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水下霸主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提交这份报告的不是牧浩洋,而是周渝生。
  虽然牧浩洋兼任海军司令,但是主要身份是总参谋长,所以海军的装备规划报告都是由章玉廷、周渝生与晏鹰搏等兵种负责人提出来的,再由总参谋长审议后提交给国防部与国务院。
  当时,牧浩洋是全电动潜艇的最大支持者。
  这并不是说牧浩洋很看重潜艇的效费比,而是按照他的规划,未来的中国海军舰队就是一支“电动舰队”,各种大型战舰上都有综合电力系统,电能不但是驱动能量,也是各种武器系统的主要能量。如此一来,全电动潜艇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海军的后勤保障,而且能够更有效的配合舰队作战。
  比如,在伴随舰队作战的时候,全电动潜艇可以非常方便的从其他战舰,比如航母、大型综合战舰、反潜战舰等配备了聚变核反应堆的战舰那里补充电能,基本上不用考虑充电带来的问题。
  当然,全电动潜艇的最大优势还是在成本上。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牧浩洋不会忽视的原因,即全电动潜艇更易建造,一些规模较小的内河造船厂就有足够的实力,不需要占用沿海地区大型造船厂的船台,因此在战争时期能够迅速提高产量。
  要知道,在世界大战中,潜艇绝对是“易耗品”。
  如此一来,大力发展全电动潜艇就没有什么悬念了。
  二零四五年底,在通过了国防部与国务院的审批之后,牧浩洋批准了“黄貂鱼”级的建造工作。因为该级潜艇全部用淡水鱼的名称命名,所以又被称为“淡水鱼”级。从这个命名方式来看,也证明全电动潜艇在二零四五年的时候受到的重视仍然不够高,只是被当做一种廉价的替代品。
  当然,“黄貂鱼”级本身也存在较多的问题。
  这种潜艇的水下排水量只有二千二百吨,配备三百吨第一代燃料电池,最大潜航续航力只有六千五百公里,最大潜航速度三十五节,配备了四具五百三十三毫米与两具六百五十毫米鱼雷发射管,备雷十八条、或者二十四枚水雷。最初建造的两批,全部采用第一代燃料电池,从第三批开始才更换为第二代燃料电池,前两批也在进行中期改进的时候,换上了第二代燃料电池。
  “黄貂鱼”级的最大优势就是成本。
  算上设计与研制经费,在燃料电池的制造成本还没降下来的情况下,第一批八艘的造价也仅相当于两艘099型攻击核潜艇,第二批的造价比第一批降低了百分之三十,到了第三批的时候更是降低到了一半左右。也就是说,在剔除了设计与研制经费之后,“黄貂鱼”级的造价仅相当于099型的八分之一。
  当然,也许有人认为,潜艇多了,需要更多的官兵,也需要更多的保障设施,维持费用更高。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黄貂鱼”级的编制只有二十二人,其中六名军官,仅相当于攻击核潜艇的六分之一,而且不存在对核反应堆进行维护保障的问题,所以维护费用只有攻击核潜艇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在综合成本上,“黄貂鱼”级的优势更加突出,还不到攻击核潜艇的八分之一。
  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中国海军已经分五批订购了四十八艘该型潜艇。大战爆发前,中国海军装备了三十二艘,除了在建的八艘,另外八艘以援助的方式提供给了盟国。除此之外,巴基斯坦、埃及等十多个盟国订购了三十多艘,另外还有数个友好国家订购了二十多艘。“黄貂鱼”级的最终产量超过了一百艘,而且大部分第一与第二批次的都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安装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燃料电池,有的甚至服役了四十年以上。
  从建造数量上看,“黄貂鱼”级是一种非常成功的潜艇。
  当然,这也不等于“黄貂鱼”级没有问题了。
  最大的问题就是排水量过小,导致改进余地非常有限,持续作战能力也远没有达到海军的要求。
  说得直接一点,“黄貂鱼”级只适合在近海活动,没有在大洋深处独立作战的能力。
  以其潜航能力来看,在离基地二千五百公里之外的地方,只能巡逻两天,即便换成第二代燃料电池,也无法超过十天,而攻击核潜艇在战场内的巡逻时间都在一个月以上,有的甚至能达到两个月。
