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第165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严格规定了上值、下值、换班,交班的时间,以及若有百姓来访、上告应有的流程,又在府衙内新设了老本行农事司、以及管理民学推行的府学机构。
  当然,现在这个机构里还没有正式的夫子,陈延就先把木师爷派过去兼职了。
  这一套动作下来,很快让府衙内的小吏们意识到,陈大人虽然不是动不动打打杀杀的知府,但也是眼里容不得散漫沙子的板正人。
  一时间,府衙内风气,略有变化。
  攘内完成,须得开始安外了。
  观其时,现下秋季已经快要结束,算算农历,现在已经是百理府快要播种冬小麦的季节了。
  来了,就不能放弃这大好的时机,陈延立刻计算了一下府衙内拥有的田地,迅速组织人在城外,开展了自己的老本行,老项目——堆肥。
  这样重口味的活动,很快就招致了许多人不理解的目光,但陈延不在乎这个,没有见识过‘丰收’二字的人,才会在乎这外物,称它们为路边之粪,见识过的人,会因为shi而打起来,称呼它们为人黄金。
  因为人少,堆到的肥料不多,陈延在再三思忖之下后,因地制宜,在坑内还加入了一些腐败的植物叶子、草木灰等物。
  发酵需要时间,先施肥后播种已然不可能了,陈延决定先松田下种再追肥,府城的地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叫带来的侍卫去更,勤一点,也是能耕完的。
  但思忖了一番之后,陈延决定不叫他们。
  他找来了木师爷,“听说你懂许多州、县的乡音,不如便帮本官找一些各地的民夫过来。”
  “各地的?”木师爷一下拿不准这个词的意思。
  陈延嗯了一声,“找壮劳力,包吃住,按月结钱,每月300个大钱。”
  木师爷一听这待遇,有些懵,包吃住一个月300大钱在百理,这属于高工资了,在哪儿都能找到人啊,要种田,直接招府里的都有人去,为何还要各地的?
  他不懂,但他这人有个特点,人不实在但听话,不懂的也不乱问,“属下知道了,大概要多少人呢?”
  陈延心算了一下自己的田,决定人还是松松垮垮地搞,不把人弄得太累,便道:“找一百人吧。”
  嚯,这人是真的多,“属下领命!”
  陈延则想着,来吧,从犄角旮旯里多来一点人,一起再一次来见证‘人肥’小麦,亩产2石的奇景,再四处宣扬吧。
  作者有话说:
  大家国际劳动妇女节快乐,留言赠送小红包一个,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146章 支柱产业
  ◎甜菜◎
  阿完沟是百理府下属平风县内的一个小山村。
  因为处山边险要之地而得名, 村里大概有二百户人,是县内比较大的一个村子。
  不过此村虽大,但内间人并不富裕, 一是靠近山边,这里的良田不多, 不能仰赖耕地, 就没有恒产。村上虽然壮年多, 但说要出去做点工那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平风县穷, 没什么生意吃饱了撑的还需要请人。
  说来缺点多多,但阿完沟的人口结构还不错,则是因为村里的壮年靠山吃山, 有一手好的狩猎技术,女子也有一双大脚,精通采集, 食物的供给没有大问题。
  为此, 阿完沟的人是感到自豪的。
  可上山, 不是每个季节都可以的,所以每年冬季, 都是阿完沟人最讨厌的季节。
