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一章 怒气冲天
此话一出满朝皆惊,皇极殿上下勋戚官员无不侧目,崇祯也寻声看了过去,发现跪在阶下的正是田贵妃的父亲田弘遇。昨日女儿的苦苦哀求,让田弘遇的心软了。何况女儿给了他一封信,让他去大沽寨交给那里管事的人,等上一段时间那边必然会照顾他的生意,让他赚得肯定比这五万两白银要多。
田弘遇对于朝中文武百官的感受才不会在乎,当初田贵妃争宠的时候,他是与周奎势不两立,今日有机会对其落井下石,他是不会手软的。更何况女儿保证让他赚得更多,身为商人的田弘遇绝不会放过发财的机会。
田弘遇的做法,等于对周奎和那些前期说出捐款数目的官员打脸,只不过他身为田贵妃的父亲地位尊崇,也没有多少人敢找他的麻烦。此时赵光抃也出班说道:“臣也愿意散尽家财以助国用,臣捐一万两白银。”
赵光抃等几个官员与朱聿键来往密切,他们也经常看宁波日报,对民族主义思想已经有了一定意识。这些官员忠心为国,只是苦于在朝中没有太大势力,难以和东林党对抗。他们大多数都是年轻官员,也没有太大的声望,刚才赵光抃就打算多捐一些的,只不过第一个出头的人太过遭人嫉恨,他不敢太过得罪那些朝中大佬,如今有田弘遇挡在前面,他们就大胆得多了。
很快与赵光抃相熟的几个官员也都站了出来,纷纷表示捐款,他们仿佛商量好了一般,虽然这些人大多家底不丰,但也有勉力捐献了一些。而且这些人都有意无意的将价码提到了周奎那五千两之上。
看看周奎和他身后那群东林党,这些人天天在朝堂之上慷慨激昂,一副为国尽忠的样子,实际上却都是吝啬鬼,为国家拿出一分钱来都肉疼。田弘遇今天的表现令崇祯感到吃惊,而那些年轻官员们却是忠心为国的,愿意倾尽家资捐献。所谓真金不怕火炼,如今出了事情才知道究竟谁是大明的中流砥柱,崇祯心中暗暗打定了注意,将来一定要提拔赵光抃等人。
“今日之事朕已知晓,有何事我们明日再议吧。”崇祯让曹化淳记下捐输数字之后,只撂下这么一句话,挥挥手退朝离开了。崇祯回到乾清宫越想越是生气,没想到他让皇后嘱咐了一番,周奎居然才捐五千两白银,简直是在拆他的台。
“陛下今日早朝结果如何?”周皇后不放心自己的父亲,所以过来探探口风。果然是知父莫若女,周皇后这一开口,崇祯终于爆发了:“哼,你的好父亲啊,朕的好国丈,好啊,好得很。”
“皇上这是为何?”周皇后隐隐感觉到一丝不对,却又不知道是哪里不对,心中不免有些疑惑。
“你的父亲,国丈周奎竟然给朕捐五千两白银,简直无耻。”崇祯怒喝道。
“什么?”周皇后听得脸色煞白,她没想到父亲竟然如此不知好歹,自己千叮咛万嘱咐,还将自己的私房钱全部留给他,对方竟然才只捐了五千两白银。她的眼前有些发黑,心中委屈之意大盛,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崇祯冷哼道:“如无它事,皇后就请跪安吧,朕还有奏折要批阅。”听到崇祯语气中的不善,周皇后之后苦笑着摇摇头,施礼离开了。
皇后离开之后,崇祯伏案埋头批改奏折,但是朝堂之上的郁闷却让他久久不能释怀,他当即扔掉毛笔在屋子里踱起步来。“要杀一儆百,必须杀一儆百,让他们看看究竟朕也不是好欺负的。”
崇祯抬起头来,对外面喊道:“来人,快来人。”
“皇上何事?”王承恩快步走了进来,在崇祯面前躬身施礼。
“派人去各位勋戚府上,登记他们的捐输数目,回来报朕。”崇祯说道。
“皇上,刚才有淮安侯李国华进献条陈。”王承恩将一份奏折递了过去。
