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9节
“元让,你的意思呢?”唐寅转头看向上官元让。
上官元让咧着嘴,挠了挠脸颊,囫囵不清地低声嘟囔道:“可……可也行吧……”
唐寅闻言鼻子差点气歪了,皱着眉头不满地问道:“什么叫可也行吧?!我是在问你,我军现在是应该进取还是应该撤回本国?”
上官元让看看周围的众人,见大家也都在眼巴巴地看着自己,他深吸口气,对上唐寅的目光,斩钉截铁地说道:“该撤!”
唉!唐寅暗道一声完了,连一向好战的元让此时都打起退堂鼓了,看来,众将当中是不会有人站在自己这一边了。
他捻着手指头,沉默了好半晌,幽幽说道:“既然,大家都主张撤军,那就……撤军吧!”
“大王,光撤军还不够,大王得立刻修书给昭阳,向川国赔礼道歉,讲明此次出兵,皆因受小人挑拨,希望川国不计前嫌,继续与风国盟好。”梁启正色说道。
“我还要向他川国赔礼道歉?”唐寅挑起眉毛,眼睛瞪得好大,像是听到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似的。
梁启说道:“此次出兵,我国本就有乘人之危的嫌疑,易落人口实,再者说,我国的国力现在还无法与川国匹敌,正应该休养生息、厉兵秣马才是,如果这次川国趁胜势反攻我国,实难应对,所以,大王应主动向川国修书交好,莫要因一时之气误了大局。”
等梁启把话说完好一会,唐寅才噗嗤一声笑了,笑的即苦涩又无奈,他点点头,有气无力地说道:“好,就依你之见,这封书信,我写就是。”
看大王的模样,似乎有点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姿态了,风军众将忧心不已,人们面面相觑,皆想劝说唐寅几句,但又不知该如何开口。
唐寅倒还没到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地步,灰心还是有一些的。他心情烦乱,环视众人,问道:“如果没什么事,诸位就都下去吧!”
“是!大王,末将告退!”众将本还不想走,但抬头一瞧站在唐寅身后的尹兰,发现她正向己方众人连连使眼色,众将会意,纷纷向唐寅拱手深施一礼,而后鱼贯退出中军帐。
等众将都离开后,尹兰走到帅案旁,跪坐在地,一边研墨,一边低声说道:“一次战败也没什么,大王完全不必气馁,等个一年半载,我国再出兵川地也就是了。”
唐寅看了尹兰一眼,而后缓缓摇了摇头,说道:“肖轩暴毙,川国连个储君都没有,朝廷一盘散沙,公子公主勾心斗角,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都占不到川国的便宜,等到川国新君继位,我国就更难有胜算了。”
尹兰眼珠转了转,说道:“用兵不成,大王何不考虑试试其它的手段?”
唐寅心中一动,扭头看着尹兰,问道:“什么手段?”
“大王最怕谁成为川国的新君?”
“这……”这个问提还真不好说。可以说肖轩的子嗣没有哪个人是白痴废物。
大公子肖亭,颇有兄长的风范,为人处世都很大气;二公子肖渊,阴沉低调,不显山不露水,深不可测,三公子肖玉,看似娇柔,男生女态,实则聪明精灵得很,四公子肖鹏看似胸无点墨的武夫,实则又是一肚子的文韬武略,五公主肖香,就更不必说了,唐寅和她第一次接触就吃了她的亏。
唐寅沉默良久,说道:“我……有些忌惮肖香……”他忌惮肖香,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肖轩看好肖香,而在唐寅的心目中,能被肖轩看好的储君绝对是对自己威胁最大的。
但转念一想,肖香毕竟是一女子,如果她真的成为川王,能不能支持起川国这个庞然大物还未可知呢!
想到这里,他立刻又改口说道:“肖渊这个人深不可测,让人琢磨不透,他若成为川王,必然会对我国的威胁最大。”
“既然如此,大王何不派心腹之人潜入昭阳,伺机而动,铲除对我风国威胁最大的那个,扶植对我风国威胁最小的那个。”尹兰边磨着墨,边慢悠悠地说道。
唐寅眼睛一亮,对啊,这是个好主意。就算不能除掉对己方威胁最大的那个,只要能挑拨川国各公子、公主之间的矛盾,让他们内耗也是好的。
他含笑问道:“尹兰,你认为派何人潜入昭阳最合适呢?”
