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节
“又不是我儿子,他的死活与我何干。”
皇太子漠然看了她一眼,道:“凡事有果必有因,你该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唐贵太妃还待说句什么,皇太子却不耐烦再听,吩咐人堵住她的嘴,却见内侍匆忙入内回禀:“太子殿下,圣上到了。”
几人对视一眼,齐齐迎了出去。
……
皇帝来时,对于今日之事,知道的不甚真切,只听传信的宫人说乔毓在太极殿外遇见了韩王,说的颇为相投,后来还一道往太极殿去了。
他与她相伴多年,极为了解她秉性,只听着几句描述,便知道她是打算作妖。
皇帝原本想着,事情若是闹大,自己总要帮她收尾,便起驾往太极宫去,不想走了一半儿,便遇上秦王派去的人了。
来人三言两语将事情说个清楚,又恭谨道:“太上皇受了点伤,不过并无性命之忧,唐贵太妃与韩王已经被太子殿下扣住了,至于如何处置,却要等圣上亲裁……”
皇帝年少时性情刚烈,人到中年,儿女绕膝之后,反倒愈见柔和。
这并不意味着他骨子里的刚强已经被岁月软化,相反的,是他本性中锋芒毕露的部分,被时间蒙上了盔甲,寒光内敛,威不可当。
回话的内侍叩头到地,却也能察觉到周遭气氛的凝滞,侍从们垂手而立,噤若寒蝉,宽阔无边的长廊,像是被什么看不见的东西阻绝开,没有任何声音,寂静的令人心慌。
如此过了半晌,那内侍方才听皇帝有些低沉的声音响起:“秦国夫人无恙?”
“是,”内侍斟酌着言辞,小心翼翼道:“秦国夫人只是受了些惊吓,并无大碍。”
皇帝点点头,没有再问别的,缄默着前行几步,忽然侧目望向太极殿方向。
那目光很冷,带着凛冽的杀机,就像三年前那个午后一样。
……
无需别人说,乔毓也知道这次的事儿大发了,毕竟自己不仅把太上皇打成这样,还附赠了一个唐贵太妃。
皇帝跟大外甥可不一样,后者是血脉相连,总是关爱体贴她的好孩子,前者……
乔毓不太敢往下想了,低着头站在皇太子和秦王后边儿,神情忏悔,脸上写满了“我有罪”三个字。
皇帝的眼底似乎凝着一片冰,面色沉沉,瞧见她后,道:“你过来。”
乔毓左右看看,发现是在叫自己,忙小步到了近前,小声道:“圣上有何吩咐?”
皇帝目光凝滞,上下打量她几眼,忽然抬手,钳住了她下颌。
乔毓吃痛,下意识想要挣开,不想还没等她有所反应,皇帝便先一步松开了手。
“高庸,”他淡淡道:“带她去显德殿思过。”
乔毓听得心头一跳,想要说句什么,却见皇帝下颌微收,唇线紧抿,显然已经怒到极致。
她心下一凛,没敢开腔。
高庸不敢高声,小心翼翼的近前,轻声道:“秦国夫人?”
乔毓低下头去,小声道:“走吧。”
……
乔毓走了,太极殿外气氛愈见凝滞,无人做声,唯有皇帝面笼寒霜,摩挲着手中那串紫檀木珠,发出一阵细微的碎响。
“太子留下,其余人都退下吧。”
约莫过了半刻钟,皇帝带着凛冽寒意的声音方才在众人耳边响起:“再传中书舍人魏元同、刘崇望前来制诰。”
内侍与宫人们面色顿变,饶是秦王,神情中也不禁闪过一抹诧异。
在这样的档口传召中书舍人前来制诰,大唐的天,只怕真要变了。
想归想,众人动作却不迟疑,向皇帝躬身施礼,先后退下,皇帝淡淡颔首,不发一言,转身走进了内殿,皇太子自然跟随。
太上皇伤的不轻,从脑袋到肚腹,没一个好地儿,宫人内侍虽然帮着擦拭血迹,更换衣袍,却难以消除面颊上的青紫淤痕,更不必说破裂的唇角与丢失的牙齿了。
过了这么久的时间,他头脑中的轰鸣减轻了些,思维也逐渐恢复原状,被疼痛控制良久的情绪,尽数被愤怒占据。
“乔氏万死,乔家也该满门抄斩!”
