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魔王娇养指南 第453节
李开良点头。
“那么先生于盛邑的地利、人情、王法律令、买卖营生,想来都很了解?”
“那是必然。”李开良也知道现在不是自己客气的时候,燕三郎想重用自己,必然先有一番考较。
“你看,盛邑如今什么营生最赚钱?”
“若说升值最快,当属宅地。”李开良毫不犹豫,“三年前国变以后,盛邑日渐繁华。这里又是大卫轴心,宅地价格平均翻起来两倍不止。仅以邀景园为例,卖出去至少是三年前的三倍了。”
“不过这庄园太大,虽然占据核心好地,但出得起价钱的人极少。若是开阳大街、西兰大街上的宅子和铺面就炙手可热了,价格比三年前翻起了五倍。五天前,街角最末尾的烂铺子卖出了二千两的高价,那是一挂出来就被买掉了。要知道三年前,那铺子挂价四百两都没人要。”
燕三郎点头。他曾在春明城置业,知道供需两旺最容易把市价炒上去,何况盛邑百业兴旺,宅地的价格一日涨过一日也不稀奇。
“这么说来,你建议我多买地宅?”
“是!我对比过十余国从建国初期到繁华盛世的宅地产价格,只要国泰民安,投钱在宅地都可以获得最丰厚的回报。尤其是建国或中兴后的头几年!”李开良正色道,“就以梁国为例,它在五年前结束内乱,少年天子坐稳宝座,开始行使固本扶民之策。这五年来,梁大都及周边地区的宅地价格翻了四倍有余!梁国与大卫的国情有相似之处,都是从乱到稳、从颓至兴,可为对照。”
“除了郊外田产是常规配置,您最好在盛邑里精心挑选地皮和宅子。这一点,我可以帮得上忙。”李开良接着道,“燕公子今日才来,老实说有些晚了,没有吃到第一手红利。这几年达官贵人抢先圈地,北部、中部和南部城区的价格已经炒上来了,最好的地段大多被人把控,那些都是下蛋的金鸡,即便出售,价格也是宰人。”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他端茶润了润嗓子。
燕三郎若的所思:“看来,李先生自己也没有错过机会。”
李开良爽朗一笑:“实不相瞒,我刚到盛邑时浑身上下只有三百两银子;现在么,已有两座酒楼、一间赌坊、十六个铺面,三个商号。”
燕三郎笑道:“失敬,失敬。”这人也算白手起家,在盛邑又没有根基,三年时间赚起这么多家产,也是了得。
“可惜我本钱太少,并且最赚钱的营生不是我这样的普通商人可以插手。”李开良摇头一叹,“否则,十倍起利。”
“李先生会有机会的。”燕三郎意味深长说了一句,接着话锋又转,“你说城里的好地段已经被瓜分完毕,那么我上哪里再找机会?”
“机会少,但不是没有。商人做生意时常要抵押产业,弄钱当作周转。有时周转不来……”李开良答得迅速,“另有一桩大事:卫廷已经公布了扩城计划,盛邑要向西边扩展至榕湖以东。”
第783章 不可限量
燕三郎初来盛邑,自然还没有听到这个风声。“扩到榕湖?那约莫是扩大四分之一的面积了。”
“正是。”李开良道,“那里山水秀美,号称千湖之地,最小的天然湖泊直径仅有百丈,适合私藏于园林之中。有待时日,王室权贵都会去那里置宅;就我所知,王廷在榕湖还有开埠修河计划,要直接打通榕湖和莫桑河,再筑堤坝、建起码头,今后南方的物产就可以走水路运来盛邑。”
“听起来有商机。”燕三郎提问,“这消息已经传得满天飞了吧?”
“是。但榕湖地区要成气候,至少也是五、六年后的事了。待百姓迁入、行业延伸,又得三五年。”
燕三郎啼笑皆非:“按这规划,十年八年后才能入驻。”钱要滚动起来才能生钱。虽然长期布局可为,但短期内怎么获利呢?
“盛邑里的权贵也是这么想的,因此大伙儿只是观望,偶尔饭桌上引为谈资。”李开良眼里闪着精光,“但我为燕公子的规划,至多一年半内就可以开始赚钱——大钱!”