尹兰连想都没想,脱口说道:“属下以为,高慕成高大人最合适。”
“高慕成?”唐寅若有所思地念着这个名字。高慕成现在是暗影的副头领,同时又是暗箭的高层,身兼二职,在风国朝廷里,他的官位不高,但手中的实权却很大。
尹兰当然不会平白无故地推荐高慕成,她也是有私心的。严格来算,暗影的高层目前只有三个人,其一是大头领顾宸,其二是副头领高慕成,其三就是在唐寅身边的尹兰。
她若想继续向上爬的话,高慕成就是她最大的阻力,把高慕成支走,当然是对尹兰最有利的,以后,她在暗影就是仅次于顾宸的第二号人物了。
见唐寅在思虑,尹兰忙又说道:“高大人心思缜密,机敏灵活,善于随机应变,同时又精通察言观色之道,善于揣摩人心,极为适合在险境潜伏,另外,高大人对大王忠心耿耿,就算远离大王身边,也不会对大王生出二心,所以,属下以为,派高大人潜入昭阳,伺机而动,最为合适。”
“恩!”尹兰边说唐寅边点头,觉得高慕成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他说道:“只是,派慕成到昭阳,暗影就少一人打理了。”
暗影从构思到组建到正式成立,高慕成都有参与其中,而且也出了大力气,把他调走,唐寅担心暗影的运作会受到影响。
尹兰立刻接道:“大王放心,属下完全可以接任高大人留下的事务。”
唐寅笑呵呵地看着尹兰,抬手点了点她,说道:“这才是你向我推荐慕成的真实目的吧!”
被唐寅一语道破心事,尹兰心头一紧,下意识地垂下头,正襟危坐,大气都不敢喘。
见她一副做错事的模样,唐寅脸上的笑意更浓,耸肩说道:“好吧,就如你所愿,派高慕成到昭阳。”
尹兰闻言又惊又喜,但她可不敢表现出来,强压下激动的情绪,慢条斯理又小心翼翼地应道:“是,大王,一会属下就给朝廷修书。”
“恩!”唐寅随意地点了点头。他对高慕成的印象是有能力,同时又心狠手辣,可以重用,但值不值得重信还是个未知数。
派走高慕成,将暗影的大权交到尹兰的手里,也未尝不可,尹兰毕竟是自己身边的人,要比高慕成值得信赖得多。
正是出于这样的心理,唐寅才在明知道尹兰有私心的情况下仍接受了她的提议,派高慕成去往昭阳。
决定了这件事后,唐寅提起笔来,看着铺在桌案上的绢布不由得怔怔发呆。现在他为难的是给川国的这封道歉信该怎么写,可不管要怎么写,他实在是难以下笔。
思前想后,唐寅把手中笔放回到桌案上,对尹兰说道:“提议向川国修书道歉的是梁启吧?”
“是的,大王。”尹兰呆呆地点下头。
“那好,就让梁启来写这封书信吧,等他写好后,拿于我过目就是了。”唐寅将桌案上的绢布卷了卷,连同笔墨一并递给尹兰,挥手说道:“快去,别让梁启以*练兵马为借口推托!”
尹兰摇头而笑,有时候她觉得大王做事的风格更像小孩子,不过她还是答应一声,接过绢布、笔墨,而后起身离去。
第49章
在众将一致的要求下,唐寅下令,风军撤回上京。在风军撤退的过程中也不顺利,沿途上不时遭受到川军或川国民众的袭扰,好在没有碰上川军的主力,未再发生大的战事。
一个月后,风军终于全部撤出川地,回到上京。历时仅仅两个月之久的风川之战也因为风军的草草收兵而宣告结束。
对于风军的败退而归,上京的百姓反应平淡,似乎风军的胜败与他们毫无干系。
从内心来讲,上京的百姓对风军谈不上有多排斥,但也没有多喜欢,觉得风人属偏远蛮荒的乡巴佬倒是真的,内心深处多多少少有些瞧不起风人。
当唐寅率败兵回到上京的时候,上官元吉已先到了数日。见迎出城的官员当中有上官元吉,唐寅又惊又喜,急忙下马,快步走上前去,笑问道:“元吉,你什么时候到的上京?”
