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人比人气死人
罗氏听了直白脑壳,痛心疾首的道:“如果二郎是个听话的,也不会落到现下的下场,还是冰雪有先见之明,我们谁都没想到他居然敢做出这样的事。
我们在京城,只听到旁人说了一些,具体情况还不清楚,老大家的东拉西扯没说出所以然,有不少人来家里送礼,你们开始没听到风声?”
刚刚回来教训了梅氏一顿,觉得她说话不着调,时不时还要撒谎,准备将大儿子徐文章叫回来问个清楚。
正好向氏前来,罗氏跟她聊,向氏有心,对外面的事可能比老大两口子了解得多。
向氏叹气拍腿,懊恼的道:“你们传回消息后,我们有留意两兄弟的动向,二郎起初只是爱显摆,并没有搞其他事,还算安分,还以为是我们多心了。
咱又不可能百日黑夜都盯着他,哪知过了没几天,是听到下头王家的狗夜里叫得凶,当时没往那方面想。
殊不知最先来钱财、地契的人行事小心,深更半夜才来二郎家,连住隔壁的大郎家都没发现,你说我们隔那么远怎么晓得?”
徐文宣抱着孩子为向氏端了杯水来,她接过来喝了口才继续。
“还是他们胆子越来越大,白天也不大避着人,我们才晓得,后来二郎进去了又才听余家的传出前些日子起夜看到有光点往你家方向挪动。
晚上起夜,本来就不大清醒,余家的开始没多想,以为是鬼火,反倒被吓着了。
等二郎被抓,猜测他早就开始敛财,果不其然是那么回事,如果他们一直是晚上悄悄摸摸的来往,可能还不会被抓。
诶,二郎去外面做了什么勾当,我就不知道了,官府来村里抄家,不准旁人凑进去看,没有有那么大胆子去跟官差打听。
前不久,大郎请柳少爷帮忙打点才能去牢里看望他们,反正大郎出来板着脸不高兴,好像二郎没什么悔意,还怪大郎蠢笨啥的,让他快点催三郎两口子回来救他们。”
向氏一口气说完,罗氏听着就来气,二混子竟然还有脸怪大郎蠢,他都落到什么地步还这么嚣张,等他出来还得了。
若说罗氏之前对于断亲一事还那么点不舍,听了向氏这话,让她的心变得坚决。
那样的混账东西,出来肯定会再给三房添麻烦。
旁边的徐和顺又问:“大郎去牢里看过,二郎他们在牢里咋样了?”
罗氏接着补充了句,“我们回来还没来得及去看,万岁爷命老三回来管教家里人,树立好家风,他这当口还不方便出面。”
老两口迫不及待的想了解徐文才的情况,正好向氏话赶话说到这里,他们就等不及徐文章回来。
“牢里头哪有好的,反正他们都挨了板子,应该是审问的时候挨的打,林氏轻松点,饭菜不好,有时还有馊味儿,没有床铺被褥,只有点干谷草铺着睡。
吃喝拉撒都在牢房里,听大郎说臭气熏天的,衙门不让探视,当家人与荷花姐妹还有林家的人都去县衙,没能进去见人。
衙门管制得严,只看三郎回来能不能想办法见一面,二郎再不争气也是这家的人,能想办法让他少受点罪就尽力,做不到也别勉强,三郎还得顾着自己的前程。”
花颜的外公那么厉害,原以为三房不会受牵连,岂料事情这么严重,文宣已经被贬官,皇上还停了他的差事,专门让他回来整顿家风。
家里这点丑事真的可能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我晓得,会尽力而为,舅母可有听到别的风声?”
罗氏直接点名道姓的问:“颜颜娘家有没有整幺蛾子?”
