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一头一尾
张重到带着芃芃到书店的时候,前排书架上已经摆了几堆《激荡文学》,在《激荡文学》旁边摆着的就是《科幻世界》、《幻武》等杂志。
为了避免冲突,几家杂志的发行时间都错开了,所以现在在书架上放的其他杂志其实是出来有几天了。
这边书店比较小,又是大早上,所以书架旁边的围着的人并不是十分多,也就两三个人而已,而这仅有的两三个人都在翻《激荡文学》。
张重也拿起了一本《激荡文学》,翻到了目录,自己总共上了两篇小说。
而这两篇小说竟然占据了一头一尾的位置。
《变色龙》在前,《解忧杂货店》在后。
这就有点儿意思了。
随手翻了翻,这一期的《激荡文学》总共连载的《解忧杂货店》大概有五千字的篇幅,三页多,也就是接近两张纸的版面。
而《变色龙》是独自占据了一页。
当他拿了杂志准备回家的时候,旁边两个少年的谈话引起了他的注意。
“伟哥,大清早的咱们来书店就为了买《激荡》,啥时候不能买啊,偏要一大早爬起来,要不是你跟我说要去打篮球,我才不跟你来。”一个小胖子,对同伴抱怨道,他的同伴是个瘦子,两人站在一起是个鲜明的对比。
“你能不能不要叫我伟哥?”
“好的,杨伟哥。”
……
“算了,你还是叫我伟哥吧,至少,听着要刚一点。”
“我也是这样觉得的,不过你到底为什么这么急着过来买这《激荡》?”
“是《激荡文学》。”杨伟纠正道,文学两字咬得特别重。
“少说两个字省点力气。”
“可拉倒吧,就你一天天话都不够你说的,还省力气?”杨伟撇了撇嘴,“我是听说《解忧杂货店》要在《激荡文学》上连载,就来看看它一次性连载多少,这作者不知道这些天是来大姨妈了还是怎么了,一天两千字雷打不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完本。”
张重吸了吸鼻子,感觉有些要打喷嚏的节奏。
“那这上面连载进度怎么样?”
杨伟摇了摇头,“还不如线上的,半个月只有五千字,我估计想要看完一本书得要一年,坑钱货,算了,反正我爸也要看,等我把其他的看完给他算了。”
其实按照现在的连载速度,一个月也就一万字,一本《解忧杂货店》就算是一年的时间也连载不完。
不过还是会有人跟着看,毕竟现在还是有一部分人不习惯在线上阅读,比如杨伟的爸爸。
而且如果有些人在实体刊上看到《解忧杂货店》,觉得不过瘾,想要看完就必须到网站上看,又能反向带去一波流量。
而且在网站上看书,网站能赚更多。
《激荡文学》网站的流量其实并不太出众,跟实体销量恰恰相反,《激荡文学》的网站流量比其他那些通俗文学小说网站要少很多,显得更小众一些。
所以《激荡文学》也想把自己的网站流量给带起来,用实体带流量,肯定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张重听两个少年说了会儿话,就带着芃芃赶紧走了,再呆下去,说不定又要听到一些骂自己的话,还是先走为妙。
不过他刚结完账走出书店大门的时候,忽然感觉鼻子一痒,一个喷嚏就打了出来。
他扭头看了看两个少年的方向,那个叫杨伟的孩子正比划着手势愤恨地说些什么。
张重揉了揉鼻子,心说肯定是被这家伙骂了。
他知道这段时间更新速度太慢,很多读者都有怨言,不过他也是为了配合网站,毕竟实体刊刚出来,单行本也要一个月时间。
如果他早早地就把书给完结了,那么热度很快就会下去,非常不利于宣传。
说实话,确实有些坑,不过现在对他来说,这毕竟是生意,赚钱才是第一要务。
走了一截,张重感觉芃芃一直再看自己,就低头问道,“芃芃,为什么一直盯着爸爸?”
芃芃歪着头,小脸露出一丝担心,“爸爸,你是不是生病啦,为什么打喷嚏,还一直揉鼻子呀?”