  村子里, 一些孤寡老人、以及家里壮劳力少,孩子们多的家庭, 极易在冬日里崩塌。
  譬如这张小猴一家。
  张小猴家世代在阿完沟里生活, 他父母叔伯都在的时候, 张家也是个繁盛的大家族, 奈何在他十来岁的时候, 父亲进山狩猎被老虎咬死, 阿姆采集的时候听到这个噩耗不小心滑下山坡,都没了。
  一个叔伯也因为和老虎搏斗,一个伤了手,自此进不了山,另一个叔伯蒙张小猴他爹的救命之恩,咬着牙进山,从嘴里抠出一口粮食养大了小猴,给他娶了一个媳妇。
  眼看着日子要越过越好,小猴的媳妇怀了孩子,一胎一女,过不久二胎又生了两个崽,孩子们刚出生的时候,小猴是开心的,但开心没几天他就蒙了。
  因为没有大人帮衬,三个孩子太难带了。
  媳妇带人,就不能去山上采集,三个娃子,托付给别人带,采集所得的物资,得给出去一大半,累死累活也存不到什么粮食。
  他一个人进山,就算每次拼尽全力,也只有一些小猎物,别人能卖猎物,他因为家里孩子太多,得吃上一点,卖得都少,春夏秋,有收入的时候尚能维系生活,但眼看着冬日将近——
  人家屋檐上的干兔子、干鸡,地窖里的洋芋、干蘑菇和干耳子能溢满,他们家里,半空不空,小猴着急死了。
  “要不,去借一点?”小猴媳妇也是满脸苦涩,“总不能三个孩子……”
  “不行。”张小猴摇头,“媳妇,不是我不想借,是没人会借这么多,大伯家的牛子哥也成亲了,家里也有孩子。”
  明日无比暗淡,为什么想吃一口饱饭,想活着都这么难呢。
  “我还是多去山里转一转,要是能趁落雪之前打到一头大的猎物就值了!”
  “当家的,太危险了!”妇人制住他,但力气不大,他们心里都知道,如今上山很危险,但颗粒无收,也很危险。
  张小猴拿着父亲传下来的长镰刀进了山,山神是眷顾他的,这样的日子,他竟然在山上逮住了一只兔子,但山神也是残酷的,仅有一只兔子而已。
  为了更好的挺过冬天,张小猴决定带着兔子进城,换一袋子土豆回家。
  勒紧裤腰带,等等吧。
  到城门,他发现今日的平风县难得热闹,他有些开心,人多,兔子能卖个好价钱。
  但在摊位上蹲了好久,发现人来人往,兔子无人问津,大家都在看那告示之后,张小猴攥紧了兔子耳朵,凭借着高大的身躯挤进了人堆里。
  一进去,大家好像在看一张告示,可是他不识字,开口问了一下旁近那好像识字的大哥,对方叽叽呱呱说的话,他听不懂。
  大概是别个村的。
  就在张小猴觉得这东西没意思的时候,后边一个熟悉的乡音,在嘈杂的人声里,断断续续念着:‘招工、种田,包吃住、月资300钱。’
  他低垂着的眼睛瞬间抬起,目光里好像燃烧着火焰,立刻挤到了老乡身边,问:“老哥,招工吗?哪里招工,到底干什么,是一个月300大钱?不是半年?!”
  “是倒是,不过……”这个念的人挠挠头,“感觉不是真的,招人去百理府种田,这么多钱,还用找我们这里的?”
  “这可是官府公文?”
  “怕就怕是拖人去徭役。”
  “啊,徭役?”人堆里似乎有人这么应和了一句,但此刻,张小猴脑子里只有那三百大钱,徭役什么的,他完全不在乎。
  挤出人堆,把自己的兔子卖掉之后,他马不停蹄去了那什么县衙。
  很快,木师爷的人接见了张小猴。陈延怎么也没想到,因为百理较穷,且识字人不多,十里一乡音,所以他要求的各地民夫,木师爷操作起来有些困难。
  这对小猴来说是件好事,他随意展示了一下自己的力气和细心,立即就被选上了,这么简单……此刻,心里大条如张小猴也觉得有点不正常了。
  他张口想要说话,那小吏抬头看他:“还有什么事吗?”
  “就就是官爷,我们什么时候去百理?”
