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咸鱼大佬搞种田 第26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段珍娘被她的举动逗笑了,窦氏道:“我们先商量商量,下午晚些时候答复你,如何?”
  牙人应声好。
  几人在回去的路上商议一番,段珍娘觉得可以租,窦氏觉得中规中矩,秦宛如折中道:“咱们可以先租下来做着,后面若有好的商铺,再搬也行。”
  窦氏:“也不能搬远了。”
  秦宛如:“做起来了就只盯那两条街的商铺也行,现在主要是把铺子定下来,下月一过就入秋了,咱们可以试试看能不能接到预订的单子。”
  段珍娘点头,“我赞同三妹的意见,先把商铺开出来,接几笔预订的货单也是好的。”
  窦氏:“既然你们都觉得可租,那回头我差人把这事定了。”
  秦宛如点头,看向段珍娘道:“去年张家胡同那些弹棉匠,咱们回去了去问一问他们入秋后愿不愿意去闵县做短工。”
  段珍娘应声好,又问:“怎么给工钱呀?”
  窦氏问:“去年是怎么给的?”
  秦宛如:“五十文一天。”
  窦氏皱眉,“今年给不了这么高,按短工来算一月顶多八百文。”又道,“这事不需什么技巧,只要耐心就能做好。”
  秦宛如摸下巴道:“不若咱们采取这种方式,一月六百文的保底,再加上数量,如果出活快,东西也能达到要求,就额外添,这样能有效防止磨洋工混时日的短工。”
  段珍娘:“跟纺线一样按斤算,被褥子就按床算?”
  秦宛如点头。
  窦氏问:“若是只处理散装的呢?”
  秦宛如:“那就固定讲好,一月八百文。”
  窦氏想了想,觉得这法子可行,“既然有保底的工钱,总得做一些出来。”
  段珍娘:“稍微熟练些的一天能出来一床。”
  几人就工钱一事细细商议。
  纺线和除籽都好计价,直接论斤算就行。
  采摘一天农业市价也不过十文,农业劳力不含技术,没有门槛谁都能行,是非常低廉的。
  回去后窦氏负责处理商铺事宜,秦宛如和段珍娘则去张家胡同找去年的弹棉匠。
  胡同里还有三四人惦记着去年的短工,两人把他们找来,说起今年的计划。
  如果是光弹制散装的白叠子,则是八百文一月。
  弹制被褥分了保底工钱六百文一月,如果当月只有二十八天,则要交二十八床被褥保底,当月有三十天就要交三十床被褥,不论三斤还是五斤。
  超出来的则按一床十五文算。
  如果你每天能出两床被褥,假使三十天你提交了三十床后还有三十床溢出的,则再添四百五十文,这样一个月就能拿一贯零五十文了。
  中午那餐仍旧提供,住所自寻。
  这是针对熟手弹棉匠,至于新手,初期会压价,因为出不了活儿。
  今年的雇佣条件明显比去年苛刻,因为白叠子的价格调整下来了。去年上乘白叠子散装的要四百文,而今年只要二百二十文,五斤重的被褥也才八百文。
  工钱相对也会下调。
  其中一人对弹制是非常熟练的,去年在平康坊尝到了甜头,平时也是做的短工,好奇问:“今年的短工能做多久呢?”
  秦宛如看向段珍娘,“三五几月要吧?”
  段珍娘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一千多亩白叠子呢,去年四十亩地就折腾了许久,两人一时也吃不准。
  另一人道:“就是宿的地方不方便,过去了还得重新找房子。”
  这的确是个问题。
  柳婆子冷不丁道:“西市的商铺既然这般小,定然要再寻一个地方存放货物的。”
  秦宛如:“姻伯母说把一处空置的宅子腾出来搁放。”又道,“郊外的庄子也会用作闵县与京城的中转仓库。”
  柳婆子:“反正都要另外腾宅子,何不继续用平康坊的那处?”
  段珍娘道:“那可是大娘的宅子。”
  柳婆子:“老奴是觉得,京城里也可以像去年那样继续弹制,就在平康坊。一来那边有熟客,二来闵县离京到底有诸多不便,京里的弹制房可以用来应急,好比西市商铺是医馆,平康坊那边是药房,缺药的时候也能尽快接上。”
  这番话令秦宛如陷入了沉思。
  柳婆子继续说道:“反正去年夫人也打理过平康坊那边,轻车驾熟。咱们今年还可以找去年那批人去做,到时候伯爵夫人和夫人她们负责这边的周转,两位娘子则负责闵县那边的周转,双管齐下岂不更好?”
  秦宛如:“这样的话得劳我阿娘操心了。”
  柳婆子笑道:“赚了钱小娘子再分些给她,指不定多高兴呢。”
  听到这话,秦宛如乐了,段珍娘也笑了起来,“自家闺女能赚钱了,姨母肯定高兴。”
  秦宛如道:“那我晚上回去问问阿娘,她三两日抽空过去看看应是没问题的。”
  段珍娘也道:“平康坊那处宅子的倒座房和后罩房也能再开十多把弹弓了。”
  柳婆子摆手,“老奴觉得倒也没有必要开这么多出来,只是用于应急周转,若是缺了货物,再走一趟庄子就麻烦了,那边填补上也方便。”
  秦宛如:“这事还得再商量商量。”说罢看向几个弹棉匠,“我们定的工钱就是这样了,你们回去考虑考虑,若是有意,就过来同家里的仆人说一说,若是最后决定在平康坊继续开,那就更方便你们了。”
  “好,若是你们平康坊那边也开,我第一个来,比去闵县方便。”
  “嗯,我们先商议商议。”
  晚上秦宛如在饭桌上把今年继续在平康坊开弹弓的事情说了一下,问方氏觉得是否可行。
  方氏拿起筷子尝了一口凉拌的胡瓜鸡丝,说道:“你们原本是怎么打算的?”
