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节
底下的人,把远方即刻发回来的回信交给他的时候,魏老展开一看,良久没有声音。
☆、【165】婆婆出手
抵达燕都的那天,天气依然不是很好,飘飘洒洒的雪花,好像棉絮一样,覆盖在车顶上。
如此寒冷的天气,却依然抵挡不住百姓的热情。
未到燕都之前,经过燕郊的城镇,沿途站满了观望的百姓。因为百姓们只要看军队的装束,都知道这是护国公的军队。护国公是保护北燕的守护神,是这片土地的王。百姓们怎能不过来朝拜崇仰。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些百姓朝圣的场景,李敏可以把这样的场景想象成现代的市民们看见了自己的市长省长乃至总统到达地方上巡查的那种盛况。所以,这些老百姓,不是说,因为被迫什么的,而是,纯粹出于好奇,以及中国人传统的思想挂念作祟,想沾点喜气贵气。
这样一说,她真的是王妃了?
李敏这一刻,方才意识到自己头顶这个王妃的头衔。可不比鲁王妃恭王妃那些虚有其表的,只是挂着个王妃头衔,实际上,除了拿点俸禄经营点铺子农田,没有什么实权。谁让她老公,是连皇帝都忌惮三分的护国公。鲁王妃等那些王妃的老公,绝对没有她老公有如此广阔的封地以及人数众多的子民。
想到这里,李敏不得不佩服起李家里的老三媳妇马氏。想当初她要嫁人之前,马氏先赶紧来巴着她李敏,说王氏母女其实是鼠目寸光,三皇子王妃的头衔,哪能和护国公夫人的头衔相比,马氏这个高瞻远瞩,可以说是在当时京师里是独树一帜,别具眼光。要知道,那个时候,连皇家都看衰她这个病痨鬼,哪能想到她李敏如今集荣耀富贵于一身,完全不比皇后娘娘的气势差。
不知道那个马氏,如今带着她那一家人如何了?
李敏只知道反正自己给李老太太卖了个人情,提前告诉李老太太可能李家头顶上会遇到人祸天灾的事。具体,要看李老太太怎么安排自己那帮子孙了。
不过,说回来,以李老太太那个本事,绝对是在心里盘算好了计划,不会吃半点亏。只要看尚姑姑一路跟她逃过来,根本不提李老太太半点需要担忧的话题。
姜到底是老的辣。
沿路,百姓围观瞻仰的人数不少,但是,一路都很安静。可见,老公底下的百姓都很规矩。没有什么敲锣打鼓,地方官阿谀奉承上级领导的场面出现。
李敏心里可以推测,这肯定都是因为自己老公的作风所注定的。其实,只要看护国公怎么治理护国公府里,都可以知道护国公的性情。
她老公,那是带兵打仗惯了,人,有些粗野,但是,做事不是不细致,更喜欢制定铁面无私的规则,不太喜欢讲究什么贿赂人情之类的。正由于如此,护国公在京师里那种习惯了私下互贿的官场里,吃不太开。
好在她李敏,正好就是喜欢这样的男人。太会说人情的,肯定是情场上也是油嘴滑舌,到处惹风流债的。男人,铁面一点,有利于杜绝小三小四。
话是这样说,沿路朝拜的百姓,可不单纯都是百姓。官员即使不摆宴招待,肯定也要在旁列队恭迎。
据闻,她带的这群丫鬟婆子里头,唯独李嬷嬷,在护国公府里因为是老资格,算是很久以前,有幸到过北燕一回。对于这里的风土人情,社会风俗,有些了解。
李嬷嬷陪伴在李敏身边,小声地为李敏解说:“那些,站在地方衙门大人旁边的,是当地的望族。”
