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节
“耶律欲隐如何料知,我等当下无法知晓,但事实就是如此,否则,不能解释营州援军为何会来得这般快!”李从璟沉声道,在事实面前,所有的想当然都变得没有任何意义,“眼下的问题在于,若是耶律欲隐已经料知我等会来袭击雁南,他又为何还要离开雁南、追击蓟州军?”
这个时候耶律欲隐应该在雁南严阵以待才是,又怎会主动离开雁南,分兵去追击蓟州军,让雁南兵力被削弱?
“只有一个解释。”莫离缓缓出声,他直视着李从璟,眼神有些可怕,“耶律欲隐分兵追击蓟州军,将被削弱的雁南暴露在我们面前,是有意为之!”
“别驾的意思是,耶律欲隐给我等挖了一个陷阱?”王朴惊异道,“他分兵南行,就是为了引诱我等前来袭击雁南?”
“不示敌以弱,怎能诱敌来攻?不示敌以利,怎能诱敌长趋?”莫离声音愈发低沉,“耶律欲隐这么做,所图不小!他本可镇守雁南不动,以他的兵力和防御,轻易能叫我等徒劳无功,也就达到了将我等纠缠在卢龙的目的。而他现在做的这些事,表明他不想打一场不温不火的战争,也就是说,耶律欲隐不满足于防守,他想要进攻,意欲彻底败我大军!”
李从璟沉吟道:“形势已经明了,雁南是个陷阱,是耶律欲隐用来诱惑我等的肥肉!然而,如今我等肥肉已经咬了,耶律欲隐势必有下一步动作。眼下,契丹内营难以一举攻克,契丹营州援军将到,我等取胜艰难。耶律欲隐既然将战场选在了雁南,想必他此时也已在回援路上,届时他们三面夹击,我等处境的确不妙。”
此番袭击雁南,李从璟并非是一开始就打定了这个主意,若是没有万骑契丹救援陷入马怀远埋伏中的耶律格孟,露出兵力不足的雁南,李从璟也不会奔袭百里而来。若是李从璟没有来攻雁南,而是与马怀远一同伏击耶律格孟,也就不会有眼下的困局。
然而说到底,李从璟与耶律欲隐一样,都有着浓烈的自信甚至是自负,都不满足于小打小闹,而是想一举彻底击溃对手。
耶律欲隐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在眼见李从璟迟迟没有出现时,敏锐的捕捉到了李从璟图谋远大,有袭击雁南的可能性,然后他主动露出破绽,引诱李从璟领军来攻雁南,将这种可能性变成了现实!
战场上猎人和猎物的转换有时候极快,让人始料未及。
李从璟之所以不召集诸将军议,而是先与莫离等人密谈,也是考虑到这个消息散播出去之后,会在全军上下引起不必要的慌乱,他望着众人,再一次问:“局势若此,如之奈何?”
莫离等人寻思半晌,幽幽一叹,对面色虽然严肃,但却并不慌乱的李从璟道:“为今之计,恐怕只有……”
看着大军班师,在左右敬畏的眼神中,耶律欲隐却神色漠然,没有人知道他心中在想什么。
他的这些部将、幕僚,因为他此行的言论,都以为他之前真的有想过要攻克蓟州城,此时临时放弃,又是因为猜到李从璟要偷袭雁南。
而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
有些话,耶律欲隐不会告诉为他效命的部将、幕僚们,因为他们只是他手中的棋子,是他用来建功立业的工具,而不是他的朋友。
在耶律欲隐的打算中,他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攻打蓟州城!
甚至他这回南行追击蓟州军的目的,也不是他跟众人说过的,要探一探李从璟的后手、底细。
他有他的谋划和布局,这个布局,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而只需要听他命令行事的人,没有必要、也没有智慧,去理解他心中的想法。
他冷眼看着蓟州城,看着班师的契丹军,眸底的傲慢、自负,是任何人都无法发现、却又真实存在的。他看待这些事这些人的眼神,就像是苍天俯瞰大地,没有丝毫温度,如看猪狗。
这很狂妄,但他有狂妄的本钱。他不认为面前的芸芸众生有让他重视的必要,他只重视值得他重视的极少一些人,比如说耶律阿保机。
面朝北方,微微扬起下颚,耶律欲隐神情冷傲,自言自语道:“李从璟,你虽然年轻,但却是个有野心的,这本没有错。但你自负才华,以为一切你都能掌控,那不过是贻笑大方罢了。之前你之所以连战连胜,并不是因为你很强,而只是因为你的对手太弱。在真正的强者面前,你会认识到,你不过是一个笑话。面对这样的强者,你才会知道自己多么愚蠢,才会认清自己多么失败。”
“你想要支援渤海,想要吃下我雁南、营州的大军,并且一刻也等不得,为了不被我拖在卢龙,你机关算尽。然而可惜,你注定被我拖在这里,并且,你的性命也会留在这里!”
