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华 第123节
这可就难说了。孕妇的口味一时一变,宫人也难以回答,只得含糊道:“娘娘胃口不佳,有时吃得淡些,有时就未必……”
一问一答了这几句话,太后一直未曾出言阻止,桃华便道:“那容我给充仪娘娘诊一诊脉吧。”高血压在脉象上是诊得出来的,单是这么问,很难确定是否是先兆子痫。
赵充仪刚要将手伸出来,忽然觉得身下一阵温热,不由自主地低头去看。六月里衣裳单薄,一片湿痕立刻就在裙子上漫了开来。赵夫人离得最近,一眼看见失声道:“要生了!”
这一下殿内顿时乱了套。消息一直传到前头皇帝那里,赵尚书也在座,听见女儿要生,心里一盘算日子,不由得有些变色——这才八个月啊,俗话说七活八不活,这这,这要是出了什么事,可就……
到现在谁也顾不上这是太后的圣寿节了,宫里当值的太医飞也似地往这边跑,还有几个妇科圣手今日不在宫中,自有太监备马去接。寿仙宫不能让妃嫔生产,太后亲自吩咐叫了自己的辇轿,将赵充仪抬上去,几个大力太监飞也似将人送回春华殿,立刻整个春华殿都进进出出地忙活起来。
桃华还没给赵充仪诊上脉,就被拥上来的宫人们给挤到后头去了,最终也只能跟着外命妇们告辞。直到在宫门外上了马车,她还在思索赵充仪的病。
马车外传来笃笃两声,窗帘被一只手挑起半边,桃华下意识地一转头,看见沈数的脸在窗外:“可是吓到了?”再怎么懂医术,毕竟还是闺阁里的女孩儿家,怕是从未亲眼看过妇人生产——当然他也没见过,只是听说大表嫂生产那日,大表兄硬是在院子里吓得面色发白,身子发僵——想到这种事日后要轮到自己经一遭,大约总会心里有些惊惧的。
桃华心里一暖,笑了笑道:“也没什么。赵充仪被送去春华殿了,我并没见着。”其实在医院里什么样的都见过,生孩子真没什么可怕的。不过在这个时代,而赵充仪这一胎又有点问题,恐怕就可怕了。
沈数左右看了看,低声道:“我去春华轩等你。”有些话不能在街上说。
桃华不假思索地道:“你上车来就是了。”这话一说完,她看见薄荷睁大的眼睛,才发现好像说得不很妥当。
“姑娘——”薄荷干咳了一声,却不知该说什么好。要说不让吧,姑娘跟王爷好,她高兴还来不及呢。可若是就这么让王爷上车,好像也不大合宜。哎,做贴身丫鬟也真是难啊。
看她这样,桃华倒放开了:“若是外头没人注意,就上车来吧。总去春华轩,我怕——”于铤还在春华轩里,虽说越危险的地方就越安全,但也要以防万一。
沈数游目四顾。这会儿正是午时,一天里阳光最烈的时候,这条街又在皇宫前方,是不许百姓随便走动的,因此除了从宫里出来的这些人的马车,街上并无旁人。
蒋家的马车走得慢,后方基本已经没人了,沈数只看了两眼,就直接从马背上翻身跨上车辕,没等赶车的三七勒住马,他已经进了车厢。
“今天——是怎么回事?”真进了马车,沈数又觉得不大自在起来。
蒋家的马车自然不大,三个人坐在里面,还有装着替换衣裳的包袱,虽然薄荷很自觉地挪到角落里去了,而沈数只在车门边上,但两人仍旧几乎是紧挨着坐的,随着马车的晃动,肩膀不时轻轻地碰在一起。
沈数觉得有点热,不知是不是车厢里不太透风的原因——蒋家马车里没放什么冰——他觉得仿佛有个小火苗悄悄地在烧起来,慢慢地蔓延开来。
桃华低着头没看他。人真上来了,她也觉得不大好意思起来,脸颊难以控制地发热,头都有点不太敢抬:“赵充仪那样子,怕是大病。只是有点奇怪,难道平日里太医不去请脉的?若真是我所想的那种病,今日就根本不该让她到寿仙宫来。”
“平安脉是每隔五日必请的。”沈数想了想,“太医说过赵充仪体弱多思,龙胎亦弱,恐会早产。不过你今日瞧着,可有什么问题没有?”
桃华沉吟了一下:“你是说,还是疑心有人给赵充仪动手脚?但是当时在殿内并没有什么可疑之事——只可惜当时我还没来得及给赵充仪诊脉。”
“皇上早就说过,赵充仪这一胎是不可能生得下来的。”沈数淡淡地说,目光有些冷,“但是皇上到现在还没有发现,他们究竟是怎么做的手脚。”能让一个帝王早在妃嫔刚刚有孕的时候就断言这一胎必定会出事,实在是有些太过悲哀了。
“皇上一直盯着,还是没发现的话,其实也未必是有人动手脚?”桃华谨慎地猜测着,“导致小产的原因很多,比如长期的紧张畏惧,很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不过,如果太医根本没有诊断出来……”那么太医很可能有点问题。
“那个太医是皇上的人。”沈数略有点焦躁,“据他所说,赵氏只是多思体弱而已。”
既然是皇帝的人,那么应该是可靠的。桃华仔细思索着今日赵充仪在寿仙宫的举动,最后还是摇了摇头:“我真的没有发现什么。”开始的时候她并没很注意赵充仪,太后一直扯着她往话题里带,至少一半的精力都要放在那上头。如果不是赵充仪挺着个大肚子坐在妃嫔中间太引人注目,桃华出于医生的职业习惯看了几眼,说不定根本就不会关注她。
“如果我能给赵充仪诊一诊脉,或许能发现点什么……”桃华这会儿真有后悔了,当时不该太过顾忌太后,应该赶紧过去诊脉,说不定现在已经有答案了。
“罢了,这本来也不是你的事。”沈数看桃华露出后悔的神色,连忙改口,“不过若是宫里方便,皇上或许会让你去给赵充仪诊脉。”那个太医虽然得皇帝信任,但显然医术并不十分精良,竟然没发现问题,“只是你说的那个病,到底是指什么?不是赵充仪多思体弱?”