按理说,燕都有行政长官,北燕不止燕都一个城市,底下的其它城镇,乃至乡落,肯定是一样要设立衙门和行政官员的。这些行政衙门,从大明王朝的行政系统过来划分别类的话,通通是归都督府管辖的。鉴于如今都督府,已经不是护国公掌控的了。所以,这些地方官员,是不是护国公的人,难说。
李敏听了李嬷嬷这句话,很快明白了这里面的玄机。
要说哪个人到地方上任官都好,要管得着这里的百姓,一是要权,权从哪里生出来,百姓能不能服你,可不是单纯说你是官,人家必定服你。因此,全国最高的官员皇帝,都必须手里紧握两个东西,一个是兵,所谓军权大于天,只有军队,可以控制天下。另一个是银子。只有银子能使鬼推磨,可以办成任何自己想要的事情。
当地的军队,基本都是护国公控制的。使得皇帝设立在这里的衙门在布兵上面,毫无建树。掌控不了军权,再加上富贵旁落。
是的,当地的望族,由于之前一直都是乘荫于护国公的庇护之下积累起来的财富,所以,这些望族,可以说,一方面不敢得罪护国公,要依靠护国公,另一方面,当然,又不太敢得罪现阶段,皇帝新派来的地方官员。
不管怎样说,如果说部队突然缺粮缺银子,要靠的,当然首先是这些望族了。可以说,望族相当于北燕的富贵阶级以及中产阶级,对北燕这个地方,起了一定的稳定作用。
作为这个地方的王的妃子,与当地的望族们打好关系,无疑也是一门必要的学问。
前面的马忽然停了下来,原来是到燕都的东门了。
沉重的城门缓慢地打开。整齐排列在城门两侧的男女老少,都衣着华丽,尽显雍容华贵。仔细看,这些人的装饰,与京师里的达官贵族,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城门上,属于护国公独特的号角声,吹响了起来,响彻蓝天白云。
没有什么吾皇万岁万万岁的声音,可是,李敏能感受到,此次随老公进入燕都,和那个时候陪老公回京师,感觉是两码事。只记得上一次,她是感觉,自己走入了他人设置好的局里,不免会有些精神紧张,手心发汗。这一次,感觉很亲切,很安心,这里毕竟是他承诺给她的,他们的家了。
马车向前行驶了一段距离,刚通过城门,再次停了下来。
前面,一个身着蓝袍的官员,双手抱拱,站在了护国公面前。
朱隶坐在高头大马上,俯瞰那年岁中年的大臣,只淡淡地一声:“吕都督,不必多礼了。本王只不过是例行公事,回北燕履职而已。”
吕博瑞,正是之前,刚被万历爷排到燕都都督府替代掉之前没有办好差事的都督的新任地方父母官,到职时间不到两个月。
可以说,连朱隶,对于这个刚被皇帝派来不到两个月的地方大臣,都是不太熟悉的。毕竟,那两个月,他都在京师里,没有回北燕。当然,公孙良生这些谋士,肯定要提前做好收集情报的工作。
吕博瑞并没有抬头,依旧恭敬地道了声:“恭迎王爷回北燕。”
朱隶也不打算和他多废话一句,反正,这样一个人,是皇帝的傀儡,只要他不在这边坏他的朱隶的事,那就无妨,否则,看着办。
车队,擦过吕博瑞和都督府那些官员们的身边,继续往前走。谁就此都看的出来,护国公和都督府的关系不好。要换做在以前,护国公虽然不看待都督府,却也从来没有这样公开地当着百姓的面给都督府难看。
