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552节
她干嘛这么折腾呢?
大概是她想证明,只要她想做,她就一定能做到,哪怕是其他人都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
对,就是她这个女人,这个从乡下走出来的女人。
这大约也是一种执拗,憋着股气叫人不敢轻看的执拗。
她的养气功夫还是不行啊。
这回周秋萍可不敢完全托福给卢振军,他有前科,他已经丧失了她的信任,所以她得自己跑去莫斯科。
否则万一到时候贷款手续办下来了,结果他一转头把这钱又拿去干别的事了,她能活活怄死。
卢振军也知道自己信誉不良,不敢说一个“不”字,只能打哈哈:“行行行,这事我一定配合。我肯定将功赎罪。”
他这态度摆出来,大大有利于工作推进。
周秋萍当然等不及坐火车去莫斯科,她又不靠带货来负担旅费,她直接飞去的莫斯科。
临走之前,余成相当担忧:“算了,现在苏联情况不好,要是发生动乱怎么办?枪子不长眼睛的。”
周秋萍直接摇头,苦笑道:“要是他们真动枪,苏维埃也走不到这一步。”
最可怕的是什么?在沉默中失去。这样一个超级大国沉默着走向了穷途末路。
这也是和平演变最让人心惊胆战的地方,因为悄无声息,因为像温水煮青蛙,真正组成国家主体的普通人甚至连呐喊或者奋起反抗的机会都没有,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时代地洪流裹挟了。
余成无奈:“那我跟你一起去吧。”
周秋萍倒觉得无所谓:“有朱莉和彭阳呢,卢老师在莫斯科的安保队伍也不少。”
没必要搞得这么兴师动众的,她就是去薅羊毛,践行资本家血腥的本质。
余成瞪她,没好气道:“我怎么待得住?你好歹考虑下我的感受!”
周秋萍只好摸鼻子:“行吧,我不是怕家里只要阿妈和孩子在,指望你当定海神针嚒。”
余成不假思索:“还有老张他们在,咱国内又没发生动乱。”
嘿哟,这会他倒不觉得两个保镖太少了。
飞机速度比火车快的多,一天之内就抵达莫斯科。
饶是周秋萍做了思想准备,下飞机时,她还是感觉自己要冻成冰坨了。
冷,真冷!11月下旬的莫斯科冷的让人怀疑人生。难怪这里伏特加受欢迎,像她这种不喝酒的人都觉得喝酒取暖很正常了。
到机场来接人的是小陆,他跟周秋萍他们算老熟人了,一身皮草裹得风度全无,过分的说,很像大狗熊。
他看到周秋萍等人就哈哈笑,然后招呼:“上车说话,他娘的,真特么冷。”
等到了车上,余成迫不及待地问他:“现在莫斯科怎样?”
小陆哈哈笑:“能咋样,践行咱们领袖的号召,要文.斗不要武.斗呗。我的娘哎,他们还不如武.斗。我看了都替他们着急。”
他比余成还小两岁,周秋萍没好气道:“你是没赶上最疯狂的时候,武.斗是会死人的。”
小陆却不以为意:“那你以为现在文.斗就不死人了?要我说,苏联搞成现在的死德行,现在15个加盟国都宣布脱离独立了,全是他们逼逼赖赖不干正事。你说,你要么搞经济改革,把老百姓吃饭的问题给解决了。你要么就继续计划经济,把人都管踏实了,别让人天天跑大街上折腾。你这两不靠,打嘴仗能解决问题吗?”