“的确可能与多思体弱有关,但——”桃华斟酌了一下语言,“有些孕妇会气血上冲,导致头晕头痛,眼花水肿,严重者甚至会发生抽搐并失去知觉,称为子痫。这种病症一旦出现,对母子均有极大危害。”
沈数皱眉:“难道太医诊不出来?”
桃华也皱眉:“按说气血上冲若是严重,太医应该是诊得出来的。但此病初时发作未定,若是不发病的时候,或许难以诊出……”妊娠高血压初时是血压高低不定,这里太医只是每五天来请一次脉,又没有血压计可以自测,倘若在血压近似正常的时候来诊脉,的确也有可能错过去。
沈数在医术上实在知之甚少,对桃华的话有听没有懂,但这种不确定他却是能听出来,叹了口气道:“事已如此,你不必多想了,皇上若是有意,自然会找你。只不知这孩子能否安然落地。”
桃华摇了摇头:“如果真是子痫——太难。”这个时代可没有剖腹产,女子生产本就危险,如果再加上子痫,那真是连想都不敢想,母子俱亡都是很可能的。
圣寿节上赵充仪早产,众目睽睽之下这消息按都按不住,只半天就跟长了翅膀似的飞遍了京城。不知有多少人在私下里议论这早产究竟是为了什么,而且大部分猜疑都指向宫中的两位于氏女——太后和皇后。
不过到了第二天,一条新消息传出来,顿时就把事情翻了个个儿——赵充仪顺利生产,并未出现什么血崩身亡的惨案,然而比血崩还要惨的是,她生下的是个畸胎。
一时间流言纷纷,有人说这个畸胎脑袋大身子小,生下来的时候还会哭。万幸的是两个时辰之后它就自己死了,否则若是长大了,宫里倒不知如何处置是好了。
还有人说这孩子其实是被春华殿的宫人给闷死的,原想对外宣称赵充仪胎死腹中,可惜太后和皇后派的人都在春华殿盯着呢,这消息无论如何是瞒不过去的。就是现在传得这样沸沸扬扬,其中只怕也有于氏一族的推动。
如果赵充仪或者生下的孩子身亡,太后和皇后必定招致极大的嫌疑,然而现在赵充仪无事,却生下一个畸胎,风向就立刻转向了对赵家不利的方向——连健康的孩儿都不能孕育,赵充仪定然是个不吉之人,连承育龙胎的福气都没有!
☆、第142章 六礼
“到底是谁说赵充仪不吉的?”桃华对于舆论最后竟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感到十分之无语。
所以胎儿畸形就怪女人不吉?好吧,这个时代,但凡胎儿不如意就准是女人的错,比如说生不出孩子怪女人,只生女儿不生儿子也怪女人,就是生个兔唇也是女人在怀孕期间乱吃兔子肉所致。大环境如此,再加上有人推波助澜,赵充仪落到如此境地也就可想而知了。
“那现在赵充仪怎样了?”
薄荷对赵充仪并没什么好感,但现在也忍不住有点可怜她:“听说是一下子就病倒了。”
宫里到现在也没有要让桃华去给赵充仪诊脉的意思,据沈数那边送来的消息,太后说安郡王的亲事在即,马上就要走六礼,这时候桃华应该在家中等着,若是沾染了产妇的血气,于婚事不利。
将要出嫁的人不宜去探望产妇倒确实是习俗之一,更不必说赵充仪现在被视为“不吉”,但说这话的人是太后,却由不得桃华不敬地去猜测,太后是不是怕她去了诊出什么问题来?
关于妊高症的事儿,桃华已经详细写了一个医案让沈数带去给皇帝看,本来是想让伺候春华殿的那位太医对比着,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可疑之处,谁知细细一查之下,却发现赵充仪疑神疑鬼,身上不适也不传太医,太医开的药也不好生吃的情况,惹得皇帝也恼怒起来,把太医遣出去之后,当着沈数的面给了赵充仪两个字的评价:胡闹。
这两个字虽然没传出去,但皇帝对赵充仪不满却是宫里人都能看得出来的,现在赵氏一族都蔫蔫的,完全没有当初赵侍郎刚刚升为尚书时的风光了。至于赵充仪在宫里的日子更不好过,倒是太后这时候很是仁慈地出来安慰了她一番,甚至还吩咐春华殿按自己的份例来供应,务必让赵充仪养好身子,将来再为皇帝生一个健康的孩子。
“好听话谁都会说啊。”桃华轻轻嗤笑了一声。太后特地提什么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不就是在提醒大家之前她生了个畸胎吗?这一刀捅得可真是地方,叫你痛了还叫不出来。至于说什么春华殿的份例按寿仙宫来,份例这东西,光有面子没用,得有里子才行。就赵充仪现在这种情况,送过去的份例估计也就是外面好看里面光了。
“姑娘别管别人了,这些事儿真不吉利,还是别提了。”薄荷不想再提什么畸胎的事儿,虽然没亲眼见过,但她只要想想外头的描述,就觉得头皮发麻。不少人都在私下里议论,那个畸胎究竟真是自然死亡,还是被人弄死的。不过薄荷觉得,那个可怜的婴儿活着或者真的不如死了的好。
“今儿是姑娘的好日子呢,不提那些事。”今日是礼部来纳采的日子,虽然不用桃华出面,但也该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只说高兴的事儿。