上官元吉淡然一笑,说道:“已到五六日了。”
“你能赶过来可太好了,上京的事务繁琐又杂乱,有许多事情我也正好要和你商议呢……”
唐寅像连珠炮似的说道,不等他说完,上官元吉低声打断道:“大王,此地非讲话之所,进城再说吧!”
“对、对、对,我们进城再说!”唐寅示意身边的侍卫给上官元吉牵过来一匹马,而后,他与上官元吉骑马而行。路上,上官元吉问道:“大王,听说在川地的战事并不顺利?”
“别提了。”提起此次的对川征战,唐寅的心情立刻跌到谷底,他苦笑着说道:“本以为肖轩暴毙,川国上下会混乱不堪,无暇顾及北方,我们能趁此机会占些便宜,没想到,川国朝廷秘派布英率主力中央军悄悄赶到双棠郡,打了我军一个措手不及,飞羽军更是……伤亡惨重啊!”
不止是伤亡惨重吧!上官元吉在心里嘟囔一声,前方传回的战报他都有一一仔细阅读过,飞羽军已被打到名存实亡可被取消编制的地步了。
当然,大王该受到的教训都已经受到了,他也没必要再当面揭短。他幽幽说道:“大王,用兵乃是国之大事,岂能草率做出决定?以后,可务必要与朝廷商议之后再做决断啊!”
唐寅自知理亏,即便听出上官元吉话中带有教训的口吻,他仍是连连点头,应道:“是、是,元吉所言极是,绝不会再有下次了。”
他一副虚心受教的模样,上官元吉也不好再多说什么,话锋一转,说道:“微臣已传书左相,让左相抽调新兵前来上京,可弥补飞羽军兵员上的损失。”
唐寅大点其头,赞道:“做得好,还是元吉你想得周全。”
上官元吉长叹一声,说道:“这次飞羽军伤亡甚大,对于本就不太丰厚的国库而言,这又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啊!”
唐寅若有所思,缓缓应了一声。说话之间,他们行至驿站。
进入驿站的大堂,唐寅和上官元吉以及诸将纷纷落座。环视在场的众人,见大家都是面带倦色,唐寅说道:“诸位也都累了,先回去歇息吧,明日再来议事。”
“是!大王,末将告退!”诸将纷纷起身,向唐寅插手施礼,而后退了出去。上官元吉没有走,坐在那里含笑喝着茶,他知道,大王肯定有事要和自己商议。
果然。等众将都离开后,唐寅看向上官元吉,说道:“元吉啊,你觉得上京如何?”
上官元让怔了怔,笑道:“这里是京城,天子脚下,当然要远胜别处。”
“恩!”唐寅挺身站起,边来回踱步,边说道:“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上京热闹繁华,又四通八达,再没有比京城更适合做国都的地方了。”
说者有心,听者也有意,听闻唐寅的话,上官元吉立刻明白了他的用意,大王这是要迁都啊,而且还想把都城迁到上京。把风国的国都设在京城,这不是显然有取而代之的意图吗?上官元吉眼珠转了转,慢悠悠地柔声说道:“京城是京城,国都是国都,又岂能混而一谈?若把国都设在京城,必引来天下人的不满和反对,甚至可能会群起而攻之啊!”
上官元吉的话像是一盆冷水浇在唐寅的头上,他疑问道:“没有过先例?”
“绝对没有。”上官元吉无比坚定地摇了摇头。
“那么,由我风国开创这个先例,结果又会如何?”
“刚才微臣已经说过来了,很可能会引起天下人的不满,群起而攻之。”
“连我风国的民众也会反对?”
“正是!”上官元吉正色说道。唐寅吸了口气,肩膀也随之垮了下来,喃喃说道:“难道就没有办法能在上京定都吗?”
