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只要一朵菊花
陆续见了几个学子,不论其身份如何,陈初六都悉心指导,然后收入四为诗社。但也有几人,被陈初六当场看出是买的文章,没有准他们加入四为诗社。眼下尽半数学子都已经见过了,又一人站起身来,走到亭子面前,拱手道:“禀陈大人,在下任温茂,家中贫寒,没有带礼物过来,请大人见谅。”
陈初六一怔,回到:“无妨,文章已经给你批改,就放在这里,改日你再来请教也是可以。”
此言一出,其余学子听了都是哑然,之前不论贫富,陈初六都悉心指导,最差的那一位,才送了一副“拙作”,陈初六也是笑纳了,并加以点评指导。为何到了任温茂,却是请他以后再来?
任温茂却是一副天经地义地道:“回陈大人,大人为何不能体谅一下在下的处境,难道大人忘了自己也是出身贫寒嘛?”
陈初六不假辞色地道:“呵呵呵,不错,我是出身贫寒。可每次我向先生请教问题的时候,总是要送上一些东西。我指点你文章,凭什么白指点你呢?来而不往非礼也,你先想明白这个问题吧。”
“大人,在下以为不是。古之颜回亦穷,但孔圣人却仍对他悉心教导,敢问陈大人,难道不知道这个嘛?”
徐良骏则是冷声道:“这位年兄,社长可没有拒绝你来请教,只是让你带一点东西上门。刚才你也看到了,不论多少,只要尽了心意就行,其中道理,你难道不明白?”
“哼,本以为四为诗社皆好学乐道之辈,但今日见了,不过是一群势利小人。在下闻圣人传道,有教无类,只可惜这里容不下我这等贫寒之仕。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倒是要让世人看看,这四为诗社的真面目!”
“站住!”陈初六站起来,从亭子中走了出来:“好个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你只知道圣人有教无类,岂不知圣人传道还要手束脩的吗?交了束脩,方能有教,难道就因为你贫寒,我就要白教你?且不说师生之情,就是授予之恩,你都忘了!”
“在下并非忘了授予之恩,实是因为家中贫困。”
“家中贫困?”陈初六指着牛兴学几个贫寒学子:“难道他们就不贫寒?他们只怕比你还要贫寒吧……”
“这……他们那是谄媚!我学颜回,既有颜回之穷,当有颜回之志,阿谀奉承,谄媚他人,岂是君子所为?”
“你以为他们送的这些东西,真能讨好我?糊涂至极,他们送我礼,乃是不好意思不劳而获,更不想欠我什么。我正是看中他们这一点,才收下这些礼物的。你倒是好意思说自己学颜回之志!”
“在下……在下……”任温茂复读机一般,重复着在下两个字。
“我现在生气,并非是看在你什么都没拿,而是看在你以为这样理所当然。本官倡导事功之学,倒是求利,但要互惠互利,而不是尔虞我诈、利欲熏心。教你这几个道理,望你好自为之!”
陈初六又补充了一句:“你尽管将今日之事说给别人听,但不可断章取义,且看汴京中的读书人,是站在谁一边!若是想通了其中的道理,改日带一簇野菊登门,我亦是敞扉相迎。”
任温茂依旧道:“在下没钱,改日来也是没钱,陈大人,难道就不能白给我指教一次?你又不缺这点时间……”
陈初六这次看向了陈长水:“黑子,叫人给我把他扔出去!”
任温茂指着众人叫道:“难道诸君就这么看着?”
在场之日,都是不带看他一眼。陈长水朗声一笑,随后那任温茂就被扔在了大街上。剩下的这些学子,面面相觑,陈初六却丝毫不受影响,继续一个个去给他们批文章,依旧是贫富无别,谈笑风生。
等所有文章都批改了一遍,便有大部分人加入了四为诗社成为社员,剩下几个心术不正买文章进来的,陈初六也并未加以责怪,而是好言相劝,谆谆教导。既然已经拿了东西,那就得尽心尽力,他们做错了,不正是需要教导么?这才是有教无类啊……
众人皆是长拜道:“听陈子一席话,真胜读十年书矣!”
