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节
晏碧云伸手挽着苏锦的胳膊道:“夫君就是太心急了,总想一步登天,依着奴家看,咱们大可不必圈定十处州府这么多,你想啊,西北四路的四大治所渭州、秦州、延州、庆州相距这么遥远,修路翻山越岭的,耗费时日和资金太多,而且这些城市的老街都已经成型,若是改造的话你教原来的住户往哪住?难道又另建屋舍?这不是另一笔开销么?而且你的意思是吸引商贾们前来.经商,繁荣商业,税收便可丰厚起来,根据你的目标,又何须非要耗费这么多的钱物?”
苏锦歪头道:“说的有道理啊,依着夫人之见,该当如何呢?”
晏碧云微笑道:“奴家昨晚上想了一夜,觉得有一个办法或许可行。”
苏锦轻声道:“昨晚?昨晚你不是一直和我大战么?怎地有时间去想?”
晏碧云锤了苏锦一拳啐道:“说正事呢,你不听奴家便不说了。”
苏锦忙道:“洗耳恭听,夫人赐教。”
晏碧云道:“奴家觉得,与其下大功夫遍地开花,还不如在合适的地方建一座新城,选择靠近河流的平坦地势,船运陆运都迅捷的地方,按照夫君的设想,建立一座小城,街道宽敞,商铺簇新,再加上一些优惠的条件,再建立一座各州均可前来交易的大市场,这样一来,筑巢引凤何愁商贾不来?”
苏锦眼前一亮,拍手道:“我的娘,我咋没想到这一点呢,集中资源,以点辐射,这是邓大爷的特区概念啊,‘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点子绝了!”
晏碧云疑惑的看着苏锦喜上眉梢的样子,满嘴什么‘邓大爷,辐射、特区’等等不懂的词汇,还唱歌不伦不类的小调,莫非失心疯了不成?
苏锦一把搂住惊讶晏碧云响亮的对了个嘴儿,晏碧云忙推开他啐道:“发什么疯?”四下看看庆幸没人看见。
忽听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传来:“柔姨娘你看,爹爹和娘亲刚才亲嘴的,柔姨娘跟虎儿也亲一个呗。”
晏碧云羞愧欲死,狠狠的瞪了苏锦一眼,苏锦恍若未觉,急匆匆冲进书房,一把掀开案上的一块红布,对着沙盘仔细研究了半天,终于指着一个地方自语道:“此处最佳,南北通衢,东西贯通,就是这里了。”
……
苏锦所说的这快地方,地处泾州陇州汾州的三州交接地带,同时也是秦风路,泾原路、环庆路三路交界,此处泾河、陇水、汾水、渭河四水相汇形成浩荡渭水往南直入黄河,四大水系基本上可以南北贯通三分之一的西北四路地界;南边京西北南路均可由黄河遡游至此,而此处离鄜延路的路上交通也算远,地理èizhi正是在西北四路的心脏地带;故而苏锦称之为南北通衢,东西贯通,确实是个好的选址。
苏锦当机立断,次日便立刻亲自带人实地考察,为了证明水路通畅,苏锦选择先从陆路到陇州,陇州知府景泰派人弄了条大船,陪着苏锦沿着陇水而下,只一日光景,便到达这一片四水交汇的冲积平原上。
举目看去,一望无垠的沃土上绿浪翻滚,草木繁茂,显然这是一片肥沃的土地;但苏锦看重的不是土地的肥沃,他看重的是这里的地理方位,在忙活了一整天四下查看之后,苏锦选定了新城的地址,那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山包南边的一座村镇。
苏锦用毛笔像伟人一般的在地图上将这座叫做野驴岭的小村镇圈了个圈,掷笔道:“就是这里了,这座城市必然流光溢彩像颗珍珠一般的美丽,便叫它明珠城吧。”
第八七八章明珠城
在苏锦的命令下,西北四路近十万民夫陆续抵达野驴岭扎下营盘,庆州以北的几座山岭成了原料采集之地,十万民夫挖石取木源源不断的利用水路和陆路将原料送往野驴岭堆积起来;与此同时,苏锦命人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去京城及南方各地高价聘请泥水匠人,其中不乏精通建造的能工巧匠。
经过一个月时间的准备,苏锦正式在野驴岭挖下了第一铲土,掀起了铸造新城的大幕。
苏锦对这方面虽然外行,但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再者新城的规划并不大,在召集工匠中的精通者集中商议,并根据现有的财力和原料综合考虑之后,这座新城被暂定为以内中外三环环绕,辅之以东南西北中五厢坊市的结构。
环线呈圆形,外环周长十五里,中环十里,内环五里,这种大小的城池,最多可容纳十万人居住,属于中小城市;由于新城的定位为商业集散中心,所以在东南西三面外环延伸至水道处规划了码头十余座,方便南来北往船只装卸货物。
新城不设城墙,商业之城要的便是进出方便便捷,并不肩负御敌之责,当然这样一来城中的治安压力定然不小,没有城门的禁锢,来往之人三教九流五花八门,不便管理。
不过苏锦早有对策,他已经想好了办法应付;新城分五厢,每厢分数坊,而各厢均就近设立衙门,坊间设立分支,来往客商进入新城的第一件事便是要去衙门领取衙门盖章的公文,凭此便可在城中住宿吃饭行商,不然寸步难行;这便能大致控制住来往之人的身份和数量以及行踪。