上官元吉眯缝着眼睛,垂首不语。此时,他的心思也在急转,考虑此事是否可行。如果风国真的把国都设在上京,那对风国而言无疑是极为有利的。其一,让天子回京可让天子的地位更加巩固,天子的地位巩固了,收益最大的就是风国,其二,风国目前最大的敌人正是川国,有上京在自己手里,足可以震慑出川国不敢北上进犯,亦可让风国立于不败之地。
思前想后,上官元吉低声说道:“办法也不是没有……”
“哦?”唐寅眼睛一亮,问道:“元吉,你有什么好办法?”
“取消风国的国号,将风国的国土归还于天子,大王以辅政大臣的身份坐镇皇廷,如此一来,上京也就变成了风国的国都。”上官元吉语气平缓地说道。
“这……”唐寅听后,打了个冷战,皱着眉头说道:“如此做的话,不就等于是风国亡国了吗?”
“哈哈!”上官元吉仰面而笑,说道:“风国的领地本就是天子赏赐的,即便归还于天子,风地仍是风地,风人也仍是风人,又怎能算亡国呢?大王还可借此机会,借由天子号令天下列国,将各国领地皆还于天子,若是列国服从,天下一统,若是不从,便是抗命不遵,天下人皆会唾骂征讨。”
唐寅眨了眨眼睛,陷入沉思。上官元吉出的这个主意对他而言太震撼了,把风国交还于天子,风地当然还是风地,风人当然也还是风人,唯独他的身份会由王公变为大臣。
他可以不计较这些,但下面的大臣也都会不计较吗?他自己都成为人臣了,那他麾下的大臣们不就成了臣下之臣,那和幕僚、门客又有何区别?
“大王,天下之所以纷争不断,根源就在于分封的列国,只要皇廷收回当初分封的土地,天下只有天子一个主宰,那么,也就不会再有战争了。”上官元吉直勾勾地看着唐寅。
唐寅垂下头,背着手,仍是沉默不语。
“即便大王将风地归还于天子,可大王还是大王,风人仍会听从大王的号令,唯一改变的只是王公的头衔罢了,那些虚名微不足道,不要也罢……”
上官元吉还要继续劝说,唐寅摆摆手,打断道:“此事,容我再考虑考虑,再好好想一想,元吉,你先下去吧!”
“是!大王!”上官元吉把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向唐寅拱手施了一礼,而后退出大堂。他前脚刚走,尹兰便快步来到唐寅身边,低声说道:“大王可误要听信右相的谗言啊!”
“恩?”没想到尹兰会把上官元吉的进谏说成是谗言,一直以来,她也很少会用到这么重的词汇。他疑问道:“为何这么说?”
“因为大王是风王,风人才尊大王为大王,若大王自降爵位,只甘愿做天子脚下的一个马前卒,风人又怎还会继续尊大王为大王,又怎么可能还会继续听命于大王?”
尹兰正色说道:“右相这显然是在鼓动大王还权于天子,依属下看,我风国的右相更像是皇廷的右相,与其说右相忠于大王,倒不如说右相更忠于天子。”
唐寅闻言,心中顿是一动,虎目当中也射出两道精光,但转念一想,他又摇了摇头,喃喃说道:“一直以来,元吉都在尽心尽力的辅佐我,对我忠心耿耿,他是不会背叛我的。”
尹兰说道:“忠于大王,和忠于天子,并不矛盾,除非有一天大王欲取而代之。”
唐寅看着尹兰,久久没有说话。其实,他对上官元吉还是很信任的,只是这次上官元吉提出的建议太匪夷所思了,竟然要让自己把风国还给天子。他越想脑袋越乱,越想心越烦,最后干脆挥了挥手,什么都不想了,对尹兰说道:“给朝廷传书,让朝廷派出精兵强将,护送天子返京!还有,让邱真、宗元、张哲、张鑫等大臣一并随天子来京。”
“大王,那右相之事……”
“刚才的那番话,以后不要再说,我也希望这是我最后一次听到。”说话时,唐寅眯缝着双眼凝视着尹兰。尹兰吓得一哆嗦,再不敢多言半句,规规矩矩地领命而去。
上官元让咧着嘴,挠了挠脸颊,囫囵不清地低声嘟囔道:“可……可也行吧……”
唐寅闻言鼻子差点气歪了,皱着眉头不满地问道:“什么叫可也行吧?!我是在问你,我军现在是应该进取还是应该撤回本国?”