太上皇目眦尽裂,向皇帝道:“区区臣女,竟敢在宫中如此行凶,如此大恶之行,千刀万剐都不为过!”
他带兵打仗时 ,便是说一不二的性子,后来登基做了天子,更是万人之上,即便被儿子掀翻,也是高高在上的太上皇,何曾受过这等屈辱?
太上皇倒不至于天真的觉得皇帝真会处置乔家,甚至于连秦国夫人怕都不会杀,他只想要一个把柄,以此逼迫皇帝退让,亦或是娶章、裴两家的女郎为妻,又或者是别的什么。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他表现的极为强势。
皇帝静静坐在椅上,似乎并未听到太上皇的一番言辞,这叫后者有些心慌,暗自犹豫态度是否该再软化几分,一时间却拿不定主意。
正在这关头,却听殿外内侍恭谨道:“圣上,中书舍人魏元同、刘崇望已到。”
皇帝面无表情道:“传他们进来。”
两位中书舍人听闻皇帝传召,并不曾多想,只当是往显德殿去录诏,被内侍引着到了太极殿时,不禁惶然变色。
实在不是他们胆怯,而是太极殿乃是太上皇的住所,皇帝传他们前来,在此地制诰,其中隐含的政治意义实在是太大。
二人心下凛然,暗自加了一万个小心,跟随侍从进了内殿,连头都没敢抬,问安之后,便跪坐到桌案前,提笔等候吩咐。
皇帝的语调与神情一样淡漠,徐徐道:“蒋国公世子阴与刺客有交,行刺君上,罪在不赦,斩立决……”
魏元同与刘崇望听到此处,心中已如鼓擂。
皇帝虽只说了蒋国公世子一人,但有一个行刺天子的世子,蒋国公府如何能够保全?
只听了几句,但他们心里却是门儿清:蒋国公府,完了!
两位中书舍人能想明白的事情,太上皇自然也明白,面色惊变,心头急怒,扬声喝道:“逆子敢尔!”
他若不出这一声,两位中书舍人都不知道太上皇也在这儿,毕竟自打一进殿,他们就没敢抬头,现下听他出声,真是冷汗都要冒出来了。
谁不知道蒋国公裴安乃是太上皇的嫡系心腹,视为臂膀,甚至于结为儿女亲家?
太上皇是被儿子从皇帝宝座上生生掀下去,这事儿谁都知道,但皇帝毕竟还要脸,臣民面前总算维持着父慈子孝,可是今日,皇帝在太极殿,当着太上皇的面儿录诏,处死蒋国公世子,可就是光明正大的扇太上皇耳光了。
两位中书舍人汗出如浆,却不敢发一言,对视一眼,便再度低下头,只当太上皇不在此处,依照皇帝吩咐,开始录制诏书。
皇帝不急不缓道:“蒋国公裴安,于家,教子不善,有失察之责;于国,本性庸碌,构陷忠良,昔年以太上皇幸得进,今不可再居高位。”
太上皇听罢,怒的浑身颤抖,连声道:“逆子,逆子!”
