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小红人
两个星期后,北美票房统计出来了,《机器人小华》收获1.4亿美元的票房。
梦工厂在第一时间就制作了财务报表,扣除电影的宣传和运营成本,能收入1.2亿美元,再扣除公司的运营成本,纯利润能有1亿美元,作为合作投资人,杜君琦能分得一千万美元。
一个月后,香港票房统计出来了,《机器人小华》收获1.2亿美元的票房,又三周后,台湾票房出来了,《机器人小华》收获1亿美元的票房,11月初,日本票房出来了,《机器人小华》收获2.1亿美元的票房。
除了亚洲电影市场外,还有欧洲、俄罗斯、印度、南美等电影市场,《机器人小华》的全球票房达到了6.5亿美元。
杜君琦总共获得了五千八百万美元的分账,赚了个盆满钵盈。
杜家、方家和丹尼尔也跟着赚了个大红彩,天天都喜气盈盈神采飞扬。
不同于杜家人和方家人的单纯喜悦,丹尼尔的感触最深、情绪最复杂,谁能想到他在已经破产的时候还能峰回路转走上这样的人生高峰呢,果然具有冒险精神是对的,若不是当初的冒险,哪能有如今的风光,现在他有了这笔钱,他完全可以堂堂正正的回国,轻轻松松的还掉所有的债务,然后重新创业,再也不用远避他乡了。
突如其来的富贵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杜君琦四百万美元的投入成本转眼就有了两千万美元的利润收入,折合成人民、币就是一亿多,实在是一笔天文数字,杜家也跟着收获满满,资产翻了几番,杜广明和宋惠兰现在一心想着投资电影的宏图大业,公司的事都不怎么放在心上了,但是当事人杜君琦却没有迷失,因为她没有时间,她现在被好多人催更,同时还被好几家公司邀约,根本没时间去想这些有的没的,满脑子都是连载连载连载。
《大匠》已经到了情节大展开的剧情中段,读者们的味口都被吊得足足的,一心等着主角翻身打脸虐渣贱,新视野小说网上的评论一天要刷出几十条,全都是催更新的。
追过小说的都知道,在看到紧要剧情的时候,作者就是一天更新一万字都嫌少,恨不得作者一口气放出十几章来,才好解读者们的燃眉之急,之前没有网络,读者们再急也只能写信催,但是愿意写信的人少,催更压力不算大,但是现在有网络了,一大波读者都蹲守在电脑前,一天刷出几十条催更评论太过正常了,催更压力瞬间大了好几倍,齐远自己也急得抓心挠肺的,一有时间就打电话催杜君琦,已经成了杜君琦最头疼的来电对像了,要不是现在的手机还没有黑名单功能,杜君琦早就已经把他拉黑了。
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罢了,杜君琦完全可以不上网,眼不见为净,但是自从《机器人小华》搬上了银幕,还在全球电影市场创造了6.5亿美元的高票房后(未分账前的总票房),中国轰动了,民众激动了,媒体兴奋了,影视圈更是眼热了。
影视圈里的业内人士全都睁大双眼关注着杜君琦的最新作品《大匠》,这部作品与以往的故事都不一样,以往都是古人穿越到现代,还从来没有从现代穿越回古代的,突破点很有意思,而且这个故事的剧情很严谨,经得起历史考据,有创意突破,有古代现代的思想碰撞,有合理的剧情逻辑,又有严谨的历史考据,很值得搬上电影银幕。
他们一边追着连载一边还琢磨着剧情还有多长、人物心态的转折是否合理、改编成电视剧电影要怎么改细节打擦边球,同时还要提防着被别家公司抢了先机签了影视合同,底下的暗涌已经翻腾对冲过好几次。
几个国内影视大头都主动联系过杜君琦,杜君琦还没有表态,只是说要先完成《大匠》的漫画连载,再考虑后面的影视改编问题,虽然被杜君琦变相拒绝了,但是这些大头都没有放弃,几天几天就打电话来联络感情,各种示好各种拉关系,弄得杜君琦都不好意思了,只能借口要专心连载挂了他们的电话,所以杜君琦现在想偷懒都没办法了,只能想剧情想剧情想剧情,被迫更新大爆发。
其实杜君琦还真是没想过卖版权的事,各地票房的分账源源不断的汇进她的账户,动不动就是好几千万的,她哪里还看得上国内电影公司出的一两百万的价钱,而且国内电影公司还很护食,都不肯让她入股投资,她脑子有坑才会把版权卖给他们,她还不如自己拍。
这个念头在杜君琦的脑子里一闪而过,杜君琦全身一僵,对啊,她为什么不自己拍啊!
