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该死的胜负欲!
和曾公亮不同,曾公亮对于政策的内容基本是一掠而过,而韩琦却是看得津津有味。
毕竟前面看的都是一些零散的消息,这次将整个政策从立项到设计到成型梳理成为一条完整的线索,对他来说这个过程是相当享受的。
作为曾经设计过政策的宰相,对里面的逻辑要理解得更加的深入。
之前他零零散散了解的时候,已经隐约有些感觉了,这次将全部的信息都摆在面前的时候,韩琦才真切感受到这里面体现出来的逻辑美感。
“啧啧,都说欧阳辩此子了不得,从这政策的思路,就可窥一斑啊!”
韩琦赞叹道。
继续往下看,看到后面询问会议和地主的采访,韩琦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这怎么可能?”
询问会倒也罢了,和前面的听证会也没有什么不同,无非就是公开征询,公开宣讲政策,是一条非常好的执政手段,但地主们如此支持,却是出乎他的意料了。
他以前自己执政的时候,这些地主可不好说话,甚至不想和他说话。
毕竟在地主看来,韩琦这等变法者,就是拿着刀枪去抢夺他们的财产的强盗,哪里会和韩琦他们讲道理。
现在大宋周报上的地主们,却是一口一句爱国,一口一句依法纳税。
爱国你妹啊,纳税你妹啊,要是你们有这么高的觉悟,我早就在十几年前将这事给干成了!
虽然田税对于现在的岁入来说是不多,但是在当时可不少了。
可以说,若是能够多清查出一半的田地,对于当时简直就是能够救命的,那可是极大的政绩。
只不过韩琦对此还是有些疑虑,以他对那些地主的了解,他们绝对不可能有这么高的觉悟。
韩琦和曾公亮的想法类似——这些地主是不是被威胁了?
韩琦想了想了,给故旧写了封信,那个门生恰好就在陈留县那边任职的。
韩琦并没有离开京城,所以信是当天往来的。
门生对韩琦表达了想念,说是过段时间会来看他,这些车轱辘话韩琦并不关心,直接跳过,来到他关心的部分。
“……老师,我看到大宋周报的时候,也有类似的疑虑。
于是我专门让人去某些地主的家里坐坐,问了一些情况,大宋周报的报道的基本是事实,地主们的意愿都是真实的。
不过里面有一些不为人所知的事实,地主们并没有说出来,但是据知情人告知,是因为这些地主们得到了某些方面的补偿。
比如那个吴姓地主,是因为得到了西湖城工程公司一批建筑材料的供应订单;
那个李姓地主,则是得到了西湖城施工队伍的粮食蔬菜的供应;
至于那个陈姓地主,则是得到了西湖城工程公司的工装供应订单。
而类似的订单,基本陈留县的地主们见者有份。
即便是没有的,也是因为生意上和农行、西湖城、西湖城工程公司、远洋集团等公司有生意往来。
实际上这些地主的主要收入已经不是土地了,他们更多的收入是来之与经商……”
韩琦陷入了沉思。
他敏锐地感觉到里面似乎有些变化是他不曾发觉的,他感觉如果能够解开里面的逻辑,或许会是一个令人惊奇地发现。
但他却梳理不出来里面的逻辑,一时间急得抓耳挠腮。
韩琦年少成名,十九岁中进士,三十岁就和范仲淹一起主持西夏战争,和范仲淹并称韩范,三十五岁就和范仲淹一起主持庆历新政,生平阅历可堪璀璨无比。
韩琦对自己的才能也尤为自信,他自认为他在治国上的能力在当今无人能敌,现在却在欧阳辩的行政手段上看到了自己不懂的执政逻辑,这让他感觉到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的同时,该死的胜负欲也升起来了。
同样是年少成名,但他韩琦是独一无二的!
不可能还有人能够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超过他!
该死的胜负欲让韩琦坐立不安。
但他又不知道这事情去请教谁,就他所知道的那些人,也未必就懂这些,而欧阳辩那边……嗤,请教谁都不能去请教他啊!
这可就要了命了。
自己探索嘛,一时间是想不出来的,可要请教别人,一来别人未必知道,二来这事也有点丢脸。
不行,还是得自己去找出答案来。
韩琦能够年少成名,自然有他自己的能耐,他知道要研究一个人的思想,一是从他做过的事情去推敲,这是观其行。
二是从他写的书去观察他,这是观其言。
韩琦先从欧阳辩的行事入手,他让人搜索了欧阳辩干过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从欧阳修的著作里面,将欧阳修的诗词文章里面关于欧阳辩的小时候那些事情给摘抄出来,这是小时候的事情。
{注:前文所提到的后来关于欧阳修所写关于欧阳辩的诗词的专注,其实就是这一次梳理出来的。
后来韩琦的后人整理这一部分著作的时候,干脆给刊印出来,以示自家先祖与欧阳辩早就惺惺相惜,借以抬高先祖的地位。}
至于欧阳辩来到汴京之后的事情,则是要多方咨询才能拼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好在欧阳辩所做的事情大多有很多人见证,所以倒是不难拼凑出来。
然后就是著作这一块,《国富论》、《包孝肃谈理政》《论历代政治得失》等著作是必须研究的,还有诗词歌赋这些也需要研究一番。
当这些都形成书面文件摆放在韩琦面前的时候,韩琦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区区一个二十岁的小年轻,竟然有如此丰富的阅历和著作!
“老师,你收集这些做什么,欧阳辩不值得老师您去研究他吧?”
