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有个团购群[七零] 第237节
专门藤编类的书籍很少,其他的就是各种素描教程书籍、设计学常用书籍,什么色彩、平面设计基础、广告创意、板式设计等等。
还有两本服装设计教材。
周嘉妮并不是拿到手放着吃灰的,见缝插针的学、练,从没断过。
第二天去厂里,九点左右,钱海来找她:“周组长。”
周嘉妮笑道:“我已经不是组长了,喊同志吧。”
钱海笑道:“称呼您同志我不习惯,您是我前领导,那就永远都是我的老领导,我还是喊您组长吧。”
怪不得当初他能被选出来当秘书,就是会说话。
周嘉妮没再拉扯这个问题,道:“找我什么事?”
钱海:“有您的电话。”
周嘉妮还以为邱则铭打来的呢,他应该到那边的武装部了,可他怎么知道厂里电话的?
兴冲冲跑过去接起来,是王县长。
第229章
周嘉妮回滨县后没去过县政府, 她只是来帮忙,厂里会给她发一份工资,还有前进大队也给她开着工资呢,她怎么着也得回来走一趟。
说白了就是回来上个班, 找县长干啥?
但没想到王县长会打电话找她。
周嘉妮赶去了县政府。
王县长一直在办公室等着, 看到秘书带着她进来, 笑道:“小周同志, 回来一趟也不回原单位看看老同事。”
周嘉妮笑道:“同事们都那么忙,尤其您更是日理万机, 我哪儿敢来打扰。”
王县长笑着点点她:“油嘴滑舌。”
“都是大实话!”周嘉妮笑眯眯地问, “不知道领导有何指示?”
“坐!”王县长指指那边的沙发,周嘉妮坐下, 秘书上了茶,王县长关心了两句她上大学的事,末了才道,“小周同志,当年由你牵头, 给前进大队搞了两个事业, 一个是编织业, 如今发展的相当好,你功不可没。另一个是你提议,邱则铭同志负责的塑料大棚。我记得那时候还以前进大队为试点向全市各个地方覆盖过,免费教学, 免费派人去指导, 可是很遗憾啊, 他们辜负了你们的付出,如今真正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 百分之八~九十都半途而废了。”
周嘉妮惊讶,这么高的失败率?
塑料大棚她只关注过西河公社,知道有几个大队不温不火,勉强自足,创益不多,也有一两个做的不错,跟前进大队达成了帮扶关系,共享渠道。
其他地方真没过多关注。
“国家后来也出台了文件,提倡全国推广,也没引起他们的重视吗?”周嘉妮神色凝重道,“什么原因导致的失败?”
而且前进大队传授技术并没有藏私,还安排人下去轮岗指导,一心一意的想把那些愿意发展的公社、大队带起来,没想到居然都没坚持下来。
王县长打算推行这个项目,自然早就开始做调查了,他沉声道:“通过调查发现,原因几乎大差不多,多是管理不到位,再就是运输问题。”
运输问题可以沟通嘛,想办法解决嘛。但当干部的不去跑,不去沟通,不去积极反应,光交给下头的人去办,谁乐意吃钉子?
说白了,归根结底还是干部不作为。
周嘉妮皱眉。
王县长严肃道:“管理疏忽,干部不作为,社员不用心,他们没有前进大队上下一条心的凝聚力,缺乏负责任的、合格的管理者。”
“小周同志,前进大队能有你和邱则铭同志这样的知青,是他们的幸运。”
周嘉妮有点不好意思,王县长却很认真:“这项技术在前进大队能成功,除了老乡们的努力,也与你们最开始的用心有很大关系。听说当年你跟邱同志从省城、从首都到处托人帮忙找种植方面的资料,带着老乡钻研学习,后来还自己联系到塑料大棚的研发团队,时常电话沟通,后又特意派了人过去驻扎学习,这份用心程度就值得鼓励学习。”
“如今编织业的发展已经稳定了,县里计划重启大棚种植技术,下决心大力发展,争取像编织业那样也做成滨县的特色……”
王县长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
之前国家推出文件提倡大力发展塑料大棚种植技术时王县长以为这会是一场风靡全国的行动,结果却是,并没有多少地方扎扎实实去贯彻,而如今一到冬天,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地方还是吃不上。
哪怕他们本县,也由于固定的产量问题,每年冬季并不能保证所有家庭的饭桌上都有绿油油的蔬菜,一到冬天蔬菜仍然供不应求,并没有非常大的改善。
他一直觉得该项目没发展起来是个遗憾,一直惦记着。
毕竟谁不希望自己在位期间能多出政绩?现成的路就摆在那里不走,难道再开辟一条新的路?
