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节
李玉华把给嘉祥公主大婚的贺礼都准备好了,与嘉祥公主道,“是不能吃你的喜酒了,我把贺礼托给皇祖母。以后大妹妹和妹夫闲了,想去看看大漠孤烟、戈壁沙滩,只管去信儿,我打发人来接你们。”
又同二皇子妃道,“我们藩地远,得早些启程,就是二嫂送我,不是我送二嫂了。”
二皇子妃笑,“咱们离得虽远,心还是在一处的。倘有什么事,你只管给我写信来。咱们不同旁人,倘是我这里没法子,还有太子妃。”这话说的多周全。自看清二皇子真面目,二皇子妃颇有些蓝太后品格,以至于蓝太后心里都后悔,当初看这个侄孙女一派天真,想着安于王妃之位,一辈子的平安富贵,如今真后悔没把这个侄孙女许配给穆安之。不过,李玉华也很好。
太子妃自然也有一番叮嘱,李玉华虽在妯娌间事事拔尖儿,不过,成亲三载,太子妃二皇子妃都已诞下儿女,如今太子妃再度有孕,李玉华仍是半点消息都无。所以,太子妃的心气儿早平了,想李玉华再拔尖儿要强,终归膝下空空,无子女傍身,亦是可怜。
何况,自李玉华要随三皇子就藩,蓝太后便时常教导太子妃一些宫务。蓝太后的用意很明显,是要太子妃学着打理宫中事的。
故而,现在顺风顺水的太子妃对李玉华也很和气,甚至备了一份很丰厚的礼品给李玉华夫妇,当然,这也是太子的意思。
至于凤阳长公主,她家那不省心的小儿子要跟了三皇子去北疆,自然对李玉华托付之后再托付。
女眷这里热闹非常,男人那边也是觥筹交错,谈笑风声。
待李玉华穆安之回府,已是华灯初上,许侍郎等侯已久。
李玉华换下大礼服,在书房里见她生父。
侍女打起帘栊,李玉华一身简单的樱红衣裙进来,头上也只是松松挽个堕云髻,鬓间簪支赤金凤鸟垂珠步摇。
李玉华坐在临窗榻上,两个侍女捧茶进来,李玉华道,“你们退下吧,我跟父亲有话说。”
许侍郎许箴心下颇多感慨,李玉华衣饰随意,可见生活惬意,并不紧绷。哪怕是他看着长大的两个女儿,恐怕做起皇子妃都没有李玉华这种自在。或者这孩子天生就有这种贵命,许侍郎躬身行礼,李玉华摆摆手,“咱们谁不知道谁,父亲坐。”
许箴道,“听说娘娘明天启程,我过来看望娘娘。”
李玉华道,“我还以为父亲不会来了呢。”
“怎么会,怕来早反不相宜,倒误娘娘的事。”
“这也是,咱们不用太亲近。要紧的时候,你能帮上我忙就行。”李玉华道。
许箴苦笑,“娘娘一路顺遂,臣不知哪里能有助于娘娘。”
“现在才到哪儿,我既以明圣皇后为目标,就不会太顺遂。”李玉华看向许箴震惊神色,李玉华笑,“看您这震惊模样,装的真的一般。满朝谁不知我们殿下与东宫不睦,我家殿下可是柳娘娘所生,旁的皇子做藩王无碍,我们做藩王那是等死。咱们本也不太认识,以前远着些挺好。不过,比陌路人也强些,等到要紧时候,你如果愿意站我这边儿,我不会辜负你。你要是站错队,后果就得自负。”
李玉华唇角弯着,仿佛在悠闲的闲聊天一般,但那双眼睛里清晰的写着后面的未尽之言:不然,咱们既无情分,也无情面好讲的。
许箴心悦诚服,“娘娘远志,臣佩服。”
“跟你们这种不实在的人说话就是累,我就不多留父亲了。”
许箴道,“北疆那里听说苦寒些,没什么相赠,我打发人到安国买了几车药材,与他们说好让他们一路送到北疆的。已经打发他们到白大人那里去了,不扰娘娘歇息,臣告退。”
李玉华打发云雀送许箴出去。
许箴走后,穆安之自隔间出来,目光是颇有些无语。李玉华道,“看什么看!”