少年抚着猫儿道:“愿闻其详。”
“据我所知,王上在三年前就有计划扩张盛邑,但到现在还留于纸面,实是因为耗资巨大。”李开良细细分析,“似这等民生基建,投入巨大,短期内又不见回报,必须等到国库丰盈时才能施行。国变之后的王廷有心无力,直至今日也不一定凑出这笔巨款。”
“我们的机会在哪里?”
“就是这笔巨款!”李开良目光灼灼,“这可是一桩浩大工程,开山修路、开河修渠,哪里都要用上钱!既如此,燕公子何不将这工程揽下?哪怕只是片面地区。”
燕三郎挑起眉头,心中惊讶:“你是说,让我承接王廷的扩城计划?”这家伙,胆子可真大!
“正是。”李开良举起茶杯一饮而尽,燕三郎亲自给他斟上了茶水,“我说王廷凑不够钱,是因为王上必然打算按惯例特派官员办理。您也知道这其中流程之繁冗、效率之低下、衔接之混乱。国库如果拨出十两银子,最后能有二两落在实干上就不错了。”
“既如此,不若您主动请缨包干。只要花费不及预算的七成,王上一定会心动的。”他进一步道,“其他人想见王上一面千难万难,您可是得天独厚。再说您于他有救命助国之恩,他对您信任有加。”
燕三郎站了起来,在书屋里踱了几圈:“你要我组建队伍去接揽大活儿,但我现在欠缺管理人手。”而且缺得厉害,他连个现成的班子都没有。
“这不是问题。”李开良信心满满,“王上要实施扩城计划,至少也是明年秋天以后的事了。”卫国一年两税,秋天粮食打上来,各地才有税收入库。“我们还有整整一年时间可以筹备。”
燕三郎此时对他实是有些欣赏了。盛邑最成功的商人,想的无非也是囤积、放贷、并购、扩大规模,李开良能够跳出常规,想起承包这种天大的工程,见识和野心都比常人高出不止一筹。
“那么这一年里,你打算做什么?”在榕湖购地置业是远景规划,承揽王廷扩城计划是中期规划,燕三郎想看看李开良拿出的近景规划。
“我看勇武侯刚刚离开?”李开良不答反问,“您二位的关系很好么?”
“还不错。”燕三郎也不瞒他,“从凤峡山跟到这里的交情。”
“那么就是三年前国变时打下的交情。”李开良大喜,“妥了!”
“哦?”燕三郎笑道,“妥在哪里?”
“您还记得,褐军最初为何起义?”
“当然。”燕三郎对此记忆犹新,“前卫王想打通凤崃山往东南的通道,以便向前线运兵运粮。”
“已经挖了大半,但褐军起义后计划就被迫中断。不过新王上位之后,前不久又拾起了这个计划。”李开良紧声道,“王廷里反对者甚众,要我王以史为鉴,唯恐再次激起民怨。但我王和护国公仍然坚持开挖,最晚今秋之前就能修好。”
燕三郎指尖在桌上轻叩两下:“凤崃山阻隔南北,军民无以往来。这个通道一旦打通,可兴民利。”
“这里头商机无限。”李开良接着就给了个“但是”,“我从护国公那里得知,勇武侯虽然赋闲在盛邑,但他还有大批人手留在凤崃山,仍是当地路霸。”
“既然您和勇武侯有过命的交情,在凤崃山就有地利人和之便。”李开良脸色激动,“通道打通也正好赶上秋收,第一批粮食可以藉机贩运。从现在至秋季,如果燕公子有兴趣,我会为您组建商会、拉拔队伍,先把这一桶金赚下来再说。”
燕三郎定定看他几眼,李开良不卑不亢回望。
好一会儿,少年才耸了耸肩:“这般全盘规划,你筹谋了多久?”
“年余。”
“为何不献与护国公?”燕三郎没被他的蓝图冲昏头脑,“他的能量比我大得多。”
“他可是护国公。”李开良清声道,“实不该再有大动作了,否则不得圣心。”
燕三郎笑了,从桌面拣起两把钥匙扔给他:“这是账房钥匙。从此刻起,你就是我的对外大总管了。”
李开良说得在理。韩昭已经权倾朝野,如果再去揽下榕湖计划,那是要把自己的财力扩到无远弗届。他毕竟还是臣子,还要顾虑萧宓的想法。
有些事情可为,有些事情偏偏就是护国公不能为。李开良能把这重关系都理清楚,燕三郎今后可以大为放心了。毕竟,他时常要离开国都,未必能盯紧时事。
李开良大喜,又和燕三郎说了几句话就欣然退下。
燕三郎此时虽然没有官衔在身,但他与国君、护国公都是私交极好,又是连容生连老夫子的得意高徒。李开良从贺小鸢的描述中,也知燕三郎的头脑和手腕,想来此子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有眼光的商人,此刻就该投资了。
第784章 厉鹤林
白猫在案头听得一字不漏,方才没有插嘴,这时才打了个呵欠:“你对他还真放心,钱契都由得他支配了。那可是我们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家当。”
“这人嗅觉灵敏,是可用之才。”燕三郎轻抚它的后颈,“再说他是贺小鸢领来的。你信任韩昭的眼光么?”
