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节
可赵如熙这么一说,有了赵靖安这么个参照物,他顿时豁然开朗。
“姐,你放心,我现在也在族学里,跟二哥一个班呢。我绝对不会比他差了。你就看明年县试吧。不说别的,我肯定得给你拿个童生回来。”
赵如熙给他竖了个大拇指:“厉害了我的弟,加油。”
赵靖泰用力一点头,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了。
站在角落里的点绛差点没忍住笑出声来。
自家姑娘虽然腹黑,但还没那么促狭,不会拿人家的智商说事。
还不是二少爷既嫉妒姑娘又不得不来求姑娘,一副别别扭扭的样子实在让姑娘心烦,姑娘才把他当成了参照物鼓励三少爷一把,这大概就是姑娘常说的“废物利用”吧。
此时正走出伯府大门的赵靖安还在数落赵如语呢。
“六妹妹,不是我说你,你来了伯府怎么不去见五妹妹一面呢?你跟四姐姐不同,你是在书院念书常在外面走动的,就应该跟五妹妹多亲近亲近才是。”
第487章 府试来了
赵如蕊忍不住瞪了赵靖安一眼。
赵靖安却没看见,望着赵如语,等着赵如语的回答。
“可是……五妹她不喜欢我。”赵如语沮丧地道。
她其实也想跟赵如熙交好的。自打平阳郡主被撤了京城女子书院的打理权,她就惶恐地发现,这个世界在很多地方已跟上辈子不一样了。虽然不知道是如何做到的,但她相信这里面一定有赵如熙的手笔。
由此可见,赵如熙现在的力量很强。
要是能跟赵如熙交好,抱她的大腿,她这辈子不说比上辈子强,至少不会比上辈子差吧。
可她先不先就把赵如熙给得罪了。
赵如熙对她从来没有好声气,也不愿意理会她。她凑上去,除了自取其辱,还有可能会惹恼赵如熙,让赵如熙对她下手。
她也无需做什么,只需要到傅云开面前说几句话,也许她跟傅云朗的亲事就黄了。
上次跟赵如熙谈完话后,她心里仍然平复不下来,仍然十分惶恐。
重生以来,她最大的倚仗就是上辈子的经历。
可剧情不照着上辈子走,变得面目全非,她还能有什么优势呢?
这段时间,赵如熙也密切关注着政局。虽然她接触不到朝廷上的事,但她在约会时问起,只要不涉及敏感的人和事,傅云朗也会跟她说一些。
尤其是二皇子和五皇子,以及傅云开的情况,因为跟傅云朗关系密切,傅云朗提起他们的机会就很多。
赵如语知道,一旦赵如熙想要改变政局,或是有一副悲天悯人的心肠,她一定会插手今年冬天发生的战事,拯救十万边关将士,到时候傅云开必死的命运也会改变。
傅云开不死,傅云朗就不能继承爵位,只能永远是平南侯府二公子。她即便千方百计地嫁给了傅云朗,也只能做个二夫人,再也不复上辈子的风光。
最重要的是,上辈子傅云朗做了侯爷,她成了侯夫人,即平南侯府的女主人,又有傅云朗在背后宠她,她还能跟婆婆何氏打擂台,不至于被何氏搓磨得太难受。
这辈子傅云开要是娶个世家女,何氏忌惮大儿媳妇的家世和平南侯夫人的地位,不敢对她如何,最后柿子拣软的捏,必然会把矛头全都指向她。
到时候,她的日子不知道有多难过。
上辈子她有地位有身份,又有丈夫的宠爱,何氏的所做所为还那么让她难受;这辈子她嫁给傅云朗如果没有了前世的风光,凭什么还要受何氏的搓磨?
她是不是……应该将目光从傅云朗身上移开,去看看其他的青年才俊?