向氏干脆的回答:“没有,花树林是颜颜的亲爹,算起来可是王爷的女婿,因着朱氏、周氏的烂德行,我专门去打听过,他们应该没搞事,如果有,那也没人发现。”
徐家三口人齐齐松了一口气,罗氏连声道:“那就好,那就好,得亏他们这次把持得住,我们都担心死了,如果有事还不得老三解决么。”
“哎哟,那可是不是因为他们转性变好了,多亏有个明事理的花青云制止,要不然那家人恐怕要比老二先进去,好在朱氏两口子听儿子的劝。”
不像徐二郎,你劝再多,他都当耳旁风。
“嗯,书读得多的人到底不一样,听你这语气,花家差点出事?”
向氏换了个姿势,手肘放在茶几上靠着说:“那倒不是,只不过二郎起初不知道从谁口中得知花颜是王爷的外孙女,所以他就拉着花树林去颜家打听……”
罗氏打岔,问她:“不是一个路过的商户说的?据说很多人在当场听那人讲我们在京城的事。”
向氏挥挥手,“那还是在后头,二郎比那还早听到信儿,只是不确定,所以拉着花树林去颜家核实,好像颜家没给话儿,行商之后才出现。
二郎听人家说得头头是道哪里还忍得住,回来还没进家门就去约花家三房收拾行李,打算去京城投靠你们。
花树林家当然欢天喜地,请朱氏哥去书院叫花青云回来,他们则在家收拾行李,花青云回来一通劝才打消他们的念头。”
罗氏除了失望外,已经懒得再咒骂徐文才,他明知花颜和娘家人关系不大好,居然还邀约花树林一家去京城。
他是先家里没乱套是吧?
徐文宣心下熨帖,夸赞道:“青云是个有想法的,颜颜没看错人。”
“人比人真的是能气死人,我记得花青云还没满十六岁,人家不但没被权财迷花眼,还能拿主意,劝得住一大家子人。
咱家二郎跟他提鞋都不配,上次三郎回来,颜颜说过他可能惹是生非,明确说过不愿带他去京城,那个混账王八羔子,居然去联络花家,我想打死他了。”
向氏呵呵苦笑,“大姐夫别那么比噻,花青云是读书人,二郎是土里刨食的混子,跟人家比不是自己个儿找气受呀,二郎会算计得很,你以为他无缘无故找约花家?”
我们在京城,只听到旁人说了一些,具体情况还不清楚,老大家的东拉西扯没说出所以然,有不少人来家里送礼,你们开始没听到风声?”
刚刚回来教训了梅氏一顿,觉得她说话不着调,时不时还要撒谎,准备将大儿子徐文章叫回来问个清楚。
正好向氏前来,罗氏跟她聊,向氏有心,对外面的事可能比老大两口子了解得多。
向氏叹气拍腿,懊恼的道:“你们传回消息后,我们有留意两兄弟的动向,二郎起初只是爱显摆,并没有搞其他事,还算安分,还以为是我们多心了。
咱又不可能百日黑夜都盯着他,哪知过了没几天,是听到下头王家的狗夜里叫得凶,当时没往那方面想。
殊不知最先来钱财、地契的人行事小心,深更半夜才来二郎家,连住隔壁的大郎家都没发现,你说我们隔那么远怎么晓得?”
徐文宣抱着孩子为向氏端了杯水来,她接过来喝了口才继续。
“还是他们胆子越来越大,白天也不大避着人,我们才晓得,后来二郎进去了又才听余家的传出前些日子起夜看到有光点往你家方向挪动。
晚上起夜,本来就不大清醒,余家的开始没多想,以为是鬼火,反倒被吓着了。
等二郎被抓,猜测他早就开始敛财,果不其然是那么回事,如果他们一直是晚上悄悄摸摸的来往,可能还不会被抓。
诶,二郎去外面做了什么勾当,我就不知道了,官府来村里抄家,不准旁人凑进去看,没有有那么大胆子去跟官差打听。
前不久,大郎请柳少爷帮忙打点才能去牢里看望他们,反正大郎出来板着脸不高兴,好像二郎没什么悔意,还怪大郎蠢笨啥的,让他快点催三郎两口子回来救他们。”
向氏一口气说完,罗氏听着就来气,二混子竟然还有脸怪大郎蠢,他都落到什么地步还这么嚣张,等他出来还得了。
若说罗氏之前对于断亲一事还那么点不舍,听了向氏这话,让她的心变得坚决。
那样的混账东西,出来肯定会再给三房添麻烦。
旁边的徐和顺又问:“大郎去牢里看过,二郎他们在牢里咋样了?”