杜君琦把这个念头和方谦益说了,方谦益也表示赞同,他可舍不得女友的脑力付出才得到这么一点点的收获,自己拍自己赚,而且还省心,不用担心自己的作品被拍成烂片。
说是要自己拍,但是杜君琦也知道只靠她一人是撑不起场子的,最起码制片和导演这两个最重要的角色她都承担不起,还是得找电影公司参股合作。
寻找电影公司这件事杜君琦就交给了方谦益,他比她有空,她还得埋头连载呢。
方谦益领了这个任务,第一件事就是专心致志地了解影视行业的法律法规,之前杜君琦专门聘请的刘律师就成了他的主要询问对象。
刘律师的主打方向本是经济纠纷,但是自从被杜君琦聘请审查了几次出版和影视合同后,他就开始重修知识产权了,他原本是想着既然被杜君琦长期聘请了,就要更加专业些,不能出了失误丢了脸。
幸好刘律师有先见之明,现在方谦益提问的问题他正好可以回答一部分,另一部分关于影视发行的,他就从自己的律师圈子里找人问,这样边问边学的,刘律师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还听到了好多影视圈内的八卦。
因为知道杜君琦想要自己拍电影,所以刘律师没有关注明星之间的恩怨情仇,他只关注电影公司之间的纠纷八卦。
最近十年因为电影市场越来越低迷,很多电影老厂日渐没落,陆续开始减负裁员了,因为拍电影都是团队作战,所以一旦裁员就是裁一个团队,而这些团队被裁减的时候,有很多是电影还没拍完的,这就牵扯到很多利益纠纷了。
在电影市场低迷,票房没有保证的情况下,电影老厂为了减少前期投资,就减少了电影开拍的数量,但是开拍的电影少了,很多团队就没工作了,要是想工作想拍电影,就得自己去筹资。
因为是个人筹资,与电影厂没有关系,所以筹资的电影只是挂靠电影老厂的名头,厂里并不了解这些筹资的电影到底有多少,以及是否拍完了,不了解具体情况,再加上内部争斗,于是胜利方在裁减团队的时候根本不会去考虑筹资电影是否拍完了,说裁就裁了,这对被裁团队的打击是很严重的。
因为电影已经开拍了,就不能中途停止,一停就是大损失,前期投入全白费了,所以这些团队都只能咬紧牙关,省吃俭用的拍完电影,但是拍完电影并不意味着可以上映,每年冰冻起来的影片不知道有多少,就算上映了,也不能保证有票房,亏本的电影多了去了,所以在这样的内部环境下,这些被裁减的团队的生存状态实在是不好啊。
刘律师从同行口中了解到了很多电影团队的现存情况,以及与各方的利益纠纷,心里就动了念头,也许他可以找到一个合适的团队,借着他们的壳成立一个公司,然后让杜君琦入股主控。
刘律师的想法是很切合实际的,因为现在国内对电影制作和发行的限制很多,不允许个人投资电影,不像香港和台湾,只要有钱,想投就投,究其原因,主要是为了确保思想宣传的主旋律,所以中国电影就连单纯的爱情电影喜剧电影都没有,总要包含着各种反省各种升华。
要寻找合适的电影团队,这点对于刘律师来说还是很简单的,因为在他自己的律师圈子里就有几个律师在为电影团队打官司,打官司最容易曝露当事人的各种阴暗面,官司打得久了,这个团队里的成员都是什么德性全看出来了,从中挑一个道德过得去的团队,还是挺容易的。
刘律师和方谦益沟通了自己的想法,方谦益觉得很靠谱,因为他自己要天天上课,没那么多时间去调查那些电影团队,于是他就把这件事交托给了刘律师了,让他来寻找电影团队。
在调查了两个月后,刘律师带着两个人来到了杜君琦的面前。
梦工厂在第一时间就制作了财务报表,扣除电影的宣传和运营成本,能收入1.2亿美元,再扣除公司的运营成本,纯利润能有1亿美元,作为合作投资人,杜君琦能分得一千万美元。
一个月后,香港票房统计出来了,《机器人小华》收获1.2亿美元的票房,又三周后,台湾票房出来了,《机器人小华》收获1亿美元的票房,11月初,日本票房出来了,《机器人小华》收获2.1亿美元的票房。