第381章 不熄烽火八百里,水穷处自有云起(三)
一路北行,归心似箭的耶律欲隐并没有很愉快,相反,他的神色渐渐变得低沉。
从蓟州城北至雁南,不过两百余里的距离,对于俱都精骑的契丹军而言,两日即可抵达。事实上,经过一日行军,耶律欲隐已经让他麾下的精锐们走过了大半路程。但行军的迅速并没有带来什么功劳,反而让契丹军中的核心将领开始担忧起来。
自打踏上北行归途,他们就再也没有接到过游骑回报。大军斥候只能保持十里范围的视野,再远一些的游骑,派出去,便再也不会回来。
斥候是大军的眼睛,丢失视野带来的恐惧,直入人心最深处。而十里之外视野的丢失,带来的另外一个影响,就是耶律欲隐与雁南大营的联系被切断。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要知道,为了应对李从璟迂回身后的情况,耶律欲隐事先做了周密部署,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如何保持与雁南大营的紧密联系。
雁南是根,耶律欲隐是枝叶,相互之间不能掌握彼此情况,这是极为可怕的事情。
李从璟善用斥候,这在耶律欲隐眼里并非什么秘辛,他虽然狂妄,但并不愚蠢,他尊重他的对手,所以对李从璟的征战习惯很有一番了解。他曾将自己麾下的斥候与李从璟的斥候做过比较,结论是他并不输给李从璟。
若非如此,多日前奇袭蓟州边境,耶律欲隐何以能在一夜之间,尽数拔掉蓟州北境的唐军军堡?
在耶律欲隐加派几波斥候无果的情况下,他知道,李从璟的斥候已经在展现他们的战力,在正面战场上,与他面对面交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耶律欲隐从来没有惧怕的习惯,李从璟的斥候开始发力,他也不会留手,叫来自己的斥候将军,让他带领大军精锐斥候,尽数出击。
在这万余契丹大军阵外,在他们前行的前方,两军斥候在广袤原野上纵横驰骋,踏马追风,斗智斗勇,捉对厮杀。
如果说斥候骤遭不利,大军不知十里之外的事,给契丹军中核心将领造成担忧的话,那么于耶律欲隐而言,他能感受到的东西,明显不止这些,而且也更高了一层。
“李从璟既入我翁,理当正在雁南鏖战,分身不得,何以能遣其斥候,至此地,在我阵前,堂而皇之阻我归程?他又如何能得知我大军踪迹?”这是耶律欲隐最为关心的问题和最为疑惑的地方,当然,以耶律欲隐的智慧,他也不难想到,这只能说明,李从璟的斥候,已经将他的一举一动都掌握在手里。
行军小半日,形势发生变化,耶律欲隐派遣出去的斥候和游骑,经过多时鏖战,取得不小战果,终于突破了唐军斥候的封锁线,成功将视线延伸到十里之外。
重新夺回一部分视野控制权后,耶律欲隐随即得到两份军报,这两份军报一份来自雁南,一份来自营州援军。留守雁南的耶律纳儿在军报中言,唐军正在猛攻大营,而来自营州的万余援军则言,他们在半途遭受唐军伏击。
两份军报,两个地方的战事,让耶律欲隐再度陷入沉思当中。唐军兵力并不占优,如何能既猛攻雁南,又分兵阻击营州援军?在李从璟明知耶律欲隐从蓟州城回援的情况下,兵力本就处在劣势的他却主动分兵,这简直是自取灭亡之道。
与李从璟交手以来,虽然双方都在揣摩对方的心思,算计着对方,但对耶律欲隐而言,之前没有任何一个时候,比现在让他感到对唐军捉摸不定。无论如何,回援雁南的计划不会被改变,不管李从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先回雁南,与雁南合军,才是上上之策。
雁南。
百战军对契丹内营的攻势持续不停,战场边缘,李从璟和莫离等人在望楼上俯瞰战场。眼前战场的形势很胶着,即便是百战军攻势凶猛,契丹军依仗营垒之固,双方战得难分胜负。
“雁南周边三十里,尽在我军情处与斥候掌控之中,莫说契丹蛮子的斥候、游骑,便是契丹苍蝇也漏不掉一只。”莫离轻摇折扇说道,“耶律欲隐已近此地,再有大半日时间就该到了。”
李从璟微微颔首道:“军情处与斥候对雁南周边的掌控,还能持续多久?”方圆三十里,面积很大,军情处与百战军斥候再能干,也不可能一直将这些地方控制在手里。
“三日。”桃夭夭言道。
李从璟满意的点点头,“李绍城可有最新战报送回?”