皇帝恍若未闻,转了转手中那串紫檀木珠,继续道:“武德之时,政刑纰缪,官方弛紊,虽有天子昏庸,但裴安为相,当居首责。着削去蒋国公勋爵,没其家财,罢官还乡,后世子孙永不录用。”
两位中书舍人越听,头上冷汗便越多。
“武德”乃是太上皇所用年号,现下皇帝公然宣称武德之时纲纪混乱,政令荒谬,简直就是当着天下人的面儿将太上皇拖出去游街了。
两人心下打鼓,不禁思忖这对世间最尊贵的父子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以至于连最后的温情假面都戴不住,浑然不理会天下人可能会有的非议。
他们想到这儿,心头便痒痒的,下意识抬头去看太上皇神情,却见年过六旬的太上皇鼻青脸肿,神情狼狈,心神巨震,赶紧低下头去,假装自己什么都没看见。
皇帝似乎没有察觉到他们的动作,又或者是察觉到了,却又懒得管,太上皇怒火中烧,哪里顾得上这么两个小角色,至于皇太子,就更加不会主动开口了。
或许是因为方才说的太多,皇帝端起茶盏来用了一口,方才继续道:“皇城多砖石土木,无甚意趣,太上皇以弘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决意离宫徙居此处,并改名大安宫。”
所谓的弘义宫,便是皇帝登基之前的王府,无论亭台建筑,亦或是景致风光,都远远逊色与皇城,更不必说太极殿这样的长安之巅了。
再则,叫太上皇去住将自己掀下台的儿子的旧居,未免也太过诛心了。
这话一落地,两个中书舍人不需要看,都能猜到太上皇的神情。
果然,转瞬的宁寂过后,太上皇有些颤抖的声音响起,不像是方才的暴怒,反倒掺杂着几分胆怯:“你怎么敢,怎么敢……天下人都会非议的,不忠不孝,史书上……”
皇帝不以为意,淡淡道:“太上皇在宫中呆的闷了,一日也不能再留,即刻收拾行装,今日便搬出去吧,笨重东西也不需要带,捡些轻便的即可……”
第54章 认错
皇帝话音落地, 便有内侍宫人应声,施礼之后, 退出内殿, 显然是去帮着太上皇收拾行囊, 准备搬出宫去了。
至于魏元同与刘崇望这两位中书舍人, 却是恨不能将脑袋塞到脖子里边儿去,拼命减低自己的存在感。
太上皇早知自己与长子的关系难以挽回, 却不知他竟能做到这等地步,连这所剩无几的温情假面, 都不肯再维系下去。
“你, 你竟敢赶朕出宫?”
他花白的胡须颤抖,显示出主人此刻心中的不安与惊惧:“你当真要如此绝情?朕是你的父亲,是太上皇……”
皇帝置若罔闻,拨弄着手中那串紫檀木珠, 继续道:“鲁国公刘肇仁,佐命开唐, 功勋累累,只因偶有怨言, 竟被裴安诬告谋反丧命, 海内冤之。今复其勋爵, 还其家财, 令其长子树义承爵。”
两位中书舍人冷汗涔涔, 握笔的手都在颤, 勉强将这旨意书写, 终于听皇帝道:“好了,就到这儿吧。这几道旨意,交由中书令看过之后,下发到门下省去,验证无误之后,便明发天下。”
两人不约而同的松了口气,毕恭毕敬的站起身,应了声:“是。”
皇帝停了手上动作,将那串紫檀木珠握在手里,淡淡看他们一眼,道:“退下吧。”
两位中书舍人如蒙大赦,带着书就的几册圣旨,躬身施礼之后,逃命似的离开了此处。
内侍沉默着守在门外,目送他们离去之后,近前去合上了内殿的门,只留下太上皇与皇帝、皇太子三人无声的对视。
临近六月,天气已经有些燥热,不远处的杨树上栖息了一群蝉,不知疲倦的鸣叫,那声音透过窗扉,隐约进了内殿,连带着太上皇的心,都跟着浮躁起来。
“你这是什么意思?嗯?”
他站起身,步履艰难的来回踱步,面容扭曲,语气有点颠乱的道:“否决朕的政令,更改朕的旨意,还打算将朕赶出宫去?好,真是好……难道你还打算弑君吗?!”
皇帝道:“不至于。”
“不至于?”
太上皇听他轻描淡写的几个字,便觉心头一股火,忽的烧了起来,怒极反笑道:“难道朕还要谢过你的恩德吗?”
他面上笑意淡去,眼眶通红,暴怒道:“朕身为帝王,竟受此奇耻大辱,自古以来,便是闻所未闻,还不如一死了之!”
皇帝抬起眼,静静看了太上皇半晌,忽然微微后倾,有些闲适的靠在了椅背上。
他左手握住那串紫檀木珠,右手却探到腰间,将那柄太阿剑解下,丢到了太上皇面前。
金属质地的剑鞘落到厚实的地毯上,发出一声不甚重的闷响,然而落到太上皇耳中,这低低的一声,来的比九天雷鸣还要震撼。
他面色忽青忽白,双目圆睁,死死盯着那柄剑看了良久,忽然抬起一脚,将其踢到了远处。
“如果你真有这等胆气,三年前宫变那日便自尽了,何必等到今天?”
