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大人驾到 第152节
一瞬间,崔凝不是冲上去拿剑,而是一头扎进魏潜怀里,带着哭腔道,“五哥。”
“嗯?”
“五哥,你真好!”崔凝道。
这腻腻歪歪的情形让道衍觉得牙根发酸,心里又忍不住有点羡慕,看着魏潜所作所为,他就明白自己为什么从来不招女人待见了,就他这粗拉拉的性子,也不怨入道门之前没一个女人瞧上他的。
“镇子上有卖早饭的?”道衍实在受不住这气氛,开口道,“以前倒是没见过。”
魏潜道,“那倒是没有,我见女掌柜还没起,便去后厨做了点,可能不好吃,先将就将就。”
道衍一噎,瞧着盘子里金黄的葱油饼,忍不住问,“你还有什么不会的?”
魏潜很是实诚的道,“我不太会做坏事。”
“哈!”道衍干巴巴的道,“看不出你还挺爱说笑。”
“五哥手都伤了还做什么饭啊!”崔凝不顾他的反对,给他手指上了药,又用干净的棉布条包上,“下回可不能这样不爱惜自己。”
这伤口一看就是取剑的时候磨的,也不知道他用什么法子,竟将坚如磐石的剑给弄了出来。
魏潜做的葱油饼一切都恰到好处,鸡蛋与面混合,葱香四溢,两面煎的松脆,里头软糯,咸味适中。蛋汤的做法也很简单,直接将鸡蛋打散用开水冲,在锅里煮沸之后滴上两滴芝麻油,又稍稍放了点糖。不是多么复杂的饭,但是很好吃。
崔凝赞不绝口,道衍也是心服口服,连叹,“阿凝这夫君找的好!找的好哇!”
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还能心甘情愿挽起袖子给媳妇洗脸洗脚。
崔玄碧给崔凝定下这门亲事,当然不是随便将她打发出去。魏潜能顶着那样不堪的名声入了崔玄碧的眼,还能让他抛去世家门第之见,除了得益于魏家清廉的名声,当然亦因他本人乃是万里挑一的好。
反正崔凝早就满心觉得自己赚了大便宜。
饭罢,崔凝叽叽喳喳的说了莫娘的事,魏潜含笑认真听着。
看着她精神百倍的状态,魏潜觉得自己做什么都值了。他带崔凝来这里,最担心让她再度陷入悲痛之中。
这一回,或许是有最熟悉最疼爱她的大师兄和魏潜在身边,崔凝觉得自己像是有了支柱一般,不管如何悲痛,亦不茫然,不绝望。
第251章 故人抱剑去
崔凝自小长在道观,养得一副洒脱性子,比旁人更容易看淡生死,然而再是通透洒脱也终究不能忘记曾经亲眼见到那个场面,更逞论当年她不过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
人在某一时刻产生的负面情绪大约最终会是两个结果,要么在长久的压抑之后爆发,要么在时光里悄然淡去。
然而也许是时间太短,伤口太深,崔凝的创伤并未被抹去丝毫,她是个重情之人,压抑于心底的极度悲痛之所以没有使她疯狂,大概都要得益于亲友的关爱。在崔家,上到祖父崔玄碧,下到小弟崔况,每个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关心她,何况在崔家之外,更有个无微不至的魏潜。
回师门这两天里,崔凝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这会儿情绪渐渐平稳才有空问魏潜,“五哥,可有找到什么线索?”