小三的手法越来越好了,白猫舒服得舐了舐鼻子:“差强人意吧。”
韩昭麾下奇才无数,自有一套识人之法。若非可用之才,韩昭也不会推荐给他。
“我给李开良的权力越大,他越能放开手脚。要是觉得捉襟见肘,他会去找自己的老伙计帮忙的。”燕三郎笑道,“想来他在韩昭手下也有不少好友。”
“坏人。”千岁嗔他一句,“暗地里算计到韩昭头上了。”
“一切都在不言中就好。”燕三郎拍拍猫儿脑袋,“想不想去西郊,再看看桃花?这个时候,迎春花和山茶花也该绽放了。”
千岁心动了。她还记得夭灼的桃花谷,也记得可以泛舟的翠湖。湖边有成片山茶花,算算时间也该开花了。
但她立刻反应过来:“嘿,你就想看看榕湖,不是么?”
燕三郎笑而不语。
光凭李开良口头几句,他当然不能尽信之。榕湖和西郊有没有潜力,他得亲眼看过才算数。必要时,还得做些考察。
两人正说话间,黄鹤进来报告:“少爷、女主人,威武侯来了。”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把少爷放到了前头去。
燕三郎没注意,千岁也没注意。
刚刚送走一个茅定胜,现在又来一个石从翼。猫儿翻了个白眼:“这帮蹭吃蹭喝的东西,就不能消停一天!”
她瞪着燕三郎道:“少喝点酒,听见没?”
今天喝掉的酒好像是有点多,燕三郎摸了摸鼻子,没来由地心虚:
“是!”
得了他的保证,猫儿从桌上一跃而下,到外头玩耍去了。
¥¥¥¥¥
七日后。
天耀宫,御书房。
窗外天光正好,萧宓正在奋笔疾书。这些奏章好似永远都批不完,永远能在案头撂起小山。
他丢下狼毫笔,捏着眉心闭目养神。
这个时候,燕时初应该在邀景园里逗猫玩儿吧,要不然就是出门踏青。听说城郊的桃花开得正好……
只有他这么苦逼啊。
这就叫同人不同命,唉。
大太监李公公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人参鸡汤进来,放到桌上就开始替他轻揉太阳穴,一边道:“燕公子又去崇文殿借书了,七天里面第三回。”
“又去了?”萧宓眼都懒得睁开。原来燕时初也在埋首案头,没有出去尽情玩耍,想到这里,他心里倒平衡不少。
崇文殿是大内文库,典藏历年经史,不仅包括卫国,连前朝历史都一并收容。
只跟文史打交道的崇文殿向来沉静,最近倒是多了燕时初这个访客时常上门。前几天贺夫人走了一趟崇文殿,给燕时初借了几本书,崇文殿就报到他这里来了,连同书单一起。萧宓早知道他对靖国旧史感兴趣,于是大笔一挥,干脆批准他自由借阅崇文殿的书籍。
燕三郎倒好,一去崇文殿就要呆上小半天看书,离开时照借不误。
“今回又借什么了?”
“一本《天华宝录》,述国都风情;还有一本《娄师亮小传》,是厉鹤林先生十五年前所著。”
萧宓嗯了一声,倒要看燕时初多久能把崇文殿这些藏书看完。
“王上累了,稍微歇息吧。婚服已经送来,您可以试试。”
萧宓打起精神:“呈上来。”
历来卫王的服裳都由天衣阁制作,婚服也不例外,并且早在半年前就开工了。
宫人呈上来的婚服以金红两色打底,缀宝石、含阵法,华丽非常。萧宓要穿之完婚行礼,它就代表了大国颜面,当然要请君王试穿,至少再修改三版。
“那么先生于盛邑的地利、人情、王法律令、买卖营生,想来都很了解?”
