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4章 对欧洲的谋划—远在西方
就在吉哈诺与詹姆斯·丘吉尔议论的同时,阿拉贡王国首都萨拉戈萨。
“……我现在正式以主的名义,赐予你,阿拉贡、萨丁尼亚与西西里国王之位,替主管辖这些主的子民。”在庄严的王宫内,一位身穿大主教袍服的人用十分威严的声音说道。
一个看起来只有三十多岁、黑发棕眼的男子站在大主教面前,听到这番话,微微躬身,用拉丁语说了一句话。大主教又答复一句,将王冠戴在他头上。此时此刻,王宫内所有的人都十分肃立在大主教身后,用或欣喜、或彷徨、或担忧的神情看着这一幕,但无人发出声响。
随着加冕典礼的结束,那些支持他的人都大声欢呼起来。另外有些人却阴沉着脸,打算转身离去。可就在此时,刚刚被加冕为阿拉贡、萨丁尼亚与西西里国王的费迪南一世忽然叫道:“里瓦戈萨伯爵,潘普洛纳伯爵,请你们留步,我有事情要与你们说。”
“陛下,今日是您正式加冕为国王的日子,我们觉得您与家人共同欢庆这件事情更好。”潘普洛纳伯爵回答。
“我要与你们说的事情非常重要。而且你们知道的越早,对你们的好处就越大。”费迪南一世说道。
潘普洛纳伯爵与里瓦戈萨伯爵对视一眼,决定听一听他要说什么,停下脚步转过身来,向王宫内的会议室走去;费迪南一世又叫了德索夫拉韦伯爵等贵族,一同前往会议室。
一个小时后,费迪南一世与一个金发蓝眼的女人一同从会议室里走出来。费迪南一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低声说道:“总算将他们安抚下来了。这下子,终于能够放心利用阿拉贡的力量了。”
费迪南一世刚才告诉他们的,当然就是与明国联手控制埃及之事。费迪南一世成为阿拉贡王国的国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马丁一世的儿子虽然都早早地去世了,但他还有孙子,其实他想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孙子腓特烈。但在阿拉贡内部有很多贵族不喜欢腓特烈,提出异议,并且建议由费迪南一世继承王位;但也有人支持腓特烈,双方争执不下。去年年底,费迪南一世使用卡斯蒂利亚的军队打败了腓特烈,迫使他宣布放弃继承权,这才得到阿拉贡国王之位。(是的,吉哈诺又欺骗了允熥。不过当时吉哈诺有九成以上的把握费迪南一世能够得到王位,才敢在这样的非常要紧的事情上撒谎)
之后费迪南一世来到阿拉贡王国的首都萨拉戈萨,由红衣主教主持加冕仪式,正式继承王位。但国家实际上仍处于分裂。为了尽快弥合分歧,他决定提前将这件事告诉阿拉贡的大贵族们,总算成功弥合了分歧,让国家重新团结起来。
“是啊,终于得到了阿拉贡、西西里和萨丁尼亚。这样一来,控制埃及的把握又大了几分。不过,明国真的会答应盟约么?”金发蓝眼的凯瑟琳王后说道。
“明国应该会答应的,这件事对他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不过,联姻这件事明国皇帝或许不会接受。上次吉哈诺从明国返回时,带了许多赛里斯人的历史书籍回来,又将它们翻译成卡斯蒂利亚语。我从中看到,因为历史上将公主嫁给其他国家带给赛里斯人的都是屈辱的历史,所以他们抗拒与其他国家联姻。”
“还有这样的事情。若是他们拒绝联姻,盟约就不稳固了。”凯瑟琳王后道。
“这也没有办法。”费迪南一世道。
“费迪南,你认为,如果提出将你的女儿嫁给明国的皇子,明国皇帝会答应么?”凯瑟琳又道。
“这,不好说。”费迪南一世沉吟一番,做出回答。当初因为卡斯蒂利亚没有公主,所以只是求娶明国公主,而不是将公主嫁过去。现在他继承了阿拉贡国王之位,等于又有了公主,可以提出这种形式的联姻了。但因为没有先例,他也无法判断允熥会怎么做。