张重笑着摇头,“爸爸没有生病,爸爸只是鼻子有些痒。”
芃芃摸了摸脑袋,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哦,我知道啦,肯定是杨树毛毛飘得太多,飞到爸爸鼻子里面啦,爸爸鼻孔比芃芃的鼻孔大好多,所以杨树毛毛才会飞进去,是不是呀?”
张重点了点头,芃芃说的杨树毛毛就是杨树絮。
当年也不知道是哪个奇才,在江阳市大街小巷种满了杨树,这些树长大之后,随着时间越来越长,每年的花絮也就越来越多。
现在每年一到春天杨絮飘得就像下雪一样。
不过现在不是杨絮的季节,芃芃大概也是看过了春天的景象,所以才会这么说。
芃芃又拍了拍张重手上的《激荡文学》,说道,“爸爸,这个书家里面有好多本呢,在奶奶的书架子上,你想要看可以在家看呀,不用到这里来的,芃芃感觉还有点困,想要回去睡觉觉。”
“小懒猪。”张重揉了揉小家伙的脑袋,笑着说道,然后一把把她抄在怀里,“走,爸爸带你回家。”
……
“五年级植物人是谁?”
在今天,这个问题在无数人的脑海中浮现。
那些在网站上看过《解忧杂货店》和变色龙的人或许并不奇怪,但是其他人却对这一期一头一尾两篇文章都出自一人之手感到惊讶,特别是这个作者的笔名他们根本没听过。
是马甲么?
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这个,毕竟大作家用马甲的事情屡见不鲜,说不定这一次也是。
许多“侦探”开始上线,他们一边分析着《变色龙》和《解忧杂货店》的写作手法,一边在脑海中对比着一些知名作家。
《变色龙》篇幅很短,看不出来什么,所以大部分“侦探”都把视线放在了《解忧杂货店》上。
有人说这是小苍耳的马甲。
小苍耳原名于春雨,也是当代比较著名的青年小说作家,代表作有很多。
这位写作风格比较清爽,语言简练,而且故事线都比较复杂,《解忧杂货店》确实有些像他的作品。
最关键的是,余春雨非常喜欢用马甲,人们已经知道的,排除小苍耳之外,至少还有七八个马甲,更别说还有人们没发现的了。
为了避免冲突,几家杂志的发行时间都错开了,所以现在在书架上放的其他杂志其实是出来有几天了。
这边书店比较小,又是大早上,所以书架旁边的围着的人并不是十分多,也就两三个人而已,而这仅有的两三个人都在翻《激荡文学》。
张重也拿起了一本《激荡文学》,翻到了目录,自己总共上了两篇小说。
而这两篇小说竟然占据了一头一尾的位置。
《变色龙》在前,《解忧杂货店》在后。
这就有点儿意思了。
随手翻了翻,这一期的《激荡文学》总共连载的《解忧杂货店》大概有五千字的篇幅,三页多,也就是接近两张纸的版面。
而《变色龙》是独自占据了一页。
当他拿了杂志准备回家的时候,旁边两个少年的谈话引起了他的注意。
“伟哥,大清早的咱们来书店就为了买《激荡》,啥时候不能买啊,偏要一大早爬起来,要不是你跟我说要去打篮球,我才不跟你来。”一个小胖子,对同伴抱怨道,他的同伴是个瘦子,两人站在一起是个鲜明的对比。
“你能不能不要叫我伟哥?”
“好的,杨伟哥。”
……
“算了,你还是叫我伟哥吧,至少,听着要刚一点。”
“我也是这样觉得的,不过你到底为什么这么急着过来买这《激荡》?”
“是《激荡文学》。”杨伟纠正道,文学两字咬得特别重。
“少说两个字省点力气。”
“可拉倒吧,就你一天天话都不够你说的,还省力气?”杨伟撇了撇嘴,“我是听说《解忧杂货店》要在《激荡文学》上连载,就来看看它一次性连载多少,这作者不知道这些天是来大姨妈了还是怎么了,一天两千字雷打不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完本。”
张重吸了吸鼻子,感觉有些要打喷嚏的节奏。
“那这上面连载进度怎么样?”