“那是必然。”李开良也知道现在不是自己客气的时候,燕三郎想重用自己,必然先有一番考较。
“你看,盛邑如今什么营生最赚钱?”
“若说升值最快,当属宅地。”李开良毫不犹豫,“三年前国变以后,盛邑日渐繁华。这里又是大卫轴心,宅地价格平均翻起来两倍不止。仅以邀景园为例,卖出去至少是三年前的三倍了。”
“不过这庄园太大,虽然占据核心好地,但出得起价钱的人极少。若是开阳大街、西兰大街上的宅子和铺面就炙手可热了,价格比三年前翻起了五倍。五天前,街角最末尾的烂铺子卖出了二千两的高价,那是一挂出来就被买掉了。要知道三年前,那铺子挂价四百两都没人要。”
燕三郎点头。他曾在春明城置业,知道供需两旺最容易把市价炒上去,何况盛邑百业兴旺,宅地的价格一日涨过一日也不稀奇。
“这么说来,你建议我多买地宅?”
“是!我对比过十余国从建国初期到繁华盛世的宅地产价格,只要国泰民安,投钱在宅地都可以获得最丰厚的回报。尤其是建国或中兴后的头几年!”李开良正色道,“就以梁国为例,它在五年前结束内乱,少年天子坐稳宝座,开始行使固本扶民之策。这五年来,梁大都及周边地区的宅地价格翻了四倍有余!梁国与大卫的国情有相似之处,都是从乱到稳、从颓至兴,可为对照。”
“除了郊外田产是常规配置,您最好在盛邑里精心挑选地皮和宅子。这一点,我可以帮得上忙。”李开良接着道,“燕公子今日才来,老实说有些晚了,没有吃到第一手红利。这几年达官贵人抢先圈地,北部、中部和南部城区的价格已经炒上来了,最好的地段大多被人把控,那些都是下蛋的金鸡,即便出售,价格也是宰人。”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他端茶润了润嗓子。
燕三郎若的所思:“看来,李先生自己也没有错过机会。”
李开良爽朗一笑:“实不相瞒,我刚到盛邑时浑身上下只有三百两银子;现在么,已有两座酒楼、一间赌坊、十六个铺面,三个商号。”
燕三郎笑道:“失敬,失敬。”这人也算白手起家,在盛邑又没有根基,三年时间赚起这么多家产,也是了得。
“可惜我本钱太少,并且最赚钱的营生不是我这样的普通商人可以插手。”李开良摇头一叹,“否则,十倍起利。”
“李先生会有机会的。”燕三郎意味深长说了一句,接着话锋又转,“你说城里的好地段已经被瓜分完毕,那么我上哪里再找机会?”
“机会少,但不是没有。商人做生意时常要抵押产业,弄钱当作周转。有时周转不来……”李开良答得迅速,“另有一桩大事:卫廷已经公布了扩城计划,盛邑要向西边扩展至榕湖以东。”
第783章 不可限量
燕三郎初来盛邑,自然还没有听到这个风声。“扩到榕湖?那约莫是扩大四分之一的面积了。”
“正是。”李开良道,“那里山水秀美,号称千湖之地,最小的天然湖泊直径仅有百丈,适合私藏于园林之中。有待时日,王室权贵都会去那里置宅;就我所知,王廷在榕湖还有开埠修河计划,要直接打通榕湖和莫桑河,再筑堤坝、建起码头,今后南方的物产就可以走水路运来盛邑。”
“听起来有商机。”燕三郎提问,“这消息已经传得满天飞了吧?”
“是。但榕湖地区要成气候,至少也是五、六年后的事了。待百姓迁入、行业延伸,又得三五年。”
燕三郎啼笑皆非:“按这规划,十年八年后才能入驻。”钱要滚动起来才能生钱。虽然长期布局可为,但短期内怎么获利呢?
“盛邑里的权贵也是这么想的,因此大伙儿只是观望,偶尔饭桌上引为谈资。”李开良眼里闪着精光,“但我为燕公子的规划,至多一年半内就可以开始赚钱——大钱!”