他嘴巴往外努,示意客人们看街上的长队,“你看看,现在哪个商店门口不是长龙?这么冷的天,排上一整天的队也就只能买不够一天吃的东西。这日子怎么过?咱们最惨的时候也不到这份上。”
周秋萍脱口而出:“对啊,饿也饿不到工人,粮食先紧着城里人吃啊。种粮食的饿得倒在田里也无所谓。”
小陆没反驳她,反而赞同:“就是,你起码得先紧一派,工农联盟,好歹占一头啊。现在搞得工人反对你,农民也不支持你。哪边都没拉拢住,不乱才怪。这就是典型的抓不住只要矛盾。”
周秋萍摇摇头,无言以对。
因为她想到了一件事。
千禧年前后工人大下岗时,国家开始试点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取消了农业税。
虽然当时她已经进城打工做生意,农业税也跟她无关了,但农民出身的她还是由衷地喜悦,念国家的好。
像苏联这样,城里人农村人都不高兴,甚至连占尽了便宜的特权阶层都嫌制度碍手碍脚,不方便他们大把捞钱,也是没谁了。
车子开到红场边上时,周秋萍看到广场上聚集了大堆人,似乎在争执什么,个个都情绪激动,好在似乎还保持了最后的风度,君子动口不动手。
如果不是还要开车,小陆真要大摇其头:“你说他们在屋里老实待着不好吗?少说两句话,少动弹,起码能少消耗点能量,给家里节省点口粮。天天吵有个屁用,支持苏维埃的就拿起枪跟我走,一起干翻那帮狗娘养的。”
朱莉听不下去了,重重地咳嗽了声,小陆这才嘿嘿:“对不住,我嘴巴臭,女同志你别在意啊。”
坐在他后面的彭阳没好气:“就你话多,好好开你的车吧!”
他自己却忍不住皱眉,“他们不上班吗?这么多人闲着,不出事才怪。”
小陆呵呵:“你不废话吗?如果工厂还能一直开工,还有个屁的经济问题。没经济问题,苏维埃能这样?这可是老大哥!”
他叨叨了一路,倒是介绍了不少苏联眼下的怪相。
现在的莫斯科,老百姓甚至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是苏联人还是俄罗斯人。别说他们,就连各个国家大使馆的官员都讲不清楚自己到底是驻苏联还是俄罗斯的外交官。最逗的是刚上任的大使按照规矩是要递交国书的,但是,因为此刻莫斯科实际处于无政府状态,递交国书都找不到大门。
种种不可思议,当真应了那句话,生活不需要逻辑。你越以为高大上的东西,实际情况很可能是一地鸡毛的荒谬。
小陆叹气:“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倒不如给个痛快的。”
周秋萍在心中道,快了,就是亡,百姓更苦。
车子开到了栋大楼门前。
毛发旺盛的警卫人待在屋里,手上抓了个军用水壶,伸头看了眼,低头继续喝,没有阻拦车子的进入。
不知道为什么,直觉告诉周秋萍,那水壶里装的应该是酒而不是水,因为他明显已经醉了,眼睛直勾勾的,眼珠混沌,在大白天当班时就醉了。
小陆介绍道:“走吧,卢总已经等着了。”
朱莉难以置信地回头看了眼那位醉醺醺的警卫,看玩笑啊,银行警卫就这样上班?这里的钱还安全吗?
好在接待他们的银行官员看上去还像是头脑清醒的模样,起码没一张嘴就是熏死人的酒臭。就是他说的话周秋萍他们一句都听不懂。
卢振军带了翻译过来,是位四十岁上下戴眼镜的女士,据说以前是外交学院的俄语老师。后来在秀水街上给商贩做翻译做出了名堂,挣钱比学校多得多,就干脆辞职出来单干了。
她自己做过生意赚过钱,但也不幸被骗过,血本无归。于是干脆操回老本行,给中国的贸易公司当翻译了。之所以在山海公司长期驻扎,是因为她觉得这里安保力量强大,安全系数高。
现在莫斯科治安可不好,到处都是醉醺醺的酒鬼。二两黄汤一灌,他们就搞不清楚自己姓什么了。
俄语老师的翻译简洁又重点突出,银行经理夸奖了周秋萍和朱莉的美貌,又感谢香港商人对俄罗斯经济的支持,但这笔贷款不是小叔子,他们必须得慎重又慎重。
周秋萍拿出了合同等相关文件,证明他们公司有如期还款的能力,又强调飞机是俄罗斯的拳头产品,大陆市场需要大量飞机,她已经是两家实力雄厚的大型航空公司的代理商。
结果那人还是不停地摇头,嘴里反复嘟囔着要考虑。
周秋萍微笑:“听说莫斯科的菜特别好吃,不知道我是否有荣幸请您共进晚餐。”
原本还眉头紧锁的银行经理,听了翻译转述的邀请,立刻笑容满面,一再表示:“这是我的荣幸。”
周秋萍在心中呵呵,是荣幸啊,钞票的荣幸。
不然有什么不好在办公室谈,非要跑到酒桌上谈?