“你不敢。”皇帝淡淡道:“说到底,你也只是一个懦夫。”
皇太子漠然看了她一眼,道:“凡事有果必有因,你该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唐贵太妃还待说句什么,皇太子却不耐烦再听,吩咐人堵住她的嘴,却见内侍匆忙入内回禀:“太子殿下,圣上到了。”
几人对视一眼,齐齐迎了出去。
……
皇帝来时,对于今日之事,知道的不甚真切,只听传信的宫人说乔毓在太极殿外遇见了韩王,说的颇为相投,后来还一道往太极殿去了。
他与她相伴多年,极为了解她秉性,只听着几句描述,便知道她是打算作妖。
皇帝原本想着,事情若是闹大,自己总要帮她收尾,便起驾往太极宫去,不想走了一半儿,便遇上秦王派去的人了。
来人三言两语将事情说个清楚,又恭谨道:“太上皇受了点伤,不过并无性命之忧,唐贵太妃与韩王已经被太子殿下扣住了,至于如何处置,却要等圣上亲裁……”
皇帝年少时性情刚烈,人到中年,儿女绕膝之后,反倒愈见柔和。
这并不意味着他骨子里的刚强已经被岁月软化,相反的,是他本性中锋芒毕露的部分,被时间蒙上了盔甲,寒光内敛,威不可当。
回话的内侍叩头到地,却也能察觉到周遭气氛的凝滞,侍从们垂手而立,噤若寒蝉,宽阔无边的长廊,像是被什么看不见的东西阻绝开,没有任何声音,寂静的令人心慌。
如此过了半晌,那内侍方才听皇帝有些低沉的声音响起:“秦国夫人无恙?”
“是,”内侍斟酌着言辞,小心翼翼道:“秦国夫人只是受了些惊吓,并无大碍。”
皇帝点点头,没有再问别的,缄默着前行几步,忽然侧目望向太极殿方向。
那目光很冷,带着凛冽的杀机,就像三年前那个午后一样。
……
无需别人说,乔毓也知道这次的事儿大发了,毕竟自己不仅把太上皇打成这样,还附赠了一个唐贵太妃。
皇帝跟大外甥可不一样,后者是血脉相连,总是关爱体贴她的好孩子,前者……
乔毓不太敢往下想了,低着头站在皇太子和秦王后边儿,神情忏悔,脸上写满了“我有罪”三个字。
皇帝的眼底似乎凝着一片冰,面色沉沉,瞧见她后,道:“你过来。”
乔毓左右看看,发现是在叫自己,忙小步到了近前,小声道:“圣上有何吩咐?”
皇帝目光凝滞,上下打量她几眼,忽然抬手,钳住了她下颌。
乔毓吃痛,下意识想要挣开,不想还没等她有所反应,皇帝便先一步松开了手。
“高庸,”他淡淡道:“带她去显德殿思过。”
乔毓听得心头一跳,想要说句什么,却见皇帝下颌微收,唇线紧抿,显然已经怒到极致。
她心下一凛,没敢开腔。
高庸不敢高声,小心翼翼的近前,轻声道:“秦国夫人?”
乔毓低下头去,小声道:“走吧。”
……
乔毓走了,太极殿外气氛愈见凝滞,无人做声,唯有皇帝面笼寒霜,摩挲着手中那串紫檀木珠,发出一阵细微的碎响。
“太子留下,其余人都退下吧。”
约莫过了半刻钟,皇帝带着凛冽寒意的声音方才在众人耳边响起:“再传中书舍人魏元同、刘崇望前来制诰。”
内侍与宫人们面色顿变,饶是秦王,神情中也不禁闪过一抹诧异。
在这样的档口传召中书舍人前来制诰,大唐的天,只怕真要变了。
想归想,众人动作却不迟疑,向皇帝躬身施礼,先后退下,皇帝淡淡颔首,不发一言,转身走进了内殿,皇太子自然跟随。
太上皇伤的不轻,从脑袋到肚腹,没一个好地儿,宫人内侍虽然帮着擦拭血迹,更换衣袍,却难以消除面颊上的青紫淤痕,更不必说破裂的唇角与丢失的牙齿了。
过了这么久的时间,他头脑中的轰鸣减轻了些,思维也逐渐恢复原状,被疼痛控制良久的情绪,尽数被愤怒占据。
“乔氏万死,乔家也该满门抄斩!”
