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施凤来的建议
崇祯皇帝只感觉胸口憋的慌,脸色发红的厉害,眼前一阵阵发黑,将这封奏报随手丢到一旁,刚想要起身说些什么。
就感觉天旋地转,张嘴喷出一口鲜血,便失去了意识……
四周传来一阵阵凌乱的脚步声,以及一阵阵慌乱的呼喊。
“陛下,陛下!”
“陛下您怎么了?”
“传御医,快传御医!”
“……”
崇祯皇帝的最后一个念头便是,大明完了……
大殿中一阵混乱,不多时,便有一个白胡子御医提着药箱,一路小跑着走进了大殿。
一番折腾之后,崇祯皇帝悠悠醒来,环顾一眼四周呵呵笑着说道。
“呵呵,呵呵,朕刚刚梦到杨嗣昌在归德战败自杀,洛阳城也丢了,福王落在了刘贼手上。”
“呵呵,呵呵,你们说可笑不可笑?这怎么可能呢……”
众人纷纷额头触地,一句话都不敢说。
崇祯皇帝见此,好像是意识到了什么,脸色一阵难看。
甩开了御医,伸手在自己四周摸索,拿到了那封军报。
崇祯皇帝又看了一遍军报,感觉脑袋都好似要炸开了。
山西丢了,陕西丢了,现下河南也快要丢了,京师被建奴围城……
不管任谁看,现在的大明都是一副亡国之相啊!
难不成,他就当真要做这个亡国/之君吗?
“咳咳……咳咳……”
崇祯皇帝一阵咳嗽,语气干涩的询问道。
“列位臣公,谁有破局之法?”
“谁可救救大明?”
大殿中却是没人说话,一阵沉默。
忽然就在这时,英国公张世泽在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声之后说道。
“陛下,若北地局势不可治,或可南迁!”
“我大明于南边仍有一留都啊!”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陛下到了南都,凭借江南的赋税人口,定可重新振兴大明的啊!”
“老臣请陛下南迁南京!”
在这种关头迁都而走,其所表达的意义不吝于抛弃整个北地的千万子民!
这样的话,也就只有张世泽这个历代与大明皇室亲厚的英国公敢说了!
崇祯皇帝闻言,将自己的目光看向了张世泽,刚想要怒叱张世泽几句。
但想到自己能够登上皇位,上代英国公张维贤是出了大力气,再加上现在张世泽病重,一副不久于人世的样子,终究还是没有开口斥责。
只是对着其他人说道。
“南迁之言不可再提!”
“朕若是南迁,岂不是抛弃北地万千百姓,抛弃祖宗基业呼?将来百年之后,朕岂有颜面面见祖宗于地下?”
崇祯皇帝如此说道,其他人则是没有敢再提的。
其实,在张世泽提出南迁之议后,很多人都是心动了的。
大明现在的困局他们都知道,说实话,这北京城到底还能不能守得住,所有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
眼下这种情况,肯定是不会有援兵的。
没有援兵来援,京师的粮草迟早耗尽,别看京师城防坚固,但如果没有粮食的话,失守是迟早的事情。
为了自己的小命,很多人都有南迁的想法!
南京多好啊!
没有流寇,没有建奴,富庶繁华,秦淮风光,江南景胜,简直就是人间天堂啊!
北京多危险啊,建奴可凶的很,万一被建奴破城了,他们的全家老小还不都被建奴给祸祸了?
只是,崇祯皇帝如此坚决的拒绝了,整的他们也很没办法!
可皇帝不走,他们也不能走啊!
崇祯皇帝环顾一眼四周,开口询问道。
“诸位可有解京师之围的方法?请众卿家畅所欲言!”
崇祯皇帝不想走,那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走了的话,对不起祖宗,对不起北地的百姓。
并不是他看不出现在大明京师所面临的困境!
他知道,如果没有破局之法的话,京师迟早告破!
别看现在建奴只是围城而不是攻城,等建奴围城时间长了,发现大明朝并没有援兵来解京师之围。
说不得围城就变攻城了!
再加上京师的粮草消耗严重,只要建奴肯付出些代价攻城,京师是绝对守不住的。
只是就在这时候,施凤来却是站出来说道。
“启奏陛下,老臣有一言,不知道当不当讲!”