罗氏接着补充了句,“我们回来还没来得及去看,万岁爷命老三回来管教家里人,树立好家风,他这当口还不方便出面。”
老两口迫不及待的想了解徐文才的情况,正好向氏话赶话说到这里,他们就等不及徐文章回来。
“牢里头哪有好的,反正他们都挨了板子,应该是审问的时候挨的打,林氏轻松点,饭菜不好,有时还有馊味儿,没有床铺被褥,只有点干谷草铺着睡。
吃喝拉撒都在牢房里,听大郎说臭气熏天的,衙门不让探视,当家人与荷花姐妹还有林家的人都去县衙,没能进去见人。
衙门管制得严,只看三郎回来能不能想办法见一面,二郎再不争气也是这家的人,能想办法让他少受点罪就尽力,做不到也别勉强,三郎还得顾着自己的前程。”
花颜的外公那么厉害,原以为三房不会受牵连,岂料事情这么严重,文宣已经被贬官,皇上还停了他的差事,专门让他回来整顿家风。
家里这点丑事真的可能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我晓得,会尽力而为,舅母可有听到别的风声?”
罗氏直接点名道姓的问:“颜颜娘家有没有整幺蛾子?”
向氏干脆的回答:“没有,花树林是颜颜的亲爹,算起来可是王爷的女婿,因着朱氏、周氏的烂德行,我专门去打听过,他们应该没搞事,如果有,那也没人发现。”
徐家三口人齐齐松了一口气,罗氏连声道:“那就好,那就好,得亏他们这次把持得住,我们都担心死了,如果有事还不得老三解决么。”
“哎哟,那可是不是因为他们转性变好了,多亏有个明事理的花青云制止,要不然那家人恐怕要比老二先进去,好在朱氏两口子听儿子的劝。”
不像徐二郎,你劝再多,他都当耳旁风。
“嗯,书读得多的人到底不一样,听你这语气,花家差点出事?”
向氏换了个姿势,手肘放在茶几上靠着说:“那倒不是,只不过二郎起初不知道从谁口中得知花颜是王爷的外孙女,所以他就拉着花树林去颜家打听……”
罗氏打岔,问她:“不是一个路过的商户说的?据说很多人在当场听那人讲我们在京城的事。”
向氏挥挥手,“那还是在后头,二郎比那还早听到信儿,只是不确定,所以拉着花树林去颜家核实,好像颜家没给话儿,行商之后才出现。
二郎听人家说得头头是道哪里还忍得住,回来还没进家门就去约花家三房收拾行李,打算去京城投靠你们。
花树林家当然欢天喜地,请朱氏哥去书院叫花青云回来,他们则在家收拾行李,花青云回来一通劝才打消他们的念头。”
罗氏除了失望外,已经懒得再咒骂徐文才,他明知花颜和娘家人关系不大好,居然还邀约花树林一家去京城。
他是先家里没乱套是吧?
徐文宣心下熨帖,夸赞道:“青云是个有想法的,颜颜没看错人。”
“人比人真的是能气死人,我记得花青云还没满十六岁,人家不但没被权财迷花眼,还能拿主意,劝得住一大家子人。
咱家二郎跟他提鞋都不配,上次三郎回来,颜颜说过他可能惹是生非,明确说过不愿带他去京城,那个混账王八羔子,居然去联络花家,我想打死他了。”
向氏呵呵苦笑,“大姐夫别那么比噻,花青云是读书人,二郎是土里刨食的混子,跟人家比不是自己个儿找气受呀,二郎会算计得很,你以为他无缘无故找约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