马车晃得厉害,回城的道路不大好走,两人坐在马车里反倒不如道明和莫娘在外面骑马来的舒服。
魏潜的视线摇晃,眼里的她,目光清明,不像昨天似的,完全像个被丢弃的幼兽,看着他的目光里像是突然抓住了救命稻草般。那样的情形,纵使魏潜再理智也不忍心说出一字半句令她更加心碎的话来。
他细细打量她之后,略一思忖,打算如实告诉她,“时间过去太久,很多痕迹都已经找不到了。能发动如此大规模的屠戮,幕后之人必然颇有势力,必定不会轻易留下证据,就算当时我就在这里,恐怕也未必能够收集到什么有用的线索。”
早一些来,肯定会有收获,魏潜只是怕她自责。其实崔凝没有早早回师门并不怪她,一则她也是到了崔家很久之后才完全拆穿二师兄诓的谎话;二则她身在崔家,安全无虞的同时也并不自由。这些道理谁都懂,可人一旦被情绪左右,难保不会钻牛角尖。
“五哥又哄我。”崔凝红着眼眶,却是笑了笑,“五哥这几年教我教的尽心,我虽不敢说会独自破案了,但道理还是懂的。五哥的好意我明白,我不会胡思乱想的。”
她揉了揉眼睛,又用很是轻松的语气道,“况且这一趟回来,我们遇到了莫娘,还带回了这把剑。”
在车窗外驱马并行的莫娘握着缰绳的手微微一紧,出声道,“阿凝,这把剑让我带走吧。”
崔凝一怔,旋即沉默了。
“山寨散了这么多年,各人都有了自己的小日子,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打破宁静的生活。我用往日的情分求人帮忙也不是不行,可终归不能保证他们会尽心尽力,这把剑可以号令山寨里的弟兄,我需要它。”莫娘几乎日日往道观里跑,里头每一寸都遍了,怎么就没有发现这把剑呢?
车内的崔凝摩挲着焦黑的剑柄,仍旧没有答话。
莫娘迎着秋末冷冽的风,眼里刺痛,“我每日都去道观,都没有发现这把剑,你以来就找到了。我心里头就明白你大概会知道他的情况,可我……不敢问,事到如今也不想问了……我便只当故人抱剑去,此身寄逍遥。”
莫娘微微眯起眼睛,压下泪意,缓缓道,“我记得散山寨的那一日,一帮头可断血可流的汉子全都泣不成声,只他走的云淡风轻,下山的路上背着我们挥了挥手,头都没有回。”
“他走的是真潇洒,不仅离别的话没有一句,连山寨里积蓄都没有动过一分一毫,全都留给了跟着他混的一帮弟兄,只带了平日随身的一把剑。在他走后,我们便起誓,日后若他有任何吩咐,咱们见人见剑皆须赴汤蹈火,必不能辞。”
崔凝抚着剑柄的手微微一顿,扯出一抹笑来,“我二师兄必没有想到,他这样洒脱,以后竟须得靠着美色给一观老小挣口饭吃。”
有时候道明也会对崔凝感叹,倘若不是可惜他那一头青丝,就去寻个香火旺的寺庙里剃度当个和尚,那是何等的轻松自在,想他当土匪的时候扛着一寨男女老少的生死存亡,好不容易给他们都安排了去处,以为可以孑然一身自在逍遥了,没曾想,扭头竟又负担起了整个道观的口粮。
他常常说自己八成天生就是个劳碌命。
“你把它带走吧。”崔凝道。
莫娘转头看着晃动的车帘,“我想要这把剑,其实是有一点私心的。”
莫娘只要告诉众位弟兄,寨主生死未卜,他们之中大多数人便会全力去寻消息,并不是非要这把剑不可。
“我知道。”崔凝心里清楚的很,然而,她虽然舍不得二师兄的遗物,可是时时看着,脑子里又全都是二师兄携着她持剑杀出一条血路时候,“我将它托付给你也是有私心的。”袖唐说写四千删了两千五……没有意思的删,写的不满意的删,看着有点废话的删……完全忍不住,这要搁以前,我得心疼死。现在总是莫名其妙的力求每一句话都有用,可是心里也清楚,有趣的小说并不需要这样写。有种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感觉。另,大家一定要好好保护颈椎,真的会变笨,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
第252章 狗欢没好天
一柄剑,失而复得。
崔凝望着莫娘与大师兄策马远去的背影,目光带着一丝希冀。
魏潜本想出言安慰,但见她乖乖窝在车里,面色还算平静,遂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有些事只能自己默默体会,再深刻的言语都显得太轻。
他抬手揉揉她的头发,“睡一会吧,前路还有很长,要养足精神才行。”
监察司分工明确,各个州县都由不同的监察使负责,魏潜这次作为领头人,反而并没有固定负责的地方,可以随意抽查几处,也可以一州一县去排查,而他显然属于后者。
倒是崔凝,身为魏潜手底下的监察使自然也要干活,她这一次负责的地方是苏州。
当今国用,多出江南,江南诸州,苏最为大。苏州自江南运河开通以来越发繁荣,莫说江南道,便是整个大唐都算是数一数二的雄州。
对于地方官员来说,这里是人人挣抢的肥肉,可对于监察司来说就是个烫手山芋了!一个繁华、人口众多的地方,所发生的案件显然要比穷乡僻壤之地多,而且复杂,更有几率出现大案要案,稍有错漏就有可能酿成大祸。
崔凝的实力自是不足以负责这等要地,但自有魏潜给她兜着。
一个新任监察使能办好这个差事,对以后仕途的益处不言而喻。监察司里的人明里暗里调侃,魏长渊果然是很珍惜这个得来不易的媳妇,他这种人竟然都知道徇私了!
