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君瑶蹙眉。太后若固执将女儿嫁入侯府,到底是为女儿今后打算,还是为自己的今后打算?若太后是为她自己的今后打算,那她与赵家的关系,似乎没有表面上那么紧密,或许也可推测,太后是不太信任赵家的。赵家的其他女子嫁入侯府,那便与太后没有多大关系,若是自己的女儿嫁入侯府……那侯府或可成为太后的另一后盾,赵家人只怕会更加仰仗太后的鼻息。
  寻常人家的女儿再嫁恐怕困难,但永宁公主是嫡公主,地位非凡,若太后当真要撮合,明家也不能强行拒绝,故而侯府才为明长昱寻了未婚妻。
  君瑶欣然笑了笑:“我知道了,多谢。”
  “自己人谢什么?”明长霖轻笑,似乎很不习惯繁缛的女装,便将袖子绾到手肘,说道:“其实这其中的内情我也不是很清楚。若想了解更多内情,你需得去问兄长。”
  若明长昱想告诉她,只怕早就将一切向她说清楚了。君瑶也不甚在意,永宁公主如何,太后如何,在目前看来与她没有多大关系。
  说了大片刻,水榭外有侍女轻声通传,说是宫中的嬷嬷到了。君瑶与明长霖立即起身相迎。这位宫中的嬷嬷,面相看起来和蔼端庄,但眼神却凌厉严苛,往她们二人身上一扫,便露出苛责和挑剔来。君瑶可以想见自己接下来的两日是如何受挫,却也只能盯着嬷嬷的眼神压力,一板一眼地学习宫中礼仪。
  果然这两日犹如生活在囚笼之中,两日后,嬷嬷终于需回宫处理事情,君瑶与明长霖得了闲。明长昱再也待不住,思索着要带君瑶出府逛一逛。顺道去天香绣坊拿她预定的东西。
  明长霖做事,向来有自己的主张,哪怕学了规矩,也不会向长公主报备,自己就带着君瑶出了府。
  到了天香绣坊,也未曾去前院大厅卖场,而是拐到了那日的桂香小院。可有些不巧,冯雪桥并不在院中,接待君瑶与明长霖的,是冯雪桥的徒弟小珂。
  小徒弟小珂还记得明长霖,却没认出做女子装扮的君瑶。她记得明长霖对她和师父的救命之恩,亲自杵着拐杖,踮着受伤的腿一瘸一拐地出来接待。
  这庭院与两日前的光景大不相同。先前空旷的院中,树下已多了一套桌椅。庭院屋内,错落地陈放着绣架,一缕缕一团团绣线色彩缤纷,绣架上的绣品令人目不暇接,欣然称赞。
  小珂将两盏桂花茶放置桌上,说道:“师父这两日赶制绣品,绣到最后关头发现少了些丝线,这会子去前面取了,请公子……”她不由盯了明长霖一眼,惊疑一瞬,又立即改口:“请姑娘稍候。”
  先前被明长霖救下时,她飒爽英气的模样令她震撼动心,她本以为对方是个男人,今日对方换了衣着打扮,仔细一看便能认出是个女人。不过她随师父走南闯北,师父是宫中最好的绣娘,见识不凡,她自然也学了几分浅薄的从容淡定。于是硬生生将好奇之心压下去。再说,女子出门在外做男人打扮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既然要等片刻,君瑶和明长霖也不急,喝着花茶,欣赏亭中离得近的几幅绣品。这些绣品意境脱俗,取材阔大。绣星河,则华光星辰瀚海无垠。绣山川,则秀丽与辽阔兼有,苍茫与婉约皆齐。花鸟鱼虫、草木人兽,灵动如生,更以巧妙繁复的绣法添衬,件件不是俗品。
  “我师父会十几种绣法,上百种针法,若她有神功,只怕绣制之物会活过来。”小珂见君瑶与明长霖目露惊叹,情不自禁地说着,“两年前,师父绣了一位谪仙男子,无意间被一位官绅家的小姐看到,那小姐竟以为绣中的男子是真人,匆匆一瞥便对绣中男子一见钟情。为了解相思之苦,那小姐屡次来找师父,恳求她引荐去见那绣中公子一面。师父不胜其烦,终究告诉她那绣中的公子只是她做梦时偶然梦到的,根本不是真人,那小姐这才勉强相信。只是也因此神伤,整日郁郁寡欢。”
  君瑶捏着茶盏,兴致而:“想来你师父的绣法,定然是出神入化了。”
  “也还好吧,”小珂抿唇而笑,“我本很纳闷,以师父的能耐,留在皇宫或京城,定然会有一番大作为,为何她偏偏要在最得意的时候回乡。师父的故乡只是一个县城,哪里比得上京城和皇宫?”