前日,在得知营州援军将到之后,李从璟令李绍城,在深夜隐蔽行踪,率领百战军主力东行,伏击这部契丹军。如今,战事应该有了结果。
这两日来,百战军对契丹内营的攻势虽然凶猛,但实则不过是佯攻罢了。李绍城东行时,耶律纳儿并没能察觉,李从璟也不想他在李绍城回来之前知道这件事,否则他就有可能率军出营反击。那样的话,主力东行的百战军情况就不太好。
“营州援军遭到我军伏击,在耶律欲隐得到消息的时候,战局已定。他就算想要命令耶律纳儿出营进攻,且不说他的命令能否送达,到时也于事无补了。”莫离笑道。战至如今,众人已经知晓,眼前的契丹内营中并没有耶律欲隐,而是在前些时日南行,去跟马怀远交了手。
面对眼前局势,李从璟等人的应对之策,首要便是击溃从营中来援的契丹援军,惟其如此,李从璟才有与雁南契丹军决战的实力。无论是捕杀耶律欲隐大军斥候,还是清理雁南周边游骑、佯攻内营,都是为了达成这个构想。
战事正酣,李从璟扶栏而望,眼前视野广阔,整片战场和契丹内营大致情况都一览无余。目光稍稍东移,虽然不能看到李绍城与营州援军交战,但李从璟知晓,围绕雁南展开的烽火,已经完全燃烧起来。
第382章 不熄烽火八百里,水穷处自有云起(四)
耶律欲隐派遣出的游骑没有让他失望,大军斥候很快将视野延伸到十里开外,也正是因此,耶律欲隐才能得到来自雁南耶律纳儿和营州援军的消息。
然而好景不长,在契丹军的斥候不断延伸视野的时候,他们遭到了唐军斥候前所未有的强力反击。耶律欲隐派遣出的大批精锐斥候,那些他麾下战力最强的游骑,很快再度被杀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带伤逃回的,无不是三魂丢了两魂。仅是看这些游骑的模样,耶律欲隐也能想象他们方才经历了怎样的噩梦。
最终,唐军死死将契丹军斥候的视野,限制在十里之内。
十里,是一个很讲究的范围。对于一般大军而来,要保证正常的行军,斥候远放十里,已经勉强足够,面对突发情况,也能有差不多时间结阵自保。然而十里视野,自保尚可,进取则显得不足。
百战军斥候进逼十里之界,同样能保证不被契丹大队骑兵追杀,有足够应对时间,同时,也能掌握契丹军行踪。而对于百战军斥候而言,他们此番行动最重点的地方在于,他们隔绝了耶律欲隐与雁南、营州援军的联系。
这就是百战军斥候,在配合军情处的情况下,能在战场上发挥的重要功用。换言之,这也是李从璟的征战之道。
视野被限制之后,契丹军的行军速度不得不慢下来,因为前方未知,所以不得不小心提防,谨慎行军。耶律欲隐气急,差些斩了他的斥候将军,在众人的劝说下,这才同意让对方戴罪立功,去重新夺回视野。
原本只需要大半日就能抵达雁南的路程,耶律欲隐走了整整一日,也没能走完。直到这里夜里,在他麾下那名斥候将军付出生命的代价下,契丹军游骑稍稍往前推进了一些,耶律欲隐也终于第二次得知了营州援军的情况。
从营州城出发,西援雁南的近万大军,遭遇唐军伏击,一战大溃,残兵退回营州!
“在自家门口被敌人伏击,忽赤也速儿派了个怎样的蠢货过来?!”耶律欲隐怒不可遏,一脚将报信游骑踹翻之后,在帐中咆哮。
“唐军斥候遍布各处,大军游骑皆有出无归,我等对周围情况一无所知……加之,加之耶律纳儿催促甚急,大军这才陷入唐军圈套……”
“又是斥候,该死!”耶律欲隐额头青筋暴突,“哪里都有唐军斥候,难道李从璟的斥候都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成!”
雁南,百战军营地。
比之耶律欲隐,李从璟得知李绍城击溃营州契丹援军的消息,要早得多。李绍城所领部曲,乃百战军主力,虽是骤然东出,但实际上有以逸待劳之意,要击溃营州契丹援军万人,不是什么难事。
依托营地工事固守内营的耶律纳儿,在发现营外唐军有些不对劲、预备出营试探时,李绍城已经大胜而归。西归的百战军主力大摇大摆从契丹内营眼前走过,耀武扬威一番,自是激励了百战军士气,打击了契丹军士气。辕门上的耶律纳儿瞧见这一幕,气得目眦欲裂,直骂李从璟狡猾。
此后,李从璟暂停了对契丹内营的进攻,全军后撤,在距离雁南二十里的地方扎营,休养生息。如是过了没有多久,耶律欲隐姗姗来迟,终于到了雁南之前。
耶律欲隐没有进入内营,见李从璟在契丹营二十里之外扎营,他没有轻举妄动,便在南边,距离百战军二十里的地方扎营。
三处营盘,耶律纳儿在北,拥兵近两万,耶律欲隐在南,拥兵近万,百战军在西,有军力近两万。契丹军南北呼应,可进可退,百战军孤身面对两处契丹军营盘,显得势单力薄。
然而面对眼前局势,李从璟在与众人军议时并无半分忧惧之色,百战军虽然人数并不占优势,但面对区区不到三万契丹军,即便是正面阵战,他也半分没有觉得百战军会战败。
值得一提的是,百战军的营盘构造的很大,大到足够容纳三万人。
翌日一整天,无论是百战军,还是耶律欲隐、耶律纳儿,都没有派遣大军出战,双方相安无事了一整日。在此期间,百战军闭门不出,耶律欲隐也没有急于求战,战场形势看似陷入僵局。