有前世的经历和记忆,她只要对身份地位要求不那么高,想找一个品行不错、而且家中没有极品婆婆的男人还是不难的。
这个念头一起,赵如语的心思就飘远了,怎么压都压不住。
赵靖安本来还在旁边开导赵如语,见她神思恍惚,似乎根本没听自己说话,他干脆闭嘴不说话了。
赵靖立轻瞥两人一眼,转过头继续跟赵如蕊说刚才的话题:“……人是真的不错,你考虑一下。”
赵如蕊却红着眼道:“大哥,凭什么?凭什么我就得嫁这种人?你看看小姑姑,日子过得多艰难。”
赵家的小姑奶奶是庶出,嫁给了城西的一个举人。
她出嫁时绥国公已去世,因为给绥国公治病掏空了家底,老夫人也不可能拿自己的嫁妆来给自己不喜欢的庶女做嫁妆,所以赵家小姑奶奶嫁妆不丰,嫁的人家家境很一般。
偏她的婆家这些年又一直走下坡路,虽能吃饱穿暖,家里也有三四个仆人,但跟绥平伯府比还是差得远。
小姑奶奶对娘家心有怨恨,这些年如没必要,也不跟绥平伯府走动。
听到赵如蕊的话,赵靖立的脸色很不好看。
他是赵家二房的长子没错,可他才十五岁,比赵如蕊还小。他能给赵如蕊张罗亲事,而且人选也是精心挑过的,家境不差,人也很上进,长得也不错,这种条件已是他尽最大的努力替赵如蕊张罗的了。
结果赵如蕊就这么轻飘飘一句话,把他这段时间以来的努力全抹去了,连多听他说两句、多了解这家人的兴趣都没有。
他决定也不管赵如蕊了。
就让她在家里呆着吧。
……
赵如熙接下来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除了读书就是教画画,半点不操心别的事。
张厉的事挑起了她的好胜心,她一心想在接下来的科举考试中取得好名次。
不知不觉间,四月份来临,府试开始了。
这次参加考试的女性考生,就只有赵如熙和两位京城女子书院的学生。
如果说县试第一场时,这两个女学生在对上赵如熙时眼里还有些倨傲,那么在赵如熙取得第一名时这种倨傲就消失了。
县试的风波闹得那么大,最后连张厉都被罢了官。
虽然朝廷对外的说辞是张厉在县里做县令时犯下的事被揭发,所以才被治罪罢了官,但坊间说什么的都有。许多人私下里觉得是皇上对张厉在县试中的表现不满,才罢了他的官的。
这些言论,这两位女学生也有所耳闻。这次府试,赵如熙一进门,两人都笑着跟她打了招呼,样子极为热情。
赵如熙微笑着点点头,便把手里的文房四宝拿出来,倒水磨墨,完全没有跟她们聊天的意思,两人只得讪讪作罢。
府试考试的形式跟县试类似,同样是考三场,分帖经、杂文、策论,分别考记诵、辞章和政见时务。头两场各考一天,最后一场是连续考两天,需得在考场上过夜。
当然,府试是可以提前交卷的。最后一场的试卷如果一天能写完,也可以只考一天。
跟县试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府试的试卷是糊名的。交卷时拉动身边的小铃,就会有两人过来糊名,将考卷放入专用匣内,考生即可离开。
不过试卷虽然糊名,却不誊抄。阅卷官不光要看文章写得如何,还要看字迹写得是否工整漂亮。
赵如熙仍然是做得最快,提前交卷的那一个。
第488章 还是第二名
“累了吧?赶紧先吃点东西,然后洗个澡,好好睡一觉。”朱氏看着女儿从马车上下来,满脸的倦色,心疼地道。
府试第三场的策论题并不是一天能写完的。赵如熙即便能写完也不想太过打眼,提前一天交卷。因此她还是在考场里呆了一夜,第二天差不多中午才交卷回来的。
