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开祠堂,燃血问灵!
巳时一刻,吉时到了。
阳光升到半空的时候,清平伯在众族老的见证下,亲自打开了祠堂的大门。
江氏的祖祠当然还是在关西。
但天圣四十七年,天狼之乱发生后,江氏族人凋零,原先在关西的根基也有所损毁。
后来大魏分崩离析,各方势力混战。老伯爷带着剩余族人投奔了秦氏,从此征战四方。
最后秦氏建国,当时的家主江远昌被封清平伯,留京开府,举族受惠。
于是跟随他在战争中建立了功勋的江氏众族人,自然也就多半定居京城。
如此,在京城的清平伯府中,便又开了一个祠堂。
到如今,关西那边留守的,是江氏最后的退路,京城这边,才是现存的辉煌。
清平伯要开祠堂,族老共来了七个,辈分最高的就是二老太爷和五老太爷。
至于其余族老,说是族老,其实大多都跟清平伯平辈,年纪有比他大的,也大不了多少。
毕竟,当年的老一辈着实凋零太多。
江氏一族对于血脉还是十分重视的,尤其如今要认祖归宗的还是嫡支嫡长女。
清平伯作为家主,先按例颂词,祭祀祖宗。
众族老逐一上前,也做祭拜。
身为嫡支嫡子的伯府两位郎君最后祭拜。
祠堂前的大广场上,老夫人被江元芷搀扶着,绷着脸立在一旁。伯夫人则十分不安地站在她身边,一副也想扶她,却又不敢的样子。
现场没有下仆,祠堂祭祀的时候,下仆是不许来的。
府中还有一个小辈,被伯夫人养在身边的那个庶女,也没有来。
祭告祖宗后,清平伯与众族老,还有伯府两位郎君从祠堂正殿退出。
殿前台阶上,清平伯则宣告了今天的重头戏。
“琬娘是我失散十三年的亲女,此事经过调查,已做确认。”清平伯道,“然则世事多变,文书取证终究难以服众。”
他伸出一只手,说:“唯有祭告祖宗,天地为证,先祖共鉴,燃血问灵!如此,必将再无疑议。”
话落,不只是老夫人面色大变,就是大多数族老,包括伯府两位郎君,还有伯夫人,都一齐变色。
清平伯之前只说了要开祠堂,将江琬记回族谱,可没说过要跟她燃血问灵。
这不是一般的法门,燃血问灵,与市井间传说的滴血验亲可大不相同。
滴血验亲或有谬误,燃血问灵却是追溯血脉的秘法,再没有错误的可能。
此法唯有一点不好,便是需得燃烧验亲之人的半数血液。
这种损失,不管换成谁来,恐怕都难以承受。
清平伯为了确证江琬身份,居然愿意动用此等秘法。
老夫人第一个厉声道:“我不许!江承,你是疯了吗?”
族老们也劝:“家主不可如此,燃血问灵损伤太大,家主身负重任,岂能如此轻损自身气血?”
清平伯道:“若由我一人与琬娘做验证,自然需得损失一身半数血液。但若有大郎二郎与我一同分担,则可将此负担一分为三。过后只需稍加补益,自能回复。”
说着,他看向两个儿郎。
“珣儿,璃儿,你们可是愿意?”
大郎君江珣年十七,如今身量已经长成。
他生得一副端方模样,除却肤色微黑,也是一俊朗少年。
此刻清平伯一问,他立刻就朗声应道:“儿自当为父亲分担。”
二郎君江璃年十五,个头也不矮,倒是唇红齿白,有种格外的秀丽。
听了清平伯的问话,他却微微噘嘴,当时就说:“我不……”
江珣一个冷眼向他瞪过来,他后脖颈微缩,到底心不甘情不愿地说:“我不……可能不愿意,是吧……呵呵。”
老夫人只得紧抓住江元芷的手,心里恨不得立时厥过去,却到底撑着一股气,又不肯如此示弱,低了脸面。
伯夫人眼泪汪汪的,只用哀求的目光看向江琬。
江琬微微抿唇,不吭声。
清平伯笑一声:“好!有担当,不愧是我江家的好儿郎。琬娘,你呢?为父有你大兄二兄相分担,你却须得自身损去一半血液,无人能为你助力。”
他看着江琬,目光灼亮有力:“你可愿意?你可敢?”
