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最重要的是通过通州和山海关这两战下来,使得蒙古人也彻底的看到了大中军的强横实力,使得他们也看清了局势,知道继续跟着建奴跟大中朝作对,他们已经没有了半点便宜可占了,既然如此,他们就必须要重新考虑今后的出路问题。
  漠北蒙古人对于内地的依赖程度非常大,特别是对于中原的茶叶、铁器、食盐,都是他们生存所需的必须之物,如果抢不来的话,他们也只有通过互市,来和中原进行交易,获取这些生存所需的必需品,指望建奴给他们提供,他们想都不用想,建奴为了控制他们,是根本就不会将这些物资给他们的。
  现如今建奴被大中军击败了,大中军也推翻了明朝,全面掌控了关内北方局势,关闭了所有通往关外的商品供应的渠道,抓捕屠杀了一大批曾经私通关外建奴和蒙古人的商贾,彻底断掉了蒙古人和建奴获取这些商品的途径,也让他们所产的东西无法贩售出去,挤压在了他们的手中,关外的各种物资便变得异常紧缺,战争红利已经没有了,所以他们就要找到新的供应途径才行。
  现如今大中朝主动派人联络他们,表示愿意将他们蒙古人和建奴区别对待,只要他们放弃继续为虎作伥,帮着建奴跟大中朝为敌,那么大中朝便同意对他们进行互市,而且可以给予他们一个“公道”的互市价格,这无疑对于蒙古诸部具有着非常大的诱惑力。
  而且现如今蒙古诸部早已经是分崩离析,失去了统一性,在大中朝抛出这个诱饵之后,马上便有一些蒙古部落开始主动的向大中朝投诚,表示愿意接受大中朝的条件,今后接受接受大中朝的管理,今后也不再为建奴卖命,愿意接受大中朝互市的要求,跟大中朝互通有无。
  如此一来,本已经对建奴心怀不满的蒙古诸部,随即便在内部,更是分崩离析,相互为了今后继续跟着建奴主子还是转投大中朝怀抱,开始发生了一场场的内讧。
  而卢象升遵照肖天健的意思,对于一些表示愿意投靠大中朝的蒙古部落,采取怀柔政策,在宣府万全右卫外的兴和开放互市,仅对愿意投顺大中朝的蒙古部落通商,凡是派人投顺表的蒙古部落,授之于通行文书,可用骡马牛羊以及皮张、毛毡等物,在兴和一带从大中朝手中,换取他们急需的茶盐布料之物,虽然眼下这种情况还不算很多,但是假以时日,在大中军武力威慑之下,蒙古人肯定会逐渐的疏离建奴,重新大批归服于大中朝。
  而且派往朝鲜的使臣,也比较顺利的在一些忠于明朝的朝鲜官员的掩护下,在朝鲜登陆,并且暗中跟朝鲜国王李倧见面。
  现任朝鲜国王李倧其实不是明朝所封,作为明朝属国,朝鲜之前国王是必须要通过明朝的首肯之后,才能算是正儿八经的朝鲜国王,但是这个李倧却是通过兵变上位的,所以对于宗主国明朝来说,是忤逆之罪,绝不能接受的,所以明朝一支不肯正式同意册封李倧为朝鲜国王,这让李倧很是不满。
  后来皇太极立国建立大清之后,发兵十万征服朝鲜,朝鲜军无力抵抗之下,才只得断绝了支持明朝,转而充当了清国的属国,接受清朝的调遣,还要向清朝进贡,如此一来,对于朝鲜内部来说,不少忠于明朝的官员都深以为耻,包括大部分朝鲜人也深感耻辱,所以朝鲜人这个时候,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愿意支持明朝的。
  但是在肖天健遣使出使朝鲜的时候,朝鲜人才知道明朝已经覆亡,现如今中原已经是大中朝当家作主了,虽然有些人不太接受这个现实,但是也没有一点办法,于是只能转而将对明朝的好意,转嫁到了大中朝身上,在他们眼中,谁主持了中原,谁才是正统,这个观念自在朝鲜人心中,已经是根深蒂固了。
