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八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新罗与百济的战争,并没有因为程处弼的到来而改变什么,形势上依旧处于僵持。
两方你攻我守,浴血奋战,达到的不过是白白死伤,一无所成。
得到阶伯、金庾信这两军主将传回国都的消息后,百济王扶余璋和新罗王金德曼的脸上,都怒容满面,气不打一处出。
他们两国打死打活,两国相争,除了白耗人马,死伤折损,他们都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利益。
唯一的获益者,便是领军南下而来,打着大唐旗号,吃完东家吃西家,从新罗、百济两方割地占土的程处弼。
他们两国拼死拼活,鹬蚌相争,最后返到让程处弼不折兵马,渔翁得利,唾手占据了他们近半的疆土,这如何不让他们气得吐血,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但是,生气归于生气,他们再怎么生气,也无可奈何,只能硬着头皮,接受这惨淡的现实!
因为程处弼的行为无可挑剔,让他们找不出的毛病,来向程处弼发难。
对新罗,程处弼确实采取了“围魏救赵”之计,帮助新罗对百济发起了“进攻”,“攻取”了百济西原京以北的土地,达成了对新罗的承诺。
只是在“攻取”西原京以北的百济土地之后,程处弼便停下了进攻的脚步,对自己的大军进行了长时间的休整。
对于百济而言,程处弼同样也做到了对百济的承诺,他没有出兵帮助新罗,同百济进行征战,也没有提供其他相应的帮助。
程处弼的做法无可挑剔,程处弼完成了对新罗、百济两国都实现的承诺,只是这个承诺之后还呈现出来的结果让两国的国王都跟啃了翔一样的难受。
他们无可言语,他们想要抓程处弼的痛脚对程处弼进行声讨都非常的困难。
就算他们对程处弼的行为非常的不满,想要对程处弼进行攻讦、攻击,他们也要掂量一下程处弼的背后,程处弼所代表着什么。
大唐可是能将他们两国联合起来都难以相抗的高句丽,在一战之间覆灭了!
他们不敢对程处弼所代表的大唐有任何的怨言,一旦得罪了这位唐军主将,那就是在得罪大唐,得罪了大唐,那等待的就是和高句丽一样的下场!
高句丽还尸骨未寒呢,汉阳的侯地还残存着一息之地,如此深刻的前车之鉴,他们又如何敢成为出头之鸟,成为下一个被大唐抹杀的目标!
就是他们两国想要联合起来对付大唐,也不一定能够抵抗得住大唐的进攻!
就算自己想要联合对方对抗大唐,此刻两国铁血交融、死伤无数、双方投入六七十万人马的战事,也不是说能停就能停!
就算自己想要握手言和,对方的国君也不一定会认同自己的想法。
新罗本来就处在弱势,话语权不高,而百济还联合折畔,百济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想法,同时还要兼顾着折畔的态度。
在如此情况之下,他们当然不能得罪于这位手握重兵、远道而来的唐军大将。
不仅不能得罪于大唐、得罪于程处弼,相反他们还要主动讨好这一位唐军主将。
无论是扶余璋,还是金德曼心里都非常清楚,他们两国已经将国内能够动用的一切力量都尽可能地押注在这场战争了,国内再无力量可以投入。
这场战争的胜败,对他们两国都是生死一搏,胜者成为这半壁半岛上的王者,一统这半壁半岛,败者身死国灭,湮没在历史的黄沙之中。
这场战争对他们而言,都是生死存亡之秋,且都处于无限沉沦的僵持状态。
而此刻,唯一能够改变这一状态,将胜利的天平转向于他们中一国的,便是大唐的态度,便是这大唐主将的态度。
程处弼如果帮助新罗,则百济必然灭国,而程处弼要是选择帮助百济,则等待新罗的也同样如此。
他们都希望这位唐军主将带来的这二十万威武之师,能够成为他们胜利的助力,成为他们一统这半壁半岛的曙光。
可是,程处弼的态度呢?
汉阳城。
尽管大唐在百济占领了西原京以北的国土,在新罗也占据了尚州以北的国土。
但这些土地上他只派遣了少数的军队维持当地的运转,并没有亲领着主力大军驻扎在西原京、尚州这两个城池当中的任何一个城池。
他需要给百济、新罗都看到他的态度,都是友好的态度,而不是他领着十几万的大军,蓄势待发,时时刻刻威逼着人家,让人家把他当成威胁一样,每时每刻提心吊胆。
他需要百济、新罗都把他当成局外人,两不相帮的局外人。
这样,他们可以不用管他、也不用担心他,他们可以放心的开战,自由的开战,狠狠的开战。
同时,他也是一个不平凡的局外人。
一个代表着大唐且握有强大军队,随时随地可以成为他们中间任何一个国家友好助力的局外人。
他也希望新罗、百济这两个国家中的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再一次的找上自己。
这样,自己就又重新有了理由,来参与这一场饕餮盛宴!
就在此刻的汉阳城,首府正厅。
程处弼依旧在此,再一次接见了代表新罗的使者金龍树。 ..
