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七章 草莽时代
嘉峪关,威远卫。
吕长海领兵进至酒泉府威远卫,在高大门第前逡巡,瞧着那朱红色大门内人来人往,竟一时间递不上帖子。这高大门第所在的,便是西北新贵冯德冯大人府上,冯德在威远卫置办了宅院,现如今,也是西北之地数得着的权贵。吕长海瞧着冯府门庭若市,心中赞叹,谁能想到昔日一个延绥镇的小小治安官,如今竟这般显赫呐。
吕长海是来访友的,却苦无门路,正有些忐忑时却只见府门打开,那多年知交冯德开府门送客,送的是一位黑面孔的老将。吕长海只瞧见冯德与那老将把臂言欢,却不知道那满脸笑意的老将,便是西北明军第二号大员,新任的延绥总督祖大寿。
吕长海瞧见老友,心中发急便嚷了一嗓子:“冯爷!”
冯德,祖大寿微一错愕,瞧过来,便瞧见一个满脸风霜之色的憨厚汉子,立在人群中一面焦急之色。
“长海!”
老友重逢,冯德心中欢喜便道了声恕罪,大步行来,挽住长海兄胳膊便来了个熊抱。四周围无数双眼睛看了过来,那眼神中的灼热,艳羡,让吕长海飘飘然,走起路来便如同脚底下踩着棉花,心中一声长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可真是一个属于草莽的时代。
“长海,还不给部堂大人见礼。”
冯德假意沉吟起来,吕长海觉着有些头晕目眩,慌忙给那位部堂大人见礼。
冯德有意拉扯老友,便笑着道:“祖兄但有所不知,我这兄弟,可是单骑冲过鞑兵军阵的,如今领清涧县团练的吕长海便是他。”
祖大寿不免高看了一眼,夸赞道:“好汉子,祖某有幸。”
虽是寒暄客气,冯德却仍是飘飘欲仙,和祖大寿道别,被冯德把着胳膊领进府门。
咣当,府门关上。
外头排队递帖子的便轰动起来,喧嚣热闹,议论着这人是谁,竟得冯大人把臂言欢,这人怕是要发达了。冯府,大宅院里透着气派,威严,丫鬟小厮忙里忙外,穿梭个不停送茶送果品。吕长海不免心中忐忑,又喟然叹息,终究是眼界不同呐。
这位冯爷虽出身贫寒,却毕竟是跟随大都督南征北战多年的。这般英雄了得的人物,自然便能做到宠辱不惊,先生说书都说是起于草莽,可又有几个草莽能做到这般宠辱不惊。老友重逢,寒暄过后,冯德主动放下身段留了饭,一番垂询,方知吕长海是来讨军械的。
往来不过人情,多年老友既有求于他,冯德便满口答应下来,披了条子。在冯府用了饭,吕厂海便识趣的请辞,出了冯府便去领军械,也怕夜长梦多,现如今在威远卫等着领军械的团练,民壮,驻军怕不得有十几二十万么,凭着冯德的条子一路畅通无阻。吕长海领着三百清涧团练,进了大营,险些便被眼花缭乱的新式军械晃瞎了眼。
那守备官客客气气的,让清涧团练尽管挑,冯大人的金面呐。
冯德冯大人出身开原铁骑,如今又是西北炙手可热的大人物,他一个小小的守备如何敢得罪。三百清涧子弟便一声欢呼,闯进威远卫军械库,将一杆杆崭新的火铳,一箱箱弹药往马车上搬,精良的内甲,马刀,让清涧子弟们眼睛放光,欢呼雀跃,这回可是鸟铳换炮了。
同一时间,南京。
崇祯皇帝日子过的很舒心,整个人胖了一圈,原本高瘦的身形变的宽厚起来,留了短须颇显威严。崇祯皇帝今年少有过问政事,军务是大都督马城一手把持,朝政,又有个强势的首辅袁可立,崇祯能过问的军国大事便越来越少,袁可立,那也是个强势的治世能臣。