  更让李倧动心的并不是他对大中朝有多大的好意,而是肖天健遣使的时候,令使臣告知了李倧,如果李倧从今以后不再受命于建奴的话,那么他作为大中朝皇帝,可以正式代表中原皇帝,册封李倧为朝鲜国王,如此一来,就等于大中朝以宗主国的身份,给了李倧一个合法的朝鲜国王的身份,如此一来,对于李倧统治朝鲜有莫大的好处。
  加上朝鲜人本来就很不待见建奴,这一次建奴会师南下,逼迫着朝鲜出了一万兵马,还有两万多夫役,这一次几乎都被丢在了山海关外,朝鲜人也通过大中使臣,了解了通州和山海关两战的详情,从中看出了建奴的虚弱。
  既然建奴已经不是大中朝的对手了,大中朝又愿意册封他李倧为朝鲜国王,今后朝鲜还是要听中原政权的,再加上清朝对于朝鲜的征敛颇重,使得朝鲜人对此颇为不满,所以在见到了大中朝使臣之后,两方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朝鲜国王李倧当即便表示,愿意接受大中朝的册封,从此之后不再对建奴称臣,但是出于现在李倧先要得到朝鲜诸臣的支持,今后将会逐步的不再支持建奴,并且停止给建奴提供各种物资。
  如此一来,肖天健既定的从东西两侧分化建奴的目的,便已经基本上达到,为下一步大中朝解决掉南方以及陕西的事情之后,再次北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至于陕西李自成的伪顺政权已经不必多说,自从征西大军组建之后,大中军对大顺军的战事便呈现出一边倒的局势,阎重喜和刘宝率军,打的李自成的大顺军是满地找牙,打一场大顺军是败一场,到了过年前,如果不是陕西突降大雪,影响到了征西大军的进攻的话,估计着阎重喜等人就已经打到西安府城下了。
  但是没成想李自成先坚持不住了,就在两天之前,阎重喜派八百里加急报知南京,李自成突然间放弃了西安府,率残部逃往了汉中一带,他们征西军正一边派出王承平追击,一边全军赶往西安府,估计着现在西安府已经被大中军控制在了手中,那么李自成的覆灭,也就不会太长时间了。
  所以陕西的战事情况非常乐观,大中朝上下无不为此欢欣鼓舞,只待下一步将李自成主力聚歼于汉中府一带了。
  当然,大中朝这几个月虽然忙于陕西战事,但是对于南方的两个南明小朝廷也没有放松,各种前期的军事准备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第四镇的兵马在经过整训之后,一支支的开赴到了福建周边一带,枕戈待旦对福建形成了半包围的态势,一批批物资,朝着赣州和温州府一带转运,在进行着物资的囤积。
  而罗汝才则率领第三镇的兵马,大批开入到了贵州和湖广南部,开始威胁广西和云南一带,李栓柱坐镇四川,一方面向川南一带发展,一方面陈驻重兵于利州一带,防备李自成入犯四川。
  最关键的是作为此次南下主力的刘耀本所部,原来的近卫第二师在跟着肖天健返回了南京城之后,奉旨一分为二,在第二师的基础上,再一次组建起了近卫第四师,并且在这两三个月时间里,在南京城外,完成了新兵补充和整训,同时也重新补充了全新的装备。
  现如今在大中军大批为燧发枪装备上了刺刀之后,长枪兵的地位便在大中军之中直线下降,装备的发展,也导致了军队战术和编成的变化,所以肖天健在重新组建第二师和第四师的时候,彻底将长枪兵这个兵种,从这两个新编师之中清除掉,仅保留了两成的刀牌手,作为近战掩护兵力,同时也充当掷弹兵使用,大量为刀牌手装备了霹雳炮,使得这两个新编师战斗力更为强悍,特别是近距离火力输出,大大超出了时下所有的师一级的编制,同时也超出了时下西方军队的火枪手的比例,使得大中朝的陆军,在这个时代,已经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