然而实际上魏潜在做决定之时根本没往这方面想过,他只是为了方便与崔凝同行罢了。毕竟这次过来,他们要一起去她师门,他也一定会亲自来苏州。
再者,崔凝接触俗世的时间还太短,他也绝不放心让她一个人远行。徇私既成事实,那便徇一回又如何!
时近深秋,哪怕还下着蒙蒙细雨,苏州的天气仍然有些闷热。
平日里觥筹交错的程家花园内难得安静,石舫内一个穿着宽袍大袖的中年男人懒懒散散的半躺在胡床上,竹节似的手指轻轻扣着小几,清癯的面上一双细长的眼睛半眯,一副慵懒痴迷的神情。
随着香炉里袅袅腾起的烟雾,跪坐在他面前的两人,慢慢也露出相同的表情。
“大人!”其中一人硬生生咬破嘴唇,找回几分清醒,上前一把捞起香炉丢出窗外。
噗通一声,香炉落入湖中。
隔了约莫一刻,屋内其余二人才回过神。
“于参事……”
“大人!”不待上座的人发火,方才丢香炉的人立即道,“各地监察使早已到达,苏州如今仍不见有人来提卷宗,大人真的不急?万一被孙别驾抢先,又不知多久才能等到机会了!”
程刺史看着自己面前的两个人,微微一哂。他是苏州刺史,本应统领一州事务,可实际上全州上下大小官吏几乎都被杨别驾给收服了,仅有眼前这二人是他心腹,一个从七品的参事,一个从九品的录事。
他俨然已经被架空。
一旁的杨录事此时神志也全然清醒,忙跟着劝道,“胜败在此一举,大人万不可掉以轻心啊!”
按照他们打听到监察使出发的时间算,就算再慢,人也早应该到了,去常州的监察使卷宗都查一半了,却迟迟不见有人来苏州。二人一大早就火急火燎的来程家花园,不料程刺史还在悠哉焚香。
“你们以为就我手里抓的那点证据就能扳倒杨檩?”程刺史展开折扇,缓缓扇风,“苏州是杨檩的天下,他若是棵树,这苏州的官场便处处都有他的根须,他要是想往我头上扣点罪名,简直轻而易举,你们还想着反击?太天真。”
于参事两人闻言顿时紧张起来。
程刺史瞧着他们忽然挺直的脊背,嗤笑一声,懒洋洋的道,“他现在还没把握取而代之,不会动我。我若出了事,上头再派人来,说不得呐,还真能把这苏州的天给捅破了。哈,他杨檩敢吗?安心吧,只要我不动他便不会动。”
“大人,魏长渊此次定会来苏州吧?”于参事不死心道,“上一次咱们没有寻到扳倒杨檩的有利证据,这一次不一样了,那魏长渊从不卖任何人面子,咱们手里的证据真递到他眼皮底下,不叫杨檩死也得叫他伤筋动骨。”
程刺史嘲讽道,“说的好像我就是什么好人似的。别回头坑了杨檩,连着自己个儿也埋了。”
别看他做这闲散刺史好几年,若往深里扒拉,也并不比杨檩干净多少。倘若魏潜较真,发现一点蛛丝马迹就留在苏州死磕,就算最终把杨檩拉下马,他也难有什么好下场。
相比起扳倒杨别驾,他似乎对别的事儿更感兴趣。“说起来你们可能不信,这回来苏州的监察使是个女官。”
杨录事惊奇道,“竟出了位女监察使?”
监察使官职并不高,杨录事又不过是个从九品的文书,消息不够灵通,自是未曾听说过此事。
各地的女学才开始步入正轨,还培养不出真正得用的人才,而绝大多数知时政通经史的女子都出自世家大族,陛下自然不愿重用,小门小户出来的女子因眼界所限,便是有那机敏的也难担起重任。因此迄今为止女官虽多,真正掌握实权的女官却是凤毛麟角。
“这位监察使若是真能顺当当升上去,可谓大唐第一人了。”于参事叹亦颇为好奇,“不知她是何许人?”