崇祯微微颔首,虽然对施凤来很失望,但也不至于不给施凤来说话的机会。
施凤来见此,十分感激的对着崇祯皇帝行了三跪九叩之大礼,开口说道。
“老臣请陛下以高官厚禄招降那些反贼!”
“哪怕是封赏爵位,哪怕是封赏节度藩镇之权,也要招降了那些反贼大寇。”
“如此一来,一是可以不费刀兵,为大明天下消除大半逆贼解各地困境,二来可以为朝廷收拢数十万精兵,何乐而不为啊!”
“现在大明九边精兵损失惨重,天下各地兵马也都无法入卫勤王,京师被建奴围困,情况危急。”
“急需精兵入卫以抗建奴,解京师之围!”
“眼下虽然朝廷无有精兵可入卫勤王,但天下逆贼数十万,其中不乏精兵强将者!”
“若是可以招降了他们,很快就有大军可以来京师勤王了,京师之围自然可解!”
施凤来打的是招安天下的流寇义军,然后利用义军以抗建奴的主意。
如此一来,对大明朝廷其实是没什么实际上的损害的,反而是在名义上为朝廷收拢了数十万战兵。
最多就是朝廷在颜面上受些损失,反正这些分封出去的地盘,本来也都被那些反贼大寇给占领控制了。
朝廷做的无非就是,给那些逆贼大寇一个合理合法的统治地方的大义名分而已!
但对于那些逆贼大寇来说,什么劳什子大义名分其实压根不重要!
虽然能够装点门面,但他们统治地方真正靠的还是手中的刀子!
所谓的大义名分,有最好,没有也无所谓!
朝廷付出的是一点面子,但换回来的却是名义上的数十万精兵。
以及更重要的,大明各地兵力能够从和流寇反贼的交战中抽出手来。
虽然那些逆贼不大可能入京勤王,和建奴打生打死,最后便宜了朝廷。
但那些原本就属于朝廷的兵马,朝廷却是可以调动来入京勤王的。
如此一来,京师之围自然可解!
可以说,施凤来给出的建议,几乎是大明朝廷眼下所能够采取的最好的解决方案了。
没什么实际付出,收获却是不小!
就感觉天旋地转,张嘴喷出一口鲜血,便失去了意识……
四周传来一阵阵凌乱的脚步声,以及一阵阵慌乱的呼喊。
“陛下,陛下!”
“陛下您怎么了?”
“传御医,快传御医!”
“……”
崇祯皇帝的最后一个念头便是,大明完了……
大殿中一阵混乱,不多时,便有一个白胡子御医提着药箱,一路小跑着走进了大殿。
一番折腾之后,崇祯皇帝悠悠醒来,环顾一眼四周呵呵笑着说道。
“呵呵,呵呵,朕刚刚梦到杨嗣昌在归德战败自杀,洛阳城也丢了,福王落在了刘贼手上。”
“呵呵,呵呵,你们说可笑不可笑?这怎么可能呢……”
众人纷纷额头触地,一句话都不敢说。
崇祯皇帝见此,好像是意识到了什么,脸色一阵难看。
甩开了御医,伸手在自己四周摸索,拿到了那封军报。
崇祯皇帝又看了一遍军报,感觉脑袋都好似要炸开了。
山西丢了,陕西丢了,现下河南也快要丢了,京师被建奴围城……
不管任谁看,现在的大明都是一副亡国之相啊!
难不成,他就当真要做这个亡国/之君吗?
“咳咳……咳咳……”
崇祯皇帝一阵咳嗽,语气干涩的询问道。
“列位臣公,谁有破局之法?”
“谁可救救大明?”
大殿中却是没人说话,一阵沉默。
忽然就在这时,英国公张世泽在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声之后说道。
“陛下,若北地局势不可治,或可南迁!”
“我大明于南边仍有一留都啊!”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陛下到了南都,凭借江南的赋税人口,定可重新振兴大明的啊!”
“老臣请陛下南迁南京!”
在这种关头迁都而走,其所表达的意义不吝于抛弃整个北地的千万子民!
这样的话,也就只有张世泽这个历代与大明皇室亲厚的英国公敢说了!