  另外随着大中朝地盘稳步的扩大,可以利用的资源也越来越多,铁已经不是大中朝稀缺资源,加上肖天健这些年极力的发展冶炼业,在湖广大冶县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很大规模的铁厂,大型冶铁炼炉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被建立起来,使得大中朝的产铁量越来越大,隐隐已经接近大明鼎盛时期的铁产量了。
  再加上新式的炼炉不断的被建立起来,炼铁炉的铁水直接流入炒铁炉炒制成熟铁,如此一来,铁产量增加的同时,铁的质量也得到了稳步的提升,虽然现在肖天健还没有时间去主持研究出炼钢平炉,但是中国的工匠的智慧一旦被调动起来,能量也是相当巨大的,所以通过小型炼钢炉的炼制,大中朝已经可以初步得到质量更好的钢材,这都成了大中军坚实的后盾。
  再加上推广使用的铁范铸炮工艺,这些年来铁范铸炮工艺也在不断的得到完善,现如今在肖天健的提点之下,铁范铸炮的工艺已经发展到了芯部引水冷却的工艺,使得铁炮铸造的时候,内膛凝结速度加快,形成了炮身自紧,如此铸造出的铁炮质量更好,炮身沙眼更少,而且承受膛压的能力也更强。
  这样铸成的铁炮,便可以装填更多的火药,射程也更远,精度也更高,使得大中朝的铸炮技术,现在也基本上已经赶上了这个时代西方最好的铸炮技术,特别是铁范铸炮这一项工艺,使得大中朝铸炮的速度和成品率已经可以笑傲天下了。
  再加上钢产量的增加,使得大中朝铸造钢炮也已经成为了现实,钢的特性注定所铸成的钢炮,膛壁可以更薄一些,炮身重量比同等口径的铁炮也大幅下降,仅仅是这一点,就让大中朝的陆军炮的水平现在可以独步天下了。
  故此大中军装备的大炮数量也越来越多,最早铸造的那些铁炮,现如今已经开始被淘汰掉,换装上了更新式的火炮。
  原来的三磅炮,因为属于应急产品,另外炮身比较轻,便于大中军机动作战,但是三磅炮却存在威力过小的缺点,现在大中朝已经建立,牵引大炮用的骡马数量开始充足,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需要这种小口径火炮了,所以为了加强炮兵的作用,三磅炮近期被停止铸造,原来营属炮兵,被升格到了师属炮营,一个炮营五个炮连,既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以连为单位补充到各营随行使用,如此一来,两个新编近卫师变成了实验性的单位。
  这两个师开始以六磅炮为轻型火炮主力,辅以一个连的八磅中型炮,一个连的十二磅重炮,使得后勤补给也简单了一些,火力更优于此前许多。
  这两个近卫师也在年前的时候,完成了整训和武装,在年前的时候,在南京城外进行了一次演习,展示出了极强的战斗力,随时都可以南下作战,成为了未来南下作战的中坚部队,料想当他们投入战场的时候,南方的南明军队和郑家军会切身体会到大中军的厉害。
  第一百三十九章 海军第一战
  除了陆军之外,还有大中皇家海军,在肖天健返回南京之后,肖天健直接抓海军的建设,在他的旨意之下原来松江府和宁波府两地的水军,被大幅度扩编成了六个水营,另外南京城外老郑和宝船场,在肖天健不遗余力的投入之下,也被彻底复建起来,旧的船坞被重新开挖出来,形成了共有六个船坞的造船厂,船坞在重新开挖的时候,也被扩大成了可以承建两千料以上的中型船坞,各种于造船厂配套的比如帆索作坊、铁作、桐油作坊等等,另外还有各种储存材料的木料仓库、麻绳仓库、桐油仓库……等等一干为造船厂服务的设施,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被建立起来。