“看你言语潇洒,心中羡慕。”
“这有什么羡慕的,我打小都以为他死了。突然间死而复生,打发婆子去老家寻我。我知道他肯定是觉着这亲事难得,浪费可惜,对他而言,我总比陌路人要强些。孔圣人不说么,以直抱怨就可。他这样待我,我自然也一样待他。”
是啊,你在我心里,也不过是比陌路人强些不多。
穆安之望着李玉华熠熠生辉的眼睛,心说,我梦中若能看破,何至落那般下场。
穆安之一挽李玉华的手,“宫里吃不好,咱们再去用些饭食。”“好。”
李玉华一笑,回握住穆安之的手,这才是我一生亲人良人。
第269章
就藩启程那日, 亲王仪仗打起来, 旌旗招展, 车马如龙, 颇是威风。
不过,这些仪仗穆安之也就象征性的打出来几个龙旗、华盖、紫方伞,其他的都收在车里没折腾。用穆安之的话说, 待到北疆再显摆威慑不迟, 路上折腾出这些,更走不快了。仪仗大部分收在车内,穆安之李玉华坐的车也就是平时出门用的马车, 亲王用的象辂直接就辞了内务司, 不用花这个钱了, 千里迢迢的往北疆去, 用不了这种笨重马车,就不必造了。
不过, 听说内务司已经造了出来,因穆安之就藩早,还是先给穆安之造的。如今穆安之不用,倒可给二皇子用, 也不糟蹋东西。
在仪制上头,穆安之李玉华一向不是计较的性子。
太子一直送到城外, 十里亭处,内侍端来清酒二盏,太子举一盏, “愿三弟一路平安,安定北疆,为藩王表率,为朝廷忠臣。”
穆安之答,“定不负殿下所望。”
两人共饮此酒,穆安之辞过太子,上马西去。趁着天凉,还能骑会儿马,待天热便要到车内去了。
太子望着穆安之一行远去,也登车回宫。
卓御史身为随行官员之一,与陆国公道,“三殿下这一去,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
陆国公低声,“你这话说的。难道三殿下在帝都是久在攀笼里,不得返自然?”
卓御史身子微倾,“帝都不过一部堂一衙门,北疆是什么样的地方。北疆那地方,封二殿下去是龙困浅滩,三殿下可不一样。三殿下有英勇气,他到北疆是龙归大海虎啸山林。”
“你这么看?”陆国公问。
“你难道不这么看?”卓御史反问。
两人目光对视,旋即分开。
穆发之李玉华都喜欢出行,这种特性其实在皇室里不多见,坐半天车,坐一天车还能忍,人家夫妻二人每天精神熠熠,一早一晚俩人都是骑马,中午天热便回车里坐着。一路上虽有各地官员过来请安,俩人不过是见见官员诰命,收些实用的礼物,并不吃酒流连。于是,三伏天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到了晋地,晋地山多,三伏天也没有太热。而且,每天一早一晚都会烧大量凉茶,每人随身两个水囊。偶尔竟还有瓜果吃,主要是节令水果便宜。李玉华是个喜欢买买买的性格,她因出身乡土,黄金白银宝石类的奢侈品得慎重,也不能成箱成筐的买,瓜果梨桃不一样啊,尤其瓜果丰盈的季节,东西便宜,李玉华要的量大,那真是爱死个人。
当地乡族大户简直把她当活菩萨,而且,三乡五里一般同乡同族亲戚关系多了去,譬如当晚买了五百篓的桃儿,这卖桃的乡绅有个亲姑妈住在五十里外的某某地,出产某某物,第二天瞧着东西好,李玉华继续买。
她自己吃,身边儿人跟着得实惠,连江珣手下兵马都觉着,先时因被派往北疆,大家伙儿都觉着是苦差使,如今看来,也不算苦啊。每晚还有瓜果供应,听说是皇子妃娘娘的私房银子买的,大家都觉着,皇子妃娘娘当真是个贤良大方的人。
每天介都有乡绅跟在车队里,待晚上升起篝火,大家围坐火畔,就有当地卖货的乡绅给皇子殿下和皇子妃讲当地土物出产,风俗习惯,日间农忙劳作,连带气侯好坏,收成如何,每年赋税,抽丁服役,神神鬼鬼,反正一通胡吹乱侃。
胡安黎每晚都会做出整理,记录在册。
士绅有士绅的心眼儿,他们在当地一村一乡一县算是大户,但平日所知所见也不过乡里之事罢了。今在皇子亲王驾前,那是相当体面相当拘谨滴,有些个上年纪的人就稳重,不敢说官府不是,便是说起过日子的事,也只说好不说坏。
不过,这样的人亲王殿下多觉无趣,亲王殿下喜欢年轻活泼的小子们,年纪轻,敢说话。也有野心,想求个上进。平时县里的衙役托人花钱都不一定能进得去,就有小子忖度着穆安之的神色,大着胆子问,“殿下,您这里可缺牵马坠凳的奴仆,小人还成?”