当今陛下虽有心用女子,但碍于种种原因始终没有真正搬到台面上,就连有着宰辅之实的上官婉儿,也并没有担任相应的官职。
这位女监察使将来是止步不前或是扶摇直上,不仅仅一个人的官场沉浮,而是一种着政治风向。
“兵部尚书崔玄碧的孙女,魏长渊的未婚妻,崔世宁。”程刺史扬起嘴角,兴味愈浓,“要不是怕杨檩草木皆兵,真该好生会一会这位小崔大人。”
陛下怎么会突然起用世家女?三人脑海中都闪过这个疑问。
不管答案是什么,于他们来说都不是什么迫在眉睫的事。
一番惊奇过后,于参事仍是忧心忡忡,话题又不免转了回去,“大人要早作打算才是。”
杨檩此时不动手,不过是等个时机罢了,程刺史若是只求这一时半刻的安稳,他们这些“程派”的下场可想而知……
能坐上苏州刺史的位置,哪能是个简单角色?程刺史自是知晓于参事此时心中所想,他岂会坐等为数不多的心腹生出异心,“我不动手,自有人按耐不住。”
他起身慢条斯理的理好衣襟,俯身拍了拍二人的肩膀,施施然向外走,“人欢无好事,狗欢没好天儿,你们安安心心瞧着那伙人蹦跶便是。”
于参事松了口气,回想起来,杨檩也不止一次想陷害程刺史,可迄今为止尚未成功过,自己这位上官虽然永远都是这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手里权利被架空的所剩无几,整日的躺在成家花园里头玩乐,却仍然稳稳当当的坐着刺史之位。
程刺史慢悠悠的出了石舫,侍女为他撑起伞。
程玉京今年四十有七,看上去却只有三十多岁,虽则面容并没有生的多么俊朗,可难得一身清雅风姿。
微雨拂柳,荷叶见枯,他着一袭月白宽袖大袍缓步而行,惬意的很,也不知道想起什么,甚至心情颇好的哼起江南小调,惹得身旁的侍女频频抬眼偷看。
天空中阴云低垂,时方过午便已似暮色。
“嗯?”
“五哥,你真好!”崔凝道。
这腻腻歪歪的情形让道衍觉得牙根发酸,心里又忍不住有点羡慕,看着魏潜所作所为,他就明白自己为什么从来不招女人待见了,就他这粗拉拉的性子,也不怨入道门之前没一个女人瞧上他的。
“镇子上有卖早饭的?”道衍实在受不住这气氛,开口道,“以前倒是没见过。”
魏潜道,“那倒是没有,我见女掌柜还没起,便去后厨做了点,可能不好吃,先将就将就。”
道衍一噎,瞧着盘子里金黄的葱油饼,忍不住问,“你还有什么不会的?”
魏潜很是实诚的道,“我不太会做坏事。”
“哈!”道衍干巴巴的道,“看不出你还挺爱说笑。”
“五哥手都伤了还做什么饭啊!”崔凝不顾他的反对,给他手指上了药,又用干净的棉布条包上,“下回可不能这样不爱惜自己。”
这伤口一看就是取剑的时候磨的,也不知道他用什么法子,竟将坚如磐石的剑给弄了出来。
魏潜做的葱油饼一切都恰到好处,鸡蛋与面混合,葱香四溢,两面煎的松脆,里头软糯,咸味适中。蛋汤的做法也很简单,直接将鸡蛋打散用开水冲,在锅里煮沸之后滴上两滴芝麻油,又稍稍放了点糖。不是多么复杂的饭,但是很好吃。
崔凝赞不绝口,道衍也是心服口服,连叹,“阿凝这夫君找的好!找的好哇!”
