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幕后黑手!
苏轼要和吕诲打对台戏,欧阳辩并没有阻拦,虽说自己要把吕诲搞下台,苏轼若是出手,然后以后接手御史中丞的位置,看着看似不太好,但是在欧阳辩的集团里面却是很有必要的。
苏轼一直游离在欧阳辩的集团之外,虽说都是同年,但苏轼和欧阳辩这个小集团走得并不近,但欧阳辩却一直在为苏轼铺路,这在小集团内部其实也是有非议的。
苏轼兄弟,一个苏轼,一个苏辙,相对来说都是相当受重用的。
苏轼兄弟中间还丁忧了一次,但发展依然不慢于他们,即便是远在庆州的苏辙,现在也是独知庆州,和环庆路经略使章惇两人相互配合,为庆州工业园保驾护航,虽说只是一个知州,但那可是西夏边境这等封疆大吏啊。
论说现在嘉佑二年中,除了欧阳辩和吕惠卿之外,混得最好的就是章惇、王韶、苏辙、苏轼了,其余的人则是稍差一些。
王韶现在是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相当于机要秘书)之职,主持开拓熙河之事务。
苏辙混得好理所当然,因为他在欧阳辩去知庆州的时候选择了跟随,在庆州也辅助欧阳辩干了大事,受到如今的馈赠理所当然,同年们并没有任何意见。
但苏轼却不一样,他很潇洒,饮酒赋词,游离在团队之外,在大家都在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的时候,他却悠游林下,所发政见也并不全然与小集体相同,甚至在同年们在条例司的时候,他还出声反驳王安石的政策,其实那些政策又和条例司息息相关,大约就是同年们亲手制定的,苏轼反对,就是在反对他们。
欧阳辩对苏轼的偏爱,让不少人颇有微词,尤其是曾布的怪话颇多。
尤其是上一次将监察御史的职位给到了苏轼,更是让眼馋那个位置的人心生不满。
欧阳辩对这些还是有些了解的,所以苏轼愿意去发声,愿意去正面对抗他的上司,从某方面来说,这就是对欧阳辩偏爱的回报,欧阳辩也好对其他人交代。
在团队里面,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个道理在哪里都是适用的。
这一次苏轼若是足够给力,到时候御史中丞之职给到他,团队里面至少是没有人觉得不行,苏轼也会因此融入到团队中来。
这是个好事情。
……
欧阳宅。
欧阳家几个兄弟分居已久,在他们每个人结婚之时,便都一个个搬出去住了,这和当时风俗显得有些不同。
此时的风俗还是大家族作风,大家好几代最好还是住在一起,一方面相互照顾方便,另一方面,税收等等各个方面也相对比较优惠。
不过欧阳家并不在乎这个,这也是欧阳辩的提议,欧阳修当时虽然有些不太愿意,但因为房子都买在不远处,其实也没有什么不方便的。
其实主要还是当时都是买的小院子,当真要住一起还是颇不方便。
欧阳辩很少就是自己搬出去住的,因为他的应酬太多,嘉佑年间时候,苏家父子、曾家兄弟都是在他那里备考的,所以相互之间感情颇好。
不过欧阳修致仕之后,便和欧阳辩住在一起了,即便他其实喜欢的是颍州,但是对自己幼子的喜爱,让他舍弃了颍州的安逸生活。
欧阳修去世后,欧阳辩几兄弟去守陵丁忧,薛夫人等人则是在汴京城居住,欧阳辩提前回来了,薛夫人自然是过来与欧阳辩一家一起住的。
现在人也不少了,欧阳辩夫妻两个,和儿子欧阳茂,以及薛夫人,现在又有一个王桓一起,加上门房奴仆等等,其实人也不少了。