她在现代为了赶图纸,熬夜是家常便饭。可到了古代,生活太过健康绿色,天刚黑就睡觉,天刚亮就起床,从来没有熬过夜。
这下子在考场上呆了一夜,虽也可以趴在桌子上睡觉,但还是很不舒服,出来时就觉得受不了。
她答应一声,吃了东西洗了澡就睡下了。
“唉,府试就这样,要是再参加院试、乡试、会试,那岂不是几日都呆在考场里?吃不好睡不好,不光辛苦,也很不方便。”朱氏对赵元勋道。
虽说考场里有婆子,如厕由婆子陪着去,但几个督考的大男人虎视眈眈地盯着,女考生不管做什么都很不自在。累了想趴在桌上睡一下吧,都得顾及礼仪风度。所以哪怕女生考场比男生狭小简陋的考号条件好很多,她们心理上的累不是男生能比的。
“咱们家也算是小有产业,熙姐儿自己名下的产业也不少。她卖一幅画就是别人几年的收益了,哪里还需要这么辛苦?”朱氏继续道。
赵如熙拍卖给皇宫那幅画后,就给了朱氏一万两银子。朱氏用它在京城买了三个铺子,在周边县买了一个大庄子,打算在赵如熙出嫁时当成嫁妆陪嫁过去。
绥平伯府原先的庄子,把米做成了干粉条后,干粉条没有在京城销售,而是运到了江南。南方人本来就喜欢吃米,这种粉条方便快捷,口感也很好,特别受当地人欢迎。
朱氏见利润丰厚,干脆叫管事在当地收了稻米来加工,又买了几个小铺子,依照赵如熙在京城的模式开了米粉铺。
问过许家不打算在京城以外的地方卖炒货后,她又在江南米粉铺旁边开了炒货铺子。
朱氏派去江南的那个管事也很能干,发现米粉铺和炒货生意实在是好,回来禀报之后,又在江南周边城市、镇子把这两个铺子也开了起来。
当地人虽然也有人跟风,但无论是卤水配方还是石英砂的奥秘,一时半会儿都是学不去。因此只这一项,大半年来就为绥平伯府赚了不少钱。
本来分家后府里少了大半开支,经济就宽裕了不少。再有了这些进项,绥平伯府一下子从入不敷出变成了小有盈余。每年用盈余的钱置办家产,绥平伯府的日子又往好里过了。
这还不算赵如熙手里的财产和老夫人、朱氏自己的嫁妆呢。
现在丈夫又得了个官职,朱氏说起这话来十分有底气。
“熙姐儿想做的事,自有她的道理。她自己不嫌辛苦,咱们也别唠叨她。”赵元勋道。
朱氏点头:“我也只是这么说说,肯定不能去劝她。”
过了两日,府试到了放榜的日子,夫妻俩正在老夫人那里听消息,就听小厮兴奋的声音从院门处传来:“老夫人、伯爷、夫人,放榜了。姑娘高中第二名。”
朱氏站了起来,喜道:“快进来。”
这次派去看榜的仍然是那个机灵小厮,进了屋后他行了一礼,不待主子问话,就把情况详细说了。
他又道:“这次跟榜单一起贴出来的,还有试卷。小人在那里听了半晌众人的议论,大家对姑娘这个名次心服口服,都夸姑娘的文章好,没人有异议。”
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一迭纸,交给一旁的丫鬟:“这是小人抄录的名次和第一名张贴出来的两篇文章。”
朱氏对这个小厮十分满意。
她示意周嬷嬷:“给他赏个上封。”
上封足有十两银子,小厮一听,顿时乐得合不拢嘴。不枉他在拥挤的人群里抄写文章,那可真不是人干的事儿。
三人轮流看了看小厮抄回来的东西,发现自己不光看不出文章的好坏,便是榜上的人名,除了许崇文,其他谁也不认识。
“行了,你们也看不懂,赶紧给熙姐儿送去吧,她该等急了。”老夫人发话道。
朱氏连忙叫丫鬟把名单和文章送到修竹院。