“这话说得是。”郑姑姑从外头走进来,平常严肃的脸上带了一丝笑意,“礼部的人过来了。”
礼部带过来的纳采礼中规中矩,完全是按照郡王的规制来,既没有减少,也没有额外多增加什么,不过里头的一对雁却十分惹人注目,因为那是一对儿活雁,膘肥肉满,羽毛丰厚。
桔梗儿一天都乐得合不拢嘴,只有在郑姑姑严肃的目光下才能勉强把嘴角拉平,但过不了多久就又翘上去了:“那雁是王爷亲自去打的,打下来就养在庄子上,听说是打了十几对,要用的时候就捡最好的挑。”
这年头纳采用活雁的很少了,更不必说还是自己打的。君子六艺已经不时兴了,读书人们能骑个马就算不错,还想拉弓射箭,那是做梦呢。因此这活雁比拿一对儿实心的金雁来都稀罕。
“太太那边啊……”高兴地把大雁描述了一番之后,桔梗儿到底还是没忍住又嘀咕了一句。
薄荷大方地摆了摆手:“太太自然也是高兴的,这不是咱们能议论的事儿。”说完,冲着桔梗儿扬了扬眉毛。
桔梗儿先是一怔,随即就明白了:“姐姐说的是。”别说这对活雁是刘家那对空心银雁比不得的,就是这两桩婚事,其实也没有什么可比性。既然如此,居于上方者不如大方一点儿,倒不必那么计较曹氏了,想来她如今心里也不自在呢,真是可怜哟。
曹氏心里的确是很不自在。她为的倒不是那对活雁。在她看来,自己打一对儿雁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安郡王是武将么。让她在意的是礼部送来的纳采礼就摆了半个院子,再过几日还要来问名、纳吉,同样也要送礼。按这趋势下去,到了纳征的时候,送来的聘礼得有多少?相比之下,刘家那所谓“循古礼”置办的礼物,实在是没法看。
“娘想这些做什么。”蒋燕华拿着一张单子正看得眉头紧皱,“姐姐是嫁去郡王府,各项礼数自有内务府置办,刘家如何比得。”她现在要关注的不是这件事,而是怎么赶紧把盘下来的那个铺子弄起来。
茯苓的家人看来是不可能跟她过去了,她也只能在无锡的家人里挑了一房。这一家子倒也都是老实人,其中做儿子的曾在药铺里学过三年徒,虽说没学出来,但铺子里平日都要做些什么,多少还是知道点的。事到如今,她不放心外头的人,也就只好赶鸭子上架了。
这人只对药铺熟悉些,但蒋燕华却开不出药铺来,别说坐堂郎中她没有,就是懂药材的人都找不到,最终只能决定开个茶叶铺子,就从无锡进些时兴的花茶来卖。桃华原在无锡就是跟茶行合作的,借了桃华的人情去进些茶叶,至少不会被人坑骗。
蒋燕华原是雄心勃勃想好生开个铺子,不求日进斗金,至少也要添笔大大的进项才好。然而这事儿真正操办起来,才发现花钱的地方太多,而利润实在并没有她想像的那么大。于是这几天她拿着置办铺子里各项什物的清单直心疼自己荷包,已经连去羡慕一下礼部送来的那些礼的力气都没有了。
“可是听说,郡王爷私下给你姐姐还送了好些东西……”曹氏更羡慕的是这个。郡王府不像普通人家,并没有个婆婆天天盯着,进府就能自己当家作主。现在夫婿看重,桃华的日子就更好过了。相形之下,刘家除了这些日子来商议过一次婚期,平日里就没什么动静了,就连端午节都只送了一盒粽子而已。
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若是没安郡王府比着,曹氏大概也不会挑剔刘家什么,但现在两相对照,差距如此巨大,不能不让她心里发酸。
“这有什么用!”蒋燕华有些烦躁地将清单摔在桌子上,“娘有这功夫,不如帮我想想怎么能省些银子下来。若只盯着郡王府,我怕娘这几个月都没好日子过。”
有道是好的不灵坏的灵,蒋燕华不幸一语成谶,接下来问名、纳吉两礼,每次礼部都是带着半院子的东西进门,外加一对活蹦乱跳的肥雁,蒋家院子里都要养不下了。到了纳征,也就是下聘礼那一日,鱼贯入门的箱子之多,把曹氏都惊着了。
这次来的不仅仅是礼部的人,还有个长着山羊胡子的中年人。曹氏认得那日领人抬了箱子来的就是他,显然,这是安郡王府的人。
果然礼部的人正在一样样地唱着礼单上的明细,那人便过来冲曹氏笑了笑:“蒋太太,这里头有我们王爷额外给府上千金添的东西,不在礼部清单之上,另列了一个单子,请太太过目。”
曹氏拿到手里一瞧,什么檀香木座的屏风,玉石的盆景,钧窑的瓷器,唐宋的字画,看得她眼花缭乱,口中发苦,肋下一阵阵地隐隐胀痛。然而这般好日子,她也不敢扫了蒋锡的兴,只得挤出笑脸来道:“王爷真是有心了。只是我们家里财力有限,给桃姐儿陪送的嫁妆怕是不能跟王爷送来的聘礼比……”
山羊胡子不怎么在意地一笑:“太太放心。除了礼部为府上备的嫁妆,我们王爷也给姑娘添了些,看得过去的。”
曹氏觉得一口气噎在自己胸口上,吐又吐不出,咽又咽不下,只能木着脸点了点头——看得过去,那天送过来的那些箱子,就只是个看得过去?如果这才算看得过去,那蒋燕华的算什么呢?连看都看不过去吗?