“不管怎么说,盟约应当能够达成。之后,就是卡斯蒂利亚王国与阿拉贡王国积蓄力量,待明国打算出兵进攻埃及时一同出兵。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自从十一年前同帖木儿汗国的战争后,一直到现在还没有恢复元气,明国的实力又非常强大,一定能够控制埃及。”凯瑟琳道。
“应该可以如此。当然,威尼斯和热那亚这两个国家需要时刻防范;而且,还有一个国家需要咱们注意:西亚的奥斯曼帝国。经过将近九年的内战,穆罕默德·本·巴耶济德·本·穆拉德似乎要将他的几个兄弟都消灭,即将重新完成奥斯曼帝国的统一。”
费迪南一世说道:“这对谋划控制埃及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奥斯曼帝国重新统一,此时周围又没有能够与之对抗的国家,肯定会开始扩张。那样咱们征服埃及时就要更加小心,千万不能让奥斯曼人摘走最后的果实。”
“穆罕默德·本·巴耶济德·本·穆拉德的运气真好,当初能够在安卡拉那么危险的地方逃出来。帖木儿的士兵当时怎么没有打死他。”凯瑟琳王后恨恨地说道。奥斯曼帝国的重新统一,对他们的谋划会产生巨大影响。
“不必太过担心,奥斯曼人应当会首先将目标瞄准巴尔干半岛,罗马人的国王西吉斯蒙德应当也不会对他灭亡东罗马视而不见,奥斯曼人的力量会被拖在巴尔干半岛的。”费迪南一世道。
“如果这样,就太好了。希望真能如此。毕竟,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苏伊士地峡,还有耶路撒冷,从异教徒手中再次收复耶路撒冷。”蓝色的双眼闪烁着光芒。
……
……
“等到打败了穆萨,正式完成对国家的统一,我就正式继承苏丹之位。之后,就出兵向东,将被帖木儿汗国夺取的土地全部收回来!”在埃迪尔内城外,穆罕默德·本·巴耶济德·本·穆拉德自言自语道。
“……我现在正式以主的名义,赐予你,阿拉贡、萨丁尼亚与西西里国王之位,替主管辖这些主的子民。”在庄严的王宫内,一位身穿大主教袍服的人用十分威严的声音说道。
一个看起来只有三十多岁、黑发棕眼的男子站在大主教面前,听到这番话,微微躬身,用拉丁语说了一句话。大主教又答复一句,将王冠戴在他头上。此时此刻,王宫内所有的人都十分肃立在大主教身后,用或欣喜、或彷徨、或担忧的神情看着这一幕,但无人发出声响。
随着加冕典礼的结束,那些支持他的人都大声欢呼起来。另外有些人却阴沉着脸,打算转身离去。可就在此时,刚刚被加冕为阿拉贡、萨丁尼亚与西西里国王的费迪南一世忽然叫道:“里瓦戈萨伯爵,潘普洛纳伯爵,请你们留步,我有事情要与你们说。”
“陛下,今日是您正式加冕为国王的日子,我们觉得您与家人共同欢庆这件事情更好。”潘普洛纳伯爵回答。
“我要与你们说的事情非常重要。而且你们知道的越早,对你们的好处就越大。”费迪南一世说道。
潘普洛纳伯爵与里瓦戈萨伯爵对视一眼,决定听一听他要说什么,停下脚步转过身来,向王宫内的会议室走去;费迪南一世又叫了德索夫拉韦伯爵等贵族,一同前往会议室。
一个小时后,费迪南一世与一个金发蓝眼的女人一同从会议室里走出来。费迪南一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低声说道:“总算将他们安抚下来了。这下子,终于能够放心利用阿拉贡的力量了。”