穆安之道,“北疆远的很,一路千里,特别寒苦,你能行吗?”
“殿下这样尊贵都能去的,小人出身卑微,什么苦都能吃。”
穆安之又问过可识字,可通武艺之类,有些略懂,多是啥都不会的,虽一时也没什么要用他们的地方,不过,既愿意跟着,穆安之也就收下了,暂且让他们跟着杜长史。
杜长史跟江珣打听些训练士兵的规矩,先立下规矩,教些粗浅功夫强健体魄,至于旁的,以后再说。
这种有心投效的真不在少数,农家子、商家子、落第秀才、街上游侠,那真是五花八门,啥人都有。
游侠是单独交给胡安黎管理的,胡安黎将门出身,治下甚严。另外那一起子酸溜溜的落第秀才,陈简看杜长史不堪其扰,推荐了蓝三老爷蓝信管理。
陈简道,“蓝三叔也是个钟情书卷之人,必能说到一处。”
唐墨咬口大桃子,很实在的点头,“三舅特别爱读书,就是读不好。他考三回秀才,都没中。还说我家的玉牌不灵,阿简一带就中了状元,可见是他自身学问不到家。不过,他真的是很喜欢读书,家里藏书可多了。我娘给我收拾好几车行礼,三舅就一小包袱衣物,十辆车里装的都是书。”
杜长史又亲自问过蓝三老爷的意思,此次出行,兵马商贾很多,读书人少,蓝信见有读书人愿意跟随穆安之往北疆去,倒也愿意与他们结交。
他还为读书人争取权益哪,读书人体弱,成天两条腿走几十里路,脚都走肿了。穆安之还得给他们买几辆驴车,成天介就听到驴车上那一堆的酸府秀才们,成天之乎者也,好不热闹。
胡安黎私下都跟杜长史说,“咱们殿下真是心胸广阔。”这些人平时也就是在街市上摆着摊子给人代写书信的才学。
杜长史道,“北疆那老远的地界儿,也就这些人肯去谋个前程了。”
胡安黎道,“我看都是有命的。”
“十个里能出息一个就稳赚不赔。”杜长史胡安黎是坚信穆安之能取得帝位之人,自然觉着这些人有运道。
不过,能豁出去跟着往北疆去的,性子多少是硬气的,对生活总是有些不甘的。
当然,也有在乡里日子实在过不下去的。
这些五花八门的,人数并不多,倒是路上求附行的商贾不少。
大家都觉着,这位殿下当真是一位贤德宽仁的殿下。
穆安之每天要做的事太多,李玉华的事也不少,她有自己的圈子。信安郡主年纪不轻,却是一身的好骑术,还能指点李玉华怎么骑马轻省些,不会累。
亦有旁的随行女眷过来说话,因李玉华天凉时爱骑马,上些年纪的太太奶奶们都是坐车,年轻的姑娘们便是现学也很快,都簇拥到李玉华这里来说话。
这其中便有楚世子妃的长孙媳萧瑶萧姑娘,萧姑娘跟穆惜今很合得来,俩人现在都住一处。
李玉华看到萧姑娘便想到楚世子妃那糟心的长孙,如今在亲卫军中任职的穆庆。这都出来半月,从没见穆庆过来寻萧姑娘说话什么的。
信安郡主看李玉华神色有异,便悄悄打听,是不是有什么难办的事?”