桃华这段时间几乎是足不出户了。鲁家那里,鲁老夫人的腿在入夏之后果然完全轻快了起来,桃华又给她做过三次艾灸,现在老太太轻松得简直能跳探戈了——当然,如果她会跳的话。
有了这样的效果,鲁老夫人对桃华是言听计从,今年夏季连最爱的寒瓜都不敢吃了,见了桃华便喜笑颜开,还亲自挑了自己匣子里一副份量十足的金头面给她做添妆。
相比之下,鲁夫人却瘦了好些——六月初的时候,鲁璇婆家那边传出来消息,婆婆塞到她那里的通房丫鬟,已经有了喜信。不过几个月就有孕,足见问题是出在鲁璇身上,鲁璇大哭一场之后,只得回了婆家低头做人,盼着这丫头若生出个儿子,好抱到自己房里养。
女儿过着这样的日子,就算婆婆的腿好得能上天,鲁夫人也开心不起来。向桃华道谢的时候都心不在焉,惹得鲁老夫人十分不悦。
桃华挺同情鲁夫人,但她也做不了什么,索性就什么安慰的话也没有说,拟了一张方子留给鲁夫人,之后就绝迹不再去鲁家了。那张方子是她能想到最适合鲁璇的治疗方案,然而最终能否起作用,还得看天意。
因此,桃华现在还是挺闲的,至少把聘礼单子仔细看一遍的时间是肯定有的。
薄荷和桔梗对这一活动也十分之热衷,挤在一起跟着看,不时发出惊叹。
桃华有点儿哭笑不得:“这些东西你们不是都看过了吗?”聘礼送来是要清点入库的,不然你单子上写个羊脂白玉如意,里面给你搁一灰白玉如意,差得太多呢。清点这事儿当然就是丫头们干的活儿,所以薄荷和桔梗儿,还有白果她们,早就已经先睹为快了好吗。
桔梗儿笑嘻嘻地道:“那日奴婢只顾着干活了,都没记得究竟有什么好东西呢。”礼部送来的东西也就那样,郡王爷添进来的才是好东西呢。
“明儿就叫你去管库房。”桃华没好气地道,“叫你天天在里头呆着,瞧个够。”
桔梗儿嘻嘻地笑起来:“库房没什么稀罕的,若不是那些都是郡王爷给姑娘送来的,奴婢才不看呢。”东西虽好,更好的是王爷待姑娘的一片心意!
桃华微微一笑,目光转向自己床头。
那里挂着两枚玉环,大的一枚已经被暗金色丝线络起来,在中心是一枚金银丝线编成的如意结,长长的穗子垂下来,风吹来的时候微微晃动。
小的一枚玉环才络了一半,但已经看得出来花样是完全相同的。这是她的心意。
“再过几日就该来请期了。”薄荷心里也高兴得很,“郑姑姑说,姑娘这些日子要保养起来,她要配些润泽肌肤的药,姑娘得经常用这些沐浴。”
想到在这个时代郡王妃出嫁的婚礼规制,桃华虽然满心期待,也忍不住眼角有一点抽。据郑姑姑的科普,她得穿着里三层外三层的金银线刺绣鸾凤花样的吉服,头戴足有好几斤重的花冠,整整的折腾一天。万幸她成亲的时候已经是秋末冬初,如果吉期是定在盛夏,光穿吉服恐怕就会中暑的。
等成完亲,她的王妃诰命下来之后,还要再穿上郡王妃的礼服,进宫去拜太庙,拜太后,拜皇后,拜皇帝——总之一串子拜下来,还得一整天。
想一想,都让人觉得头皮开始痛起来。
“给我取下来吧。”头皮痛不是完全幻想出来的,郑姑姑说了,桃华平日里不爱戴太多的首饰,这习惯倒不是说不好,可是等到成亲那日,突然戴上一顶沉重的花冠,那是肯定受不了的。所以要从现在就开始练习,也就是每天头上都要插一堆沉重的头面,免得到了成亲的日子坚持不下来而失态。
因此桃华现在头上梳着高高的螺髻,插着六根金簪,正面还有一根大钗,底下一串花钿,虽说重量还没有花冠那么沉,也扯得她头皮痛了。
“要是整天都这么着,长年累月下来非扯成秃子不可。”桃华摸摸头顶,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她是否该现在就写个生发的方子出来,先给自己用着?
郑姑姑端着一盅燕窝从外头进来,听见这话嘴角不由得可疑地微微动了动。这位蒋家姑娘脾性温和,看起来是个极好伺候的主子,然而骨子里却有些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东西,偶尔就会那么一闪现,显露出一些与众不同来。
就譬如刚才这句话,这么想的女人不在少数,但会说出来的却极少。或许会有人觉得她说这话是因为没有高门大户里女孩儿们的教养,但郑姑姑总觉得,这里头还有点别的——这位姑娘对各种规矩学得都很快,但她仿佛打心眼里没觉得这些东西有什么特别要紧而值得她去发狠地学的。
郑姑姑在宫里多年,也曾被派去给待选的秀女们教规矩。那些女子对她都是如获至宝,对她教的规矩也奉若圭臬,恨不得马上就把自己打造成她口中所说的那种形象——她们是真的觉得她说的才是对的。
然而这位蒋姑娘不大一样。教她的规矩她都会认真去学,然而从那偶尔露出来的某个眼神里,郑姑姑觉得,她根本不觉得应该被这些规矩所拘束,她学,不过是为了要给自己披一层保护,免得被人挑剔,就像冬天来了要穿厚衣裳一样。
挺古怪的一个女孩儿。郑姑姑做如是想。不过这位主子好伺候,又是皇帝示意过要照顾的人,郑姑姑自然不会去深究。反正只要让人挑不出毛病来就行了不是吗?有些秀女虽然态度端正积极,但学到最后可能还不如眼前这位主儿呢。
“姑娘趁热喝了吧。”郑姑姑决定假装自己没有听见什么秃头的话。
桃华对着燕窝做了个鬼脸,这玩艺她不爱喝啊。无奈郑姑姑在这件事上十分坚持,自入夏后就不许她随便出门,连陪着蒋柏华在院子里玩都不行,免得晒黑了皮肤,到成亲的日子不好看。平日更是各种补品轮流上阵,务必喂出一个合格的既白白净净又面色红润的新娘来。
一问一答了这几句话,太后一直未曾出言阻止,桃华便道:“那容我给充仪娘娘诊一诊脉吧。”高血压在脉象上是诊得出来的,单是这么问,很难确定是否是先兆子痫。
赵充仪刚要将手伸出来,忽然觉得身下一阵温热,不由自主地低头去看。六月里衣裳单薄,一片湿痕立刻就在裙子上漫了开来。赵夫人离得最近,一眼看见失声道:“要生了!”
