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倾城绝恋(八)
特派员死在市长任职期内, 是市长严重失职。凶手跑了, 可见市长办事能力低下。能力不足的失职市长, 免不了被问罪的结果。
很快, 上头的文件下达。因为市长失职, 导致特派员被人枪杀, 市长的职务被解除, 并接受调查。新一任市长的具体人选上头没有定下来,可市里不能没有一把手。正好西南军统统帅林博扬
打了胜战,路经此地, 顺手将市里的所有事情接过来。
林博扬率一队亲兵进城,其他麾下士兵驻守在城外。率兵进入政府大楼后,林博扬办的第一件事是将特派员中枪当日的人一个个请过来室问话。
林博扬的兵经过战火的洗礼, 见过血的人, 哪怕不说话,都有一股说不出的压迫在, 何况林博扬为了尽快调查特派员被枪杀的真相, 抓到凶手, 给手下规定了时间。林博扬治军严厉, 手下得了话, 自然是将能用的手段都用了。被请来问话的人之前还嫌原市长警卫队问话态度不好,被林博扬的兵一瞪, 等从政府办公楼出来后,腿都是软的。
唐歌也在被请问话的队伍中。见到林博扬手下的那一刻, 唐歌就知道, 凶手不抓到,这件事不会结束。林博扬刚接手市里的工作,正是需要立威的时候,在最短的时间内揪出枪杀特派员的凶手,一能证明他的能力,二能震慑民心。如果她是林博扬,也不会放弃这个大好机会。
出于私心,唐歌同样希望凶手落网。出事后,唐歌为了避免被人怀疑,没有找人调查凶手的身份,自从怀疑凶手是任务者后,唐歌迫切地想要确定凶手的身份。凭她一己之力,很难在短时间
内达成目标,必须借助林博扬的手,抓到凶手。
问题出现了,如果唐歌主动说出凶手是谁的话,那要怎么解释市长警卫盘查时,她为什么闭口不提看见凶手的事。林博扬的兵可不是普通人,什么事没干过?她要给不出合理的理由,很有可能被判定为凶手同谋。
事情该怎么说,和谁说,至关重要。
唐歌被请到市长办公室问话时,林博扬也在。林博扬的长相与唐歌想象中的魁梧武将没有一点相似的地方,尤其是林博扬浑身气势尽敛的情况下,看上去就像一个读书人。
唐歌知道,林博扬没有外表看起来的文弱,这是一个手上沾过人命的人,且不止一个。儒将也是将,枪在手,就不可能不染血。
“唐三小姐没有传说中的柔弱。”一段问话后,林博扬突然开口,从座椅上站起来,绕过书桌,走到唐歌身边。一股压力以林博扬为中心,向唐歌逼过来。
“如果我没听错,只有唐三小姐一人提出了,凶手在枪杀成功第一时间就逃走的假设。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唐三小姐看见了凶手的背影。”
林博扬说的‘不是正面,而是背影’的话,不是毫无根据的乱猜。如果正常人看见了凶手的样子,肯定会选择直接说出来。只有在无法确定的情况下,才会做出假设。
“我不确定,当时太乱了。”
唐歌之前说的话里,确实有暗示。其实这番话,在前市长的警卫盘问时,她就隐晦提到过,可惜当时现场一片混乱,市长太相信自己的判断,着急抓到凶手,没有注意她话里有话。
林博扬听出来了。
这个人,一如他外表所表现出的一样睿智。
唐歌迎上林博扬的目光,嘴上说的是不确定,眼睛里分明写着:没错,我看见了凶手的背影。
林博扬翻阅过前市长警卫录的口供,发现了一件事,口供的提供者在回忆特派员被杀经过时,时间顺序是混乱的,唯有一个特例,那就是唐歌的口供。
唐歌的口供清晰明了,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交代了她所看见的一切,甚至某些事情精确到了几点几分。试问,一个人在极度恐慌中,会有心思看时间吗?
不可能。但可以确定的是,唐歌不是凶手,因为事发当时,唐歌和市长夫人在一起,没有出手的机会。
为什么一个少女,在遇到枪杀事件后能不慌不忙地观察场中发生的事,还提出凶手可能离开的假设?