除了亚洲电影市场外,还有欧洲、俄罗斯、印度、南美等电影市场,《机器人小华》的全球票房达到了6.5亿美元。
杜君琦总共获得了五千八百万美元的分账,赚了个盆满钵盈。
杜家、方家和丹尼尔也跟着赚了个大红彩,天天都喜气盈盈神采飞扬。
不同于杜家人和方家人的单纯喜悦,丹尼尔的感触最深、情绪最复杂,谁能想到他在已经破产的时候还能峰回路转走上这样的人生高峰呢,果然具有冒险精神是对的,若不是当初的冒险,哪能有如今的风光,现在他有了这笔钱,他完全可以堂堂正正的回国,轻轻松松的还掉所有的债务,然后重新创业,再也不用远避他乡了。
突如其来的富贵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杜君琦四百万美元的投入成本转眼就有了两千万美元的利润收入,折合成人民、币就是一亿多,实在是一笔天文数字,杜家也跟着收获满满,资产翻了几番,杜广明和宋惠兰现在一心想着投资电影的宏图大业,公司的事都不怎么放在心上了,但是当事人杜君琦却没有迷失,因为她没有时间,她现在被好多人催更,同时还被好几家公司邀约,根本没时间去想这些有的没的,满脑子都是连载连载连载。
《大匠》已经到了情节大展开的剧情中段,读者们的味口都被吊得足足的,一心等着主角翻身打脸虐渣贱,新视野小说网上的评论一天要刷出几十条,全都是催更新的。
追过小说的都知道,在看到紧要剧情的时候,作者就是一天更新一万字都嫌少,恨不得作者一口气放出十几章来,才好解读者们的燃眉之急,之前没有网络,读者们再急也只能写信催,但是愿意写信的人少,催更压力不算大,但是现在有网络了,一大波读者都蹲守在电脑前,一天刷出几十条催更评论太过正常了,催更压力瞬间大了好几倍,齐远自己也急得抓心挠肺的,一有时间就打电话催杜君琦,已经成了杜君琦最头疼的来电对像了,要不是现在的手机还没有黑名单功能,杜君琦早就已经把他拉黑了。
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罢了,杜君琦完全可以不上网,眼不见为净,但是自从《机器人小华》搬上了银幕,还在全球电影市场创造了6.5亿美元的高票房后(未分账前的总票房),中国轰动了,民众激动了,媒体兴奋了,影视圈更是眼热了。
影视圈里的业内人士全都睁大双眼关注着杜君琦的最新作品《大匠》,这部作品与以往的故事都不一样,以往都是古人穿越到现代,还从来没有从现代穿越回古代的,突破点很有意思,而且这个故事的剧情很严谨,经得起历史考据,有创意突破,有古代现代的思想碰撞,有合理的剧情逻辑,又有严谨的历史考据,很值得搬上电影银幕。
他们一边追着连载一边还琢磨着剧情还有多长、人物心态的转折是否合理、改编成电视剧电影要怎么改细节打擦边球,同时还要提防着被别家公司抢了先机签了影视合同,底下的暗涌已经翻腾对冲过好几次。
几个国内影视大头都主动联系过杜君琦,杜君琦还没有表态,只是说要先完成《大匠》的漫画连载,再考虑后面的影视改编问题,虽然被杜君琦变相拒绝了,但是这些大头都没有放弃,几天几天就打电话来联络感情,各种示好各种拉关系,弄得杜君琦都不好意思了,只能借口要专心连载挂了他们的电话,所以杜君琦现在想偷懒都没办法了,只能想剧情想剧情想剧情,被迫更新大爆发。
其实杜君琦还真是没想过卖版权的事,各地票房的分账源源不断的汇进她的账户,动不动就是好几千万的,她哪里还看得上国内电影公司出的一两百万的价钱,而且国内电影公司还很护食,都不肯让她入股投资,她脑子有坑才会把版权卖给他们,她还不如自己拍。
这个念头在杜君琦的脑子里一闪而过,杜君琦全身一僵,对啊,她为什么不自己拍啊!