  除了续航力,弹药备量太低也是个严重问题。
  在后来的战争中,这个问题表现得非常突出。比如在好几次伏击战中,“黄貂鱼”级都是因为耗光了鱼雷,不得不眼睁睁的看着敌人的舰船溜走。也正是如此,大战期间,“黄貂鱼”级经常以集群的方式活动,由四到六艘潜艇组成一支猎杀小队,一起攻击敌人的船队与舰队。
  对中小国家来说,这些问题还能容忍。
  对中国海军来说,“黄貂鱼”的性能缺陷就无法容忍了。
  事实上,这也是中国海军为什么要在第二种全电动潜艇投产之后,把才服役几年的“黄貂鱼”级援助给盟国的主要原因。
  第二种全电动潜艇,就是在二零四八年正式动工建造的“金枪鱼”级。因为该级潜艇全部以咸水鱼的名字命名,所以又被称为“咸水鱼”级,其首艇就是“金枪鱼”号,而之前充当实验潜艇的“金枪鱼”号在二零四九年退役,随后移交给海军博物馆,成为中国潜艇发展史的见证。
  与“黄貂鱼”级相比,“金枪鱼”级的最大特点就是排水量增加了百分之六十。
  第一批“金枪鱼”级的水下排水量为三千五百五十吨,配备五百吨第二代燃料电池,最大潜航续航力高达一万六千公里,最大潜航速度四十五节;有两具五百三十三毫米与四具六百五十毫米鱼雷发射管,备雷二十八条、或者四十四枚水雷。第二批次的水下排水量增加到了三千七百八十吨,主要是增加了垂直导弹发射舱;第三批次的水下排水量进一步增加到了三千九百四十吨,燃料电池的配制量也提高到了六百吨,并且换装了最大功率为九千五百千瓦的永磁电动机,最大潜航速度提高到四十七节。从第四批次开始,全面换装第三代燃料电池与最大功率为一万二千千瓦的永磁电动机,最大潜航距离达到二万八千公里,最大潜航速度突破五十节。
  如果说“黄貂鱼”级开启了全电动潜艇的时代,那么“金枪鱼”级就把全电动潜艇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上,特别是从第四批开始,“金枪鱼”级已经在各个方面超越了攻击核潜艇,成为真正的水下霸主。
  难能可贵的是,“金枪鱼”级的造价依然十分低廉。
  只有前两批受燃料电池影响,单位排水量的造价比“黄貂鱼”级略高一些,从第三批开始就比“黄貂鱼”级低了一些。因为建造规模极为巨大,所以“金枪鱼”级的规模成本效应更加突出。
  到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金枪鱼”级总共建造了二百七十八艘。
  可以说,如果中国坚持发展攻击核潜艇,肯定不可能在战争期间造出如此多的潜艇,也就不可能在水下战场上获得压倒性的优势。
  当然,“金枪鱼”级在建造过程中也进行了改进。
  最主要的改进,就是增强其持续作战能力,而采用的办法,除了增加燃料电池的配量与采用更先进的燃料电池之外,主要就是通过增大排水量,增加专用武器舱段的方式来增加武器携带量。比如从第七批次开始,“金枪鱼”级就增添了一个长约六米的武器舱,把鱼雷备量提高到了五十四条。到了第九批次,还改进了鱼雷发射装置,取消了五百三十三毫米鱼雷发射管,把六具六百五十毫米鱼雷发射管全部设置在肋部,在艇首安装了大型球形主动声纳阵列。
  当然,在改进的时候,“金枪鱼”级的排水量也猛增了不少。到第七批次时,水下排水量已经达到四千三百吨,第九批次更是达到了四千四百五十吨。而随着排水量增加,潜艇的推进系统也相应做了改进。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很多前期建造的“金枪鱼”级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改进。在战争时期,中国海军也不会花大力气改进已有的潜艇,因为这不比建造全新的潜艇省多少事。
  严格说来,经过这么多改进,“金枪鱼”级已经不是一型潜艇了。
  后来,很多人就把“金枪鱼”级按照武器配制分成了四个级别。
  “金枪鱼”级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潜艇的面貌,只是攻击核潜艇并没因此淘汰,而是贞丰县队的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攻击核潜艇能够保留下来,得益于两项关键技术,一是可控聚变反应堆小型化,二是磁流体推进技术。
  这两项技术,不但让攻击核潜艇迎来了第二春,还使攻击核潜艇拥有了不可替代性。
  说得直接一点,易于建造的全电动潜艇属于“消耗品”,而性能先进、战斗力强大的攻击核潜艇是“奢侈品”。
  在海军舰艇性能全面提升之后,中国海军不能没有攻击核潜艇。(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