上官元让看看周围的众人,见大家也都在眼巴巴地看着自己,他深吸口气,对上唐寅的目光,斩钉截铁地说道:“该撤!”
唉!唐寅暗道一声完了,连一向好战的元让此时都打起退堂鼓了,看来,众将当中是不会有人站在自己这一边了。
他捻着手指头,沉默了好半晌,幽幽说道:“既然,大家都主张撤军,那就……撤军吧!”
“大王,光撤军还不够,大王得立刻修书给昭阳,向川国赔礼道歉,讲明此次出兵,皆因受小人挑拨,希望川国不计前嫌,继续与风国盟好。”梁启正色说道。
“我还要向他川国赔礼道歉?”唐寅挑起眉毛,眼睛瞪得好大,像是听到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似的。
梁启说道:“此次出兵,我国本就有乘人之危的嫌疑,易落人口实,再者说,我国的国力现在还无法与川国匹敌,正应该休养生息、厉兵秣马才是,如果这次川国趁胜势反攻我国,实难应对,所以,大王应主动向川国修书交好,莫要因一时之气误了大局。”
等梁启把话说完好一会,唐寅才噗嗤一声笑了,笑的即苦涩又无奈,他点点头,有气无力地说道:“好,就依你之见,这封书信,我写就是。”
看大王的模样,似乎有点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姿态了,风军众将忧心不已,人们面面相觑,皆想劝说唐寅几句,但又不知该如何开口。
唐寅倒还没到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地步,灰心还是有一些的。他心情烦乱,环视众人,问道:“如果没什么事,诸位就都下去吧!”
“是!大王,末将告退!”众将本还不想走,但抬头一瞧站在唐寅身后的尹兰,发现她正向己方众人连连使眼色,众将会意,纷纷向唐寅拱手深施一礼,而后鱼贯退出中军帐。
等众将都离开后,尹兰走到帅案旁,跪坐在地,一边研墨,一边低声说道:“一次战败也没什么,大王完全不必气馁,等个一年半载,我国再出兵川地也就是了。”
唐寅看了尹兰一眼,而后缓缓摇了摇头,说道:“肖轩暴毙,川国连个储君都没有,朝廷一盘散沙,公子公主勾心斗角,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都占不到川国的便宜,等到川国新君继位,我国就更难有胜算了。”
尹兰眼珠转了转,说道:“用兵不成,大王何不考虑试试其它的手段?”
唐寅心中一动,扭头看着尹兰,问道:“什么手段?”
“大王最怕谁成为川国的新君?”
“这……”这个问提还真不好说。可以说肖轩的子嗣没有哪个人是白痴废物。
大公子肖亭,颇有兄长的风范,为人处世都很大气;二公子肖渊,阴沉低调,不显山不露水,深不可测,三公子肖玉,看似娇柔,男生女态,实则聪明精灵得很,四公子肖鹏看似胸无点墨的武夫,实则又是一肚子的文韬武略,五公主肖香,就更不必说了,唐寅和她第一次接触就吃了她的亏。
唐寅沉默良久,说道:“我……有些忌惮肖香……”他忌惮肖香,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肖轩看好肖香,而在唐寅的心目中,能被肖轩看好的储君绝对是对自己威胁最大的。
但转念一想,肖香毕竟是一女子,如果她真的成为川王,能不能支持起川国这个庞然大物还未可知呢!
想到这里,他立刻又改口说道:“肖渊这个人深不可测,让人琢磨不透,他若成为川王,必然会对我国的威胁最大。”
“既然如此,大王何不派心腹之人潜入昭阳,伺机而动,铲除对我风国威胁最大的那个,扶植对我风国威胁最小的那个。”尹兰边磨着墨,边慢悠悠地说道。
唐寅眼睛一亮,对啊,这是个好主意。就算不能除掉对己方威胁最大的那个,只要能挑拨川国各公子、公主之间的矛盾,让他们内耗也是好的。
他含笑问道:“尹兰,你认为派何人潜入昭阳最合适呢?”
