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想了想便说道:“对了,清河,要不你拿出积蓄,我们这些人再帮你凑凑,你在县城买个小院子先住着。”
  赵清河正色道:“其实我早有此想法,只是钱不凑手。”
  张小北又问县城的房子价格,赵清海说房子什么价位的都有,根据房子的地段和房屋质量几十两到几百两不等,最便宜的应该是城北那一带,但是那里人太杂乱,不是个好去处,贵的就是潘家食肆那边,不过一般人买不起。
  三人又在书房坐了一会儿,便到了午饭时间。
  张家的饭菜跟往常一样丰盛,不过,这却是赵家兄弟吃得最为拘谨别扭的一顿饭,两人是满身的不自在。
  等到吃完饭,两人就借口有事便匆匆告辞。
  张小北送他们出门时,赵清河突然说道:“小北,就在刚刚,我突然做了一个决定。”
  张小北怔了一下,“嗯?”
  赵清河脸上扯出一丝笑容,缓声说道:“我决定跟我哥一起去做生意。”
  “你要做生意?什么生意?”
  赵清河道:“我还没想好,但是我肯定不能这样下去了。我必须得拿出点行动才能让你娘把小枝交给我。”
  张小北知道赵清河是个谨慎的人,他应该不会做没把握的事。
  他低头沉吟片刻,说道:“你等我一下,我抄的两本书忘了给你了。”
  张小北迅速返回书房,找出那两书,然后再小心地把书柜挪开,抠下一块砖头,从里面找出一个铁盒子,拿出里面的碎银,他掂了掂,大概有十二三两,这些钱有一大部分是潘家食肆的分红,剩下一部分是他抄书赚的钱。他都存着没花。现在就拿出来借给赵清河当生意本钱吧。
  张小北把钱装进荷包,再找了个包袱皮把书还有荷包一起装进去把包袱系结实了,一路跑过拿给赵清河:“书我给你装进去了,回家一定要记得看。”
  赵清河道过谢,笑着接过了包袱,三人挥手告别。
  赵家兄弟离开后,张耀祖也从木匠家回来了。胡氏就把他们俩来求亲的事告诉了张耀祖。张耀祖也是呆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他跟胡氏一样,对赵清海和小叶是不置可否,这毕竟轮不到他们作主。但对于赵清河和小枝,那就是不同意。
  胡氏叹了口气道:“我已经答应清河了,这事年后再给他回话。”
  张耀祖摇头:“啥时候回话都一样,咱们家小枝寻的人家不能比小草差了。”
  腊月二十八那天,张小草终于回家了。是潘掌柜和潘云珠亲自送回来的。张家人自是热情招待不提。
  张小草一回到家也听说了赵家兄弟提亲的事,不过,她站过妹妹这一边,说只要妹妹同意,她就支持。
  这是张小草在娘家过的最后一个新年,胡氏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筹办年货,格外优待大女儿。做了许多张小草以往爱吃的吃食。
  张小草想着出嫁在即,跟家人也更亲密。特别跟二妹小枝,整天有说不完的话。
  二房那边,张发财和杜氏到底还是没扭过张小叶,最终答应了赵清海的求亲。
  而赵清海和赵清河却在过年之际,离开了成新县。
  张小北收到了赵清海的朋友送来的两封信,一封就是赵清河的,只有寥寥数语:“……书和银子都已收到,多谢,我和哥哥出发去外县,后会有期。”
  另一逢却是黑妮的,张小北看着上面那歪歪扭扭的字体,忍不住笑了起来。她的进步挺大的。
  第81章 嫁女
  张小北收到赵清河的信后, 跟爹娘提了几句。
  胡氏有些心疼两人,不由得叹道:“这大过年的, 别人都往家赶,他们倒好,偏偏往外跑。”
  张小北说道:“赵清河说,这事宜早不宜迟,等不及到年后了。”
  张耀祖却说道:“这两个愣头青以为到外面就能挣到钱呢, 别到时候啥都没捞着, 连家都回不了。”
  不用张小北, 胡氏就忍不住替两人说话:“清海咋样我不清楚, 但清河这娃是很靠谱的,他不至于到那个地步。”
  张耀祖闷声闷气地道:“天底下靠谱的人多了, 也没见都发家。”
  张小北不明白他爹怎么就突然杠精附体了,也有可能就是不满意赵清河。
  他现在多说无益, 赵清河需要时间证明自己。
  张小北懒得跟爹娘做无谓的争论, 就到姐姐房里去看看。
  这会儿,张小草正在跟张小枝商量绣花和做鞋的事。
  他们这地方有个规矩,就是新嫁娘得给婆家人亲手做衣裳鞋子之类的东西,不能买, 也不能让别人代劳。估计是存着考验新娘女红的心思。张小草过完年不久就出嫁了, 现在时间很紧。
  好在她早有准备, 把潘掌柜潘云博潘云珠的鞋码都要过来了。三双鞋子倒也来得及做。他们这会儿正在讨论花样子。
  张小北一来,张小草就拉着他说道:“小北,你有没有跟着先生学画画?能不能给我画个花样子?”
