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赵云的抉择
“何为愚忠,何为智慧,还望子威与我解释一二,不然这愚忠之名,云怕是担负不起。”赵云双目直视刘封,终于是一改之前的满脸笑意,仿佛刘封此番若是不能给其一个合理的解释,便难以走出上庸一般。
“违背了本心,便是愚忠……”让赵云没能想到的是,刘封竟然只有这短短的一句解释,更让其惊讶的是,这短短的一句解释,竟然让他一时间无言以对,赵云一时间想到了不到二十岁的自己当初出山之时心中所许下的宏愿,也想到了当初遇到刘备之时为何拜在了他的麾下,但无论赵云如何想来,今日所处的地位,都绝非是他的本心,一时间,他的心中充满了茫然。
“不知……子威为何非要自立门户,却不能辅佐幼弟?”赵云眼见自己不能对刘封之前所言提出任何质疑,只得换了一个话题,看刘封又能如何作答。
“子龙将军怎知是我自立门户,还是诸葛亮裹挟了幼弟与诸位夫人,到了此时,何人才是正统又有何用处,成王败寇,纵使是那刘协,不也是要对曹操卑躬屈膝,就连自己的女人也保护不了,空有一正统之名,又有何用,初时我尚且是为避诸葛亮的处处针对,不得已之下方才自立,但如今看来,这煌煌天下,当真是需要我将其规整一番,不然这乱世,尚且不知持续到何时方可罢休。”
刘封索性承认了自己的争霸之心,又让赵云的心思陷入了死胡同,他总是想要找到一个理由,来使得刘封知难而退,但他所问出的问题,他所找出的理由,在刘封的面前却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到了此时,赵云终于不得不开始审视,自己委曲求全,甚至违背自己的本心,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在诸葛亮的麾下效命,到底是为了些什么,他这样做,到底是不是对的。
“子威此番来,仅仅是想要劝降与我,还是意在兵不血刃谋取上庸之地?”
赵云一番沉思之下,再次出言之时,便是刘封未能想到之言,此番他与徐庶定计之时,确是谋划在将赵云收归账下的同时,自然也会将上庸收入囊中,这两件事,在刘封心中一直就是连带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但赵云如此相问之下,刘封便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个问题,赵云的性情,他自然是比徐庶要了解,赵云如此说,那么他心中所想到底是什么,刘封一番思索之下就也猜出了大概。
“想来子龙将军心中已然是想起了自己的本心,将军心中所忧虑之事,封心知肚明,既然将军有此一问,封愿在此与将军保证,若能得子龙将军相助,这上庸一郡之地,封可保证一载之内绝不攻取,如此一来,子龙将军便不再亏欠诸葛亮一丝一毫,反而算是帮助诸葛亮稳固了他这西方之地,将军以为如何?”
赵云的本意,只是想要看看刘封相邀之心到底有多强烈,却不想刘封竟然能够为了得他这一员将领宁愿舍弃一年的时间不去图谋上庸这样的战略要地,而所为者,不过是为了不使赵云背上骂名。
这样的代价,实在是有些大了,赵云一时间心乱如麻,他不知道自己若是当真到了刘封的麾下时,需要建立多少功业才能够抵消这上庸之地一年不能攻取的损失,他知道,就算是自己在这里率军镇守,以刘封的才能和兵力,若是当真想要取了上庸,所消耗的军士不会多于五千之数,而如今轻易就说出一年不攻取上庸之言,足以见得刘封的决心是如何之大。
“上庸乃是要地,子威莫要为了逞一时之勇,到时追悔莫及,诸葛亮此番若能将曹丕战退,定会在此布防,一载之后再想攻取上庸,定会是难上加难。”
赵云不由得将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又和刘封强调了一遍,刘封听罢,连连摆手道:“区区一上庸之地,何时夺取又能如何,能得子龙将军相助,在封心中足以抵得上十个上庸之地!”
这话虽说得颇有些夸大其词,但却也是足以看出刘封对于赵云的看重,赵云此时心中仿佛有一块厚重的浓雾正在渐渐散去,他越发的知道了自己到底想要为如何的主公效命,但想到那一年不得攻取上庸的条件,赵云心中又是颇有些不知所措,他清楚刘封的品行,就算这里只有他们二人,但刘封既然说出了此言,那便一定会这样去做的。
“听闻子威营中已然是坐拥凤雏与庞士元等谋臣,于益州又得了法正,阎圃,而武将亦是有黄忠,魏延,甘宁等坐镇,有万夫不当之勇的马超也是自汉中投奔了子威,子威账下已然是人才济济,为何又需要我这一介武夫?”
话说到如此,刘封便知此事已然是差不多了,当然微微一笑,对赵云言道:“当今中原,确是猛将如云,封不才,也确是得了数员勇将,然能独当一面,无懈可击者,唯有子龙将军,故封此来乃是抱定决心,定要将子龙将军请回益州!”