太上皇目眦尽裂,向皇帝道:“区区臣女,竟敢在宫中如此行凶,如此大恶之行,千刀万剐都不为过!”
他带兵打仗时 ,便是说一不二的性子,后来登基做了天子,更是万人之上,即便被儿子掀翻,也是高高在上的太上皇,何曾受过这等屈辱?
太上皇倒不至于天真的觉得皇帝真会处置乔家,甚至于连秦国夫人怕都不会杀,他只想要一个把柄,以此逼迫皇帝退让,亦或是娶章、裴两家的女郎为妻,又或者是别的什么。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他表现的极为强势。
皇帝静静坐在椅上,似乎并未听到太上皇的一番言辞,这叫后者有些心慌,暗自犹豫态度是否该再软化几分,一时间却拿不定主意。
正在这关头,却听殿外内侍恭谨道:“圣上,中书舍人魏元同、刘崇望已到。”
皇帝面无表情道:“传他们进来。”
两位中书舍人听闻皇帝传召,并不曾多想,只当是往显德殿去录诏,被内侍引着到了太极殿时,不禁惶然变色。
实在不是他们胆怯,而是太极殿乃是太上皇的住所,皇帝传他们前来,在此地制诰,其中隐含的政治意义实在是太大。
二人心下凛然,暗自加了一万个小心,跟随侍从进了内殿,连头都没敢抬,问安之后,便跪坐到桌案前,提笔等候吩咐。
皇帝的语调与神情一样淡漠,徐徐道:“蒋国公世子阴与刺客有交,行刺君上,罪在不赦,斩立决……”
魏元同与刘崇望听到此处,心中已如鼓擂。
皇帝虽只说了蒋国公世子一人,但有一个行刺天子的世子,蒋国公府如何能够保全?
只听了几句,但他们心里却是门儿清:蒋国公府,完了!
两位中书舍人能想明白的事情,太上皇自然也明白,面色惊变,心头急怒,扬声喝道:“逆子敢尔!”
他若不出这一声,两位中书舍人都不知道太上皇也在这儿,毕竟自打一进殿,他们就没敢抬头,现下听他出声,真是冷汗都要冒出来了。
谁不知道蒋国公裴安乃是太上皇的嫡系心腹,视为臂膀,甚至于结为儿女亲家?
太上皇是被儿子从皇帝宝座上生生掀下去,这事儿谁都知道,但皇帝毕竟还要脸,臣民面前总算维持着父慈子孝,可是今日,皇帝在太极殿,当着太上皇的面儿录诏,处死蒋国公世子,可就是光明正大的扇太上皇耳光了。
两位中书舍人汗出如浆,却不敢发一言,对视一眼,便再度低下头,只当太上皇不在此处,依照皇帝吩咐,开始录制诏书。
皇帝不急不缓道:“蒋国公裴安,于家,教子不善,有失察之责;于国,本性庸碌,构陷忠良,昔年以太上皇幸得进,今不可再居高位。”
太上皇听罢,怒的浑身颤抖,连声道:“逆子,逆子!”
