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景墨抗倭
那柜上坐着一个脸形像猢狲的司事,年纪将近五十。他停了笔,抬起头来,向问讯的来客上下打量,一时并不回答。来人像很心急,早又从他的袍子袋中摸出一张报来,随即用手指给那司事瞧。
“瞧,这是他在外面帖的告示,明明说住在你们客栈里。”
司事看了看这个来人,这是一个身材高大而结实的中年人,头上戴着黑绸的软帽,身穿一桩玄色团花的狐皮半臂,下面是深青色花毛葛的灰鼠皮袍。他的脸形是长方的,下颊很阔,上嘴唇上留着鼠尾式的黑胡须。他的目光本来很凶锐,此时却在刻意的收敛着,别的人也就不很注意。从他的打扮上估计,他固然像一个做过官或者依然在做官的有钱的员外,但是他的举步的姿态有些儿牵强,至少也足以显示他这种装束平时是不习惯的。
司事凑近些,又瞧了瞧这张小告示,果然看见是一篇字迹歪歪扭扭的文书,上端是“宝珠廉让”四个大字写就的题目,下面的内容则是:……现有大批南洋诸国所产精圆珍珠及各种白光宝珠,从泉州运至金陵,现愿廉价出让,有意采办者请到大兴客栈向齐自多接洽。
司事点点头,忙堆着笑脸,说:“哎哟,你早说那位珠子捐客,我就告诉你了。是,是,是,有的,有这么一位,他住在二层楼地字第一号。这位客爷,你是不是要……“
员外接口道:“不错,我来作成他的买卖。对不住,你用不着派人领路了,我自己会上楼去寻。”他点了点头,大摇大摆地走向楼梯去。
走在楼梯上无人之处,他再度在他的团花半臂的袋口外面摸一摸,他的脸上露出了一种古怪的笑容,然后他才继续上楼。他到得楼上,看见一个矮胖而穿白色短衣的堂倌儿,便一边捋了捋他的黑须,一边高声打着官腔发问。
那个胖堂倌儿早就已经深深地金陵市井,越是见那有钱的员外模样的人的架子十足,就也越不敢怠慢,神色上也越发恭敬。
他作揖似地弯弯腰,很殷勤地答道:“哦,老爷,在这里。”
堂倌儿不但用手指示,还讨好地走在前面引导,转了一个弯,进入一条甬道。
地字第一号里的住客的听觉显然具有特殊的灵敏性。他好像一直警惕地在等候登门的来客,这时他听到了脚步声音,不等到员外走近,便早已开门出迎。那员外点了一点头,昂然直入。胖堂倌儿的殷勤到这里也暂时告一个段落。这是一问堂屋而兼卧室的房间,面积相当宽大,里面布置也很精致,每天的租金大约非四五两银子不可。室的正中有一只圆桌,又有三四只直背椅子,靠壁安着大床,一口雕花大衣橱,一只镂刻的梳妆桌,近窗是一只丝绒软垫的长椅,左面挂一方青色的呢幕,似乎另有一扇门。
那住客请来人在圆桌旁坐定,忙赔笑招呼。
“先生,贵姓?要办些珠子?”
员外斜着眼睛向他打了一个照面。这珠玉掮客身材瘦小,枯瘦的面颊显着蜡黄色,身穿一件玄青色的厚呢袍子,还是乏怯怯地,好似中气与正气俱不足的样子。但他招待时的那副架势却足见得他在生意交际上是很老练的。
员外反问道:“你就是登告示的齐自多?”
“是。”住客赔笑地应着,又问一句。“先生,贵姓?”
