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国 第28节
他对外的说法是,如今世道不算好,他才德平平也无心做官,只想在家安心读书,做做学问。
然后他就在洛阳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曹操这次回来,袁绍是很高兴的,他一直很看好曹操,也不觉得曹操跟官宦过不去有什么不对,当然,他也要说几句曹操年轻冲动,但这又不是什么大问题。
至少在一群朋友里,袁绍最喜欢的还是曹操。
不仅仅是因为曹操比较得他的心意,更因为他看好曹操的才干。
袁绍的出身和他的本事就注定了他不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事实上他也不可能是。
袁家已经出了好几个三公,袁绍自认比嫡出的袁术要好得多,他在心里也是默认自己未来也要做到三公的。
但要做三公并不仅仅是孤军奋战的事情,他手下还得有人啊。
袁家确实为他提供了不少资源,但这还不够。
袁绍是袁家公子不错,但他是庶出,过继是过继了,说起来也名正言顺了,可他爹死了呀。
袁术就不一样了,人家是正经的嫡子,而且不说是父亲家,也就是袁家这边的帮助,就说母亲家那边,也会是袁术的助力。
难道你以为袁家公子会路边随便拉个姑娘结婚么?
那肯定也是精挑细选的世家小姐,至少家世得相当呀。
袁绍知道自己在这方面是比不过袁术的,他也不甘心被压在袁术下面,所以他需要有好名声,他需要有朋友,他需要有真正能办事的助力。
他所交往的那些朋友,有些是为了名声,有些,则是为了对方真的能做事。
曹操在这方面的表现就很好。
曹操的出身不太光彩,宦官的后人,这个说过很多次了,就算曹嵩做了大司农也不能改变这一点,如袁家这样的人家是看不上他们家的,但袁绍知道曹操有才干,所以他的想法是,日后曹操是他手下的一大助力,甚至是他非常倚重的人。
袁绍真的很喜欢曹操。
尤其是曹操这次回来之后,磨掉了原本过于锋利的棱角,他开始知道分寸了,这就更让袁绍高兴了。
可曹操却在几次见面之后对袁绍有些不满起来。
当然,不是袁绍对他不好,相反,袁绍对他很好,甚至爱屋及乌的,连曹旭他都照顾到了,时常有新奇好玩的东西了,就让人送给曹操,实际上那是给曹旭的。
曹操是感谢袁绍的,但私事和正事他还分得清。
曹旭察觉到了曹操对袁绍的不同,或者说,她可能是所有人当中唯一一个察觉到的。
“哥哥说起本初哥哥的时候,和以前不太一样了呢。”
曹操眨眨眼,看向一脸无辜仿佛完全不知道自己说出这话意味着什么的曹旭,心里叹息一声。
谁说曹旭不聪明呢,她聪明的很,甚至这种事也只有她看出来了。
可曹操并不打算说:“一点小事,你不要在意,对了,你今日的功课如何了?”
“书都背完啦,抄写也写好了。”
好吧,曹操再次叹气,他觉得被请来教导曹旭的那位郑先生估摸着已经绝望了。
据说最开始郑先生对曹旭的要求除了背诵默写还有释义之外,还要求她写感想,要学会举一反三,除了教的书,另外还给曹旭开了补充的书单。
现在么,他只要求曹旭会背,懂得大概意思就好了,甚至就连任务量都减少了大半。
郑先生大概真的是绝望了。
不过伴随着郑先生绝望之下越来越宽松的要求的,是徐昌那边越来越严格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标准,神奇的是,丁氏不止一次私下抱怨徐昌那事一般人做不到的,可曹旭每次都保质保量的完成了。
……大概这就是命。
曹操夸了曹旭几句,曹旭却又说道:“哥哥有烦恼为什么不告诉我呢,我又不会跟别人讲。”
“你不懂这些,”曹操说道:“这是大人的事情,你不用操心的。”
可曹旭说道:“母亲说我也是大姑娘了,不是小孩子。”
……那是丁氏要你好好学管家呢!