陈初六笑着摆摆手:“在四为诗社朝夕相处,大家可以互相切磋切磋。朝廷行科举制,当今相爷亦是出身寒门,诸位不要在意当下的家境,只要齐头并进,考个进士,方有出头之日。”
众人道谢之后,便离开了。出门之后,汴京中的士子,早已经等候已久,便从他们嘴里打听消息。这自然优势议论纷纷,褒贬不一了,但这个时候如何褒贬,对陈初六的名声早已经没什么损益了。
陈初六吩咐徐良骏、何健京二人,让他们去诗社宣布,凡是新老社员,都要缴纳三十文社费,暂时周转不开的,可以缓交。若是肯为诗社做事的,可以免交,甚至能赚一些钱。
汴京日报,由于难以每天发刊,所以变成了汴京时报。各栏目的编辑,徐良骏等人找好了,陈初六仔细看过之后,也逐渐定了下来。刘沆、高阳二人从书坊中来报,说是汴京时报的基本框架已经订好了。
汴京时报一共六大板块。其一,时政时事;其二,古今诗文选;其三,奇闻白话;其四,笑林广记;其五,工农巧技;其六,佛道医乐。此外还有三个专栏,一必颂皇恩浩荡、二必言事功之学、三必有广而告之。
六大板块家三个专栏,这就是汴京时报。一份汴京时报,计有五千余字,直接使用未经裁剪的纸,一张纸便能印两到三个板块,可惜不能印正反两面。再加上其他一些修饰和排版,一份汴京时报,有五张纸的样子。
书房里的邓老头,带上手下全力开动,在保证不错字的情况下,每人一天最多三百字,八个人,三天便能刻完。一边刻一边印,书坊刚好能保证汴京时报五千份的刻印。但为了有缓冲时间,陈初六决定让书坊提前十天排版,也就是十天后的报纸已经刻好板之后,才能发印今天的。
人员、流程皆已经定好之后,陈初六将汴京时报的编辑聚在一起,开始商议如何充实各大板块。
第一刊,尤为重要。
陈初六一怔,回到:“无妨,文章已经给你批改,就放在这里,改日你再来请教也是可以。”
此言一出,其余学子听了都是哑然,之前不论贫富,陈初六都悉心指导,最差的那一位,才送了一副“拙作”,陈初六也是笑纳了,并加以点评指导。为何到了任温茂,却是请他以后再来?
任温茂却是一副天经地义地道:“回陈大人,大人为何不能体谅一下在下的处境,难道大人忘了自己也是出身贫寒嘛?”
陈初六不假辞色地道:“呵呵呵,不错,我是出身贫寒。可每次我向先生请教问题的时候,总是要送上一些东西。我指点你文章,凭什么白指点你呢?来而不往非礼也,你先想明白这个问题吧。”
“大人,在下以为不是。古之颜回亦穷,但孔圣人却仍对他悉心教导,敢问陈大人,难道不知道这个嘛?”
徐良骏则是冷声道:“这位年兄,社长可没有拒绝你来请教,只是让你带一点东西上门。刚才你也看到了,不论多少,只要尽了心意就行,其中道理,你难道不明白?”
“哼,本以为四为诗社皆好学乐道之辈,但今日见了,不过是一群势利小人。在下闻圣人传道,有教无类,只可惜这里容不下我这等贫寒之仕。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倒是要让世人看看,这四为诗社的真面目!”
“站住!”陈初六站起来,从亭子中走了出来:“好个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你只知道圣人有教无类,岂不知圣人传道还要手束脩的吗?交了束脩,方能有教,难道就因为你贫寒,我就要白教你?且不说师生之情,就是授予之恩,你都忘了!”