管理着公家的钱,就是这样别具一格。
不过她自己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也没立场diss人家。不说狼狈为奸吧,起码也是沆瀣一气。
第441章 红旗降落
一场晚宴, 宾主尽欢。
这位银行经理当真是妙人。对着周秋萍他们,他自称俄罗斯人。和卢振军说话时,又一口一个布尔什维克兄弟, 两张皮运用自如。
酒足饭饱之后, 谈判地点变成了卢振军在莫斯科设的办事处。
这还是周秋萍头回来,进门看到张熟悉又陌生的面庞时, 她甚至愣住了。
还是年轻姑娘先认出了周秋萍:“嬢嬢, 你来了啊。”
周秋萍这才回过神,笑道:“兰香,哎哟,真认不出来了。”
四年前的高中毕业生脸上还带着婴儿肥,现在却是实打实的大姑娘了。
她的打扮也不算出挑惹眼,就是普普通通的大衣。但往那里一站, 亭亭玉立的, 跟株小白杨似的, 特别挺拔。
周秋萍忍不住夸赞:“长高了啊,真高了不少。你什么时候过来的?”
她也不管那位银行经理了, 干脆和大姑娘聊天。
兰香有点不好意思:“在这边天天喝牛奶, 就呼呼长肉, 我今年胖了十斤!我去年过年时来的,我爷爷我爸爸还有我叔叔他们都来了,觉得回家过年太耽误事, 就把我们都带过来了。”
她笑道,“现在村里已经没人了。”
周秋萍难以置信:“都?那小孩上学怎么办?”
其他人都好说, 孩子是耽误不起的啊。
兰香笑道:“我们村小学的老师也一起过来了, 就自己办了学校, 我平常也在学校帮忙上课。等到时候回去拿毕业证。上中学的在学校寄宿, 他们爸妈有空回去时就去看他们。”
朱莉皱眉毛:“那他们岂不是很惨,孤零零的。”
兰香却不明白哪儿惨了,有吃有喝有学上。
周秋萍帮忙解释:“农民工家的小孩也这样。”
90年代的留守儿童几乎都是这样孤独地长大的。甚至下河村在学校寄宿的小孩算好的了,起码跟老师、同学待在一块儿,吃饭什么的都不用担心。
更惨的留守儿童除了照应自己上学之外,还要管自家的田地,因为他们不管就没饭菜吃。
个中的辛苦,没经历过的人根本难以想象。
兰香急着强调:“我们想趁现在机会好,在外国多挣几年前,争取也当个华侨村,以后就不愁了。不然我们要是没钱,村子都被淹了,哪还有好日子过。”
周秋萍惊讶不已:“村子被淹了?怎么回事?”