韩琦道:“这些你们就别管了,具体缘由以后再和你们说。”
韩琦屏退帮他搜索这些资料的门人,自己钻进书房里面专心研究,反正他也颇为空闲,倒也不怕浪费时间。
至于他门人的好奇,他是顾不上了。
毕竟前面看的都是一些零散的消息,这次将整个政策从立项到设计到成型梳理成为一条完整的线索,对他来说这个过程是相当享受的。
作为曾经设计过政策的宰相,对里面的逻辑要理解得更加的深入。
之前他零零散散了解的时候,已经隐约有些感觉了,这次将全部的信息都摆在面前的时候,韩琦才真切感受到这里面体现出来的逻辑美感。
“啧啧,都说欧阳辩此子了不得,从这政策的思路,就可窥一斑啊!”
韩琦赞叹道。
继续往下看,看到后面询问会议和地主的采访,韩琦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这怎么可能?”
询问会倒也罢了,和前面的听证会也没有什么不同,无非就是公开征询,公开宣讲政策,是一条非常好的执政手段,但地主们如此支持,却是出乎他的意料了。
他以前自己执政的时候,这些地主可不好说话,甚至不想和他说话。
毕竟在地主看来,韩琦这等变法者,就是拿着刀枪去抢夺他们的财产的强盗,哪里会和韩琦他们讲道理。
现在大宋周报上的地主们,却是一口一句爱国,一口一句依法纳税。
爱国你妹啊,纳税你妹啊,要是你们有这么高的觉悟,我早就在十几年前将这事给干成了!
虽然田税对于现在的岁入来说是不多,但是在当时可不少了。
可以说,若是能够多清查出一半的田地,对于当时简直就是能够救命的,那可是极大的政绩。
只不过韩琦对此还是有些疑虑,以他对那些地主的了解,他们绝对不可能有这么高的觉悟。
韩琦和曾公亮的想法类似——这些地主是不是被威胁了?
韩琦想了想了,给故旧写了封信,那个门生恰好就在陈留县那边任职的。
韩琦并没有离开京城,所以信是当天往来的。
门生对韩琦表达了想念,说是过段时间会来看他,这些车轱辘话韩琦并不关心,直接跳过,来到他关心的部分。
“……老师,我看到大宋周报的时候,也有类似的疑虑。
于是我专门让人去某些地主的家里坐坐,问了一些情况,大宋周报的报道的基本是事实,地主们的意愿都是真实的。
不过里面有一些不为人所知的事实,地主们并没有说出来,但是据知情人告知,是因为这些地主们得到了某些方面的补偿。
比如那个吴姓地主,是因为得到了西湖城工程公司一批建筑材料的供应订单;
那个李姓地主,则是得到了西湖城施工队伍的粮食蔬菜的供应;
至于那个陈姓地主,则是得到了西湖城工程公司的工装供应订单。
而类似的订单,基本陈留县的地主们见者有份。
即便是没有的,也是因为生意上和农行、西湖城、西湖城工程公司、远洋集团等公司有生意往来。
实际上这些地主的主要收入已经不是土地了,他们更多的收入是来之与经商……”
韩琦陷入了沉思。
他敏锐地感觉到里面似乎有些变化是他不曾发觉的,他感觉如果能够解开里面的逻辑,或许会是一个令人惊奇地发现。
但他却梳理不出来里面的逻辑,一时间急得抓耳挠腮。
韩琦年少成名,十九岁中进士,三十岁就和范仲淹一起主持西夏战争,和范仲淹并称韩范,三十五岁就和范仲淹一起主持庆历新政,生平阅历可堪璀璨无比。
韩琦对自己的才能也尤为自信,他自认为他在治国上的能力在当今无人能敌,现在却在欧阳辩的行政手段上看到了自己不懂的执政逻辑,这让他感觉到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的同时,该死的胜负欲也升起来了。
同样是年少成名,但他韩琦是独一无二的!
不可能还有人能够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超过他!
该死的胜负欲让韩琦坐立不安。
但他又不知道这事情去请教谁,就他所知道的那些人,也未必就懂这些,而欧阳辩那边……嗤,请教谁都不能去请教他啊!
这可就要了命了。
自己探索嘛,一时间是想不出来的,可要请教别人,一来别人未必知道,二来这事也有点丢脸。
不行,还是得自己去找出答案来。
韩琦能够年少成名,自然有他自己的能耐,他知道要研究一个人的思想,一是从他做过的事情去推敲,这是观其行。
二是从他写的书去观察他,这是观其言。
韩琦先从欧阳辩的行事入手,他让人搜索了欧阳辩干过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从欧阳修的著作里面,将欧阳修的诗词文章里面关于欧阳辩的小时候那些事情给摘抄出来,这是小时候的事情。
{注:前文所提到的后来关于欧阳修所写关于欧阳辩的诗词的专注,其实就是这一次梳理出来的。
后来韩琦的后人整理这一部分著作的时候,干脆给刊印出来,以示自家先祖与欧阳辩早就惺惺相惜,借以抬高先祖的地位。}
至于欧阳辩来到汴京之后的事情,则是要多方咨询才能拼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好在欧阳辩所做的事情大多有很多人见证,所以倒是不难拼凑出来。
然后就是著作这一块,《国富论》、《包孝肃谈理政》《论历代政治得失》等著作是必须研究的,还有诗词歌赋这些也需要研究一番。
当这些都形成书面文件摆放在韩琦面前的时候,韩琦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区区一个二十岁的小年轻,竟然有如此丰富的阅历和著作!
“老师,你收集这些做什么,欧阳辩不值得老师您去研究他吧?”
韩琦道:“这些你们就别管了,具体缘由以后再和你们说。”
韩琦屏退帮他搜索这些资料的门人,自己钻进书房里面专心研究,反正他也颇为空闲,倒也不怕浪费时间。
至于他门人的好奇,他是顾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