  她口齿伶俐,声音如玲,令人听之动情。说着又哀叹一声,继续道:“后来师父说,学无止境,绣法也没有止境,若着眼于京城皇宫,即便绣法再好,也难以再有上升的空间。若能离开皇宫京城的桎梏,游走名川大山,看尽世间风情景色,绣法才会更上一层楼。于是她收我为徒,带着我到各处拜访,学习各地古老或新欣的针法绣法。我本以为,她至少还会游学几年,没曾想她决定入京了,还要入天香绣坊。”
  “哦,为什么你师父突然改了主意?”君瑶问。
  小珂有些苦恼:“因为师父生活日渐困窘,即使要游学学习针法绣法,也需要钱嘛。不久前,师父与我刚好路过京城,师父遇见一个熟人,那人便引荐她到这天香绣坊来了。”
  她眉眼间藏不住得意,又道:“好多绣坊挤破脑袋都想入天香绣坊,可最终绣坊的管事只看中我师父,还委以重任,望师父能绣出可进献圣上的作品来。我师父这几日又要绣护膝,又要准备给圣上进献的绣品,忙得没怎么休息。”
  明长霖轻笑:“你难道没帮你师父?”
  小珂顿时慌神尴尬,说:“我……我这不是腿伤了吗?”
  “你刺绣用腿?”明长霖反问。
  小珂羞得脸色红白交加,嘟囔道:“你这人怎么这么说话?难道你平日也用腿做事?”
  “小珂,不得无礼!”冯雪桥的声音在这时传来。
  君瑶与明长霖循声看去,见冯雪桥手捧一团丝线疾步走来,身旁还有一位同样容颜姣好差不多年纪的女人。那女人的目光放得有些远,直接落到了君瑶与明长霖身上,面色稍稍一整,立即上前向明长霖行礼:“见过明翁主。”
  明长霖端详着她,此人衣着讲究精美,却没富贵之气,看着眼生,也不知对方身份。
  对方拘着礼,轻笑着自荐道:“奴婢白清荷,是永宁公主府上的人,以前见过翁主一次。翁主是侯门千金,我只是公主府的婢女,翁主不记得我也是有的。”
  明长霖淡淡地点点头。
  这天香绣坊背后的人是永宁公主,她府上的人出现在此处也不奇怪。只是,为何会与冯雪桥一同出现在这桂花后院中?
  冯雪桥乍知明长霖的身份,顿时提起精神不敢怠慢,解释道:“我与清荷是旧相识,方才在前院拿东西时与她遇着了,她见我东西拿得多,便顺手帮我拿回来,这才耽搁了,请翁主不要怪罪。”
  明长霖摆摆手,“我本就没事先告知你我会何时到,你不知情耽搁一会儿也没什么。”
  冯雪桥克制着笑了笑,转而亲自去取明长霖所需的护膝护肘与几幅绣品。
  护膝与护肘都是上好且现成的,冯雪桥以蜀绣针法,在上面绣了如意蝙蝠纹,绣开双面,正反都可用。
  明长霖十分满意,又选了几匹绣好的,准备带回府给父母裁制衣裳。
  白清荷也借机看了几眼,轻声赞叹:“三年不见,你的绣艺竟到了如此境界了。”
  冯雪桥吩咐小珂将东西包好,说:“不过是略懂些技巧而已,说不上境界。”
  君瑶说:“冯师傅过谦了,我虽不懂刺绣,却也知道你的绣品不是一般的凡品。”
  冯雪桥安静地整理着,一旁的白清荷欲言又止。
  喝完几盏桂花茶,君瑶与明长霖需得回侯府,冯雪桥与白清荷便一路送她们出院子。
  后院临着一条曲折宽阔的街道,虽有人来往,却不嘈杂。方一出门,便听见有人喊了声:“小娇。”
  冯雪桥与白清荷同时转身应了声。
  出声喊小娇的,是一位三十岁出头的男子,身着草青色锦衣长衫,书生模样,不急不缓地朝这边走了过来。
  白清荷急忙向明长霖欠身行礼,低声道:“这是我的夫君柳泽逸。”
  明长霖无心知晓那么多,不过点点头。
  倒是君瑶有些诧异,这名唤柳泽逸的男人走近之后,冯雪桥面色有异,暗自盯了他一眼,而后僵着脖子垂下头,死死地拽紧手中的物什。
  见妻子向明长霖行了礼,柳泽逸也照做,免礼后,温声对白清荷说:“方才路过绣坊,想着你应该在这里,便过来接你。”
  白清荷羞涩地抬手拂了拂耳畔的发丝,无声地向明长霖询问。
  明长霖唤了马车过来,对冯雪桥、白清荷说道:“不必送了。”说罢,便带着君瑶一同离去。
  第162章 进入后宫
  翌日,风和气清,正是君瑶与明长霖入宫谢恩的日子。
  皇城坐落于京城北方,重楼森严,千门紧闭。魏然而立,拒京城错落巷陌于千里之外,气象壮阔里,居高睥睨着京城。