皇帝恍若未闻,转了转手中那串紫檀木珠,继续道:“武德之时,政刑纰缪,官方弛紊,虽有天子昏庸,但裴安为相,当居首责。着削去蒋国公勋爵,没其家财,罢官还乡,后世子孙永不录用。”
两位中书舍人越听,头上冷汗便越多。
“武德”乃是太上皇所用年号,现下皇帝公然宣称武德之时纲纪混乱,政令荒谬,简直就是当着天下人的面儿将太上皇拖出去游街了。
两人心下打鼓,不禁思忖这对世间最尊贵的父子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以至于连最后的温情假面都戴不住,浑然不理会天下人可能会有的非议。
他们想到这儿,心头便痒痒的,下意识抬头去看太上皇神情,却见年过六旬的太上皇鼻青脸肿,神情狼狈,心神巨震,赶紧低下头去,假装自己什么都没看见。
皇帝似乎没有察觉到他们的动作,又或者是察觉到了,却又懒得管,太上皇怒火中烧,哪里顾得上这么两个小角色,至于皇太子,就更加不会主动开口了。
或许是因为方才说的太多,皇帝端起茶盏来用了一口,方才继续道:“皇城多砖石土木,无甚意趣,太上皇以弘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决意离宫徙居此处,并改名大安宫。”
所谓的弘义宫,便是皇帝登基之前的王府,无论亭台建筑,亦或是景致风光,都远远逊色与皇城,更不必说太极殿这样的长安之巅了。
再则,叫太上皇去住将自己掀下台的儿子的旧居,未免也太过诛心了。
这话一落地,两个中书舍人不需要看,都能猜到太上皇的神情。
果然,转瞬的宁寂过后,太上皇有些颤抖的声音响起,不像是方才的暴怒,反倒掺杂着几分胆怯:“你怎么敢,怎么敢……天下人都会非议的,不忠不孝,史书上……”
皇帝不以为意,淡淡道:“太上皇在宫中呆的闷了,一日也不能再留,即刻收拾行装,今日便搬出去吧,笨重东西也不需要带,捡些轻便的即可……”
第54章 认错
皇帝话音落地, 便有内侍宫人应声,施礼之后, 退出内殿, 显然是去帮着太上皇收拾行囊, 准备搬出宫去了。
至于魏元同与刘崇望这两位中书舍人, 却是恨不能将脑袋塞到脖子里边儿去,拼命减低自己的存在感。
太上皇早知自己与长子的关系难以挽回, 却不知他竟能做到这等地步,连这所剩无几的温情假面, 都不肯再维系下去。
“你, 你竟敢赶朕出宫?”
他花白的胡须颤抖,显示出主人此刻心中的不安与惊惧:“你当真要如此绝情?朕是你的父亲,是太上皇……”
皇帝置若罔闻,拨弄着手中那串紫檀木珠, 继续道:“鲁国公刘肇仁,佐命开唐, 功勋累累,只因偶有怨言, 竟被裴安诬告谋反丧命, 海内冤之。今复其勋爵, 还其家财, 令其长子树义承爵。”
两位中书舍人冷汗涔涔, 握笔的手都在颤, 勉强将这旨意书写, 终于听皇帝道:“好了,就到这儿吧。这几道旨意,交由中书令看过之后,下发到门下省去,验证无误之后,便明发天下。”
两人不约而同的松了口气,毕恭毕敬的站起身,应了声:“是。”
皇帝停了手上动作,将那串紫檀木珠握在手里,淡淡看他们一眼,道:“退下吧。”
两位中书舍人如蒙大赦,带着书就的几册圣旨,躬身施礼之后,逃命似的离开了此处。
内侍沉默着守在门外,目送他们离去之后,近前去合上了内殿的门,只留下太上皇与皇帝、皇太子三人无声的对视。
临近六月,天气已经有些燥热,不远处的杨树上栖息了一群蝉,不知疲倦的鸣叫,那声音透过窗扉,隐约进了内殿,连带着太上皇的心,都跟着浮躁起来。
“你这是什么意思?嗯?”
他站起身,步履艰难的来回踱步,面容扭曲,语气有点颠乱的道:“否决朕的政令,更改朕的旨意,还打算将朕赶出宫去?好,真是好……难道你还打算弑君吗?!”
皇帝道:“不至于。”
“不至于?”
太上皇听他轻描淡写的几个字,便觉心头一股火,忽的烧了起来,怒极反笑道:“难道朕还要谢过你的恩德吗?”
他面上笑意淡去,眼眶通红,暴怒道:“朕身为帝王,竟受此奇耻大辱,自古以来,便是闻所未闻,还不如一死了之!”
皇帝抬起眼,静静看了太上皇半晌,忽然微微后倾,有些闲适的靠在了椅背上。
他左手握住那串紫檀木珠,右手却探到腰间,将那柄太阿剑解下,丢到了太上皇面前。
金属质地的剑鞘落到厚实的地毯上,发出一声不甚重的闷响,然而落到太上皇耳中,这低低的一声,来的比九天雷鸣还要震撼。
他面色忽青忽白,双目圆睁,死死盯着那柄剑看了良久,忽然抬起一脚,将其踢到了远处。
“如果你真有这等胆气,三年前宫变那日便自尽了,何必等到今天?”
“你不敢。”皇帝淡淡道:“说到底,你也只是一个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