王县长觉得前进大队成功例子就摆在那里,什么不再试一下呢?
周嘉妮不由绷直了身体,当时搞塑料大棚的时候她就想着如果发展好了搞成个蔬菜之乡也不错。
后来的发展她确实没上过心,也没过于关注,现在听到邱则铭当时的心血付诸东流,有点隐隐替自己对象不平。
现在听王县长讲要重启该项目,周嘉妮也有些期待起来。
王县长想听一听周嘉妮的意见。
当然,并不是说她的意见就格外重要,一个县长的决策,还不至于需要周嘉妮来决定。
王县长是觉得,当时在大家都没留意这个项目时周嘉妮能想到,并说服了大队干部,从半亩地的试验田开始一点一点搞起来,说明周嘉妮目光的长远性。
期间听说她还带头搞过发圈,只是因为某些原因没发展起来。这姑娘思想活跃,点子多,有利于老百姓发展的东西她都愿意去试一试,所以王县长这次找她来讨论这个问题,也带了一点尊重的意思。
周嘉妮倒是没多想,问她意见她就讲,问她塑料大棚的发展前景,她也会斟酌着用词来讲该项目的前景、现阶段需要的技术支持,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等等,并提议县里以政府的名义邀请专业团队人员驻扎,安排专人专责,全力带着老百姓发展大棚项目。
王县长听得认真,让秘书做好记录。
这阵仗倒是让周嘉妮有点不好意思了,但又有种被认可的喜悦感,她就一高兴说多了,自然提到了富教授。
王县长没想到其中还有这样的渊源,在听说周嘉妮去首都后还特意登门拜访过富教授,心底大为赞赏。
只是起步时借了份资料就一直记着这份恩情,况且大棚是属于前进大队的工作,也是整个大队受益,并非是她个人,却还是特意去道了谢。
王县长有点遗憾的想着,若是周同志还留在县里,这倒是最合适的项目负责人。
现在暑假时间已经过半,该项目如果早点确定下来,就早点把小周同志招回来帮忙了。
周嘉妮却很感兴趣,主要是她经济系的同学们太卷了,这才大一,都已经摆出要开始钻研课题的架势了。
周嘉妮就想从农村经济这方面入手。
现在她有三个选项,一是已经做成功了的编织业;二是那天跟张宝生提过的大包干;三就是王县长要发展的塑料大棚。
中午王县长在食堂请周嘉妮吃饭,周嘉妮就问了问项目的启动计划:“您是准备今年启动,还是明年?”
大棚蔬菜计划在县里也是有阻力的,前进大队的成功和其他公社、大队的不成功形成了鲜明对比。王县长觉得既然前进大队能成功,那就有可推行之处,是值得试一试的。
反对的人则觉得,那么多大队都没成功,说明该项技术还不到位,当时手把手教都教不会,那时可是有不少人兴致勃勃的跃跃欲试,但大多最终渐渐都没了动静。
没必要浪费财力物力来大力推广,即使真要推广,那就再选一两处试点,像前进大队那样先搞个半亩地、一亩地当试验田,成功了再慢慢扩展。
王县长倒是很坚定:“今年启动!”