答案有两个。
第一种可能是唐歌与凶手认识,事先知道枪杀之事。第二种可能是,枪杀事件发生时,唐歌恰好
看见了凶手。
见到唐歌之前,林博扬更倾向于第一种判断。林博扬从前市长夫人嘴里得知,特派员死之前,和唐歌之间发生过一点小碰撞。唐歌出席宴会并不是心甘情愿,是特派员亲自点名,市长夫人要求的。唐歌有杀人的动机。
见到唐歌之后,林博扬推翻了第一种猜测。因为唐歌当面述说的内容,竟然与他之前翻阅的供词一模一样。 这样一来,唐歌与凶手串通一气杀人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在问话中,林博扬发现,
唐歌与其他人不一样,神情中没有惶恐不安。
坦然,这是林博扬在唐歌身上感受的。
如果杀了人,或者有杀人心思,人会不自觉地竖起防备和警惕。林博扬没有从唐歌身上发现这两种情绪。相反,唐歌在回答问题时,偶尔会看他一眼,有意思的是唐歌看他的时候,是她做出推断假设的时候。
这样一来,唐歌可能看见凶手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至于唐歌为什么没在枪杀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将自己看到的事情说出来,林博扬不难理解。在场那么多人,为什么只有她一个人看见了宴会厅外面的凶手?如果被人怀疑,她与凶手有关,她有千百张嘴也说不清。面对盘问时,唐歌聪明的选择了隐晦提醒。
这个表面柔弱得像兔子一样的女人根本不是她表现出来的一样无害。林博扬突然站起来,走近唐歌,向唐歌施放威压,就是想看看,唐歌能坚持到什么地步。
唐歌没让他失望,迎头对上了他的目光。
林博扬很少笑,突然一笑,让手下看花了眼。
“请唐三小姐将当时看见的所有可疑人物说出来,凶手或许就在其中。凶手对自己的行动很有信心,可能还在城内。”
林博扬的手下闻言眼前一亮。对林博扬的崇拜让手下认为他说的话绝对正确。林博扬说唐歌能让他们找到凶手,就一定能。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痛快,但是和位高权重的聪明人打交道,就不那么舒服了。
唐歌将她看见的,推测的一股脑儿说出来后,林博扬没有在第一时间放她离开。唐歌因为被林博扬留下的时间过长,很快有谣言在城内散播开来。
怀疑唐歌是凶手的,猜测唐歌被林博扬看上睡了的,说唐歌因为胆小进门就被林博扬手下吓死了的,一个个说的就跟自己亲眼所见一样。诸如此类留言,不绝于耳。
老百姓说得正起劲,林博扬的人根据唐歌提供的线索开始抓人。
凶手归案之前,唐歌被安排在休息室休息。嫌疑犯落网之前,唐歌不能离开。
等待的时间里,发生了一件让唐歌倍感意外的事。流言在城内飞速传开来后,第一个赶过来的竟然是方启轩。
很快, 上头的文件下达。因为市长失职, 导致特派员被人枪杀, 市长的职务被解除, 并接受调查。新一任市长的具体人选上头没有定下来,可市里不能没有一把手。正好西南军统统帅林博扬
打了胜战,路经此地, 顺手将市里的所有事情接过来。
林博扬率一队亲兵进城,其他麾下士兵驻守在城外。率兵进入政府大楼后,林博扬办的第一件事是将特派员中枪当日的人一个个请过来室问话。
林博扬的兵经过战火的洗礼, 见过血的人, 哪怕不说话,都有一股说不出的压迫在, 何况林博扬为了尽快调查特派员被枪杀的真相, 抓到凶手, 给手下规定了时间。林博扬治军严厉, 手下得了话, 自然是将能用的手段都用了。被请来问话的人之前还嫌原市长警卫队问话态度不好,被林博扬的兵一瞪, 等从政府办公楼出来后,腿都是软的。
唐歌也在被请问话的队伍中。见到林博扬手下的那一刻, 唐歌就知道, 凶手不抓到,这件事不会结束。林博扬刚接手市里的工作,正是需要立威的时候,在最短的时间内揪出枪杀特派员的凶手,一能证明他的能力,二能震慑民心。如果她是林博扬,也不会放弃这个大好机会。
出于私心,唐歌同样希望凶手落网。出事后,唐歌为了避免被人怀疑,没有找人调查凶手的身份,自从怀疑凶手是任务者后,唐歌迫切地想要确定凶手的身份。凭她一己之力,很难在短时间
内达成目标,必须借助林博扬的手,抓到凶手。
问题出现了,如果唐歌主动说出凶手是谁的话,那要怎么解释市长警卫盘查时,她为什么闭口不提看见凶手的事。林博扬的兵可不是普通人,什么事没干过?她要给不出合理的理由,很有可能被判定为凶手同谋。
事情该怎么说,和谁说,至关重要。
唐歌被请到市长办公室问话时,林博扬也在。林博扬的长相与唐歌想象中的魁梧武将没有一点相似的地方,尤其是林博扬浑身气势尽敛的情况下,看上去就像一个读书人。