在这一日当中,耶律欲隐和耶律纳儿碰头。虽然对耶律纳儿丢失外营的损失极为不满,但大敌当前,耶律欲隐也没有太过责怪,汇集众将、幕僚,耶律欲隐筹划应战百战军之策。军议之后,耶律欲隐仍旧让耶律纳儿回镇雁南内营。
第三日清晨,平静被打破,握有绝对优势兵力的耶律欲隐,向百战军营地发起进攻。耶律欲隐和耶律纳儿,分从两南北两面,出击百战军营盘。
百战军没有坐以待毙,大军主力出营应战。是时,雄浑的两万余契丹军,集结成两个大阵,在以骑兵为主力的情况下,向列成一个大阵的、以步卒为主力的百战军大阵发起进攻。
在望楼上,李从璟俯瞰战场,能大致看清整个战局。望楼前,高架数十,架有战鼓,鼓前鼓手凝神屏气,肃然而立。高架前,则是排成一长排的号角手。再往外,是主帅近卫阵。在此之前,才是步卒居中,骑兵列阵两翼的常规大军主阵。
契丹军骑兵占据多数,在地势平坦的战场上,骑兵对阵步卒又据有天生优势,望楼上的李从璟等人看到,契丹军第一波冲阵,骑兵冲锋在前,步军尚在缓行。万马奔腾,地动山摇之际,黑压压的人潮和席卷的铁甲巨浪,给人无法言说的压迫感与恐惧感。
李从璟手指面向自己奔进的契丹骑兵,高楼上有大风吹动他黑色的披风,他轻描淡写对身边的莫离等人道:“契丹精骑超过万五千人,现几乎全数出动,从东北、东南两个方向向我席卷而来,观其阵势,知其意在以骑兵游击之术,以弓箭之力,对付我之大阵,来回策击。而其后跟进之步军,则会在其骑兵重伤我之大阵后,正面破阵。”
莫离点点头,“我军以步卒为主力,骑兵不及契丹军多,只五千人,正面交战,断难取胜。而若是让其骑兵肆虐本阵,则又恐怕阵型必为其所乱。”这是实情,两军交战,决定胜负的因素很多,军备是一方面,兵种的相生相克也是一方面。从通常意义上来说,骑兵天生就是步卒的克星。在古今中外历史上,依仗兵种相克的优势,获胜的战例,多不胜数。
其实眼下对百战军而言,退入军营固守,可有效避免兵种劣势,让契丹骑兵多的优势不复存在,并且化为劣势,毕竟攻打营盘,骑兵怎么都不及步卒来得有用。然而在深入敌境,敌军数量又占优的情况下,退守营垒,无异于自陷牢笼,一旦被契丹围营,麻烦便大了。
出营阵战,虽有不得已处,然对此李从璟早有应对之策,他俯视战场,抬起手臂,下令道:“传令:步军、马军严守阵型不动,待契丹骑兵至阵前,马军出而与之战,步军中之强弩长弓射而为之辅!”这是防御战法,立足本阵,既避免了被契丹马军围阵,步军又能成为马军的后盾。
契丹骑兵不时就从两个方向,冲到了百战军阵前。从不同方位相击,是很明智的战法,不仅可以分散对方军力、战力,同时也更容易找出破绽。好在百战军以营垒为背,摆的是最为常见的偃月阵,步军阵前,层层大车,重重枪林,组成最为狰狞的防线。
作为了解唐军战法、阵法的耶律欲隐,本就没打算从正面去硬冲百战军的步军前阵,他从两个方向派遣过来的骑兵,与百战军军阵相接时,就在偃月阵两侧。
“马军,出!”望楼上,李从璟下达军令。骑兵进攻,需要距离提速,才能发挥威势,没有奔跑起来的骑兵,那就成了步卒,还是笨重的步卒,自然没太大用。
壁垒森严百战军大阵,两翼展开的数千骑兵,汇聚成两道洪流,组成严格的军阵,迎向气势汹汹奔来的契丹大军。
两军相交,激战骤起。
奔驰声、呼喊声、碰撞声、厮杀声,震耳欲聋,纠缠在一起,就是金戈铁马四个字。奔涌的人潮,汹涌的军阵,如两条大河交汇,两架战车相撞,密密麻麻的战士,你来我往,深入彼此阵中。
鼓声和着脚步声,在剧烈回荡,战场上,各自将领的将旗,带着部曲奔驰向前,而在战场边缘,伫立在高楼上的人,身姿挺拔,身后大纛飘扬,头顶云卷云舒。
战至酣处,百战军马军稍稍后撤,步军大阵中,一蓬蓬箭雨腾空而起,在半空划过一道道巨大的弧线,落入契丹骑兵群中。
步骑合力,力战不退。
契丹军第一波攻势,在百战军步军强弩长弓发力之后被打退。但仅仅是稍稍后撤,契丹军又再次扑上来。
如是再三,日头渐高。
契丹步军跟上来已经很久,本在等待其骑兵乱百战军军阵后,给予压倒性一击。然而此时,眼见时间流逝,而骑兵陷入战争沼泽,虽然战事激烈,却没有达到预想功效,耶律欲隐终于在正午后下令,步军配合其骑兵,从正面进攻百战军军阵。
契丹军步军,在清理百战军阵前的防御工事时,付出了堪称惨重的代价。比之契丹军,唐军步军阵战本就娴熟不少,百战军又是精锐,此番战斗“以逸待劳”,防御之法完备,狠狠给契丹军上了一课。契丹步卒接阵时,百战军先是以弓弩攒射,在契丹军提盾上前时,利箭变成火箭,炙热的战场,随即多出片片火池,烟尘滚滚。当契丹军好不容易触摸到唐军战车时,百战军敢战之士奔出,以三五人为一组,依托战车地形,从缝隙中出手,用巨斧大刀等重兵器,让契丹步卒只能狼狈而退。
双方你来我往,局部战场不知多少次进进退退,而整个战场大局,却一直在胶着之中。
这个时候耶律欲隐应该在雁南严阵以待才是,又怎会主动离开雁南,分兵去追击蓟州军,让雁南兵力被削弱?