崇祯皇帝闻言,将自己的目光看向了张世泽,刚想要怒叱张世泽几句。
但想到自己能够登上皇位,上代英国公张维贤是出了大力气,再加上现在张世泽病重,一副不久于人世的样子,终究还是没有开口斥责。
只是对着其他人说道。
“南迁之言不可再提!”
“朕若是南迁,岂不是抛弃北地万千百姓,抛弃祖宗基业呼?将来百年之后,朕岂有颜面面见祖宗于地下?”
崇祯皇帝如此说道,其他人则是没有敢再提的。
其实,在张世泽提出南迁之议后,很多人都是心动了的。
大明现在的困局他们都知道,说实话,这北京城到底还能不能守得住,所有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
眼下这种情况,肯定是不会有援兵的。
没有援兵来援,京师的粮草迟早耗尽,别看京师城防坚固,但如果没有粮食的话,失守是迟早的事情。
为了自己的小命,很多人都有南迁的想法!
南京多好啊!
没有流寇,没有建奴,富庶繁华,秦淮风光,江南景胜,简直就是人间天堂啊!
北京多危险啊,建奴可凶的很,万一被建奴破城了,他们的全家老小还不都被建奴给祸祸了?
只是,崇祯皇帝如此坚决的拒绝了,整的他们也很没办法!
可皇帝不走,他们也不能走啊!
崇祯皇帝环顾一眼四周,开口询问道。
“诸位可有解京师之围的方法?请众卿家畅所欲言!”
崇祯皇帝不想走,那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走了的话,对不起祖宗,对不起北地的百姓。
并不是他看不出现在大明京师所面临的困境!
他知道,如果没有破局之法的话,京师迟早告破!
别看现在建奴只是围城而不是攻城,等建奴围城时间长了,发现大明朝并没有援兵来解京师之围。
说不得围城就变攻城了!
再加上京师的粮草消耗严重,只要建奴肯付出些代价攻城,京师是绝对守不住的。
只是就在这时候,施凤来却是站出来说道。
“启奏陛下,老臣有一言,不知道当不当讲!”
崇祯微微颔首,虽然对施凤来很失望,但也不至于不给施凤来说话的机会。
施凤来见此,十分感激的对着崇祯皇帝行了三跪九叩之大礼,开口说道。
“老臣请陛下以高官厚禄招降那些反贼!”
“哪怕是封赏爵位,哪怕是封赏节度藩镇之权,也要招降了那些反贼大寇。”
“如此一来,一是可以不费刀兵,为大明天下消除大半逆贼解各地困境,二来可以为朝廷收拢数十万精兵,何乐而不为啊!”
“现在大明九边精兵损失惨重,天下各地兵马也都无法入卫勤王,京师被建奴围困,情况危急。”
“急需精兵入卫以抗建奴,解京师之围!”
“眼下虽然朝廷无有精兵可入卫勤王,但天下逆贼数十万,其中不乏精兵强将者!”
“若是可以招降了他们,很快就有大军可以来京师勤王了,京师之围自然可解!”
施凤来打的是招安天下的流寇义军,然后利用义军以抗建奴的主意。
如此一来,对大明朝廷其实是没什么实际上的损害的,反而是在名义上为朝廷收拢了数十万战兵。
最多就是朝廷在颜面上受些损失,反正这些分封出去的地盘,本来也都被那些反贼大寇给占领控制了。
朝廷做的无非就是,给那些逆贼大寇一个合理合法的统治地方的大义名分而已!
但对于那些逆贼大寇来说,什么劳什子大义名分其实压根不重要!
虽然能够装点门面,但他们统治地方真正靠的还是手中的刀子!
所谓的大义名分,有最好,没有也无所谓!
朝廷付出的是一点面子,但换回来的却是名义上的数十万精兵。
以及更重要的,大明各地兵力能够从和流寇反贼的交战中抽出手来。
虽然那些逆贼不大可能入京勤王,和建奴打生打死,最后便宜了朝廷。
但那些原本就属于朝廷的兵马,朝廷却是可以调动来入京勤王的。
如此一来,京师之围自然可解!
可以说,施凤来给出的建议,几乎是大明朝廷眼下所能够采取的最好的解决方案了。
没什么实际付出,收获却是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