李玉华同信安郡主说起这事,“楚世子妃跟楚大奶奶千万托付我照顾萧姑娘的。”
“有件事,我也正想跟娘娘说。”信安郡主道,“我听说穆庆把那外室也带在身边,如今就在队伍后头,每晚都是过那边儿去,这可不太好。”
李玉华不禁皱眉,“有这么个心头肉在身边,穆庆如何能看到阿瑶呢。”
“不只如此。”信安郡主正色道,“我劝娘娘把那外室打发了。”
“我也不喜这种不正经的女子。只是这到底是私事,也不犯法,怎么跟穆庆说呢。我听说他可鬼迷心窍了。”
“怎么不犯法了?朝廷明文规定,不许官员狎妓。”信安郡主冷笑,“随军的妓女只有一种,便是军妓。想那女子不是军妓吧!随军而行,倘叫御史知道,参上一本,岂不坏殿下名声。”
缓一口气,信安郡主道,“这当然也是危言耸听,不过,娘娘是亲王妃,如今随驾女眷不少,您要立起威望来。您得让女眷们知道,您是代表礼法的正妃娘娘,您对正室是尊重维护的。这样,以后属官的正室,都会认你为主。她们知道,您与她们才是同路人。”
李玉华点点头,“穆庆毕竟是正经武将,这事我跟殿下说,让他把那女子驱逐回帝都。不许她在随行队伍中。”
穆安之得知此事,当晚便发作了禁卫军,穆安之问江珣,“官员不可狎妓,我记得是东穆律明文规定。”
江珣立知穆安之所为何来,江珣道,“是。”
穆安之的视线转向楚世子的嫡长孙五品武德将军穆庆,“穆将军知道这规矩吗?”
穆庆答,“属下知道。”
“那就是明知故犯了。”
穆庆连忙分辨,“殿下,颜娘并非女伎!”
“她不是女伎?不在乐籍?!”穆安之质问。穆安之气的要命,千里行军,商人附行还罢了,车队里多少女眷侍女,穆庆竟然把个外室也塞行其间,成天介夜里就抱着个琵琶当啷啷当啷啷的弹个没完。穆安之不喜歌舞,喜欢歌舞的是李玉华,李玉华对女伎没什么偏见,但是对于外室这种存在有天生的厌恶。
何况,穆庆正经媳妇阿瑶姑娘是楚世子妃楚大奶奶亲自托给李玉华的,李玉华才知道穆庆把外室也带路上,李玉华倒也没急着处置,想着全帝都知道晓得这位女子是穆庆的心上人。她先着人去打听一二,每晚穆庆都是去那女子账中安置,有时还要弹弹琵琶唱两曲什么的。这就不大好了,咱们正做事业的时候,你这弄个歌伎相随。
李玉华就把这事跟穆安之说了,穆安之听后大怒,当晚就把穆庆叫了来问话。
穆庆十分有胆,“下官听闻殿下并非在意出身,府中白大人先时不也在乐籍么。”
穆安之冷笑,“你消息倒是灵通,只是不怎么准确倒是真的。肇东你跟他说。”
白肇东自怀中取出一卷黄绫,“家母当年有功社稷,陛下亲笔嘉奖,写明并非乐籍女。下官当年也只是年少胡闹居住合欢楼,从未入乐籍。”白肇东向众人展示能证实他出身清白的黄绫圣旨。
他心中最感激睿侯的便在此处,乐籍不乐籍的,白肇东不在乎,但睿侯为人细致缜密,他母亲其实就是乐籍女,睿侯功勋最显时求了穆宣帝写下御笔,他母亲乐籍之事一笔勾销。至于白肇东,大家的确都认为他是乐籍,坊间不还传过当年前魏老将军不还求陛下给他脱籍的事么。
又同二皇子妃道,“我们藩地远,得早些启程,就是二嫂送我,不是我送二嫂了。”