  张小北说道:“这几年我光顾着读书了, 画画还真没怎么学。”
  他看到大姐二姐一脸失望的样子,连忙又说道:“虽然没学画画,不过,先生送了我一本画册,我拿给你们瞧瞧。”
  张小北说完就跑到书房把那本画册拿出来。
  张小草和张小枝两人抢着看,一边看一边出声赞叹:“画得真像,真好。”
  翻了一会儿,张小草就选了一副幅当绣花的底图。张小枝则一口气选了好几幅,她准备把这些绣到织成的白布上。
  张小北等两人选好画,这才把赵清河来信的事轻描淡地说了。
  张小枝听罢,默然不语,看得出来,她既感动又担忧。
  张小草唏嘘感慨了一番也没再说什么。
  ……
  新年很快就到了。除夕这天晚上,下起了大雪。外面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屋里生起了火,温暖如春。他们全家围着饭桌而坐,桌上饭菜十分丰盛,鸡鸭鱼肉样样齐全,饭菜是张小草掌厨,胡氏和张小枝打下手。
  开席后,大家一边品尝着饭菜一边夸张小草,厨艺比以前进步太多了。
  张小草满脸红光,笑得十分开心。
  张小枝大多数时候也笑得开心,只是在不笑的间隙,她会失神地望望窗外,喃喃说道:“这大雪天,行路可不容易。”
  胡氏朝她望了一眼,张小枝怕爹娘多心,赶紧收敛心绪,继续与大家说笑。
  吃完年夜饭,还要守岁包饺子,要在新年到头的第一个时辰吃饺子。
  张小北早睡惯了,到底还是没守住,中途就回屋睡了。睡了一会儿又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吵醒。吵醒之后,他迷糊一会儿又接着睡。这一觉就到了天亮。
  第二天清晨,推门一看,只见外面一片银装素裹,雪光照得人睁不开眼。
  胡氏和张小草正在院里扫雪。
  张小北穿好衣裳,笑嘻嘻地跑到院子里说道:“娘,大姐,新年好。”
  两人笑了一下,也高兴地说道:“一会儿给你发红包。”
  她们发张小北也不会要,毕竟他都十四岁了,哪里还好意思要红包。
  大家一起把院子里打扫干净,张小北还和张小花堆了个雪人。
  胡氏则在屋里准备红包还有待客用的瓜子点心。等吃过早饭,就该有大人孩子来串门了。他们家卖过瓜子,这东西自然不缺。
  对于串门,张小北倒是不反感,毕竟再闹腾也就过年这几天。大家就乐呵乐呵呗。
  虽然他不反感别人来串门,可是并不喜欢到别人家串门呀。然而,他是躲不掉的。
  刚吃过早饭,他爹就吩咐他们姐弟四个换上新衣裳,去老宅给爷爷奶奶拜年。
  四人对视一眼,虽然都不大乐意,但不去也不好,只能过去呆一会儿了。
  四人梳好新衣裳,说说笑笑出了家门。路上遇到乡邻也都笑着打招呼。
  四姐弟引起了村民们的议论。
  有的说,“张老三家这底子可真不错,你看看人家闺女儿子都长得挺俊。”
  有人接着说道:“谁说不是呢。这姐弟几个在咱村里是数得着的。”
  还有人说道:“这几个孩子不光长得好看,性子也好,你看小北,人家可是秀才,可是每回见了人都先笑着跟你说话。哪像有些人,屁都不是,拽得要上天。”