  大批各地收罗起来的造船工匠们,被送到中华造船厂安置,同时还招募了两千多学徒工,进入船厂以及船厂辅助工坊之中,一边帮忙打下手,一边学习造船的技艺,每个工匠负责带几个学徒,先以传帮带的方式,来进行授徒,今后这些人便是大中朝扩大各地造船业的基础,用不了五六年时间,只要大中朝资金投入能跟得上,中国将会重新爆发巨大的生产潜能,成为时下世界上的造船大国。
  另外在肖天健的督促之下,造船厂九月之后,便停止了全部民船的建造,全力以赴的开始为海军赶造战船,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备料的限制,现如今这里还造不出太大的战船,仅能建造二百料以下的海沧船,排水量充其量也就是百吨左右,这已经是暂时造船厂能建造的最大的船只了。
  至于更大的大福船和福船等,现如今暂时还不能建造,这还不算让肖天健郁闷的事情,更让肖天健郁闷的事情是,在第一艘海沧船下水的时候,肖天健得知消息之后,专程兴冲冲的赶至船厂,观看这条海沧船下水。
  海沧船排水量不大这件事也就算了,肖天健可以不计较,毕竟南京船厂刚刚恢复生产时间不久,不能一蹴而就建造太大的战船,但是当问罢了海沧船的性能之后,肖天健真是失望到家了。
  肖天健原来并不懂船,穿越来到这个时代之前,他对古代海战也仅停留在看过的一些有限的资料和一些外国的影视方面,以为这个时代的战船,不管中西都是两舷布满了大炮,开到海上拉开战列线对轰,那样的场景实在是令人热血沸腾。
  但是当问清楚了眼下他们所造的海沧船的性能之后,肖天健失望的差点下旨把这海沧船给就地拆了拉倒。
  原来肖天健问及海沧船的装炮数量的时候,船厂的工匠们告知肖天健,此船只能在船首和船尾装四门千斤弗朗机也就是中型的弗朗机炮,另外船舷两侧,各自只能再装碗口铳那样的小炮,甚至于连炮弹只有四磅多重的,早已被大中军淘汰的大发熕都不敢装,否则的话开炮的时候,后坐力就能把船体震裂导致船只进水沉没。
  其余的武备也充其量不过是一些火枪、弓弩、刀剑、灰瓶、喷筒、火砖之类的东西。
  肖天健听罢之后才知道,他想的太过简单了点,明代的水师厉害,完全是吹出来的,于是他连忙找人打听有关明代水师战船的事情,仔细了解一番之后,才搞明白,大明的水师战船,到这个时代早已是落后西方太多了。
  虽然不能否认中国造船业以前很发达,曾经创造过福船广船、沙船这样的优秀海船,但是船只的结构因为使用肋板,虽然起到了水密隔舱的作用,使得中式船只的抗沉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却因为没有坚固的肋骨,造成船只的结构无法承受大炮开火时候巨大的后坐力,另外也无法像西方风帆战船那样,在战船上形成连通的甲板,只能将大炮放置在结构最强的船首和船尾,船舷两侧只能在上层甲板上放置碗口铳抑或是小弗朗机这样的轻型火炮,甚至连大中军陆军已经开始裁撤的三磅炮,放置在船上的时候,都有可能造成开火的时候,甲板破裂的情况。
  如此结果让肖天健大为泄气,这充分的说明了中国在这个时代,造船水平和技术都已经开始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了。
  但是即便如此,肖天健也无法立即便开始建造类似西方的风帆战舰,只能先建造这样的海沧船来临时满足海军的需要,否则的话,他的海军就要靠着划舢板去守卫沿海了。
  如此一来,虽然不满意海沧船的性能,但是有总比没有强,肖天健还是在年前两三个月时间里,督促着造船厂以飞快的速度,为海军先建造出了近三十条海沧船,并且立即交付给了松江府和宁波府的水军使用。