从中厢发散式的往外延伸出十二条宽阔的街道,以数字命名,最北方的为第一街,以此类推,直到第十二街,从图纸上看,整座城市就像是一座大的表盘,而十二条街道便好像是十二根指针一般;每条街都是商业主街,连接商铺货场集市等等。
而商铺的建造,苏锦一律要求为砖石结构,摒弃夯土和木制,一来是为了整洁坚固,二来也是为了防火;每街之下挖暗渠下水道直通主渠排往城外,路面一律碎石柏油铺就,主街宽逾五丈,小巷弄可并行牛车。
总而言之,绞尽苏锦的脑汁,后世能够照搬到这个年代的一些东西,苏锦都想办法运用到明珠城上来,而苏锦脑子里的这些奇思妙想也着实让跟在他后面负责各项工程的官员们感到不可思议。
珍珠城四月二十八开始兴建,十万民夫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将土地平整挖基,三条环线和十二条主街很快便有了雏形,宝山炼油的沥青早已停止运往他处,在碎石铺好地基之后,柏油铺洒上去,干透之后主街和环线的建设便大功告成。
环线和十二主街的建成便像是整座新城编好了主要的脉络,剩下来的便是在这些经脉四周细细织出图画,沿着街道建设坊市货场商铺住宅等设施是个织网的过程,甚是耗费时日。
苏锦命李重在此督促着工程的进度,自己则抽出时间去大宋各地州府进行游说,柔娘等人精心彩绘了数十丈城市效果图,正好拿去展览,同时苏锦也摆出优惠的经商条件,以期招揽各地客商前来明珠城开设商铺。
苏锦本来就是大宋鼎鼎有名的人物,各地官员早就闻苏锦之名日久,今见苏锦亲自吆喝人前去经商,均有些不解。
按理说他是名符其实的西北王,降尊屈贵放下身段干这件事有些让人觉得不务正业,但苏锦有苦自知,明珠城已经前前后后花掉了近四百万贯的活钱,其他的一些自家投入的物资和精力已经不算在内了,而且后续的投入起码还要百万贯之巨,而这些钱都来自汇通银庄储户的存储之款;也幸亏有银庄在,应天和京城两地银庄每年有近三百多万贯存储款项进账,这几年来,存款余额高达八百万贯,苏锦光是建城这一次,便挪走了五百万,如果此时储户集体提款,苏锦立刻便要跳楼自杀了。
官员们虽不解,但面子还是要给的,每到一处官员们都会召集当地商会的商贾们到一起,苏锦自然喋喋不休的推荐新城的招商优惠政策。
而珍珠城的招商政策也确实优惠,首先一点,商铺免费使用一年,次年还想在此经商,可有优先购买商铺之权,或者是付租金;第二点便是税收的优惠,大宋官定税率虽因商品不同而不同,但大致在百取其二到百取其五之间,苏锦宣称,西北四路有皇上下旨同意自定税率之权,整体税率定在百取其一到二之间,从税率上便已经优惠了一大截;苏锦抛出的第三条优惠政策更是奇特,凡在新城经商满五年,且口碑上佳者,官府亲授名誉市民称号,并可荐其一子入吏。
三条优惠之策从利益和面子上着手,确实有较大的诱惑力,苏锦了解商贾们的心思,逐利又希望不为人鄙视是他们普遍的想法,苏锦利用的便是他们的矛盾的心理。
另外大多数人对于苏锦拿出来的那几张城市彩图很感兴趣,在图上看去,绿树成荫、街道开阔、商铺宽敞漂亮,给人以奇特的感觉,完美到让人不能相信;苏锦自然也看出这一点,诚挚邀约众人于八月间去新城游览,满意的当场便可签订协议领取商铺,不满意的恭送而回。
经过三个月的建设,十万民夫和数万军队的挥汗如雨,一座崭新的城市屹立在西北大地上,苏锦率先带头,将路使衙门搬到新城,主官一来,其他属官和衙门也只能纷纷搬来,苏锦早已为他们预留的地方,中厢便是为衙门搬迁到此特意建造的。
随着配套的各级衙门官署也纷纷搬迁而来,这些人的家眷护卫,也统统跟着过来。
八月初,各地受邀前来的商贾们到达新城,苏锦亲自去码头迎接,领带着五六百名商贾环游新城,替他们当向导一一介绍新城的各项设施。
这群人自进了新城嘴巴便没有合拢过,眼前的一切让他们觉得如在梦中,宽阔笔直的散发着奇特味道的宽阔街道,黑魆魆的路面踩上去感觉有些弹性,弄得他们举步不前,生怕陷进去。
“苏大人,这路上铺的是什么?怎地一股怪怪的味道,还有些软和。”
“这是柏油大马路,上面铺着的是一种叫沥青的油渣,别看你们踩上去觉得软和的,这种路雪天不滑,雨天不陷,晴天无尘,起码在十年内绝对不会变得坑坑洼洼,比官道好了何止百倍,不信你们可以试试。”苏锦笑道。
有的商贾果然弄了桶水往路上浇,之后在上面拉着马乱踩,闹腾了半天也没见路面有什么异样,伸手摸摸,水是水,路是路,连个黑印子都没有,根本就是两不粘的东西。
“这……真是神奇了。”商贾们目瞪口呆。
“诸位随我来,神奇的何止于此。”苏锦得意洋洋,阔步而行。
“瞧见没?道旁的两层小楼便是商铺,后面还有院子可做住家或者仓库,这些房子都是青砖青石砌成的,外边刷着白泥,漂亮不?”苏锦指着路边的房舍问道。
“这……这是商铺?老朽还以为是官府衙门呢。”一名牙齿稀少的老者张大嘴巴,一脸的不可置信。
苏锦笑道:“哪来这么多的衙门,都是给诸位准备的商铺铺面,可还满意么?”
