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满江红!
嘉佑元年除了年初仁宗不豫(神志失常)以及大范围的水灾,以及这两件事引起的大臣逼迫仁宗赶紧立皇子的大事之外,就是一些民变啊、旱灾啊等等对于汴京人民没有什么影响的传言。
这些事情对于汴京百姓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甚至都不如西湖城营业和二期工程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大。
朝堂上的熙熙攘攘和汴京城的百姓关系不大,他们能够感觉到的是,今年的生意好做了,除了发大水的时候萧条了一下,但大水退去,生意比之前更加好做起来了。
之前有人说过西湖城营业之后会让汴京城内的生意大受影响的说法也没有成真,反而进城的人更多了。
其实道理倒也简单,远道而来的人因为西湖城而来,便不会过汴京城门而不入,进去逛一逛就会忍不住买点东西。
他们不是很明白这个道理,其实就是将蛋糕做大的原因罢了,西湖城的出现让汴京城的虹吸能力变得更强而已。
当然,他们更加不会意识到大宋朝的经济在慢慢地好转起来,尤其是在秋收之后。
水灾过后,朝廷推行的青苗贷让农民的补耕进行得很顺利,而大水带来的营养让农作物大丰收,三司及时贷款用较高的价格收购粮食,让谷贱伤农也没有出现,农民收入提升,购买力一下子就爆发起来了。
农业银行的急剧膨胀,让沉淀多年的铜钱重新流转道市面上,让因为钱荒而萧条的市场拥有了大量的铜钱,变得非常活跃起来。
一下子整个大宋朝的经济被盘活了起来。
这在三司使的年终审计上体现了出来。
包拯上任半年时间,仅仅是扶植了一个农业银行,全力推行了一个青苗贷,就让经济活了起来,在年终审计上,半年的时间,大宋朝的税收收入暴涨三百余万贯!
三百余万贯对于整个岁入自然只是小部分而已,但多出来的三百余万贯却是让干涸的国库顿时有些结余。
这点钱做不了太多的事情,但带来的希望才是最为激励人心的。
包拯善理财之名响彻整个大宋朝堂。
仁宗以前是不太愿意见包拯的,因为包拯见他的时候除了喷他还是喷他,他还不敢表现出不耐烦,现在包拯见他依然还是喷他,但仁宗却甘之若饴,谁让人家是财神爷呢。
欧阳辩得知这个情况的时候,忍不住笑了起来,他心中的欣喜和鼓舞只有他自己才清楚。
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是被喷得最狠的一个,但实际上青苗法并非是他第一个实行,那是中唐时候就已经出现了。
而在这时还有陕西转运使李参、王广渊都实践过,以及知明州鄞县时王安石自己也亲自实践过,效果都很不错,这说明这个办法其实是对症的,只是让执行的人给搞糟糕了。
欧阳辩认为,青苗贷应该是一种经济行为,在官府执行能力差、官员素质低的时候,最好是将它归类为经济行为,让民间资本去做这个事情,官府则是作为监督者,这样反而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实际上效果的确很不错。
当然,在执行的过程中,欧阳辩付出了大量的精力进行监控,可以说,自从青苗贷执行以来,他有六七成的精力都投在了上面。
不得不说于谋和陆采薇都是非常好的助手,在这个过程之中,欧阳辩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在他们的监督推动之下都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其他的几个钱庄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不少的违法乱纪的行为,但农业银行却是出现的最少,也是最受农民信任的。
汴京的冬天来了,铺天盖地的大雪覆盖了整个汴京城。
欧阳辩的小院被一片白皑皑的雪封锁,却没有窝在被窝中,也是颇为罕见的事情,碧珠一早过来就看到欧阳辩身着单薄睡袍,赤着脚在书桌前写东西,不免有些奇怪:“四郎,今天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
欧阳辩笑了笑道:“给故人写一封信。”
碧珠哦的一声,过去帮着收拾一下有些乱的书桌,见到写好的信还没有装进信封,上面似乎是写了一首词。
碧珠也是识得一些字的,轻轻念道:“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澶州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欧阳辩笑骂了一声:“好了,装好寄出,莫要多话。”
碧珠哦哦两声,赶紧装进信封中,不料看到信封上赫然写着——狄将军亲启!
碧珠惊诧看向欧阳辩,欧阳辩只是点点头,碧珠便不敢多问,赶紧拿去门子那边。
欧阳辩笑了笑,碧珠感觉到惊讶并不出奇,五月份的大水,灾民很无辜,但最无辜的是狄青,明明大水与他无瓜,却被生生被扣上了被上天所妒的帽子,以至于丢掉了枢密使的官职,被贬谪到陈州去了。
而让他丢掉官职的却是自家老子的一封奏折,虽是回护,但在其他的人眼中看来,却是欧阳修这个文官集团的一员容不下狄青这个武将,也难怪碧珠会诧异了。
欧阳修这个老子弹劾了狄青,而欧阳辩这个儿子却在和狄青暗通款曲?