尹兰连想都没想,脱口说道:“属下以为,高慕成高大人最合适。”
“高慕成?”唐寅若有所思地念着这个名字。高慕成现在是暗影的副头领,同时又是暗箭的高层,身兼二职,在风国朝廷里,他的官位不高,但手中的实权却很大。
尹兰当然不会平白无故地推荐高慕成,她也是有私心的。严格来算,暗影的高层目前只有三个人,其一是大头领顾宸,其二是副头领高慕成,其三就是在唐寅身边的尹兰。
她若想继续向上爬的话,高慕成就是她最大的阻力,把高慕成支走,当然是对尹兰最有利的,以后,她在暗影就是仅次于顾宸的第二号人物了。
见唐寅在思虑,尹兰忙又说道:“高大人心思缜密,机敏灵活,善于随机应变,同时又精通察言观色之道,善于揣摩人心,极为适合在险境潜伏,另外,高大人对大王忠心耿耿,就算远离大王身边,也不会对大王生出二心,所以,属下以为,派高大人潜入昭阳,伺机而动,最为合适。”
“恩!”尹兰边说唐寅边点头,觉得高慕成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他说道:“只是,派慕成到昭阳,暗影就少一人打理了。”
暗影从构思到组建到正式成立,高慕成都有参与其中,而且也出了大力气,把他调走,唐寅担心暗影的运作会受到影响。
尹兰立刻接道:“大王放心,属下完全可以接任高大人留下的事务。”
唐寅笑呵呵地看着尹兰,抬手点了点她,说道:“这才是你向我推荐慕成的真实目的吧!”
被唐寅一语道破心事,尹兰心头一紧,下意识地垂下头,正襟危坐,大气都不敢喘。
见她一副做错事的模样,唐寅脸上的笑意更浓,耸肩说道:“好吧,就如你所愿,派高慕成到昭阳。”
尹兰闻言又惊又喜,但她可不敢表现出来,强压下激动的情绪,慢条斯理又小心翼翼地应道:“是,大王,一会属下就给朝廷修书。”
“恩!”唐寅随意地点了点头。他对高慕成的印象是有能力,同时又心狠手辣,可以重用,但值不值得重信还是个未知数。
派走高慕成,将暗影的大权交到尹兰的手里,也未尝不可,尹兰毕竟是自己身边的人,要比高慕成值得信赖得多。
正是出于这样的心理,唐寅才在明知道尹兰有私心的情况下仍接受了她的提议,派高慕成去往昭阳。
决定了这件事后,唐寅提起笔来,看着铺在桌案上的绢布不由得怔怔发呆。现在他为难的是给川国的这封道歉信该怎么写,可不管要怎么写,他实在是难以下笔。
思前想后,唐寅把手中笔放回到桌案上,对尹兰说道:“提议向川国修书道歉的是梁启吧?”
“是的,大王。”尹兰呆呆地点下头。
“那好,就让梁启来写这封书信吧,等他写好后,拿于我过目就是了。”唐寅将桌案上的绢布卷了卷,连同笔墨一并递给尹兰,挥手说道:“快去,别让梁启以*练兵马为借口推托!”
尹兰摇头而笑,有时候她觉得大王做事的风格更像小孩子,不过她还是答应一声,接过绢布、笔墨,而后起身离去。
第49章
在众将一致的要求下,唐寅下令,风军撤回上京。在风军撤退的过程中也不顺利,沿途上不时遭受到川军或川国民众的袭扰,好在没有碰上川军的主力,未再发生大的战事。
一个月后,风军终于全部撤出川地,回到上京。历时仅仅两个月之久的风川之战也因为风军的草草收兵而宣告结束。
对于风军的败退而归,上京的百姓反应平淡,似乎风军的胜败与他们毫无干系。
从内心来讲,上京的百姓对风军谈不上有多排斥,但也没有多喜欢,觉得风人属偏远蛮荒的乡巴佬倒是真的,内心深处多多少少有些瞧不起风人。
当唐寅率败兵回到上京的时候,上官元吉已先到了数日。见迎出城的官员当中有上官元吉,唐寅又惊又喜,急忙下马,快步走上前去,笑问道:“元吉,你什么时候到的上京?”