看来,真的是有些问题了。之前的那些传言有可能是真的了。这样类似的风声,大概会很快的传遍大江南北。
李敏眸里闪过一抹思虑,让李嬷嬷把车帘放下来,靠在了车内的卧榻上闭上眼。
马车行驶到护国公王府的时候,李敏下了车,才知道为什么公孙良生会在此之前,特意让人回来再打扫王爷府了。
这里是护国公真正的家,当然是与京师那个被皇帝画起来的等同于牢狱的护国公府不一样了。
面积,很大——
李敏一眼望过去,竟有种望不到房子的边境到了哪里的感觉。
她这是瞬间变成了超级富豪的太太了。说句实话,人家护国公只有她这个老婆,比起皇后娘娘住在皇家后宫里要与皇帝那么多小老婆争地方而言,她这个护国公夫人,真的是住的比皇后娘娘宽敞的不是一丁点儿。
方嬷嬷等人,早就站在门口,欣喜地等着男女主子回来。
“奴婢拜见王爷、王妃,二少爷。”
齐齐下跪的一大群家仆,规模当然比起京师里的护国公府,再次扩容了一倍不止。
李敏心头一叹,她这是瞬间变成地主婆了,有田有地有人,有车有马,比起京师的时候,再次提升了一个档次的富贵。
坐拥富贵的感觉怎么样,肯定是很棒的。可是,伴随而来的,貌似责任也挺重的。
老公在前面下了马,对方嬷嬷说:“你带大少奶奶回屋里休息,大少奶奶的身子欠安,和夫人说一声,待哪天大少奶奶的身子好些,再去看望夫人。本王和二少爷要出去办事,傍晚才回来。晚饭暂时不需准备。”
方嬷嬷立马领回主子的意思,说:“奴婢已经帮大少奶奶整理好了屋子,在大少爷隔壁的青竹园。”
朱隶没有多想,道:“行。”
按照大户人家的规矩,每个主子,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即各住一个院子。这和皇宫里的结构是差不多一样的。李敏差点忘了这回事儿。是由于当初她嫁到护国公府时,她老公被误以为去世了。结果,她进了护国公府给她安排的婚房以后,到后来,朱隶回来,直接住进她婚房,都没有再挪出去过。
回了家,重新安排,也是应该的,毕竟这里的屋子面积是那样的大,根本不愁没地方住,只怕空着地方闹鬼。
李敏跟随方嬷嬷,准备进新家的门。
方嬷嬷,担心她不好走路,因为有朱隶的交代,想帮她备个轿子。对此,李敏本想说不用了,不过几步路而已。
可方嬷嬷说:“大少奶奶,从这里大门,到青竹园,说长不长,说短真不短,这个路,和在京师里是不一样的。”
李敏其实只要站在大门口,都能感受到完全的不同。这里的家,门一排五个。除了正门以外,两侧共四个角门。门口,共摆着八头石狮子,一个个都是威武生猛,面目可憎。
像她这样,是护国公夫人第一次回家,正门肯定是要打开的。李敏突然多了个心眼,这个房子面积这么大,难道,真的是只有她和老公、婆婆、小叔住。
方嬷嬷是个聪慧的老人,很快意识到她这是问什么,和她说:“宁远侯和奉公伯,都住在对面。”
李敏闻言,转回身,一看,十分辽阔的一片空地,好比故宫面前要有一块很大的空地一样。这里是护国公的宅邸,护国公是这片土地的主子,固然宅邸不能修的和京师里的皇宫那样繁华富贵,可是,保持府邸四周的安全距离是必要的。
那么,方嬷嬷所说的那两个大户人家,是在那大概百丈远的地方,东西两侧,各有一套看起来规模也不算小的豪华宅邸。
“东边是宁远侯,西侧,是伯爵府。”方嬷嬷说。
“宁远侯是?”