周嘉妮道:“那我回前进大队问问刘岩,跟专业团队那边有没有保持联系,要一下他们的联系方式。”
“辛苦小周同志了。”
刚才赵玉珍远远的冲她打了个招呼,见县长在,也没过来打扰。吃完饭,她去找了赵玉珍一趟,跟赵玉珍聊了会儿,借单位电话给西河国营饭店打了个电话,定了三十个肉火烧、一锅馒头,之后才离开县政府。
周嘉妮也没回厂里,去了趟以前的宿舍区,看了看戴嫂子,傍晚准备坐最后一班车回西河公社。
结果一上车就听见有人喊她:“嘉妮姐。”
周嘉妮转头看到了肖敏。
肖敏还有些不好意思,扭捏了下,道:“嘉妮姐你坐我这里。”
周嘉妮愣了下才反应过来,挤过去把她按住:“你踏实坐着。”视线在她脸上来回睃了两眼,“啥情况?”
肖敏不好意思笑道:“当朋友处处呗。”然后又不好意思道,“我跟我妈说来找你玩的,要是我妈打电话你可别说漏嘴。”
周嘉妮捏捏她的脸:“拿我当借口,我却最后一个知道。”
“拜托啦嘉妮姐。”肖敏拽着她的手晃,“我请你吃饭。”
周嘉妮笑道:“吃饭也不能让你请,某人把你拐过来,他不出点血?”
肖敏脸色微红:“都行都行。”
两人笑闹了两句。
到了西河公社,就看到了等在那里的白昊阳。
白昊阳不知道借了谁的二八大杠,准备来接肖敏,结果看到车上下来两人,他顿时窘了:“嫂子,你咋今天回来了吗?你不是明天的课吗?”
周嘉妮翻了个白眼:“我今天晚上回来备课不行啊?”又摆摆手,“你俩走你们的,天还早呢,我慢慢走回去。”
这哪行?让他铭哥知道了不得削了他啊,白昊阳没那狗胆。
但周嘉妮委实不想当电灯泡,异地恋不容易,又是刚处上的,她就不讨这个人嫌了,挥挥手把两人撵走了。
两人离开,周嘉妮去国营饭店拿中午定的肉火烧,又等了一锅刚出锅的馒头,拎着离开。
出了镇子后看到四下无人,收进仓库,只留了五个火烧放到了背包里。
从背包里摸出一瓶可乐,拎着边走边喝,溜溜达达回了村里。
她晚上回来还是住在张惠惠家,村里管周嘉妮吃住的,给赵梅家补贴了粮食,赵梅嫂子推了好几次没推掉,周嘉妮也让她收着,赵梅无奈道:“我些粮食我拿着烧的手慌,等你回去的时候带上,或者拿去粮站换点全国粮票,等开学了补贴到口粮里。”
周嘉妮不与她争,给张惠惠手里塞了俩火烧:“趁热吃。”
赵梅嗔道:“你呀,不花钱难受是吧?”
吃过晚饭,周嘉妮去了大棚那边。
一号大棚外头摆了张小方桌,桌子腿缺了一块,拿碎砖头垫着,刘敬国、刘岩爷俩一边拍打着蚊子,一边低头唏哩呼噜的喝着粥。
余光瞥见周嘉妮过来,刘敬国忙招呼:“嘉妮过来了,吃了吗?”
“刘叔我吃过了,我来找刘岩问点事儿。”
刘岩转身去值班的屋里拿了个马扎出来,道:“有啥事您说。”
周嘉妮就问起他跟赵教授的团队有没有联系。
刘岩挠挠头,不好意思地道:“刚开始打过几次电话,后来我不好意思老麻烦人家,有啥事就找邱哥,邱哥跟他们联系。我这越不跟人家联系就越怵头…就没再联系过。不过前几天邱哥来聊到这块儿,听邱哥说他们现在换地方了。”
得,还得是她对象。
周嘉妮就眼巴巴等邱则铭的电话,她对象也没让她失望,她前脚才回到赵梅家,村里一个孩子就跑来让她去村委接电话。
邱则铭早上就到了,但那边临时有事,一直到现在才有空打电话,他先打去厂里,从厂里知道周嘉妮回了前进大队,又打到这边。
还有两本服装设计教材。
周嘉妮并不是拿到手放着吃灰的,见缝插针的学、练,从没断过。
第二天去厂里,九点左右,钱海来找她:“周组长。”
周嘉妮笑道:“我已经不是组长了,喊同志吧。”
钱海笑道:“称呼您同志我不习惯,您是我前领导,那就永远都是我的老领导,我还是喊您组长吧。”
怪不得当初他能被选出来当秘书,就是会说话。
周嘉妮没再拉扯这个问题,道:“找我什么事?”