她记得上辈子决堤泄洪,冯家村被冲没了,但是下河村还在啊。
所谓下河是往下河走,它的地势要高不少。
兰香摇头,叹气道:“我爷爷说是我们村里没人,水太急,镇里顾不上商量,就撅口子泄洪了。”
她家大人唉声叹气了一整天,她也挺遗憾的,因为他们家房子是新盖的。
“嬢嬢,你家房子估计也垮了。”
周秋萍无所谓,反而感觉白茫茫一片雪,落的真干净。
大概是她想证明,只要她想做,她就一定能做到,哪怕是其他人都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
对,就是她这个女人,这个从乡下走出来的女人。
这大约也是一种执拗,憋着股气叫人不敢轻看的执拗。
她的养气功夫还是不行啊。
这回周秋萍可不敢完全托福给卢振军,他有前科,他已经丧失了她的信任,所以她得自己跑去莫斯科。
否则万一到时候贷款手续办下来了,结果他一转头把这钱又拿去干别的事了,她能活活怄死。
卢振军也知道自己信誉不良,不敢说一个“不”字,只能打哈哈:“行行行,这事我一定配合。我肯定将功赎罪。”
他这态度摆出来,大大有利于工作推进。
周秋萍当然等不及坐火车去莫斯科,她又不靠带货来负担旅费,她直接飞去的莫斯科。
临走之前,余成相当担忧:“算了,现在苏联情况不好,要是发生动乱怎么办?枪子不长眼睛的。”
周秋萍直接摇头,苦笑道:“要是他们真动枪,苏维埃也走不到这一步。”
最可怕的是什么?在沉默中失去。这样一个超级大国沉默着走向了穷途末路。
这也是和平演变最让人心惊胆战的地方,因为悄无声息,因为像温水煮青蛙,真正组成国家主体的普通人甚至连呐喊或者奋起反抗的机会都没有,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时代地洪流裹挟了。
余成无奈:“那我跟你一起去吧。”
周秋萍倒觉得无所谓:“有朱莉和彭阳呢,卢老师在莫斯科的安保队伍也不少。”
没必要搞得这么兴师动众的,她就是去薅羊毛,践行资本家血腥的本质。
余成瞪她,没好气道:“我怎么待得住?你好歹考虑下我的感受!”
周秋萍只好摸鼻子:“行吧,我不是怕家里只要阿妈和孩子在,指望你当定海神针嚒。”
余成不假思索:“还有老张他们在,咱国内又没发生动乱。”
嘿哟,这会他倒不觉得两个保镖太少了。
飞机速度比火车快的多,一天之内就抵达莫斯科。
饶是周秋萍做了思想准备,下飞机时,她还是感觉自己要冻成冰坨了。
冷,真冷!11月下旬的莫斯科冷的让人怀疑人生。难怪这里伏特加受欢迎,像她这种不喝酒的人都觉得喝酒取暖很正常了。
到机场来接人的是小陆,他跟周秋萍他们算老熟人了,一身皮草裹得风度全无,过分的说,很像大狗熊。
他看到周秋萍等人就哈哈笑,然后招呼:“上车说话,他娘的,真特么冷。”
等到了车上,余成迫不及待地问他:“现在莫斯科怎样?”
小陆哈哈笑:“能咋样,践行咱们领袖的号召,要文.斗不要武.斗呗。我的娘哎,他们还不如武.斗。我看了都替他们着急。”
他比余成还小两岁,周秋萍没好气道:“你是没赶上最疯狂的时候,武.斗是会死人的。”
小陆却不以为意:“那你以为现在文.斗就不死人了?要我说,苏联搞成现在的死德行,现在15个加盟国都宣布脱离独立了,全是他们逼逼赖赖不干正事。你说,你要么搞经济改革,把老百姓吃饭的问题给解决了。你要么就继续计划经济,把人都管踏实了,别让人天天跑大街上折腾。你这两不靠,打嘴仗能解决问题吗?”