众人无言以对,苏锦也无需他们回答,他们的表情已经出卖了内心,根本无需回答了。
惊喜还在继续,无论是街道边成排的花树的隔离带,还是每隔几十步便放置着的空的用来收集垃圾的大木桶,都让人感叹这座新城的与众不同,天色近黄昏的时候,苏锦一直没解释给众人听的路边矗立的木杆派上了用场;十几辆牛车满载风灯走近,将风灯点燃,用长挠钩一串串挂在木杆上,顿时昏暗的街道大放光明,众人行走在灯火辉煌的街道上,宛如走在天堂之中,更是一个个惊叹连连,赞美之词毫不吝啬的脱口而出。
随行之人有的倒也读过几年书,惊叹之余诗文墨水在腹中翻滚,有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于是当众口占一绝曰:天地钟神秀,人力泣鬼神;天上云霄殿,地下明珠城。
众人连声叫好,掌声雷动。
第八七九章不寻常的来者
商贾们在明珠城游览盘桓数日之后,心中有了计较,政策如此优惠的经商场所,又有当地官府的大力扶持,西北各地的商贾已经开始将货物从东南西北运达此地进行交易,此处隐然已经是南北集散之地,这时候稍一犹豫便没了商机。
而且商铺有限,全城商铺千间,受邀商贾们正陆续前来,除了西北商家预留的五百铺面之外,外地商家也只有五百商铺可争,不能在犹豫了。
李重的四路仓司衙门开始挤破了门槛,为了能和官府签订入驻协议,众商贾甚至老拳相向,有的开始托关系走后门为了能拿下一间铺面。
而李重则亲自坐镇,在选择上也自有他的一套,三百六十行每行都要有,总不能你也卖布我也卖布全城皆是布商吧,这样筛选了数日,终于圈定了五百多家商贾入驻明珠城。
剩余的没捞到入驻机会的商贾自然垂头丧气,不过好消息接踵而至,官府召集剩余的两百多人发布消息,愿意提供地皮由商户出资,自行建造商铺入驻,只需按照规划的èizhi和风格建造即可;商贾们考虑再三,很多人接受了这个提议,虽说这一笔投资不少,但商铺便归自己所有,比那些拿到免费商铺的人更是安心,毕竟一年之后他们还是要交租或者购买商铺才行。
这主意当然是苏锦想出来的,本来新城虽建成,但由于资金的缺口,房舍铺面要是按照设计的建造起来,再加个数百万贯也不行,而tongguo这种办法,苏锦省心省力,既不要花钱,只提供不值钱的地皮,便能吸引的商贾入驻,而且这样入驻的商贾绝不会干到一半便跑路,因为他们花了太多的钱置办产业,忠诚度倒比获得免费商铺的商户们还要高。
随着商家的纷纷开业,明珠城中每天都像是有了喜事一般,爆竹不断的炸响;而城外的码头上也日渐忙碌起来,除了本地的商贾为低税率所吸引到明珠城交易之外,回去准备开业的商贾也将消息带回到各自的州府,每天都有慕名而来的商人前来探路,更有不少人听说明珠城的与众不同而来游玩;客栈饭馆店铺如雨后春笋一般的林立起来,街道上已经熙熙攘攘尽显繁华之态。
……
作为皇上派来的耳目,高若纳自然要将苏锦的一举一动上奏朝廷,当苏锦四月里决定建立新城的时候,高若纳便早已以十天一封密奏的频率给赵祯通风报信。
赵祯也不太明白苏锦到底要干什么,本来他嗤之以鼻,笑这小子异想天开的瞎折腾,筑造一座新城谈何容易?当年种世衡在边境筑细腰城,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朝廷耗费物资钱银无数,但细腰城一年后便被攻破,化为焦土一堆,为此赵祯还心疼了许久。
如今苏锦也开始筑城,不过显然这座城池的地理方位并非为御敌而筑,加之苏锦没伸手朝朝廷要一文钱,赵祯也没多说话,朝臣奏报之时,赵祯也只是哼哼两声表示心中有数。
赵祯的意思是看看苏锦到底搞些什么玩意,静观其变,所以他除了命高若纳及时的汇报消息之外,并不想多加干涉。
对于高若纳的作为,苏锦心知肚明,只不过一直处于忙碌奔波之中,他也没空搭理这家伙,可是当新城竣工之时,苏锦要将路使治所搬迁到明珠城而来,高若纳这家伙却忽然跳出来反对。
高若纳振振有词的道:“路使治所内朝廷指定,涉及各军政衙门及其属眷的搬迁,另外搬迁至这座小城,离各路原本治所更远,并不方便各地官员禀报政务军务,大人不经朝廷允许私自搬迁,实在是值得商榷之事。”
苏锦耐着性子解释说:“我之所以要将治所搬迁道明珠城,便是想借官府之力带动明珠城的繁盛,新城刚筑,百姓们颇为不习惯,有官府带头,则百姓们必然跟随;一旦人气形成,到时候可回原治所办公,又何必大惊小怪。”
高若纳坚决不肯,ēixié道:“筑此城本是多此一举,劳民伤财,我不知道苏大人筑城的用意,有这么多的闲钱,何不将原有的州府加固,多多救济百姓呢?您若搬去便搬去,我可是不搬;本官分管军队事宜,我所辖衙门一个不许搬。”
苏锦冷笑道:“闲钱?你以为这是朝廷的钱?告诉你,西北四路朝廷已经一毛不拔了,别说是军民粮饷,便是你高大人的俸禄都要我苏锦来想办法支付;老子筑城引商便是想多一条财路,不然大家都去喝西北风去;你不搬来我不勉强,但你给小爷闭嘴;老子才是西北的老大,这里还轮不到你说话,你有本事便将西北十二万官兵的饷银和军粮解决了,不要老子花一文钱;还说什么分管军务,老子断了你的粮饷供给,你什么都不是,掐掐你的小腿肚子,再啰里啰嗦便对你不客气。”
高若纳郁闷的要死,苏锦跟赵祯之间的协议他如何能得知,这事颇有些不太靠谱,朝廷还从没有不管地方州府财政,特别是像西北四路,历来都是朝廷重点救济对象,怎么可能一毛不拔?