这一下殿内顿时乱了套。消息一直传到前头皇帝那里,赵尚书也在座,听见女儿要生,心里一盘算日子,不由得有些变色——这才八个月啊,俗话说七活八不活,这这,这要是出了什么事,可就……
到现在谁也顾不上这是太后的圣寿节了,宫里当值的太医飞也似地往这边跑,还有几个妇科圣手今日不在宫中,自有太监备马去接。寿仙宫不能让妃嫔生产,太后亲自吩咐叫了自己的辇轿,将赵充仪抬上去,几个大力太监飞也似将人送回春华殿,立刻整个春华殿都进进出出地忙活起来。
桃华还没给赵充仪诊上脉,就被拥上来的宫人们给挤到后头去了,最终也只能跟着外命妇们告辞。直到在宫门外上了马车,她还在思索赵充仪的病。
马车外传来笃笃两声,窗帘被一只手挑起半边,桃华下意识地一转头,看见沈数的脸在窗外:“可是吓到了?”再怎么懂医术,毕竟还是闺阁里的女孩儿家,怕是从未亲眼看过妇人生产——当然他也没见过,只是听说大表嫂生产那日,大表兄硬是在院子里吓得面色发白,身子发僵——想到这种事日后要轮到自己经一遭,大约总会心里有些惊惧的。
桃华心里一暖,笑了笑道:“也没什么。赵充仪被送去春华殿了,我并没见着。”其实在医院里什么样的都见过,生孩子真没什么可怕的。不过在这个时代,而赵充仪这一胎又有点问题,恐怕就可怕了。
沈数左右看了看,低声道:“我去春华轩等你。”有些话不能在街上说。
桃华不假思索地道:“你上车来就是了。”这话一说完,她看见薄荷睁大的眼睛,才发现好像说得不很妥当。
“姑娘——”薄荷干咳了一声,却不知该说什么好。要说不让吧,姑娘跟王爷好,她高兴还来不及呢。可若是就这么让王爷上车,好像也不大合宜。哎,做贴身丫鬟也真是难啊。
看她这样,桃华倒放开了:“若是外头没人注意,就上车来吧。总去春华轩,我怕——”于铤还在春华轩里,虽说越危险的地方就越安全,但也要以防万一。
沈数游目四顾。这会儿正是午时,一天里阳光最烈的时候,这条街又在皇宫前方,是不许百姓随便走动的,因此除了从宫里出来的这些人的马车,街上并无旁人。
蒋家的马车走得慢,后方基本已经没人了,沈数只看了两眼,就直接从马背上翻身跨上车辕,没等赶车的三七勒住马,他已经进了车厢。
“今天——是怎么回事?”真进了马车,沈数又觉得不大自在起来。
蒋家的马车自然不大,三个人坐在里面,还有装着替换衣裳的包袱,虽然薄荷很自觉地挪到角落里去了,而沈数只在车门边上,但两人仍旧几乎是紧挨着坐的,随着马车的晃动,肩膀不时轻轻地碰在一起。
沈数觉得有点热,不知是不是车厢里不太透风的原因——蒋家马车里没放什么冰——他觉得仿佛有个小火苗悄悄地在烧起来,慢慢地蔓延开来。
桃华低着头没看他。人真上来了,她也觉得不大好意思起来,脸颊难以控制地发热,头都有点不太敢抬:“赵充仪那样子,怕是大病。只是有点奇怪,难道平日里太医不去请脉的?若真是我所想的那种病,今日就根本不该让她到寿仙宫来。”
“平安脉是每隔五日必请的。”沈数想了想,“太医说过赵充仪体弱多思,龙胎亦弱,恐会早产。不过你今日瞧着,可有什么问题没有?”
桃华沉吟了一下:“你是说,还是疑心有人给赵充仪动手脚?但是当时在殿内并没有什么可疑之事——只可惜当时我还没来得及给赵充仪诊脉。”
“皇上早就说过,赵充仪这一胎是不可能生得下来的。”沈数淡淡地说,目光有些冷,“但是皇上到现在还没有发现,他们究竟是怎么做的手脚。”能让一个帝王早在妃嫔刚刚有孕的时候就断言这一胎必定会出事,实在是有些太过悲哀了。
“皇上一直盯着,还是没发现的话,其实也未必是有人动手脚?”桃华谨慎地猜测着,“导致小产的原因很多,比如长期的紧张畏惧,很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不过,如果太医根本没有诊断出来……”那么太医很可能有点问题。
“那个太医是皇上的人。”沈数略有点焦躁,“据他所说,赵氏只是多思体弱而已。”
既然是皇帝的人,那么应该是可靠的。桃华仔细思索着今日赵充仪在寿仙宫的举动,最后还是摇了摇头:“我真的没有发现什么。”开始的时候她并没很注意赵充仪,太后一直扯着她往话题里带,至少一半的精力都要放在那上头。如果不是赵充仪挺着个大肚子坐在妃嫔中间太引人注目,桃华出于医生的职业习惯看了几眼,说不定根本就不会关注她。
“如果我能给赵充仪诊一诊脉,或许能发现点什么……”桃华这会儿真有后悔了,当时不该太过顾忌太后,应该赶紧过去诊脉,说不定现在已经有答案了。
“罢了,这本来也不是你的事。”沈数看桃华露出后悔的神色,连忙改口,“不过若是宫里方便,皇上或许会让你去给赵充仪诊脉。”那个太医虽然得皇帝信任,但显然医术并不十分精良,竟然没发现问题,“只是你说的那个病,到底是指什么?不是赵充仪多思体弱?”