员外仍不答,点了点头,从半臂袋中摸出一张片子给他。齐自多接过一瞧,突然失声惊喜,接着是两手拱一拱。
“哎哟,王大人!失敬!失敬!难得光临!”腊黄脸的忙着开了圆桌上的一只鼻烟壶,想以鼻烟来敬客。那被称为王大人的显出不耐烦的样子,挥挥手,自从袍子袋中摸出一个精致的小鼻烟壶,抖了一些在掌心。
他说:“别客套。我这里自己备着。”
齐自多知趣地应道:“是,是。”
他连忙起来出去叫跑堂的准备上好的茶点送来,不一会儿茶点齐备,王厅长毫不客气地端起茶碗来,慢慢的品了两口,便直接表示来意。
“我家三姨娘要扎一朵珠花,还缺少十三粒珠子。你挑几粒最大的出来看一看。”
齐自多点头不迭地应道:“是,是,很好,很好。”他把头凑近些,压低些音量。“王大人,不瞒你说,我的珠子是泉州府刚到的东西,都是最最好的上品,地地道道的南洋货。在盛产野生珍珠的雷州、廉州,沿海的水上居民于每年的三月采珠。
他们杀牲畜祭海神,极其虔诚。他们还生吃海味,认为这样入水能够感知水中的一切,避免蛟龙的袭击。采珠船上载有许多草垫,路过水中漩涡的时候,就投掷草垫,即可安全通过。
采珠人手中拿着采珠篮,腰上系着长绳,沉入水中。采珠人潜水带上锡制的弯管,管的末端开口对准其口鼻以便呼吸,另用软皮带子包在耳颈之间。最深可潜至四、五百尺,拾蚌放入篮中。呼吸困难时则摇绳,船上人急速拉上,命运不好的或许就要葬身鱼腹。潜水人出水时,立刻以煮热了的毛毯盖在其身上,慢了就会冷死。
采珠条件如此恶劣、过程如此凶险,再加上珍珠生长缓慢,往往几十年才进行一次采集,可想而知道这南洋白珠有多珍贵。贵姨太太要扎珠花,那最配没有。昨天何太太来办了四十二粒去,崔给事的三小姐也买了五十粒,据说也都是扎珠花用的。”
员外皱着眉头,道:“喂,别啰嗦,你快拿出来。”说着他伸头看了看窗外的天色,估计了一下。
“我看快到申时了,你快点,我还有事呢。”
珠玉捐客连连答应着,便回身向那张大床走去,从床的一端提出一只皮箱,小心地打开来。这时候那员外也有动作。当他把鼻烟壶放进半臂的表袋里去时,顺手将下面的第三粒钮扣松开了,似乎预备取摸时便利些。齐自多取了三包珠子,回过来,放在圆桌上,先打开了一包。
“瞧,这是他在外面帖的告示,明明说住在你们客栈里。”
司事看了看这个来人,这是一个身材高大而结实的中年人,头上戴着黑绸的软帽,身穿一桩玄色团花的狐皮半臂,下面是深青色花毛葛的灰鼠皮袍。他的脸形是长方的,下颊很阔,上嘴唇上留着鼠尾式的黑胡须。他的目光本来很凶锐,此时却在刻意的收敛着,别的人也就不很注意。从他的打扮上估计,他固然像一个做过官或者依然在做官的有钱的员外,但是他的举步的姿态有些儿牵强,至少也足以显示他这种装束平时是不习惯的。
司事凑近些,又瞧了瞧这张小告示,果然看见是一篇字迹歪歪扭扭的文书,上端是“宝珠廉让”四个大字写就的题目,下面的内容则是:……现有大批南洋诸国所产精圆珍珠及各种白光宝珠,从泉州运至金陵,现愿廉价出让,有意采办者请到大兴客栈向齐自多接洽。
司事点点头,忙堆着笑脸,说:“哎哟,你早说那位珠子捐客,我就告诉你了。是,是,是,有的,有这么一位,他住在二层楼地字第一号。这位客爷,你是不是要……“
员外接口道:“不错,我来作成他的买卖。对不住,你用不着派人领路了,我自己会上楼去寻。”他点了点头,大摇大摆地走向楼梯去。
走在楼梯上无人之处,他再度在他的团花半臂的袋口外面摸一摸,他的脸上露出了一种古怪的笑容,然后他才继续上楼。他到得楼上,看见一个矮胖而穿白色短衣的堂倌儿,便一边捋了捋他的黑须,一边高声打着官腔发问。
那个胖堂倌儿早就已经深深地金陵市井,越是见那有钱的员外模样的人的架子十足,就也越不敢怠慢,神色上也越发恭敬。
他作揖似地弯弯腰,很殷勤地答道:“哦,老爷,在这里。”
堂倌儿不但用手指示,还讨好地走在前面引导,转了一个弯,进入一条甬道。
地字第一号里的住客的听觉显然具有特殊的灵敏性。他好像一直警惕地在等候登门的来客,这时他听到了脚步声音,不等到员外走近,便早已开门出迎。那员外点了一点头,昂然直入。胖堂倌儿的殷勤到这里也暂时告一个段落。这是一问堂屋而兼卧室的房间,面积相当宽大,里面布置也很精致,每天的租金大约非四五两银子不可。室的正中有一只圆桌,又有三四只直背椅子,靠壁安着大床,一口雕花大衣橱,一只镂刻的梳妆桌,近窗是一只丝绒软垫的长椅,左面挂一方青色的呢幕,似乎另有一扇门。
那住客请来人在圆桌旁坐定,忙赔笑招呼。
“先生,贵姓?要办些珠子?”