高若纳不太相信,密奏中以此事相询赵祯,得到的答复居然是肯定的,赵祯明确训斥高若纳不要跟苏锦明着干,苏锦一撂挑子,西北又将是一大负担,而朝廷正集中财力物力准备平息广南部落之乱,可不想在这时候出乱子。
高若纳碰了个钉子,心中郁闷之极,苏锦对他的态度也让他受不了,一口一个小爷,一口一个老子,对他殊无尊敬之意,不管怎么样,自己的资格比苏锦老了不知道多少倍,而且自己能被赵祯安在苏锦身边做耳目,自己和赵祯的关系无疑比苏锦要好的多,这口气实在忍不下去。
表面上高若纳屈服了,也随着苏锦等人将衙门搬迁到了明珠城,但实际上高若纳无时无刻不在找寻苏锦的破绽,他要报这受辱之仇。
九月初,稍有闲暇的苏锦偷懒半天没去衙门,躲在在中厢新宅内宅院中陪着晏碧云下棋,夏思菱和浣娘等人在一边指指点点议论苏锦和晏碧云走棋的优劣。
仆役快步来报,说朝廷圣旨到达,苏锦只得丢下棋子顶冠束带赶去不远处的衙门大堂接旨,远远便看见高若纳正陪着一名内侍在厅中谈笑风生的等候,苏锦识得那内侍,他是赵祯御书房的内侍主事名叫左道应,跟苏锦有过数面之缘。
略一客套,左道应立刻宣旨,圣旨的内容倒是吓了苏锦一跳,竟然是赵祯听闻苏锦新筑明珠城,所以要左道应来明珠城考察城池建设半月,说什么要学习精艳,要苏锦好生的接待。
苏锦极为纳闷,新建明珠城之时自己上奏过赵祯,赵祯不置可否,还隐晦的拿当年的细腰城来说事,其实便是不太赞成;但苏锦装作没领会赵祯的意思,把赵祯的不置可否当成默认,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苏锦也知道,没花赵祯一文钱,他也没什么理由来强行制止自己。
但现如今赵祯为什么突然这么感兴趣起来,派了贴身内侍前来说什么考察,难道明珠城之名果然已经名扬四海了么?
“苏大人,本人可是要在此叨扰一段时间了,给苏大人添麻烦了。”左道应笑眯眯的道。
苏锦笑道:“说的哪里话,左总管可是请都请不到的人物,能来这新筑小城是给苏某面上贴金,只是这里地处荒僻,恐招待不周啊。”
左道应呵呵笑道:“苏大人太客气,皇上听说明珠城建造的有模有样,京城中来过此地的商贾回到京城都传疯了,说明珠城内西北第一城,世所罕见,皇上便派我来瞧瞧,若确然不错,工部也许很快便会派人来记录过程,留馈后世呢。”
苏锦呵呵笑道:“皇上倒是有心,大人在此城但可畅行无阻,不过本官事务繁忙,可能没什么时间陪您,若有吩咐,可派人提前告知。”
左道应呵呵笑道:“苏大人日理万机,本人自然不会耽误苏大人的功夫,刚才我已经跟高大人说好了,他将全程陪同导引,还请苏大人准许为感。”
苏锦看了一眼高若纳,发现高若纳神情中有一种压抑不住的兴奋,看他跟左道应之间似乎极为捻熟,猛然一想便即明白,高若纳曾在赵祯身边当过起居舍人,跟皇上身边的内侍们自然是极为熟识,故人相见自然是喜从中来,似乎没什么奇怪的。
苏锦对于左道应的突然到来还是隐隐感觉到不妥,若说工部或者是史馆来人,苏锦一点也不感到奇怪,毕竟新建一座城池也是大事,工部或许会派人来研习工程格局之类的工艺,史馆或许回来记载建城经过编入史书流传后世,但这左道应前来算是干嘛地?他是皇上身边的内侍,若是来传个秘旨或口谕什么的倒也合适,跑来看城池倒是很奇怪的一件事了。
难道真是皇上想知道这新城的独到之处,是替皇上来看看不成?但皇上大可命自己写一份详细的奏折说明一番,或者直接命自己派人去当面陈述,岂不更加的方便么?
苏锦嗅到了一丝不平常的味道。
第八八零章无心之祸
“城中有城,面南背北,中厢之局,与禁城无异,内城有殿,路使衙门设于殿中,颇有帝王临朝之象,臣觉得甚为惶恐……”
赵祯的案上放着一分高若纳奏折,以上一段话便是奏折中的部分原话。
这封密奏是八月里高若纳便送往京城的,赵祯心中却一直在犹豫,高若纳的意思很明显,苏锦在新建之城的中厢开辟了座城中之城,而且看这架势像是个小皇宫的摸样,大宋礼制中对于州府路衙门的住宅和建造都有明确的规制,什么级别的官员享受什么样的待遇和仪仗,住什么房舍,甚至连衙门的门脸大小门楼高低都有明确的规定;如果真如高若纳奏报所言,苏锦必然违制无疑,违制便要受罚,而且这违制是因为一时的失误,还是背后到底包藏着什么样的心思,倒是件引人遐想之事。
赵祯没有冒然的行动,如此大事,光听高若纳一面之辞自然不太妥当,一旦判断失误,那便是公开的表达了对苏锦的不信任,赵祯还没那么笨,且不说他目前对苏锦还是信任的,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苏锦都不像是包藏祸心之人,但万事总有例外,整个个西北都交到苏锦的手上,相当于将汴梁乃至大宋的大门交给苏锦在看管,一旦看门的护卫出了问题,那将是灭顶之灾。
赵祯一向如此,既用人又疑人,用归用,疑归疑,这件事打一出来,赵祯便一直想找个机会派人去看个究竟,是不是如高若纳所言,苏锦在新建的明珠城中厢弄了个小皇宫出来。
终于等到九月里新城建成,赵祯便以道贺和期待知道新城面貌为名,将身边的内侍左道应派去新城,他要求左道应走遍全城,将看到的一切都记录下来,特别是中厢的格局。
左道应到达之后,被高若纳引到自己的府邸居住,两人如胶似漆的粘到了一起,每天在城中晃悠,高若纳命大批士兵随行,前拥后仰甚是拉风神气。
苏锦心中的疑惑未解,自然会对这两人极为留意,看似苏锦每日各州奔忙,连明珠城的衙门也很少坐堂,但苏锦早已命人暗中盯着左道应和高若纳的一举一动,随时向自己禀报。
九月下旬的一天,苏锦刚刚和梁适从利州和秦凤路交界地的成州风尘仆仆的赶回,因为梁适在成州黑沟山发现了一处铁矿带,而且看样子储量丰富,值得去投资开采,苏锦自然是兴奋不已,便随着梁适在该处查看了两天。
苏锦一回到明珠城,派去暗中盯梢高若纳和左道应的人便来禀报,说高副使带着左总管趁着苏锦出门的这几天时间里尽围着中厢转,还对着中厢内的建筑个格局指指点点,两人不仅在外边看,还进了新建的衙门内堂,以及后面的园林,左近的各处公房查看,边说便记,鬼鬼祟祟的极为可疑。
苏锦歪头道:“说的有道理啊,依着夫人之见,该当如何呢?”