“宁远侯是朱清公兄弟的后代,奉公伯,是朱庆公的兄弟的兄弟。”
李敏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脑子不够用,被方嬷嬷这些话绕的有些晕。但是,她能听明白一点,这些都是护国公的亲戚。
护国公基本是一脉相承,像朱隶的父亲朱怀圣,就是典型的独生子。当然,有例外的时候,好比尤氏生了两个儿子。如果到时候小叔要自立门户,不能继承护国公爵位,只能求其次,封侯爵。按照这样的逻辑,这个宁远侯府,以及奉公伯府,大概就是自己老公那爷爷爷爷辈的哪个祖先留下来的旁枝。
李敏感到奇怪的是,她在京师里的时候,不止没有听尤氏提过,哪怕是自己老公或是小叔口中,都从没有听说过自己夫家有这样两个远房亲戚。
或许是因为,太远房了的关系,她老公都不太承认这两个亲戚,所以压根儿都不和她预先提一句?倘若是这样的话,她李敏可得在这方面小心留意。
“大少奶奶如果想见他们,倒也不难。”方嬷嬷见李敏有意听的样子,往下说了,“不知道之前李嬷嬷有没有给大少奶奶指过,其实,宁远侯和奉公伯他们,两家人都齐齐站在城门口迎接护国公和护国公夫人。”
听到这话,李嬷嬷先红了脸,说:“老奴许久没有回北燕了,所以,对侯爵和伯爵的脸,都记得不是很清楚。”
李敏听她们两个人的话,若有所思。看来,这两家亲戚,和护国公府有一定距离。瞧,连站在亲戚家门口迎接他们夫妇都不敢,只能是沦落到和普通百姓一块站城门口。
对此,方嬷嬷再给李敏透个风声:“宁远侯夫人,和奉公伯夫人,肯定是要到王爷府里拜见大少奶奶的。”
李敏只想先歇口气,说:“如果她们来,你先带她们去见夫人,等我身子好些,想见她们,再给她们去信。”
“老奴都知道了。”方嬷嬷会意地说。
接着,急急忙忙和紫叶一块,扶了她上轿子。
像方嬷嬷说的那样,坐上轿子,都得花上一炷香时间,才到了青竹园。可见府邸里大到,让她这个孕妇有些寸步难行。
青竹园说是在她老公院子里的隔壁,因此,有个角门是两院接通。丫鬟打起轿帘,方嬷嬷扶着她出了轿子。李敏上了台阶,见扇门外,一排五六个丫鬟和婆子,人数可观。
方嬷嬷让她尽管放心:“这些,都是老奴根据王爷吩咐细心挑选的,全部人的家世背景,都经过了一番仔细勘察。”
不用说,之前的奸细事件,给府里用人敲响了警钟。
实在有些疲倦,李敏进了屋里后,脱了鞋子,径直躺到了床上,睡了一觉。
方嬷嬷看她睡着了,招呼紫叶和李嬷嬷走到外面,低声清楚地咬着字道:“刘嬷嬷的事我听说了。紫叶不说,年纪小,不太懂。可是,李嬷嬷,你年纪不小了,这样都能中了人家的道。”
李嬷嬷的脸上当即划过一丝苍白,愧疚地说:“方嬷嬷请恕罪。老奴这是从来没有弄丢过主子的银子,心里一慌,结果——”
“你要庆幸,大少奶奶是个是非分明的主子,要论是夫人,定是扒了你的皮。”
李嬷嬷更是大气都不敢出。那事儿,她能全身而退,真是多亏了李敏是个好主子,否则,她不用说被扒皮,恐怕是和刘嬷嬷一样被扔去喂狼了。
紫叶的小眼珠子,骨溜溜望了望两个老辈。
门口,传来脚步声。
三个人抬头一看,见是尚姑姑,马上收住了声音。
尚姑姑见到她们三个人站在一块儿,也是愣。
想之前,虽然说被念夏防着,可好歹,念夏春梅和她一样,都是李敏从娘家里带来的,面对其他人时,能结成一个阵营。如今可好,只剩下她一个孤家寡人孤军奋战。她其实比李敏更焦急那两个小丫头的下落。
李敏没有了私银,她刚才是去找徐掌柜想法子了。
徐掌柜一听,对她瞪了眼,问她为什么到现在才说出这么大的事。徐掌柜和她一样,都知道银子的厉害。
没有银子,李敏怎么到这个地方之后拉拢人心,树立起女主子的威信。
喜鹊早听到女主子回王爷府的动静了,在探听完风声之后,穿过院子,踏进了尤氏的花厅。
窗户上,挂了个鸟笼子,尤氏心平气和地在旁边服侍的小丫鬟手心里捡起一些芝麻瓜子,逗着鸟笼子里的麻雀玩。
☆、【165】婆婆出手
抵达燕都的那天,天气依然不是很好,飘飘洒洒的雪花,好像棉絮一样,覆盖在车顶上。
如此寒冷的天气,却依然抵挡不住百姓的热情。
未到燕都之前,经过燕郊的城镇,沿途站满了观望的百姓。因为百姓们只要看军队的装束,都知道这是护国公的军队。护国公是保护北燕的守护神,是这片土地的王。百姓们怎能不过来朝拜崇仰。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些百姓朝圣的场景,李敏可以把这样的场景想象成现代的市民们看见了自己的市长省长乃至总统到达地方上巡查的那种盛况。所以,这些老百姓,不是说,因为被迫什么的,而是,纯粹出于好奇,以及中国人传统的思想挂念作祟,想沾点喜气贵气。
这样一说,她真的是王妃了?