二皇子妃笑,“咱们离得虽远,心还是在一处的。倘有什么事,你只管给我写信来。咱们不同旁人,倘是我这里没法子,还有太子妃。”这话说的多周全。自看清二皇子真面目,二皇子妃颇有些蓝太后品格,以至于蓝太后心里都后悔,当初看这个侄孙女一派天真,想着安于王妃之位,一辈子的平安富贵,如今真后悔没把这个侄孙女许配给穆安之。不过,李玉华也很好。
太子妃自然也有一番叮嘱,李玉华虽在妯娌间事事拔尖儿,不过,成亲三载,太子妃二皇子妃都已诞下儿女,如今太子妃再度有孕,李玉华仍是半点消息都无。所以,太子妃的心气儿早平了,想李玉华再拔尖儿要强,终归膝下空空,无子女傍身,亦是可怜。
何况,自李玉华要随三皇子就藩,蓝太后便时常教导太子妃一些宫务。蓝太后的用意很明显,是要太子妃学着打理宫中事的。
故而,现在顺风顺水的太子妃对李玉华也很和气,甚至备了一份很丰厚的礼品给李玉华夫妇,当然,这也是太子的意思。
至于凤阳长公主,她家那不省心的小儿子要跟了三皇子去北疆,自然对李玉华托付之后再托付。
女眷这里热闹非常,男人那边也是觥筹交错,谈笑风声。
待李玉华穆安之回府,已是华灯初上,许侍郎等侯已久。
李玉华换下大礼服,在书房里见她生父。
侍女打起帘栊,李玉华一身简单的樱红衣裙进来,头上也只是松松挽个堕云髻,鬓间簪支赤金凤鸟垂珠步摇。
李玉华坐在临窗榻上,两个侍女捧茶进来,李玉华道,“你们退下吧,我跟父亲有话说。”
许侍郎许箴心下颇多感慨,李玉华衣饰随意,可见生活惬意,并不紧绷。哪怕是他看着长大的两个女儿,恐怕做起皇子妃都没有李玉华这种自在。或者这孩子天生就有这种贵命,许侍郎躬身行礼,李玉华摆摆手,“咱们谁不知道谁,父亲坐。”
许箴道,“听说娘娘明天启程,我过来看望娘娘。”
李玉华道,“我还以为父亲不会来了呢。”
“怎么会,怕来早反不相宜,倒误娘娘的事。”
“这也是,咱们不用太亲近。要紧的时候,你能帮上我忙就行。”李玉华道。
许箴苦笑,“娘娘一路顺遂,臣不知哪里能有助于娘娘。”
“现在才到哪儿,我既以明圣皇后为目标,就不会太顺遂。”李玉华看向许箴震惊神色,李玉华笑,“看您这震惊模样,装的真的一般。满朝谁不知我们殿下与东宫不睦,我家殿下可是柳娘娘所生,旁的皇子做藩王无碍,我们做藩王那是等死。咱们本也不太认识,以前远着些挺好。不过,比陌路人也强些,等到要紧时候,你如果愿意站我这边儿,我不会辜负你。你要是站错队,后果就得自负。”
李玉华唇角弯着,仿佛在悠闲的闲聊天一般,但那双眼睛里清晰的写着后面的未尽之言:不然,咱们既无情分,也无情面好讲的。
许箴心悦诚服,“娘娘远志,臣佩服。”
“跟你们这种不实在的人说话就是累,我就不多留父亲了。”
许箴道,“北疆那里听说苦寒些,没什么相赠,我打发人到安国买了几车药材,与他们说好让他们一路送到北疆的。已经打发他们到白大人那里去了,不扰娘娘歇息,臣告退。”
李玉华打发云雀送许箴出去。
许箴走后,穆安之自隔间出来,目光是颇有些无语。李玉华道,“看什么看!”
