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科举(2)
梁禹行恰好知道这件事情,解释道:“因为他被过继出去了,如今他已经不是谢清泉的儿子,自然也就不会被谢清泉给连累。”
魏尘惊了:“他被过继给谁了?”
“听说是被过继给了谢家的一个旁支,其实说是过继,不过就是走个形式而已,这些都是糊弄人的,为的就是能让他继续参加科考,因为有谢家做庇护,别人就算知道了也拿他没办法。”
梁禹行说到这里顿了顿,无奈地叹了口气。
“你不要因为这点事情就心生不忿,这个世道就是如此,可能你努力几十年,也抵不过人家一个好的出身,你现在能做的,也就只尽自己的努力往上爬,能爬多高就算多高。“
魏尘颔首:“我知道了,多谢梁先生提点。”
梁禹行对他的沉稳感到很欣赏,道:“今年不同往年,天子在殿试之后又增加了一门殿试,会试中考得前十名的进士,都得参加三日后的殿试,到时候天子会亲自从前十名中选出前三甲。你的名字在前十之内,三日后你得进宫参加殿试,好好去准备一下吧。”
“喏。”
卫氏又开始紧张起来:“面见天子的话,肯定不能穿得太寒碜,阿尘,你快把你的衣服都拿出来,我们得挑一套最好的衣服。”
魏尘乖乖照做了。
他将自己带来的衣服全部拿出来,卫氏仔细地挑拣了一番,最终挑出一套靛蓝的深衣。
卫氏拿着衣服在他身上比划,笑眯眯地说道:“你皮肤白,又生得眉清目秀,穿这个颜色显得特别精神!”
魏尘乖乖站着不动,嘴里应道:“那就穿这套衣服吧。”
卫氏看了看这套靛蓝的深衣,又看了看其他颜色的衣服,忽然发现这套直裰跟其他的衣服风格有些明显差别,倒不是料子上有什么问题,而是风格很不一样。
她手里这套靛蓝的深衣风格明显要更加鲜活些,看着就像是年轻人会喜欢的样式。
卫氏忍不住问道:“你这套衣服是谁给你做的?”
“是我姐特意给我定做的,料子和款式都是她亲自选的。”
想起姐姐,魏尘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变得柔和。
卫氏笑着说道:“你姐的眼光真不错。”
魏尘认真点头:“嗯,她一直都是很好的。”
三日后。
魏尘天还没亮就起来了。
他穿上那套靛蓝的深衣,系上腰带,再挂上一对双鱼玉佩。因为还没弱冠,所以他没有束发戴冠,只是把头发往头顶一梳,再用方巾包住。
这番打扮很是简单,但因他生得俊秀,所以也还是好看的。
卫氏见他出来,从头到脚将他打量了一遍,大力地夸赞:“好看,阿尘现在小小年纪就这么好看,长大后肯定是个美男子!”