“只有一个解释。”莫离缓缓出声,他直视着李从璟,眼神有些可怕,“耶律欲隐分兵追击蓟州军,将被削弱的雁南暴露在我们面前,是有意为之!”
“别驾的意思是,耶律欲隐给我等挖了一个陷阱?”王朴惊异道,“他分兵南行,就是为了引诱我等前来袭击雁南?”
“不示敌以弱,怎能诱敌来攻?不示敌以利,怎能诱敌长趋?”莫离声音愈发低沉,“耶律欲隐这么做,所图不小!他本可镇守雁南不动,以他的兵力和防御,轻易能叫我等徒劳无功,也就达到了将我等纠缠在卢龙的目的。而他现在做的这些事,表明他不想打一场不温不火的战争,也就是说,耶律欲隐不满足于防守,他想要进攻,意欲彻底败我大军!”
李从璟沉吟道:“形势已经明了,雁南是个陷阱,是耶律欲隐用来诱惑我等的肥肉!然而,如今我等肥肉已经咬了,耶律欲隐势必有下一步动作。眼下,契丹内营难以一举攻克,契丹营州援军将到,我等取胜艰难。耶律欲隐既然将战场选在了雁南,想必他此时也已在回援路上,届时他们三面夹击,我等处境的确不妙。”
此番袭击雁南,李从璟并非是一开始就打定了这个主意,若是没有万骑契丹救援陷入马怀远埋伏中的耶律格孟,露出兵力不足的雁南,李从璟也不会奔袭百里而来。若是李从璟没有来攻雁南,而是与马怀远一同伏击耶律格孟,也就不会有眼下的困局。
然而说到底,李从璟与耶律欲隐一样,都有着浓烈的自信甚至是自负,都不满足于小打小闹,而是想一举彻底击溃对手。
耶律欲隐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在眼见李从璟迟迟没有出现时,敏锐的捕捉到了李从璟图谋远大,有袭击雁南的可能性,然后他主动露出破绽,引诱李从璟领军来攻雁南,将这种可能性变成了现实!
战场上猎人和猎物的转换有时候极快,让人始料未及。
李从璟之所以不召集诸将军议,而是先与莫离等人密谈,也是考虑到这个消息散播出去之后,会在全军上下引起不必要的慌乱,他望着众人,再一次问:“局势若此,如之奈何?”
莫离等人寻思半晌,幽幽一叹,对面色虽然严肃,但却并不慌乱的李从璟道:“为今之计,恐怕只有……”
看着大军班师,在左右敬畏的眼神中,耶律欲隐却神色漠然,没有人知道他心中在想什么。
他的这些部将、幕僚,因为他此行的言论,都以为他之前真的有想过要攻克蓟州城,此时临时放弃,又是因为猜到李从璟要偷袭雁南。
而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
有些话,耶律欲隐不会告诉为他效命的部将、幕僚们,因为他们只是他手中的棋子,是他用来建功立业的工具,而不是他的朋友。
在耶律欲隐的打算中,他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攻打蓟州城!
甚至他这回南行追击蓟州军的目的,也不是他跟众人说过的,要探一探李从璟的后手、底细。
他有他的谋划和布局,这个布局,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而只需要听他命令行事的人,没有必要、也没有智慧,去理解他心中的想法。
他冷眼看着蓟州城,看着班师的契丹军,眸底的傲慢、自负,是任何人都无法发现、却又真实存在的。他看待这些事这些人的眼神,就像是苍天俯瞰大地,没有丝毫温度,如看猪狗。
这很狂妄,但他有狂妄的本钱。他不认为面前的芸芸众生有让他重视的必要,他只重视值得他重视的极少一些人,比如说耶律阿保机。
面朝北方,微微扬起下颚,耶律欲隐神情冷傲,自言自语道:“李从璟,你虽然年轻,但却是个有野心的,这本没有错。但你自负才华,以为一切你都能掌控,那不过是贻笑大方罢了。之前你之所以连战连胜,并不是因为你很强,而只是因为你的对手太弱。在真正的强者面前,你会认识到,你不过是一个笑话。面对这样的强者,你才会知道自己多么愚蠢,才会认清自己多么失败。”
“你想要支援渤海,想要吃下我雁南、营州的大军,并且一刻也等不得,为了不被我拖在卢龙,你机关算尽。然而可惜,你注定被我拖在这里,并且,你的性命也会留在这里!”