员外斜着眼睛向他打了一个照面。这珠玉掮客身材瘦小,枯瘦的面颊显着蜡黄色,身穿一件玄青色的厚呢袍子,还是乏怯怯地,好似中气与正气俱不足的样子。但他招待时的那副架势却足见得他在生意交际上是很老练的。
员外反问道:“你就是登告示的齐自多?”
“是。”住客赔笑地应着,又问一句。“先生,贵姓?”
员外仍不答,点了点头,从半臂袋中摸出一张片子给他。齐自多接过一瞧,突然失声惊喜,接着是两手拱一拱。
“哎哟,王大人!失敬!失敬!难得光临!”腊黄脸的忙着开了圆桌上的一只鼻烟壶,想以鼻烟来敬客。那被称为王大人的显出不耐烦的样子,挥挥手,自从袍子袋中摸出一个精致的小鼻烟壶,抖了一些在掌心。
他说:“别客套。我这里自己备着。”
齐自多知趣地应道:“是,是。”
他连忙起来出去叫跑堂的准备上好的茶点送来,不一会儿茶点齐备,王厅长毫不客气地端起茶碗来,慢慢的品了两口,便直接表示来意。
“我家三姨娘要扎一朵珠花,还缺少十三粒珠子。你挑几粒最大的出来看一看。”
齐自多点头不迭地应道:“是,是,很好,很好。”他把头凑近些,压低些音量。“王大人,不瞒你说,我的珠子是泉州府刚到的东西,都是最最好的上品,地地道道的南洋货。在盛产野生珍珠的雷州、廉州,沿海的水上居民于每年的三月采珠。
他们杀牲畜祭海神,极其虔诚。他们还生吃海味,认为这样入水能够感知水中的一切,避免蛟龙的袭击。采珠船上载有许多草垫,路过水中漩涡的时候,就投掷草垫,即可安全通过。
采珠人手中拿着采珠篮,腰上系着长绳,沉入水中。采珠人潜水带上锡制的弯管,管的末端开口对准其口鼻以便呼吸,另用软皮带子包在耳颈之间。最深可潜至四、五百尺,拾蚌放入篮中。呼吸困难时则摇绳,船上人急速拉上,命运不好的或许就要葬身鱼腹。潜水人出水时,立刻以煮热了的毛毯盖在其身上,慢了就会冷死。
采珠条件如此恶劣、过程如此凶险,再加上珍珠生长缓慢,往往几十年才进行一次采集,可想而知道这南洋白珠有多珍贵。贵姨太太要扎珠花,那最配没有。昨天何太太来办了四十二粒去,崔给事的三小姐也买了五十粒,据说也都是扎珠花用的。”
员外皱着眉头,道:“喂,别啰嗦,你快拿出来。”说着他伸头看了看窗外的天色,估计了一下。
“我看快到申时了,你快点,我还有事呢。”
珠玉捐客连连答应着,便回身向那张大床走去,从床的一端提出一只皮箱,小心地打开来。这时候那员外也有动作。当他把鼻烟壶放进半臂的表袋里去时,顺手将下面的第三粒钮扣松开了,似乎预备取摸时便利些。齐自多取了三包珠子,回过来,放在圆桌上,先打开了一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