他嘴巴往外努,示意客人们看街上的长队,“你看看,现在哪个商店门口不是长龙?这么冷的天,排上一整天的队也就只能买不够一天吃的东西。这日子怎么过?咱们最惨的时候也不到这份上。”
周秋萍脱口而出:“对啊,饿也饿不到工人,粮食先紧着城里人吃啊。种粮食的饿得倒在田里也无所谓。”
小陆没反驳她,反而赞同:“就是,你起码得先紧一派,工农联盟,好歹占一头啊。现在搞得工人反对你,农民也不支持你。哪边都没拉拢住,不乱才怪。这就是典型的抓不住只要矛盾。”
周秋萍摇摇头,无言以对。
因为她想到了一件事。
千禧年前后工人大下岗时,国家开始试点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取消了农业税。
虽然当时她已经进城打工做生意,农业税也跟她无关了,但农民出身的她还是由衷地喜悦,念国家的好。
像苏联这样,城里人农村人都不高兴,甚至连占尽了便宜的特权阶层都嫌制度碍手碍脚,不方便他们大把捞钱,也是没谁了。
车子开到红场边上时,周秋萍看到广场上聚集了大堆人,似乎在争执什么,个个都情绪激动,好在似乎还保持了最后的风度,君子动口不动手。
如果不是还要开车,小陆真要大摇其头:“你说他们在屋里老实待着不好吗?少说两句话,少动弹,起码能少消耗点能量,给家里节省点口粮。天天吵有个屁用,支持苏维埃的就拿起枪跟我走,一起干翻那帮狗娘养的。”
朱莉听不下去了,重重地咳嗽了声,小陆这才嘿嘿:“对不住,我嘴巴臭,女同志你别在意啊。”
坐在他后面的彭阳没好气:“就你话多,好好开你的车吧!”
他自己却忍不住皱眉,“他们不上班吗?这么多人闲着,不出事才怪。”
小陆呵呵:“你不废话吗?如果工厂还能一直开工,还有个屁的经济问题。没经济问题,苏维埃能这样?这可是老大哥!”
他叨叨了一路,倒是介绍了不少苏联眼下的怪相。
现在的莫斯科,老百姓甚至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是苏联人还是俄罗斯人。别说他们,就连各个国家大使馆的官员都讲不清楚自己到底是驻苏联还是俄罗斯的外交官。最逗的是刚上任的大使按照规矩是要递交国书的,但是,因为此刻莫斯科实际处于无政府状态,递交国书都找不到大门。
种种不可思议,当真应了那句话,生活不需要逻辑。你越以为高大上的东西,实际情况很可能是一地鸡毛的荒谬。
小陆叹气:“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倒不如给个痛快的。”
周秋萍在心中道,快了,就是亡,百姓更苦。
车子开到了栋大楼门前。
毛发旺盛的警卫人待在屋里,手上抓了个军用水壶,伸头看了眼,低头继续喝,没有阻拦车子的进入。
不知道为什么,直觉告诉周秋萍,那水壶里装的应该是酒而不是水,因为他明显已经醉了,眼睛直勾勾的,眼珠混沌,在大白天当班时就醉了。
小陆介绍道:“走吧,卢总已经等着了。”
朱莉难以置信地回头看了眼那位醉醺醺的警卫,看玩笑啊,银行警卫就这样上班?这里的钱还安全吗?
好在接待他们的银行官员看上去还像是头脑清醒的模样,起码没一张嘴就是熏死人的酒臭。就是他说的话周秋萍他们一句都听不懂。
卢振军带了翻译过来,是位四十岁上下戴眼镜的女士,据说以前是外交学院的俄语老师。后来在秀水街上给商贩做翻译做出了名堂,挣钱比学校多得多,就干脆辞职出来单干了。
她自己做过生意赚过钱,但也不幸被骗过,血本无归。于是干脆操回老本行,给中国的贸易公司当翻译了。之所以在山海公司长期驻扎,是因为她觉得这里安保力量强大,安全系数高。
现在莫斯科治安可不好,到处都是醉醺醺的酒鬼。二两黄汤一灌,他们就搞不清楚自己姓什么了。
俄语老师的翻译简洁又重点突出,银行经理夸奖了周秋萍和朱莉的美貌,又感谢香港商人对俄罗斯经济的支持,但这笔贷款不是小叔子,他们必须得慎重又慎重。
周秋萍拿出了合同等相关文件,证明他们公司有如期还款的能力,又强调飞机是俄罗斯的拳头产品,大陆市场需要大量飞机,她已经是两家实力雄厚的大型航空公司的代理商。
结果那人还是不停地摇头,嘴里反复嘟囔着要考虑。
周秋萍微笑:“听说莫斯科的菜特别好吃,不知道我是否有荣幸请您共进晚餐。”
原本还眉头紧锁的银行经理,听了翻译转述的邀请,立刻笑容满面,一再表示:“这是我的荣幸。”
周秋萍在心中呵呵,是荣幸啊,钞票的荣幸。
不然有什么不好在办公室谈,非要跑到酒桌上谈?