  君瑶随明长霖入了宫门,空旷宽长的宫道尽头,便有两人候着,甫一见君瑶二人,即刻快步恭身上前,拘礼却不卑怯地说道:“奴婢迎春,是太后宫里的,太后娘娘特意吩咐奴婢一早便来候着,为翁主与姑娘带路。”
  明长霖是长公主的女儿,没有封号,宫中的人以“翁主”称呼她。
  宫宇之大,登高举目尚且不能观得全景,置身其中更叹个人之渺小。君瑶敛衽默然与明长霖同行,不知路过了几座殿宇,也不知穿过了几片园林,往来宫人皆是敛声屏气低眉顺目,还未走近,就远远地避到一旁跪身行礼,行动间,连衣袂摩挲声与脚步声都不曾听见。
  辽阔的苍穹笼下几抹微云,转过几处宫道,高耸的宫墙于飞阁便掩映了天日。大半刻光景,就可将四时之景、四方之色游览完毕。可毕竟是皇城之内,再灵动的山水景物,也在威严的气象下,显得静穆庄严。
  君瑶虽牢记所学的礼仪,始终乖顺着,耳目却保持警惕敏锐。这一路,侧方带路的宫人虽然恭敬,却暗中窥探着她,几次一瞥而过的眼神意味深长。
  明长昱曾对君瑶说过,这宫中的人,表面上看似规矩恭敬,实则都是在风刀霜剑中浸润过的,没些心计手段的人,轻易爬不到高位。所以尽可与他们保持距离。何况,她身为侯府的人,也无需与这些人有交集,只当他们不存在,应付过去即可。
  约莫走了半柱香,太后的殿宇终于在望。琉璃红墙、白玉石阶,雕栏玉砌,榆柳掩映。君瑶与明长霖入了朱漆雕花正门,入眼的庭院倒是没有君瑶想象那般别有洞天,院中栽种的草木也是时下常见的。四方严整的暗红色地砖铺展而开,有致地放置半人高的白瓷水缸,缸中清水见底,锦色游鱼莲间游戏。墙角栽种榆柳,疏影阑珊,影下花蕊正盛。
  惊鸿之见下,可见太后在宫中的地位。不奢侈靡靡,却是表面风光安逸。
  今上与太后并非亲生母子,所以处理与太后的关系就十分微妙。太过亲近,便会让人误以为皇上亲近赵家,稍疏冷些,又会让人说是不孝。何况今上与长公主有渊源,有人便忌惮着皇帝与侯府来往过密。所以,高高在上的皇帝,实则是与温情离得最远的人。不过他已不再是年幼的皇帝,幼年时失去的权力,如今正悄然回拢着。对太后的态度,自然不会让人有发现端倪的机会。
  宫人没有即刻领着君瑶去见太后,而是将君瑶与明长霖两人引去了偏殿,立即有宫女无声地涌进门,捧了宫中御膳茶点进来,一言不发地放好之后,敛衽退出门去。
  “皇上刚下朝,正与太后娘娘说着话,请翁主与姑娘稍候。”迎春说道。
  君瑶与明长霖对视一眼,明长霖了然,僵硬地从袖中摸出一对蓝田玉兰镯,放在手边的桌案上,轻声道:“多谢姑姑,方才带路辛苦了,接下来若有劳烦姑姑的地方,还请多多照顾。”
  君瑶也将事先备好的血玉镇纸放在案上,温声笑道:“听闻姑姑有位侄儿在京中上学,这镇纸还请姑姑转交,预祝他来年金榜题名。”
  迎春在宫中少说有十来年了,珍奇宝物也见得不少,暗中给她塞些东西的人也不在少数,可一出手就这么阔绰的,还是第一次。更让她惊讶的是,君瑶竟还知道她有个侄儿。
  她在入宫成为太后身边的人之前,过得十分凄苦。她其实也算是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个地方官员。可惜信错了人,惹上了祸事,父亲被削了官,抄没了家产,抑郁而死了。母亲之后带着她与弟弟艰难过活,穷得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她十二岁那年,眼看着母亲要病死,弟弟要饿死,便将自己卖入了宫做奴婢。有了些微薄的月钱,总算能撑持下去。
  十几年过去了,弟弟结婚生子,侄儿在读书,她每日做梦都会梦到侄儿金榜题名光耀门楣,将她接出宫去,然后一家人团聚。君瑶送的镇纸,名贵不说,刚好触及到了她内心最柔软最隐秘之处。所以她没有犹豫,悄然将镯子与镇纸都收下了。
  “太后今日比较空闲,一早还去请了永宁公主。”她自然而然地说道。
  君瑶与明长霖再次无声相视。