李敏这一刻,方才意识到自己头顶这个王妃的头衔。可不比鲁王妃恭王妃那些虚有其表的,只是挂着个王妃头衔,实际上,除了拿点俸禄经营点铺子农田,没有什么实权。谁让她老公,是连皇帝都忌惮三分的护国公。鲁王妃等那些王妃的老公,绝对没有她老公有如此广阔的封地以及人数众多的子民。
想到这里,李敏不得不佩服起李家里的老三媳妇马氏。想当初她要嫁人之前,马氏先赶紧来巴着她李敏,说王氏母女其实是鼠目寸光,三皇子王妃的头衔,哪能和护国公夫人的头衔相比,马氏这个高瞻远瞩,可以说是在当时京师里是独树一帜,别具眼光。要知道,那个时候,连皇家都看衰她这个病痨鬼,哪能想到她李敏如今集荣耀富贵于一身,完全不比皇后娘娘的气势差。
不知道那个马氏,如今带着她那一家人如何了?
李敏只知道反正自己给李老太太卖了个人情,提前告诉李老太太可能李家头顶上会遇到人祸天灾的事。具体,要看李老太太怎么安排自己那帮子孙了。
不过,说回来,以李老太太那个本事,绝对是在心里盘算好了计划,不会吃半点亏。只要看尚姑姑一路跟她逃过来,根本不提李老太太半点需要担忧的话题。
姜到底是老的辣。
沿路,百姓围观瞻仰的人数不少,但是,一路都很安静。可见,老公底下的百姓都很规矩。没有什么敲锣打鼓,地方官阿谀奉承上级领导的场面出现。
李敏心里可以推测,这肯定都是因为自己老公的作风所注定的。其实,只要看护国公怎么治理护国公府里,都可以知道护国公的性情。
她老公,那是带兵打仗惯了,人,有些粗野,但是,做事不是不细致,更喜欢制定铁面无私的规则,不太喜欢讲究什么贿赂人情之类的。正由于如此,护国公在京师里那种习惯了私下互贿的官场里,吃不太开。
好在她李敏,正好就是喜欢这样的男人。太会说人情的,肯定是情场上也是油嘴滑舌,到处惹风流债的。男人,铁面一点,有利于杜绝小三小四。
话是这样说,沿路朝拜的百姓,可不单纯都是百姓。官员即使不摆宴招待,肯定也要在旁列队恭迎。
据闻,她带的这群丫鬟婆子里头,唯独李嬷嬷,在护国公府里因为是老资格,算是很久以前,有幸到过北燕一回。对于这里的风土人情,社会风俗,有些了解。
李嬷嬷陪伴在李敏身边,小声地为李敏解说:“那些,站在地方衙门大人旁边的,是当地的望族。”
按理说,燕都有行政长官,北燕不止燕都一个城市,底下的其它城镇,乃至乡落,肯定是一样要设立衙门和行政官员的。这些行政衙门,从大明王朝的行政系统过来划分别类的话,通通是归都督府管辖的。鉴于如今都督府,已经不是护国公掌控的了。所以,这些地方官员,是不是护国公的人,难说。
李敏听了李嬷嬷这句话,很快明白了这里面的玄机。
要说哪个人到地方上任官都好,要管得着这里的百姓,一是要权,权从哪里生出来,百姓能不能服你,可不是单纯说你是官,人家必定服你。因此,全国最高的官员皇帝,都必须手里紧握两个东西,一个是兵,所谓军权大于天,只有军队,可以控制天下。另一个是银子。只有银子能使鬼推磨,可以办成任何自己想要的事情。
