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945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时候往里放一条哈士奇,哈士奇这狗东西最爱乱折腾,会折腾的沙丁鱼们活力十足,导致它们到达港口的时候依然活得好好的。
  现在班级里就出现了哈士奇效应。
  王状元就是那条哈士奇!
  上午到了十点多,雨幕停歇,王向红等到中午看了看天气,看到天上阴云被风给吹散了,便开始在大喇叭里喊话组织垦荒行动。
  垦荒是生产队的大事,要有组织、有纪律的开展。
  首先得进行一个动员大会。
  中午吃过饭,全体社员来到学校操场列队参加垦荒大会。
  虽然只有劳动力参加垦荒行动,可老人们小娃娃们也得配合这项行动,比如老人要负责做饭,娃娃们要负责收拾家里卫生。
  王忆让孙征南给学生们列队后并入社员队列,以后下午学生们不上劳动课或者体育课了,就去垦荒干活。
  王向红先进行垦荒动员,他一手掐腰一手拿起铁皮喇叭喊道:
  “各位社员、各位同志,今天大家伙聚集在这里的目的,你们都清楚,肯定都清楚!”
  “是的,咱们今天开始要利用冬闲时节进行垦荒!”
  “咱们岛上的农田少,粮食不够吃,以往咱们没有条件去开拓新农田,所以只能接受这个事实。但是现在王老师给咱们队里带来了打地机,那么咱们能不能好好利用起这件机器,给生产队再开拓出一部分农田呢?”
  “我认为肯定是可以的,64年国家提出了‘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的口号,咱们当年就响应国家号召,给生产队开垦了二十余亩的新农田,这事老少爷们都有印象吧?”
  社员们回应热烈:“记得!”
  王向红满意的点头,说道:“说起这个事咱们必须得再提一下大寨村。这个大寨村它本来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村庄,当地修县志,哪怕大寨村离县城只有5公里,可县志上都没有记载大寨村的名字。”
  “为什么?这大寨村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因此十分贫困,民不聊生啊。村子位于虎头山脚下,山坡上悬挂着层层土地。旧社会的时候每年多灾多难,老百姓经常努力工作一整年,却连最基本的填饱肚子都做不到。”
  “因此咱们听广播、看报纸都知道,那时候大寨村有四多,讨饭的多,卖儿女的多,扛长工背短工的多,外出逃荒的多!”
  “但是!”
  他话锋一转,左手握拳使劲一挥:“但是在办起农村合作社后,大寨村在他们领导人的率领下,组织群众走集体化道路,率先向山中恶劣的环境宣战了!”
  “此后接近十年啊,他们凭着自己的双手和肩背,拿着锄头,背着箩筐日日夜夜辛苦地劳作,开始造梯田!”
  “最终他们在不到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种植了1000多亩的树木,翻新800多亩的良田,修建12公里的盘山公路,并建造6座水库、14公里的盘山水渠,铺设了3万多米的地下水管,成功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
  “同志们啊,以前我就多次说过,咱们生产队的这个情况跟大寨村是很像的,大寨村在虎头山下,咱们在天涯山下。”
  “他们能靠肩挑手提的硬生生开辟出一个新天地,我们就不能吗?”
  王忆听到这里眼睛都直了。
  他知道垦荒是大活,但老队长这是啥意思?准备整活整出个特大的?
  不会要垦荒垦上好几年吧?
  还好王向红比他清楚当前形势,他继续说道:“在过去的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我们生产队已经多次开展过垦荒行动,并取得了优异战果,这种情况下今年咱们再次重启垦荒行动主要有两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是重走开垦路、重学大寨精神、重提艰苦奋斗筚路蓝缕的精神!”
  “第二个目的就是要垦荒!要开垦出农田!这个冬天要开垦出最少五十亩的新田来,来年全种上红薯,入秋以后家家户户多分它一千斤的蜜薯!”
  “好不好!”
  一听明年家里可以多分一千斤蜜薯,社员们真是热血沸腾、斗志昂扬了。
  喊‘好’喊‘干’的声音山崩海啸,大家伙都被触动了。
  西瓜红蜜薯真是宝贝!
  现在家家户户都舍不得随意吃,这东西都被晒成红薯干用来走亲戚的时候当礼物了。
  蜜薯晒出来的红薯干好吃,社员们都说这些红薯干是用蜂蜜泡过的,结果亲戚们还真信。
  因为确实香甜可口!
  看到社员们的积极性被调集起来,王向红意气风发的喊道:“好,看到同志们这么有斗志,我非常满意!”
  “现在咱们全体都有!立正!共同背诵大寨村的垦荒口号!”
  有些东西因为接触的多,已经印入人的脑海深处。
  大寨村的垦荒口号虽然已经有几年没人提过,但王向红开头后,社员们立马跟着回忆起来,然后呼喊声便越来越响:
  “不需要国家的钱粮物资,上交国家的粮食不能少,群众的红利不能少,社员的口粮不能少!”
  又是山崩海啸!