  迎春继续随意地说道:“太后身份尊贵,除了圣上与公主,柔太妃偶尔也会来的。不过太妃娘娘身体虚弱,前些天又偶然风寒,太后便免了她每日过来请安。”
  每个皇帝,总会有皇后与嫔妃。先皇不太近女色,只纳了几个妃嫔。除了太后之外,位分高些的就是柔太妃。柔太妃曾有一子,可惜刚出生没多久就夭折了。先皇体恤她,特意交代让她留在宫中养老。
  但凡皇帝,总有宠爱的女人,先皇对皇后尊重,对柔太妃便是喜爱了。所以,明眼人都知道,柔太妃与太后表面相安无事,其实暗中一直较着劲。只可惜柔太妃为妃毕竟低一些,常年活在太后的压制之下。
  迎春说了两句,便没再多言。她这两句,也算比较关键,至少让君瑶与明长霖知道,这太后宫中,到底还可能会来些什么人。
  两盏茶光景后,殿外传来脚步声,隔着门缝与窗间镂花,君瑶看见一群人簇拥着一个锦衣华服的少年离去,这少年应该就是皇帝了。
  不过太后也没立即召见,迎春低声说道:“太后见了皇上之后,会吩咐人为皇上做些养生的时令膳食送过去。”
  又候了好一片刻,才有人姗姗来请,君瑶与明长霖这才起身理装,转移到正殿之中。
  正殿中杂物都已撤下,丝毫不见方才皇帝来过的痕迹。太后坐在临窗的榻上,正握着小剪修理一株文松,那盆栽的松树生得灵巧,本就没多少枝桠叶子,再经她一修剪,虬枝曲折盘劲便势不可挡地凸显出来。
  君瑶与明长霖上前行礼,太后连忙放下剪子起身,上前屈身扶住明长霖。
  明长霖是个实诚耿直的,身上带着劲儿,太后的力气哪里大得过她?所以这一礼,明长霖是实打实照礼制行完了。
  太后转而回到榻前坐下,举止雅然端庄。她今日未着盛装,只穿了清丽藕色常服,没有特意装点。她容颜极美,光彩动人,一双丹凤眼顾盼流转,细长的眉,似深浓的黛石,仿佛水墨画里极浓的两笔,眉宇间流露出自内而外的气质,是世间万千女子难以匹及的。从君瑶的角度,可看见她纤脓合度的身姿,还有白皙修长的双手。这是一位年轻且美丽的女子。
  太后今年二十有九,可容光静丽,看起来只有二十岁出头的模样。她抬眸看人时,自带气势,低眉沉吟时,才似青涩妙龄少女,令人望之可亲。
  说了句“免礼”后,君瑶和明长霖才起身,在迎春的引领下各自落座。
  “前些日子从库中找出些玉石药材纱缎什么的,我看了眼便立刻想到长霖和侯爷的未婚妻了,如何?你们可喜欢?”太后轻笑着问。
  君瑶与明长霖起身行礼谢恩。
  太后面带春风地看着明长霖,说:“那血燕燕窝给你这样年纪的小姑娘正好,永宁也爱吃燕窝,可不喜欢血燕,她不识货没口福,给你最适合了。”
  明长霖又谢。心里暗哂,果然是来谢恩的,一直在道谢。
  太后又与两人说了些闲话,还算亲和,又问候了长公主与老侯爷几句,这才将话题转向君瑶。
  “刘阁老是先帝和皇上都十分尊重的老臣,他的孙女如今托付给侯府,也的确让人放心。”太后笑意吟吟地说道,又有些困惑,端着茶盏轻轻地拨着叶片儿,细眉微蹙,说:“只是先前从未听人提过这桩婚事,倒是让不少人意外。”
  君瑶说:“祖父去世未满三年,我尚在孝中,所以不敢宣扬婚事。长公主与老侯爷体谅,让我留在祖父故土尽了孝道才将我接到京中的。”
  太后放下茶盏,静静看她一眼,露出些悲悯来,“尽孝是好的。平日多来宫中走动走动,有什么事尽管告诉我,我和永宁都会为你做主。”
  君瑶一愣,但笑不语,暗自揣摩着太后所言的深意。
  “听闻刘阁老故乡是在冀州,哀家未曾到过,也不知那里有什么与京城不同之处。”太后问。
  君瑶说:“也没什么不同的。我在哪儿生活的时日也不长,也不曾深入了解过。”
  从明长昱那里,君瑶了解到,其实刘蓁是个被刘阁老保护得过分的女孩儿。刘阁老在京时,刘蓁从不敢轻易出府门,出了门刘阁老也必须让她戴幂篱。她身边的女婢也少,一个在她死后殉节了,一个远嫁了,下落不明。她随祖父回乡不久,祖父就去世了,哪里有机会了解冀州的风情?
  所以君瑶答不上来,才是没有破绽的。
  </div>
  </div>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