  “两日后就启程。”
  这么快,他脑子里有些空白,有些支吾道:“是这样的官爷,我是家里唯一的男丁,这次报名来得匆忙,家里还没安顿好,这……孩子多,能不能给一个月的钱?”
  他说着说着,脸已经红了,这样的话能说吗?这官吏该不会打自己的鞭子吧?或者不要他了?不要也好,张小猴感觉自己有点后悔了。
  但没想到的是,书吏看了他一眼,再看了一下近来收到的人,很爽快同意了,并给了他五百大钱,叫他后日准时到府衙里来。
  张小猴捧着钱,有些晕晕乎乎除了县衙,小吏也不担心他敢爽约,文书户籍在这里记着呢,再说了,这么好的待遇……为何不来?
  话说另一边,拿着钱回家的张小猴在见到媳妇之后直接泪洒当堂。
  他不知道自己要去什么地方,只感觉是‘舍生’之地,一把泪包着:“有这些钱,也能过了这个冬日,我看那官差讲点道理,就算是徭役,明年夏天我也回来了,媳妇你好好看着孩儿们。”
  “相公——”
  在家等待的妇人们眼中含泪,仿佛丈夫要一去不回,而这样的一幕,在百理府许多贫困的村子内上演着。
  -
  百理府城郊农庄内。
  肥已发酵,苗刚出,是时候要施肥了,这个时候,庄子里已经陆续来了一些民夫,这次庄子,陈延没有直接管理,而是交给了二树。
  学了这些年,二树识字、又参与过京郊农庄的管理,对百理农庄,可以说是得心应手。陈延只要每日来看看就行。
  而被运来的民夫,一开始晕晕乎乎,感觉自己可能要上断头台之后,很快住进了庄子边的茅屋里,临时建的,肯定不会特别好,但也宽敞、有床,每日上工……
  说实话,种点田而已,能有多累,关键是,每日包饭居然是真的!?
  有小米、有玉米棒子、菜种类虽少,但偶尔也能荤腥,这,每月还给钱,这?
  大善人降临百理府吗?
  大家不明所以,但都十分感激这个庄子里的头头,也就是知府陈大人。
  每次陈延一来,都能收获无数人敬爱的目光。
  “少爷。”二树还是习惯称呼陈延少爷,“田里的苗情况很好,您说的果然不错,这边的土地比京城那边更肥,这样追一追,田地里的苗比之之前在京城也差不离了。”
  “嗯,好好弄,蔬菜之类的也可以种上。”
  “好。”
  在庄子里转了一圈,陈延看着众百姓的状态,心里颇有成算,他准备等明年夏季收获之后,让这些人去家乡宣传人肥+草木肥耕种。
  都是年轻壮人,可不要让他失望啊。
  确认百理农庄的事已经定下来之后,陈延去那边就少了些,只在某些作物节点会过去看看。
  自九月之后的冬季,陈延在府衙内花的时间比较多,他在府衙内做了一个舆图,对百理府现存的一些县衙、村落地点,进行了一个摸排。
  在具体摸排之后,他发现这样建称落村,是很不合理的。
  地广人稀,太散了,而且良好的平地荒田旁没人,山边竟然集了那么多村,这合理吗?这不合理。
  得改,反正本朝对户籍府内流动管理不言,他得想些办法。
  陈延在百理府城旁圈了几个圈出来,远的不说,近的,这里就很适合挪几个小村庄过来。
  除舆图之外,陈延还深耕于一个重点,那就是塾学。
  先不管治下科举(毕竟这个没有十年见不了功夫),塾学得先办起来,教他们如何种田、如何建造木房屋、如何抵抗湿气……
  还有什么是能引发众人学习热情的呢,陈延思来想去,又加了一个,教百姓如何制造干货。
  众所周知,百理类云南,红伞伞白杆杆的诞生之地。
  但是推学是要钱的,光府内财库上的钱,只够开个头,后续肯定跟进不了,所以,还得开源。
  开一省之源,寻一府之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