魏尘腼腆一笑:“夫人过赞了。”
吃过早饭后,魏尘跟随梁禹行出门,两人在门口拦下一辆公交驴车,直奔汴京而去。
卫氏站在院门口目送他们离开,直到两人走远了,再也看不到了,她这才恋恋不舍地收回视线。
这不是魏尘第一次坐公交驴车,但他还是有种说不出的自豪感,因为他知道,公交驴车是从九曲县传出来的,而最先提出这个法子的人,正是他的姐姐江微微。
如今公交驴车已经在汴京城里普及开了,街上到处都可以看到来回穿梭的公交驴车,几乎每辆驴车上面都坐着形形色色的乘客,他们已经组合成了汴京城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像梁禹行这种家境普通且每天都要上下班的人,已经成为公交驴车的忠实顾客。
他每天早上准时坐着公家驴车去国子监点卯,等太阳落山时,再坐着公交驴车晃晃悠悠地回家去,每趟只需要四文钱,对他来说可以说是划算了。
梁禹行将魏尘送到宫门口。
此时在宫门口已经聚集了好些人,这些都是等下准备进宫参加殿试的进士,以及他们的亲属。
魏尘一眼就在他们之中看到了谢子俊。
今日的谢子俊特意打扮过,他穿着月白色的对襟深衣,宽大的袖子垂在身侧,黑发被束在头顶,戴着白玉冠,衬得他越发温润无害,风度翩翩。
在谢子俊身边还站着个中年妇人,正是许久未见的唐氏。
唐氏如今苍老了许多,即便她特意在脸上盖了一层厚厚的脂粉,仍旧无法掩盖岁月在她留下的痕迹。
她紧紧拉着谢子俊的手,嘴里一直在说些什么。
因为隔得比较远,魏尘听不清,若换成以前,他肯定会上前去跟谢子俊打声招呼,可会试时谢子俊装作不认识他的冷漠态度,却让他打消了再次凑上去的念头。
既然对方不想搭理他,他也犯不着用自己的热脸去贴人家的冷屁股。
梁禹行道:“我还得去国子监点卯,这就要走了,你在这里待着,等下会有官员带你们进去,你到时候只要乖乖地照着官员说的去做就行。”
魏尘颔首应下:“嗯,您快走吧,别误了点卯的时辰。”
像梁禹行这类小官,钱拿得最少,事儿却是最多的,每日都得按时到岗,万一迟到了,扣钱事小,被人拿着这点小错做文章就事大了。
“那我走了,你自己小心点,殿试完了之后,你就自己坐公交驴车回家,身上带钱了吧?”
“带了。”
“那就好。”
梁禹行去附近的上车点等了会儿,很快就等来一辆公交驴车,他乘着车走了。
没过多久,宫门缓缓打开,从里面走出来个穿着深绿色官服的中年男子,他高声说道:“十位进士请上前来!”
包括魏尘和谢子俊在内的十个人全部走上前去。
在这十个人之中,年纪最大的已经满头白发,年纪最小的就是魏尘,还只是个半大的孩子。
也正因为年纪太小,在场很多人都看向了魏尘,想知道这位小郎君是哪家的人?怎的如此聪慧?年纪这么小就能考上进士前十名,赞一句天资过人也不为过啊!
魏尘像是没注意到周围人的打量,稳稳地站在原地。
魏尘惊了:“他被过继给谁了?”
“听说是被过继给了谢家的一个旁支,其实说是过继,不过就是走个形式而已,这些都是糊弄人的,为的就是能让他继续参加科考,因为有谢家做庇护,别人就算知道了也拿他没办法。”
梁禹行说到这里顿了顿,无奈地叹了口气。
“你不要因为这点事情就心生不忿,这个世道就是如此,可能你努力几十年,也抵不过人家一个好的出身,你现在能做的,也就只尽自己的努力往上爬,能爬多高就算多高。“
魏尘颔首:“我知道了,多谢梁先生提点。”
梁禹行对他的沉稳感到很欣赏,道:“今年不同往年,天子在殿试之后又增加了一门殿试,会试中考得前十名的进士,都得参加三日后的殿试,到时候天子会亲自从前十名中选出前三甲。你的名字在前十之内,三日后你得进宫参加殿试,好好去准备一下吧。”
“喏。”
卫氏又开始紧张起来:“面见天子的话,肯定不能穿得太寒碜,阿尘,你快把你的衣服都拿出来,我们得挑一套最好的衣服。”
魏尘乖乖照做了。
他将自己带来的衣服全部拿出来,卫氏仔细地挑拣了一番,最终挑出一套靛蓝的深衣。
卫氏拿着衣服在他身上比划,笑眯眯地说道:“你皮肤白,又生得眉清目秀,穿这个颜色显得特别精神!”
魏尘乖乖站着不动,嘴里应道:“那就穿这套衣服吧。”
卫氏看了看这套靛蓝的深衣,又看了看其他颜色的衣服,忽然发现这套直裰跟其他的衣服风格有些明显差别,倒不是料子上有什么问题,而是风格很不一样。
她手里这套靛蓝的深衣风格明显要更加鲜活些,看着就像是年轻人会喜欢的样式。
卫氏忍不住问道:“你这套衣服是谁给你做的?”