其实之前的江陵与赵云对阵之时,刘封便已然开始为此事做起铺垫,但如今与赵云相对,那些计谋刘封却再也不想说出,他只是想要唤起赵云心底的那股豪情壮志,而他也深深的知道,赵云心中的豪情壮志,唯有在他的麾下才是能够实现的。
所以说完这句话,刘封索性站起身来,伸出了自己的手停留在半空中,双目看向赵云,他已经不再想要说出任何其他的语言,只想等待着赵云做出自己的决定。
这个决定,从这一天来看,关乎着刘封是能够得到一个上庸抑或是一个赵云,但从长远看,得失却显然不止于此,这就像是一场豪赌,赵云和刘封都需要坚信自己才是最后的胜利者,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够做出让自己绝不后悔的判断和最终的抉择。
“违背了本心,便是愚忠……”让赵云没能想到的是,刘封竟然只有这短短的一句解释,更让其惊讶的是,这短短的一句解释,竟然让他一时间无言以对,赵云一时间想到了不到二十岁的自己当初出山之时心中所许下的宏愿,也想到了当初遇到刘备之时为何拜在了他的麾下,但无论赵云如何想来,今日所处的地位,都绝非是他的本心,一时间,他的心中充满了茫然。
“不知……子威为何非要自立门户,却不能辅佐幼弟?”赵云眼见自己不能对刘封之前所言提出任何质疑,只得换了一个话题,看刘封又能如何作答。
“子龙将军怎知是我自立门户,还是诸葛亮裹挟了幼弟与诸位夫人,到了此时,何人才是正统又有何用处,成王败寇,纵使是那刘协,不也是要对曹操卑躬屈膝,就连自己的女人也保护不了,空有一正统之名,又有何用,初时我尚且是为避诸葛亮的处处针对,不得已之下方才自立,但如今看来,这煌煌天下,当真是需要我将其规整一番,不然这乱世,尚且不知持续到何时方可罢休。”
刘封索性承认了自己的争霸之心,又让赵云的心思陷入了死胡同,他总是想要找到一个理由,来使得刘封知难而退,但他所问出的问题,他所找出的理由,在刘封的面前却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到了此时,赵云终于不得不开始审视,自己委曲求全,甚至违背自己的本心,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在诸葛亮的麾下效命,到底是为了些什么,他这样做,到底是不是对的。
“子威此番来,仅仅是想要劝降与我,还是意在兵不血刃谋取上庸之地?”
赵云一番沉思之下,再次出言之时,便是刘封未能想到之言,此番他与徐庶定计之时,确是谋划在将赵云收归账下的同时,自然也会将上庸收入囊中,这两件事,在刘封心中一直就是连带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但赵云如此相问之下,刘封便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个问题,赵云的性情,他自然是比徐庶要了解,赵云如此说,那么他心中所想到底是什么,刘封一番思索之下就也猜出了大概。
“想来子龙将军心中已然是想起了自己的本心,将军心中所忧虑之事,封心知肚明,既然将军有此一问,封愿在此与将军保证,若能得子龙将军相助,这上庸一郡之地,封可保证一载之内绝不攻取,如此一来,子龙将军便不再亏欠诸葛亮一丝一毫,反而算是帮助诸葛亮稳固了他这西方之地,将军以为如何?”
赵云的本意,只是想要看看刘封相邀之心到底有多强烈,却不想刘封竟然能够为了得他这一员将领宁愿舍弃一年的时间不去图谋上庸这样的战略要地,而所为者,不过是为了不使赵云背上骂名。
这样的代价,实在是有些大了,赵云一时间心乱如麻,他不知道自己若是当真到了刘封的麾下时,需要建立多少功业才能够抵消这上庸之地一年不能攻取的损失,他知道,就算是自己在这里率军镇守,以刘封的才能和兵力,若是当真想要取了上庸,所消耗的军士不会多于五千之数,而如今轻易就说出一年不攻取上庸之言,足以见得刘封的决心是如何之大。
“上庸乃是要地,子威莫要为了逞一时之勇,到时追悔莫及,诸葛亮此番若能将曹丕战退,定会在此布防,一载之后再想攻取上庸,定会是难上加难。”
赵云不由得将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又和刘封强调了一遍,刘封听罢,连连摆手道:“区区一上庸之地,何时夺取又能如何,能得子龙将军相助,在封心中足以抵得上十个上庸之地!”
这话虽说得颇有些夸大其词,但却也是足以看出刘封对于赵云的看重,赵云此时心中仿佛有一块厚重的浓雾正在渐渐散去,他越发的知道了自己到底想要为如何的主公效命,但想到那一年不得攻取上庸的条件,赵云心中又是颇有些不知所措,他清楚刘封的品行,就算这里只有他们二人,但刘封既然说出了此言,那便一定会这样去做的。
“听闻子威营中已然是坐拥凤雏与庞士元等谋臣,于益州又得了法正,阎圃,而武将亦是有黄忠,魏延,甘宁等坐镇,有万夫不当之勇的马超也是自汉中投奔了子威,子威账下已然是人才济济,为何又需要我这一介武夫?”
话说到如此,刘封便知此事已然是差不多了,当然微微一笑,对赵云言道:“当今中原,确是猛将如云,封不才,也确是得了数员勇将,然能独当一面,无懈可击者,唯有子龙将军,故封此来乃是抱定决心,定要将子龙将军请回益州!”
其实之前的江陵与赵云对阵之时,刘封便已然开始为此事做起铺垫,但如今与赵云相对,那些计谋刘封却再也不想说出,他只是想要唤起赵云心底的那股豪情壮志,而他也深深的知道,赵云心中的豪情壮志,唯有在他的麾下才是能够实现的。
所以说完这句话,刘封索性站起身来,伸出了自己的手停留在半空中,双目看向赵云,他已经不再想要说出任何其他的语言,只想等待着赵云做出自己的决定。
这个决定,从这一天来看,关乎着刘封是能够得到一个上庸抑或是一个赵云,但从长远看,得失却显然不止于此,这就像是一场豪赌,赵云和刘封都需要坚信自己才是最后的胜利者,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够做出让自己绝不后悔的判断和最终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