杨伟摇了摇头,“还不如线上的,半个月只有五千字,我估计想要看完一本书得要一年,坑钱货,算了,反正我爸也要看,等我把其他的看完给他算了。”
其实按照现在的连载速度,一个月也就一万字,一本《解忧杂货店》就算是一年的时间也连载不完。
不过还是会有人跟着看,毕竟现在还是有一部分人不习惯在线上阅读,比如杨伟的爸爸。
而且如果有些人在实体刊上看到《解忧杂货店》,觉得不过瘾,想要看完就必须到网站上看,又能反向带去一波流量。
而且在网站上看书,网站能赚更多。
《激荡文学》网站的流量其实并不太出众,跟实体销量恰恰相反,《激荡文学》的网站流量比其他那些通俗文学小说网站要少很多,显得更小众一些。
所以《激荡文学》也想把自己的网站流量给带起来,用实体带流量,肯定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张重听两个少年说了会儿话,就带着芃芃赶紧走了,再呆下去,说不定又要听到一些骂自己的话,还是先走为妙。
不过他刚结完账走出书店大门的时候,忽然感觉鼻子一痒,一个喷嚏就打了出来。
他扭头看了看两个少年的方向,那个叫杨伟的孩子正比划着手势愤恨地说些什么。
张重揉了揉鼻子,心说肯定是被这家伙骂了。
他知道这段时间更新速度太慢,很多读者都有怨言,不过他也是为了配合网站,毕竟实体刊刚出来,单行本也要一个月时间。
如果他早早地就把书给完结了,那么热度很快就会下去,非常不利于宣传。
说实话,确实有些坑,不过现在对他来说,这毕竟是生意,赚钱才是第一要务。
走了一截,张重感觉芃芃一直再看自己,就低头问道,“芃芃,为什么一直盯着爸爸?”
芃芃歪着头,小脸露出一丝担心,“爸爸,你是不是生病啦,为什么打喷嚏,还一直揉鼻子呀?”
张重笑着摇头,“爸爸没有生病,爸爸只是鼻子有些痒。”
芃芃摸了摸脑袋,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哦,我知道啦,肯定是杨树毛毛飘得太多,飞到爸爸鼻子里面啦,爸爸鼻孔比芃芃的鼻孔大好多,所以杨树毛毛才会飞进去,是不是呀?”
张重点了点头,芃芃说的杨树毛毛就是杨树絮。
当年也不知道是哪个奇才,在江阳市大街小巷种满了杨树,这些树长大之后,随着时间越来越长,每年的花絮也就越来越多。
现在每年一到春天杨絮飘得就像下雪一样。
不过现在不是杨絮的季节,芃芃大概也是看过了春天的景象,所以才会这么说。
芃芃又拍了拍张重手上的《激荡文学》,说道,“爸爸,这个书家里面有好多本呢,在奶奶的书架子上,你想要看可以在家看呀,不用到这里来的,芃芃感觉还有点困,想要回去睡觉觉。”
“小懒猪。”张重揉了揉小家伙的脑袋,笑着说道,然后一把把她抄在怀里,“走,爸爸带你回家。”
……
“五年级植物人是谁?”
在今天,这个问题在无数人的脑海中浮现。
那些在网站上看过《解忧杂货店》和变色龙的人或许并不奇怪,但是其他人却对这一期一头一尾两篇文章都出自一人之手感到惊讶,特别是这个作者的笔名他们根本没听过。
是马甲么?
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这个,毕竟大作家用马甲的事情屡见不鲜,说不定这一次也是。
许多“侦探”开始上线,他们一边分析着《变色龙》和《解忧杂货店》的写作手法,一边在脑海中对比着一些知名作家。
《变色龙》篇幅很短,看不出来什么,所以大部分“侦探”都把视线放在了《解忧杂货店》上。
有人说这是小苍耳的马甲。
小苍耳原名于春雨,也是当代比较著名的青年小说作家,代表作有很多。
这位写作风格比较清爽,语言简练,而且故事线都比较复杂,《解忧杂货店》确实有些像他的作品。
最关键的是,余春雨非常喜欢用马甲,人们已经知道的,排除小苍耳之外,至少还有七八个马甲,更别说还有人们没发现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