“的确可能与多思体弱有关,但——”桃华斟酌了一下语言,“有些孕妇会气血上冲,导致头晕头痛,眼花水肿,严重者甚至会发生抽搐并失去知觉,称为子痫。这种病症一旦出现,对母子均有极大危害。”
沈数皱眉:“难道太医诊不出来?”
桃华也皱眉:“按说气血上冲若是严重,太医应该是诊得出来的。但此病初时发作未定,若是不发病的时候,或许难以诊出……”妊娠高血压初时是血压高低不定,这里太医只是每五天来请一次脉,又没有血压计可以自测,倘若在血压近似正常的时候来诊脉,的确也有可能错过去。
沈数在医术上实在知之甚少,对桃华的话有听没有懂,但这种不确定他却是能听出来,叹了口气道:“事已如此,你不必多想了,皇上若是有意,自然会找你。只不知这孩子能否安然落地。”
桃华摇了摇头:“如果真是子痫——太难。”这个时代可没有剖腹产,女子生产本就危险,如果再加上子痫,那真是连想都不敢想,母子俱亡都是很可能的。
圣寿节上赵充仪早产,众目睽睽之下这消息按都按不住,只半天就跟长了翅膀似的飞遍了京城。不知有多少人在私下里议论这早产究竟是为了什么,而且大部分猜疑都指向宫中的两位于氏女——太后和皇后。
不过到了第二天,一条新消息传出来,顿时就把事情翻了个个儿——赵充仪顺利生产,并未出现什么血崩身亡的惨案,然而比血崩还要惨的是,她生下的是个畸胎。
一时间流言纷纷,有人说这个畸胎脑袋大身子小,生下来的时候还会哭。万幸的是两个时辰之后它就自己死了,否则若是长大了,宫里倒不知如何处置是好了。
还有人说这孩子其实是被春华殿的宫人给闷死的,原想对外宣称赵充仪胎死腹中,可惜太后和皇后派的人都在春华殿盯着呢,这消息无论如何是瞒不过去的。就是现在传得这样沸沸扬扬,其中只怕也有于氏一族的推动。
如果赵充仪或者生下的孩子身亡,太后和皇后必定招致极大的嫌疑,然而现在赵充仪无事,却生下一个畸胎,风向就立刻转向了对赵家不利的方向——连健康的孩儿都不能孕育,赵充仪定然是个不吉之人,连承育龙胎的福气都没有!
☆、第142章 六礼
“到底是谁说赵充仪不吉的?”桃华对于舆论最后竟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感到十分之无语。
所以胎儿畸形就怪女人不吉?好吧,这个时代,但凡胎儿不如意就准是女人的错,比如说生不出孩子怪女人,只生女儿不生儿子也怪女人,就是生个兔唇也是女人在怀孕期间乱吃兔子肉所致。大环境如此,再加上有人推波助澜,赵充仪落到如此境地也就可想而知了。
“那现在赵充仪怎样了?”
薄荷对赵充仪并没什么好感,但现在也忍不住有点可怜她:“听说是一下子就病倒了。”
宫里到现在也没有要让桃华去给赵充仪诊脉的意思,据沈数那边送来的消息,太后说安郡王的亲事在即,马上就要走六礼,这时候桃华应该在家中等着,若是沾染了产妇的血气,于婚事不利。
将要出嫁的人不宜去探望产妇倒确实是习俗之一,更不必说赵充仪现在被视为“不吉”,但说这话的人是太后,却由不得桃华不敬地去猜测,太后是不是怕她去了诊出什么问题来?
关于妊高症的事儿,桃华已经详细写了一个医案让沈数带去给皇帝看,本来是想让伺候春华殿的那位太医对比着,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可疑之处,谁知细细一查之下,却发现赵充仪疑神疑鬼,身上不适也不传太医,太医开的药也不好生吃的情况,惹得皇帝也恼怒起来,把太医遣出去之后,当着沈数的面给了赵充仪两个字的评价:胡闹。
这两个字虽然没传出去,但皇帝对赵充仪不满却是宫里人都能看得出来的,现在赵氏一族都蔫蔫的,完全没有当初赵侍郎刚刚升为尚书时的风光了。至于赵充仪在宫里的日子更不好过,倒是太后这时候很是仁慈地出来安慰了她一番,甚至还吩咐春华殿按自己的份例来供应,务必让赵充仪养好身子,将来再为皇帝生一个健康的孩子。
“好听话谁都会说啊。”桃华轻轻嗤笑了一声。太后特地提什么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不就是在提醒大家之前她生了个畸胎吗?这一刀捅得可真是地方,叫你痛了还叫不出来。至于说什么春华殿的份例按寿仙宫来,份例这东西,光有面子没用,得有里子才行。就赵充仪现在这种情况,送过去的份例估计也就是外面好看里面光了。
“姑娘别管别人了,这些事儿真不吉利,还是别提了。”薄荷不想再提什么畸胎的事儿,虽然没亲眼见过,但她只要想想外头的描述,就觉得头皮发麻。不少人都在私下里议论,那个畸胎究竟真是自然死亡,还是被人弄死的。不过薄荷觉得,那个可怜的婴儿活着或者真的不如死了的好。
“今儿是姑娘的好日子呢,不提那些事。”今日是礼部来纳采的日子,虽然不用桃华出面,但也该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只说高兴的事儿。
