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逃遁、出洋?(十九)
第二百五十五章 逃遁、出洋?(十九)
沈春浅愣了愣,摇摇头。
刘赐笑道:“你看这‘海棠依旧’、‘绿肥红瘦’,正是取自李清照的一首词,这八个字端的是搭配极妙。”
说着,刘赐吟诵起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刘赐吟罢,那华服掌柜忙抚掌叫好,说道:“公子好才情!来的客人都知这清照楼是取李清照的芳名,却不是谁都知道这楼里头的文字用的都是易安居士的词句。”
刘赐忍不住撇了撇嘴,关于这易安居士李清照,还有李清照的诗词,还有这雅致的事物,他还有一千句一万句能显摆的话没说出来。
可惜他没机会显摆,只能心里恨恨地想:“这就好才情了?老子真显摆起来,还不得吓死你们。”
刘赐领着五个女子登上二楼,只见这清照楼的二楼是一个一个的小隔间,每个隔间外头都候着一个穿着绫罗的年轻女孩,看来这些隔间都是吃饭的包间,刘赐站在阶梯上,隐隐能够听到那些包间里头传来觥筹交错的喧嚣声响。
刘赐再往上看去,只见这清照楼的中间是镂空的,这条雅致的阶梯在中央一直延伸到四楼。
他们继续跟着那华服掌柜往上走去,刘赐看到第三层、第四层都和第二层一样遍布着一些小型的包间,看来这清照楼的二层到四层都是给宾客吃饭的。
刘赐和婉儿,还有琳娘、沈春浅母女四人看见许多年轻的厨子捧着精致的托盘,托盘上乘着精致的饭菜,在楼内那别致的通道里来来回回地走着,去到每一间包房里呈送饭菜,而那候在每一间包房门口的漂亮女孩们殷勤又柔婉地服务着房间里头的宾客。
虽然刘赐在南京城看惯了奢华,琳娘和沈春浅母女原本身份高贵,也见惯了那些富家贵族的生活架势,但他们看到眼前这清照楼的雅致又富丽的景象,仍是不免感到开了眼界。
黄锦常年待在紫禁城里面,对于这民间的富贵景象看得自然是更少的,他此时看着这清照楼这般极尽典雅又富贵的景象,不禁有点讶异,他问那华服掌柜道:“这清照楼开张了多久了?”
那华服掌柜听到黄锦这么说,愣了愣,笑道:“大人说笑了,这清照楼要说开张,那可是开张了快三十年了。”
黄锦一路爬着楼梯,有点气喘吁吁,听着这话,更是抽了一口凉气,他瞧这高楼光鲜亮丽如新,怎么也不像经历过三十年的岁月,讶异问道:“三十年了?”
华服掌柜笑道:“是的,在咱们当今万岁爷的前十年就有这楼了。”
如今是嘉靖三十六年,嘉靖皇帝在位已经三十六年。
他们已经爬到第四层,黄锦倚在栏杆上,望着楼下那极尽雅致的景象,喃喃叹着:“好啊,这民间已经这般的富贵奢丽,竟然还整天哭穷……”
那华服掌柜不知道黄锦的真实身份,只当黄锦是个江南姚家大管家之类的人物,所以自然也听不懂黄锦这话的弦外之音。
刘赐是听得明白的,他走在黄锦身后,有意问道:“黄大人,您说什么呢?”