当地的军队,基本都是护国公控制的。使得皇帝设立在这里的衙门在布兵上面,毫无建树。掌控不了军权,再加上富贵旁落。
是的,当地的望族,由于之前一直都是乘荫于护国公的庇护之下积累起来的财富,所以,这些望族,可以说,一方面不敢得罪护国公,要依靠护国公,另一方面,当然,又不太敢得罪现阶段,皇帝新派来的地方官员。
不管怎样说,如果说部队突然缺粮缺银子,要靠的,当然首先是这些望族了。可以说,望族相当于北燕的富贵阶级以及中产阶级,对北燕这个地方,起了一定的稳定作用。
作为这个地方的王的妃子,与当地的望族们打好关系,无疑也是一门必要的学问。
前面的马忽然停了下来,原来是到燕都的东门了。
沉重的城门缓慢地打开。整齐排列在城门两侧的男女老少,都衣着华丽,尽显雍容华贵。仔细看,这些人的装饰,与京师里的达官贵族,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城门上,属于护国公独特的号角声,吹响了起来,响彻蓝天白云。
没有什么吾皇万岁万万岁的声音,可是,李敏能感受到,此次随老公进入燕都,和那个时候陪老公回京师,感觉是两码事。只记得上一次,她是感觉,自己走入了他人设置好的局里,不免会有些精神紧张,手心发汗。这一次,感觉很亲切,很安心,这里毕竟是他承诺给她的,他们的家了。
马车向前行驶了一段距离,刚通过城门,再次停了下来。
前面,一个身着蓝袍的官员,双手抱拱,站在了护国公面前。
朱隶坐在高头大马上,俯瞰那年岁中年的大臣,只淡淡地一声:“吕都督,不必多礼了。本王只不过是例行公事,回北燕履职而已。”
吕博瑞,正是之前,刚被万历爷排到燕都都督府替代掉之前没有办好差事的都督的新任地方父母官,到职时间不到两个月。
可以说,连朱隶,对于这个刚被皇帝派来不到两个月的地方大臣,都是不太熟悉的。毕竟,那两个月,他都在京师里,没有回北燕。当然,公孙良生这些谋士,肯定要提前做好收集情报的工作。
吕博瑞并没有抬头,依旧恭敬地道了声:“恭迎王爷回北燕。”
朱隶也不打算和他多废话一句,反正,这样一个人,是皇帝的傀儡,只要他不在这边坏他的朱隶的事,那就无妨,否则,看着办。
车队,擦过吕博瑞和都督府那些官员们的身边,继续往前走。谁就此都看的出来,护国公和都督府的关系不好。要换做在以前,护国公虽然不看待都督府,却也从来没有这样公开地当着百姓的面给都督府难看。
看来,真的是有些问题了。之前的那些传言有可能是真的了。这样类似的风声,大概会很快的传遍大江南北。
李敏眸里闪过一抹思虑,让李嬷嬷把车帘放下来,靠在了车内的卧榻上闭上眼。
马车行驶到护国公王府的时候,李敏下了车,才知道为什么公孙良生会在此之前,特意让人回来再打扫王爷府了。
这里是护国公真正的家,当然是与京师那个被皇帝画起来的等同于牢狱的护国公府不一样了。