晏碧云微笑道:“奴家昨晚上想了一夜,觉得有一个办法或许可行。”
苏锦轻声道:“昨晚?昨晚你不是一直和我大战么?怎地有时间去想?”
晏碧云锤了苏锦一拳啐道:“说正事呢,你不听奴家便不说了。”
苏锦忙道:“洗耳恭听,夫人赐教。”
晏碧云道:“奴家觉得,与其下大功夫遍地开花,还不如在合适的地方建一座新城,选择靠近河流的平坦地势,船运陆运都迅捷的地方,按照夫君的设想,建立一座小城,街道宽敞,商铺簇新,再加上一些优惠的条件,再建立一座各州均可前来交易的大市场,这样一来,筑巢引凤何愁商贾不来?”
苏锦眼前一亮,拍手道:“我的娘,我咋没想到这一点呢,集中资源,以点辐射,这是邓大爷的特区概念啊,‘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点子绝了!”
晏碧云疑惑的看着苏锦喜上眉梢的样子,满嘴什么‘邓大爷,辐射、特区’等等不懂的词汇,还唱歌不伦不类的小调,莫非失心疯了不成?
苏锦一把搂住惊讶晏碧云响亮的对了个嘴儿,晏碧云忙推开他啐道:“发什么疯?”四下看看庆幸没人看见。
忽听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传来:“柔姨娘你看,爹爹和娘亲刚才亲嘴的,柔姨娘跟虎儿也亲一个呗。”
晏碧云羞愧欲死,狠狠的瞪了苏锦一眼,苏锦恍若未觉,急匆匆冲进书房,一把掀开案上的一块红布,对着沙盘仔细研究了半天,终于指着一个地方自语道:“此处最佳,南北通衢,东西贯通,就是这里了。”
……
苏锦所说的这快地方,地处泾州陇州汾州的三州交接地带,同时也是秦风路,泾原路、环庆路三路交界,此处泾河、陇水、汾水、渭河四水相汇形成浩荡渭水往南直入黄河,四大水系基本上可以南北贯通三分之一的西北四路地界;南边京西北南路均可由黄河遡游至此,而此处离鄜延路的路上交通也算远,地理èizhi正是在西北四路的心脏地带;故而苏锦称之为南北通衢,东西贯通,确实是个好的选址。
苏锦当机立断,次日便立刻亲自带人实地考察,为了证明水路通畅,苏锦选择先从陆路到陇州,陇州知府景泰派人弄了条大船,陪着苏锦沿着陇水而下,只一日光景,便到达这一片四水交汇的冲积平原上。
举目看去,一望无垠的沃土上绿浪翻滚,草木繁茂,显然这是一片肥沃的土地;但苏锦看重的不是土地的肥沃,他看重的是这里的地理方位,在忙活了一整天四下查看之后,苏锦选定了新城的地址,那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山包南边的一座村镇。
苏锦用毛笔像伟人一般的在地图上将这座叫做野驴岭的小村镇圈了个圈,掷笔道:“就是这里了,这座城市必然流光溢彩像颗珍珠一般的美丽,便叫它明珠城吧。”
第八七八章明珠城
在苏锦的命令下,西北四路近十万民夫陆续抵达野驴岭扎下营盘,庆州以北的几座山岭成了原料采集之地,十万民夫挖石取木源源不断的利用水路和陆路将原料送往野驴岭堆积起来;与此同时,苏锦命人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去京城及南方各地高价聘请泥水匠人,其中不乏精通建造的能工巧匠。
经过一个月时间的准备,苏锦正式在野驴岭挖下了第一铲土,掀起了铸造新城的大幕。
苏锦对这方面虽然外行,但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再者新城的规划并不大,在召集工匠中的精通者集中商议,并根据现有的财力和原料综合考虑之后,这座新城被暂定为以内中外三环环绕,辅之以东南西北中五厢坊市的结构。
环线呈圆形,外环周长十五里,中环十里,内环五里,这种大小的城池,最多可容纳十万人居住,属于中小城市;由于新城的定位为商业集散中心,所以在东南西三面外环延伸至水道处规划了码头十余座,方便南来北往船只装卸货物。
新城不设城墙,商业之城要的便是进出方便便捷,并不肩负御敌之责,当然这样一来城中的治安压力定然不小,没有城门的禁锢,来往之人三教九流五花八门,不便管理。
不过苏锦早有对策,他已经想好了办法应付;新城分五厢,每厢分数坊,而各厢均就近设立衙门,坊间设立分支,来往客商进入新城的第一件事便是要去衙门领取衙门盖章的公文,凭此便可在城中住宿吃饭行商,不然寸步难行;这便能大致控制住来往之人的身份和数量以及行踪。
从中厢发散式的往外延伸出十二条宽阔的街道,以数字命名,最北方的为第一街,以此类推,直到第十二街,从图纸上看,整座城市就像是一座大的表盘,而十二条街道便好像是十二根指针一般;每条街都是商业主街,连接商铺货场集市等等。