钱海:“有您的电话。”
周嘉妮还以为邱则铭打来的呢,他应该到那边的武装部了,可他怎么知道厂里电话的?
兴冲冲跑过去接起来,是王县长。
第229章
周嘉妮回滨县后没去过县政府, 她只是来帮忙,厂里会给她发一份工资,还有前进大队也给她开着工资呢,她怎么着也得回来走一趟。
说白了就是回来上个班, 找县长干啥?
但没想到王县长会打电话找她。
周嘉妮赶去了县政府。
王县长一直在办公室等着, 看到秘书带着她进来, 笑道:“小周同志, 回来一趟也不回原单位看看老同事。”
周嘉妮笑道:“同事们都那么忙,尤其您更是日理万机, 我哪儿敢来打扰。”
王县长笑着点点她:“油嘴滑舌。”
“都是大实话!”周嘉妮笑眯眯地问, “不知道领导有何指示?”
“坐!”王县长指指那边的沙发,周嘉妮坐下, 秘书上了茶,王县长关心了两句她上大学的事,末了才道,“小周同志,当年由你牵头, 给前进大队搞了两个事业, 一个是编织业, 如今发展的相当好,你功不可没。另一个是你提议,邱则铭同志负责的塑料大棚。我记得那时候还以前进大队为试点向全市各个地方覆盖过,免费教学, 免费派人去指导, 可是很遗憾啊, 他们辜负了你们的付出,如今真正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 百分之八~九十都半途而废了。”
周嘉妮惊讶,这么高的失败率?
塑料大棚她只关注过西河公社,知道有几个大队不温不火,勉强自足,创益不多,也有一两个做的不错,跟前进大队达成了帮扶关系,共享渠道。
其他地方真没过多关注。
“国家后来也出台了文件,提倡全国推广,也没引起他们的重视吗?”周嘉妮神色凝重道,“什么原因导致的失败?”
而且前进大队传授技术并没有藏私,还安排人下去轮岗指导,一心一意的想把那些愿意发展的公社、大队带起来,没想到居然都没坚持下来。
王县长打算推行这个项目,自然早就开始做调查了,他沉声道:“通过调查发现,原因几乎大差不多,多是管理不到位,再就是运输问题。”
运输问题可以沟通嘛,想办法解决嘛。但当干部的不去跑,不去沟通,不去积极反应,光交给下头的人去办,谁乐意吃钉子?
说白了,归根结底还是干部不作为。
周嘉妮皱眉。
王县长严肃道:“管理疏忽,干部不作为,社员不用心,他们没有前进大队上下一条心的凝聚力,缺乏负责任的、合格的管理者。”
“小周同志,前进大队能有你和邱则铭同志这样的知青,是他们的幸运。”
周嘉妮有点不好意思,王县长却很认真:“这项技术在前进大队能成功,除了老乡们的努力,也与你们最开始的用心有很大关系。听说当年你跟邱同志从省城、从首都到处托人帮忙找种植方面的资料,带着老乡钻研学习,后来还自己联系到塑料大棚的研发团队,时常电话沟通,后又特意派了人过去驻扎学习,这份用心程度就值得鼓励学习。”
“如今编织业的发展已经稳定了,县里计划重启大棚种植技术,下决心大力发展,争取像编织业那样也做成滨县的特色……”
王县长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
之前国家推出文件提倡大力发展塑料大棚种植技术时王县长以为这会是一场风靡全国的行动,结果却是,并没有多少地方扎扎实实去贯彻,而如今一到冬天,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地方还是吃不上。
哪怕他们本县,也由于固定的产量问题,每年冬季并不能保证所有家庭的饭桌上都有绿油油的蔬菜,一到冬天蔬菜仍然供不应求,并没有非常大的改善。
他一直觉得该项目没发展起来是个遗憾,一直惦记着。
毕竟谁不希望自己在位期间能多出政绩?现成的路就摆在那里不走,难道再开辟一条新的路?