欧阳辩对此一笑置之。
他这封信的用意,就是为了让狄青抑郁而死的悲剧不再重演罢了,用一首慷慨激昂的词,激励狄青在落寞的时候重新收拾好心情,坐待更好的时机复出。
当然这封信效果如果,他是不得而知的,只能是但尽人事各听天命罢了,狄青能够听得进去自然最好,听不进去也只能徒呼奈何了。
这一点欧阳辩还是拎得清的,他从来都没有把自己当成救世主,来到大宋也非他所愿,做的这些事情,就是尽一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罢了,至于说改天换日的雄心壮志……对不住,还真的没有。
他没有这种近乎狂妄的自大。
这些事情对于汴京百姓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甚至都不如西湖城营业和二期工程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大。
朝堂上的熙熙攘攘和汴京城的百姓关系不大,他们能够感觉到的是,今年的生意好做了,除了发大水的时候萧条了一下,但大水退去,生意比之前更加好做起来了。
之前有人说过西湖城营业之后会让汴京城内的生意大受影响的说法也没有成真,反而进城的人更多了。
其实道理倒也简单,远道而来的人因为西湖城而来,便不会过汴京城门而不入,进去逛一逛就会忍不住买点东西。
他们不是很明白这个道理,其实就是将蛋糕做大的原因罢了,西湖城的出现让汴京城的虹吸能力变得更强而已。
当然,他们更加不会意识到大宋朝的经济在慢慢地好转起来,尤其是在秋收之后。
水灾过后,朝廷推行的青苗贷让农民的补耕进行得很顺利,而大水带来的营养让农作物大丰收,三司及时贷款用较高的价格收购粮食,让谷贱伤农也没有出现,农民收入提升,购买力一下子就爆发起来了。
农业银行的急剧膨胀,让沉淀多年的铜钱重新流转道市面上,让因为钱荒而萧条的市场拥有了大量的铜钱,变得非常活跃起来。
一下子整个大宋朝的经济被盘活了起来。
这在三司使的年终审计上体现了出来。
包拯上任半年时间,仅仅是扶植了一个农业银行,全力推行了一个青苗贷,就让经济活了起来,在年终审计上,半年的时间,大宋朝的税收收入暴涨三百余万贯!
三百余万贯对于整个岁入自然只是小部分而已,但多出来的三百余万贯却是让干涸的国库顿时有些结余。
这点钱做不了太多的事情,但带来的希望才是最为激励人心的。
包拯善理财之名响彻整个大宋朝堂。
仁宗以前是不太愿意见包拯的,因为包拯见他的时候除了喷他还是喷他,他还不敢表现出不耐烦,现在包拯见他依然还是喷他,但仁宗却甘之若饴,谁让人家是财神爷呢。
欧阳辩得知这个情况的时候,忍不住笑了起来,他心中的欣喜和鼓舞只有他自己才清楚。
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是被喷得最狠的一个,但实际上青苗法并非是他第一个实行,那是中唐时候就已经出现了。
而在这时还有陕西转运使李参、王广渊都实践过,以及知明州鄞县时王安石自己也亲自实践过,效果都很不错,这说明这个办法其实是对症的,只是让执行的人给搞糟糕了。
欧阳辩认为,青苗贷应该是一种经济行为,在官府执行能力差、官员素质低的时候,最好是将它归类为经济行为,让民间资本去做这个事情,官府则是作为监督者,这样反而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实际上效果的确很不错。
当然,在执行的过程中,欧阳辩付出了大量的精力进行监控,可以说,自从青苗贷执行以来,他有六七成的精力都投在了上面。
不得不说于谋和陆采薇都是非常好的助手,在这个过程之中,欧阳辩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在他们的监督推动之下都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其他的几个钱庄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不少的违法乱纪的行为,但农业银行却是出现的最少,也是最受农民信任的。
汴京的冬天来了,铺天盖地的大雪覆盖了整个汴京城。
欧阳辩的小院被一片白皑皑的雪封锁,却没有窝在被窝中,也是颇为罕见的事情,碧珠一早过来就看到欧阳辩身着单薄睡袍,赤着脚在书桌前写东西,不免有些奇怪:“四郎,今天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
欧阳辩笑了笑道:“给故人写一封信。”
碧珠哦的一声,过去帮着收拾一下有些乱的书桌,见到写好的信还没有装进信封,上面似乎是写了一首词。
碧珠也是识得一些字的,轻轻念道:“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澶州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欧阳辩笑骂了一声:“好了,装好寄出,莫要多话。”
碧珠哦哦两声,赶紧装进信封中,不料看到信封上赫然写着——狄将军亲启!
碧珠惊诧看向欧阳辩,欧阳辩只是点点头,碧珠便不敢多问,赶紧拿去门子那边。
欧阳辩笑了笑,碧珠感觉到惊讶并不出奇,五月份的大水,灾民很无辜,但最无辜的是狄青,明明大水与他无瓜,却被生生被扣上了被上天所妒的帽子,以至于丢掉了枢密使的官职,被贬谪到陈州去了。
而让他丢掉官职的却是自家老子的一封奏折,虽是回护,但在其他的人眼中看来,却是欧阳修这个文官集团的一员容不下狄青这个武将,也难怪碧珠会诧异了。
欧阳修这个老子弹劾了狄青,而欧阳辩这个儿子却在和狄青暗通款曲?
欧阳辩对此一笑置之。
他这封信的用意,就是为了让狄青抑郁而死的悲剧不再重演罢了,用一首慷慨激昂的词,激励狄青在落寞的时候重新收拾好心情,坐待更好的时机复出。
当然这封信效果如果,他是不得而知的,只能是但尽人事各听天命罢了,狄青能够听得进去自然最好,听不进去也只能徒呼奈何了。
这一点欧阳辩还是拎得清的,他从来都没有把自己当成救世主,来到大宋也非他所愿,做的这些事情,就是尽一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罢了,至于说改天换日的雄心壮志……对不住,还真的没有。
他没有这种近乎狂妄的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