  同时肖天健也下旨,在浙江和山东以及南直隶的沿海,临时性的实行封海措施,除了掐断陆上郑家获取江浙和南直隶一带的商品之外,也迫使郑家暂时无法在沿海获取补给以及商品的渠道,给郑芝龙集团造成一些损失。
  当然这种封海策略只是临时性的措施,只要解决了南方的事情之后,肖天健肯定还是要开放海禁,让中国的海商走向大海,走出国门的。
  刘江也没有辜负肖天健,近几个月来,除了抽调内地的水师兵将,补充松江府和宁波府水营之外,又招募了不少的江浙一带沿海的渔民充入军中,然后加紧操练一番之后,使之初步拥有了一定的战斗力,大中朝海军开始显现出了雏形。
  对此兵部在肖天健的重视之下,也为海军补充了一批兵员,充实到了海军之中,其中包括了一批素质不错的讲武堂结业生,虽然他们不熟悉海战,但是军事素养却远超过一般兵卒,今后这些人将会成为海军的骨干力量。
  至于海军讲武堂,虽然兵部按照肖天健的意思,在宁波府成立了起来,但是眼下因为人才极度缺乏,也仅仅是搭建起了一个框架,第一批也仅招募了百余少年入学,先学习一些简单的操舟和水战的东西,如果想要建立起一个真正的海军学院的话,今后的路还有很长要走,这一点肖天健也知道欲速而不达,一口吃个胖子是不可能的,所以倒也没有太过紧逼。
  刘江按照肖天健给他定下的最后期限,在十二月初的时候,在宁波府外的海面上,发动了自海军正式成立之后的第一战,刘江亲自率领船队和数千海军兵将,另外刘耀本也派出了麾下两个精锐战兵营配合海军,在宁波府外,强行对盘踞在舟山一带的郑家水师,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登陆战,海军方面以战船先行在海上拖住了郑家水师,然后刘耀本麾下的陆军和两个刚刚组建起来的海军陆战营则趁机乘坐各种杂色船只,强行登陆了舟山群岛,和盘踞在上面的郑家的人马一个岛一个岛的进行争夺,最终在海军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之后,才将盘踞在舟山群岛一带的近期经常袭扰浙江沿海的一支郑家水师给逐离了舟山群岛。
  这一战海军付出的代价虽然不小,但是收获也不小,最大的收获就是让初建起来的大中海军,第一次体验到了什么才叫海战,哪怕只是初级的,对于刚刚组建起来的皇家海军来说,也是难得的,这对于以后海军的发展,无疑非常重要。
  而且这一战下来,也让大中朝了解了郑家水师的实力,在海上,最起码现在郑家的水师还是一股不能轻视的势力,他们在海上交战的时候,经验老道,而且十分凶悍,调动也相当快捷,最初交手的时候,大中海军方面,一直被郑家水军压着打,损失很大,几乎差点当场崩溃,如果不是刘江拼了老命,督军死战不退的话,而且大中军船只上装备的火枪数量比较多,火力上比较占有优势!而郑家显然派出的这支水师,不是他们的主力精锐,而且战意不强,看到舟山已经被大中军登陆之后,再加上预定之中的松江府船队突然间出现在了海面上,大大的打击了郑家水师的士气,率军的郑芝龙的弟弟郑芝彪见到继续打下去已经没有获胜的可能了,于是便主动撤出了战斗,否则的话这一战结果对于大中皇家海军来说,可能会很惨。
  不过同时大中军也了解到了郑家水师在陆战方面,比较弱,虽然他们水师厉害,但是一旦让大中军登陆之后,便无法在陆地上和大中军相对抗,这一点对于下一步攻打福建,也让大中军方面积累的不少的经验。
  总之这一战的结果,让肖天健比较满意,舟山群岛的收复,对于大中朝来说,起码浙江沿海的局势开始转好的许多,也让郑家在浙江沿海,失去了一个有力的支撑点,所以此战下来之后,肖天健大力的褒奖了一番刘江和他麾下的皇家海军兵将们一番,并且厚抚了此战之中,伤亡的兵将,使得海军上下无不为之振奋,士气顿时高涨了许多,大有扬眉吐气的感觉。