而商铺的建造,苏锦一律要求为砖石结构,摒弃夯土和木制,一来是为了整洁坚固,二来也是为了防火;每街之下挖暗渠下水道直通主渠排往城外,路面一律碎石柏油铺就,主街宽逾五丈,小巷弄可并行牛车。
总而言之,绞尽苏锦的脑汁,后世能够照搬到这个年代的一些东西,苏锦都想办法运用到明珠城上来,而苏锦脑子里的这些奇思妙想也着实让跟在他后面负责各项工程的官员们感到不可思议。
珍珠城四月二十八开始兴建,十万民夫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将土地平整挖基,三条环线和十二条主街很快便有了雏形,宝山炼油的沥青早已停止运往他处,在碎石铺好地基之后,柏油铺洒上去,干透之后主街和环线的建设便大功告成。
环线和十二主街的建成便像是整座新城编好了主要的脉络,剩下来的便是在这些经脉四周细细织出图画,沿着街道建设坊市货场商铺住宅等设施是个织网的过程,甚是耗费时日。
苏锦命李重在此督促着工程的进度,自己则抽出时间去大宋各地州府进行游说,柔娘等人精心彩绘了数十丈城市效果图,正好拿去展览,同时苏锦也摆出优惠的经商条件,以期招揽各地客商前来明珠城开设商铺。
苏锦本来就是大宋鼎鼎有名的人物,各地官员早就闻苏锦之名日久,今见苏锦亲自吆喝人前去经商,均有些不解。
按理说他是名符其实的西北王,降尊屈贵放下身段干这件事有些让人觉得不务正业,但苏锦有苦自知,明珠城已经前前后后花掉了近四百万贯的活钱,其他的一些自家投入的物资和精力已经不算在内了,而且后续的投入起码还要百万贯之巨,而这些钱都来自汇通银庄储户的存储之款;也幸亏有银庄在,应天和京城两地银庄每年有近三百多万贯存储款项进账,这几年来,存款余额高达八百万贯,苏锦光是建城这一次,便挪走了五百万,如果此时储户集体提款,苏锦立刻便要跳楼自杀了。
官员们虽不解,但面子还是要给的,每到一处官员们都会召集当地商会的商贾们到一起,苏锦自然喋喋不休的推荐新城的招商优惠政策。
而珍珠城的招商政策也确实优惠,首先一点,商铺免费使用一年,次年还想在此经商,可有优先购买商铺之权,或者是付租金;第二点便是税收的优惠,大宋官定税率虽因商品不同而不同,但大致在百取其二到百取其五之间,苏锦宣称,西北四路有皇上下旨同意自定税率之权,整体税率定在百取其一到二之间,从税率上便已经优惠了一大截;苏锦抛出的第三条优惠政策更是奇特,凡在新城经商满五年,且口碑上佳者,官府亲授名誉市民称号,并可荐其一子入吏。
三条优惠之策从利益和面子上着手,确实有较大的诱惑力,苏锦了解商贾们的心思,逐利又希望不为人鄙视是他们普遍的想法,苏锦利用的便是他们的矛盾的心理。
另外大多数人对于苏锦拿出来的那几张城市彩图很感兴趣,在图上看去,绿树成荫、街道开阔、商铺宽敞漂亮,给人以奇特的感觉,完美到让人不能相信;苏锦自然也看出这一点,诚挚邀约众人于八月间去新城游览,满意的当场便可签订协议领取商铺,不满意的恭送而回。
经过三个月的建设,十万民夫和数万军队的挥汗如雨,一座崭新的城市屹立在西北大地上,苏锦率先带头,将路使衙门搬到新城,主官一来,其他属官和衙门也只能纷纷搬来,苏锦早已为他们预留的地方,中厢便是为衙门搬迁到此特意建造的。
随着配套的各级衙门官署也纷纷搬迁而来,这些人的家眷护卫,也统统跟着过来。
八月初,各地受邀前来的商贾们到达新城,苏锦亲自去码头迎接,领带着五六百名商贾环游新城,替他们当向导一一介绍新城的各项设施。
这群人自进了新城嘴巴便没有合拢过,眼前的一切让他们觉得如在梦中,宽阔笔直的散发着奇特味道的宽阔街道,黑魆魆的路面踩上去感觉有些弹性,弄得他们举步不前,生怕陷进去。
“苏大人,这路上铺的是什么?怎地一股怪怪的味道,还有些软和。”
“这是柏油大马路,上面铺着的是一种叫沥青的油渣,别看你们踩上去觉得软和的,这种路雪天不滑,雨天不陷,晴天无尘,起码在十年内绝对不会变得坑坑洼洼,比官道好了何止百倍,不信你们可以试试。”苏锦笑道。
有的商贾果然弄了桶水往路上浇,之后在上面拉着马乱踩,闹腾了半天也没见路面有什么异样,伸手摸摸,水是水,路是路,连个黑印子都没有,根本就是两不粘的东西。
“这……真是神奇了。”商贾们目瞪口呆。
“诸位随我来,神奇的何止于此。”苏锦得意洋洋,阔步而行。
“瞧见没?道旁的两层小楼便是商铺,后面还有院子可做住家或者仓库,这些房子都是青砖青石砌成的,外边刷着白泥,漂亮不?”苏锦指着路边的房舍问道。
“这……这是商铺?老朽还以为是官府衙门呢。”一名牙齿稀少的老者张大嘴巴,一脸的不可置信。
苏锦笑道:“哪来这么多的衙门,都是给诸位准备的商铺铺面,可还满意么?”