“放在桌子上,先去调派人手。”崇祯摆了摆手说道。
“奴才遵旨。”王承恩施礼转身就走。
崇祯跺到玉案前,伸手拿起李国华进献的条陈,刚看了一眼他就勃然大怒。崇祯转头喊道:“王承恩,回来。”
“奴才在,皇上还有何事?”王承恩连忙转身又回来了。
“这条陈是李国华刚给你的?”崇祯问道。
“正是。”王承恩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只能照实回答。
崇祯冷哼一声道:“好你个李国瑞,不知道为国分忧。王承恩,你亲自去武清侯李国瑞府上,让他亲自过来见朕。”
“遵旨。”王承恩不明白这怎么转眼的功夫,皇上就改变了心意,不过既然皇命已下,他就必须遵从,这趟不去是不行的。王承恩哪里知道,原来淮南侯李国华与武清侯李国瑞有仇,两人虽然本是亲兄弟,但他们的父亲总是偏袒李国瑞,让当哥哥的李国华心中不忿。后来分家的时候,李国华就怀疑父亲多分给了弟弟财产。
李国华本就是个赌鬼,父亲去世之后几年就将财产折腾去了大半,他又想起分家父亲可能给李国瑞多分了财产,曾经上门去讨要,。结果兄弟二人争得面红耳赤,李国华还被乱棍打了出来,他自此就怀恨在心。
这次借着崇祯捐输的事情,李国华认为可以报个仇,让弟弟吃个哑巴亏。因此他才会给了王承恩一个条陈,上面写着“臣父一生积蓄二百万两白银而臣得十一,愿全数捐输于国家以为军资。”
今天在朝堂之上,武清侯李国瑞叫得也很响,崇祯记得他是认捐二十两白银之中的一个,而他的借口就是家中穷困无余粮。现在看到这个条陈,崇祯就感觉自己是被人当猴子耍了,他自然要发火。
很快武清侯李国瑞就被宣入宫中,他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在这个敏感时期,他也知道不会有什么好事,估计就是与捐输有关。李国瑞已经打定了注意,反正国丈周奎也只是捐了五千两白银,他咬死过不松口皇上也绝不可能为难他。
田弘遇对于朝中文武百官的感受才不会在乎,当初田贵妃争宠的时候,他是与周奎势不两立,今日有机会对其落井下石,他是不会手软的。更何况女儿保证让他赚得更多,身为商人的田弘遇绝不会放过发财的机会。
田弘遇的做法,等于对周奎和那些前期说出捐款数目的官员打脸,只不过他身为田贵妃的父亲地位尊崇,也没有多少人敢找他的麻烦。此时赵光抃也出班说道:“臣也愿意散尽家财以助国用,臣捐一万两白银。”
赵光抃等几个官员与朱聿键来往密切,他们也经常看宁波日报,对民族主义思想已经有了一定意识。这些官员忠心为国,只是苦于在朝中没有太大势力,难以和东林党对抗。他们大多数都是年轻官员,也没有太大的声望,刚才赵光抃就打算多捐一些的,只不过第一个出头的人太过遭人嫉恨,他不敢太过得罪那些朝中大佬,如今有田弘遇挡在前面,他们就大胆得多了。
很快与赵光抃相熟的几个官员也都站了出来,纷纷表示捐款,他们仿佛商量好了一般,虽然这些人大多家底不丰,但也有勉力捐献了一些。而且这些人都有意无意的将价码提到了周奎那五千两之上。
看看周奎和他身后那群东林党,这些人天天在朝堂之上慷慨激昂,一副为国尽忠的样子,实际上却都是吝啬鬼,为国家拿出一分钱来都肉疼。田弘遇今天的表现令崇祯感到吃惊,而那些年轻官员们却是忠心为国的,愿意倾尽家资捐献。所谓真金不怕火炼,如今出了事情才知道究竟谁是大明的中流砥柱,崇祯心中暗暗打定了注意,将来一定要提拔赵光抃等人。
“今日之事朕已知晓,有何事我们明日再议吧。”崇祯让曹化淳记下捐输数字之后,只撂下这么一句话,挥挥手退朝离开了。崇祯回到乾清宫越想越是生气,没想到他让皇后嘱咐了一番,周奎居然才捐五千两白银,简直是在拆他的台。