江琬一个人立在祠堂前广场正中,与清平伯正相对的位置。
她身形瘦挑,腰肢细弱。此刻却脊背挺直,神情从容。纵是细瘦伶仃,也自有一股力量与风姿。
清平伯问话,她立即也笑一声:“有什么不愿意?有什么不敢?”
说着,她自己就上前了几步。
清平伯又是哈哈一笑:“好!”
“二伯父。”他对二老太爷说,“请你请出祭器。”
二老太爷叹一声,大步又走入祠堂。
片刻后,他竟捧出一尊约有半人高的青铜大鼎来。
这大鼎被他捧在手中,足以遮住他半身。鼎壁坚实,雕文浮凸,一眼可见厚重。
可这厚重大鼎在他手里,却偏偏被捧得轻轻松松,足有举重若轻之感。
五老太爷先赞一声:“二哥好功力,老当益壮,风采不减当年啊!”
“嘿!”二老太爷就笑一声,走到广场中间,举手一抛。
“砰——!”
这鼎被他稳稳抛掷在江琬身前。
好大的力度,竟震得地面都仿佛隐隐动了动。
江琬面不改色,只看了二老太爷一眼。
二老太爷冲她微微挑眉。
江琬便笑了笑。
二老太爷就又对她挑了一回大拇指,随即转身站回台阶一边。
清平伯来到鼎前,与江琬相对而立。
江珣也主动走过来,站到大鼎四方空位的西方。江璃随即跟上,便站到了江珣对面的位置。
清平伯先念祷词:“列祖在上……皇天为鉴,燃血问灵,以证其宗!放!”
说着,他先伸出右手,并指便在左手腕间一划而下。
虽不曾有利器,但他何等功力,只要有心,徒手划开自己的手腕自然不难。
鲜血立时从他手腕处汩汩而下,往中间大鼎中流去。
江珣立刻跟上,也徒手划开手腕,洒下鲜血。
江璃同时行动,亦不含糊。
江琬当然也不会落后,立即抬手,并指划破腕间动脉。
四个人的鲜血一齐在鼎中汇聚,神奇的是,他们的血液又同时并不落到大鼎底部,反而居中悬浮,并开始缓慢旋转起来。
阳光升到半空的时候,清平伯在众族老的见证下,亲自打开了祠堂的大门。
江氏的祖祠当然还是在关西。
但天圣四十七年,天狼之乱发生后,江氏族人凋零,原先在关西的根基也有所损毁。
后来大魏分崩离析,各方势力混战。老伯爷带着剩余族人投奔了秦氏,从此征战四方。
最后秦氏建国,当时的家主江远昌被封清平伯,留京开府,举族受惠。
于是跟随他在战争中建立了功勋的江氏众族人,自然也就多半定居京城。
如此,在京城的清平伯府中,便又开了一个祠堂。
到如今,关西那边留守的,是江氏最后的退路,京城这边,才是现存的辉煌。
清平伯要开祠堂,族老共来了七个,辈分最高的就是二老太爷和五老太爷。
至于其余族老,说是族老,其实大多都跟清平伯平辈,年纪有比他大的,也大不了多少。
毕竟,当年的老一辈着实凋零太多。
江氏一族对于血脉还是十分重视的,尤其如今要认祖归宗的还是嫡支嫡长女。
清平伯作为家主,先按例颂词,祭祀祖宗。
众族老逐一上前,也做祭拜。
身为嫡支嫡子的伯府两位郎君最后祭拜。
祠堂前的大广场上,老夫人被江元芷搀扶着,绷着脸立在一旁。伯夫人则十分不安地站在她身边,一副也想扶她,却又不敢的样子。
现场没有下仆,祠堂祭祀的时候,下仆是不许来的。
府中还有一个小辈,被伯夫人养在身边的那个庶女,也没有来。
祭告祖宗后,清平伯与众族老,还有伯府两位郎君从祠堂正殿退出。
殿前台阶上,清平伯则宣告了今天的重头戏。
“琬娘是我失散十三年的亲女,此事经过调查,已做确认。”清平伯道,“然则世事多变,文书取证终究难以服众。”
他伸出一只手,说:“唯有祭告祖宗,天地为证,先祖共鉴,燃血问灵!如此,必将再无疑议。”
话落,不只是老夫人面色大变,就是大多数族老,包括伯府两位郎君,还有伯夫人,都一齐变色。
清平伯之前只说了要开祠堂,将江琬记回族谱,可没说过要跟她燃血问灵。
这不是一般的法门,燃血问灵,与市井间传说的滴血验亲可大不相同。
滴血验亲或有谬误,燃血问灵却是追溯血脉的秘法,再没有错误的可能。
此法唯有一点不好,便是需得燃烧验亲之人的半数血液。
这种损失,不管换成谁来,恐怕都难以承受。
清平伯为了确证江琬身份,居然愿意动用此等秘法。
老夫人第一个厉声道:“我不许!江承,你是疯了吗?”