她又吩咐周嬷嬷道:“备一份礼,送去许家,恭贺文哥儿考中童生。”
周嬷嬷应声出去。
看着周嬷嬷远去的背影,朱氏感慨一句:“文哥儿一举得中,名次也不低,许家夫妇也算是熬出头了。”
许崇文在府试里中了第三十一名。府试过了,便是童生。在他这个年纪能考中童生,很是不错,至少往后的前途是可期的。
“姐,你放心,我现在也在族学里,跟二哥一个班呢。我绝对不会比他差了。你就看明年县试吧。不说别的,我肯定得给你拿个童生回来。”
赵如熙给他竖了个大拇指:“厉害了我的弟,加油。”
赵靖泰用力一点头,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了。
站在角落里的点绛差点没忍住笑出声来。
自家姑娘虽然腹黑,但还没那么促狭,不会拿人家的智商说事。
还不是二少爷既嫉妒姑娘又不得不来求姑娘,一副别别扭扭的样子实在让姑娘心烦,姑娘才把他当成了参照物鼓励三少爷一把,这大概就是姑娘常说的“废物利用”吧。
此时正走出伯府大门的赵靖安还在数落赵如语呢。
“六妹妹,不是我说你,你来了伯府怎么不去见五妹妹一面呢?你跟四姐姐不同,你是在书院念书常在外面走动的,就应该跟五妹妹多亲近亲近才是。”
第487章 府试来了
赵如蕊忍不住瞪了赵靖安一眼。
赵靖安却没看见,望着赵如语,等着赵如语的回答。
“可是……五妹她不喜欢我。”赵如语沮丧地道。
她其实也想跟赵如熙交好的。自打平阳郡主被撤了京城女子书院的打理权,她就惶恐地发现,这个世界在很多地方已跟上辈子不一样了。虽然不知道是如何做到的,但她相信这里面一定有赵如熙的手笔。
由此可见,赵如熙现在的力量很强。
要是能跟赵如熙交好,抱她的大腿,她这辈子不说比上辈子强,至少不会比上辈子差吧。
可她先不先就把赵如熙给得罪了。
赵如熙对她从来没有好声气,也不愿意理会她。她凑上去,除了自取其辱,还有可能会惹恼赵如熙,让赵如熙对她下手。
她也无需做什么,只需要到傅云开面前说几句话,也许她跟傅云朗的亲事就黄了。
上次跟赵如熙谈完话后,她心里仍然平复不下来,仍然十分惶恐。
重生以来,她最大的倚仗就是上辈子的经历。
可剧情不照着上辈子走,变得面目全非,她还能有什么优势呢?
这段时间,赵如熙也密切关注着政局。虽然她接触不到朝廷上的事,但她在约会时问起,只要不涉及敏感的人和事,傅云朗也会跟她说一些。
尤其是二皇子和五皇子,以及傅云开的情况,因为跟傅云朗关系密切,傅云朗提起他们的机会就很多。
赵如语知道,一旦赵如熙想要改变政局,或是有一副悲天悯人的心肠,她一定会插手今年冬天发生的战事,拯救十万边关将士,到时候傅云开必死的命运也会改变。
傅云开不死,傅云朗就不能继承爵位,只能永远是平南侯府二公子。她即便千方百计地嫁给了傅云朗,也只能做个二夫人,再也不复上辈子的风光。
最重要的是,上辈子傅云朗做了侯爷,她成了侯夫人,即平南侯府的女主人,又有傅云朗在背后宠她,她还能跟婆婆何氏打擂台,不至于被何氏搓磨得太难受。
这辈子傅云开要是娶个世家女,何氏忌惮大儿媳妇的家世和平南侯夫人的地位,不敢对她如何,最后柿子拣软的捏,必然会把矛头全都指向她。
到时候,她的日子不知道有多难过。
上辈子她有地位有身份,又有丈夫的宠爱,何氏的所做所为还那么让她难受;这辈子她嫁给傅云朗如果没有了前世的风光,凭什么还要受何氏的搓磨?
她是不是……应该将目光从傅云朗身上移开,去看看其他的青年才俊?