众人无言以对,苏锦也无需他们回答,他们的表情已经出卖了内心,根本无需回答了。
惊喜还在继续,无论是街道边成排的花树的隔离带,还是每隔几十步便放置着的空的用来收集垃圾的大木桶,都让人感叹这座新城的与众不同,天色近黄昏的时候,苏锦一直没解释给众人听的路边矗立的木杆派上了用场;十几辆牛车满载风灯走近,将风灯点燃,用长挠钩一串串挂在木杆上,顿时昏暗的街道大放光明,众人行走在灯火辉煌的街道上,宛如走在天堂之中,更是一个个惊叹连连,赞美之词毫不吝啬的脱口而出。
随行之人有的倒也读过几年书,惊叹之余诗文墨水在腹中翻滚,有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于是当众口占一绝曰:天地钟神秀,人力泣鬼神;天上云霄殿,地下明珠城。
众人连声叫好,掌声雷动。
第八七九章不寻常的来者
商贾们在明珠城游览盘桓数日之后,心中有了计较,政策如此优惠的经商场所,又有当地官府的大力扶持,西北各地的商贾已经开始将货物从东南西北运达此地进行交易,此处隐然已经是南北集散之地,这时候稍一犹豫便没了商机。
而且商铺有限,全城商铺千间,受邀商贾们正陆续前来,除了西北商家预留的五百铺面之外,外地商家也只有五百商铺可争,不能在犹豫了。
李重的四路仓司衙门开始挤破了门槛,为了能和官府签订入驻协议,众商贾甚至老拳相向,有的开始托关系走后门为了能拿下一间铺面。
而李重则亲自坐镇,在选择上也自有他的一套,三百六十行每行都要有,总不能你也卖布我也卖布全城皆是布商吧,这样筛选了数日,终于圈定了五百多家商贾入驻明珠城。
剩余的没捞到入驻机会的商贾自然垂头丧气,不过好消息接踵而至,官府召集剩余的两百多人发布消息,愿意提供地皮由商户出资,自行建造商铺入驻,只需按照规划的èizhi和风格建造即可;商贾们考虑再三,很多人接受了这个提议,虽说这一笔投资不少,但商铺便归自己所有,比那些拿到免费商铺的人更是安心,毕竟一年之后他们还是要交租或者购买商铺才行。
这主意当然是苏锦想出来的,本来新城虽建成,但由于资金的缺口,房舍铺面要是按照设计的建造起来,再加个数百万贯也不行,而tongguo这种办法,苏锦省心省力,既不要花钱,只提供不值钱的地皮,便能吸引的商贾入驻,而且这样入驻的商贾绝不会干到一半便跑路,因为他们花了太多的钱置办产业,忠诚度倒比获得免费商铺的商户们还要高。
随着商家的纷纷开业,明珠城中每天都像是有了喜事一般,爆竹不断的炸响;而城外的码头上也日渐忙碌起来,除了本地的商贾为低税率所吸引到明珠城交易之外,回去准备开业的商贾也将消息带回到各自的州府,每天都有慕名而来的商人前来探路,更有不少人听说明珠城的与众不同而来游玩;客栈饭馆店铺如雨后春笋一般的林立起来,街道上已经熙熙攘攘尽显繁华之态。
……
作为皇上派来的耳目,高若纳自然要将苏锦的一举一动上奏朝廷,当苏锦四月里决定建立新城的时候,高若纳便早已以十天一封密奏的频率给赵祯通风报信。
赵祯也不太明白苏锦到底要干什么,本来他嗤之以鼻,笑这小子异想天开的瞎折腾,筑造一座新城谈何容易?当年种世衡在边境筑细腰城,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朝廷耗费物资钱银无数,但细腰城一年后便被攻破,化为焦土一堆,为此赵祯还心疼了许久。
如今苏锦也开始筑城,不过显然这座城池的地理方位并非为御敌而筑,加之苏锦没伸手朝朝廷要一文钱,赵祯也没多说话,朝臣奏报之时,赵祯也只是哼哼两声表示心中有数。
赵祯的意思是看看苏锦到底搞些什么玩意,静观其变,所以他除了命高若纳及时的汇报消息之外,并不想多加干涉。
对于高若纳的作为,苏锦心知肚明,只不过一直处于忙碌奔波之中,他也没空搭理这家伙,可是当新城竣工之时,苏锦要将路使治所搬迁到明珠城而来,高若纳这家伙却忽然跳出来反对。
高若纳振振有词的道:“路使治所内朝廷指定,涉及各军政衙门及其属眷的搬迁,另外搬迁至这座小城,离各路原本治所更远,并不方便各地官员禀报政务军务,大人不经朝廷允许私自搬迁,实在是值得商榷之事。”
苏锦耐着性子解释说:“我之所以要将治所搬迁道明珠城,便是想借官府之力带动明珠城的繁盛,新城刚筑,百姓们颇为不习惯,有官府带头,则百姓们必然跟随;一旦人气形成,到时候可回原治所办公,又何必大惊小怪。”
高若纳坚决不肯,ēixié道:“筑此城本是多此一举,劳民伤财,我不知道苏大人筑城的用意,有这么多的闲钱,何不将原有的州府加固,多多救济百姓呢?您若搬去便搬去,我可是不搬;本官分管军队事宜,我所辖衙门一个不许搬。”
苏锦冷笑道:“闲钱?你以为这是朝廷的钱?告诉你,西北四路朝廷已经一毛不拔了,别说是军民粮饷,便是你高大人的俸禄都要我苏锦来想办法支付;老子筑城引商便是想多一条财路,不然大家都去喝西北风去;你不搬来我不勉强,但你给小爷闭嘴;老子才是西北的老大,这里还轮不到你说话,你有本事便将西北十二万官兵的饷银和军粮解决了,不要老子花一文钱;还说什么分管军务,老子断了你的粮饷供给,你什么都不是,掐掐你的小腿肚子,再啰里啰嗦便对你不客气。”
高若纳郁闷的要死,苏锦跟赵祯之间的协议他如何能得知,这事颇有些不太靠谱,朝廷还从没有不管地方州府财政,特别是像西北四路,历来都是朝廷重点救济对象,怎么可能一毛不拔?
高若纳不太相信,密奏中以此事相询赵祯,得到的答复居然是肯定的,赵祯明确训斥高若纳不要跟苏锦明着干,苏锦一撂挑子,西北又将是一大负担,而朝廷正集中财力物力准备平息广南部落之乱,可不想在这时候出乱子。
高若纳碰了个钉子,心中郁闷之极,苏锦对他的态度也让他受不了,一口一个小爷,一口一个老子,对他殊无尊敬之意,不管怎么样,自己的资格比苏锦老了不知道多少倍,而且自己能被赵祯安在苏锦身边做耳目,自己和赵祯的关系无疑比苏锦要好的多,这口气实在忍不下去。
表面上高若纳屈服了,也随着苏锦等人将衙门搬迁到了明珠城,但实际上高若纳无时无刻不在找寻苏锦的破绽,他要报这受辱之仇。
九月初,稍有闲暇的苏锦偷懒半天没去衙门,躲在在中厢新宅内宅院中陪着晏碧云下棋,夏思菱和浣娘等人在一边指指点点议论苏锦和晏碧云走棋的优劣。
仆役快步来报,说朝廷圣旨到达,苏锦只得丢下棋子顶冠束带赶去不远处的衙门大堂接旨,远远便看见高若纳正陪着一名内侍在厅中谈笑风生的等候,苏锦识得那内侍,他是赵祯御书房的内侍主事名叫左道应,跟苏锦有过数面之缘。
略一客套,左道应立刻宣旨,圣旨的内容倒是吓了苏锦一跳,竟然是赵祯听闻苏锦新筑明珠城,所以要左道应来明珠城考察城池建设半月,说什么要学习精艳,要苏锦好生的接待。
苏锦极为纳闷,新建明珠城之时自己上奏过赵祯,赵祯不置可否,还隐晦的拿当年的细腰城来说事,其实便是不太赞成;但苏锦装作没领会赵祯的意思,把赵祯的不置可否当成默认,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苏锦也知道,没花赵祯一文钱,他也没什么理由来强行制止自己。
但现如今赵祯为什么突然这么感兴趣起来,派了贴身内侍前来说什么考察,难道明珠城之名果然已经名扬四海了么?