王县长觉得前进大队成功例子就摆在那里,什么不再试一下呢?
周嘉妮不由绷直了身体,当时搞塑料大棚的时候她就想着如果发展好了搞成个蔬菜之乡也不错。
后来的发展她确实没上过心,也没过于关注,现在听到邱则铭当时的心血付诸东流,有点隐隐替自己对象不平。
现在听王县长讲要重启该项目,周嘉妮也有些期待起来。
王县长想听一听周嘉妮的意见。
当然,并不是说她的意见就格外重要,一个县长的决策,还不至于需要周嘉妮来决定。
王县长是觉得,当时在大家都没留意这个项目时周嘉妮能想到,并说服了大队干部,从半亩地的试验田开始一点一点搞起来,说明周嘉妮目光的长远性。
期间听说她还带头搞过发圈,只是因为某些原因没发展起来。这姑娘思想活跃,点子多,有利于老百姓发展的东西她都愿意去试一试,所以王县长这次找她来讨论这个问题,也带了一点尊重的意思。
周嘉妮倒是没多想,问她意见她就讲,问她塑料大棚的发展前景,她也会斟酌着用词来讲该项目的前景、现阶段需要的技术支持,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等等,并提议县里以政府的名义邀请专业团队人员驻扎,安排专人专责,全力带着老百姓发展大棚项目。
王县长听得认真,让秘书做好记录。
这阵仗倒是让周嘉妮有点不好意思了,但又有种被认可的喜悦感,她就一高兴说多了,自然提到了富教授。
王县长没想到其中还有这样的渊源,在听说周嘉妮去首都后还特意登门拜访过富教授,心底大为赞赏。
只是起步时借了份资料就一直记着这份恩情,况且大棚是属于前进大队的工作,也是整个大队受益,并非是她个人,却还是特意去道了谢。
王县长有点遗憾的想着,若是周同志还留在县里,这倒是最合适的项目负责人。
现在暑假时间已经过半,该项目如果早点确定下来,就早点把小周同志招回来帮忙了。
周嘉妮却很感兴趣,主要是她经济系的同学们太卷了,这才大一,都已经摆出要开始钻研课题的架势了。
周嘉妮就想从农村经济这方面入手。
现在她有三个选项,一是已经做成功了的编织业;二是那天跟张宝生提过的大包干;三就是王县长要发展的塑料大棚。
中午王县长在食堂请周嘉妮吃饭,周嘉妮就问了问项目的启动计划:“您是准备今年启动,还是明年?”
大棚蔬菜计划在县里也是有阻力的,前进大队的成功和其他公社、大队的不成功形成了鲜明对比。王县长觉得既然前进大队能成功,那就有可推行之处,是值得试一试的。
反对的人则觉得,那么多大队都没成功,说明该项技术还不到位,当时手把手教都教不会,那时可是有不少人兴致勃勃的跃跃欲试,但大多最终渐渐都没了动静。
没必要浪费财力物力来大力推广,即使真要推广,那就再选一两处试点,像前进大队那样先搞个半亩地、一亩地当试验田,成功了再慢慢扩展。
王县长倒是很坚定:“今年启动!”