  这个有些人,说得就是张小宝。他素来是看不上这些乡下泥腿子的,屈居乡下本来已经让他够委屈了,何况他的名声又坏掉,被那些他瞧不上的人指指点点,哪里还有好面色给他们?平常他见了人,都是视而不见。
  乡亲们的议论张小北没听到,但被路过的老张头听了个正着。人们一见到老张头便笑着说道:“张大爷,你三儿子家的四个孩子朝你家去了。”
  老张头高兴地说道:“哎,我这就回去。”
  姐弟四人进了老宅,向罗氏问好。
  罗氏也是热情招待,又是拿糖又是抓瓜子的。
  几个人正在说话间,老张头也回来了。姐弟四人又是一番问好说吉祥话。
  老张头乐得合不拢嘴,硬是给四个塞了压岁钱,不要都不行。用他的话说,再大在他跟前也是孩子。四人只得收下。
  本来气氛还挺好,结果,张富贵和江氏一进来,气氛就变僵了。
  江氏一开口就是阴阳怪气地,“哟,是你们几个呀,难得还记得你爷奶家的门朝哪开,我还以为你们都忘了呢。”
  张小草冷淡地说道:“大娘,你说这话可没不对,每年过年过节,我家该有的节礼可都没落过。”
  张富贵赶紧打圆场道:“小草,你大娘也没别的意思,她就是说你们来看你爷奶的次数太少了。啥节礼不节礼的,孝敬老多少都是应该的,老提这些干啥。”
  这话一出,把四姐弟气得够呛。
  张小北接道:“大伯,我大姐也没别的意思,大伯娘说我们家忘记老人,我大姐只是提醒她我们没忘,节礼年礼只是一个证明,并没有别的意思,倒是大伯你这么忌讳干什么?还有,我们平常来的次数是不多,可是为什么来得少,别人不明白,大伯难道不明白?”
  张富贵装傻充愣:“我明白啥?你们不来是你们忙呗,一个个都是大忙人。”
  张小北看了看爷爷奶奶,似笑非笑道:“我们是忙不假,可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大伯和大伯娘,今天可是过年,我们来拜年,你们就这么阴阳怪气,一唱一和地挤兑我们姐弟四个,更别说平常了,你让我们怎么来?”
  他们说话的时候,老张头和罗氏就在皱着眉头,等到张小北的话音一落,罗氏就呵斥两人:“你们两人没事都给我出去,大过年的,就不能好好说话。”
  江氏道:“娘,我咋地了?我哪儿说错了。我一个当长辈的,说晚辈几句还不行了?”
  老张头沉下脸道:“老大媳妇,我跟你娘都在,还轮不到你来教训小北他们。你们两个串门子去了,别在家了。我们老两口想跟孙子孙女好好说说话。”
  张富贵和江氏虽然心里憋屈,但也不敢逆着爹娘,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
  他们离开不久,小叶带着张小多也来拜年了。堂屋里更加热闹。
  大家说说笑笑,热闹非常。老张头和罗氏在一旁看着也是十分满足。
  罗氏说道:“你们不要听大伯娘的,她就是坏在那张嘴上。以后有空常来。”
  张小多童言无忌:“奶奶,我们不是想来是因为烦大伯母一家,今天姐姐看他们走了,我们才来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