  毕竟水师从建立开始,到现在为止,以前都是充当的陆军的配角,主要是负责给陆军打下手,最多的是为陆军提供运输的支援,这是大中军水师自建立以来,发动的最大的一次水上的作战,虽然教训很多,吃亏也不小,损失战船和各种船只十几条之多,可是这一仗最终毕竟还是打赢了,这让一直以来都有些被陆军兵将们瞧不起的海军,着实的扬眉吐气了一把,也让海军方面,对未来发展,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对于下一步海军建设来说,无疑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总之这三个多月来,大中朝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对南方的军事准备,可以说对于南明两个小朝廷的最后一击基本上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今天要特别鸣谢礼兵朋友的打赏!)
  第一百四十章 从天工开物说起
  夜宴之上,肖天健在和群臣谈笑了一番之后,一方面总结了一些近两三个月诸部的工作之外,还令人送上来了一批由前段时间,刚刚在工部下面建立起来的印务局刊印出来的新书。
  肖天健在令人将这批新刊印出来的新书送上来之后,立即给在座的所有人都送了一套。
  于是诸臣纷纷好奇的开始观看这些尚散发着墨香的新书,最先映入众人眼帘的一套书,封面上印制了几个大字《天工开物》,旁边有著书之人的名字,用小楷写着“宋应星”三个字。
  其中几个大臣立即便兴奋了起来,因为这些人之前有些是前朝旧臣,曾经见到过抑或是听说过这套书。
  现任大中朝修史馆大学士的丁启睿,还曾经拜读过这套书其中的一部分,甚至于叫得出著这本书之人的名字,立即便惊呼道:“好书!却是是好书呀!著此书之人,实为大才,据微臣所知,宋应星曾在亳州任职,先前在江西分宜县任教谕之职,多年潜心编著,才写下了这本书!实为难得呀!只可惜现在也不知道此人身在何处!如果圣上能找到此人的话,定要请圣上重用此人!”
  众人纷纷翻开这本书,简单的先看了一番目录,看罢之后,无不为之惊奇,原来这本书果真堪称奇书,此中收录了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并且都有比较详尽的解释,同时还绘有图画,可谓是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将这些科技都记录了下来,所以说能著出这本书的人,绝对是个饱学之士,而且不是那种仅知道读死书的读书人,他肯定是深入到民间,详尽的考察过各种实务之人,并且积累下了丰富的知识,才能著出这样一套书籍来。
  于是虽然还没有来得及仔细看其中内容,但是所有人都还是连呼此书乃是奇书,纷纷忍不住赶紧朝下看去。
  肖天健哈哈一笑道:“丁爱卿所说不错,宋应星却是乃是大才,而且还堪称全才之人!而且这本书并非朕所刊印,而是早在前朝崇祯十年的时候,已经在南京被编印了出来,朕不过是前段时间见到了一本,查询之后,得知非常可惜,当初此书的雕版已经损毁,于是朕这才赶紧着令工部印务局将其重新开版,刊印了出来,而且朕首批便刊印出了五千本,今后如果需要,可以继续加印更多出来。
  今日送给诸位爱卿的这套书,便正是耗尽他心血所著之书,而且此人既然是大才、全才,那么朕岂能暴殄天珍弃之不用呢?