  第440章 垦荒第二天,跑路
  垦荒动员结束。
  提前分配好的小队开始并队,队长将各自队员带好,然后带上上午准备好的家伙什奔赴岛屿各处。
  第一波带鱼汛已经结束,后面几天海上没有什么活,所以壮劳力们没有出海,初期也要跟着垦荒。
  王忆和教师们被编入了第一队,跟随王向红去垦荒。
  教师们垦荒都靠自愿,然后除了黄有功和祝真学,其他人都自愿参与垦荒劳动,连漏勺都脱掉厨师服上阵了。
  黄有功很尴尬。
  祝真学领着他去烧水给社员们送水。
  这好歹也给生产队垦荒贡献力量了。
  如此一来黄有功轻松下来。
  王忆本来觉得垦荒个五十亩新田不是大问题,他们和大寨村不一样,别看大寨村名声响亮,其实当时他们垦荒的时候人口很少,总共才一百多人不到二百人,所以花费十年时间才完成那些成就。
  像天涯岛是大生产队,王家人口在整个县里都能排上号,他们光是户数就有一百几!
  这样他寻思着,哪怕能动用的劳动力只有五百,那五百人一个冬天垦荒五十亩新田,等于十个人开垦一亩地,这不是简简单单的事?
  有手就行!
  但下午真开始干活了。
  王忆眼神直了!
  海岛怎么垦荒?他们要先开山,问山和石头要田地!
  外岛的岛屿都是千千万万年形成的,无数岁月的积累,让岛上聚集了泥土。
  但百万年的时光长度里,总会发生点山崩地裂的事情,导致岛屿上山峦崩裂,一些石头落下占据了土地。
  他们要做的就是先把这些石头全给清理了,找到土地,然后再用打地机开垦土地。
  这家伙工作压力可就来了。
  他估摸着别说一个冬天了,就是一年能收拾出五十亩地来也算是好本事。
  主要问题就在于找土地!
  社员们辛辛苦苦的翻石头,有时候花费几天工夫翻下去,最终却翻出了山石层,这样就等于几天工夫全浪费了,得重新找一块地方再翻石头、再找农田。
  王忆搞清楚这回事后当场就一个反应:
  闹么?
  这不是开玩闹么!
  他赶紧开始开动小脑瓜子想歪脑筋,22年开荒的事他大概了解,那都是上大机器的,推土车、铲车、排石车等等,全靠机器来干。
  这方面在82年是别想了,他不可能真弄一台汽车来天涯岛,影响太大,没法解释来路!
  王忆挠挠后脑勺,还真是想到了一个主意:
  岛上开荒的难点在于什么?在于不好确定田地位置,这样的话自己干嘛不去22年直接看看后来的天涯岛上都在哪些地方有新农田呢?
  以生产队上下对农田的这个执念,王忆相信就算没有自己介入,那未来生产队也会开垦出新农田。
  这事是肯定的。
  因为王忆把22年的天涯岛都逛遍了,他记得岛上的田地比82年要多,只是22年农田都荒废了,他也没有重启农田的心思,所以便没有在意22年岛上到底都是哪里有农田。
  有了这想法,王忆便放松下来。
  他先跟着社员们收拾石头,有的用铁镐、有的用锄头、有的用撬棍,一块块石头被敲出来搬出去,堆积在一起很快摞起来。
  王向红没干活,他游走在各个小队之间强调安全:“一定注意撬起的石头情况,有连带的不要随意乱撬,特别是邻近山的地方,小心山石滚落!”
  开荒是体力活,干了半个钟头小队长们就吹响哨声示意休息。
  王向红回到一小队给社员们分烟,一些汉子凑上来共同吸烟放松力气。
  王忆去给秋渭水送水,问道:“累不累?”
  秋渭水笑道:“不累,我小时候跟着我爷爷他们在农场开荒过,当时是在西北,那地方条件才苦、干活才累呢!”
  王忆问道:“你们当时是去了西北呀?我没怎么听你们说过。”
  秋渭水倚在王忆背上跟他摆了个背靠背的姿势,轻轻叹息道:“我爷爷不愿意提,以前我父母坟墓在那边,我爷爷还领我回去一趟,77年的时候迁回老家去了,于是我们就再也没去西北。”
  有人听到他们的话后好奇的问道:“小秋老师,你还去过祖国的西北边疆?听说那里可美了。”
  王忆正要制止社员们提及秋渭水过去相关的话题,秋渭水自己倒是不在意的笑了起来:
  “嗯,我们农场当时在一条大河旁边,周围长了好多的野麻、梧桐、杨树、红柳。你们见过须要两人环抱的梧桐树吗?我们农场那边好多的。”
  看到她侃侃而谈,又有人好奇的问:“你们在西北开荒土地?西北啥样?是不是不用像咱岛上这样撬石头?”
  秋渭水笑道:“确实不用,那里石头不多,草多,要开荒就得锄草和砍树。”
  “我当时就跟着我家里人锄草,那里的草特别密集,春夏秋三季都有蚊子和虫子,我最讨厌的就是牛虻,它们吸血太可怕了,很疼还容易造成感染。”
  “小秋老师,给我们讲讲西北啥样吧,讲讲你们那时候怎么开荒的。”学生们感兴趣的围到她四周。
  秋渭水抱着膝盖笑道:“好呀,我们当时是跟部队一样的编制,团、营、连、排、班,一层一层的安排任务。”
  “当时活很累,可是大家工作热情很高,都会尽量的超额完成任务,如果谁白天无法完成任务,那还会晚上偷偷去干活。”
  “我们开荒的地方隔着农场有段距离,每天干完活大家太累了,没人还愿意回农场,于是就会找平整地方拉起个帐篷,割来野麻铺好当床。”
  她抬起头看向天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