可这时候曹旭拿出来说,这话似乎也没什么不对,曹操看看自家妹妹,已经从十多年前的小团团一个,长成了如今的小少女了。
那时候他可以把曹旭抱在怀里,真的是很小的一只,现在这孩子都快到他的肩膀了。
好吧,曹旭长得快是一方面,曹操本身就不高,这也是个现实问题。
但至少说曹旭不再是小孩子这话是没错了。
曹操想了想,觉得说一说也没什么:“但不许告诉别人。”
“放心吧,我不说的!”
然后曹操就说起了袁绍最近干的事情,他对此的评价只有一句话:“本初的心太大了。”
袁绍说起来是隐居在家,但实际上他私下里却广交朋友,其中多有党人,已经形成了一股很大的势力,袁绍还广养门客,收留资助家境贫寒的士子们,他虽不在朝堂,但外面提到袁家大公子,都得竖起拇指夸一句。
袁绍贤德的名声不仅仅是洛阳,天下各处都有听闻。
曹旭也是知道这事的,曹嵩提到过,甚至还说如果曹操也能像袁绍一样出息就好了。
这时候曹旭歪头看向曹操:“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当然不是,”曹操说道:“我说本初心大,你道他这是学的谁?郑先生给你讲过战国四公子没有?”
见曹旭点头,曹操继续说道:“他这是学孟尝君学信陵君呢!”
说起这个,曹旭就更不懂了:“学他们不好吗?”
不是说这都是很厉害的人物吗?
提起这个,曹操冷笑一声:“当然好,但那也得看看时事和自己的身份!”
战国公子说的可不像是现在,是个人都能称作公子,那时候的公子是真真正正的与王室有血缘关系的,孟尝君是齐威王之孙,信陵君是魏昭王之子,魏安釐王的弟弟,袁绍跟这些人能一样吗?!
可袁绍一个劲的学他们,没脑子的看了也就说一句,袁家大公子名满天下,是个公认的贤德之人,可有脑子的稍微想想,就都得问同一个问题。
袁绍你这是想干啥呢?
你丫胆儿肥了是吧!
在曹操看来,袁绍现在说是声势浩大了,可实际上他是在自己给自己玩捧杀。
曹操能够理解袁绍为什么选择这条路,袁绍如果做官,他或许确实有之前不错的表现,但他毕竟在家守孝六年,再回去,即便朝廷看着袁家的面子还是在原有的官职上给他升一升,但又能升多少呢?
袁绍之前是做了县令回来的呀!
再高一级其实也没多高。
而以袁绍袁家子弟的身份,这个年纪却只能做个比县令大不了多少的官,这可真是够丢人了。
就连他一向看不上的袁术,官职都比他大了好几截,袁绍当然不愿意。
而且,就算他现在开始好好做官好好奋斗,但实际上这已经晚了,他慢了人家六年,以后也将很难超过,袁绍一辈子都得低袁术一头。
袁绍怎么能甘心再继续从底层奋斗呢?
县令这样的官职,说真的,放在普通人家里还能当个官看,放到他们这些人家里,就是个笑话,出入官场倒也罢了,要是过个十年八年再看还是县令,那就真是个笑话了。
就连曹操都是第一次外放都是做个县令更何况是袁绍?他的家世注定了他不可能接受这种结果。
所以袁绍走了另外一条路,养贤养名养士,他不成也是个超然世外的形象,若是成了,一入官场就必定是高官厚禄。
可曹操觉得,袁绍把声势搞的太大了,他知道放却不知道收。
宦官家的另一重好处是,曹操能打听到不少宦官那边的消息。
比如现在十常侍对袁绍就很不满意。
原本袁绍在外面搞风搞雨跟他们都没关系,他们只要让皇帝高兴了就稳当了,可袁绍太过亲近党人,又做的太露痕迹,这就让宦官们紧张犯嘀咕了。
谁不知道党人就跟宦官过不去,完全是有你无我的架势啊。
看看前面几次党锢之乱啊!
血淋淋的教训可摆在那里呢!