族老们也劝:“家主不可如此,燃血问灵损伤太大,家主身负重任,岂能如此轻损自身气血?”
清平伯道:“若由我一人与琬娘做验证,自然需得损失一身半数血液。但若有大郎二郎与我一同分担,则可将此负担一分为三。过后只需稍加补益,自能回复。”
说着,他看向两个儿郎。
“珣儿,璃儿,你们可是愿意?”
大郎君江珣年十七,如今身量已经长成。
他生得一副端方模样,除却肤色微黑,也是一俊朗少年。
此刻清平伯一问,他立刻就朗声应道:“儿自当为父亲分担。”
二郎君江璃年十五,个头也不矮,倒是唇红齿白,有种格外的秀丽。
听了清平伯的问话,他却微微噘嘴,当时就说:“我不……”
江珣一个冷眼向他瞪过来,他后脖颈微缩,到底心不甘情不愿地说:“我不……可能不愿意,是吧……呵呵。”
老夫人只得紧抓住江元芷的手,心里恨不得立时厥过去,却到底撑着一股气,又不肯如此示弱,低了脸面。
伯夫人眼泪汪汪的,只用哀求的目光看向江琬。
江琬微微抿唇,不吭声。
清平伯笑一声:“好!有担当,不愧是我江家的好儿郎。琬娘,你呢?为父有你大兄二兄相分担,你却须得自身损去一半血液,无人能为你助力。”
他看着江琬,目光灼亮有力:“你可愿意?你可敢?”
江琬一个人立在祠堂前广场正中,与清平伯正相对的位置。
她身形瘦挑,腰肢细弱。此刻却脊背挺直,神情从容。纵是细瘦伶仃,也自有一股力量与风姿。
清平伯问话,她立即也笑一声:“有什么不愿意?有什么不敢?”
说着,她自己就上前了几步。
清平伯又是哈哈一笑:“好!”
“二伯父。”他对二老太爷说,“请你请出祭器。”
二老太爷叹一声,大步又走入祠堂。
片刻后,他竟捧出一尊约有半人高的青铜大鼎来。
这大鼎被他捧在手中,足以遮住他半身。鼎壁坚实,雕文浮凸,一眼可见厚重。
可这厚重大鼎在他手里,却偏偏被捧得轻轻松松,足有举重若轻之感。
五老太爷先赞一声:“二哥好功力,老当益壮,风采不减当年啊!”
“嘿!”二老太爷就笑一声,走到广场中间,举手一抛。
“砰——!”
这鼎被他稳稳抛掷在江琬身前。
好大的力度,竟震得地面都仿佛隐隐动了动。
江琬面不改色,只看了二老太爷一眼。
二老太爷冲她微微挑眉。
江琬便笑了笑。
二老太爷就又对她挑了一回大拇指,随即转身站回台阶一边。
清平伯来到鼎前,与江琬相对而立。
江珣也主动走过来,站到大鼎四方空位的西方。江璃随即跟上,便站到了江珣对面的位置。
清平伯先念祷词:“列祖在上……皇天为鉴,燃血问灵,以证其宗!放!”
说着,他先伸出右手,并指便在左手腕间一划而下。
虽不曾有利器,但他何等功力,只要有心,徒手划开自己的手腕自然不难。
鲜血立时从他手腕处汩汩而下,往中间大鼎中流去。
江珣立刻跟上,也徒手划开手腕,洒下鲜血。
江璃同时行动,亦不含糊。
江琬当然也不会落后,立即抬手,并指划破腕间动脉。
四个人的鲜血一齐在鼎中汇聚,神奇的是,他们的血液又同时并不落到大鼎底部,反而居中悬浮,并开始缓慢旋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