上官元吉淡然一笑,说道:“已到五六日了。”
“你能赶过来可太好了,上京的事务繁琐又杂乱,有许多事情我也正好要和你商议呢……”
唐寅像连珠炮似的说道,不等他说完,上官元吉低声打断道:“大王,此地非讲话之所,进城再说吧!”
“对、对、对,我们进城再说!”唐寅示意身边的侍卫给上官元吉牵过来一匹马,而后,他与上官元吉骑马而行。路上,上官元吉问道:“大王,听说在川地的战事并不顺利?”
“别提了。”提起此次的对川征战,唐寅的心情立刻跌到谷底,他苦笑着说道:“本以为肖轩暴毙,川国上下会混乱不堪,无暇顾及北方,我们能趁此机会占些便宜,没想到,川国朝廷秘派布英率主力中央军悄悄赶到双棠郡,打了我军一个措手不及,飞羽军更是……伤亡惨重啊!”
不止是伤亡惨重吧!上官元吉在心里嘟囔一声,前方传回的战报他都有一一仔细阅读过,飞羽军已被打到名存实亡可被取消编制的地步了。
当然,大王该受到的教训都已经受到了,他也没必要再当面揭短。他幽幽说道:“大王,用兵乃是国之大事,岂能草率做出决定?以后,可务必要与朝廷商议之后再做决断啊!”
唐寅自知理亏,即便听出上官元吉话中带有教训的口吻,他仍是连连点头,应道:“是、是,元吉所言极是,绝不会再有下次了。”
他一副虚心受教的模样,上官元吉也不好再多说什么,话锋一转,说道:“微臣已传书左相,让左相抽调新兵前来上京,可弥补飞羽军兵员上的损失。”
唐寅大点其头,赞道:“做得好,还是元吉你想得周全。”
上官元吉长叹一声,说道:“这次飞羽军伤亡甚大,对于本就不太丰厚的国库而言,这又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啊!”
唐寅若有所思,缓缓应了一声。说话之间,他们行至驿站。
进入驿站的大堂,唐寅和上官元吉以及诸将纷纷落座。环视在场的众人,见大家都是面带倦色,唐寅说道:“诸位也都累了,先回去歇息吧,明日再来议事。”
“是!大王,末将告退!”诸将纷纷起身,向唐寅插手施礼,而后退了出去。上官元吉没有走,坐在那里含笑喝着茶,他知道,大王肯定有事要和自己商议。
果然。等众将都离开后,唐寅看向上官元吉,说道:“元吉啊,你觉得上京如何?”
上官元让怔了怔,笑道:“这里是京城,天子脚下,当然要远胜别处。”
“恩!”唐寅挺身站起,边来回踱步,边说道:“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上京热闹繁华,又四通八达,再没有比京城更适合做国都的地方了。”
说者有心,听者也有意,听闻唐寅的话,上官元吉立刻明白了他的用意,大王这是要迁都啊,而且还想把都城迁到上京。把风国的国都设在京城,这不是显然有取而代之的意图吗?上官元吉眼珠转了转,慢悠悠地柔声说道:“京城是京城,国都是国都,又岂能混而一谈?若把国都设在京城,必引来天下人的不满和反对,甚至可能会群起而攻之啊!”
上官元吉的话像是一盆冷水浇在唐寅的头上,他疑问道:“没有过先例?”
“绝对没有。”上官元吉无比坚定地摇了摇头。
“那么,由我风国开创这个先例,结果又会如何?”
“刚才微臣已经说过来了,很可能会引起天下人的不满,群起而攻之。”
“连我风国的民众也会反对?”
“正是!”上官元吉正色说道。唐寅吸了口气,肩膀也随之垮了下来,喃喃说道:“难道就没有办法能在上京定都吗?”