曹操也为此劝说了袁绍,可袁绍压根不听,袁绍觉得曹操在这事上看的还是不够清楚,这是曹操家世带来的限制,他不怪曹操,可也要曹操别管他这事了。
在这事上,袁绍听谁的?
他听张邈的,听许攸的。
这两人的话能听吗!
在曹操看来,这就是两个只有小聪明的糊涂蛋啊!
当然,这还不是最可怕的,要说起来,许攸和张邈到底还有点聪明劲,最可怕的是,袁绍还跟陈蕃交往,他听陈蕃的!
陈蕃是谁?
早前也是说过这个人的,他就是那个跟那个扶持了现任皇帝上位的前大将军窦武一起搞宦官,最后没搞定宦官,反而被宦官们手起刀落的搞定的人呀!
当时的陈蕃是太傅,皇帝年纪又小,如果给个有本事的人干,名正言顺的代替皇帝处理朝政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太傅就是有这权力嘛。
结果陈蕃这个太傅,加上那个掌控天下兵马的大将军窦武,两人联合都没能搞死几个只能死宅在深宫里,手无寸铁的宦官,反而被人家给搞定了。
你说你志向再大,你听陈蕃的,这能成事吗?能吗!
他不给你坏事就算不错了呀!
而袁绍这样的,曹操觉得眼看着是要坏事。
本初你能不能清醒一点,出息一点啊!
曹操觉得特别心累。
原本按照道理来说,他看着袁绍这样大可以甩袖子走人不奉陪了,免得跟着一起翻船。
可袁绍对他实在不错,他们又是打小的交情,曹操其实也不忍心就那么甩开袁绍了。
袁绍虽然在这事上不听他的,但他对曹操也是真心喜欢呀,在其他方面对曹操好的不得了。
曹操除了自己生气也没啥办法了。
曹旭已经被这里面的一堆事情听的晕乎乎了,最后她只得出了一个总结:“哥哥你不用担心我不小心说出去了,我根本……没听懂qaq”
完全没懂!
这太复杂太混乱了!
别说听懂,曹旭完全就没记住什么。
然后他就在洛阳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曹操这次回来,袁绍是很高兴的,他一直很看好曹操,也不觉得曹操跟官宦过不去有什么不对,当然,他也要说几句曹操年轻冲动,但这又不是什么大问题。
至少在一群朋友里,袁绍最喜欢的还是曹操。
不仅仅是因为曹操比较得他的心意,更因为他看好曹操的才干。
袁绍的出身和他的本事就注定了他不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事实上他也不可能是。
袁家已经出了好几个三公,袁绍自认比嫡出的袁术要好得多,他在心里也是默认自己未来也要做到三公的。
但要做三公并不仅仅是孤军奋战的事情,他手下还得有人啊。
袁家确实为他提供了不少资源,但这还不够。
袁绍是袁家公子不错,但他是庶出,过继是过继了,说起来也名正言顺了,可他爹死了呀。
袁术就不一样了,人家是正经的嫡子,而且不说是父亲家,也就是袁家这边的帮助,就说母亲家那边,也会是袁术的助力。
难道你以为袁家公子会路边随便拉个姑娘结婚么?
那肯定也是精挑细选的世家小姐,至少家世得相当呀。
袁绍知道自己在这方面是比不过袁术的,他也不甘心被压在袁术下面,所以他需要有好名声,他需要有朋友,他需要有真正能办事的助力。
他所交往的那些朋友,有些是为了名声,有些,则是为了对方真的能做事。
曹操在这方面的表现就很好。
曹操的出身不太光彩,宦官的后人,这个说过很多次了,就算曹嵩做了大司农也不能改变这一点,如袁家这样的人家是看不上他们家的,但袁绍知道曹操有才干,所以他的想法是,日后曹操是他手下的一大助力,甚至是他非常倚重的人。
袁绍真的很喜欢曹操。
尤其是曹操这次回来之后,磨掉了原本过于锋利的棱角,他开始知道分寸了,这就更让袁绍高兴了。
可曹操却在几次见面之后对袁绍有些不满起来。
当然,不是袁绍对他不好,相反,袁绍对他很好,甚至爱屋及乌的,连曹旭他都照顾到了,时常有新奇好玩的东西了,就让人送给曹操,实际上那是给曹旭的。
曹操是感谢袁绍的,但私事和正事他还分得清。
曹旭察觉到了曹操对袁绍的不同,或者说,她可能是所有人当中唯一一个察觉到的。
“哥哥说起本初哥哥的时候,和以前不太一样了呢。”
曹操眨眨眼,看向一脸无辜仿佛完全不知道自己说出这话意味着什么的曹旭,心里叹息一声。
谁说曹旭不聪明呢,她聪明的很,甚至这种事也只有她看出来了。
可曹操并不打算说:“一点小事,你不要在意,对了,你今日的功课如何了?”