有前世的经历和记忆,她只要对身份地位要求不那么高,想找一个品行不错、而且家中没有极品婆婆的男人还是不难的。
这个念头一起,赵如语的心思就飘远了,怎么压都压不住。
赵靖安本来还在旁边开导赵如语,见她神思恍惚,似乎根本没听自己说话,他干脆闭嘴不说话了。
赵靖立轻瞥两人一眼,转过头继续跟赵如蕊说刚才的话题:“……人是真的不错,你考虑一下。”
赵如蕊却红着眼道:“大哥,凭什么?凭什么我就得嫁这种人?你看看小姑姑,日子过得多艰难。”
赵家的小姑奶奶是庶出,嫁给了城西的一个举人。
她出嫁时绥国公已去世,因为给绥国公治病掏空了家底,老夫人也不可能拿自己的嫁妆来给自己不喜欢的庶女做嫁妆,所以赵家小姑奶奶嫁妆不丰,嫁的人家家境很一般。
偏她的婆家这些年又一直走下坡路,虽能吃饱穿暖,家里也有三四个仆人,但跟绥平伯府比还是差得远。
小姑奶奶对娘家心有怨恨,这些年如没必要,也不跟绥平伯府走动。
听到赵如蕊的话,赵靖立的脸色很不好看。
他是赵家二房的长子没错,可他才十五岁,比赵如蕊还小。他能给赵如蕊张罗亲事,而且人选也是精心挑过的,家境不差,人也很上进,长得也不错,这种条件已是他尽最大的努力替赵如蕊张罗的了。
结果赵如蕊就这么轻飘飘一句话,把他这段时间以来的努力全抹去了,连多听他说两句、多了解这家人的兴趣都没有。
他决定也不管赵如蕊了。
就让她在家里呆着吧。
……
赵如熙接下来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除了读书就是教画画,半点不操心别的事。
张厉的事挑起了她的好胜心,她一心想在接下来的科举考试中取得好名次。
不知不觉间,四月份来临,府试开始了。
这次参加考试的女性考生,就只有赵如熙和两位京城女子书院的学生。
如果说县试第一场时,这两个女学生在对上赵如熙时眼里还有些倨傲,那么在赵如熙取得第一名时这种倨傲就消失了。
县试的风波闹得那么大,最后连张厉都被罢了官。
虽然朝廷对外的说辞是张厉在县里做县令时犯下的事被揭发,所以才被治罪罢了官,但坊间说什么的都有。许多人私下里觉得是皇上对张厉在县试中的表现不满,才罢了他的官的。
这些言论,这两位女学生也有所耳闻。这次府试,赵如熙一进门,两人都笑着跟她打了招呼,样子极为热情。
赵如熙微笑着点点头,便把手里的文房四宝拿出来,倒水磨墨,完全没有跟她们聊天的意思,两人只得讪讪作罢。
府试考试的形式跟县试类似,同样是考三场,分帖经、杂文、策论,分别考记诵、辞章和政见时务。头两场各考一天,最后一场是连续考两天,需得在考场上过夜。
当然,府试是可以提前交卷的。最后一场的试卷如果一天能写完,也可以只考一天。
跟县试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府试的试卷是糊名的。交卷时拉动身边的小铃,就会有两人过来糊名,将考卷放入专用匣内,考生即可离开。
不过试卷虽然糊名,却不誊抄。阅卷官不光要看文章写得如何,还要看字迹写得是否工整漂亮。
赵如熙仍然是做得最快,提前交卷的那一个。
第488章 还是第二名
“累了吧?赶紧先吃点东西,然后洗个澡,好好睡一觉。”朱氏看着女儿从马车上下来,满脸的倦色,心疼地道。
府试第三场的策论题并不是一天能写完的。赵如熙即便能写完也不想太过打眼,提前一天交卷。因此她还是在考场里呆了一夜,第二天差不多中午才交卷回来的。
她在现代为了赶图纸,熬夜是家常便饭。可到了古代,生活太过健康绿色,天刚黑就睡觉,天刚亮就起床,从来没有熬过夜。
这下子在考场上呆了一夜,虽也可以趴在桌子上睡觉,但还是很不舒服,出来时就觉得受不了。