当年,这位袁首辅可是连神宗皇帝都敢硬顶,气的神宗皇帝将他打发回家闲置了二十年,他怎会给崇祯面子。大明朝政,如今落在以袁可立,南居益为首的天启帝党手中,大明算是拨乱反正走上了正规。
虚君,如今已成必然之事。
马城倒未必是有意为之,随着权势越来越重,马城也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国体,未必一定要走立宪的路子。只要打破了家天下的局面,只要大明是精英治国,是君主制还是立宪制都无关紧要,大明走的是一条没人走过的路子,大明特色的精英治国。
所谓精英,可不是那些读死书,满口之乎者也的书呆子,而是真正的大明精英。并且马城的策划中,治国精英也不是能为所欲为的,大明就是被为所欲为的精英读书人搞坏了,分权,制衡是必然之事。以大明主政的内阁而论,能制衡内阁的便有三法司,新成立的民情司。
除两司有制衡之权,民间大量设立的观风使,也可制衡内阁。
如此多方制衡,分权,形成制度,大明不会再出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人一手遮天的乱局。只要有这套制衡,分权的体制在,大明日后会少走许多弯路,至于百年后那是后人的事情,马城相信后人的智慧,会将大明的体制日益完善。
崇祯皇帝闲来无事,最爱去南京国子监,许是在南京国子监里他能找回点皇帝的威严。臣强君弱,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在马城和朝中一干天启帝党的压力下,崇祯又能做什么呐。有失有德,崇祯卸下了千斤重担,也不必蜗居在紫禁城里愁的头发发白。
没了那些动辄弹劾的清流御史,皇上日子过的很快活。
这一日,崇祯皇帝便换上一身常服,带着护卫往国子监去,才进了国子监大门,便听闻里头吵成一团。
“大敌当前,徐子龙,你怎可作此虚枉之言!”
“徐子龙,你不当为人,前线将士开疆裂土,你却背后攻讦,你不怕英灵索命么!”
攻讦声中,崇祯皇帝瞧着一个旧派学子被群起而攻之,心中叹气,这徐子龙便是个旧派读书人,满脑子道德仁义,大叫什么国虽大好战必亡,是个死脑筋不开窍,常常被群起而攻之,今日又犯了众怒怕是难以善了,多半要被国子监除名了。心中一叹,只可惜了这徐子龙满腹才学,却不懂变通收敛。
然而也仅仅便是心中一叹,皇上,自然不会为一个旧派学子出头。
这安逸日子过的久了,崇祯也学会了为君之道,性子日渐圆滑平和了。
吕长海领兵进至酒泉府威远卫,在高大门第前逡巡,瞧着那朱红色大门内人来人往,竟一时间递不上帖子。这高大门第所在的,便是西北新贵冯德冯大人府上,冯德在威远卫置办了宅院,现如今,也是西北之地数得着的权贵。吕长海瞧着冯府门庭若市,心中赞叹,谁能想到昔日一个延绥镇的小小治安官,如今竟这般显赫呐。
吕长海是来访友的,却苦无门路,正有些忐忑时却只见府门打开,那多年知交冯德开府门送客,送的是一位黑面孔的老将。吕长海只瞧见冯德与那老将把臂言欢,却不知道那满脸笑意的老将,便是西北明军第二号大员,新任的延绥总督祖大寿。
吕长海瞧见老友,心中发急便嚷了一嗓子:“冯爷!”
冯德,祖大寿微一错愕,瞧过来,便瞧见一个满脸风霜之色的憨厚汉子,立在人群中一面焦急之色。
“长海!”
