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著里拿稳种田剧本 第3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32章 傲偏位面32
  罗兰事先打听过,肯特郡与赫特福德郡很相像,都是一派田园风貌的乡村,气候相近,地形甚至比赫特福德郡更平坦,拥有大片大片的农田,连丘陵与树林都很少见。
  也是一个非常适合“种田”的地区。
  罗兰有心把在这一区域引进“梅里顿三黄鸡”的养殖,借更多农人之手,推广这种优秀鸡种。
  这样一来,“梅里顿三黄鸡”的名声将更加响亮;朗博恩的佃农们,也可以出售他们繁育出的种鸡,从而赚上一笔。
  但在这之前,罗兰需要先让肯特郡的居民了解“梅里顿三黄鸡”的优点才行。
  第二天一早,罗兰向玛丽亚确认了一下教士小屋有没有自己的鸡舍。答复是真没有。
  看起来柯林斯表兄虽然很喜欢拾掇花园,但也并不是一个热衷于将园艺转化为生产力的人。指望他养鸡,也真是难为了他。
  也幸亏罗兰没有直接从伦敦带“鸡”下乡,而是在亨斯福德找好了可以代养的农户之后,才将信件送回了“食材行”,让“食材行”的人送十只“三黄鸡”过来。
  五天之后,“三黄鸡”送到——这些全是刚刚长大、可供食用的鲜嫩肉鸡;种鸡都还留在朗博恩那里。
  这些三黄鸡由农户帮忙照料,不用罗兰费神,她只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把这种良种鸡宣传出去就行。
  为此,罗兰专门去了一趟亨斯福德的周末集市。
  肯特郡靠海,拥有多佛等几座重要港口,因此亨斯福德的集市上,舶来的商品也远比梅里顿的要多。
  罗兰在这集市上竟然找到了大米——是质量相当不错的丝苗米,闻起来清香扑鼻。
  她开心之下,把这些米全都买了下来,请人先送到教士小屋去。她自己则把出售这种大米的进出口公司名址都记下来,以便日后再次购买。
  回到教士小屋,玛丽亚正望着朋友送来的这种“食材”发呆。
  “莉迪亚,这是大米吧?我见是见过一两次,可是却从来没自己做过。”
  柯林斯夫妇没有自己的厨娘和佣人,玛丽亚早已跟着卢卡斯太太学了一手烹饪——却完全不知道如何烹调丝苗米。
  “这个简单……朗博恩的福登太太给我看过一张食谱,是说怎么样用鸡汤来做饭的,我们明天来试一试。”
  玛丽亚一听就放心了:“福登太太呀,她的食谱一定很棒!”
  罗兰不禁笑了:朗博恩的厨娘名声在外,就是有这点好处,任谁都不会怀疑。
  第二天,玛丽亚与罗兰就请邻人农户帮忙,宰杀了一只三黄鸡,并且借了一口大锅,带回教士小屋的厨房。
  玛丽亚给灶台生了火,罗兰就把整只三黄鸡投入锅内炖煮,鸡肉煮到恰到好处便即捞出冲凉。余下的鸡汤反复过滤澄清——这次却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来煮饭。
  用鸡汤煮饭的同时,罗兰腾出手来,将完全晾凉的三黄鸡斩件,还快手快脚地用姜片、蒜末和红葱头用鸡油炒香,加点佐料,调了一个蘸酱。
  还没等这一锅饭煮熟,玛丽亚就直嚷嚷,连声说“太香了”。
  确实,鸡汤的浓香味,混着丝苗米独有的米香,早已充满了厨房,并且从这小小一间厨房的门窗里溢了出去。再加上罗兰用鸡油炒香了红葱和蒜蓉,这香味就太霸道了。
  “柯林斯太太,亲爱的——”
  罗兰正和玛丽亚在厨房内忙碌着,柯林斯先生突然冲了进来。
  他对厨房里传出的香味视若无睹,冲进来就把玛丽亚拉出厨房。
  “快摘下你的围裙,整理你的衣服——哎呦,你这一身的柴火气味哟——”
  柯林斯先生完全无视了妻子的劳动。
  这令罗兰张口就想要怼人。
  谁知柯林斯先生对玛丽亚说了“谁谁谁”现在正在大门口。