上官元吉眯缝着眼睛,垂首不语。此时,他的心思也在急转,考虑此事是否可行。如果风国真的把国都设在上京,那对风国而言无疑是极为有利的。其一,让天子回京可让天子的地位更加巩固,天子的地位巩固了,收益最大的就是风国,其二,风国目前最大的敌人正是川国,有上京在自己手里,足可以震慑出川国不敢北上进犯,亦可让风国立于不败之地。
思前想后,上官元吉低声说道:“办法也不是没有……”
“哦?”唐寅眼睛一亮,问道:“元吉,你有什么好办法?”
“取消风国的国号,将风国的国土归还于天子,大王以辅政大臣的身份坐镇皇廷,如此一来,上京也就变成了风国的国都。”上官元吉语气平缓地说道。
“这……”唐寅听后,打了个冷战,皱着眉头说道:“如此做的话,不就等于是风国亡国了吗?”
“哈哈!”上官元吉仰面而笑,说道:“风国的领地本就是天子赏赐的,即便归还于天子,风地仍是风地,风人也仍是风人,又怎能算亡国呢?大王还可借此机会,借由天子号令天下列国,将各国领地皆还于天子,若是列国服从,天下一统,若是不从,便是抗命不遵,天下人皆会唾骂征讨。”
唐寅眨了眨眼睛,陷入沉思。上官元吉出的这个主意对他而言太震撼了,把风国交还于天子,风地当然还是风地,风人当然也还是风人,唯独他的身份会由王公变为大臣。
他可以不计较这些,但下面的大臣也都会不计较吗?他自己都成为人臣了,那他麾下的大臣们不就成了臣下之臣,那和幕僚、门客又有何区别?
“大王,天下之所以纷争不断,根源就在于分封的列国,只要皇廷收回当初分封的土地,天下只有天子一个主宰,那么,也就不会再有战争了。”上官元吉直勾勾地看着唐寅。
唐寅垂下头,背着手,仍是沉默不语。
“即便大王将风地归还于天子,可大王还是大王,风人仍会听从大王的号令,唯一改变的只是王公的头衔罢了,那些虚名微不足道,不要也罢……”
上官元吉还要继续劝说,唐寅摆摆手,打断道:“此事,容我再考虑考虑,再好好想一想,元吉,你先下去吧!”
“是!大王!”上官元吉把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向唐寅拱手施了一礼,而后退出大堂。他前脚刚走,尹兰便快步来到唐寅身边,低声说道:“大王可误要听信右相的谗言啊!”
“恩?”没想到尹兰会把上官元吉的进谏说成是谗言,一直以来,她也很少会用到这么重的词汇。他疑问道:“为何这么说?”
“因为大王是风王,风人才尊大王为大王,若大王自降爵位,只甘愿做天子脚下的一个马前卒,风人又怎还会继续尊大王为大王,又怎么可能还会继续听命于大王?”
尹兰正色说道:“右相这显然是在鼓动大王还权于天子,依属下看,我风国的右相更像是皇廷的右相,与其说右相忠于大王,倒不如说右相更忠于天子。”
唐寅闻言,心中顿是一动,虎目当中也射出两道精光,但转念一想,他又摇了摇头,喃喃说道:“一直以来,元吉都在尽心尽力的辅佐我,对我忠心耿耿,他是不会背叛我的。”
尹兰说道:“忠于大王,和忠于天子,并不矛盾,除非有一天大王欲取而代之。”
唐寅看着尹兰,久久没有说话。其实,他对上官元吉还是很信任的,只是这次上官元吉提出的建议太匪夷所思了,竟然要让自己把风国还给天子。他越想脑袋越乱,越想心越烦,最后干脆挥了挥手,什么都不想了,对尹兰说道:“给朝廷传书,让朝廷派出精兵强将,护送天子返京!还有,让邱真、宗元、张哲、张鑫等大臣一并随天子来京。”
“大王,那右相之事……”
“刚才的那番话,以后不要再说,我也希望这是我最后一次听到。”说话时,唐寅眯缝着双眼凝视着尹兰。尹兰吓得一哆嗦,再不敢多言半句,规规矩矩地领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