“陛下今日早朝结果如何?”周皇后不放心自己的父亲,所以过来探探口风。果然是知父莫若女,周皇后这一开口,崇祯终于爆发了:“哼,你的好父亲啊,朕的好国丈,好啊,好得很。”
“皇上这是为何?”周皇后隐隐感觉到一丝不对,却又不知道是哪里不对,心中不免有些疑惑。
“你的父亲,国丈周奎竟然给朕捐五千两白银,简直无耻。”崇祯怒喝道。
“什么?”周皇后听得脸色煞白,她没想到父亲竟然如此不知好歹,自己千叮咛万嘱咐,还将自己的私房钱全部留给他,对方竟然才只捐了五千两白银。她的眼前有些发黑,心中委屈之意大盛,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崇祯冷哼道:“如无它事,皇后就请跪安吧,朕还有奏折要批阅。”听到崇祯语气中的不善,周皇后之后苦笑着摇摇头,施礼离开了。
皇后离开之后,崇祯伏案埋头批改奏折,但是朝堂之上的郁闷却让他久久不能释怀,他当即扔掉毛笔在屋子里踱起步来。“要杀一儆百,必须杀一儆百,让他们看看究竟朕也不是好欺负的。”
崇祯抬起头来,对外面喊道:“来人,快来人。”
“皇上何事?”王承恩快步走了进来,在崇祯面前躬身施礼。
“派人去各位勋戚府上,登记他们的捐输数目,回来报朕。”崇祯说道。
“皇上,刚才有淮安侯李国华进献条陈。”王承恩将一份奏折递了过去。
“放在桌子上,先去调派人手。”崇祯摆了摆手说道。
“奴才遵旨。”王承恩施礼转身就走。
崇祯跺到玉案前,伸手拿起李国华进献的条陈,刚看了一眼他就勃然大怒。崇祯转头喊道:“王承恩,回来。”
“奴才在,皇上还有何事?”王承恩连忙转身又回来了。
“这条陈是李国华刚给你的?”崇祯问道。
“正是。”王承恩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只能照实回答。
崇祯冷哼一声道:“好你个李国瑞,不知道为国分忧。王承恩,你亲自去武清侯李国瑞府上,让他亲自过来见朕。”
“遵旨。”王承恩不明白这怎么转眼的功夫,皇上就改变了心意,不过既然皇命已下,他就必须遵从,这趟不去是不行的。王承恩哪里知道,原来淮南侯李国华与武清侯李国瑞有仇,两人虽然本是亲兄弟,但他们的父亲总是偏袒李国瑞,让当哥哥的李国华心中不忿。后来分家的时候,李国华就怀疑父亲多分给了弟弟财产。
李国华本就是个赌鬼,父亲去世之后几年就将财产折腾去了大半,他又想起分家父亲可能给李国瑞多分了财产,曾经上门去讨要,。结果兄弟二人争得面红耳赤,李国华还被乱棍打了出来,他自此就怀恨在心。
这次借着崇祯捐输的事情,李国华认为可以报个仇,让弟弟吃个哑巴亏。因此他才会给了王承恩一个条陈,上面写着“臣父一生积蓄二百万两白银而臣得十一,愿全数捐输于国家以为军资。”
今天在朝堂之上,武清侯李国瑞叫得也很响,崇祯记得他是认捐二十两白银之中的一个,而他的借口就是家中穷困无余粮。现在看到这个条陈,崇祯就感觉自己是被人当猴子耍了,他自然要发火。
很快武清侯李国瑞就被宣入宫中,他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在这个敏感时期,他也知道不会有什么好事,估计就是与捐输有关。李国瑞已经打定了注意,反正国丈周奎也只是捐了五千两白银,他咬死过不松口皇上也绝不可能为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