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还能心甘情愿挽起袖子给媳妇洗脸洗脚。
崔玄碧给崔凝定下这门亲事,当然不是随便将她打发出去。魏潜能顶着那样不堪的名声入了崔玄碧的眼,还能让他抛去世家门第之见,除了得益于魏家清廉的名声,当然亦因他本人乃是万里挑一的好。
反正崔凝早就满心觉得自己赚了大便宜。
饭罢,崔凝叽叽喳喳的说了莫娘的事,魏潜含笑认真听着。
看着她精神百倍的状态,魏潜觉得自己做什么都值了。他带崔凝来这里,最担心让她再度陷入悲痛之中。
这一回,或许是有最熟悉最疼爱她的大师兄和魏潜在身边,崔凝觉得自己像是有了支柱一般,不管如何悲痛,亦不茫然,不绝望。
第251章 故人抱剑去
崔凝自小长在道观,养得一副洒脱性子,比旁人更容易看淡生死,然而再是通透洒脱也终究不能忘记曾经亲眼见到那个场面,更逞论当年她不过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
人在某一时刻产生的负面情绪大约最终会是两个结果,要么在长久的压抑之后爆发,要么在时光里悄然淡去。
然而也许是时间太短,伤口太深,崔凝的创伤并未被抹去丝毫,她是个重情之人,压抑于心底的极度悲痛之所以没有使她疯狂,大概都要得益于亲友的关爱。在崔家,上到祖父崔玄碧,下到小弟崔况,每个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关心她,何况在崔家之外,更有个无微不至的魏潜。
回师门这两天里,崔凝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这会儿情绪渐渐平稳才有空问魏潜,“五哥,可有找到什么线索?”
马车晃得厉害,回城的道路不大好走,两人坐在马车里反倒不如道明和莫娘在外面骑马来的舒服。
魏潜的视线摇晃,眼里的她,目光清明,不像昨天似的,完全像个被丢弃的幼兽,看着他的目光里像是突然抓住了救命稻草般。那样的情形,纵使魏潜再理智也不忍心说出一字半句令她更加心碎的话来。
他细细打量她之后,略一思忖,打算如实告诉她,“时间过去太久,很多痕迹都已经找不到了。能发动如此大规模的屠戮,幕后之人必然颇有势力,必定不会轻易留下证据,就算当时我就在这里,恐怕也未必能够收集到什么有用的线索。”
早一些来,肯定会有收获,魏潜只是怕她自责。其实崔凝没有早早回师门并不怪她,一则她也是到了崔家很久之后才完全拆穿二师兄诓的谎话;二则她身在崔家,安全无虞的同时也并不自由。这些道理谁都懂,可人一旦被情绪左右,难保不会钻牛角尖。
“五哥又哄我。”崔凝红着眼眶,却是笑了笑,“五哥这几年教我教的尽心,我虽不敢说会独自破案了,但道理还是懂的。五哥的好意我明白,我不会胡思乱想的。”
她揉了揉眼睛,又用很是轻松的语气道,“况且这一趟回来,我们遇到了莫娘,还带回了这把剑。”
在车窗外驱马并行的莫娘握着缰绳的手微微一紧,出声道,“阿凝,这把剑让我带走吧。”
崔凝一怔,旋即沉默了。
“山寨散了这么多年,各人都有了自己的小日子,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打破宁静的生活。我用往日的情分求人帮忙也不是不行,可终归不能保证他们会尽心尽力,这把剑可以号令山寨里的弟兄,我需要它。”莫娘几乎日日往道观里跑,里头每一寸都遍了,怎么就没有发现这把剑呢?