少年抚着猫儿道:“愿闻其详。”
“据我所知,王上在三年前就有计划扩张盛邑,但到现在还留于纸面,实是因为耗资巨大。”李开良细细分析,“似这等民生基建,投入巨大,短期内又不见回报,必须等到国库丰盈时才能施行。国变之后的王廷有心无力,直至今日也不一定凑出这笔巨款。”
“我们的机会在哪里?”
“就是这笔巨款!”李开良目光灼灼,“这可是一桩浩大工程,开山修路、开河修渠,哪里都要用上钱!既如此,燕公子何不将这工程揽下?哪怕只是片面地区。”
燕三郎挑起眉头,心中惊讶:“你是说,让我承接王廷的扩城计划?”这家伙,胆子可真大!
“正是。”李开良举起茶杯一饮而尽,燕三郎亲自给他斟上了茶水,“我说王廷凑不够钱,是因为王上必然打算按惯例特派官员办理。您也知道这其中流程之繁冗、效率之低下、衔接之混乱。国库如果拨出十两银子,最后能有二两落在实干上就不错了。”
“既如此,不若您主动请缨包干。只要花费不及预算的七成,王上一定会心动的。”他进一步道,“其他人想见王上一面千难万难,您可是得天独厚。再说您于他有救命助国之恩,他对您信任有加。”
燕三郎站了起来,在书屋里踱了几圈:“你要我组建队伍去接揽大活儿,但我现在欠缺管理人手。”而且缺得厉害,他连个现成的班子都没有。
“这不是问题。”李开良信心满满,“王上要实施扩城计划,至少也是明年秋天以后的事了。”卫国一年两税,秋天粮食打上来,各地才有税收入库。“我们还有整整一年时间可以筹备。”
燕三郎此时对他实是有些欣赏了。盛邑最成功的商人,想的无非也是囤积、放贷、并购、扩大规模,李开良能够跳出常规,想起承包这种天大的工程,见识和野心都比常人高出不止一筹。
“那么这一年里,你打算做什么?”在榕湖购地置业是远景规划,承揽王廷扩城计划是中期规划,燕三郎想看看李开良拿出的近景规划。
“我看勇武侯刚刚离开?”李开良不答反问,“您二位的关系很好么?”
“还不错。”燕三郎也不瞒他,“从凤峡山跟到这里的交情。”
“那么就是三年前国变时打下的交情。”李开良大喜,“妥了!”
“哦?”燕三郎笑道,“妥在哪里?”
“您还记得,褐军最初为何起义?”
“当然。”燕三郎对此记忆犹新,“前卫王想打通凤崃山往东南的通道,以便向前线运兵运粮。”
“已经挖了大半,但褐军起义后计划就被迫中断。不过新王上位之后,前不久又拾起了这个计划。”李开良紧声道,“王廷里反对者甚众,要我王以史为鉴,唯恐再次激起民怨。但我王和护国公仍然坚持开挖,最晚今秋之前就能修好。”
燕三郎指尖在桌上轻叩两下:“凤崃山阻隔南北,军民无以往来。这个通道一旦打通,可兴民利。”
“这里头商机无限。”李开良接着就给了个“但是”,“我从护国公那里得知,勇武侯虽然赋闲在盛邑,但他还有大批人手留在凤崃山,仍是当地路霸。”
“既然您和勇武侯有过命的交情,在凤崃山就有地利人和之便。”李开良脸色激动,“通道打通也正好赶上秋收,第一批粮食可以藉机贩运。从现在至秋季,如果燕公子有兴趣,我会为您组建商会、拉拔队伍,先把这一桶金赚下来再说。”
燕三郎定定看他几眼,李开良不卑不亢回望。
好一会儿,少年才耸了耸肩:“这般全盘规划,你筹谋了多久?”
“年余。”
“为何不献与护国公?”燕三郎没被他的蓝图冲昏头脑,“他的能量比我大得多。”
“他可是护国公。”李开良清声道,“实不该再有大动作了,否则不得圣心。”
燕三郎笑了,从桌面拣起两把钥匙扔给他:“这是账房钥匙。从此刻起,你就是我的对外大总管了。”
李开良说得在理。韩昭已经权倾朝野,如果再去揽下榕湖计划,那是要把自己的财力扩到无远弗届。他毕竟还是臣子,还要顾虑萧宓的想法。
有些事情可为,有些事情偏偏就是护国公不能为。李开良能把这重关系都理清楚,燕三郎今后可以大为放心了。毕竟,他时常要离开国都,未必能盯紧时事。
李开良大喜,又和燕三郎说了几句话就欣然退下。
燕三郎此时虽然没有官衔在身,但他与国君、护国公都是私交极好,又是连容生连老夫子的得意高徒。李开良从贺小鸢的描述中,也知燕三郎的头脑和手腕,想来此子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有眼光的商人,此刻就该投资了。
第784章 厉鹤林
白猫在案头听得一字不漏,方才没有插嘴,这时才打了个呵欠:“你对他还真放心,钱契都由得他支配了。那可是我们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家当。”
“这人嗅觉灵敏,是可用之才。”燕三郎轻抚它的后颈,“再说他是贺小鸢领来的。你信任韩昭的眼光么?”