“书都背完啦,抄写也写好了。”
好吧,曹操再次叹气,他觉得被请来教导曹旭的那位郑先生估摸着已经绝望了。
据说最开始郑先生对曹旭的要求除了背诵默写还有释义之外,还要求她写感想,要学会举一反三,除了教的书,另外还给曹旭开了补充的书单。
现在么,他只要求曹旭会背,懂得大概意思就好了,甚至就连任务量都减少了大半。
郑先生大概真的是绝望了。
不过伴随着郑先生绝望之下越来越宽松的要求的,是徐昌那边越来越严格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标准,神奇的是,丁氏不止一次私下抱怨徐昌那事一般人做不到的,可曹旭每次都保质保量的完成了。
……大概这就是命。
曹操夸了曹旭几句,曹旭却又说道:“哥哥有烦恼为什么不告诉我呢,我又不会跟别人讲。”
“你不懂这些,”曹操说道:“这是大人的事情,你不用操心的。”
可曹旭说道:“母亲说我也是大姑娘了,不是小孩子。”
……那是丁氏要你好好学管家呢!
可这时候曹旭拿出来说,这话似乎也没什么不对,曹操看看自家妹妹,已经从十多年前的小团团一个,长成了如今的小少女了。
那时候他可以把曹旭抱在怀里,真的是很小的一只,现在这孩子都快到他的肩膀了。
好吧,曹旭长得快是一方面,曹操本身就不高,这也是个现实问题。
但至少说曹旭不再是小孩子这话是没错了。
曹操想了想,觉得说一说也没什么:“但不许告诉别人。”
“放心吧,我不说的!”
然后曹操就说起了袁绍最近干的事情,他对此的评价只有一句话:“本初的心太大了。”
袁绍说起来是隐居在家,但实际上他私下里却广交朋友,其中多有党人,已经形成了一股很大的势力,袁绍还广养门客,收留资助家境贫寒的士子们,他虽不在朝堂,但外面提到袁家大公子,都得竖起拇指夸一句。
袁绍贤德的名声不仅仅是洛阳,天下各处都有听闻。
曹旭也是知道这事的,曹嵩提到过,甚至还说如果曹操也能像袁绍一样出息就好了。
这时候曹旭歪头看向曹操:“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当然不是,”曹操说道:“我说本初心大,你道他这是学的谁?郑先生给你讲过战国四公子没有?”
见曹旭点头,曹操继续说道:“他这是学孟尝君学信陵君呢!”
说起这个,曹旭就更不懂了:“学他们不好吗?”
不是说这都是很厉害的人物吗?
提起这个,曹操冷笑一声:“当然好,但那也得看看时事和自己的身份!”
战国公子说的可不像是现在,是个人都能称作公子,那时候的公子是真真正正的与王室有血缘关系的,孟尝君是齐威王之孙,信陵君是魏昭王之子,魏安釐王的弟弟,袁绍跟这些人能一样吗?!
可袁绍一个劲的学他们,没脑子的看了也就说一句,袁家大公子名满天下,是个公认的贤德之人,可有脑子的稍微想想,就都得问同一个问题。
袁绍你这是想干啥呢?
你丫胆儿肥了是吧!