老友重逢,冯德心中欢喜便道了声恕罪,大步行来,挽住长海兄胳膊便来了个熊抱。四周围无数双眼睛看了过来,那眼神中的灼热,艳羡,让吕长海飘飘然,走起路来便如同脚底下踩着棉花,心中一声长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可真是一个属于草莽的时代。
“长海,还不给部堂大人见礼。”
冯德假意沉吟起来,吕长海觉着有些头晕目眩,慌忙给那位部堂大人见礼。
冯德有意拉扯老友,便笑着道:“祖兄但有所不知,我这兄弟,可是单骑冲过鞑兵军阵的,如今领清涧县团练的吕长海便是他。”
祖大寿不免高看了一眼,夸赞道:“好汉子,祖某有幸。”
虽是寒暄客气,冯德却仍是飘飘欲仙,和祖大寿道别,被冯德把着胳膊领进府门。
咣当,府门关上。
外头排队递帖子的便轰动起来,喧嚣热闹,议论着这人是谁,竟得冯大人把臂言欢,这人怕是要发达了。冯府,大宅院里透着气派,威严,丫鬟小厮忙里忙外,穿梭个不停送茶送果品。吕长海不免心中忐忑,又喟然叹息,终究是眼界不同呐。
这位冯爷虽出身贫寒,却毕竟是跟随大都督南征北战多年的。这般英雄了得的人物,自然便能做到宠辱不惊,先生说书都说是起于草莽,可又有几个草莽能做到这般宠辱不惊。老友重逢,寒暄过后,冯德主动放下身段留了饭,一番垂询,方知吕长海是来讨军械的。
往来不过人情,多年老友既有求于他,冯德便满口答应下来,披了条子。在冯府用了饭,吕厂海便识趣的请辞,出了冯府便去领军械,也怕夜长梦多,现如今在威远卫等着领军械的团练,民壮,驻军怕不得有十几二十万么,凭着冯德的条子一路畅通无阻。吕长海领着三百清涧团练,进了大营,险些便被眼花缭乱的新式军械晃瞎了眼。
那守备官客客气气的,让清涧团练尽管挑,冯大人的金面呐。
冯德冯大人出身开原铁骑,如今又是西北炙手可热的大人物,他一个小小的守备如何敢得罪。三百清涧子弟便一声欢呼,闯进威远卫军械库,将一杆杆崭新的火铳,一箱箱弹药往马车上搬,精良的内甲,马刀,让清涧子弟们眼睛放光,欢呼雀跃,这回可是鸟铳换炮了。
同一时间,南京。
崇祯皇帝日子过的很舒心,整个人胖了一圈,原本高瘦的身形变的宽厚起来,留了短须颇显威严。崇祯皇帝今年少有过问政事,军务是大都督马城一手把持,朝政,又有个强势的首辅袁可立,崇祯能过问的军国大事便越来越少,袁可立,那也是个强势的治世能臣。
当年,这位袁首辅可是连神宗皇帝都敢硬顶,气的神宗皇帝将他打发回家闲置了二十年,他怎会给崇祯面子。大明朝政,如今落在以袁可立,南居益为首的天启帝党手中,大明算是拨乱反正走上了正规。
虚君,如今已成必然之事。
马城倒未必是有意为之,随着权势越来越重,马城也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国体,未必一定要走立宪的路子。只要打破了家天下的局面,只要大明是精英治国,是君主制还是立宪制都无关紧要,大明走的是一条没人走过的路子,大明特色的精英治国。
所谓精英,可不是那些读死书,满口之乎者也的书呆子,而是真正的大明精英。并且马城的策划中,治国精英也不是能为所欲为的,大明就是被为所欲为的精英读书人搞坏了,分权,制衡是必然之事。以大明主政的内阁而论,能制衡内阁的便有三法司,新成立的民情司。
除两司有制衡之权,民间大量设立的观风使,也可制衡内阁。
如此多方制衡,分权,形成制度,大明不会再出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人一手遮天的乱局。只要有这套制衡,分权的体制在,大明日后会少走许多弯路,至于百年后那是后人的事情,马城相信后人的智慧,会将大明的体制日益完善。
崇祯皇帝闲来无事,最爱去南京国子监,许是在南京国子监里他能找回点皇帝的威严。臣强君弱,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在马城和朝中一干天启帝党的压力下,崇祯又能做什么呐。有失有德,崇祯卸下了千斤重担,也不必蜗居在紫禁城里愁的头发发白。
没了那些动辄弹劾的清流御史,皇上日子过的很快活。
这一日,崇祯皇帝便换上一身常服,带着护卫往国子监去,才进了国子监大门,便听闻里头吵成一团。
“大敌当前,徐子龙,你怎可作此虚枉之言!”
“徐子龙,你不当为人,前线将士开疆裂土,你却背后攻讦,你不怕英灵索命么!”
攻讦声中,崇祯皇帝瞧着一个旧派学子被群起而攻之,心中叹气,这徐子龙便是个旧派读书人,满脑子道德仁义,大叫什么国虽大好战必亡,是个死脑筋不开窍,常常被群起而攻之,今日又犯了众怒怕是难以善了,多半要被国子监除名了。心中一叹,只可惜了这徐子龙满腹才学,却不懂变通收敛。
然而也仅仅便是心中一叹,皇上,自然不会为一个旧派学子出头。
这安逸日子过的久了,崇祯也学会了为君之道,性子日渐圆滑平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