小三的手法越来越好了,白猫舒服得舐了舐鼻子:“差强人意吧。”
韩昭麾下奇才无数,自有一套识人之法。若非可用之才,韩昭也不会推荐给他。
“我给李开良的权力越大,他越能放开手脚。要是觉得捉襟见肘,他会去找自己的老伙计帮忙的。”燕三郎笑道,“想来他在韩昭手下也有不少好友。”
“坏人。”千岁嗔他一句,“暗地里算计到韩昭头上了。”
“一切都在不言中就好。”燕三郎拍拍猫儿脑袋,“想不想去西郊,再看看桃花?这个时候,迎春花和山茶花也该绽放了。”
千岁心动了。她还记得夭灼的桃花谷,也记得可以泛舟的翠湖。湖边有成片山茶花,算算时间也该开花了。
但她立刻反应过来:“嘿,你就想看看榕湖,不是么?”
燕三郎笑而不语。
光凭李开良口头几句,他当然不能尽信之。榕湖和西郊有没有潜力,他得亲眼看过才算数。必要时,还得做些考察。
两人正说话间,黄鹤进来报告:“少爷、女主人,威武侯来了。”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把少爷放到了前头去。
燕三郎没注意,千岁也没注意。
刚刚送走一个茅定胜,现在又来一个石从翼。猫儿翻了个白眼:“这帮蹭吃蹭喝的东西,就不能消停一天!”
她瞪着燕三郎道:“少喝点酒,听见没?”
今天喝掉的酒好像是有点多,燕三郎摸了摸鼻子,没来由地心虚:
“是!”
得了他的保证,猫儿从桌上一跃而下,到外头玩耍去了。
¥¥¥¥¥
七日后。
天耀宫,御书房。
窗外天光正好,萧宓正在奋笔疾书。这些奏章好似永远都批不完,永远能在案头撂起小山。
他丢下狼毫笔,捏着眉心闭目养神。
这个时候,燕时初应该在邀景园里逗猫玩儿吧,要不然就是出门踏青。听说城郊的桃花开得正好……
只有他这么苦逼啊。
这就叫同人不同命,唉。
大太监李公公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人参鸡汤进来,放到桌上就开始替他轻揉太阳穴,一边道:“燕公子又去崇文殿借书了,七天里面第三回。”
“又去了?”萧宓眼都懒得睁开。原来燕时初也在埋首案头,没有出去尽情玩耍,想到这里,他心里倒平衡不少。
崇文殿是大内文库,典藏历年经史,不仅包括卫国,连前朝历史都一并收容。
只跟文史打交道的崇文殿向来沉静,最近倒是多了燕时初这个访客时常上门。前几天贺夫人走了一趟崇文殿,给燕时初借了几本书,崇文殿就报到他这里来了,连同书单一起。萧宓早知道他对靖国旧史感兴趣,于是大笔一挥,干脆批准他自由借阅崇文殿的书籍。
燕三郎倒好,一去崇文殿就要呆上小半天看书,离开时照借不误。
“今回又借什么了?”
“一本《天华宝录》,述国都风情;还有一本《娄师亮小传》,是厉鹤林先生十五年前所著。”
萧宓嗯了一声,倒要看燕时初多久能把崇文殿这些藏书看完。
“王上累了,稍微歇息吧。婚服已经送来,您可以试试。”
萧宓打起精神:“呈上来。”
历来卫王的服裳都由天衣阁制作,婚服也不例外,并且早在半年前就开工了。
宫人呈上来的婚服以金红两色打底,缀宝石、含阵法,华丽非常。萧宓要穿之完婚行礼,它就代表了大国颜面,当然要请君王试穿,至少再修改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