第381章 不熄烽火八百里,水穷处自有云起(三)
一路北行,归心似箭的耶律欲隐并没有很愉快,相反,他的神色渐渐变得低沉。
从蓟州城北至雁南,不过两百余里的距离,对于俱都精骑的契丹军而言,两日即可抵达。事实上,经过一日行军,耶律欲隐已经让他麾下的精锐们走过了大半路程。但行军的迅速并没有带来什么功劳,反而让契丹军中的核心将领开始担忧起来。
自打踏上北行归途,他们就再也没有接到过游骑回报。大军斥候只能保持十里范围的视野,再远一些的游骑,派出去,便再也不会回来。
斥候是大军的眼睛,丢失视野带来的恐惧,直入人心最深处。而十里之外视野的丢失,带来的另外一个影响,就是耶律欲隐与雁南大营的联系被切断。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要知道,为了应对李从璟迂回身后的情况,耶律欲隐事先做了周密部署,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如何保持与雁南大营的紧密联系。
雁南是根,耶律欲隐是枝叶,相互之间不能掌握彼此情况,这是极为可怕的事情。
李从璟善用斥候,这在耶律欲隐眼里并非什么秘辛,他虽然狂妄,但并不愚蠢,他尊重他的对手,所以对李从璟的征战习惯很有一番了解。他曾将自己麾下的斥候与李从璟的斥候做过比较,结论是他并不输给李从璟。
若非如此,多日前奇袭蓟州边境,耶律欲隐何以能在一夜之间,尽数拔掉蓟州北境的唐军军堡?
在耶律欲隐加派几波斥候无果的情况下,他知道,李从璟的斥候已经在展现他们的战力,在正面战场上,与他面对面交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耶律欲隐从来没有惧怕的习惯,李从璟的斥候开始发力,他也不会留手,叫来自己的斥候将军,让他带领大军精锐斥候,尽数出击。
在这万余契丹大军阵外,在他们前行的前方,两军斥候在广袤原野上纵横驰骋,踏马追风,斗智斗勇,捉对厮杀。
如果说斥候骤遭不利,大军不知十里之外的事,给契丹军中核心将领造成担忧的话,那么于耶律欲隐而言,他能感受到的东西,明显不止这些,而且也更高了一层。
“李从璟既入我翁,理当正在雁南鏖战,分身不得,何以能遣其斥候,至此地,在我阵前,堂而皇之阻我归程?他又如何能得知我大军踪迹?”这是耶律欲隐最为关心的问题和最为疑惑的地方,当然,以耶律欲隐的智慧,他也不难想到,这只能说明,李从璟的斥候,已经将他的一举一动都掌握在手里。
行军小半日,形势发生变化,耶律欲隐派遣出去的斥候和游骑,经过多时鏖战,取得不小战果,终于突破了唐军斥候的封锁线,成功将视线延伸到十里之外。
重新夺回一部分视野控制权后,耶律欲隐随即得到两份军报,这两份军报一份来自雁南,一份来自营州援军。留守雁南的耶律纳儿在军报中言,唐军正在猛攻大营,而来自营州的万余援军则言,他们在半途遭受唐军伏击。
两份军报,两个地方的战事,让耶律欲隐再度陷入沉思当中。唐军兵力并不占优,如何能既猛攻雁南,又分兵阻击营州援军?在李从璟明知耶律欲隐从蓟州城回援的情况下,兵力本就处在劣势的他却主动分兵,这简直是自取灭亡之道。
与李从璟交手以来,虽然双方都在揣摩对方的心思,算计着对方,但对耶律欲隐而言,之前没有任何一个时候,比现在让他感到对唐军捉摸不定。无论如何,回援雁南的计划不会被改变,不管李从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先回雁南,与雁南合军,才是上上之策。
雁南。
百战军对契丹内营的攻势持续不停,战场边缘,李从璟和莫离等人在望楼上俯瞰战场。眼前战场的形势很胶着,即便是百战军攻势凶猛,契丹军依仗营垒之固,双方战得难分胜负。
“雁南周边三十里,尽在我军情处与斥候掌控之中,莫说契丹蛮子的斥候、游骑,便是契丹苍蝇也漏不掉一只。”莫离轻摇折扇说道,“耶律欲隐已近此地,再有大半日时间就该到了。”
李从璟微微颔首道:“军情处与斥候对雁南周边的掌控,还能持续多久?”方圆三十里,面积很大,军情处与百战军斥候再能干,也不可能一直将这些地方控制在手里。
“三日。”桃夭夭言道。
李从璟满意的点点头,“李绍城可有最新战报送回?”