  玛丽亚便也慌了神,手忙脚乱地把身上的围裙摘下来,飞快地整理了衣裙,就要跟随丈夫出门。
  她临走,只来得及留给朋友一个“抱歉”的眼神。
  好在米饭已经煮得差不多了。罗兰没有玛丽亚在一旁帮忙,也能应付得过来。
  她自行把盛着鸡饭的大锅从灶台上端下来,把酱汁盛在小碟里。
  这时伊丽莎白赶来帮忙,顺便将消息告诉罗兰:“据说是罗辛斯的德布尔小姐。她的马车在门口。不止是柯林斯表兄,连卢卡斯爵士都出去致意了。”
  罗兰心想:难怪。
  她和伊丽莎白一起,透过厨房的一扇小窗向外望,看见教士小屋门外停着一辆低矮的四轮敞篷马车。一位年轻小姐和一位上了年纪的女士并肩坐在车中。
  “那位就是德布尔小姐,陪伴她的是詹金斯太太。”伊丽莎白都打听清楚了才进厨房来的。
  说来也怪,德布尔小姐的马车一直停在教士小屋的门口,就是没走。
  罗兰突然有了个想法:“莉齐,你看会不会是这锅鸡饭太香了,德布尔小姐才迟迟不走的?”
  伊丽莎白想了想,忍不住笑了,说:“我看有很大的可能。”
  两姐妹继续透过厨房的窗户观察,罗兰自言自语:“德布尔小姐看起来好瘦啊,气色也不太好。真弄不懂她为什么坐在敞篷马车上,还在户外待了那么久。”
  “莉齐,你说,咱们有没有办法能把德布尔小姐请进屋,请她吃一点东西?”
  罗兰回头看看刚刚煮出来的一大锅香喷喷的鸡饭。
  伊丽莎白想了想,说:“交给我!”
  她说着就提起裙子,走出了厨房。也不知道她是怎么安排的,过了十分钟左右,外面果然有了动静。
  柯林斯先生像是迎接英格兰王太后一样,把德布尔小姐迎进了教士小屋。
  玛丽亚则低眉顺眼地跟在德布尔小姐身后,一直进了屋,才一转弯,拐到了厨房来,后面跟着伊丽莎白。
  在厨房里,玛丽亚擦着额头上的汗说:“真……真是天大的荣幸啊!竟然说动了德布尔小姐进屋坐坐。”
  罗兰暗暗吐舌头:这要放在22世纪,人与人之间地位平等,绝对不会发生这种事。
  可是现在,柯林斯夫妇,还有卢卡斯爵士,似乎都觉得这很正常。
  “莉迪亚,你煮的饭,适合请德布尔小姐品尝吗?”玛丽亚异常局促地问。
  “我不大了解府上和罗辛斯的关系,没办法替你们做判断。”罗兰实话实说。
  “但是德布尔小姐……她看上去这么瘦,脸色又这么苍白,确实应该多吃一些,补一补气血!”
  这也是罗兰的真心话:德布尔小姐看起来确实太弱不禁风了。这样的天气里又在室外待了很久,罗兰猜她一定是感觉到不舒服了。
  又或者三黄鸡那无与伦比的香味勾起了她的饥火——总之,德布尔小姐需要吃一点东西了。
  罗兰已经帮玛丽亚准备好了:
  一只装饰着少许新鲜生菜叶的雪白圆盘上,扣着一碗米饭,米饭颜色金黄,正是用鸡汤煮成的。
  米饭一旁整齐堆放着切成块的鸡肉——罗兰深知这些贵族后裔们都是不会自己剔骨的巨婴,特地捡了已经去骨的鸡肉放置在米饭旁。
  最后,圆盘上还放了一只小小的浅碟,碟中盛放着罗兰特地做的蘸酱。事实上,这蘸酱比鸡饭还要香味浓郁。
  但是玛丽亚还是很紧张,她的脸色苍白,端着托盘的手都有些发抖,罗兰能听见盘子和碟子之间轻轻撞击,发出“叮叮叮”的声音。
  “玛丽亚,放心,这我原本是打算做给咱们自己的,味道一定不赖。”
  玛丽亚听见罗兰这么说,稍许放心。
  “还有,你付出了劳动和真心,就算是德布尔小姐,也没有理由无视你的付出。”
  玛丽亚听了继续点头,脸上多了几分血色,点头也点得更坚定了。
  “去吧,”罗兰笑着嘱咐,“如果德布尔小姐问起,你就说,这叫三黄鸡饭,是按照一个来自南方的食谱做成的,对长年体弱的人格外有益。”
  德布尔小姐这么瘦弱,确实需要吃点好的补一补——药补不如食补,这个道理,古今中外,无论哪个位面都是一样。
  玛丽亚“嗯”了一声,告辞去了。
  罗兰自己也饿了,舀了一碟鸡饭,挟了几块鸡肉,靠在灶台边自己品尝了一回——
  完美!