面积,很大——
李敏一眼望过去,竟有种望不到房子的边境到了哪里的感觉。
她这是瞬间变成了超级富豪的太太了。说句实话,人家护国公只有她这个老婆,比起皇后娘娘住在皇家后宫里要与皇帝那么多小老婆争地方而言,她这个护国公夫人,真的是住的比皇后娘娘宽敞的不是一丁点儿。
方嬷嬷等人,早就站在门口,欣喜地等着男女主子回来。
“奴婢拜见王爷、王妃,二少爷。”
齐齐下跪的一大群家仆,规模当然比起京师里的护国公府,再次扩容了一倍不止。
李敏心头一叹,她这是瞬间变成地主婆了,有田有地有人,有车有马,比起京师的时候,再次提升了一个档次的富贵。
坐拥富贵的感觉怎么样,肯定是很棒的。可是,伴随而来的,貌似责任也挺重的。
老公在前面下了马,对方嬷嬷说:“你带大少奶奶回屋里休息,大少奶奶的身子欠安,和夫人说一声,待哪天大少奶奶的身子好些,再去看望夫人。本王和二少爷要出去办事,傍晚才回来。晚饭暂时不需准备。”
方嬷嬷立马领回主子的意思,说:“奴婢已经帮大少奶奶整理好了屋子,在大少爷隔壁的青竹园。”
朱隶没有多想,道:“行。”
按照大户人家的规矩,每个主子,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即各住一个院子。这和皇宫里的结构是差不多一样的。李敏差点忘了这回事儿。是由于当初她嫁到护国公府时,她老公被误以为去世了。结果,她进了护国公府给她安排的婚房以后,到后来,朱隶回来,直接住进她婚房,都没有再挪出去过。
回了家,重新安排,也是应该的,毕竟这里的屋子面积是那样的大,根本不愁没地方住,只怕空着地方闹鬼。
李敏跟随方嬷嬷,准备进新家的门。
方嬷嬷,担心她不好走路,因为有朱隶的交代,想帮她备个轿子。对此,李敏本想说不用了,不过几步路而已。
可方嬷嬷说:“大少奶奶,从这里大门,到青竹园,说长不长,说短真不短,这个路,和在京师里是不一样的。”
李敏其实只要站在大门口,都能感受到完全的不同。这里的家,门一排五个。除了正门以外,两侧共四个角门。门口,共摆着八头石狮子,一个个都是威武生猛,面目可憎。
像她这样,是护国公夫人第一次回家,正门肯定是要打开的。李敏突然多了个心眼,这个房子面积这么大,难道,真的是只有她和老公、婆婆、小叔住。
方嬷嬷是个聪慧的老人,很快意识到她这是问什么,和她说:“宁远侯和奉公伯,都住在对面。”
李敏闻言,转回身,一看,十分辽阔的一片空地,好比故宫面前要有一块很大的空地一样。这里是护国公的宅邸,护国公是这片土地的主子,固然宅邸不能修的和京师里的皇宫那样繁华富贵,可是,保持府邸四周的安全距离是必要的。
那么,方嬷嬷所说的那两个大户人家,是在那大概百丈远的地方,东西两侧,各有一套看起来规模也不算小的豪华宅邸。
“东边是宁远侯,西侧,是伯爵府。”方嬷嬷说。
“宁远侯是?”