前日,在得知营州援军将到之后,李从璟令李绍城,在深夜隐蔽行踪,率领百战军主力东行,伏击这部契丹军。如今,战事应该有了结果。
这两日来,百战军对契丹内营的攻势虽然凶猛,但实则不过是佯攻罢了。李绍城东行时,耶律纳儿并没能察觉,李从璟也不想他在李绍城回来之前知道这件事,否则他就有可能率军出营反击。那样的话,主力东行的百战军情况就不太好。
“营州援军遭到我军伏击,在耶律欲隐得到消息的时候,战局已定。他就算想要命令耶律纳儿出营进攻,且不说他的命令能否送达,到时也于事无补了。”莫离笑道。战至如今,众人已经知晓,眼前的契丹内营中并没有耶律欲隐,而是在前些时日南行,去跟马怀远交了手。
面对眼前局势,李从璟等人的应对之策,首要便是击溃从营中来援的契丹援军,惟其如此,李从璟才有与雁南契丹军决战的实力。无论是捕杀耶律欲隐大军斥候,还是清理雁南周边游骑、佯攻内营,都是为了达成这个构想。
战事正酣,李从璟扶栏而望,眼前视野广阔,整片战场和契丹内营大致情况都一览无余。目光稍稍东移,虽然不能看到李绍城与营州援军交战,但李从璟知晓,围绕雁南展开的烽火,已经完全燃烧起来。
第382章 不熄烽火八百里,水穷处自有云起(四)
耶律欲隐派遣出的游骑没有让他失望,大军斥候很快将视野延伸到十里开外,也正是因此,耶律欲隐才能得到来自雁南耶律纳儿和营州援军的消息。
然而好景不长,在契丹军的斥候不断延伸视野的时候,他们遭到了唐军斥候前所未有的强力反击。耶律欲隐派遣出的大批精锐斥候,那些他麾下战力最强的游骑,很快再度被杀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带伤逃回的,无不是三魂丢了两魂。仅是看这些游骑的模样,耶律欲隐也能想象他们方才经历了怎样的噩梦。
最终,唐军死死将契丹军斥候的视野,限制在十里之内。
十里,是一个很讲究的范围。对于一般大军而来,要保证正常的行军,斥候远放十里,已经勉强足够,面对突发情况,也能有差不多时间结阵自保。然而十里视野,自保尚可,进取则显得不足。
百战军斥候进逼十里之界,同样能保证不被契丹大队骑兵追杀,有足够应对时间,同时,也能掌握契丹军行踪。而对于百战军斥候而言,他们此番行动最重点的地方在于,他们隔绝了耶律欲隐与雁南、营州援军的联系。
这就是百战军斥候,在配合军情处的情况下,能在战场上发挥的重要功用。换言之,这也是李从璟的征战之道。
视野被限制之后,契丹军的行军速度不得不慢下来,因为前方未知,所以不得不小心提防,谨慎行军。耶律欲隐气急,差些斩了他的斥候将军,在众人的劝说下,这才同意让对方戴罪立功,去重新夺回视野。
原本只需要大半日就能抵达雁南的路程,耶律欲隐走了整整一日,也没能走完。直到这里夜里,在他麾下那名斥候将军付出生命的代价下,契丹军游骑稍稍往前推进了一些,耶律欲隐也终于第二次得知了营州援军的情况。
从营州城出发,西援雁南的近万大军,遭遇唐军伏击,一战大溃,残兵退回营州!
“在自家门口被敌人伏击,忽赤也速儿派了个怎样的蠢货过来?!”耶律欲隐怒不可遏,一脚将报信游骑踹翻之后,在帐中咆哮。
“唐军斥候遍布各处,大军游骑皆有出无归,我等对周围情况一无所知……加之,加之耶律纳儿催促甚急,大军这才陷入唐军圈套……”
“又是斥候,该死!”耶律欲隐额头青筋暴突,“哪里都有唐军斥候,难道李从璟的斥候都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成!”
雁南,百战军营地。
比之耶律欲隐,李从璟得知李绍城击溃营州契丹援军的消息,要早得多。李绍城所领部曲,乃百战军主力,虽是骤然东出,但实际上有以逸待劳之意,要击溃营州契丹援军万人,不是什么难事。
依托营地工事固守内营的耶律纳儿,在发现营外唐军有些不对劲、预备出营试探时,李绍城已经大胜而归。西归的百战军主力大摇大摆从契丹内营眼前走过,耀武扬威一番,自是激励了百战军士气,打击了契丹军士气。辕门上的耶律纳儿瞧见这一幕,气得目眦欲裂,直骂李从璟狡猾。
此后,李从璟暂停了对契丹内营的进攻,全军后撤,在距离雁南二十里的地方扎营,休养生息。如是过了没有多久,耶律欲隐姗姗来迟,终于到了雁南之前。
耶律欲隐没有进入内营,见李从璟在契丹营二十里之外扎营,他没有轻举妄动,便在南边,距离百战军二十里的地方扎营。
三处营盘,耶律纳儿在北,拥兵近两万,耶律欲隐在南,拥兵近万,百战军在西,有军力近两万。契丹军南北呼应,可进可退,百战军孤身面对两处契丹军营盘,显得势单力薄。
然而面对眼前局势,李从璟在与众人军议时并无半分忧惧之色,百战军虽然人数并不占优势,但面对区区不到三万契丹军,即便是正面阵战,他也半分没有觉得百战军会战败。
值得一提的是,百战军的营盘构造的很大,大到足够容纳三万人。
翌日一整天,无论是百战军,还是耶律欲隐、耶律纳儿,都没有派遣大军出战,双方相安无事了一整日。在此期间,百战军闭门不出,耶律欲隐也没有急于求战,战场形势看似陷入僵局。