车内的崔凝摩挲着焦黑的剑柄,仍旧没有答话。
莫娘迎着秋末冷冽的风,眼里刺痛,“我每日都去道观,都没有发现这把剑,你以来就找到了。我心里头就明白你大概会知道他的情况,可我……不敢问,事到如今也不想问了……我便只当故人抱剑去,此身寄逍遥。”
莫娘微微眯起眼睛,压下泪意,缓缓道,“我记得散山寨的那一日,一帮头可断血可流的汉子全都泣不成声,只他走的云淡风轻,下山的路上背着我们挥了挥手,头都没有回。”
“他走的是真潇洒,不仅离别的话没有一句,连山寨里积蓄都没有动过一分一毫,全都留给了跟着他混的一帮弟兄,只带了平日随身的一把剑。在他走后,我们便起誓,日后若他有任何吩咐,咱们见人见剑皆须赴汤蹈火,必不能辞。”
崔凝抚着剑柄的手微微一顿,扯出一抹笑来,“我二师兄必没有想到,他这样洒脱,以后竟须得靠着美色给一观老小挣口饭吃。”
有时候道明也会对崔凝感叹,倘若不是可惜他那一头青丝,就去寻个香火旺的寺庙里剃度当个和尚,那是何等的轻松自在,想他当土匪的时候扛着一寨男女老少的生死存亡,好不容易给他们都安排了去处,以为可以孑然一身自在逍遥了,没曾想,扭头竟又负担起了整个道观的口粮。
他常常说自己八成天生就是个劳碌命。
“你把它带走吧。”崔凝道。
莫娘转头看着晃动的车帘,“我想要这把剑,其实是有一点私心的。”
莫娘只要告诉众位弟兄,寨主生死未卜,他们之中大多数人便会全力去寻消息,并不是非要这把剑不可。
“我知道。”崔凝心里清楚的很,然而,她虽然舍不得二师兄的遗物,可是时时看着,脑子里又全都是二师兄携着她持剑杀出一条血路时候,“我将它托付给你也是有私心的。”袖唐说写四千删了两千五……没有意思的删,写的不满意的删,看着有点废话的删……完全忍不住,这要搁以前,我得心疼死。现在总是莫名其妙的力求每一句话都有用,可是心里也清楚,有趣的小说并不需要这样写。有种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感觉。另,大家一定要好好保护颈椎,真的会变笨,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
第252章 狗欢没好天
一柄剑,失而复得。
崔凝望着莫娘与大师兄策马远去的背影,目光带着一丝希冀。
魏潜本想出言安慰,但见她乖乖窝在车里,面色还算平静,遂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有些事只能自己默默体会,再深刻的言语都显得太轻。
他抬手揉揉她的头发,“睡一会吧,前路还有很长,要养足精神才行。”
监察司分工明确,各个州县都由不同的监察使负责,魏潜这次作为领头人,反而并没有固定负责的地方,可以随意抽查几处,也可以一州一县去排查,而他显然属于后者。
倒是崔凝,身为魏潜手底下的监察使自然也要干活,她这一次负责的地方是苏州。
当今国用,多出江南,江南诸州,苏最为大。苏州自江南运河开通以来越发繁荣,莫说江南道,便是整个大唐都算是数一数二的雄州。
对于地方官员来说,这里是人人挣抢的肥肉,可对于监察司来说就是个烫手山芋了!一个繁华、人口众多的地方,所发生的案件显然要比穷乡僻壤之地多,而且复杂,更有几率出现大案要案,稍有错漏就有可能酿成大祸。
崔凝的实力自是不足以负责这等要地,但自有魏潜给她兜着。
一个新任监察使能办好这个差事,对以后仕途的益处不言而喻。监察司里的人明里暗里调侃,魏长渊果然是很珍惜这个得来不易的媳妇,他这种人竟然都知道徇私了!
然而实际上魏潜在做决定之时根本没往这方面想过,他只是为了方便与崔凝同行罢了。毕竟这次过来,他们要一起去她师门,他也一定会亲自来苏州。
再者,崔凝接触俗世的时间还太短,他也绝不放心让她一个人远行。徇私既成事实,那便徇一回又如何!
时近深秋,哪怕还下着蒙蒙细雨,苏州的天气仍然有些闷热。
平日里觥筹交错的程家花园内难得安静,石舫内一个穿着宽袍大袖的中年男人懒懒散散的半躺在胡床上,竹节似的手指轻轻扣着小几,清癯的面上一双细长的眼睛半眯,一副慵懒痴迷的神情。
随着香炉里袅袅腾起的烟雾,跪坐在他面前的两人,慢慢也露出相同的表情。
“大人!”其中一人硬生生咬破嘴唇,找回几分清醒,上前一把捞起香炉丢出窗外。
噗通一声,香炉落入湖中。
隔了约莫一刻,屋内其余二人才回过神。
“于参事……”
“大人!”不待上座的人发火,方才丢香炉的人立即道,“各地监察使早已到达,苏州如今仍不见有人来提卷宗,大人真的不急?万一被孙别驾抢先,又不知多久才能等到机会了!”
程刺史看着自己面前的两个人,微微一哂。他是苏州刺史,本应统领一州事务,可实际上全州上下大小官吏几乎都被杨别驾给收服了,仅有眼前这二人是他心腹,一个从七品的参事,一个从九品的录事。
他俨然已经被架空。
一旁的杨录事此时神志也全然清醒,忙跟着劝道,“胜败在此一举,大人万不可掉以轻心啊!”