费迪南一世刚才告诉他们的,当然就是与明国联手控制埃及之事。费迪南一世成为阿拉贡王国的国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马丁一世的儿子虽然都早早地去世了,但他还有孙子,其实他想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孙子腓特烈。但在阿拉贡内部有很多贵族不喜欢腓特烈,提出异议,并且建议由费迪南一世继承王位;但也有人支持腓特烈,双方争执不下。去年年底,费迪南一世使用卡斯蒂利亚的军队打败了腓特烈,迫使他宣布放弃继承权,这才得到阿拉贡国王之位。(是的,吉哈诺又欺骗了允熥。不过当时吉哈诺有九成以上的把握费迪南一世能够得到王位,才敢在这样的非常要紧的事情上撒谎)
之后费迪南一世来到阿拉贡王国的首都萨拉戈萨,由红衣主教主持加冕仪式,正式继承王位。但国家实际上仍处于分裂。为了尽快弥合分歧,他决定提前将这件事告诉阿拉贡的大贵族们,总算成功弥合了分歧,让国家重新团结起来。
“是啊,终于得到了阿拉贡、西西里和萨丁尼亚。这样一来,控制埃及的把握又大了几分。不过,明国真的会答应盟约么?”金发蓝眼的凯瑟琳王后说道。
“明国应该会答应的,这件事对他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不过,联姻这件事明国皇帝或许不会接受。上次吉哈诺从明国返回时,带了许多赛里斯人的历史书籍回来,又将它们翻译成卡斯蒂利亚语。我从中看到,因为历史上将公主嫁给其他国家带给赛里斯人的都是屈辱的历史,所以他们抗拒与其他国家联姻。”
“还有这样的事情。若是他们拒绝联姻,盟约就不稳固了。”凯瑟琳王后道。
“这也没有办法。”费迪南一世道。
“费迪南,你认为,如果提出将你的女儿嫁给明国的皇子,明国皇帝会答应么?”凯瑟琳又道。
“这,不好说。”费迪南一世沉吟一番,做出回答。当初因为卡斯蒂利亚没有公主,所以只是求娶明国公主,而不是将公主嫁过去。现在他继承了阿拉贡国王之位,等于又有了公主,可以提出这种形式的联姻了。但因为没有先例,他也无法判断允熥会怎么做。
“不管怎么说,盟约应当能够达成。之后,就是卡斯蒂利亚王国与阿拉贡王国积蓄力量,待明国打算出兵进攻埃及时一同出兵。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自从十一年前同帖木儿汗国的战争后,一直到现在还没有恢复元气,明国的实力又非常强大,一定能够控制埃及。”凯瑟琳道。
“应该可以如此。当然,威尼斯和热那亚这两个国家需要时刻防范;而且,还有一个国家需要咱们注意:西亚的奥斯曼帝国。经过将近九年的内战,穆罕默德·本·巴耶济德·本·穆拉德似乎要将他的几个兄弟都消灭,即将重新完成奥斯曼帝国的统一。”
费迪南一世说道:“这对谋划控制埃及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奥斯曼帝国重新统一,此时周围又没有能够与之对抗的国家,肯定会开始扩张。那样咱们征服埃及时就要更加小心,千万不能让奥斯曼人摘走最后的果实。”
“穆罕默德·本·巴耶济德·本·穆拉德的运气真好,当初能够在安卡拉那么危险的地方逃出来。帖木儿的士兵当时怎么没有打死他。”凯瑟琳王后恨恨地说道。奥斯曼帝国的重新统一,对他们的谋划会产生巨大影响。
“不必太过担心,奥斯曼人应当会首先将目标瞄准巴尔干半岛,罗马人的国王西吉斯蒙德应当也不会对他灭亡东罗马视而不见,奥斯曼人的力量会被拖在巴尔干半岛的。”费迪南一世道。
“如果这样,就太好了。希望真能如此。毕竟,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苏伊士地峡,还有耶路撒冷,从异教徒手中再次收复耶路撒冷。”蓝色的双眼闪烁着光芒。
……
……
“等到打败了穆萨,正式完成对国家的统一,我就正式继承苏丹之位。之后,就出兵向东,将被帖木儿汗国夺取的土地全部收回来!”在埃迪尔内城外,穆罕默德·本·巴耶济德·本·穆拉德自言自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