“这话说得是。”郑姑姑从外头走进来,平常严肃的脸上带了一丝笑意,“礼部的人过来了。”
礼部带过来的纳采礼中规中矩,完全是按照郡王的规制来,既没有减少,也没有额外多增加什么,不过里头的一对雁却十分惹人注目,因为那是一对儿活雁,膘肥肉满,羽毛丰厚。
桔梗儿一天都乐得合不拢嘴,只有在郑姑姑严肃的目光下才能勉强把嘴角拉平,但过不了多久就又翘上去了:“那雁是王爷亲自去打的,打下来就养在庄子上,听说是打了十几对,要用的时候就捡最好的挑。”
这年头纳采用活雁的很少了,更不必说还是自己打的。君子六艺已经不时兴了,读书人们能骑个马就算不错,还想拉弓射箭,那是做梦呢。因此这活雁比拿一对儿实心的金雁来都稀罕。
“太太那边啊……”高兴地把大雁描述了一番之后,桔梗儿到底还是没忍住又嘀咕了一句。
薄荷大方地摆了摆手:“太太自然也是高兴的,这不是咱们能议论的事儿。”说完,冲着桔梗儿扬了扬眉毛。
桔梗儿先是一怔,随即就明白了:“姐姐说的是。”别说这对活雁是刘家那对空心银雁比不得的,就是这两桩婚事,其实也没有什么可比性。既然如此,居于上方者不如大方一点儿,倒不必那么计较曹氏了,想来她如今心里也不自在呢,真是可怜哟。
曹氏心里的确是很不自在。她为的倒不是那对活雁。在她看来,自己打一对儿雁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安郡王是武将么。让她在意的是礼部送来的纳采礼就摆了半个院子,再过几日还要来问名、纳吉,同样也要送礼。按这趋势下去,到了纳征的时候,送来的聘礼得有多少?相比之下,刘家那所谓“循古礼”置办的礼物,实在是没法看。
“娘想这些做什么。”蒋燕华拿着一张单子正看得眉头紧皱,“姐姐是嫁去郡王府,各项礼数自有内务府置办,刘家如何比得。”她现在要关注的不是这件事,而是怎么赶紧把盘下来的那个铺子弄起来。
茯苓的家人看来是不可能跟她过去了,她也只能在无锡的家人里挑了一房。这一家子倒也都是老实人,其中做儿子的曾在药铺里学过三年徒,虽说没学出来,但铺子里平日都要做些什么,多少还是知道点的。事到如今,她不放心外头的人,也就只好赶鸭子上架了。
这人只对药铺熟悉些,但蒋燕华却开不出药铺来,别说坐堂郎中她没有,就是懂药材的人都找不到,最终只能决定开个茶叶铺子,就从无锡进些时兴的花茶来卖。桃华原在无锡就是跟茶行合作的,借了桃华的人情去进些茶叶,至少不会被人坑骗。
蒋燕华原是雄心勃勃想好生开个铺子,不求日进斗金,至少也要添笔大大的进项才好。然而这事儿真正操办起来,才发现花钱的地方太多,而利润实在并没有她想像的那么大。于是这几天她拿着置办铺子里各项什物的清单直心疼自己荷包,已经连去羡慕一下礼部送来的那些礼的力气都没有了。
“可是听说,郡王爷私下给你姐姐还送了好些东西……”曹氏更羡慕的是这个。郡王府不像普通人家,并没有个婆婆天天盯着,进府就能自己当家作主。现在夫婿看重,桃华的日子就更好过了。相形之下,刘家除了这些日子来商议过一次婚期,平日里就没什么动静了,就连端午节都只送了一盒粽子而已。
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若是没安郡王府比着,曹氏大概也不会挑剔刘家什么,但现在两相对照,差距如此巨大,不能不让她心里发酸。
“这有什么用!”蒋燕华有些烦躁地将清单摔在桌子上,“娘有这功夫,不如帮我想想怎么能省些银子下来。若只盯着郡王府,我怕娘这几个月都没好日子过。”
有道是好的不灵坏的灵,蒋燕华不幸一语成谶,接下来问名、纳吉两礼,每次礼部都是带着半院子的东西进门,外加一对活蹦乱跳的肥雁,蒋家院子里都要养不下了。到了纳征,也就是下聘礼那一日,鱼贯入门的箱子之多,把曹氏都惊着了。
这次来的不仅仅是礼部的人,还有个长着山羊胡子的中年人。曹氏认得那日领人抬了箱子来的就是他,显然,这是安郡王府的人。
果然礼部的人正在一样样地唱着礼单上的明细,那人便过来冲曹氏笑了笑:“蒋太太,这里头有我们王爷额外给府上千金添的东西,不在礼部清单之上,另列了一个单子,请太太过目。”
曹氏拿到手里一瞧,什么檀香木座的屏风,玉石的盆景,钧窑的瓷器,唐宋的字画,看得她眼花缭乱,口中发苦,肋下一阵阵地隐隐胀痛。然而这般好日子,她也不敢扫了蒋锡的兴,只得挤出笑脸来道:“王爷真是有心了。只是我们家里财力有限,给桃姐儿陪送的嫁妆怕是不能跟王爷送来的聘礼比……”
山羊胡子不怎么在意地一笑:“太太放心。除了礼部为府上备的嫁妆,我们王爷也给姑娘添了些,看得过去的。”
曹氏觉得一口气噎在自己胸口上,吐又吐不出,咽又咽不下,只能木着脸点了点头——看得过去,那天送过来的那些箱子,就只是个看得过去?如果这才算看得过去,那蒋燕华的算什么呢?连看都看不过去吗?