  不瞒诸位,宋应星朕已经派人找到了,此人在我们攻占亳州之后,便弃官不做,回到了原籍江西,这两年不问政事,在家潜心著书,今年江西归服我朝之后,朕便派人前去了他的原籍,并且找到了此人。
  他不但编著了这套《天工开物》,而且在天文之事上也造诣颇深,另外还著有《观象》《谈天》等著,所以经过多次劝说之后,他已经答应出仕为官,暂时朕打算在工部之下,再成立一个大中科学院,专注于各种学术之研究。
  而宋应星涉猎极广,正是主持此事的最佳人选,所以朕已经下旨,授其为大中科学院监正之职!”
  听罢了肖天健的话之后,诸臣纷纷点头,虽然不太清楚这科学院是个什么东西,但是他们也知道,肖天健时不时的会弄出一些新名词,所以也就习以为常了,既然肖天健要成立这么一个部门,那么肯定不会是无的放矢,胡闹着玩儿的,所以大家也对此不以为意,对肖天健能搜罗来这么一个人才也感到高兴。
  肖天健从桌案上,将这套《天工开物》放到一旁,接着拍着剩下的那些书,对诸臣说道:“大家先将这套书放到一旁,看看下面的!这一次朕下旨刊印的还有几本书,大家可以看看!
  这里面还有前朝重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孙应元所著的《西洋神机》《经武全书》《几何用法》《几何体论》《泰西算要》,徐霞客所著的《徐霞客游记》,名医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以及《救荒草本》当然也不乏一些其它书……
  今日朕之所以刊印这些书籍,主要是想要让大家知道,前明实质上能人很多,其中不乏身负奇才之人,可惜却并未受到前朝重视,甚至像孙应元这样的大才,居然被前朝冤杀,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
  读书不单单只读四书五经,读书人为了什么?俗话说的好,学会文武艺,买与帝王家!读书人不正是想有朝一日学成之后,能安邦治国,经纬天下吗?
  假如读书人长久下去,只知读一些四书五经,难道就能治国安邦经纬天下吗?大明亡,便亡于此道!诸位之中大多数人乃是读书之人,恐怕不会信服朕所说。
  但是我们不妨简单说吧!仅仅依照前朝科举所考之事,官吏中了进士之后往往要授官,而且多外放于地方为地方官,许多人根本不知农政,如何管好地方农政?
  所以本朝要摒弃前朝旧制,科举不单单只考死板硬套的四书五经八股文,那样只能培养出来越来越多读死书之人,绝非我强国所需之才!
  所以朕取士,今后并不看谁的八股文写的好,谁的字写的漂亮,而是要读书之人,学有所专,各有一技之长,不管他们是专于农政,还是专于法学,乃至是专于数算之学,朕将按才任用!此乃才是今后富国强民之道!
  想我泱泱中华,数千年来人杰地灵,创造了多少奇迹,可是现如今却已经开始落后于西方诸国,也就是你们所常说的泰西!
  假如我们还不能因此自省的话,那么不需多长时间,我泱泱中华,便会远远被这个时代的西方诸国抛至后面!”
  肖天健的话说到这里之后,朝中诸臣都皱起了眉头,不仅有些抵触,有人认为肖天健突然改变用人之法,那么对于天下诸多士子,将会是何等的打击,要知道多少读书人十年寒窗,读的都是四书五经,写的都是八股文,突然间肖天健说不看重这些,那么就意味着这些读书人这么多年所学之物,所花费的时间都等于白白浪费了!
  而让读书人今后学一些杂学,这又成何体统?于是不少文臣顿时都为此紧张了起来,更有人认为,肖天健所说有点危言耸听,泱泱中华几千年来,是何等的辉煌?怎么可能不学这些杂学,今后就会被那些泰西诸国抛至后面呢?
  于是本来还很是热闹的气氛,在肖天健说罢了这些话之后,大殿之中便立即冷了下来,不少人露出了抵触的情绪,但是武将方面,却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章字数少了点,下午再加更一章!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