“苏大人,本人可是要在此叨扰一段时间了,给苏大人添麻烦了。”左道应笑眯眯的道。
苏锦笑道:“说的哪里话,左总管可是请都请不到的人物,能来这新筑小城是给苏某面上贴金,只是这里地处荒僻,恐招待不周啊。”
左道应呵呵笑道:“苏大人太客气,皇上听说明珠城建造的有模有样,京城中来过此地的商贾回到京城都传疯了,说明珠城内西北第一城,世所罕见,皇上便派我来瞧瞧,若确然不错,工部也许很快便会派人来记录过程,留馈后世呢。”
苏锦呵呵笑道:“皇上倒是有心,大人在此城但可畅行无阻,不过本官事务繁忙,可能没什么时间陪您,若有吩咐,可派人提前告知。”
左道应呵呵笑道:“苏大人日理万机,本人自然不会耽误苏大人的功夫,刚才我已经跟高大人说好了,他将全程陪同导引,还请苏大人准许为感。”
苏锦看了一眼高若纳,发现高若纳神情中有一种压抑不住的兴奋,看他跟左道应之间似乎极为捻熟,猛然一想便即明白,高若纳曾在赵祯身边当过起居舍人,跟皇上身边的内侍们自然是极为熟识,故人相见自然是喜从中来,似乎没什么奇怪的。
苏锦对于左道应的突然到来还是隐隐感觉到不妥,若说工部或者是史馆来人,苏锦一点也不感到奇怪,毕竟新建一座城池也是大事,工部或许会派人来研习工程格局之类的工艺,史馆或许回来记载建城经过编入史书流传后世,但这左道应前来算是干嘛地?他是皇上身边的内侍,若是来传个秘旨或口谕什么的倒也合适,跑来看城池倒是很奇怪的一件事了。
难道真是皇上想知道这新城的独到之处,是替皇上来看看不成?但皇上大可命自己写一份详细的奏折说明一番,或者直接命自己派人去当面陈述,岂不更加的方便么?
苏锦嗅到了一丝不平常的味道。
第八八零章无心之祸
“城中有城,面南背北,中厢之局,与禁城无异,内城有殿,路使衙门设于殿中,颇有帝王临朝之象,臣觉得甚为惶恐……”
赵祯的案上放着一分高若纳奏折,以上一段话便是奏折中的部分原话。
这封密奏是八月里高若纳便送往京城的,赵祯心中却一直在犹豫,高若纳的意思很明显,苏锦在新建之城的中厢开辟了座城中之城,而且看这架势像是个小皇宫的摸样,大宋礼制中对于州府路衙门的住宅和建造都有明确的规制,什么级别的官员享受什么样的待遇和仪仗,住什么房舍,甚至连衙门的门脸大小门楼高低都有明确的规定;如果真如高若纳奏报所言,苏锦必然违制无疑,违制便要受罚,而且这违制是因为一时的失误,还是背后到底包藏着什么样的心思,倒是件引人遐想之事。
赵祯没有冒然的行动,如此大事,光听高若纳一面之辞自然不太妥当,一旦判断失误,那便是公开的表达了对苏锦的不信任,赵祯还没那么笨,且不说他目前对苏锦还是信任的,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苏锦都不像是包藏祸心之人,但万事总有例外,整个个西北都交到苏锦的手上,相当于将汴梁乃至大宋的大门交给苏锦在看管,一旦看门的护卫出了问题,那将是灭顶之灾。
赵祯一向如此,既用人又疑人,用归用,疑归疑,这件事打一出来,赵祯便一直想找个机会派人去看个究竟,是不是如高若纳所言,苏锦在新建的明珠城中厢弄了个小皇宫出来。
终于等到九月里新城建成,赵祯便以道贺和期待知道新城面貌为名,将身边的内侍左道应派去新城,他要求左道应走遍全城,将看到的一切都记录下来,特别是中厢的格局。
左道应到达之后,被高若纳引到自己的府邸居住,两人如胶似漆的粘到了一起,每天在城中晃悠,高若纳命大批士兵随行,前拥后仰甚是拉风神气。
苏锦心中的疑惑未解,自然会对这两人极为留意,看似苏锦每日各州奔忙,连明珠城的衙门也很少坐堂,但苏锦早已命人暗中盯着左道应和高若纳的一举一动,随时向自己禀报。
九月下旬的一天,苏锦刚刚和梁适从利州和秦凤路交界地的成州风尘仆仆的赶回,因为梁适在成州黑沟山发现了一处铁矿带,而且看样子储量丰富,值得去投资开采,苏锦自然是兴奋不已,便随着梁适在该处查看了两天。
苏锦一回到明珠城,派去暗中盯梢高若纳和左道应的人便来禀报,说高副使带着左总管趁着苏锦出门的这几天时间里尽围着中厢转,还对着中厢内的建筑个格局指指点点,两人不仅在外边看,还进了新建的衙门内堂,以及后面的园林,左近的各处公房查看,边说便记,鬼鬼祟祟的极为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