“是我姐特意给我定做的,料子和款式都是她亲自选的。”
想起姐姐,魏尘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变得柔和。
卫氏笑着说道:“你姐的眼光真不错。”
魏尘认真点头:“嗯,她一直都是很好的。”
三日后。
魏尘天还没亮就起来了。
他穿上那套靛蓝的深衣,系上腰带,再挂上一对双鱼玉佩。因为还没弱冠,所以他没有束发戴冠,只是把头发往头顶一梳,再用方巾包住。
这番打扮很是简单,但因他生得俊秀,所以也还是好看的。
卫氏见他出来,从头到脚将他打量了一遍,大力地夸赞:“好看,阿尘现在小小年纪就这么好看,长大后肯定是个美男子!”
魏尘腼腆一笑:“夫人过赞了。”
吃过早饭后,魏尘跟随梁禹行出门,两人在门口拦下一辆公交驴车,直奔汴京而去。
卫氏站在院门口目送他们离开,直到两人走远了,再也看不到了,她这才恋恋不舍地收回视线。
这不是魏尘第一次坐公交驴车,但他还是有种说不出的自豪感,因为他知道,公交驴车是从九曲县传出来的,而最先提出这个法子的人,正是他的姐姐江微微。
如今公交驴车已经在汴京城里普及开了,街上到处都可以看到来回穿梭的公交驴车,几乎每辆驴车上面都坐着形形色色的乘客,他们已经组合成了汴京城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像梁禹行这种家境普通且每天都要上下班的人,已经成为公交驴车的忠实顾客。
他每天早上准时坐着公家驴车去国子监点卯,等太阳落山时,再坐着公交驴车晃晃悠悠地回家去,每趟只需要四文钱,对他来说可以说是划算了。
梁禹行将魏尘送到宫门口。
此时在宫门口已经聚集了好些人,这些都是等下准备进宫参加殿试的进士,以及他们的亲属。
魏尘一眼就在他们之中看到了谢子俊。
今日的谢子俊特意打扮过,他穿着月白色的对襟深衣,宽大的袖子垂在身侧,黑发被束在头顶,戴着白玉冠,衬得他越发温润无害,风度翩翩。
在谢子俊身边还站着个中年妇人,正是许久未见的唐氏。
唐氏如今苍老了许多,即便她特意在脸上盖了一层厚厚的脂粉,仍旧无法掩盖岁月在她留下的痕迹。
她紧紧拉着谢子俊的手,嘴里一直在说些什么。
因为隔得比较远,魏尘听不清,若换成以前,他肯定会上前去跟谢子俊打声招呼,可会试时谢子俊装作不认识他的冷漠态度,却让他打消了再次凑上去的念头。
既然对方不想搭理他,他也犯不着用自己的热脸去贴人家的冷屁股。
梁禹行道:“我还得去国子监点卯,这就要走了,你在这里待着,等下会有官员带你们进去,你到时候只要乖乖地照着官员说的去做就行。”
魏尘颔首应下:“嗯,您快走吧,别误了点卯的时辰。”
像梁禹行这类小官,钱拿得最少,事儿却是最多的,每日都得按时到岗,万一迟到了,扣钱事小,被人拿着这点小错做文章就事大了。
“那我走了,你自己小心点,殿试完了之后,你就自己坐公交驴车回家,身上带钱了吧?”
“带了。”
“那就好。”
梁禹行去附近的上车点等了会儿,很快就等来一辆公交驴车,他乘着车走了。
没过多久,宫门缓缓打开,从里面走出来个穿着深绿色官服的中年男子,他高声说道:“十位进士请上前来!”
包括魏尘和谢子俊在内的十个人全部走上前去。
在这十个人之中,年纪最大的已经满头白发,年纪最小的就是魏尘,还只是个半大的孩子。
也正因为年纪太小,在场很多人都看向了魏尘,想知道这位小郎君是哪家的人?怎的如此聪慧?年纪这么小就能考上进士前十名,赞一句天资过人也不为过啊!
魏尘像是没注意到周围人的打量,稳稳地站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