在曹操看来,袁绍现在说是声势浩大了,可实际上他是在自己给自己玩捧杀。
曹操能够理解袁绍为什么选择这条路,袁绍如果做官,他或许确实有之前不错的表现,但他毕竟在家守孝六年,再回去,即便朝廷看着袁家的面子还是在原有的官职上给他升一升,但又能升多少呢?
袁绍之前是做了县令回来的呀!
再高一级其实也没多高。
而以袁绍袁家子弟的身份,这个年纪却只能做个比县令大不了多少的官,这可真是够丢人了。
就连他一向看不上的袁术,官职都比他大了好几截,袁绍当然不愿意。
而且,就算他现在开始好好做官好好奋斗,但实际上这已经晚了,他慢了人家六年,以后也将很难超过,袁绍一辈子都得低袁术一头。
袁绍怎么能甘心再继续从底层奋斗呢?
县令这样的官职,说真的,放在普通人家里还能当个官看,放到他们这些人家里,就是个笑话,出入官场倒也罢了,要是过个十年八年再看还是县令,那就真是个笑话了。
就连曹操都是第一次外放都是做个县令更何况是袁绍?他的家世注定了他不可能接受这种结果。
所以袁绍走了另外一条路,养贤养名养士,他不成也是个超然世外的形象,若是成了,一入官场就必定是高官厚禄。
可曹操觉得,袁绍把声势搞的太大了,他知道放却不知道收。
宦官家的另一重好处是,曹操能打听到不少宦官那边的消息。
比如现在十常侍对袁绍就很不满意。
原本袁绍在外面搞风搞雨跟他们都没关系,他们只要让皇帝高兴了就稳当了,可袁绍太过亲近党人,又做的太露痕迹,这就让宦官们紧张犯嘀咕了。
谁不知道党人就跟宦官过不去,完全是有你无我的架势啊。
看看前面几次党锢之乱啊!
血淋淋的教训可摆在那里呢!
曹操也为此劝说了袁绍,可袁绍压根不听,袁绍觉得曹操在这事上看的还是不够清楚,这是曹操家世带来的限制,他不怪曹操,可也要曹操别管他这事了。
在这事上,袁绍听谁的?
他听张邈的,听许攸的。
这两人的话能听吗!
在曹操看来,这就是两个只有小聪明的糊涂蛋啊!
当然,这还不是最可怕的,要说起来,许攸和张邈到底还有点聪明劲,最可怕的是,袁绍还跟陈蕃交往,他听陈蕃的!
陈蕃是谁?
早前也是说过这个人的,他就是那个跟那个扶持了现任皇帝上位的前大将军窦武一起搞宦官,最后没搞定宦官,反而被宦官们手起刀落的搞定的人呀!
当时的陈蕃是太傅,皇帝年纪又小,如果给个有本事的人干,名正言顺的代替皇帝处理朝政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太傅就是有这权力嘛。
结果陈蕃这个太傅,加上那个掌控天下兵马的大将军窦武,两人联合都没能搞死几个只能死宅在深宫里,手无寸铁的宦官,反而被人家给搞定了。
你说你志向再大,你听陈蕃的,这能成事吗?能吗!
他不给你坏事就算不错了呀!
而袁绍这样的,曹操觉得眼看着是要坏事。
本初你能不能清醒一点,出息一点啊!
曹操觉得特别心累。
原本按照道理来说,他看着袁绍这样大可以甩袖子走人不奉陪了,免得跟着一起翻船。
可袁绍对他实在不错,他们又是打小的交情,曹操其实也不忍心就那么甩开袁绍了。
袁绍虽然在这事上不听他的,但他对曹操也是真心喜欢呀,在其他方面对曹操好的不得了。
曹操除了自己生气也没啥办法了。
曹旭已经被这里面的一堆事情听的晕乎乎了,最后她只得出了一个总结:“哥哥你不用担心我不小心说出去了,我根本……没听懂qaq”
完全没懂!
这太复杂太混乱了!
别说听懂,曹旭完全就没记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