桃华这段时间几乎是足不出户了。鲁家那里,鲁老夫人的腿在入夏之后果然完全轻快了起来,桃华又给她做过三次艾灸,现在老太太轻松得简直能跳探戈了——当然,如果她会跳的话。
有了这样的效果,鲁老夫人对桃华是言听计从,今年夏季连最爱的寒瓜都不敢吃了,见了桃华便喜笑颜开,还亲自挑了自己匣子里一副份量十足的金头面给她做添妆。
相比之下,鲁夫人却瘦了好些——六月初的时候,鲁璇婆家那边传出来消息,婆婆塞到她那里的通房丫鬟,已经有了喜信。不过几个月就有孕,足见问题是出在鲁璇身上,鲁璇大哭一场之后,只得回了婆家低头做人,盼着这丫头若生出个儿子,好抱到自己房里养。
女儿过着这样的日子,就算婆婆的腿好得能上天,鲁夫人也开心不起来。向桃华道谢的时候都心不在焉,惹得鲁老夫人十分不悦。
桃华挺同情鲁夫人,但她也做不了什么,索性就什么安慰的话也没有说,拟了一张方子留给鲁夫人,之后就绝迹不再去鲁家了。那张方子是她能想到最适合鲁璇的治疗方案,然而最终能否起作用,还得看天意。
因此,桃华现在还是挺闲的,至少把聘礼单子仔细看一遍的时间是肯定有的。
薄荷和桔梗对这一活动也十分之热衷,挤在一起跟着看,不时发出惊叹。
桃华有点儿哭笑不得:“这些东西你们不是都看过了吗?”聘礼送来是要清点入库的,不然你单子上写个羊脂白玉如意,里面给你搁一灰白玉如意,差得太多呢。清点这事儿当然就是丫头们干的活儿,所以薄荷和桔梗儿,还有白果她们,早就已经先睹为快了好吗。
桔梗儿笑嘻嘻地道:“那日奴婢只顾着干活了,都没记得究竟有什么好东西呢。”礼部送来的东西也就那样,郡王爷添进来的才是好东西呢。
“明儿就叫你去管库房。”桃华没好气地道,“叫你天天在里头呆着,瞧个够。”
桔梗儿嘻嘻地笑起来:“库房没什么稀罕的,若不是那些都是郡王爷给姑娘送来的,奴婢才不看呢。”东西虽好,更好的是王爷待姑娘的一片心意!
桃华微微一笑,目光转向自己床头。
那里挂着两枚玉环,大的一枚已经被暗金色丝线络起来,在中心是一枚金银丝线编成的如意结,长长的穗子垂下来,风吹来的时候微微晃动。
小的一枚玉环才络了一半,但已经看得出来花样是完全相同的。这是她的心意。
“再过几日就该来请期了。”薄荷心里也高兴得很,“郑姑姑说,姑娘这些日子要保养起来,她要配些润泽肌肤的药,姑娘得经常用这些沐浴。”
想到在这个时代郡王妃出嫁的婚礼规制,桃华虽然满心期待,也忍不住眼角有一点抽。据郑姑姑的科普,她得穿着里三层外三层的金银线刺绣鸾凤花样的吉服,头戴足有好几斤重的花冠,整整的折腾一天。万幸她成亲的时候已经是秋末冬初,如果吉期是定在盛夏,光穿吉服恐怕就会中暑的。
等成完亲,她的王妃诰命下来之后,还要再穿上郡王妃的礼服,进宫去拜太庙,拜太后,拜皇后,拜皇帝——总之一串子拜下来,还得一整天。
想一想,都让人觉得头皮开始痛起来。
“给我取下来吧。”头皮痛不是完全幻想出来的,郑姑姑说了,桃华平日里不爱戴太多的首饰,这习惯倒不是说不好,可是等到成亲那日,突然戴上一顶沉重的花冠,那是肯定受不了的。所以要从现在就开始练习,也就是每天头上都要插一堆沉重的头面,免得到了成亲的日子坚持不下来而失态。
因此桃华现在头上梳着高高的螺髻,插着六根金簪,正面还有一根大钗,底下一串花钿,虽说重量还没有花冠那么沉,也扯得她头皮痛了。
“要是整天都这么着,长年累月下来非扯成秃子不可。”桃华摸摸头顶,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她是否该现在就写个生发的方子出来,先给自己用着?
郑姑姑端着一盅燕窝从外头进来,听见这话嘴角不由得可疑地微微动了动。这位蒋家姑娘脾性温和,看起来是个极好伺候的主子,然而骨子里却有些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东西,偶尔就会那么一闪现,显露出一些与众不同来。
就譬如刚才这句话,这么想的女人不在少数,但会说出来的却极少。或许会有人觉得她说这话是因为没有高门大户里女孩儿们的教养,但郑姑姑总觉得,这里头还有点别的——这位姑娘对各种规矩学得都很快,但她仿佛打心眼里没觉得这些东西有什么特别要紧而值得她去发狠地学的。
郑姑姑在宫里多年,也曾被派去给待选的秀女们教规矩。那些女子对她都是如获至宝,对她教的规矩也奉若圭臬,恨不得马上就把自己打造成她口中所说的那种形象——她们是真的觉得她说的才是对的。
然而这位蒋姑娘不大一样。教她的规矩她都会认真去学,然而从那偶尔露出来的某个眼神里,郑姑姑觉得,她根本不觉得应该被这些规矩所拘束,她学,不过是为了要给自己披一层保护,免得被人挑剔,就像冬天来了要穿厚衣裳一样。
挺古怪的一个女孩儿。郑姑姑做如是想。不过这位主子好伺候,又是皇帝示意过要照顾的人,郑姑姑自然不会去深究。反正只要让人挑不出毛病来就行了不是吗?有些秀女虽然态度端正积极,但学到最后可能还不如眼前这位主儿呢。
“姑娘趁热喝了吧。”郑姑姑决定假装自己没有听见什么秃头的话。
桃华对着燕窝做了个鬼脸,这玩艺她不爱喝啊。无奈郑姑姑在这件事上十分坚持,自入夏后就不许她随便出门,连陪着蒋柏华在院子里玩都不行,免得晒黑了皮肤,到成亲的日子不好看。平日更是各种补品轮流上阵,务必喂出一个合格的既白白净净又面色红润的新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