黄锦瞅了刘赐一眼,他心里头有点憋闷,也不向刘赐避讳,直说道:“我是感叹,这大明朝总是收不上税来,国库总是亏空,那皇宫里头的司礼监天天要帮万岁爷想着怎么把各个地方的税给收上来,可真是愁得焦头烂额,却没想到这大明朝的民间是如此富贵奢华。”
黄锦说的可算是肺腑之言,大明自从嘉靖朝以来,国库的岁入是一年不如一年,嘉靖朝初年,国库一年的收入还有一千多万两银子,到了去年嘉靖三十五年,只剩下九百多万,不足一千万两银子。
要知道,哪怕在洪武大帝朱元璋开国的初年,每年国库岁入都有上千万两银子,结果大明经过近两百年的发展,国库的收入还不如开国的时候,这自然是一个非常不正常的现象。
国库说到底就是天子的钱库,是皇帝的钱袋子,收钱自然靠的是官员,靠的是以严党为代表的朝廷京官,以及大明朝全国各地的各级官吏,但是说到底,最直接对皇帝的钱袋子负责的是司礼监的大太监们。
因为司礼监太监本质上是皇帝的家奴,保管主人的钱财,自然是家奴最为可靠。
所以对李芳、黄锦等司礼监太监来说,每年为皇帝收上来各地的钱财是他们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而这几年各地的岁入越来越少,这也让黄锦这些司礼监太监头疼之极。
黄锦自然是想得到,大明经过这近二百年发展,尤其是经过这一百年的承平年月,国家自然是非常富庶才对,每年税收应该越来越可观才对,这般每年收上来的钱越来越少,只有两个可能。
一个可能是被各级官员贪墨了。
一个可能是被地方的豪强隐匿了。
这两个可能是能够并存的,因为地方官员往往是豪强,豪强也往往能当上官,这些豪强会兼并大量的田地,建造巨大的庄园,将大量的人民变成自己的家奴,他们会聚敛大量的钱财,收买官府,逃避朝廷的税收。
黄锦心里很清楚,是这些豪强控制了大量的财富,导致朝廷收不上钱来,但是司礼监又没有太好的方法应对这个局面,因为满朝官员基本在各自的家乡都是所谓的“豪强”,甚至他黄家因为他当了司礼监太监,在他的家乡龙虎滩也成了豪强。
今年的这个大年黄锦可完全没有过好,就是因为这税收的事情,哪怕昨晚在那郑家耽搁的那一晚,他仍在忙着处理协调各个地方的税收账册,忙着糊弄出一个好看的账目,给万岁爷一个解释。
黄锦给这收税的事情整得够呛,所以此时瞧着这清照楼里头这般雅致又富丽的样子,看着这些宾客奢靡富贵的样子,他越发的感受到大明朝民间的豪强们隐匿的多少财富,这不禁让他恨得牙痒痒。
沈春浅愣了愣,摇摇头。
刘赐笑道:“你看这‘海棠依旧’、‘绿肥红瘦’,正是取自李清照的一首词,这八个字端的是搭配极妙。”
说着,刘赐吟诵起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刘赐吟罢,那华服掌柜忙抚掌叫好,说道:“公子好才情!来的客人都知这清照楼是取李清照的芳名,却不是谁都知道这楼里头的文字用的都是易安居士的词句。”
刘赐忍不住撇了撇嘴,关于这易安居士李清照,还有李清照的诗词,还有这雅致的事物,他还有一千句一万句能显摆的话没说出来。
可惜他没机会显摆,只能心里恨恨地想:“这就好才情了?老子真显摆起来,还不得吓死你们。”
刘赐领着五个女子登上二楼,只见这清照楼的二楼是一个一个的小隔间,每个隔间外头都候着一个穿着绫罗的年轻女孩,看来这些隔间都是吃饭的包间,刘赐站在阶梯上,隐隐能够听到那些包间里头传来觥筹交错的喧嚣声响。
刘赐再往上看去,只见这清照楼的中间是镂空的,这条雅致的阶梯在中央一直延伸到四楼。
他们继续跟着那华服掌柜往上走去,刘赐看到第三层、第四层都和第二层一样遍布着一些小型的包间,看来这清照楼的二层到四层都是给宾客吃饭的。
刘赐和婉儿,还有琳娘、沈春浅母女四人看见许多年轻的厨子捧着精致的托盘,托盘上乘着精致的饭菜,在楼内那别致的通道里来来回回地走着,去到每一间包房里呈送饭菜,而那候在每一间包房门口的漂亮女孩们殷勤又柔婉地服务着房间里头的宾客。
虽然刘赐在南京城看惯了奢华,琳娘和沈春浅母女原本身份高贵,也见惯了那些富家贵族的生活架势,但他们看到眼前这清照楼的雅致又富丽的景象,仍是不免感到开了眼界。
黄锦常年待在紫禁城里面,对于这民间的富贵景象看得自然是更少的,他此时看着这清照楼这般极尽典雅又富贵的景象,不禁有点讶异,他问那华服掌柜道:“这清照楼开张了多久了?”
