的干涉十分有限,他的主要精力仍在宫中。
“咱家还以为,柳学士你一去扬州就回不来了。”冯保拨着杯盖,“柳学士倒是比咱家以为的更有本事,不愧是大名鼎鼎的柳三元。”
柳贺道:“公公谬赞。”
“你我都是为天子效忠,何来的谬赞?”冯保道,“柳学士不必自谦,你初来翰林院时,咱家便知你柳学士非池中之物。”
柳贺微笑着等待冯保的下文。
第一见冯保时,他可谓战战兢兢,冯保当时有意招揽他,可柳贺毕竟是张居正的门生,又是三元及第,不管怎么说,和太监攀私交名声总是不好听,如那陈思育,眼下虽升了日讲官经筵官,可翰林们却都不太瞧得上他。
柳贺的地位虽依旧与冯保有很大的差距,可他心中已经不忐忑了。
冯保说的还是张居正夺情之事,意思是,张居正此时就快返京,他作为首辅,天子大婚不容错过,因而柳贺需将翰林院众官员按住了,莫要
再横生枝节。
柳贺对此也是赞同:“天子大婚,百官共贺,天下百姓也纷纷为天子祈福,到了此时,想必也不会有不长眼的将这事挖出。”
再说了,就算有,通政司也不是吃干饭的,这时候的奏疏都不知拦一拦,倪光荐恐怕是嫌自己通政使的位子坐得太稳。
冯保又与柳贺道,说柳贺为日讲官时,当多教天子为政为君的道理,唯有如此,到天子亲政时,他才能接过这大明天下,稳住祖宗打下来的基业。
柳贺回道:“这下官也知。”
“若陛下行事有顽劣之处,柳学士也好与咱家,与太后娘娘报知。”
柳贺仍是老老实实应了。
但作为前朝官员,如果天子有情况,他第一时间自然是去找内阁,举个例子说,柳贺与张四维关系不睦,与武清伯李伟关系也是不睦,可他任日讲时若是遇上什么事,他宁愿先找张四维,把功劳丢给张四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