管理着公家的钱,就是这样别具一格。
不过她自己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也没立场diss人家。不说狼狈为奸吧,起码也是沆瀣一气。
第441章 红旗降落
一场晚宴, 宾主尽欢。
这位银行经理当真是妙人。对着周秋萍他们,他自称俄罗斯人。和卢振军说话时,又一口一个布尔什维克兄弟, 两张皮运用自如。
酒足饭饱之后, 谈判地点变成了卢振军在莫斯科设的办事处。
这还是周秋萍头回来,进门看到张熟悉又陌生的面庞时, 她甚至愣住了。
还是年轻姑娘先认出了周秋萍:“嬢嬢, 你来了啊。”
周秋萍这才回过神,笑道:“兰香,哎哟,真认不出来了。”
四年前的高中毕业生脸上还带着婴儿肥,现在却是实打实的大姑娘了。
她的打扮也不算出挑惹眼,就是普普通通的大衣。但往那里一站, 亭亭玉立的, 跟株小白杨似的, 特别挺拔。
周秋萍忍不住夸赞:“长高了啊,真高了不少。你什么时候过来的?”
她也不管那位银行经理了, 干脆和大姑娘聊天。
兰香有点不好意思:“在这边天天喝牛奶, 就呼呼长肉, 我今年胖了十斤!我去年过年时来的,我爷爷我爸爸还有我叔叔他们都来了,觉得回家过年太耽误事, 就把我们都带过来了。”
她笑道,“现在村里已经没人了。”
周秋萍难以置信:“都?那小孩上学怎么办?”
其他人都好说, 孩子是耽误不起的啊。
兰香笑道:“我们村小学的老师也一起过来了, 就自己办了学校, 我平常也在学校帮忙上课。等到时候回去拿毕业证。上中学的在学校寄宿, 他们爸妈有空回去时就去看他们。”
朱莉皱眉毛:“那他们岂不是很惨,孤零零的。”
兰香却不明白哪儿惨了,有吃有喝有学上。
周秋萍帮忙解释:“农民工家的小孩也这样。”
90年代的留守儿童几乎都是这样孤独地长大的。甚至下河村在学校寄宿的小孩算好的了,起码跟老师、同学待在一块儿,吃饭什么的都不用担心。
更惨的留守儿童除了照应自己上学之外,还要管自家的田地,因为他们不管就没饭菜吃。
个中的辛苦,没经历过的人根本难以想象。
兰香急着强调:“我们想趁现在机会好,在外国多挣几年前,争取也当个华侨村,以后就不愁了。不然我们要是没钱,村子都被淹了,哪还有好日子过。”
周秋萍惊讶不已:“村子被淹了?怎么回事?”
她记得上辈子决堤泄洪,冯家村被冲没了,但是下河村还在啊。
所谓下河是往下河走,它的地势要高不少。
兰香摇头,叹气道:“我爷爷说是我们村里没人,水太急,镇里顾不上商量,就撅口子泄洪了。”
她家大人唉声叹气了一整天,她也挺遗憾的,因为他们家房子是新盖的。
“嬢嬢,你家房子估计也垮了。”
周秋萍无所谓,反而感觉白茫茫一片雪,落的真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