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
再说了,江家之前的境况,即便小有家产,宋月娘生了一双儿女也都是自己喂大的,可没请过奶娘。两个都喂了,还差这一个?关键是,宋玥觉得这具身体的恢复能力不错,再加上她努力练习产后操,身体会尽快恢复。
闪嬷嬷也就是建议一下,见宋玥坚持,她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隔天,洗三礼。
宋玥已经能够挪动身体,也能在炕上坐一会儿了。
小小子眼瞅着胖了,脸上的皱纹都基本没有了,红色也褪去大半,变得白嫩了许多,小小的软软的躺在襁褓中,可爱的让人心都化了。
宋玥戴着抹额,穿着杏白的袄子,搭了一件对襟半臂,依靠在床头,和唐娘子、谷二太太等人说着话。
潆卉、羡娘和金花里外招呼着,看完了孩子的人引着大堂上看洗三礼。
邓姥姥和闪嬷嬷两人主持洗三礼。
把孩子抱回来后,邓姥姥喜气盈腮说着:“哥儿是个好嗓门儿的,哭声大的,震得盆里的水都直颤悠。”
宋玥跟着笑。刚才在堂屋中洗三,孩子响亮的哭声她都听见了。
老风俗称这个叫‘响盆’,是好兆头,说明孩子身体健康,一路风生水起。
洗三之后,邓姥姥就告辞家去了。闪嬷嬷则继续留在将军府,她给宋玥做推拿按摩,以促进身体尽快恢复。
宋玥让人收拾了两匹漳绒两匹锦缎,又有一件珍珠皮的皮袄子。
邓姥姥身上穿着一件羊皮坎肩儿,看得出年岁不少了,边角磨损,很多地方的毛也秃了,邓姥姥还一直当宝贝,一出门就穿上,说隔风,再冷的风也吹不透啥的。
宋玥索性让人给她做了一件珍珠羊皮的大袄,到膝盖以上的。
皮货店里赶工,只做了基础,拿回来之后,金花又给在领口衣襟上绣了寿字不到头的纹样儿,暗红色的漳绒地儿,配着金银线的绣花,格外贵气。
邓姥姥穿在身上,笑得合不拢嘴,一边连连道:“哎哟,这么好袄子给俺老婆子穿糟蹋了呀!”
被大家劝着,不再往下脱了,又道:“这么暖和的袄子,下雪天穿出去都不带冷啦!这是要把俺这把老骨头给捂酥了呀!”
一屋子人都看着欢喜地言语无措的老太太笑个不停。
这一次,茶水铺子那边恰好忙着进货,金梁不得空儿,宋玥就打发了张勇送了邓姥姥家去。
张勇和金花虽然没办婚事,但却是板上钉钉的外孙女婿了,终究不算外人儿了。
过了洗三,宋玥的身体恢复很快。
她很尊敬老人的意见,却也没太过拘泥,门窗关得严实,又有一道道门帘子,她也就没总躺着,第二天开始,就下炕方便、洗漱。
不能刷牙,她就用淡盐水漱口,用干净的白布条擦一擦牙齿……
第六天上,恶露干净了,她自觉忍受到了极限,就让人抬了半桶温水,她站在水中,然后用水瓢舀了水冲了个澡,又让丫头们洗了个头。
不过,没有用帕子绞干,而是擦至半干后,躺在软榻上,熏炉搬到近前来,慢慢烘干了,然后就又戴起帽子,舒舒坦坦睡了一觉。
产后体虚,特别容易出汗,不过六天,她就觉得整个人像腌菜了,散发着难以描述的味道。真是没法想象,一个月不洗澡……会臭了吧?!