  秦宛如回道:“现在已经在西市定下了商铺,姻伯母会再腾一处空置的宅子用于存放货物,郊外的庄子也会存放,便于闵县与京里的中转,目前京城这边就是这样安排的。”
  秦老夫人好奇问:“那平康坊开弹弓的目的呢?”
  秦宛如:“今日柳妈妈说起这茬,她说反正都要腾一处空置的宅子,何不就利用平康坊那处,一来去年有熟客,二来则是可以把平康坊当做应急的药房用,只要有白叠子,随时都能应付急用,而无需再跑一趟庄子耗时。”
  听了这话,方氏道:“这想法确实更稳妥些,中途哪能不出点岔子呢,若开了几张弹弓,随时都能处理。”顿了顿,“去年留了不少熟客,今年便宜了多半还能引些来。”
  秦宛如:“如此说来,阿娘是赞许的了?”
  方氏点头道:“可开的。”
  秦宛如:“可是我们盯不过来啊,西市商铺那边姻伯母盯,我和表姐闵县那边盯。”
  方氏:“陈妈妈可过去看着。”
  秦宛如咧嘴笑了,“亲娘!”顿了顿,“若平康坊的开出来了,我分了利,也给阿娘一份工钱。”
  方氏乐了,“你可莫要哄我。”
  秦致坤急忙问:“那我呢,我有没有工钱?”
  秦宛如:“有啊,爹休沐了去看门儿。”
  此话一出,全家人哄堂大笑。
  同家里人商议好后,秦宛如又同窦氏说了这茬。她仔细琢磨一番,也觉得这样是要稳妥些。
  平康坊由方氏盯,西市商铺再与之接洽。
  平康坊这边也可以单独出货,货单上会盖下印章,印章上会注明从哪里取的货。假如是闵县发出来的,印章上则会有闵字,西市则有西,平康坊则是平。
  用印章来区分执行。
  还有账务方面,闵县那边发过来的去籽白叠子会称重记账,如果拿到这边加工售卖后也会进行投账,刨除损耗的,大体上都应该是能投的,每月核对一次,防止中途私吞。
  整个周转流程她们都做了一个大概的模式,防止手忙脚乱。
  现在西市商铺这边就交给窦氏修缮布置了,秦宛如接下来又走了一趟贺家的庄子,找去年的弹棉匠。
  村子里有两个颇踏实,弹制的被褥也不错,秦宛如打算把他们请过去教新手,提供住宿,管饭,一月一贯工钱。
  那两人一个叫牛大,一个叫周二郎,想也不想就答应了,这条件委实诱人。
  把二人谈妥后,秦宛如省了不少心。
  去年她手把手教,着实费了些口舌,今年让其他人去教,她要省事多了,只要是能用钱找人代做的,她都不愿意费精力在这上头,因为她要操心的事还有更多。
  把这边的事情大概安排妥当后,秦宛如跟打游击战似的又回了趟闵县,看地里的棉花。
  现在已经到了六月酷暑,天气格外炎热,地里的棉花已经结了棉桃,董二郎指着棉田道:“我总觉得今年的白叠子比去年要早熟一些。”
  秦宛如忍着日头去看那些果实,并未发现任何异常,“应该是跟气候和种子有关。”顿了顿,“我们去年续种留下来的那些也接果了吗?”
  董二郎摇头,“没呢,要晚些。”
  秦宛如:“应跟种子有关,今年订的种子是两批,两家订的。”
  董二郎:“去年八月初才开始采摘,今年看这个势头,最早的估计七月中就能采摘了。”
  秦宛如点头,“现在都已经出了不少,今年应是会提前秋收了。”说罢看向他道,“你们常驻在村子里也要小心些,莫要中了暑。”
  董二郎道:“知道。”
  秦宛如:“有什么发现就及时说与我,这段时日我都会在闵县,待到八月初我二姐大婚才回去。”
  董二郎应声晓得。
  彩英替她撑伞,也受不了这烈日,催促道:“小娘子快回去吧,莫要中了暑。”
  几人先去村子里歇着,董二郎给她们端来温水,秦宛如汗流浃背地灌了一碗。
  陶二娘拿蒲扇给她,她接过摇了起来,听着外头的夏蝉疯叫,不由得说道:“今年太热了,比往年都热。”
  陶二娘也摇着蒲扇道:“幸亏这边临河近,能引水灌溉,若是像庄子那边,肯定缺水了。”
  秦宛如道:“我去过一回,地里的庄稼长势不太好。”顿了顿,“但是白叠子就喜欢这种气候,喜温的作物。”
  陶二娘:“今年的收成应是不错的,虽然每株上的果少了些,但一亩地里的数量多,总体是比去年好的。”
  秦宛如点头,“方才去看过,七月中应该就能采摘第一批了,比去年提前了。”
  两人正说着,其他村民好奇过来凑热闹,同她们唠了起来,他们问采摘白叠子的时候要不要请人。
  秦宛如应道:“最早和收尾不要,中间集中的时候要,一日十文工钱,只要干活麻利,不分男女都要。”
  陶二娘打趣道:“那时候正农忙呢,你们得空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