欧阳辩富可敌国,但性子还是喜好简朴,院子其实并不大,但周边的院子都是他的,里面住着的都是他的侍卫们,以他的院子为核心散布出去,方便保证他的安全。
黄好谦的马车进入这个范围之后,立即就被人盯上了,不过马车上挂出一个有特别标志的小灯笼,盯着的人顿时少了很多,有人过去查看了一下,发现只有黄好谦以及车夫两人,便放行了。
不过黄好谦提着的心并没有放下,因为他还是觉得有人在暗处盯着他。
黄好谦被门房引到客厅,一会欧阳辩就出来了,身着燕服,颇为随意,黄好谦赶紧站起来。
欧阳辩呵呵笑道:“最近的弹劾写得不错啊,几道兄。”
黄好谦赶紧道:“有季默提供的材料,我要是还赶不走几个人,那我就是酒囊饭桶了。”
欧阳辩大笑起来。
黄好谦在御史台当御史,每个月都有任务,欧阳辩便给他提供一些材料完成任务,黄好谦战斗力不错,颇是驳倒了一些人,最近声势营造得相当不错。
黄好谦颇有热切:“季默让我调查之事,已经有了眉目了。”
欧阳辩笑容稍敛,点点头,等着黄好谦说话。
黄好谦说道:“吕中丞常用来收集信息的几个吏员,我都查过了,弹劾奏疏前几天,有消息上报的只有一个叫邹绍泉的吏员,最近几天果然去金陵了,估计就是详细调查去了。”
欧阳辩还是不说话点点头,示意黄好谦继续说。
“我在世面上查探了一下,发现那事在吕诲弹劾之前,在京中根本就无人知道,邹绍泉也不可能在汴京城知道,他也没有金陵那边的信息渠道,所以我怀疑是别人通过他递给吕诲的。
所以我去查了邹绍泉的流水,央行和农行我都查了,最终在一家小票号中查到一笔款,是从一个小酒楼拨出来的,我循着这条线往上查,查到了一个叫韩粲的人,是韩琦的旁支同宗。”
欧阳辩的抬起了眼皮,眼睛露出寒光,轻轻咬牙,从牙缝中挤出两个字。
“韩琦!”
欧阳辩心中的愤怒勃发,令一贯都非常淡定的他都感觉有些难以抑制。
“本想着就这么算了,也不想和你多计较,没想到你还是如此不依不饶,我欧阳某人是掘了你家祖坟不成!”
苏轼一直游离在欧阳辩的集团之外,虽说都是同年,但苏轼和欧阳辩这个小集团走得并不近,但欧阳辩却一直在为苏轼铺路,这在小集团内部其实也是有非议的。
苏轼兄弟,一个苏轼,一个苏辙,相对来说都是相当受重用的。
苏轼兄弟中间还丁忧了一次,但发展依然不慢于他们,即便是远在庆州的苏辙,现在也是独知庆州,和环庆路经略使章惇两人相互配合,为庆州工业园保驾护航,虽说只是一个知州,但那可是西夏边境这等封疆大吏啊。
论说现在嘉佑二年中,除了欧阳辩和吕惠卿之外,混得最好的就是章惇、王韶、苏辙、苏轼了,其余的人则是稍差一些。
王韶现在是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相当于机要秘书)之职,主持开拓熙河之事务。
苏辙混得好理所当然,因为他在欧阳辩去知庆州的时候选择了跟随,在庆州也辅助欧阳辩干了大事,受到如今的馈赠理所当然,同年们并没有任何意见。
但苏轼却不一样,他很潇洒,饮酒赋词,游离在团队之外,在大家都在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的时候,他却悠游林下,所发政见也并不全然与小集体相同,甚至在同年们在条例司的时候,他还出声反驳王安石的政策,其实那些政策又和条例司息息相关,大约就是同年们亲手制定的,苏轼反对,就是在反对他们。
欧阳辩对苏轼的偏爱,让不少人颇有微词,尤其是曾布的怪话颇多。
尤其是上一次将监察御史的职位给到了苏轼,更是让眼馋那个位置的人心生不满。
欧阳辩对这些还是有些了解的,所以苏轼愿意去发声,愿意去正面对抗他的上司,从某方面来说,这就是对欧阳辩偏爱的回报,欧阳辩也好对其他人交代。