一转眼,到了冬月廿五。第二天就是潆卉出门的日子了。
谷二太太等人又早早过来添妆。
宋玥不能出门招呼,这几个比较亲近的人添完妆,还是到她屋里来说话。
等傍晚,人都散去之后,林氏捧了一份添妆册子进来。宋玥扫了一边,合上册子,轻轻叹了口气。
她原本给潆卉准备的嫁妆是四十八抬,与陈家退亲,又决定进王府之后,又赶着置办了一些,准备凑六十四抬。当然,她和周氏都是那种实诚人,也知道,以潆卉进王府做侧妃的身份,不适宜太过张扬,六十四抬这个数目已经足够了,既不会失了体面,也不会太过张扬,引起将来正妃的记恨。
谁成想,她们计划的很好,却忘记了添妆这一茬儿。
看看这些添妆的,谷二太太直接送了一个四百多亩的庄子,还是平京城南郊的,离着运河很近,水浇条件便利,出行也方便,比平常良田庄子还要贵上两三成。
阗家经商的,直接送来了两间铺子,一间是银雀大街上的首饰铺子,另一间则是南水门的南货铺子,而且带掌柜账房伙计,正常营业的,接了手都不用操心,直接月月见钱的那种。
赵主簿家家境只能说殷实,送来了一套赤金宝石头面。
沈家杨太太送了一套赤金首饰,像沈家的家风一样,不求精细只求分量,看上去,每一件都分量十足的。
另外,平京城数得上名号的,但凡与将军府有过来往的官贵人家、与宋玥有过来往的商家,几乎都来添了妆,送铺面、送庄子、送首饰的,就没有小手笔的。
若是依着一般的做法,一间铺子、一个庄子都做一抬嫁妆的话,恐怕不止一百二十八抬。要知道,宋玥翻了本朝本纪,太子迎娶太子妃,嫁妆也不过一百二十八抬。
潆卉真搞出这个阵仗,那就是给自己树敌,没等进安王府,就给自己招了无数嫉恨了。
心中叹息一回,宋玥让人把周老太太和潆卉请过来。
宋玥把添妆的单子给两个人看了,然后道:“东西不少,这么大喇喇地摆出去是给自己招恨呢。依着我,咱们也不用管数目了,庄子一抬,铺子一抬,首饰尽量装满,看看凑几抬,然后,家具那些笨重东西,就不怕摆出来了,反正咱们家做的家具也就将就看,也不怕看……潆卉嫁进王府,别人眼中是高攀了,咱们自己心里有数,不盼着她争个什么,只要平平安安的,将来有一双儿女就足够了。”
周氏一脸肃穆地听着,连连点头赞同。又回头看着潆卉道:“恁大嫂是为了恁好,咱们家不讲究什么争脸面,那些都是虚的,只要恁自己个儿的日子过好了就成。”
闪嬷嬷也就是建议一下,见宋玥坚持,她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隔天,洗三礼。
宋玥已经能够挪动身体,也能在炕上坐一会儿了。
小小子眼瞅着胖了,脸上的皱纹都基本没有了,红色也褪去大半,变得白嫩了许多,小小的软软的躺在襁褓中,可爱的让人心都化了。
宋玥戴着抹额,穿着杏白的袄子,搭了一件对襟半臂,依靠在床头,和唐娘子、谷二太太等人说着话。
潆卉、羡娘和金花里外招呼着,看完了孩子的人引着大堂上看洗三礼。
邓姥姥和闪嬷嬷两人主持洗三礼。
把孩子抱回来后,邓姥姥喜气盈腮说着:“哥儿是个好嗓门儿的,哭声大的,震得盆里的水都直颤悠。”
宋玥跟着笑。刚才在堂屋中洗三,孩子响亮的哭声她都听见了。
老风俗称这个叫‘响盆’,是好兆头,说明孩子身体健康,一路风生水起。
洗三之后,邓姥姥就告辞家去了。闪嬷嬷则继续留在将军府,她给宋玥做推拿按摩,以促进身体尽快恢复。
宋玥让人收拾了两匹漳绒两匹锦缎,又有一件珍珠皮的皮袄子。
邓姥姥身上穿着一件羊皮坎肩儿,看得出年岁不少了,边角磨损,很多地方的毛也秃了,邓姥姥还一直当宝贝,一出门就穿上,说隔风,再冷的风也吹不透啥的。
宋玥索性让人给她做了一件珍珠羊皮的大袄,到膝盖以上的。
皮货店里赶工,只做了基础,拿回来之后,金花又给在领口衣襟上绣了寿字不到头的纹样儿,暗红色的漳绒地儿,配着金银线的绣花,格外贵气。
邓姥姥穿在身上,笑得合不拢嘴,一边连连道:“哎哟,这么好袄子给俺老婆子穿糟蹋了呀!”