唐歌知道,林博扬没有外表看起来的文弱,这是一个手上沾过人命的人,且不止一个。儒将也是将,枪在手,就不可能不染血。
“唐三小姐没有传说中的柔弱。”一段问话后,林博扬突然开口,从座椅上站起来,绕过书桌,走到唐歌身边。一股压力以林博扬为中心,向唐歌逼过来。
“如果我没听错,只有唐三小姐一人提出了,凶手在枪杀成功第一时间就逃走的假设。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唐三小姐看见了凶手的背影。”
林博扬说的‘不是正面,而是背影’的话,不是毫无根据的乱猜。如果正常人看见了凶手的样子,肯定会选择直接说出来。只有在无法确定的情况下,才会做出假设。
“我不确定,当时太乱了。”
唐歌之前说的话里,确实有暗示。其实这番话,在前市长的警卫盘问时,她就隐晦提到过,可惜当时现场一片混乱,市长太相信自己的判断,着急抓到凶手,没有注意她话里有话。
林博扬听出来了。
这个人,一如他外表所表现出的一样睿智。
唐歌迎上林博扬的目光,嘴上说的是不确定,眼睛里分明写着:没错,我看见了凶手的背影。
林博扬翻阅过前市长警卫录的口供,发现了一件事,口供的提供者在回忆特派员被杀经过时,时间顺序是混乱的,唯有一个特例,那就是唐歌的口供。
唐歌的口供清晰明了,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交代了她所看见的一切,甚至某些事情精确到了几点几分。试问,一个人在极度恐慌中,会有心思看时间吗?
不可能。但可以确定的是,唐歌不是凶手,因为事发当时,唐歌和市长夫人在一起,没有出手的机会。
为什么一个少女,在遇到枪杀事件后能不慌不忙地观察场中发生的事,还提出凶手可能离开的假设?
答案有两个。
第一种可能是唐歌与凶手认识,事先知道枪杀之事。第二种可能是,枪杀事件发生时,唐歌恰好
看见了凶手。
见到唐歌之前,林博扬更倾向于第一种判断。林博扬从前市长夫人嘴里得知,特派员死之前,和唐歌之间发生过一点小碰撞。唐歌出席宴会并不是心甘情愿,是特派员亲自点名,市长夫人要求的。唐歌有杀人的动机。
见到唐歌之后,林博扬推翻了第一种猜测。因为唐歌当面述说的内容,竟然与他之前翻阅的供词一模一样。 这样一来,唐歌与凶手串通一气杀人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在问话中,林博扬发现,
唐歌与其他人不一样,神情中没有惶恐不安。
坦然,这是林博扬在唐歌身上感受的。
如果杀了人,或者有杀人心思,人会不自觉地竖起防备和警惕。林博扬没有从唐歌身上发现这两种情绪。相反,唐歌在回答问题时,偶尔会看他一眼,有意思的是唐歌看他的时候,是她做出推断假设的时候。
这样一来,唐歌可能看见凶手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至于唐歌为什么没在枪杀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将自己看到的事情说出来,林博扬不难理解。在场那么多人,为什么只有她一个人看见了宴会厅外面的凶手?如果被人怀疑,她与凶手有关,她有千百张嘴也说不清。面对盘问时,唐歌聪明的选择了隐晦提醒。
这个表面柔弱得像兔子一样的女人根本不是她表现出来的一样无害。林博扬突然站起来,走近唐歌,向唐歌施放威压,就是想看看,唐歌能坚持到什么地步。
唐歌没让他失望,迎头对上了他的目光。
林博扬很少笑,突然一笑,让手下看花了眼。
“请唐三小姐将当时看见的所有可疑人物说出来,凶手或许就在其中。凶手对自己的行动很有信心,可能还在城内。”
林博扬的手下闻言眼前一亮。对林博扬的崇拜让手下认为他说的话绝对正确。林博扬说唐歌能让他们找到凶手,就一定能。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痛快,但是和位高权重的聪明人打交道,就不那么舒服了。
唐歌将她看见的,推测的一股脑儿说出来后,林博扬没有在第一时间放她离开。唐歌因为被林博扬留下的时间过长,很快有谣言在城内散播开来。
怀疑唐歌是凶手的,猜测唐歌被林博扬看上睡了的,说唐歌因为胆小进门就被林博扬手下吓死了的,一个个说的就跟自己亲眼所见一样。诸如此类留言,不绝于耳。
老百姓说得正起劲,林博扬的人根据唐歌提供的线索开始抓人。
凶手归案之前,唐歌被安排在休息室休息。嫌疑犯落网之前,唐歌不能离开。
等待的时间里,发生了一件让唐歌倍感意外的事。流言在城内飞速传开来后,第一个赶过来的竟然是方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