“看你言语潇洒,心中羡慕。”
“这有什么羡慕的,我打小都以为他死了。突然间死而复生,打发婆子去老家寻我。我知道他肯定是觉着这亲事难得,浪费可惜,对他而言,我总比陌路人要强些。孔圣人不说么,以直抱怨就可。他这样待我,我自然也一样待他。”
是啊,你在我心里,也不过是比陌路人强些不多。
穆安之望着李玉华熠熠生辉的眼睛,心说,我梦中若能看破,何至落那般下场。
穆安之一挽李玉华的手,“宫里吃不好,咱们再去用些饭食。”“好。”
李玉华一笑,回握住穆安之的手,这才是我一生亲人良人。
第269章
就藩启程那日, 亲王仪仗打起来, 旌旗招展, 车马如龙, 颇是威风。
不过,这些仪仗穆安之也就象征性的打出来几个龙旗、华盖、紫方伞,其他的都收在车里没折腾。用穆安之的话说, 待到北疆再显摆威慑不迟, 路上折腾出这些,更走不快了。仪仗大部分收在车内,穆安之李玉华坐的车也就是平时出门用的马车, 亲王用的象辂直接就辞了内务司, 不用花这个钱了, 千里迢迢的往北疆去, 用不了这种笨重马车,就不必造了。
不过, 听说内务司已经造了出来,因穆安之就藩早,还是先给穆安之造的。如今穆安之不用,倒可给二皇子用, 也不糟蹋东西。
在仪制上头,穆安之李玉华一向不是计较的性子。
太子一直送到城外, 十里亭处,内侍端来清酒二盏,太子举一盏, “愿三弟一路平安,安定北疆,为藩王表率,为朝廷忠臣。”
穆安之答,“定不负殿下所望。”
两人共饮此酒,穆安之辞过太子,上马西去。趁着天凉,还能骑会儿马,待天热便要到车内去了。
太子望着穆安之一行远去,也登车回宫。
卓御史身为随行官员之一,与陆国公道,“三殿下这一去,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
陆国公低声,“你这话说的。难道三殿下在帝都是久在攀笼里,不得返自然?”
卓御史身子微倾,“帝都不过一部堂一衙门,北疆是什么样的地方。北疆那地方,封二殿下去是龙困浅滩,三殿下可不一样。三殿下有英勇气,他到北疆是龙归大海虎啸山林。”
“你这么看?”陆国公问。
“你难道不这么看?”卓御史反问。
两人目光对视,旋即分开。
穆发之李玉华都喜欢出行,这种特性其实在皇室里不多见,坐半天车,坐一天车还能忍,人家夫妻二人每天精神熠熠,一早一晚俩人都是骑马,中午天热便回车里坐着。一路上虽有各地官员过来请安,俩人不过是见见官员诰命,收些实用的礼物,并不吃酒流连。于是,三伏天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到了晋地,晋地山多,三伏天也没有太热。而且,每天一早一晚都会烧大量凉茶,每人随身两个水囊。偶尔竟还有瓜果吃,主要是节令水果便宜。李玉华是个喜欢买买买的性格,她因出身乡土,黄金白银宝石类的奢侈品得慎重,也不能成箱成筐的买,瓜果梨桃不一样啊,尤其瓜果丰盈的季节,东西便宜,李玉华要的量大,那真是爱死个人。
当地乡族大户简直把她当活菩萨,而且,三乡五里一般同乡同族亲戚关系多了去,譬如当晚买了五百篓的桃儿,这卖桃的乡绅有个亲姑妈住在五十里外的某某地,出产某某物,第二天瞧着东西好,李玉华继续买。
她自己吃,身边儿人跟着得实惠,连江珣手下兵马都觉着,先时因被派往北疆,大家伙儿都觉着是苦差使,如今看来,也不算苦啊。每晚还有瓜果供应,听说是皇子妃娘娘的私房银子买的,大家都觉着,皇子妃娘娘当真是个贤良大方的人。
每天介都有乡绅跟在车队里,待晚上升起篝火,大家围坐火畔,就有当地卖货的乡绅给皇子殿下和皇子妃讲当地土物出产,风俗习惯,日间农忙劳作,连带气侯好坏,收成如何,每年赋税,抽丁服役,神神鬼鬼,反正一通胡吹乱侃。
胡安黎每晚都会做出整理,记录在册。
士绅有士绅的心眼儿,他们在当地一村一乡一县算是大户,但平日所知所见也不过乡里之事罢了。今在皇子亲王驾前,那是相当体面相当拘谨滴,有些个上年纪的人就稳重,不敢说官府不是,便是说起过日子的事,也只说好不说坏。
不过,这样的人亲王殿下多觉无趣,亲王殿下喜欢年轻活泼的小子们,年纪轻,敢说话。也有野心,想求个上进。平时县里的衙役托人花钱都不一定能进得去,就有小子忖度着穆安之的神色,大着胆子问,“殿下,您这里可缺牵马坠凳的奴仆,小人还成?”