周嘉妮道:“那我回前进大队问问刘岩,跟专业团队那边有没有保持联系,要一下他们的联系方式。”
“辛苦小周同志了。”
刚才赵玉珍远远的冲她打了个招呼,见县长在,也没过来打扰。吃完饭,她去找了赵玉珍一趟,跟赵玉珍聊了会儿,借单位电话给西河国营饭店打了个电话,定了三十个肉火烧、一锅馒头,之后才离开县政府。
周嘉妮也没回厂里,去了趟以前的宿舍区,看了看戴嫂子,傍晚准备坐最后一班车回西河公社。
结果一上车就听见有人喊她:“嘉妮姐。”
周嘉妮转头看到了肖敏。
肖敏还有些不好意思,扭捏了下,道:“嘉妮姐你坐我这里。”
周嘉妮愣了下才反应过来,挤过去把她按住:“你踏实坐着。”视线在她脸上来回睃了两眼,“啥情况?”
肖敏不好意思笑道:“当朋友处处呗。”然后又不好意思道,“我跟我妈说来找你玩的,要是我妈打电话你可别说漏嘴。”
周嘉妮捏捏她的脸:“拿我当借口,我却最后一个知道。”
“拜托啦嘉妮姐。”肖敏拽着她的手晃,“我请你吃饭。”
周嘉妮笑道:“吃饭也不能让你请,某人把你拐过来,他不出点血?”
肖敏脸色微红:“都行都行。”
两人笑闹了两句。
到了西河公社,就看到了等在那里的白昊阳。
白昊阳不知道借了谁的二八大杠,准备来接肖敏,结果看到车上下来两人,他顿时窘了:“嫂子,你咋今天回来了吗?你不是明天的课吗?”
周嘉妮翻了个白眼:“我今天晚上回来备课不行啊?”又摆摆手,“你俩走你们的,天还早呢,我慢慢走回去。”
这哪行?让他铭哥知道了不得削了他啊,白昊阳没那狗胆。
但周嘉妮委实不想当电灯泡,异地恋不容易,又是刚处上的,她就不讨这个人嫌了,挥挥手把两人撵走了。
两人离开,周嘉妮去国营饭店拿中午定的肉火烧,又等了一锅刚出锅的馒头,拎着离开。
出了镇子后看到四下无人,收进仓库,只留了五个火烧放到了背包里。
从背包里摸出一瓶可乐,拎着边走边喝,溜溜达达回了村里。
她晚上回来还是住在张惠惠家,村里管周嘉妮吃住的,给赵梅家补贴了粮食,赵梅嫂子推了好几次没推掉,周嘉妮也让她收着,赵梅无奈道:“我些粮食我拿着烧的手慌,等你回去的时候带上,或者拿去粮站换点全国粮票,等开学了补贴到口粮里。”
周嘉妮不与她争,给张惠惠手里塞了俩火烧:“趁热吃。”
赵梅嗔道:“你呀,不花钱难受是吧?”
吃过晚饭,周嘉妮去了大棚那边。
一号大棚外头摆了张小方桌,桌子腿缺了一块,拿碎砖头垫着,刘敬国、刘岩爷俩一边拍打着蚊子,一边低头唏哩呼噜的喝着粥。
余光瞥见周嘉妮过来,刘敬国忙招呼:“嘉妮过来了,吃了吗?”
“刘叔我吃过了,我来找刘岩问点事儿。”
刘岩转身去值班的屋里拿了个马扎出来,道:“有啥事您说。”
周嘉妮就问起他跟赵教授的团队有没有联系。
刘岩挠挠头,不好意思地道:“刚开始打过几次电话,后来我不好意思老麻烦人家,有啥事就找邱哥,邱哥跟他们联系。我这越不跟人家联系就越怵头…就没再联系过。不过前几天邱哥来聊到这块儿,听邱哥说他们现在换地方了。”
得,还得是她对象。
周嘉妮就眼巴巴等邱则铭的电话,她对象也没让她失望,她前脚才回到赵梅家,村里一个孩子就跑来让她去村委接电话。
邱则铭早上就到了,但那边临时有事,一直到现在才有空打电话,他先打去厂里,从厂里知道周嘉妮回了前进大队,又打到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