“在下并非忘了授予之恩,实是因为家中贫困。”
“家中贫困?”陈初六指着牛兴学几个贫寒学子:“难道他们就不贫寒?他们只怕比你还要贫寒吧……”
“这……他们那是谄媚!我学颜回,既有颜回之穷,当有颜回之志,阿谀奉承,谄媚他人,岂是君子所为?”
“你以为他们送的这些东西,真能讨好我?糊涂至极,他们送我礼,乃是不好意思不劳而获,更不想欠我什么。我正是看中他们这一点,才收下这些礼物的。你倒是好意思说自己学颜回之志!”
“在下……在下……”任温茂复读机一般,重复着在下两个字。
“我现在生气,并非是看在你什么都没拿,而是看在你以为这样理所当然。本官倡导事功之学,倒是求利,但要互惠互利,而不是尔虞我诈、利欲熏心。教你这几个道理,望你好自为之!”
陈初六又补充了一句:“你尽管将今日之事说给别人听,但不可断章取义,且看汴京中的读书人,是站在谁一边!若是想通了其中的道理,改日带一簇野菊登门,我亦是敞扉相迎。”
任温茂依旧道:“在下没钱,改日来也是没钱,陈大人,难道就不能白给我指教一次?你又不缺这点时间……”
陈初六这次看向了陈长水:“黑子,叫人给我把他扔出去!”
任温茂指着众人叫道:“难道诸君就这么看着?”
在场之日,都是不带看他一眼。陈长水朗声一笑,随后那任温茂就被扔在了大街上。剩下的这些学子,面面相觑,陈初六却丝毫不受影响,继续一个个去给他们批文章,依旧是贫富无别,谈笑风生。
等所有文章都批改了一遍,便有大部分人加入了四为诗社成为社员,剩下几个心术不正买文章进来的,陈初六也并未加以责怪,而是好言相劝,谆谆教导。既然已经拿了东西,那就得尽心尽力,他们做错了,不正是需要教导么?这才是有教无类啊……
众人皆是长拜道:“听陈子一席话,真胜读十年书矣!”
陈初六笑着摆摆手:“在四为诗社朝夕相处,大家可以互相切磋切磋。朝廷行科举制,当今相爷亦是出身寒门,诸位不要在意当下的家境,只要齐头并进,考个进士,方有出头之日。”
众人道谢之后,便离开了。出门之后,汴京中的士子,早已经等候已久,便从他们嘴里打听消息。这自然优势议论纷纷,褒贬不一了,但这个时候如何褒贬,对陈初六的名声早已经没什么损益了。
陈初六吩咐徐良骏、何健京二人,让他们去诗社宣布,凡是新老社员,都要缴纳三十文社费,暂时周转不开的,可以缓交。若是肯为诗社做事的,可以免交,甚至能赚一些钱。
汴京日报,由于难以每天发刊,所以变成了汴京时报。各栏目的编辑,徐良骏等人找好了,陈初六仔细看过之后,也逐渐定了下来。刘沆、高阳二人从书坊中来报,说是汴京时报的基本框架已经订好了。
汴京时报一共六大板块。其一,时政时事;其二,古今诗文选;其三,奇闻白话;其四,笑林广记;其五,工农巧技;其六,佛道医乐。此外还有三个专栏,一必颂皇恩浩荡、二必言事功之学、三必有广而告之。
六大板块家三个专栏,这就是汴京时报。一份汴京时报,计有五千余字,直接使用未经裁剪的纸,一张纸便能印两到三个板块,可惜不能印正反两面。再加上其他一些修饰和排版,一份汴京时报,有五张纸的样子。
书房里的邓老头,带上手下全力开动,在保证不错字的情况下,每人一天最多三百字,八个人,三天便能刻完。一边刻一边印,书坊刚好能保证汴京时报五千份的刻印。但为了有缓冲时间,陈初六决定让书坊提前十天排版,也就是十天后的报纸已经刻好板之后,才能发印今天的。
人员、流程皆已经定好之后,陈初六将汴京时报的编辑聚在一起,开始商议如何充实各大板块。
第一刊,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