穆安之道,“北疆远的很,一路千里,特别寒苦,你能行吗?”
“殿下这样尊贵都能去的,小人出身卑微,什么苦都能吃。”
穆安之又问过可识字,可通武艺之类,有些略懂,多是啥都不会的,虽一时也没什么要用他们的地方,不过,既愿意跟着,穆安之也就收下了,暂且让他们跟着杜长史。
杜长史跟江珣打听些训练士兵的规矩,先立下规矩,教些粗浅功夫强健体魄,至于旁的,以后再说。
这种有心投效的真不在少数,农家子、商家子、落第秀才、街上游侠,那真是五花八门,啥人都有。
游侠是单独交给胡安黎管理的,胡安黎将门出身,治下甚严。另外那一起子酸溜溜的落第秀才,陈简看杜长史不堪其扰,推荐了蓝三老爷蓝信管理。
陈简道,“蓝三叔也是个钟情书卷之人,必能说到一处。”
唐墨咬口大桃子,很实在的点头,“三舅特别爱读书,就是读不好。他考三回秀才,都没中。还说我家的玉牌不灵,阿简一带就中了状元,可见是他自身学问不到家。不过,他真的是很喜欢读书,家里藏书可多了。我娘给我收拾好几车行礼,三舅就一小包袱衣物,十辆车里装的都是书。”
杜长史又亲自问过蓝三老爷的意思,此次出行,兵马商贾很多,读书人少,蓝信见有读书人愿意跟随穆安之往北疆去,倒也愿意与他们结交。
他还为读书人争取权益哪,读书人体弱,成天两条腿走几十里路,脚都走肿了。穆安之还得给他们买几辆驴车,成天介就听到驴车上那一堆的酸府秀才们,成天之乎者也,好不热闹。
胡安黎私下都跟杜长史说,“咱们殿下真是心胸广阔。”这些人平时也就是在街市上摆着摊子给人代写书信的才学。
杜长史道,“北疆那老远的地界儿,也就这些人肯去谋个前程了。”
胡安黎道,“我看都是有命的。”
“十个里能出息一个就稳赚不赔。”杜长史胡安黎是坚信穆安之能取得帝位之人,自然觉着这些人有运道。
不过,能豁出去跟着往北疆去的,性子多少是硬气的,对生活总是有些不甘的。
当然,也有在乡里日子实在过不下去的。
这些五花八门的,人数并不多,倒是路上求附行的商贾不少。
大家都觉着,这位殿下当真是一位贤德宽仁的殿下。
穆安之每天要做的事太多,李玉华的事也不少,她有自己的圈子。信安郡主年纪不轻,却是一身的好骑术,还能指点李玉华怎么骑马轻省些,不会累。
亦有旁的随行女眷过来说话,因李玉华天凉时爱骑马,上些年纪的太太奶奶们都是坐车,年轻的姑娘们便是现学也很快,都簇拥到李玉华这里来说话。
这其中便有楚世子妃的长孙媳萧瑶萧姑娘,萧姑娘跟穆惜今很合得来,俩人现在都住一处。
李玉华看到萧姑娘便想到楚世子妃那糟心的长孙,如今在亲卫军中任职的穆庆。这都出来半月,从没见穆庆过来寻萧姑娘说话什么的。
信安郡主看李玉华神色有异,便悄悄打听,是不是有什么难办的事?”