被大家劝着,不再往下脱了,又道:“这么暖和的袄子,下雪天穿出去都不带冷啦!这是要把俺这把老骨头给捂酥了呀!”
一屋子人都看着欢喜地言语无措的老太太笑个不停。
这一次,茶水铺子那边恰好忙着进货,金梁不得空儿,宋玥就打发了张勇送了邓姥姥家去。
张勇和金花虽然没办婚事,但却是板上钉钉的外孙女婿了,终究不算外人儿了。
过了洗三,宋玥的身体恢复很快。
她很尊敬老人的意见,却也没太过拘泥,门窗关得严实,又有一道道门帘子,她也就没总躺着,第二天开始,就下炕方便、洗漱。
不能刷牙,她就用淡盐水漱口,用干净的白布条擦一擦牙齿……
第六天上,恶露干净了,她自觉忍受到了极限,就让人抬了半桶温水,她站在水中,然后用水瓢舀了水冲了个澡,又让丫头们洗了个头。
不过,没有用帕子绞干,而是擦至半干后,躺在软榻上,熏炉搬到近前来,慢慢烘干了,然后就又戴起帽子,舒舒坦坦睡了一觉。
产后体虚,特别容易出汗,不过六天,她就觉得整个人像腌菜了,散发着难以描述的味道。真是没法想象,一个月不洗澡……会臭了吧?!
一转眼,到了冬月廿五。第二天就是潆卉出门的日子了。
谷二太太等人又早早过来添妆。
宋玥不能出门招呼,这几个比较亲近的人添完妆,还是到她屋里来说话。
等傍晚,人都散去之后,林氏捧了一份添妆册子进来。宋玥扫了一边,合上册子,轻轻叹了口气。
她原本给潆卉准备的嫁妆是四十八抬,与陈家退亲,又决定进王府之后,又赶着置办了一些,准备凑六十四抬。当然,她和周氏都是那种实诚人,也知道,以潆卉进王府做侧妃的身份,不适宜太过张扬,六十四抬这个数目已经足够了,既不会失了体面,也不会太过张扬,引起将来正妃的记恨。
谁成想,她们计划的很好,却忘记了添妆这一茬儿。
看看这些添妆的,谷二太太直接送了一个四百多亩的庄子,还是平京城南郊的,离着运河很近,水浇条件便利,出行也方便,比平常良田庄子还要贵上两三成。
阗家经商的,直接送来了两间铺子,一间是银雀大街上的首饰铺子,另一间则是南水门的南货铺子,而且带掌柜账房伙计,正常营业的,接了手都不用操心,直接月月见钱的那种。
赵主簿家家境只能说殷实,送来了一套赤金宝石头面。
沈家杨太太送了一套赤金首饰,像沈家的家风一样,不求精细只求分量,看上去,每一件都分量十足的。
另外,平京城数得上名号的,但凡与将军府有过来往的官贵人家、与宋玥有过来往的商家,几乎都来添了妆,送铺面、送庄子、送首饰的,就没有小手笔的。
若是依着一般的做法,一间铺子、一个庄子都做一抬嫁妆的话,恐怕不止一百二十八抬。要知道,宋玥翻了本朝本纪,太子迎娶太子妃,嫁妆也不过一百二十八抬。
潆卉真搞出这个阵仗,那就是给自己树敌,没等进安王府,就给自己招了无数嫉恨了。
心中叹息一回,宋玥让人把周老太太和潆卉请过来。
宋玥把添妆的单子给两个人看了,然后道:“东西不少,这么大喇喇地摆出去是给自己招恨呢。依着我,咱们也不用管数目了,庄子一抬,铺子一抬,首饰尽量装满,看看凑几抬,然后,家具那些笨重东西,就不怕摆出来了,反正咱们家做的家具也就将就看,也不怕看……潆卉嫁进王府,别人眼中是高攀了,咱们自己心里有数,不盼着她争个什么,只要平平安安的,将来有一双儿女就足够了。”
周氏一脸肃穆地听着,连连点头赞同。又回头看着潆卉道:“恁大嫂是为了恁好,咱们家不讲究什么争脸面,那些都是虚的,只要恁自己个儿的日子过好了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