在团队里面,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个道理在哪里都是适用的。
这一次苏轼若是足够给力,到时候御史中丞之职给到他,团队里面至少是没有人觉得不行,苏轼也会因此融入到团队中来。
这是个好事情。
……
欧阳宅。
欧阳家几个兄弟分居已久,在他们每个人结婚之时,便都一个个搬出去住了,这和当时风俗显得有些不同。
此时的风俗还是大家族作风,大家好几代最好还是住在一起,一方面相互照顾方便,另一方面,税收等等各个方面也相对比较优惠。
不过欧阳家并不在乎这个,这也是欧阳辩的提议,欧阳修当时虽然有些不太愿意,但因为房子都买在不远处,其实也没有什么不方便的。
其实主要还是当时都是买的小院子,当真要住一起还是颇不方便。
欧阳辩很少就是自己搬出去住的,因为他的应酬太多,嘉佑年间时候,苏家父子、曾家兄弟都是在他那里备考的,所以相互之间感情颇好。
不过欧阳修致仕之后,便和欧阳辩住在一起了,即便他其实喜欢的是颍州,但是对自己幼子的喜爱,让他舍弃了颍州的安逸生活。
欧阳修去世后,欧阳辩几兄弟去守陵丁忧,薛夫人等人则是在汴京城居住,欧阳辩提前回来了,薛夫人自然是过来与欧阳辩一家一起住的。
现在人也不少了,欧阳辩夫妻两个,和儿子欧阳茂,以及薛夫人,现在又有一个王桓一起,加上门房奴仆等等,其实人也不少了。
欧阳辩富可敌国,但性子还是喜好简朴,院子其实并不大,但周边的院子都是他的,里面住着的都是他的侍卫们,以他的院子为核心散布出去,方便保证他的安全。
黄好谦的马车进入这个范围之后,立即就被人盯上了,不过马车上挂出一个有特别标志的小灯笼,盯着的人顿时少了很多,有人过去查看了一下,发现只有黄好谦以及车夫两人,便放行了。
不过黄好谦提着的心并没有放下,因为他还是觉得有人在暗处盯着他。
黄好谦被门房引到客厅,一会欧阳辩就出来了,身着燕服,颇为随意,黄好谦赶紧站起来。
欧阳辩呵呵笑道:“最近的弹劾写得不错啊,几道兄。”
黄好谦赶紧道:“有季默提供的材料,我要是还赶不走几个人,那我就是酒囊饭桶了。”
欧阳辩大笑起来。
黄好谦在御史台当御史,每个月都有任务,欧阳辩便给他提供一些材料完成任务,黄好谦战斗力不错,颇是驳倒了一些人,最近声势营造得相当不错。
黄好谦颇有热切:“季默让我调查之事,已经有了眉目了。”
欧阳辩笑容稍敛,点点头,等着黄好谦说话。
黄好谦说道:“吕中丞常用来收集信息的几个吏员,我都查过了,弹劾奏疏前几天,有消息上报的只有一个叫邹绍泉的吏员,最近几天果然去金陵了,估计就是详细调查去了。”
欧阳辩还是不说话点点头,示意黄好谦继续说。
“我在世面上查探了一下,发现那事在吕诲弹劾之前,在京中根本就无人知道,邹绍泉也不可能在汴京城知道,他也没有金陵那边的信息渠道,所以我怀疑是别人通过他递给吕诲的。
所以我去查了邹绍泉的流水,央行和农行我都查了,最终在一家小票号中查到一笔款,是从一个小酒楼拨出来的,我循着这条线往上查,查到了一个叫韩粲的人,是韩琦的旁支同宗。”
欧阳辩的抬起了眼皮,眼睛露出寒光,轻轻咬牙,从牙缝中挤出两个字。
“韩琦!”
欧阳辩心中的愤怒勃发,令一贯都非常淡定的他都感觉有些难以抑制。
“本想着就这么算了,也不想和你多计较,没想到你还是如此不依不饶,我欧阳某人是掘了你家祖坟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