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之路 第1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赵锦堂送他,欲言又止,秦遇疑惑:“怎么了?”
  “你胳膊没事吗?”
  秦遇:“没事啊。”
  赵锦堂不信,盯着秦遇的胳膊不知道脑补了什么,然后又感动又愧疚的抱住他。
  秦遇:………
  秦遇一头雾水的离去了,回去后照常练字,背书。
  晚上睡觉时,他才冷不丁反应过来白天赵锦堂的异常,忍不住笑了。
  他一年来的训练做不得假,营养又跟上了,可不是风吹就倒的秧苗苗。
  第16章 常学常新
  清晨,红澄澄的太阳从地平线上缓缓升起,明亮的日光驱散了黑夜,带来光明和朝气。
  长宁镇的商业区挤满了附近乡里赶集的人,鸡鸭鹅叫连绵不绝,混合着人声热闹极了。
  一个二十五六的妇人伸长了脖子嚷嚷:“大嫂子,给我来三块豆干,一块豆腐,豆腐要嫩一点的,我拿回家煮汤。”
  张氏接过碗,麻利地给她装了一块豆腐,又用油纸给她包上三块豆干,笑道:“一共六文钱。”
  妇人心疼的数了六个铜钱给她,小声咕哝:“一个个真是嘴叼得很,尽吃些好东西。”
  旁边人听到了忍不住附和:“谁说不是呢。那么小一块豆干要一文钱,两口就没了。”
  然而说归说,身体还是很诚实的买了。一块豆干买回去,用刀切成丁,拿来下饭香极了。
  张氏做的豆干是方方正正的形状,两枚铜钱的厚度,幼童巴掌大,考虑到成本和做工,她和儿子商量一番后,就定下了这个价。
  豆干推出来后,开始大家还犹豫,张氏按照儿子说的,请大家试吃,尝了味后众人都愿意花小钱买一两块回家。
  而且豆干并没有影响豆腐豆浆的生意,张氏每天挣的钱比之前多了大半,逢上赶集日和年节日,收入能直接翻1~2倍,还因为有驴拉磨,她反而比以前轻松。
  未到午时,铺子上的东西就卖光了,她简单收拾了一下,回后院做饭。
  饭快做好时,秦遇背着书箱回来。
  “娘。”他一进门就唤道。
  张氏从小厨房里给他端出来一盆温水,“快过来洗洗手脸,马上就吃饭。”然后又急匆匆的跑回厨房炒菜,免得菜糊了。
  秦遇把书箱放下,先去屋里把桌椅搬出来,然后才洗手。此时菜炒好,张氏跑出来欲搬桌椅,结果发现桌椅在院子里已经摆好了。
  她嗔道:“不是说了这些体力活,娘来做吗?”
  秦遇不以为意:“顺手的事。”
  张氏抿嘴笑,端着饭菜上桌。两人在院子里吃饭,饭后秦遇进作坊,摸了摸驴子的毛,又给它喂了些吃的。
  秦遇和他娘都可宝贝这头驴了,把它照顾得很好。他娘做豆腐剩下的豆渣,秦遇将其发酵后混了青草喂给驴子,偶尔还喂几个苹果。
  秦家地方小,又养了这么一头牲畜,平时特别注重打理,粪便都铲得及时,驴子的毛发也弄得干净。
  秦遇揉了揉驴子的脑袋,小家伙居然蹭了过来,口中还发出愉悦的叫声。
  秦遇跟它玩了一会儿才离开,打开书箱,翻看上午的笔记,然后在回私塾的路上记下。
  他不是乙班里第一个到的,他进去的时候,班里有两个人了,其中一个人跟他打招呼,看到他背后的书箱道:“秦遇,中午吃饭可以不用背书箱。”
  “习惯了。”秦遇温声道。
  那人摇了摇头,心里啐了一句“书呆子”。
  秦遇大概能猜到对方的想法,但是并不在意。他并不觉得背书箱麻烦,相反当做一种负重训练,还挺有用。
  他拿出书本笔墨,温习上午学的内容,感觉背的差不多了,就提笔默写。
  一刻钟后,其他人也陆陆续续来了,大家都认真的做自己的事,班里学习氛围浓厚。
  秦遇写下最后一笔,把毛笔搁在架上,动了动脖子,无意看到斜前方一个略显高大的背影。
  今天中午比秦遇来的早的两个人之一就是他,也是乙班最大的学生,前不久对方的升班考试失败了,现在更加努力学习。
  秦遇都怀疑对方中午是不是压根没吃午饭。
  或许是对方年龄比他们大,又或许是之前的失利,他几乎不跟其他人交流,偶尔向夫子请教问题,回来之后又闷头念书。
  赵锦堂私下没少跟他念叨过,这么读书,真不怕把人读坏了。
  秦遇收回目光,把面前的纸张收拾一番,然后拿出一本诗集,看一会儿后闭上眼睛默默背诵。
  作诗几乎是读书人社交的必备技能之一,也是科举中要考到的内容,却恰恰是秦遇的弱项。他现在是一头抓瞎,又没有其他好办法,只能先背一些诗词,找找感觉。
  背诵的时候,也能让眼睛得到休息,他可不想变成近视眼。听说成朝是有眼镜的,记载有云:如钱大者,形云母,而质甚薄,以金镶轮,纽之合则为一,歧则为二,老人目皆不辩细书,张此物于双目,字大加倍。【注1】
  然而用脚趾想,都知道这种东西不是平民百姓用得起。
  他背诵完毕,睁开眼就猝不及防对上赵锦堂的脸。
  秦遇:………
  赵锦堂嘿嘿笑,小声道:“我看你没背完,不敢打扰你。”
  秦遇叹了口气:“但你这样很吓人。”
  “没有了没有了,下次不会了。”
  秦遇瞥了他一眼,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这话赵锦堂都快说烂了。他懒得跟他争辩,问:“做什么?”