“宁远侯是朱清公兄弟的后代,奉公伯,是朱庆公的兄弟的兄弟。”
李敏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脑子不够用,被方嬷嬷这些话绕的有些晕。但是,她能听明白一点,这些都是护国公的亲戚。
护国公基本是一脉相承,像朱隶的父亲朱怀圣,就是典型的独生子。当然,有例外的时候,好比尤氏生了两个儿子。如果到时候小叔要自立门户,不能继承护国公爵位,只能求其次,封侯爵。按照这样的逻辑,这个宁远侯府,以及奉公伯府,大概就是自己老公那爷爷爷爷辈的哪个祖先留下来的旁枝。
李敏感到奇怪的是,她在京师里的时候,不止没有听尤氏提过,哪怕是自己老公或是小叔口中,都从没有听说过自己夫家有这样两个远房亲戚。
或许是因为,太远房了的关系,她老公都不太承认这两个亲戚,所以压根儿都不和她预先提一句?倘若是这样的话,她李敏可得在这方面小心留意。
“大少奶奶如果想见他们,倒也不难。”方嬷嬷见李敏有意听的样子,往下说了,“不知道之前李嬷嬷有没有给大少奶奶指过,其实,宁远侯和奉公伯他们,两家人都齐齐站在城门口迎接护国公和护国公夫人。”
听到这话,李嬷嬷先红了脸,说:“老奴许久没有回北燕了,所以,对侯爵和伯爵的脸,都记得不是很清楚。”
李敏听她们两个人的话,若有所思。看来,这两家亲戚,和护国公府有一定距离。瞧,连站在亲戚家门口迎接他们夫妇都不敢,只能是沦落到和普通百姓一块站城门口。
对此,方嬷嬷再给李敏透个风声:“宁远侯夫人,和奉公伯夫人,肯定是要到王爷府里拜见大少奶奶的。”
李敏只想先歇口气,说:“如果她们来,你先带她们去见夫人,等我身子好些,想见她们,再给她们去信。”
“老奴都知道了。”方嬷嬷会意地说。
接着,急急忙忙和紫叶一块,扶了她上轿子。
像方嬷嬷说的那样,坐上轿子,都得花上一炷香时间,才到了青竹园。可见府邸里大到,让她这个孕妇有些寸步难行。
青竹园说是在她老公院子里的隔壁,因此,有个角门是两院接通。丫鬟打起轿帘,方嬷嬷扶着她出了轿子。李敏上了台阶,见扇门外,一排五六个丫鬟和婆子,人数可观。
方嬷嬷让她尽管放心:“这些,都是老奴根据王爷吩咐细心挑选的,全部人的家世背景,都经过了一番仔细勘察。”
不用说,之前的奸细事件,给府里用人敲响了警钟。
实在有些疲倦,李敏进了屋里后,脱了鞋子,径直躺到了床上,睡了一觉。
方嬷嬷看她睡着了,招呼紫叶和李嬷嬷走到外面,低声清楚地咬着字道:“刘嬷嬷的事我听说了。紫叶不说,年纪小,不太懂。可是,李嬷嬷,你年纪不小了,这样都能中了人家的道。”
李嬷嬷的脸上当即划过一丝苍白,愧疚地说:“方嬷嬷请恕罪。老奴这是从来没有弄丢过主子的银子,心里一慌,结果——”
“你要庆幸,大少奶奶是个是非分明的主子,要论是夫人,定是扒了你的皮。”
李嬷嬷更是大气都不敢出。那事儿,她能全身而退,真是多亏了李敏是个好主子,否则,她不用说被扒皮,恐怕是和刘嬷嬷一样被扔去喂狼了。
紫叶的小眼珠子,骨溜溜望了望两个老辈。
门口,传来脚步声。
三个人抬头一看,见是尚姑姑,马上收住了声音。
尚姑姑见到她们三个人站在一块儿,也是愣。
想之前,虽然说被念夏防着,可好歹,念夏春梅和她一样,都是李敏从娘家里带来的,面对其他人时,能结成一个阵营。如今可好,只剩下她一个孤家寡人孤军奋战。她其实比李敏更焦急那两个小丫头的下落。
李敏没有了私银,她刚才是去找徐掌柜想法子了。
徐掌柜一听,对她瞪了眼,问她为什么到现在才说出这么大的事。徐掌柜和她一样,都知道银子的厉害。
没有银子,李敏怎么到这个地方之后拉拢人心,树立起女主子的威信。
喜鹊早听到女主子回王爷府的动静了,在探听完风声之后,穿过院子,踏进了尤氏的花厅。
窗户上,挂了个鸟笼子,尤氏心平气和地在旁边服侍的小丫鬟手心里捡起一些芝麻瓜子,逗着鸟笼子里的麻雀玩。