两方你攻我守,浴血奋战,达到的不过是白白死伤,一无所成。
得到阶伯、金庾信这两军主将传回国都的消息后,百济王扶余璋和新罗王金德曼的脸上,都怒容满面,气不打一处出。
他们两国打死打活,两国相争,除了白耗人马,死伤折损,他们都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利益。
唯一的获益者,便是领军南下而来,打着大唐旗号,吃完东家吃西家,从新罗、百济两方割地占土的程处弼。
他们两国拼死拼活,鹬蚌相争,最后返到让程处弼不折兵马,渔翁得利,唾手占据了他们近半的疆土,这如何不让他们气得吐血,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但是,生气归于生气,他们再怎么生气,也无可奈何,只能硬着头皮,接受这惨淡的现实!
因为程处弼的行为无可挑剔,让他们找不出的毛病,来向程处弼发难。
对新罗,程处弼确实采取了“围魏救赵”之计,帮助新罗对百济发起了“进攻”,“攻取”了百济西原京以北的土地,达成了对新罗的承诺。
只是在“攻取”西原京以北的百济土地之后,程处弼便停下了进攻的脚步,对自己的大军进行了长时间的休整。
对于百济而言,程处弼同样也做到了对百济的承诺,他没有出兵帮助新罗,同百济进行征战,也没有提供其他相应的帮助。
程处弼的做法无可挑剔,程处弼完成了对新罗、百济两国都实现的承诺,只是这个承诺之后还呈现出来的结果让两国的国王都跟啃了翔一样的难受。
他们无可言语,他们想要抓程处弼的痛脚对程处弼进行声讨都非常的困难。
就算他们对程处弼的行为非常的不满,想要对程处弼进行攻讦、攻击,他们也要掂量一下程处弼的背后,程处弼所代表着什么。
大唐可是能将他们两国联合起来都难以相抗的高句丽,在一战之间覆灭了!
他们不敢对程处弼所代表的大唐有任何的怨言,一旦得罪了这位唐军主将,那就是在得罪大唐,得罪了大唐,那等待的就是和高句丽一样的下场!
高句丽还尸骨未寒呢,汉阳的侯地还残存着一息之地,如此深刻的前车之鉴,他们又如何敢成为出头之鸟,成为下一个被大唐抹杀的目标!
就是他们两国想要联合起来对付大唐,也不一定能够抵抗得住大唐的进攻!
就算自己想要联合对方对抗大唐,此刻两国铁血交融、死伤无数、双方投入六七十万人马的战事,也不是说能停就能停!
就算自己想要握手言和,对方的国君也不一定会认同自己的想法。
新罗本来就处在弱势,话语权不高,而百济还联合折畔,百济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想法,同时还要兼顾着折畔的态度。
在如此情况之下,他们当然不能得罪于这位手握重兵、远道而来的唐军大将。
不仅不能得罪于大唐、得罪于程处弼,相反他们还要主动讨好这一位唐军主将。
无论是扶余璋,还是金德曼心里都非常清楚,他们两国已经将国内能够动用的一切力量都尽可能地押注在这场战争了,国内再无力量可以投入。
这场战争的胜败,对他们两国都是生死一搏,胜者成为这半壁半岛上的王者,一统这半壁半岛,败者身死国灭,湮没在历史的黄沙之中。
这场战争对他们而言,都是生死存亡之秋,且都处于无限沉沦的僵持状态。
而此刻,唯一能够改变这一状态,将胜利的天平转向于他们中一国的,便是大唐的态度,便是这大唐主将的态度。
程处弼如果帮助新罗,则百济必然灭国,而程处弼要是选择帮助百济,则等待新罗的也同样如此。
他们都希望这位唐军主将带来的这二十万威武之师,能够成为他们胜利的助力,成为他们一统这半壁半岛的曙光。
可是,程处弼的态度呢?
汉阳城。
尽管大唐在百济占领了西原京以北的国土,在新罗也占据了尚州以北的国土。
但这些土地上他只派遣了少数的军队维持当地的运转,并没有亲领着主力大军驻扎在西原京、尚州这两个城池当中的任何一个城池。
他需要给百济、新罗都看到他的态度,都是友好的态度,而不是他领着十几万的大军,蓄势待发,时时刻刻威逼着人家,让人家把他当成威胁一样,每时每刻提心吊胆。
他需要百济、新罗都把他当成局外人,两不相帮的局外人。
这样,他们可以不用管他、也不用担心他,他们可以放心的开战,自由的开战,狠狠的开战。
同时,他也是一个不平凡的局外人。
一个代表着大唐且握有强大军队,随时随地可以成为他们中间任何一个国家友好助力的局外人。
他也希望新罗、百济这两个国家中的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再一次的找上自己。
这样,自己就又重新有了理由,来参与这一场饕餮盛宴!
就在此刻的汉阳城,首府正厅。
程处弼依旧在此,再一次接见了代表新罗的使者金龍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