她答应一声,吃了东西洗了澡就睡下了。
“唉,府试就这样,要是再参加院试、乡试、会试,那岂不是几日都呆在考场里?吃不好睡不好,不光辛苦,也很不方便。”朱氏对赵元勋道。
虽说考场里有婆子,如厕由婆子陪着去,但几个督考的大男人虎视眈眈地盯着,女考生不管做什么都很不自在。累了想趴在桌上睡一下吧,都得顾及礼仪风度。所以哪怕女生考场比男生狭小简陋的考号条件好很多,她们心理上的累不是男生能比的。
“咱们家也算是小有产业,熙姐儿自己名下的产业也不少。她卖一幅画就是别人几年的收益了,哪里还需要这么辛苦?”朱氏继续道。
赵如熙拍卖给皇宫那幅画后,就给了朱氏一万两银子。朱氏用它在京城买了三个铺子,在周边县买了一个大庄子,打算在赵如熙出嫁时当成嫁妆陪嫁过去。
绥平伯府原先的庄子,把米做成了干粉条后,干粉条没有在京城销售,而是运到了江南。南方人本来就喜欢吃米,这种粉条方便快捷,口感也很好,特别受当地人欢迎。
朱氏见利润丰厚,干脆叫管事在当地收了稻米来加工,又买了几个小铺子,依照赵如熙在京城的模式开了米粉铺。
问过许家不打算在京城以外的地方卖炒货后,她又在江南米粉铺旁边开了炒货铺子。
朱氏派去江南的那个管事也很能干,发现米粉铺和炒货生意实在是好,回来禀报之后,又在江南周边城市、镇子把这两个铺子也开了起来。
当地人虽然也有人跟风,但无论是卤水配方还是石英砂的奥秘,一时半会儿都是学不去。因此只这一项,大半年来就为绥平伯府赚了不少钱。
本来分家后府里少了大半开支,经济就宽裕了不少。再有了这些进项,绥平伯府一下子从入不敷出变成了小有盈余。每年用盈余的钱置办家产,绥平伯府的日子又往好里过了。
这还不算赵如熙手里的财产和老夫人、朱氏自己的嫁妆呢。
现在丈夫又得了个官职,朱氏说起这话来十分有底气。
“熙姐儿想做的事,自有她的道理。她自己不嫌辛苦,咱们也别唠叨她。”赵元勋道。
朱氏点头:“我也只是这么说说,肯定不能去劝她。”
过了两日,府试到了放榜的日子,夫妻俩正在老夫人那里听消息,就听小厮兴奋的声音从院门处传来:“老夫人、伯爷、夫人,放榜了。姑娘高中第二名。”
朱氏站了起来,喜道:“快进来。”
这次派去看榜的仍然是那个机灵小厮,进了屋后他行了一礼,不待主子问话,就把情况详细说了。
他又道:“这次跟榜单一起贴出来的,还有试卷。小人在那里听了半晌众人的议论,大家对姑娘这个名次心服口服,都夸姑娘的文章好,没人有异议。”
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一迭纸,交给一旁的丫鬟:“这是小人抄录的名次和第一名张贴出来的两篇文章。”
朱氏对这个小厮十分满意。
她示意周嬷嬷:“给他赏个上封。”
上封足有十两银子,小厮一听,顿时乐得合不拢嘴。不枉他在拥挤的人群里抄写文章,那可真不是人干的事儿。
三人轮流看了看小厮抄回来的东西,发现自己不光看不出文章的好坏,便是榜上的人名,除了许崇文,其他谁也不认识。
“行了,你们也看不懂,赶紧给熙姐儿送去吧,她该等急了。”老夫人发话道。
朱氏连忙叫丫鬟把名单和文章送到修竹院。
她又吩咐周嬷嬷道:“备一份礼,送去许家,恭贺文哥儿考中童生。”
周嬷嬷应声出去。
看着周嬷嬷远去的背影,朱氏感慨一句:“文哥儿一举得中,名次也不低,许家夫妇也算是熬出头了。”
许崇文在府试里中了第三十一名。府试过了,便是童生。在他这个年纪能考中童生,很是不错,至少往后的前途是可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