在这一日当中,耶律欲隐和耶律纳儿碰头。虽然对耶律纳儿丢失外营的损失极为不满,但大敌当前,耶律欲隐也没有太过责怪,汇集众将、幕僚,耶律欲隐筹划应战百战军之策。军议之后,耶律欲隐仍旧让耶律纳儿回镇雁南内营。
第三日清晨,平静被打破,握有绝对优势兵力的耶律欲隐,向百战军营地发起进攻。耶律欲隐和耶律纳儿,分从两南北两面,出击百战军营盘。
百战军没有坐以待毙,大军主力出营应战。是时,雄浑的两万余契丹军,集结成两个大阵,在以骑兵为主力的情况下,向列成一个大阵的、以步卒为主力的百战军大阵发起进攻。
在望楼上,李从璟俯瞰战场,能大致看清整个战局。望楼前,高架数十,架有战鼓,鼓前鼓手凝神屏气,肃然而立。高架前,则是排成一长排的号角手。再往外,是主帅近卫阵。在此之前,才是步卒居中,骑兵列阵两翼的常规大军主阵。
契丹军骑兵占据多数,在地势平坦的战场上,骑兵对阵步卒又据有天生优势,望楼上的李从璟等人看到,契丹军第一波冲阵,骑兵冲锋在前,步军尚在缓行。万马奔腾,地动山摇之际,黑压压的人潮和席卷的铁甲巨浪,给人无法言说的压迫感与恐惧感。
李从璟手指面向自己奔进的契丹骑兵,高楼上有大风吹动他黑色的披风,他轻描淡写对身边的莫离等人道:“契丹精骑超过万五千人,现几乎全数出动,从东北、东南两个方向向我席卷而来,观其阵势,知其意在以骑兵游击之术,以弓箭之力,对付我之大阵,来回策击。而其后跟进之步军,则会在其骑兵重伤我之大阵后,正面破阵。”
莫离点点头,“我军以步卒为主力,骑兵不及契丹军多,只五千人,正面交战,断难取胜。而若是让其骑兵肆虐本阵,则又恐怕阵型必为其所乱。”这是实情,两军交战,决定胜负的因素很多,军备是一方面,兵种的相生相克也是一方面。从通常意义上来说,骑兵天生就是步卒的克星。在古今中外历史上,依仗兵种相克的优势,获胜的战例,多不胜数。
其实眼下对百战军而言,退入军营固守,可有效避免兵种劣势,让契丹骑兵多的优势不复存在,并且化为劣势,毕竟攻打营盘,骑兵怎么都不及步卒来得有用。然而在深入敌境,敌军数量又占优的情况下,退守营垒,无异于自陷牢笼,一旦被契丹围营,麻烦便大了。
出营阵战,虽有不得已处,然对此李从璟早有应对之策,他俯视战场,抬起手臂,下令道:“传令:步军、马军严守阵型不动,待契丹骑兵至阵前,马军出而与之战,步军中之强弩长弓射而为之辅!”这是防御战法,立足本阵,既避免了被契丹马军围阵,步军又能成为马军的后盾。
契丹骑兵不时就从两个方向,冲到了百战军阵前。从不同方位相击,是很明智的战法,不仅可以分散对方军力、战力,同时也更容易找出破绽。好在百战军以营垒为背,摆的是最为常见的偃月阵,步军阵前,层层大车,重重枪林,组成最为狰狞的防线。
作为了解唐军战法、阵法的耶律欲隐,本就没打算从正面去硬冲百战军的步军前阵,他从两个方向派遣过来的骑兵,与百战军军阵相接时,就在偃月阵两侧。
“马军,出!”望楼上,李从璟下达军令。骑兵进攻,需要距离提速,才能发挥威势,没有奔跑起来的骑兵,那就成了步卒,还是笨重的步卒,自然没太大用。
壁垒森严百战军大阵,两翼展开的数千骑兵,汇聚成两道洪流,组成严格的军阵,迎向气势汹汹奔来的契丹大军。
两军相交,激战骤起。
奔驰声、呼喊声、碰撞声、厮杀声,震耳欲聋,纠缠在一起,就是金戈铁马四个字。奔涌的人潮,汹涌的军阵,如两条大河交汇,两架战车相撞,密密麻麻的战士,你来我往,深入彼此阵中。
鼓声和着脚步声,在剧烈回荡,战场上,各自将领的将旗,带着部曲奔驰向前,而在战场边缘,伫立在高楼上的人,身姿挺拔,身后大纛飘扬,头顶云卷云舒。
战至酣处,百战军马军稍稍后撤,步军大阵中,一蓬蓬箭雨腾空而起,在半空划过一道道巨大的弧线,落入契丹骑兵群中。
步骑合力,力战不退。
契丹军第一波攻势,在百战军步军强弩长弓发力之后被打退。但仅仅是稍稍后撤,契丹军又再次扑上来。
如是再三,日头渐高。
契丹步军跟上来已经很久,本在等待其骑兵乱百战军军阵后,给予压倒性一击。然而此时,眼见时间流逝,而骑兵陷入战争沼泽,虽然战事激烈,却没有达到预想功效,耶律欲隐终于在正午后下令,步军配合其骑兵,从正面进攻百战军军阵。
契丹军步军,在清理百战军阵前的防御工事时,付出了堪称惨重的代价。比之契丹军,唐军步军阵战本就娴熟不少,百战军又是精锐,此番战斗“以逸待劳”,防御之法完备,狠狠给契丹军上了一课。契丹步卒接阵时,百战军先是以弓弩攒射,在契丹军提盾上前时,利箭变成火箭,炙热的战场,随即多出片片火池,烟尘滚滚。当契丹军好不容易触摸到唐军战车时,百战军敢战之士奔出,以三五人为一组,依托战车地形,从缝隙中出手,用巨斧大刀等重兵器,让契丹步卒只能狼狈而退。
双方你来我往,局部战场不知多少次进进退退,而整个战场大局,却一直在胶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