杜君琦把这个念头和方谦益说了,方谦益也表示赞同,他可舍不得女友的脑力付出才得到这么一点点的收获,自己拍自己赚,而且还省心,不用担心自己的作品被拍成烂片。
说是要自己拍,但是杜君琦也知道只靠她一人是撑不起场子的,最起码制片和导演这两个最重要的角色她都承担不起,还是得找电影公司参股合作。
寻找电影公司这件事杜君琦就交给了方谦益,他比她有空,她还得埋头连载呢。
方谦益领了这个任务,第一件事就是专心致志地了解影视行业的法律法规,之前杜君琦专门聘请的刘律师就成了他的主要询问对象。
刘律师的主打方向本是经济纠纷,但是自从被杜君琦聘请审查了几次出版和影视合同后,他就开始重修知识产权了,他原本是想着既然被杜君琦长期聘请了,就要更加专业些,不能出了失误丢了脸。
幸好刘律师有先见之明,现在方谦益提问的问题他正好可以回答一部分,另一部分关于影视发行的,他就从自己的律师圈子里找人问,这样边问边学的,刘律师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还听到了好多影视圈内的八卦。
因为知道杜君琦想要自己拍电影,所以刘律师没有关注明星之间的恩怨情仇,他只关注电影公司之间的纠纷八卦。
最近十年因为电影市场越来越低迷,很多电影老厂日渐没落,陆续开始减负裁员了,因为拍电影都是团队作战,所以一旦裁员就是裁一个团队,而这些团队被裁减的时候,有很多是电影还没拍完的,这就牵扯到很多利益纠纷了。
在电影市场低迷,票房没有保证的情况下,电影老厂为了减少前期投资,就减少了电影开拍的数量,但是开拍的电影少了,很多团队就没工作了,要是想工作想拍电影,就得自己去筹资。
因为是个人筹资,与电影厂没有关系,所以筹资的电影只是挂靠电影老厂的名头,厂里并不了解这些筹资的电影到底有多少,以及是否拍完了,不了解具体情况,再加上内部争斗,于是胜利方在裁减团队的时候根本不会去考虑筹资电影是否拍完了,说裁就裁了,这对被裁团队的打击是很严重的。
因为电影已经开拍了,就不能中途停止,一停就是大损失,前期投入全白费了,所以这些团队都只能咬紧牙关,省吃俭用的拍完电影,但是拍完电影并不意味着可以上映,每年冰冻起来的影片不知道有多少,就算上映了,也不能保证有票房,亏本的电影多了去了,所以在这样的内部环境下,这些被裁减的团队的生存状态实在是不好啊。
刘律师从同行口中了解到了很多电影团队的现存情况,以及与各方的利益纠纷,心里就动了念头,也许他可以找到一个合适的团队,借着他们的壳成立一个公司,然后让杜君琦入股主控。
刘律师的想法是很切合实际的,因为现在国内对电影制作和发行的限制很多,不允许个人投资电影,不像香港和台湾,只要有钱,想投就投,究其原因,主要是为了确保思想宣传的主旋律,所以中国电影就连单纯的爱情电影喜剧电影都没有,总要包含着各种反省各种升华。
要寻找合适的电影团队,这点对于刘律师来说还是很简单的,因为在他自己的律师圈子里就有几个律师在为电影团队打官司,打官司最容易曝露当事人的各种阴暗面,官司打得久了,这个团队里的成员都是什么德性全看出来了,从中挑一个道德过得去的团队,还是挺容易的。
刘律师和方谦益沟通了自己的想法,方谦益觉得很靠谱,因为他自己要天天上课,没那么多时间去调查那些电影团队,于是他就把这件事交托给了刘律师了,让他来寻找电影团队。
在调查了两个月后,刘律师带着两个人来到了杜君琦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