那华服掌柜听到黄锦这么说,愣了愣,笑道:“大人说笑了,这清照楼要说开张,那可是开张了快三十年了。”
黄锦一路爬着楼梯,有点气喘吁吁,听着这话,更是抽了一口凉气,他瞧这高楼光鲜亮丽如新,怎么也不像经历过三十年的岁月,讶异问道:“三十年了?”
华服掌柜笑道:“是的,在咱们当今万岁爷的前十年就有这楼了。”
如今是嘉靖三十六年,嘉靖皇帝在位已经三十六年。
他们已经爬到第四层,黄锦倚在栏杆上,望着楼下那极尽雅致的景象,喃喃叹着:“好啊,这民间已经这般的富贵奢丽,竟然还整天哭穷……”
那华服掌柜不知道黄锦的真实身份,只当黄锦是个江南姚家大管家之类的人物,所以自然也听不懂黄锦这话的弦外之音。
刘赐是听得明白的,他走在黄锦身后,有意问道:“黄大人,您说什么呢?”
黄锦瞅了刘赐一眼,他心里头有点憋闷,也不向刘赐避讳,直说道:“我是感叹,这大明朝总是收不上税来,国库总是亏空,那皇宫里头的司礼监天天要帮万岁爷想着怎么把各个地方的税给收上来,可真是愁得焦头烂额,却没想到这大明朝的民间是如此富贵奢华。”
黄锦说的可算是肺腑之言,大明自从嘉靖朝以来,国库的岁入是一年不如一年,嘉靖朝初年,国库一年的收入还有一千多万两银子,到了去年嘉靖三十五年,只剩下九百多万,不足一千万两银子。
要知道,哪怕在洪武大帝朱元璋开国的初年,每年国库岁入都有上千万两银子,结果大明经过近两百年的发展,国库的收入还不如开国的时候,这自然是一个非常不正常的现象。
国库说到底就是天子的钱库,是皇帝的钱袋子,收钱自然靠的是官员,靠的是以严党为代表的朝廷京官,以及大明朝全国各地的各级官吏,但是说到底,最直接对皇帝的钱袋子负责的是司礼监的大太监们。
因为司礼监太监本质上是皇帝的家奴,保管主人的钱财,自然是家奴最为可靠。
所以对李芳、黄锦等司礼监太监来说,每年为皇帝收上来各地的钱财是他们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而这几年各地的岁入越来越少,这也让黄锦这些司礼监太监头疼之极。
黄锦自然是想得到,大明经过这近二百年发展,尤其是经过这一百年的承平年月,国家自然是非常富庶才对,每年税收应该越来越可观才对,这般每年收上来的钱越来越少,只有两个可能。
一个可能是被各级官员贪墨了。
一个可能是被地方的豪强隐匿了。
这两个可能是能够并存的,因为地方官员往往是豪强,豪强也往往能当上官,这些豪强会兼并大量的田地,建造巨大的庄园,将大量的人民变成自己的家奴,他们会聚敛大量的钱财,收买官府,逃避朝廷的税收。
黄锦心里很清楚,是这些豪强控制了大量的财富,导致朝廷收不上钱来,但是司礼监又没有太好的方法应对这个局面,因为满朝官员基本在各自的家乡都是所谓的“豪强”,甚至他黄家因为他当了司礼监太监,在他的家乡龙虎滩也成了豪强。
今年的这个大年黄锦可完全没有过好,就是因为这税收的事情,哪怕昨晚在那郑家耽搁的那一晚,他仍在忙着处理协调各个地方的税收账册,忙着糊弄出一个好看的账目,给万岁爷一个解释。
黄锦给这收税的事情整得够呛,所以此时瞧着这清照楼里头这般雅致又富丽的样子,看着这些宾客奢靡富贵的样子,他越发的感受到大明朝民间的豪强们隐匿的多少财富,这不禁让他恨得牙痒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