  这正是著名的海南鸡饭,饭是用鸡汤煮的,每一粒米都浸润着鸡汤的香气。而鸡肉晾凉之后,鸡皮滑弹,肉质细嫩,皮与肉之间,有一层亮晶晶的胶质。
  单吃鸡肉的滋味略有些寡淡,但是只要蘸上事先准备的蘸酱,立即变得滋味丰盈,香滑入味。
  罗兰自己都没想到,这一道鸡饭竟能做得如此成功——她明明还缺少很多香料与佐料,连酱油都没有。
  但是完美的n3909就是有这种能力,即便缺这缺那,有优质的良种鸡在,整道鸡饭显得毫无瑕疵,风味绝佳。
  罗兰和伊丽莎白没打算出去拜见那位“贵人”,而是继续留在厨房里。
  无所事事之际,罗兰去把早先在附近菜地里采来的一大捧油菜花扔进了一口铁锅干炒,炒着炒着,锅里就自然而然炒出一汪新鲜清澈的菜籽油1。
  她用这些菜籽油煸炒切碎的红葱头,炒干的葱头可以长期保存,撒在菜肴或者沙拉上,是不错的调味品。
  这香味实在难以抵挡,连卢卡斯爵士都中途过来了一次,想要看看厨房里究竟是什么“好东西”。
  终于等到德布尔小姐离开,玛丽亚端着空盘子回到厨房里。
  她竟然依旧在发抖,盘子和碟子依旧在轻轻地相互撞击着。
  伊丽莎白与罗兰对视一眼,彼此眼中都有忧色,都很担心:别是出了什么岔子。
  谁知玛丽亚放下盘子,上前拥抱罗兰:
  “哦我的朋友,多亏有你——我可从来没想到,有一天可以在自己家里招待德布尔小姐,请她吃饭。”
  罗兰赶紧问对方的评价。
  玛丽亚摇摇头:“没有评价。”
  “没有评价?”
  玛丽亚“嗯”了一声,看见罗兰和伊丽莎白流露出惊讶的表情,她突然舒心笑了,说:“但是德布尔小姐把送上的饮食都吃完了。”
  罗兰顿时松了一口气,伊丽莎白“扑哧”一声笑了。
  ——这恐怕是德布尔小姐对食物能给出的最高评价了。
  少时柯林斯表兄也走进了厨房,将德布尔小姐的优雅高贵与平易近人大大地夸奖了一遍,同时和他的妻子一样,百般感慨,自己竟然有这种荣幸,能够用如此低调谦逊的食物招待这样一位尊贵的小姐。
  “亲爱的表妹,我对两位光临寒舍感到十二万分的感激……如果不是有两位表妹出众的厨艺,我也绝没有这样的机会招待德布尔小姐……”
  “不过,我最心灵手巧的表妹,我还想请问一句……”
  柯林斯先生不好意思地开口,“德布尔小姐屈尊享用的那种……饮食,还有吗?”
  罗兰笑了:当然有。
  这一下皆大欢喜,教士小屋里,主人和反客为主的客人们一道享用了美味的鸡饭。
  卢卡斯爵士赞不绝口,柯林斯表兄则一早忘记了“贪食”是一种罪孽,在三五分钟之内,直接光盘,并且流露出意犹未尽的表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