李玉华同信安郡主说起这事,“楚世子妃跟楚大奶奶千万托付我照顾萧姑娘的。”
“有件事,我也正想跟娘娘说。”信安郡主道,“我听说穆庆把那外室也带在身边,如今就在队伍后头,每晚都是过那边儿去,这可不太好。”
李玉华不禁皱眉,“有这么个心头肉在身边,穆庆如何能看到阿瑶呢。”
“不只如此。”信安郡主正色道,“我劝娘娘把那外室打发了。”
“我也不喜这种不正经的女子。只是这到底是私事,也不犯法,怎么跟穆庆说呢。我听说他可鬼迷心窍了。”
“怎么不犯法了?朝廷明文规定,不许官员狎妓。”信安郡主冷笑,“随军的妓女只有一种,便是军妓。想那女子不是军妓吧!随军而行,倘叫御史知道,参上一本,岂不坏殿下名声。”
缓一口气,信安郡主道,“这当然也是危言耸听,不过,娘娘是亲王妃,如今随驾女眷不少,您要立起威望来。您得让女眷们知道,您是代表礼法的正妃娘娘,您对正室是尊重维护的。这样,以后属官的正室,都会认你为主。她们知道,您与她们才是同路人。”
李玉华点点头,“穆庆毕竟是正经武将,这事我跟殿下说,让他把那女子驱逐回帝都。不许她在随行队伍中。”
穆安之得知此事,当晚便发作了禁卫军,穆安之问江珣,“官员不可狎妓,我记得是东穆律明文规定。”
江珣立知穆安之所为何来,江珣道,“是。”
穆安之的视线转向楚世子的嫡长孙五品武德将军穆庆,“穆将军知道这规矩吗?”
穆庆答,“属下知道。”
“那就是明知故犯了。”
穆庆连忙分辨,“殿下,颜娘并非女伎!”
“她不是女伎?不在乐籍?!”穆安之质问。穆安之气的要命,千里行军,商人附行还罢了,车队里多少女眷侍女,穆庆竟然把个外室也塞行其间,成天介夜里就抱着个琵琶当啷啷当啷啷的弹个没完。穆安之不喜歌舞,喜欢歌舞的是李玉华,李玉华对女伎没什么偏见,但是对于外室这种存在有天生的厌恶。
何况,穆庆正经媳妇阿瑶姑娘是楚世子妃楚大奶奶亲自托给李玉华的,李玉华才知道穆庆把外室也带路上,李玉华倒也没急着处置,想着全帝都知道晓得这位女子是穆庆的心上人。她先着人去打听一二,每晚穆庆都是去那女子账中安置,有时还要弹弹琵琶唱两曲什么的。这就不大好了,咱们正做事业的时候,你这弄个歌伎相随。
李玉华就把这事跟穆安之说了,穆安之听后大怒,当晚就把穆庆叫了来问话。
穆庆十分有胆,“下官听闻殿下并非在意出身,府中白大人先时不也在乐籍么。”
穆安之冷笑,“你消息倒是灵通,只是不怎么准确倒是真的。肇东你跟他说。”
白肇东自怀中取出一卷黄绫,“家母当年有功社稷,陛下亲笔嘉奖,写明并非乐籍女。下官当年也只是年少胡闹居住合欢楼,从未入乐籍。”白肇东向众人展示能证实他出身清白的黄绫圣旨。
他心中最感激睿侯的便在此处,乐籍不乐籍的,白肇东不在乎,但睿侯为人细致缜密,他母亲其实就是乐籍女,睿侯功勋最显时求了穆宣帝写下御笔,他母亲乐籍之事一笔勾销。至于白肇东,大家的确都认为他是乐籍,坊间不还传过当年前魏老将军不还求陛下给他脱籍的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