  “有一段文章不懂,你帮我看看。”
  秦遇目光落在赵锦堂手指的地方:“孝子不服闇,不登危,惧辱亲也。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孤子当室,冠衣不纯采……”【注2】
  秦遇试探问:“这一段话你都不知道什么意思?”
  赵锦堂想了想,道:“有些字面上的懂一点。”
  在秦遇的眼神示意下,赵锦堂磕磕绊绊开始讲述自己的理解:“为…为人子的,不能…羞辱…自己的双亲……不能有自己的财产……,呃…父母健在,不能穿太素…呃不是不是……不能穿白色的衣服。父母亡故,就不能穿彩…彩色的衣服。”
  说完了,他微微抬眸看向秦遇,像个害羞的小姑娘。
  秦遇扶额,“严肃点。”
  “喔。”
  秦遇轻点书页:“你后面半段的理解没错,但是前面偏离了本意。”赵锦堂也是后面半段说得流利。
  “孝子不服闇,不登危,惧辱亲也。是说为人子,不要背着父母做见不得光的坏事,不要莽撞做危险的事,这里的【惧辱亲也】指:使亲人恐惧的事,明白吗?”
  “还有后面那句【不许友以死】,是说不要为了朋友涉险从而丢掉自己的性命。”
  “《孝经》中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它们是有共通性的,保护好自己,重视自己的生命,对父母来说,也是一种孝顺。”
  赵锦堂恍然大悟,细细琢磨后小声道:“我懂了我懂了。”
  他转过身去,没一会儿就把这段背了下来。
  秦遇在心里跟着他一起背,算是加深印象。
  他原本以为古人不通情理,墨守成规。然而学得越多,才发现古板的人是自己,因为有了刻板印象,就先入为主给古人定了性。还好如今改正过来,难怪人们说常学常新。
  第17章 殊安寺住持
  秋日的风吹来,所有人都感觉到了清爽的凉意。
  下午散学之际,秦怀铭麻利地把东西收进书箱,快步走到秦遇身边:“我们一道儿回去。”
  赵锦堂闻言,眼珠子一转,也跟着嚷嚷:“我也要,带我一个!”
  秦遇左右看看,扬了扬眉笑而不语。
  离开私塾一段距离,秦怀铭就像飞出笼子的鸟儿,兴高采烈道:“遇弟,明日休假,我们出门玩吧。”
  秦遇:“去哪儿?”
  “来我家玩啊。”赵锦堂急吼吼提议。
  秦怀铭翻了个大白眼,“你想得美。”
  他还想邀请遇弟去秦家玩呢,但他开口了吗。还不是考虑到遇弟不自在。
  赵锦堂被否了也不恼,摸着下巴思考,不一会儿又道:“那我们去划船。”
  秦遇问他:“谁的船?”
  赵锦堂被问住了,弱弱道:“竹筏行不?”
  “不行,不安全。”秦怀铭皱着眉:“我不会凫水。”
  赵锦堂鼓着嘴嘟囔:“你怎么这么笨。”然后问秦遇:“你会吗?”
  “呃……”这把秦遇问住了。
  现代时候他是会的,而且游的很不错。但是现在连身体都变了,他也不知道会不会。
  秦遇迟疑片刻,才道:“应该……会的吧。”
  “什么叫应该啊。”赵锦堂不满意这个答案:“该不会你也不会吧。”
  他觉得自己说中了,然后又赶紧捂住嘴,好一出此地无银三百两。
  秦遇太阳穴微跳:“你那副样子作甚。”他是那么小心眼儿的人吗。
  赵锦堂摇头,生硬地转移话题:“那去殊安寺如何?寺里种了好多石榴树,可甜了。我娘说她怀我以前,就经常去殊安寺上香拜佛,没多久肚子里就揣上我了。”
  秦怀铭简直无力吐槽:“我们三个少年去殊安寺干嘛,我们又不能怀孕。”
  赵锦堂被堵得脸色一阵青一阵红,恼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说去哪里!”
  秦怀铭一时也说不上来,假期只有一天,能选择的范围大大缩小。
  最后还是秦遇提议去镇外走走,“明日不赶集,白天用不着驴子,我把小毛驴牵出来,带上锅碗瓢盆,我们野炊。”
  “这个提议好。”秦怀铭以拳击掌,大表赞同:“遇弟带锅具,那我就带食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