按照他们打听到监察使出发的时间算,就算再慢,人也早应该到了,去常州的监察使卷宗都查一半了,却迟迟不见有人来苏州。二人一大早就火急火燎的来程家花园,不料程刺史还在悠哉焚香。
“你们以为就我手里抓的那点证据就能扳倒杨檩?”程刺史展开折扇,缓缓扇风,“苏州是杨檩的天下,他若是棵树,这苏州的官场便处处都有他的根须,他要是想往我头上扣点罪名,简直轻而易举,你们还想着反击?太天真。”
于参事两人闻言顿时紧张起来。
程刺史瞧着他们忽然挺直的脊背,嗤笑一声,懒洋洋的道,“他现在还没把握取而代之,不会动我。我若出了事,上头再派人来,说不得呐,还真能把这苏州的天给捅破了。哈,他杨檩敢吗?安心吧,只要我不动他便不会动。”
“大人,魏长渊此次定会来苏州吧?”于参事不死心道,“上一次咱们没有寻到扳倒杨檩的有利证据,这一次不一样了,那魏长渊从不卖任何人面子,咱们手里的证据真递到他眼皮底下,不叫杨檩死也得叫他伤筋动骨。”
程刺史嘲讽道,“说的好像我就是什么好人似的。别回头坑了杨檩,连着自己个儿也埋了。”
别看他做这闲散刺史好几年,若往深里扒拉,也并不比杨檩干净多少。倘若魏潜较真,发现一点蛛丝马迹就留在苏州死磕,就算最终把杨檩拉下马,他也难有什么好下场。
相比起扳倒杨别驾,他似乎对别的事儿更感兴趣。“说起来你们可能不信,这回来苏州的监察使是个女官。”
杨录事惊奇道,“竟出了位女监察使?”
监察使官职并不高,杨录事又不过是个从九品的文书,消息不够灵通,自是未曾听说过此事。
各地的女学才开始步入正轨,还培养不出真正得用的人才,而绝大多数知时政通经史的女子都出自世家大族,陛下自然不愿重用,小门小户出来的女子因眼界所限,便是有那机敏的也难担起重任。因此迄今为止女官虽多,真正掌握实权的女官却是凤毛麟角。
“这位监察使若是真能顺当当升上去,可谓大唐第一人了。”于参事叹亦颇为好奇,“不知她是何许人?”
当今陛下虽有心用女子,但碍于种种原因始终没有真正搬到台面上,就连有着宰辅之实的上官婉儿,也并没有担任相应的官职。
这位女监察使将来是止步不前或是扶摇直上,不仅仅一个人的官场沉浮,而是一种着政治风向。
“兵部尚书崔玄碧的孙女,魏长渊的未婚妻,崔世宁。”程刺史扬起嘴角,兴味愈浓,“要不是怕杨檩草木皆兵,真该好生会一会这位小崔大人。”
陛下怎么会突然起用世家女?三人脑海中都闪过这个疑问。
不管答案是什么,于他们来说都不是什么迫在眉睫的事。
一番惊奇过后,于参事仍是忧心忡忡,话题又不免转了回去,“大人要早作打算才是。”
杨檩此时不动手,不过是等个时机罢了,程刺史若是只求这一时半刻的安稳,他们这些“程派”的下场可想而知……
能坐上苏州刺史的位置,哪能是个简单角色?程刺史自是知晓于参事此时心中所想,他岂会坐等为数不多的心腹生出异心,“我不动手,自有人按耐不住。”
他起身慢条斯理的理好衣襟,俯身拍了拍二人的肩膀,施施然向外走,“人欢无好事,狗欢没好天儿,你们安安心心瞧着那伙人蹦跶便是。”
于参事松了口气,回想起来,杨檩也不止一次想陷害程刺史,可迄今为止尚未成功过,自己这位上官虽然永远都是这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手里权利被架空的所剩无几,整日的躺在成家花园里头玩乐,却仍然稳稳当当的坐着刺史之位。
程刺史慢悠悠的出了石舫,侍女为他撑起伞。
程玉京今年四十有七,看上去却只有三十多岁,虽则面容并没有生的多么俊朗,可难得一身清雅风姿。
微雨拂柳,荷叶见枯,他着一袭月白宽袖大袍缓步而行,惬意的很,也不知道想起什么,甚至心情颇好的哼起江南小调,惹得身旁的侍女频频抬眼偷看。
天空中阴云低垂,时方过午便已似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